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电脑入门培训教程第4章_第1页
新编电脑入门培训教程第4章_第2页
新编电脑入门培训教程第4章_第3页
新编电脑入门培训教程第4章_第4页
新编电脑入门培训教程第4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Internet上网操作指南(时间:3次课,6学时)第4章Internet上网操作指南教学提示: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它把全球数万个计算机网络,数千万台主机连接起来,包含了难以计数的信息资源,向全世界提供信息服务,它的出现,是世界由工业化走向信息化的必然和象征。教学目标:了解Internet的起源和发展、我国的应用现状,以及Internet相关的基础知识,掌握网卡安装和使用ADSL上网的方法;能够利用InternetExplorer浏览Internet,重点掌握申请电子邮箱和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邮件的方法、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及文件下载的方法。4.1Internet基础4.2上网前的准备工作4.3使用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浏览Internet4.4收发电子邮件4.5搜索网络资源4.6文件下载4.7上机实训第4章Internet上网操作指南4.1.1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4.1.2我国Internet的发展4.1.3TCP/IP协议4.1.4Internet主机的地址和域名4.1.5Internet服务概述4.1Internet基础4.1.1Internet的起源与发展Internet是一个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它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工程组织(DefenseAdvancedResearchProjectsAgency,DARPA)创办的一项计算机工程ARPAnet(阿帕网)。◆1972年ARPAnet正式亮相,该网络建立在TCP/IP协议之上。◆1983年,ARPAnet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军用,称为MILNET;另一部分仍称ARPAnet,供民用。◆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组织(NSF)将分布在美国各地的5个为科研教育服务的超级计算机中心互联,并支持地区网络,形成NSFnet。◆1990年,NSFnet取代ARPAnet称为Internet。◆1992年,美国IBM、MCI和MERIT三家公司联合组建了一个高级网络服务公司(ANS),建立了一个新的网络,叫做ANSnet,成为Internet的另一个主干网。◆1995年4月30日,NSFnet正式宣布停止运作。而此时Internet的骨干网已经覆盖了全球91个国家,主机已超过400万台。4.1.2我国Internet的发展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7~1993年,这一阶段实际上只是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了Internet的电子邮件服务,还谈不上真正的Internet;第二阶段从1994年开始,实现了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的全功能服务。根据国务院当时的规定,有权直接与国际Internet连接的网络有4个: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的网络地理域名为.cn,连接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和韩国等。目前,互联网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影响最广、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正在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深度和广度迅速的发展。到2008年2月,我国内地网民数达到了2.21亿人,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4.1.3TCP/IP协议1.TCP/IP的参考模型TCP/IP协议的开发研制人员将Internet分为五个层次,以便于理解,它也称为互联网分层模型或互联网分层参考模型。

◆物理层:对应于网络的基本硬件,如PC、互联网服务器、网络设备等。

◆网络接口层:它定义了将数据组成正确帧的规程和在网络中传输帧的规程,帧是指一串数据,它是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单位。

◆互联网层:本层定义了互联网中传输的“信息包”格式,以及从一个用户通过一个或多个路由器到最终目标的“信息包”转发机制。

◆传输层:为两个用户进程之间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端到端连接。

◆应用层:它定义了应用程序使用互联网的规程。4.1.3TCP/IP协议2.网际协议(InternetProtocol,IP)

网际协议是Internet中最重要的协议,对应于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网际协议详细定义了IP数据报(Datagram)的组成格式。网际协议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报的传输、数据报的路由选择和拥塞控制。网际协议用统一的IP数据报格式在帧格式不同的物理网络之间传递数据。4.1.3TCP/IP协议3.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由TCP协议来提供的,TCP协议的主要功能如下。

◆传输中的差错控制

◆分组排序

◆流量控制4.1.4Internet主机的地址和域名1.IP地址

在Internet网络中,网络地址唯一地标识一台计算机,这个地址就叫做IP地址,即用Internet协议语言表示的地址。目前,在Internet中,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地址。为了便于记忆,将它们分为4组,每组8位,由小数点分开,用4个字节来表示,而且,用点分开的每个字节的数值范围是0~255(如),这种书写方法叫做点数表示法。

IP地址可确认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网络和计算机,而要识别其他网络或其中的计算机,则是根据这些IP地址的分类来确定的。一般将IP地址按节点计算机所在网络规模的大小分为A、B和C三类。4.1.4Internet主机的地址和域名1.IP地址(1)A类地址

