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6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点睛提分卷6
单选题(共24题,共24分)
1.如图是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的分析正确的是()。
A.A中肯定含有S元素
B.①过程是利用细胞中的原料合成的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2.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
A.抑制细胞分裂时纺锤体的形成
B.促进DNA多次复制
C.促进细胞多次分裂
D.抑制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3.真核细胞的某个基因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基因复制3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800个
B.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中(G+C)/(T+A)的比例为3:2
C.若该基因某处的碱基对被替换。导致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性状改变
D.该基因一定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
4.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
C.发生了隔离
D.发生了自然选择
5.黑藻放在密封玻璃容器内。实验在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第5分钟起给予光照。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如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0~5分钟氧气量减少是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
B.30分钟的实验结束之后.黑藻的干重增加
C.加入NaHC03后,平均每分钟释放5×10-7摩尔02
D.15~20分钟黑藻叶绿体中ATP和[H]会有积累
6.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教科书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师要忠于教材,不能对其内容进行修改和调整
B.教科书的编写要体现本学科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要求
C.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工具
D.教科书是在学科范畴之中系统编写的教学用书
7.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都含有DNA
8.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细胞内两种重要的细胞器.在光合条件下.它们各自产生的部分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叶绿体中合成的葡萄糖可进入线粒体内直接被氧化分解
②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③叶绿体中产生的氧气可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
④线粒体中产生的水可进入叶绿体内被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9.三峡大坝建成后。由于水位的升高使库区内原有的特有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为保护这些特有的物种,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易地保护
C.严格控制污染
D.就地保护
10.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K+的跨膜运输方式不一定是主动运输
B.细胞对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人的成熟红细胞主动吸收葡萄糖的过程需消耗能量
11.下列关于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吞噬细胞参与的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B.能与靶细胞结合的是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可使其作用增强
C.记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都形成效应细胞.并能分泌抗体
D.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能识别抗原
12.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磷是构成维生素D、ATP、核酸等不可缺少的成分,是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
B.脱氧核糖核酸是某些酶的直接模板
C.生长素是一种蛋白质类的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D.纤维素很难被人体消化吸收,其水解产物和斐林试剂混合,溶液显现砖红色
13.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内部的组织细胞并大量繁殖.只需体液免疫即可将其消灭
B.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C.浆细胞可以增殖分化、可以产生抗体
D.多次接种疫苗能够提高人体中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水平
14.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相同.功能密切配合
B.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C.动植物细胞中都有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
D.有核糖体的细胞一定能合成、分泌蛋白质
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B.人和动物体内仍保留了少数具有分裂、分化能力的干细胞
C.原癌基因的主要作用是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D.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16.下图是某种群数量变化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种群呈“S”型增长,3时以后的数量变化与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的复杂程度有关
B.图中种群在时间相对值为2时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一般呈“S”型,种群迁入新的环境初期可能呈“J”型增长,两种曲线都是在K/2时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D.若该种群为玉米,因为其数量存在K值,所以种植时要合理密植
17.教师在讲“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时.通过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完成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与示范下完成实验。这种实验组织方法属于()。
A.模仿式实验
B.学生独立实验
C.伴随讲授实验
D.分段实验
18.一条正常染色体的基因排列顺序为ABCD●EFGH.“●”表示着丝粒.字母代表不同基因.下列哪种基因的排列顺序发生了倒位,且倒位片断包含着丝粒()。
A.ABC●DGH
B.ABCFE●DGH
C.CDAB●EFGH
D.ABCD●GHEF
19.简易教具具备的特点不包括()。
A.设计新颖
B.时效性强
C.推广快捷
D.材料易取
20.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B.细胞中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是膜的组成大致相同且具有选择透过性
C.温度、DH等环境条件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
D.在生物膜上既可以合成ATP又可以消耗ATP
21.“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l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木,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
B.“一枝黄花”的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
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
D.观赏植物“一枝黄花”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
22.高中生物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应该()。
A.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全体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人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23.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24.下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错误的有()。
A.0处
B.1处
C.2处
D.3处
填空题(共2题,共2分)
25.某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如下图。图A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丝的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图8中①~⑥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C中①②③表示上述过程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变化。分析回答:(1)图A中,曲线b表示__________。a曲线距离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2)从__________分钟后,细胞分裂进入后期,相当于B图曲线__________段,该细胞染色体数目最多时有__________条。(3)图C中①~②发生在图B的__________阶段,图C中②一③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期。①和③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①和③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
26.“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野生东北虎保护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我国,东北虎的致危因素主要有非法猎杀、栖息地的丧失与破坏、猎物的缺少等。(1)图1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该食物网再加上__________就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2)东北虎位于食物链的顶端,其领域里必须要有足够多的猎物才能维持其生存和繁衍,因为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特点。(3)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4)图2是能量流经东北虎种群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东北虎的摄入量.B表示东北虎的同化量。那么D、E依次表示东北虎的__________。(5)东北地区保存有大面积森林,改善栖息环境,以提高__________。野生东北虎种群恢复仍有希望。
问答题(共3题,共3分)
27.材料:
教师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结合以上内容,简要回答如何确定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28.材料:
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
目的要求:设计和制作不同组分的小生态瓶,尝试观察和分析封闭的微型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
实验原理: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均能够达到一定的稳定状态。但是,由于生态系统复杂程度的不同,其稳定性也不相同,持续的时间也会不一样。根据不同小生态瓶中生物的变化情况.来探索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其复杂程度的关系。
材料用具:显微镜.大广口瓶若干。山坡阳面树下腐殖土若干。
操作过程:
1.取土样少许置于表面皿中,用镊子将其摊开,观察并拣出其中的土壤动植物,记录其种类和数量.
2.将该土样置于烧杯中,加少许水,充分搅拌经沉淀后,取一滴上清液于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其中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3.取该土样置于不同广口瓶中,改变其中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将广口瓶编号密封后,放在不同条件下。
4.定期取广口瓶内土样观察,记录其中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状况。
讨论:
1.设计表格,将记录结果填入其中。
2.根据不同广口瓶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情况.讨论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稳定性与各种因素的关系。
根据材料回答:
(1)根据实验的作用来看,本实验属于哪种类型的学生实验
(2)简要说明这种实验教学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3)概述这种实验教学方法的优点。
29.《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的具体内容要求是:“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研究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试风纪教育及寒假安全
- 建筑设计规范与施工流程试题库
- 金融科技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应用方案
- 2025年经济法概论考点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辽阳营口鞍山三市中考语文5月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APP开发技术支持协议
- 社会责任承包协议
- 中级经济师考试应试策略及试题答案
- 2025年市政工程数据分析试题及答案
- 农田流转服务协议
- 超限超载危害及法律责任课件
- TYH300型液压支架调移装置使用说明书
- 实验室生物安全和实验室分级及适用 课件
- 2022年巫山县教师进城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DB3201-T 1115-2022 《森林防火道路建设基本要求》-(高清版)
- 科技项目立项申报表
-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4课 有趣的光影 丨赣美版
-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知识点归纳
- 药用动物学习题
- 食管癌放射治疗设计课件
- 光伏行业英文词汇.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