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_第1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_第2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_第3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_第4页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含答案)选择题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了大发展,其成功源于群众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的政策稳了农民的心,地方政府的支持壮了农民的胆。”小岗村“大发展”主要得益于()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设立经济特区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创办乡镇企业3.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人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A.集中统--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5.请仔细观察下图中“大包干纪念馆”里18位农民按手印的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干到户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C.实行土地公有制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7.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年份项目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8年1979-1982年粮食3.503.53.9棉花4.73.10.213.5油料作物0-1.82.822.7甘蔗7.93.23.615----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农村“左”的错误的纠正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后,带动了城市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增强企业活力B.实行公私合营C.发展乡镇企业D.加强宏观调控9.《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2005)》(下图)是一部全景记录我国国有企业自1978年以来改革进程的编年史著作。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C.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1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12.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丢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材料二1981年7月,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沙市(现沙市区)为我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全国农村率先搞“大包干”的典型是哪一地区。(2)材料一中“大包干”的试验,形成了一种什么样的农村改革制度?(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城市改革的主要内容。(4)1992年,党又提出什么经济改革政策?有什么意义?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选择题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是农民赞扬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D)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从题干信息“大包干”“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这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赞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包干到户、自负盈亏的方式,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农业生产大发展。2.“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了大发展,其成功源于群众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的政策稳了农民的心,地方政府的支持壮了农民的胆。”小岗村“大发展”主要得益于(C)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设立经济特区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创办乡镇企业解析: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分田包干到户,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这种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使农村经济得到大发展。3.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D)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国企改革前,“大锅饭"见者有份,干多了是一碗干饭,干少了也不会变成稀饭。工人早退、磨洋工更不在话下,张厂长受此冷遇实为当时常态。因此,①③④符合题意。4.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20世纪50年代纳人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D)A.集中统--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解析: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销售由国家负责)。在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其一时无法适应,难以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与销售,为此感到“茫然",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5.请仔细观察下图中“大包干纪念馆”里18位农民按手印的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D)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干到户解析: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大包千”18位农民按手印”及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为了生产自救,安徽凤阳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粮食产量大增。随后,中国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責任制。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A)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C.实行土地公有制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农村改革前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民在缺少土地生产自主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劳动的积极性。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責任制的直接目的就是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7.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C)年份项目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8年1979-1982年粮食3.503.53.9棉花4.73.10.213.5油料作物0-1.82.822.7甘蔗7.93.23.615----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农村“左”的错误的纠正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解析:观察表格数据变化可知,与其他年份相比,1979-1982年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增长迅速。结合时间信息推知,这与当时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8.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后,带动了城市改革。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A)A.增强企业活力B.实行公私合营C.发展乡镇企业D.加强宏观调控解析: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城市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9.《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2005)》(下图)是一部全景记录我国国有企业自1978年以来改革进程的编年史著作。下列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C)A.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自主权B.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C.国有企业改革就是发展单一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解析: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项叙述不符合史实。10.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C)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题干中的“松绑”可知,厂长、经理要求的是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C项符合题意。11.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这表明当时我国(B)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解析:从材料中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以判断,B项符合题意。C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中的“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可以看出,A.D两项说法都不准确。12.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是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D)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从材料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竞争性的市场体系”“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等信息可知,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相近,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科信息不符。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凤阳县群众对“大包干”的赞扬:“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丢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材料二1981年7月,国务院批准湖北省沙市(现沙市区)为我国第一个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说全国农村率先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