(2)B类地址

(3)C类地址

4.1.4Internet主机的地址和域名2.域名

域名是一种层次型命名法,它与Internet网的层次结构相对应。域名使用的字符包括字母、数字和连字符,而且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和结尾。整个域名总长度不得超过255个字符。在实际使用中,每个域名的长度一般小于8个字符。在域名中,最右边的一段称为第一级域名,常用作国家或地区的代码。一台计算机可以有多个域名(一般用于不同的目的),但只能有一个IP地址。一台主机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当它属于不同的网络时,其IP地址必须更换,但是可以保留原来的域名。把域名翻译成IP地址的软件称为域名系统(DomainNameSystem,DNS)。装有域名系统的主机叫做域名服务器(DomainNameServer)。

4.1.5Internet服务概述Internet提供的服务种类繁多,而且随着Internet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Internet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类。

◆基本功能:电子邮件、远程登录和文件传输协议。

◆信息服务:Archie文件查询、Gopher信息查询、资源检索(Wais)和万维网(WWW)。

◆信息交流:网络新闻组(Usenet)和电子公告栏(BBS)。

◆其他信息服务:网上聊天、网上寻呼和网络会议。4.2.1选择上网方式4.2.2安装ADSL设备4.2.3WindowsXP下设置ADSL拨号连接4.2上网前的准备工作4.2.1选择上网方式(1)

电话拨号上网(2)ISDN接入:又名“一线通”(3)ADSL接入:ADSL即非对称数字用户线(4)LAN方式接入4.2.2安装ADSL设备

安装ADSL所需硬件包括网卡、两根电话线、一根UTP五类网线(双绞线)、ADSLModem。安装的操作步骤如下。(1)

在需安装ADSLModem的电脑上安装好网卡。(2)

将局端电话线接到ADSLModem的Line接口,将Phone端口与电话机相连,将LAN端口用双绞线与电脑网卡的RJ-45接口相连,如图4-2所示。(3)

将电源插口与电源插座相连。图4-2ADSLModem的端口连接示意图4.2.3WindowsXP下设置ADSL拨号连接(1)安装好硬件和网卡驱动程序后,如图4-3所示,在【开始】菜单中选择【新建连接向导】命令。(2)

新建连接向导运行以后,在弹出的【新建连接向导】对话框中,直接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4-4所示。图4-3选择【新建连接向导】命令图4-4【新建连接向导】对话框4.2.3WindowsXP下设置ADSL拨号连接(3)

在弹出的【新建连接向导-网络连接类型】对话框中点选【连接到Internet】单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4-5所示。(4)

在弹出的【新建连接向导-准备好】对话框中点选【手动设置我的连接】单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4-6所示。图4-5选择网络连接类型图4-6选择手动设置连接4.2.3WindowsXP下设置ADSL拨号连接(5)

在弹出的【新建连接向导-Internet连接】对话框中点选【用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的宽带连接来连接】单选钮,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4-7所示。(6)

弹出【新建连接向导-连接名】对话框,在【ISP名称】文本框中输入“联网”,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4-8所示。图4-7选择基于PPPoE的宽带连接图4-8输入ISP名称4.2.3WindowsXP下设置ADSL拨号连接(7)

在弹出的【新建连接向导-Internet账户信息】对话框中输入网络服务商提供的用户名及密码。然后,进行WindowsXP其他一些安全方面的设置,单击【下一步】按钮,如图4-9所示。(8)

在弹出的【新建连接向导-正在完成新建连接向导】对话框中,勾选【在我的桌面上添加一个到此连接的快捷方式(S)】复选框,单击【完成】按钮,如图4-10所示。图4-9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图4-10设置完成4.2.3WindowsXP下设置ADSL拨号连接

(9)

桌面上显示名为“联网”的连接图标。双击此图标,弹出【连接联网】对话框,如图4-11所示。图4-11连接ADSL4.3.1启动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4.3.2浏览网络资源4.3.3保存网页4.3.4添加和使用收藏夹4.3.5设置主页4.3使用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浏览Internet

选择【开始】菜单中的【InternetExplorer】命令或双击桌面上的InternetExplorer图标,即可打开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如图4-12所示。4.3.1启动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图4-12InternetExplorer窗口4.3.2浏览网络资源1.打开网页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打开网页。

