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1页
西城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2页
西城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3页
西城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4页
西城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城区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多文本阅读(共16分)

(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对于懂得书法艺术的人来说,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会低于优秀的绘画。书法艺术魅力巨大,书法史上诸如墨池笔冢的故事,早已成为传诵千古的佳话。

(取材于刘纲纪《书法是一种艺术》)

注释:【1】分,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正,“正书”“正楷"的简称。

材料二

“龙跃天衢,虎卧凤阙”,是梁武帝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一方面赞美了王氏书法的动感强烈和奔逸绝尘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赞赏了其静态之美,尊贵、安宁,在不动中散发出平和的韵味。

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字,静也是一种效果。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眉眼安详、不动声色。此时,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赏者,才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

金文中有不少名篇,就如同它们的载体——青铜的钟、鼎,敦实、憨厚、古朴,流传至今,依然魅力不减。如《多友鼎铭》,在每一个字横平竖直的基础上结合了弯曲、圆弧,使平衡中略有小变通,同时以敛约为主,看似疏朗,凝聚感又很鲜明。这让人想到了厚重、稳当,听到了深沉的金属之声。南朝的虞和有言曰:“古质而今妍,数之常;爱妍而薄质,人之情。"可见,前人就已经看到审美的偏颇了——质朴无华、不刻意表现的静态往往受到冷落。把字写安静,对书法家来说也并非易事。唐代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是很典型的横平竖直,甚至没有太强的个性,写得十分从容,外形柔和,内在遒劲。它告诉自唐代以后的欣赏者什么叫作斯文、文雅。

作品之静,反映出书法家对美学理念的追求及人格风范上的修炼。静态、静趣、静远这一类的书法,能让人心灵宁静、心境空明,宛如见月。

(取材于朱以撒《宛如见月》)

材料三

书法作为一种汉字造型的艺术,在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方面都十分讲究。

书法线条有方笔、圆笔的不同,用笔方法则有中锋、侧锋的差别。钟鼎、石鼓,尤其是秦代小篆,多用中锋圆笔写成。中锋用笔产生的圆笔线条,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前人常以“折钗股”“锥画沙"来比喻,意思是线条要像折钗股那样富有弹性力量,像锥画沙般干脆劲利。隶书笔画多采用方笔,一般是横画竖或竖画横起笔,行笔多以侧锋书写。笔画方劲古拙,如斩钉截铁,给人以锋芒外露、刚健雄劲的美感。

积点画以成字,将各种点画组成单个字形,称为“结体”“结字",亦称“间架结构”。点画好比砖石椽柱,结构则是架屋建房。书家在单字构造上无不匠心独运,各有其独特的结字方法。结体的首要之点在于稳,有了稳固的重心,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变化。但如一味平稳则失之呆板,所以又要“始于平稳之静,终于变化之动"。在结体中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使书法险中求稳或稳中寓险,富于变化。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布白谋篇上也十分讲究,即追求一种章法之美。书法作品前后相管领、相应接,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总之要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动静相宜、顾盼生姿。章法的好坏与运笔节奏、墨韵变化、结构气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用笔、结体以及章法布白的高度技巧,更重要的是书法家创造了书法美的意境。通过意境的创造,书家引导着他的欣赏者去遐想,去回味,“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书法的意境往往随着书家的修养而有不同的深度、高度、阔度,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大、重、拙"。唐代的颜真卿、近代的康有为都力求创造出一种雄伟、高深、博大、厚拙的风格意境。而宋代的苏、黄、米诸家,则极力创造出一种静远、空灵、幽深、雅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取材于欧阳龙《历代书法作品赏析》)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法借助点、线、形的变化、组合和结构来体现美。

B.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C.书法家可以通过书法的点画形体,抒发特定的情感。

D.与书法艺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相对更为形象。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书法作品创作中的汉字造型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的一项是()

A.汉字特殊的书写工具B.汉字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C.书家不同的审美追求D.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书法作品中关于“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的书法作品比动的书法作品艺术价值高。

B.静的书法作品具有外表柔和、朴质的特点。

C.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书法因静而显雅。

D.静的书法作品能让人心绪安和、心境悠远。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鉴赏范畴包含书法中的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

B.钟鼎、石鼓和秦代小篆,多是中锋用笔,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

C.书法家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来构建每个字的稳固重心。

D.为实现书法作品大、重、拙的意境,书法家应注重提高个人修养。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文言文阅读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命综作赋。

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综为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乃伪质为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弥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觉伏诛,晋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乃解。拜综偏将军。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

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之责也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

