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种质资源描述与数据规范_第1页
三角梅种质资源描述与数据规范_第2页
三角梅种质资源描述与数据规范_第3页
三角梅种质资源描述与数据规范_第4页
三角梅种质资源描述与数据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角梅种质资源描述与数据规范本文件规定了三角梅种质资源的描述规范及数据采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三角梅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与数据质量控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2659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LY/T2192林木种质资源共性描述规范GB/T12404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4072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原则与方法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InternationalCodeofBotanicalNomenclature)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ICNCPICNCP,InternationalCodeofNomenclatureforCultivatedPlants)RHS标准比色卡(第六版RHSColourChart(SixthEdition))LY/T3206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叶子花属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三角梅Bougainvillea指紫茉莉科叶子花属(Bougainvillea)的植物,通常为常绿披散灌木或木质藤本。3.2三角梅种质资源germplasmresourcesofBougainvillea三角梅野生资源、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遗传材料等。3.3基本信息描述basicinformationdescription三角梅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描述信息,包括资源编号、种质名称、学名、原产地、种质类型等。23.4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morphologicalandbiologicalcharacteristics三角梅种质资源的植物学形态、物候期等特征特性。3.5抗逆性stressresistance三角梅种质资源对各种非生物胁迫的适应或抵抗能力,包括抗寒性、抗旱性、抗涝性等。3.6抗病虫性resistancetodiseaseandinsects三角梅种质资源对各种生物胁迫的适应或抵抗能力,包括褐腐病、根腐病、炭疽病、叶斑病、生理性黄化症、蚜虫、红蜘蛛、蚧类、潜叶蝇、尺蠖等。3.7其他特征特性othercharacteristics三角梅种质资源的花粉粒形态,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和结构特征,分子标记指纹图谱等。4描述规范及数据采集方法4.1数据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根据三角梅种质资源的生长发育周期,满足三角梅种质资源的正常生长及其性状的正常表达,确定好试验设计的时间、地点和内容。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观测试验原始的采集应在植株正常生长的情况下获得。如遇自然灾害等因素严重影响植物正常生长时,应重新进行观测试验和数据采集。4.2基本信息描述按照LY/T2192的规定执行。4.3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4.3.1株形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2幼枝颜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幼枝被毛三角梅植株新萌发出的幼嫩枝条表皮被毛情况。在春季,选取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幼枝萌发长度小于20cm时的幼枝中部作为测试材料,每个植株选取幼枝10条。观测幼枝表面茸毛的有无及多少。——无毛(幼枝表面几乎没有茸毛)——被微毛(幼枝表面仅有少量茸毛)——被绒毛(幼枝表面有大量茸毛)34.3.4节间长度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5刺长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6刺弯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7叶片质地三角梅种质中部向阳面成熟叶的质感。在夏季,选取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的一年生枝条1/3中段、完全展开的成熟叶,每植株选取3片叶,用目测和用手触摸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叶片的质地。1纸质(叶片较薄、软,角质层或蜡质层较薄2革质(叶片较硬,角质层或蜡质层较厚,叶片挺括)4.3.8叶面平整度三角梅中部成熟叶片表面平整程度。在夏季,选取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的一年生枝条1/3中段、完全展开的成熟叶,每植株选取3片叶,采用目测法观测三角梅种质叶片表面的平整程度,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说明确定叶面平整度。——平整(叶面较平,无向上或向下弯曲情况)——稍微上捧(叶面略微向上弯曲,弯曲角度<15度)——强烈上捧(叶面向上弯曲较明显,弯曲角度在15度以上)——下翻(叶面略微向下翻,弯曲角度<15度)——强烈下翻(叶面向下翻较明显,弯曲角度在15度以上)4.3.9叶片边缘波状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10叶片边缘卷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11叶片被毛三角梅中部成熟叶片上下表皮密被毛状附属物的情况。在夏季,选取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的一年生枝条1/3中段、完全展开的成熟叶,每植株选取3片叶,用目测法观测三角梅种质叶片上下表皮密被毛状附属物的情况。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说明确定叶片被毛。——光滑无毛(叶片上下表皮均较光滑,没有毛状附属物)——上表面有绒毛(叶片上表皮密被有毛状附属物)——背面有绒毛(叶片下表皮密被有毛状附属物)4.3.12叶长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13叶宽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14叶尖形状三角梅一年生枝条上成熟叶片端的形状。