◆在地址栏中输入网址然后按<Enter>键。

◆单击地址栏右边的下拉箭头按钮,可打开地址栏下拉列表框,用户可以从中选择曾经输入过的某一网址即可将其打开。

◆在菜单栏中单击【收藏】菜单项,在其下拉菜单中选择某一网址将其打开。

◆单击工具栏中的【收藏夹】按钮,在窗口左边打开的【收藏夹】列表中选择所需的网站名称。

◆选择工具栏中的【历史】按钮,在窗口左边打开的【历史记录】列表中选择所需的网址或网页名。

◆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打开】命令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输入网址。4.3.2浏览网络资源2.浏览网页

在网上漫游是通过超链接来实现的。超链接在本质上属于网页的一部分,单击超链接,浏览器将显示该超级链接指向的网页,如图4-13所示。图4-13单击【更多】超链接后显示的网页4.3.2浏览网络资源3.前进和后退

前进和后退操作能在浏览过的网页间任意跳转,并在同一个InternetExplorer窗口中显示。

◆单击工具栏中的【后退】按钮

,可以退到上一个浏览过的网页,如果单击【后退】右侧的小三角按钮,会弹出一个下拉列表框,从列表框中可以选择一个以前访问过的网页,直接转到该网页。

◆如果前面通过【后退】按钮回退过,工具栏中的【前进】按钮

就可以使用了,否则是灰的。单击工具栏中的【前进】按钮可以前进一个网页。同样地,如果单击【前进】按钮右侧的小三角按钮,会弹出一个下拉列表框,从列表框中可以选择一个以前访问当前网页后又访问过的网页,直接转到该网页。4.3.2浏览网络资源4.中断链接和刷新当前网页

中断连接和刷新当前网页的方法如下。

◆单击工具栏中的【停止】按钮,可以中止当前正在进行的操作,停止和网站服务器的联系。

◆单击工具栏中的【刷新】按钮,浏览器会和服务器重新取得联系,并显示当前网页的内容。4.3.3保存网页(1)打开要保存的网页,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另存为】命令。(2)在弹出的【保存网页】对话框中,选择准备用于保存网页的文件夹。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该页的名称。(3)在【保存类型】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一种保存类型,单击【保存】按钮。1.保存浏览器中的当前页(1)在已打开的网页中,右击所需保存项目的链接。(2)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目标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3)在【另存为】对话框中选择准备保存网页的文件夹,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这一项的名称,然后单击【保存】按钮。2.保存超链接指向的网页或图片4.3.3保存网页(1)在已打开的网页中右击所需保存的图像或动画。(2)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图片另存为】命令,弹出【保存图片】对话框。(3)在【保存图片】对话框中选择合适的文件夹,并在【文件名】文本框中输入图片名称,然后单击【保存】按钮。3.保存网页中的图像、动画4.3.4添加和使用收藏夹

◆收藏已打开的网页地址:在菜单栏中选择【收藏】→【添加到收藏夹】命令。

◆收藏超链接:右击超链接对象,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到收藏夹】命令。1.添加到收藏夹的方法

◆单击【收藏】菜单,然后直接选择下拉列表中的网址。

◆单击工具栏中的【收藏】按钮,窗口左侧出现【收藏夹】列表,在其中选择要浏览的网址,右边窗口就显示该网址的内容。2.使用收藏夹4.3.5设置主页(1)

打开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Internet选项】命令,弹出如图4-14所示的【Internet选项】对话框。(2)

在【主页】选项区的地址栏中填入主页地址,然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设置。图4-14【Internet选项】对话框4.4.1电子邮件概述4.4.2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4.4.3电子邮件地址的标准格式4.4.4申请电子邮箱4.4.5通过网页收发电子邮件4.4.6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4.4收发电子邮件4.4.1电子邮件概述

电子邮件可以进行一对多的邮件传递,同一邮件可以一次发送给许多人,而且电子邮件不只局限于信件的传递,还可用来传递文件、声音、图形、图像等不同类型的信息。

由于电子邮件使用简单、投递迅速、收费低廉,易于保存、全球畅通无阻,使得电子邮件被广泛地应用,它使人们的交流方式得到了极大的改变。4.4.2电子邮件的工作原理

在Internet上有很多处理电子邮件的计算机,它们就像一个个邮局,从用户的计算机上发出的邮件经过多个这样的“邮局”中转,才能最终到达目的地。这些起特殊作用的计算机就是邮件服务器。邮件服务器必须遵守一定的电子邮件通信协议,才能正确地传送信息。

