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离骚》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并熟记诗中常用的文言词语;

2.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人格节操;

3.鉴赏比兴、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

4.理解《离骚》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作者屈原

今天我们学习《离骚》(节选),《离骚》的作者是屈原,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对屈原的了解,为大家从不同角度介绍一下屈原。(如果学生读得资料上的介绍,那就让学生说说资料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的屈原)

【参考示例】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他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创立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2、介绍楚辞

楚辞,来源于战国楚国歌谣,有别于诗经的诗体,亦称楚辞体。《离骚》是楚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故楚辞又称“骚体诗"。《楚辞》西汉刘向所编的诗集。

楚辞特点:形式自由,句子、篇幅可长可短,打破了《诗经》四言的格式,多用“兮”字,便于抒情。

3、介绍《离骚》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离”,通“罹",遭遇;“骚”,忧愁。“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2490字,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

我们学过的《屈原列传》中有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我们再次齐背一下: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司马迁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

二、初读文本,读准字音

请大家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一会我们请几位同学来读一下这篇课文。

1、指明三位同学朗读课文,纠正字音,一人读一段。

2、齐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第一段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高阳,传说中的古代帝王颛顼,颛顼,姬姓,高阳氏,黄帝之孙,上古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一。“高阳"帝是楚国君王的远祖,“高阳”二字可以看出屈原与楚国血肉相连的关系,这二字用意独特,比只说“帝"要好得多,只有加上“高阳"这样正统的血统,我们才能感受到屈原对自己的出身非常地骄傲,这也应是屈原爱国的根本原因之一。

苗裔(yì):苗,初生的禾本植物。裔,衣服的末边。此苗裔连用,喻指子孙后代。朕:表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我的"。自秦始皇始专用作皇帝的自称,沿用至清末。

皇考,对亡父的尊称。考,本来已经指亡父,但是作者又再前面加了一个“皇”字,王逸注:“皇,美也;父死称考。"所以,皇考是再次强调自己血统正宗,出身高贵。妣,死去的母亲。考妣的意思是指已故的父母。在古代的墓碑上,也常刻有“显考”、“显妣"、“先考”、“先妣"等字样,以示对已故父母的尊敬和怀念。

译文: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zōu]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为天皇时代所制纪元法,是“摄提纪”、“摄提格"的简称,此指寅年。“天皇”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名号,出现在远古中国。先是在三皇五帝时代,后来在唐代,都曾有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皇"。这种称呼后来传到了日本,日本至今沿用。

贞:正当。这个字体现了作者出生的奇特与不凡。孟陬:孟春正月,正月为陬,又为孟春月,寅月,故称。惟,句首语气词庚寅:指庚寅日。降:降生,出生。

译文:摄提那年正当正月啊,就在庚寅那天我降生。

【补充】中国传统的命理学认为: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生的人具有充满活力、勇敢果断的命格。他们有领导能力和决断力,善于抓住机会并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人热情开朗、具有激励他人的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重要作用。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皇:皇考。览揆:观察衡量。(因为屈原出身不凡和出生时间的奇特,所以屈原的老爸给屈原取名字是非常慎重的)初度:出生时的情况。肇:开始。锡:通“赐”。给予;赐给。嘉名:美名。

译文:先父观察衡量我出生时的情况,一出生就赐给我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名:命名,动词。字:起个表字。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正则:正道直行,严于律已;灵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大概是屈原的父亲希望屈原成人后能守正道、护太平,助楚国隆兴不败。

译文:给我起的名叫正则啊,给我取的字叫灵均。

齐读第一段,思考:

1、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自己高贵的出身、降生的祥瑞和美好的名字。

2、诗人为何如此郑重和琐细地交代自己的身世和姓名?

1)诗人的出身是高贵的:古人重视血统,而作者与楚王同宗,表示他对国家深厚的感情和对楚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诗人奇特的生辰:凡是有大作为的人,若非天生异相,则是生日有非凡征兆。诗人强调自己生辰的特异,是为了突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才华。

3)诗人美好的名字:正则:公正有法则;灵均:禀赋良善,公平均一。这正是诗人一生恪守的信条。诗人借此来抒发自己的理想。

综上所述,身份高贵,先天禀赋加之后文重之以修能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

四、研读课文第二段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纷:盛多,修饰内美。内美:先天具有的美好品质。重(chóng):加。修容:美好的容态。一说指优秀的才能。

译文:我既有这么多的美好的内在品质啊,又加之以美好的容态。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hù):楚方言,披挂。江离,一种香草。辟芷,生于幽僻之处的白芷。辟,同“僻"僻静,幽静。纫(rèn):连缀、连接。秋兰:香草名,即泽兰,秋季开花。

译文:肩披江离与长在幽僻处的白芷,将秋天的兰花连缀起来做成配饰。

这里你会不会奇怪,为什么屈原要用香草作为自己的配饰呢?其实这正是《离骚》的一大艺术特色,这种方法也叫“移情法”,即不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也就是“移情于物"。“江离”这种香草,取其芬芳;“辟芷",幽僻处的香草,取其淡泊;“秋兰”,秋天盛开的兰花,取其高洁。“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采摘和披挂江离秋兰两种行为来比喻修身养性。这些都是《离骚》中的香草美人表现手法。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汨[yù]:水疾流的样子,此处用以形容时光飞逝。不吾与:宾语前置,即“不与吾”,不等待我。