在夏季,选取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的一年生枝条1/3中段、完全展开的成熟叶,每植株选取3片叶,用目测法观测三角梅种质叶片尖端形状,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4说明确定种质的叶尖形状。——渐尖——急尖——钝尖4.3.15叶基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16叶形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17叶柄长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18幼叶主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19成熟叶主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20成熟叶次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21成熟叶次色分布位置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22成熟叶第三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23花期在保存地(或观测地),选取10株(盆)正常生长和管理的待测三角梅种质,观测群体花期的时间。根据观测结果和下列分类标准,确定种质的花期类型。——1-3月——7-12月——10月至翌年4月——全年4.3.24花苞片类型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25花序梗长度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26花序分枝盛花期,花序分枝与否的情况。盛花期,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用目测法观测花序分枝情况,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说明确定花序分枝。——分枝(每个花序都有分枝)——不分枝(每个花序都不分枝)——偶有分枝(有少部分花序有分枝)4.3.27花序分枝数花枝的分叉次数。盛花期,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样10株,用目测法观测花序分枝数。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说明确定花序分枝数。——多于2次(花序分枝的次数多于2次)——大部分为2次(大部分花序分枝的次数为2次)——只有1次,偶有2次(大部分花序分枝的次数为1次,少量花序分枝次数为2次)4.3.28花枝被毛花枝外部茸毛状况。在盛花期,选取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的花枝作为测试材料。每个植株选取花枝10条。观测花枝表面茸毛的有无及多少。——无毛(花枝表面几乎没有茸毛)——被微毛(花枝表面仅有少量茸毛)——被绒毛(花枝表面有大量茸毛)——光滑无毛,幼时偶有毛(花枝表面几乎没有茸毛,只有幼嫩花枝偶尔有毛)4.3.29花序着生位置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0花苞数量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1苞片长度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2苞片宽度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3苞片姿态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4苞片形状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5苞片先端形状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6苞片基部形状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7苞片宿存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8花萼片上表面颜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39初萌幼苞片外表面主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0初期苞片(花萼片未开放)内表面主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64.3.41初期苞片(花萼片开放)内表面主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2初期苞片(花萼片开放)内表面次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3初期苞片(花萼片开放)内表面次色分布位置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4初期苞片(花萼片开放)内表面第三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5末期苞片(花萼片萎蔫)内表面主色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6初期外苞片内表面主色(仅限于重苞类型品种)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7初期外苞片内表面次色(仅限于重苞类型品种)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8初期内苞片内表面主色(仅限于重苞类型品种)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49初期内苞片内表面次色(仅限于重苞类型品种)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50末期外苞片内表面主色(仅限于重苞类型品种)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51末期外苞片内表面次色(仅限于重苞类型品种)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52末期内苞片内表面主色(仅限于重苞类型品种)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53末期内苞片内表面次色(仅限于重苞类型品种)按照LY/T3206的规定执行。4.3.54花萼裂开后星状小花朝上一面的主色三角梅成熟花苞片内部真花中花萼裂开后星状小花朝上一面中面积占比最多的颜色。在盛花期,选取苞片单苞类型品种的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花序中部的花萼(每植株选取一个花萼)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目测法观测星状小花朝上一面的主要颜色,根据观测结果,与TheRoyalHorticulturalSociety’sColourChart标准色卡上相应代码的颜色进行比对,按照最大相似原则,确定花萼裂开后星状小花朝上一面的主色。——奶油色——黄绿色——黄色——红色7——粉红色——橙色4.3.55花被管颜色三角梅种质成熟真花的花被管颜色。在盛花期,选取苞片单苞类型品种的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花序中部的真花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目测法观测花被管的颜色,根据观测结果,与TheRoyalHorticulturalSociety’sColourChart标准色卡上相应代码的颜色进行比对,按照最大相似原则,确定花被管颜色。