赤乌六年卒。

(取材于陈寿《三国志》)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典:掌管

B.蜀闻权践阼践:登临

C.权又问可堪何官堪:可以

D.事觉伏诛觉:败露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综为金曹从事___综为盟文

B.视其所向_________其后必绝

C.综乃伪为质作降文三条历时乃解

D.而主者同之降人___而才皆不及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

从黄龙能够看到夏口,在这个时候孙权被人们称尊号

B.赖蒙天灵,得自全致

幸亏受天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

C.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能蒙您引见

D.且试以都辇小职

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综在父亲去世后,跟从母亲避难江东,在孙策府中陪同孙权读书,受到孙权的重视。

B.胡综以文才见称,亦有武略,在现有兵员不多时,能征集士兵,后又与贺齐生擒叛将。

C.胡综在吴定都建业后,因假托吴质之名而写的三篇投降书广为流传后,被授予侍中。

D.胡综能够客观评价他人的才能,能制定并严格执行律令,不足是性嗜酒,且酒后打人。

9.(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默写

(1)奋六世之余烈,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

(贾谊《过秦论》)

(2)于是废先王之道,,;隳名城,杀豪杰。

(贾谊《过秦论》)

(3),而倔起阡陌之中,,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

(4)呜呼!,虽曰天命,!(欧阳修《伶官传序》)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可谓壮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___?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

(7)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9)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10)沧海月明珠有泪,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李商隐《锦瑟》)

(11)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二十三丝动紫皇。(李贺《李凭箜篌引》)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8分)

(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现代文阅读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了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幅读不完的画。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素昧平生的花草。单听它们的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别具韵味。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⑧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它们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取材于梁衡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0.下列文中词语,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婺源嶙峋夯筑绿苔青瓦

A.wùlínghāngtāi

B.suīlíndūntái

C.wùlínhāngtái

D.suīlíngdūntāi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张作画的温床温床:底板

B.一层一层地洇染洇染:浸湿并留下印记

C.素昧平生的花草素昧平生:从来不认识

D.犬牙交错的砖块犬牙交错:乱七八糟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写儿子“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是因为他敬畏岁月之笔技法高妙造诣精深。

B.第④段中介绍了植物学“打方"的方法,是为了突出生长在墙体上的植物丰富多样。

C.第⑤段“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用拟人手法写花草老墙搭配和谐,相得益彰。

D.第⑥⑦段写读一面老墙的经历,与前文读墙的感悟进行对比,彰显了老墙明丽的美。

13.第①段中说“这墙就是一幅读不完的画",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作文(50分)

14.(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纸上。

⑴捍卫,不等于一般意义上的保护守卫,是对“很值得、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的保护与守卫。不同的社会、时代,不同的文化、群体,有着不同的捍卫。屈原“赴常流葬乎江鱼腹",是一种捍卫;华为不畏制裁坚定自主研发,是一种捍卫;我国坚决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海,是一种捍卫······你对“捍卫"有怎样的看法?

请以“捍卫▲”为题,补全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⑵一个“豪"字,照见了刘禹锡傲视困境的铮铮硬骨;一个“丹”字,照见了文天祥舍生取义的耿耿忠心;一个“变"字,照见了鲁迅疗救民众的灼灼深情……一个字,足以映照出一个人的性情品格。你读过的文字,或你生活的圈子,也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或“仁”,或“严",或“真”,或“趣"……请以“‘▲’字照见斯人心”为题,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汉字,在横线上填写一个汉字,写一篇记叙文。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3.A

4.C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社科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整体阅读,肢解文本。针对论述类文本八大常见设误类型,在阅读论述类文本的时候可以勾画一些重点词语或句子,如表地位、下定义、写特点的句子;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示时间和程度的词句;观点及其主语等。其次比对阅读,破解选项。从论述类文本题干和选项的设置规律来说,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可以勾画题干的中心语和判断词。

(3)本题考查对文本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把握,解题时首先要找到对这一概念文本论述所在区间即相关句子,再认真阅读选项表述,认真与文本表述进行比对辨析,最后做出准确判断。

(4)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1.B项“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表述错误,文中“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惯音)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种种形态包括静态事物,选项曲解文意,缩小了范围。

故答案为:B。

2.D项“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不合题意,墨池笔冢是书法家勤于练习的故事,跟汉字造型无关。

故答案为:D。

3.A项“静的书法作品比动的书法作品艺术价值高"理解错误,文中无此意,这段文字“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字,静也是一种效果。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眉眼安详、不动声色。此时,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赏者,才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也不是比较静与动的价值高低,也与现实不符合。

故答案为:A。

4.C项“书法家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来构建每个字的稳固重心"推断错误,文中“结体的首要之点在于稳,有了稳固的重心,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变化。但如一味平稳则失之呆板,所以又要‘始于平稳之静,终于变化之动’。在结体中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使书法险中求稳或稳中寓险,富于变化。”知题干结论错误,曲解文意,说法太绝对。

故答案为:C。

【答案】5.C

6.D

7.A

8.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运用能力。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判断要求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分常见用法意义,其次重点分析该虚词所在具体语境、前后搭配,最后综合分析其意义和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参考译文】