译文:光阴如流水逝去我好像赶不上啊,只怕岁月不等待我。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搴(qiān):拔取。阰(pí):土坡。木兰,一种香木,去皮而不死,取其顽强;。揽(lǎn):采摘。宿莽:草名,经冬不死,取其坚守。诗人借这些植物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高尚的情怀。

译文:早晨我采撷山坡上的木兰啊,黄昏去采摘洲中的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忽:迅速的样子。代序:指不断更迭。

译文:日月飞快地运行不停留啊,春天和秋天依次替代。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惟:思虑。迟暮:衰老。

译文:想到草木也有凋零的时候啊,便害怕美人也会衰老。

你觉得的这句话能够表达出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1)时不我待,怕自己老而无用,一事无成。(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草木在季节变换中飘零凋谢的现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慨。草木的零落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易逝,从而引发对人生易老的忧虑。)

(2)年岁将尽,愿楚王得循正路,莫失时机。(诗人以草木的零落比喻君王的衰老,表达了对君王未能珍惜时间、把握机会的担忧。这种担忧也反映了诗人对楚王(或怀王)的忠诚和期望,希望君王能够有所作为,不要错失良机。)

(3)恐贤才受冷落、遭弃逐。(对贤才可能被冷落或弃逐的忧虑。他希望楚王能够珍惜贤才,不要让他们的才华被埋没)

(4)指高洁的屈原怕时光空掷,急于砥砺修行,以效忠于楚王。(他害怕自己老而无用,一事无成,因此急于修身养性,以期能够更好地效忠于楚王。)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

抚壮:把我壮年。弃秽:抛弃污秽的东西。度:法度,准则。

译文:何不趁着年富力强去除邪恶污秽,何不改变现行的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骐骥(qíjì):骏马。道:通“导",引导。先路,先驱。

译文:乘着骏马奔驰啊,我愿做向导在前开路。

诗人用骐骥驰骋比喻追求和实现美好的政治理想,勇做革新强国的先驱者,为楚王和国家献身,一往无前。

思考:1.第二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①写自己的追求——美好的品格和才能;

②写自己对时光流逝和不能为国效力的担忧,

③表达自己愿为国效力,为楚王引路的决心。

2、这些香草美人的句子对塑造诗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更具有深远的意境。屈原对香草的喜爱,其实就是表明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诗人佩戴它们,象征他的品德高尚。这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王逸《离骚经序》指出: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mì)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正如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也表明“其质洁,故其称物芳”。

……

五、研读第三段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太息:叹息。掩涕:掩面流泪。民生:人生。一说万民的生存。艰:艰难。

译文:我长声叹息,禁不住掩面流泪,我哀伤人生多么艰苦啊。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修姱:美好。鞿羁:马缰绳和笼头,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謇:古楚语的句首语气词。谇:进谏。替:废弃。

鞿羁:马缰绳和笼头,名词作动词,束缚、约束

译文:我虽然崇尚美德又约束自己啊,但早上进谏晚上就被废黜。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纕:佩戴。蕙茝:蕙草、白芷,蕙和茝都象征美好的理想和品德申:重复,加上。

译文:既因为佩戴蕙草而罢黜我,又因为采集芳香的白芷加上罪名我。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这也是我心里所向往的美德啊,纵使九死我也不会后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灵修:指君主。浩荡:荒唐,没有准则。

译文:怨恨君心太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蛾眉:喻指高尚德行。谣诼:造谣、诽谤。善:喜欢、善于。

译文:众多小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造谣诽谤我喜欢做淫荡之事。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固,本来。时俗,世俗。工巧:善于取巧。偭:违背。错:通“措",措施

译文:世俗本来善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措施。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喻指准绳,准则。追曲,追随邪佞。周容:苟合取悦

译文: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悅于人奉作法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忳郁邑:忧郁烦闷的样子。侘傺:失意的样子。

译文:忧愁烦闷啊我失意不安,我孤独地遭受着现时的穷困(走投无路)。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溘:突然。流亡:随流水消逝。此态:迎合讨好他人之态。

译文: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漂流而去,我也不肯做出迎合讨好他人之态。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鸷:鹰一类猛禽,比喻有远大理想的人。前世:古代。

译文:猛禽和凡鸟不能够同群啊,自古以来本来这样。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方圜,方枘和圆凿。圜:通“圆”。周,合。孰:怎么。异道:不同的道路。

译文:哪有方和圆能够相合?哪有道路不同而能够相安的?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尤:罪责。攘,容忍。诟:辱骂。

译文:我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备和辱骂。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伏:通“服",保持。厚:看重,推崇。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译文:保持清白之志来为正道而死,本来就是前代的圣人所推崇的。

思考:1、说说诗人为什么“太息”“掩涕"?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表达诗人极度苦闷、难以排解的心情,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为下文定下抒情基调。

