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1页
第9课《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2页
第9课《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3页
第9课《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4页
第9课《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木兰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二单元第9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诗的有关知识,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疏通文意,在熟读的基础能够上背诵全诗。

2.体会北方民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艺术特点,体会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重点)

3.感受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魅力,学习其爱国爱家的精神。(素养)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诗中的木兰,人们又称她为花木兰。在中国历史上,花木兰是一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巾帼英雄"。

千百年来,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一直在我国各族人民中广为流传,而她战功卓著却辞官还乡的行为更是赢得了人们的敬佩。

唐代初年,木兰被追封为“孝烈将军”并修建了木兰祠,以表彰她的忠孝节义。此后的金、元、清各代均对木兰祠进行过重修。

花木兰的故事到底有什么魅力,既能够获得统治阶级的推崇,又能够赢得了劳动人民的敬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传奇故事的源头作品——北方民歌《木兰诗》,从中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二、背景与作品简介

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政权之一的北魏与部落制汗国柔然长期发生战争。从公元407年到493年的八十多年间,双方发生的较大战役就有十五次之多,诗中的黑山、燕山地区就曾是双方交战的主战场。

公元439年,北魏通过战争,重新统一了我国北方地区,结束了我国北方地区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花木兰所在的河南虞城县当时为北魏所管辖,她参加的

战争就是北魏统一我国北方的战争。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它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乐府诗的代表之作,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学地位,它与南朝的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合称为南北朝时期的“乐府双璧"。

本文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三、字词预习检查

1.生字识记

机杼(zhù)军帖(tiě)可汗(kèhán)鞍鞯(ānjiān)

辔头(pèi)溅溅(jiān)燕山(yān)鸣啾啾(jiū)

朔气(shuò)金柝(tuò)铠甲(kǎi)十二转(zhuǎn)

红妆(zhuāng)霍霍(huò)著衣(zhuó)云鬓(bìn)

2.多音字

燕:燕子(yàn)/燕山(yān)著:名著(zhù)/著衣(zhuó)

转:旋转(zhuàn)/十二转(zhuǎn)汗:汗水(hàn)/可汗(hán)

四、朗读训练

听读或老师范读课文,听读后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注意体会本文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五、疏通文意

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唧唧】叹息声。另说为织布声。【当户织】对着门织布。户,单扇之门。

【注释补充】“门”与“户"的区别:户的本义是单扇的门,它与“门”的最大区别就是“两扇为门,一扇为户。"在古代,“门户”的差异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地位与经济状况的差别:当官及大户之“门"为双扇,百姓之“门”为单扇。我们常说的“门当户对"的本义是“门”之家庭联姻“门"之家庭,“户”之家庭联姻“户"之家庭,即男女双方家族的社会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大体互相匹配,

适宜通婚结亲。

【机杼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唯】只。

【何所思】倒装句,所思何,想的是什么。【忆】念,思念。

【军帖】军中的文告。帖同“贴”,文告。【可汗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阿爷】阿爹。【市】(去市场)买。

参考译文:叹息连着叹息,木兰对着门织布。没听到织布的声音,只听见女儿的叹息。

问女儿你在想什么,问女儿你在念什么。女儿没有想什么,女儿也没念什么。昨夜看见军中的文告,可汗要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卷卷都有爹的名。阿爹无大儿,木兰无兄长,木兰愿意为爹去买战马和马具,从此代父去出征。原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原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市】集市、市场。___【鞍鞯】马鞍和马鞍下的软垫。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旦】太阳刚出地平线,早晨。

【溅溅】水流声。【胡骑】胡人的战马。骑,古代一人一骑(qí)为骑。

参考译文:(木兰)跑遍了东南西北的集市,购买了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早晨辞别爹娘而去,晚上就夜宿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的流水声。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就到达了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见燕山胡人的战马在啾啾的嘶鸣。

原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分段符号)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战争,战事。

【关山度若飞】倒装句,若飞度关山,像飞一样度过一道道关寨山岭。度,

越过。若,像。

【朔气传金柝】北方之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一种白天烧饭夜晚打更的军用铜器。【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勋十二转】记很大的功劳。策勋,记功。策,记。勋,功勋、功劳。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欲。想要。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愿意骑上千里马。驰,骑马快跑。千里足,指千里马。