最常用的两种协议是POP3协议(PostOfficeProtocol邮局协议)和SMTP协议(SimpleMailTransferProtocol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4.4.3电子邮件地址的标准格式

电子邮件像普通的邮件—样,也需要地址,它与普通邮件的区别在于它是电子邮箱地址,且每个电子邮件地址是唯一的。邮件服务器就是根据这些地址,将每封电子邮件传送到各个用户的信箱中。—个完整的Internet邮件地址由以下两个部分组成:邮箱名@主机域名。其中:

◆邮箱名是申请Email时用户自行确定输入的,主机域名是邮件服务器的域名。

◆在邮箱名与主机域名之间用一个@符号分开,它读做“at”。

◆假定用户“xxx”所注册的电子邮件服务器名为“”,则电子邮件地址为xxx@。4.4.4申请电子邮箱1.进入注册页面(1)

打开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进入新浪邮箱的首页(/),如图4-15所示。(2)在新浪邮箱首页单击【注册免费邮箱】按钮,进入新浪免费邮箱注册页面,如图4-16所示。图4-15新浪邮箱首页图4-16免费邮箱注册页面4.4.4申请电子邮箱2.填写邮箱名

在免费邮箱注册页面,输入用户自定的邮箱名,如果没有问题,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弹出的如图4-17所示的对话框中填写个人资料,用户申请的邮箱地址即为“邮箱名@”。图4-17录入个人资料4.4.4申请电子邮箱3.填写相关个人资料

按照要求填写个人资料,名称前有“*”的项为必填项,其余选填。填写完成后,单击【提交注册信息】按钮,完成申请电子邮箱全过程,页面提示邮箱申请成功并自动登录新申请的邮箱。

密码可使用任何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组合,长度为6~16个字符,并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4.4.5通过网页收发电子邮件1.登录邮箱编写和发送邮件的方法如下:(1)填写收件人地址(2)填写邮件的主题和正文(3)增加附件(4)发送邮件2.编辑和发送邮件3.接收邮件

在邮箱的菜单中单击【收件夹】按钮打开收件夹页面,系统将显示收件夹中所有邮件的列表,在此页面下可以接收和查看邮件。单击邮件主题,即可进入到这封邮件中,查看具体的邮件内容。

在邮箱首页录入邮箱名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后,如果录入的信息正确,系统进入用户的邮箱主页面。4.4.6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1.启动OutlookExpress

OutlookExpress启动后的工作窗口如图4-23所示。OutlookExpress包含如下五个文件夹:收件箱、发件箱、已发送邮件、已删除邮件和草稿。

2.OutlookExpress窗口简介

在【开始】菜单中选择【OutlookExpress】命令,即可启动OutlookExpress。图4-23OutlookExpress工作窗口4.4.6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3.设置OutlookExpress(1)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账户】命令,弹出【Internet账户】对话框。选择【邮件】选项卡,如图4-24所示。(2)单击【添加】按钮,从弹出的菜单中选择【邮件】命令,弹出【Internet连接向导-您的姓名】对话框,如图4-25所示。图4-24【Internet账户】对话框图4-25【Internet连接向导-您的姓名】对话框4.4.6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3.设置OutlookExpress(3)

在【Internet连接向导-您的姓名】对话框的【显示名】文本框中输入您的姓名,,然后单击【下一步】按钮,弹出【Internet连接向导-Internet电子邮件地址】对话框。(4)

在【电子邮件地址】文本框中输入您的电子邮箱地址,然后单击【下一步】,如图4-26所示。图4-26输入用户电子邮件地址4.4.6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3.设置OutlookExpress(6)

在弹出的【Internet连接向导-InternetMail登录】对话框的【账户名】文本框中输入用户的电子邮箱账户名,也可以是邮件地址;在【密码】文本框中输入用户的电子邮箱密码。然后单击【下一步】,如图4-28所示。(7)单击【完成】按钮,返回【Internet账户】对话框。图4-28输入账户名和密码4.4.6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4.发送邮件(1)