2、概括说明屈原被贬谪的原因(在原文寻找相关诗句)

其一:“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直言进谏

其二:“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太注重修养品行

其三:“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怀王昏庸

其四:“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小人嫉妒

其五:“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时俗谄媚

3、社会如此黑暗,但对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正的待遇,诗人是否一味哀怨?(在原文寻找相关诗句)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祖国

宁溘死以流亡兮,吾不忍为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教师小结:这就是屈原,一棵天地间浩然长存的橘!正如他在《橘颂》所说的那样:“苏世独立,横而不流",独立于世,保持清醒;横立水中,不随波逐流。

六、研读第四段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相道:观看。延:长,久久。伫,站立。

译文: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思考:“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中的“悔"字怎样理解更贴切?它与“虽九死其犹未悔”中的“未悔"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第三节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而遭小人诬陷,君王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遭受多方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不退缩。这一节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远离政坛,并不意味着放弃操守,因而并不矛盾。并且第四节同样表达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心,即“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来表达作者的洁身自好。“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来表达作者的忠贞不渝。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回:调转。复路,回原路。及行迷:趁着迷路。

译文:掉转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路还不算远的时候。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步:徐行。兰皋(gāo):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丘,山冈。焉,在那里。止息:停下来休息。

译文:让我的马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驱马疾行到长着椒树的山冈暂且在那里休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离尤:遭受指责。离,通“罹",遭受。初服:指出仕前的服饰,比喻原先的志向。

译文:到朝廷做官不被(君王)接纳而又遭受指责,退下来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制芰(jì)荷:制,裁制。芰荷:荷叶。芙蓉:莲花。

译文:裁制菱叶作为上衣,缀合莲花以作下裙。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苟:只要。信芳:确实美好。信:确实。芳:美好。

译文:不了解我也就算了,只要我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高:长,用做动词。岌岌(jíjí):高耸的样子。陆离:修长而美好的样子。

译文: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唯:只有。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

译文:服饰的芳香和佩玉的润泽交织在一起,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是没有减损。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游目:放眼观看。

译文:我忽然回头啊纵目远望,我将游观四面遥远地方。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缤纷:繁多,极言多。菲菲:香气浓烈。弥章:更加明显,章通“彰",明显。

译文: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浓烈的芬香更加显著。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民生:人生。以为常:认为是常规。

译文:人生各有各的爱好,我独爱美好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犹:仍然。惩:受创而改变。

译文:即使身体被肢解,我的信念也不会改变,我的决心又怎么会因为惩罚而动摇呢?

齐读思考:

1、第四节是如何体现《离骚》“香草美人”的表现手法的?

(1)诗中描写花草的诗句有“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些诗句交代了诗人自己被疏远废弃的原因以及被废弃后的行为。显然,诗人用爱好芬芳的香蕙、白芷来比喻自己德行的崇高美好;在被废弃后的恶劣处境中,诗人仍让自己的马缓行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疾驰到长着椒树的山冈,依旧以荷花、荷叶为衣,表现了诗人无论“进”“退",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九死未悔。

(2)在描述群邪蔽贤、自己壮志难酬时,以古来鹰隼和凡鸟不能合群来比喻自己不与小人同流合污的决心。

七、拓展与写作

1、概括屈原的人物形象

忧国忧民坚持真理洁身自好嫉恶如仇忠贞不移

2.明确创作手法

《离骚》是一首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这一点在诗中是怎样体现的?

诗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有幻想色彩。诗人对自己身世、诞辰、名字的交代反映了历史事实,而他立志改变楚国法度,将自己出众的才华贡献给楚国的思想情感也是深深地植根于现实的。但表现这些内容却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方法:诗人大量运用了比喻、象征的手法,将“江离”“辟芷"“秋兰”“木兰"“宿莽”“美人"等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与诗中的现实因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并以纵横恣肆的浪漫主义语言表达强烈而激荡的情感,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4.学生拓展阅读(选用)

“独立不迁”是屈原人格美的核心。它包含两方面:一是对养育了自己的故乡的热爱与依恋;二是在政治斗争中坚持原则,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的一生便是“独立不迁"的最好诠释。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美政”理想,屡遭打击,毫不动摇,正如他在《离骚》中所说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他也曾打算像战国时代一般士大夫那样周游列国,去寻找了解自己的君主。但是,对于自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的深挚感情,使屈原不能他迁。回楚既不可能,远游又不成,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只好投身汨罗,以死来殉自己的祖国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

与“独立不迁”相联系,屈原在诗歌《橘颂》中还提出两条为人的准则:无求与苏世。《橘颂》中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一个人胸怀坦荡,不图私利,不干人,不屈己,才能頂天立地,保持独立的人格。《橘颂》又说:“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必须头脑清醒,是非明辨,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而不至于随波逐流。无求与苏世浸透在屈原“独立不迁"的人格里,使之臻于更坚实、更完美的境地。

《渔父》的中心思想也是“独立不迁”。不过这首诗人们多以为伪作。王逸既说是“屈原之所作",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