参考译文:木兰远行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翻过一座座山。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征战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而归。

木兰凯旋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上。功劳簿上记着木兰很多功劳,天子赏赐了木兰很多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愿做官,只希望骑上千里马,让它送我回故乡。

原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郭】外城。古代外城为“郭",内城为“城”。【扶将】搀扶、扶持。

【红妆[zhuá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霍霍】磨刀声。

【著】同“着",穿。【云鬓】像乌云那样黑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同“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军中的伙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锅灶吃饭,所以称“伙伴"。火,同“伙”。

参考译文:父母听说女儿回来,搀扶着来到外城迎接;阿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赶紧梳妆打扮;小弟听说阿姐回来,磨刀霍霍准备杀猪宰羊。打开我原来住过的房门,坐一坐我睡过的床,脱去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对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像乌云一样的头发,再往脸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同行的伙伴,伙伴

们都很吃惊: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姑娘。

原文: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扑朔】动弹。【迷离】眯着眼。【傍】靠近、临近。

【走】跑。古代的“行"今义为“走”,古代的“走"今义为“跑”。

【安】怎么。_________【辨】分辨、辨认。

【雄雌】动物的性别,俗称“公母"。

参考译文:据说,提起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中时,雄兔两只前脚时常会动弹不停,雌兔两只眼睛时常会眯着,所以容易辨认它们的雌雄。如果雌雄两兔贴着地面一起奔跑,又怎么能够分辨出哪只是公兔,哪只是母兔呢?

六、课堂练习

1.下列选项中,加点或画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机杼(shū)B.云鬓(pìn)C.阿姊(zǐ)D.金柝(chāi)

参考答案:C

解析:在A项中,“杼”应读作“zhù";在B项中,“鬓”应读作“bìn";在D项中,“柝”应读作的“tuò"。

2.下面加点或画线词语的古今含义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赏赐百千强B.从此替爷征C.女亦无所思D.双兔傍地走

参考答案:C

解析:A:“强”的古义是“有余",今义是“强大”;B:“爷"的古义是“爹”,今义是“爹的父亲";D:“走”的古义是“跑",今义是“行走”。

3.解释下面加点或划线的词语。

①木兰当户织()___②愿为市鞍马()

③可汗大点兵()___④雄兔脚扑朔()

参考答案:①当:对着;②市:买;③大:大规模;④扑朔:动弹。

4.下面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著我旧时裳B.火伴皆惊忙C.昨夜见军帖D.朔气传金柝

参考答案:D

解析:A项中,“著"同“着”;B项中,“火"同“伙”;C项中,“帖"同“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再次朗读课文,进一步注意体会本文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阅读后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记叙了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建立功勋却辞官返乡的故事。

2.课文的结构较为简单,从外部结构看,全诗可分为正文和最后一段的附文。想一想,正文部分的写作顺序是什么?以此给正文部分划分层次。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写作顺序: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据此可将诗歌的正文部分分为三部分。

层次划分:替父从军—→出征参战—→辞官归乡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开头写木兰织布时停机叹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2.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

原文: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①句中的“大"的含义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大”的含义是规模大。

其作用是:一个“大"字,既告诉了征兵的规模,也突出了军情的紧急。

②如何理解十二卷征兵名册,卷卷都有木兰阿爷的名字?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不可能每册都有阿爹的名字,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十二”在句中是一个虚数,用来表示数量多,突出征兵的数量大。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这两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分别是什么?在文中有何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通过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既写出了行军的神速和对亲人的思念,也从侧面表现了征途的遥远和军情的紧急。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一句的修辞手法是什么?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行军的神速和征途的遥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木兰身跨战马,穿过关隘,急速奔赴战场的矫健英姿。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军情的紧急。

注意:“若飞"即“像飞一样”,不是比喻,因为没有喻体。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运用了对偶、互文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战争的频繁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残酷,侧面烘托了木兰的英勇善战。

互文修辞手法简介

互文是一种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共同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它包括:

⑴单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是“烟既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既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之意,即烟和月都笼罩水与沙。

⑵对句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将军和战士从军多年,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归来。"之意。

运用互文,可以使文辞简洁精练。

找一找,本诗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②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③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解析:第①句并不是一个集市只买一样;第②句是指打开自己原来住过的房门,进去看看,坐坐。第③句是当着窗子,对着镜子,理云鬓,贴花黄。