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新建】→【邮件】命令。(2)

在弹出的新邮件窗口中输入收件人地址、邮件主题,然后在邮件编辑区输入信件的主体内容。(3)

如果要随邮件一起发送其他文件,可以选择【插入】菜单中的【文件附件】命令,然后在计算机外存储器中选择待发送文件添加到该邮件的附件中。(4)

新邮件编辑完成后,在菜单栏中选择【文件】→【发送邮件】命令,邮件即被发送到指定的收件人地址。4.4.6使用OutlookExpress收发电子邮件5.接收邮件(1)

在菜单栏中选择【工具】→【接收全部邮件】命令,系统将从所设账户的邮件服务器下载新邮件。(2)

单击【收件箱】文件夹,查看新邮件,如图4-30所示。(3)

在邮件列表中单击邮件标题,列表窗口的下方将显示邮件内容。图4-30查看接收的邮件4.5.1什么是搜索引擎4.5.2常用的搜索引擎4.5.3使用搜索引擎4.5.4搜索原则4.5搜索网络资源4.5.1什么是搜索引擎

所谓搜索引擎,就是在Internet上执行信息搜索的专门站点,它们致力于组织和整理网上的信息资源,给网上信息资源建立索引。用户连接上这些站点后,输入特定的搜索词,搜索引擎就会自动进入索引清单,将所有与搜索词相匹配的内容找出,并显示一个指向存放这些信息的链接清单。用户可以方便地查找到所需信息的存放位置并直接通过超链接访问。4.5.2常用的搜索引擎1.谷歌(Google)Google成立于1997年,提供常规及高级搜索功能,允许以多种语言进行搜索,其简体中文域名为。2.百度(Baidu)

百度公司于1999年底成立于美国硅谷。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占国内80%的市场份额。百度目前主要提供中文(简/繁体)网页搜索服务。3.雅虎(Yahoo!)

雅虎()是全球第一门户搜索网站,中国雅虎开创性地将全球领先的互联网技术与中国本地运营相结合,成为中国互联网界位居前列的搜索引擎社区与资讯服务提供商。

(1)启动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百度的网址“/”,单击【转到】按键

进入百度首页。

(2)在搜索框内输入要查找的内容,比如“搜索引擎”,如图4-32所示。

(3)单击【百度一下】按钮,会搜索出很多与搜索引擎相关网页的链接列表,如图4-33所示。

(4)单击相关的标题链接即可打开想要查看的网页。4.5.3使用搜索引擎图4-33百度搜索结果图4-32输入查找内容4.5.4搜索原则1.明确搜索目标2.明确问题中的重要概念,选择查询关键词4.6.1FTP服务4.6.2通过浏览器访问FTP服务器4.6文件下载4.6.1FTP服务

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网络中为传送文件而制定的一组协议,用于管理计算机之间的文件传送。该协议实现了跨平台的文件传送功能。FTP是Internet上最早出现的服务功能之一,到目前为止,它仍然是Internet上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服务之一。

FTP是一个开放的非常有用的信息服务工具,可用来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信息交流。通过FTP服务器,用户可以在远方主机上进行上传(Upload)或下载(Download)文件的操作,以达到文件交流的目的。图2-72格式化磁盘对话框4.6.2通过浏览器访问FTP服务器1.登录FTP服务器

在地址栏中,输入要链接的FTP站点的Internet地址(“ftp://FTP主机地址”)。单击【转到】按钮,即可登录匿名FTP服务器,打开FTP站点首页。

登录非匿名FTP或用其他用户身份登录到此FTP站点时,在FTP站点首页的菜单栏中选择【文件】→【登录】命令,在弹出的如图4-35所示的【登录身份】对话框中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单击【登录】按钮,登录信息提交给FTP服务器确认无误后就可以浏览FTP上的文件和文件夹。图4-35【登录身份】对话框4.6.2通过浏览器访问FTP服务器2.文件操作

登录后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下载文件或文件夹:右击窗口中的文件或文件夹,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复制到文件夹】命令,可下载到本地计算机指定的文件夹中。

◆重命名、删除FTP文件夹中的对象或将本地文件粘贴(上传)到FTP站点,可以使用与Windows资源管理器相同的操作命令进行。4.7.1利用InternetExplorer上网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