——绿色——橙色——洋红色——红色——紫色——其它4.3.56花被管形状三角梅种质成熟真花的花被管的形状。在盛花期,选取苞片单苞类型品种的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花序中部的真花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目测法观测花被管的形状。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说明确定花被管形状。——纤细(花被管从上到细均较细)——中部收缩(花被管上下两端粗中间细小)——基部肿胀(花被管基部较上部和中部肿胀)4.3.57花被管被毛三角梅种质真花中花被管外部茸毛状况。在盛花期,选取苞片单苞类型品种的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花序中部的真花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目测法观测花被管表面被毛情况。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说明确定花被管被毛。——无毛(花被管表面较光滑,没有毛状附属物)——被微柔毛(花被管表面有少量毛状附属物)——被毛(花被管表面密被大量绒毛)4.3.58雄蕊位置三角梅真花中雄蕊在花被管中的分布的情况。在盛花期,选取苞片单苞类型品种的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花序中部的真花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目测法观测真花雄蕊与花萼口的相对位置。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说明确定雄蕊位置。——花萼口内(雄蕊较长,长出花萼口外)——花萼口(雄蕊长度正好位于花萼口处)——花萼口外(雄蕊较短,长度位于花萼口内)4.3.59花丝长度三角梅真花中花丝长度跟柱头长度比较的情况。在盛花期,选取苞片单苞类型品种的测试植株中部向阳面花序中部的真花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目测法比较花丝与花柱的相对长度。根据观测结果及下列说明确定花丝长度。——花丝高于柱头(花丝比柱头长)——花丝与柱头等高(花丝与柱头等长)——花丝低于柱头(花丝比柱头短)84.4抗逆性4.4.1抗寒性抗寒性鉴定采用人工低温胁迫法(参考方法)。取某种质的2年生扦插盆栽30盆,置于0℃的生化培养箱中分别低温培养12h、24h、48h后,对受冻情况进行观测,并根据寒害症状记录寒害级别。寒害症状所对应的级别见表1。表1寒害症状和级别对应表0ⅠⅡⅢⅣⅤ根据寒害级别计算冻害指数,计算公式为:CI=×100式中:CI——冻害指数x——寒害级别n——各级受冻盆数X——最高级数N——总盆数用不同低温胁迫时长调查得到的冻害指数平均值进行评价。根据平均冻害指数及下列标准确定某种质的抗寒能力,分为3级。冻害指数所对应的抗寒性见表2。表2抗寒性与冻害指数对应表1强2中3弱4.4.2抗旱性采用盆栽控水方式进行鉴定。选取植株高度、粗度、根系发育较一致的半年生扦插盆栽,移栽至有遮雨设施的隔离温室内。每份种质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30株苗。试验前一次性浇透水,此后植株进行控水,停止浇水后第3、6、9、12天观察并记录三角梅的外观形态变化。以未受水分胁迫植株为对照。根据叶片及植株受害情况,旱害级别分为6级。旱害症状所对应的级别见表3。表3旱害症状与级别对应表221%~30%叶450%以上叶片受害,叶片9根据旱害级别计算旱害指数,计算公式为:DrI=×100式中:DrI——旱害指数x——旱害级别n——受害株数X——最高旱害级数N——受旱害的总株数用不同干旱天数调查得到的旱害指数平均值进行评价。根据旱害指数及下列标准确定种质的抗旱能力,分为3级。旱害指数所对应的抗旱性见表4。表4抗旱性与旱害指数对应表1强2中3弱4.4.3抗盐碱性采用盐胁迫法鉴定。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扦插盆栽,在温室培养,每隔一天浇一次水,一周后开始盐处理。每份种质设3次重复,每次重复30株苗。对每个处理植株施用NaCl盐溶液50ml一次,以浇透盆土为准。五天后,观察并记录处理三角梅种质的外观形态等级。根据叶片及植株受害情况分为5级。盐害症状所对应的级别见表5。表5盐害症状和级别对应表01234根据盐害级别计算盐害指数,计算公式为:WI=×100式中:WI——盐害指数x——盐害级别n——各级盐害株数X——最高盐害级别N——总株数根据盐害指数及下列标准确定种质的抗盐碱能力,分为3级。盐害指数所对庆的抗盐碱性见表6。表6盐害指数与抗盐碱性对应表1强2中3弱4.5抗病虫性4.5.1抗病性抗病性鉴定采用田间调查法(参考方法)。每种质随机取样3-5株,记载每株的发病情况、群体类型、立地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病害发生情况。根据病情症状分为6级。病情症状所对应的级别见表7。表7病情症状与级别对应表012345根据病害级别,按下列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式中:DI——病情指数x——该级别病害代表值n——染病枝条数X——最高病害级的代表值N——调查的总枝条数σ(x∙n)根据病情指数及下列标准确定某种质的抗病性。——高抗(HR病情指数<5)——抗(R5≤病情指数<10)——中抗(MR10≤病情指数<20)——感(S20≤病情指数<40)——高感(HS40≤病情指数)4.5.2抗虫性抗虫性鉴定采用田间调查法(参考方法)。每种质随机取样3-5株,记载每株树的发病情况,并记载有虫斑的个数、群体类型、立地条件、栽培管理水平和虫害发生情况。根据虫害症状分为6级。虫害症状对应级别见表8。表8虫害症状与级别对应表012345根据虫害级别,按下列公式计算虫害指数。式中:DI——虫害指数x——该级别虫害代表值n——虫害叶片数X——最高虫害级别的代表值N——调查的总叶片数σ(x∙n)根据虫害指数及下列标准确定某种质的抗虫性。——高抗(HR虫害指数<5)——抗(R5≤虫害指数<10)——中抗(MR10≤虫害指数<20)——感(S20≤虫害指数<40)——高感(HS40≤虫害指数)4.6其他特征特性4.6.1花粉粒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三角梅种质花粉粒的形状、大小和外壁纹饰。4.6.2核型利用核型分析方法对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和结构进行鉴定。列出核型公式,如:2n=34。4.6.3指纹图谱和分子标记对重要的三角梅种质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并构建指纹图谱分析,记录分子标记分析及构建指纹图谱的方法(RAPD、ISSR、SCAR、SSR、AFLP、SNP等),并注明所用引物、特征带的分子大小或序列以及标记的性状和连锁距离等分析数据。4.6.4备注三角梅种质特殊描述符或特殊代码的具体说明。4.6.5三角梅种质资源描述简表和三角梅种质资源数据标准分别见附录A和附录B。附录A(资料性附录)三角梅种质资源描述简表1M2M3M4O5M6M7M8M9MMMMMMOMMMMMMMMMMCCMmMMOOO℃OMOMMOOOMMMMMMMO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CCCCCCCCCCCCCCCCCCCCOOOOOOOOO(资料性附录)三角梅种质资源数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