6.“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木兰的战功显赫。

7.听说木兰归来,描写爷娘、阿姊、小弟他们的表现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通过描写木兰归来时一家人欣喜忙碌的热闹场景,渲染了木兰胜利归来时的欢乐气氛,极具生活气息。

8.木兰归家后的一系列动作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开门、脱袍、换衣、梳妆等动作描写表现了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蕴含了木兰对美的追求和对家园式和平生活的喜爱。

9.“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是什么?从故事情节的构成看,这一句诗属于什么部分?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属于侧面描写;“火伴皆惊忙”说明多年以来,木兰没有暴露自己的性别身份,侧面表现了木兰的谨慎和才智,极富喜剧效果。

从故事情节的构成看,这一句属于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10.结尾“附文"中雌雄双兔的隐喻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多年其秘密未被发现进行了巧妙而又合理的解答,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木兰的谨慎和机智。

三、主题归纳

思考: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据此归纳文章的主题。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木兰是一个一位勤劳孝顺、爱家爱国、勇敢坚强、战功卓著而又淡泊名利的巾帼英雄。

因为花木兰这一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在花木兰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众多的优秀品质。

主题:诗歌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一位勤劳孝顺、爱家爱国、战功卓著而又淡泊名利的巾帼英雄形象,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爱家爱国的精神以及对家园式和平生活的向往。

四、写作特色

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诗歌详写木兰替父从军和辞官回乡、家人团聚的情况,略写战争的具体过程。这样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结构紧凑。

2.具有北方民歌明朗刚健,质朴生动的独特风格。

《木兰诗》不像南朝诗歌那样精于雕琢,而是具有浓郁的北方民歌色彩,其语言中有很多质朴生动的口语,朴素自然、朗朗上口,比如“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3.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语言生动、优美。

诗中综合运用了对偶、排比、互文等多种修辞手法,不仅语言精练优美,而且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五、课堂总结

六、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不同义

1.从此替爷征古义:父亲;今义:父亲的父亲。

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古义:只、只是;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3.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二)一词多义

市:愿为市鞍马(买)/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

愿:愿为市鞍马(愿意)/愿驰千里足(希望)

机:不闻机杼声(织布机)/万里赴戎机(重要的事务)

将:将军百战死(带领)/出郭相扶将(扶持)

儿: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或子侄)/送儿还故乡(儿郎)

驰:奔驰在原野(奔跑)/愿驰千里足(骑马)

(三)通假字

1.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

2.出门看火伴。“火"同“伙”,伙伴。

3.著我旧时裳。“著"同“着”,穿。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名词动用,记。

2.愿为市鞍马名词动用,买。

(五)文言句式

1.倒装句问女何所思宾语前置,应为“所思何"。

2.省略句

昨夜见军帖省略了主语“木兰”

愿为市鞍马“为"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之"指代“父亲”或“代父从军"这件事。

七、课堂练习

1.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填空

①《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_______方的一首民歌,该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

②木兰停机叹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为此,木兰的打算是_____。

③在北朝民歌《木兰诗》一诗中,描写花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描写边塞战地环境非常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描写战争持久、频繁、残酷的句子是_____。

参考答案:①北(方)、乐府诗集。②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雄兔脚扑朔。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下列对本课相关知识或内容理解、分析错误的是()

A.诗歌略写战争具体过程的原因是因为这首诗突出的重点是颂扬花木兰深明大义的行为和高尚的品质,所以略写战争的具体经过。

B.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传奇故事,富有民歌的浪漫色彩。

C.《木兰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它与北朝的另一首长篇叙事民歌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既表现了木兰淡泊名利的崇高品质,也有木兰是女儿身,害怕泄露秘密的原因。

参考答案:C

解析:C项《孔雀东南飞》是南朝民歌。一北一南,乐府双璧。

3.下面对《木兰诗》一文的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了木兰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也从侧面表现了征途的遥远和军务的紧急。】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自然环境描写,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了边塞军营生活的艰苦,侧面烘托了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将军在战场身经百战、英勇牺牲,其中身体强壮的幸存者经过十年战斗终于凯旋归来。】

D.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写木兰思念亲人,可以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而且还突出了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参考答案:C

解析:C项中是互文的修辞手法,将士们都在出生入死,都可能凯旋归来。

八、知识拓展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