胡综字伟则,是汝南郡固始县人。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到江东避难。孙策做会稽太守的时候,胡综十四岁,被留在苏州陪同孙权一起读书。孙策死后,孙权任讨虏将军,安排胡综担任金曹从事。孙权任车骑将军,在镇江建都,召令胡综返回,担任文书工作,与是仪、徐详共同掌管军政机密事务。刘备进驻白帝城,孙权因现有的兵员缺乏,派胡综统计所属各县人口,征到六千人。吴将晋宗反叛归降魏国,魏国任晋宗为蕲春太守,距长江几百里地,屡次侵犯吴国。孙权派遣胡综与贺齐轻装偷袭,活捉了晋宗,加封为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天,黄龙出现在夏口,因此孙权称帝,顺着祥瑞之兆更换了年号。又树起黄龙大帅旗,经常立在军营中心,各军营军队进退,都看帅旗移动的方向,并指令胡综作赋。

蜀国听说孙权称帝,派遣使者重申原先建立的友好关系。胡综拟写盟文,辞义十分优美,内容记载在《孙权传》中。

孙权东迁定都于建业,徐详、胡综同时任职侍中,进封为乡侯,兼任左右领军。当时魏国的投降者中有人说魏国的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很受猜疑,胡综就冒充吴质作了三条叛降的文告……这篇文告流传开来以后,可吴质已经入朝担任侍中了。

黄龙二年,青州人隐蕃投奔吴国,呈上书文说:“我听说商纣王暴虐,微子早早地出走;汉高祖宽仁明智,陈平率先投奔。我二十二岁,放弃自己的领地,来投奔有道之君,幸亏受天地神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我来到这里已有一段日子了,可是主管投奔的官员将我等同于投降的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致使我精微言词中表达的深奥政见,不能向皇上表达出来。呜呼叹息,哪里是个尽头!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承蒙引见。”孙权就召他入宫。隐蕃致谢并回答孙权提出的问题,趁势陈述政见,很有文采风度。胡综当时陪从,孙权问他有何看法,胡综答道:“隐蕃所呈书文,夸饰的言辞类似东方朔,乖巧敏捷善于诡辩类似祢衡,才质却赶不上这两个人。"孙权又问可以胜任什么官,胡综回答说:“不能让他治理民众,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孙权根据隐蕃畅谈刑狱,任用他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赞隐蕃具备辅佐帝王的才干,郝普尤其与他亲善,常常怨叹隐蕃受了委屈。此后隐蕃图谋反叛,事情败露被处死,郝普受责问而自杀。朱据被拘禁,过了一段时日才被释放。孙权任命胡综为偏将军。为了辽东的事,辅吴将军张昭因为劝谏孙权时言辞激越,孙权也发怒了,调和君臣关系,使得二人没存嫌隙,胡综是出了一番力的。

胡综生性喜好饮酒,酒后欢呼纵情,有时举杯碰盏,扑打身边的人。孙权爱惜他的才干,并不责怪他。

总之,自从孙权统领国政以来,各种文告诏令,与邻国交往的书文,大都是胡综所拟定的。当初因为内外事务繁多,特地订下法则,各县长吏遭遇丧事,一律不准离开职守,然而屡次有违纪的人。孙权对此很担忧,让朝臣商议对策。胡综提议,认为应当定出法律条文,宣告违者处死,只要按规章实施一次,此后必定可以杜绝。孙权就采纳了胡综的提议,从此违禁奔丧的人就没有了。

赤乌六年去世。

5.C项“权又问可堪何官”,意思是“孙权又问可以胜任什么官"。堪:胜任。

故答案为:C。

6.A项第一个“为”动词,担任;第二个动词,拟写。

B项第一个“其"代词,它的;第二个代词,此。

C项第一个“乃”副词,就;第二个副词,才。

D项两个均为连词,表转折,可是。

故答案为:D。

7.A项“孙权被人们称尊号"理解错误。此句意思是,黄龙出现在夏口,因此孙权称帝。

故答案为:A。

8.C项“因假托吴质之名而写的三篇投降书广为流传后,被授予侍中”推断错误。原文是“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综乃伪为质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可见胡综被授予侍中是在写投降书之前,与写投降书无关。

故答案为:C。

9.【答案】(1)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

(4)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

(5)函梁君臣之首;其意气之盛

(6)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而皆自于人欤

(7)逸豫可以亡身

(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10)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11)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不要添字漏字,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御、履、焚、黔、蹑、弊、盛衰、函、欤、逸豫、溺、惘、芙蓉、融。

故答案为:(1)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4)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5)函梁君臣之首其意气之盛(6)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7)逸豫可以亡身(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9)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10)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11)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较易。需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注意理解记忆以及关键字的正确书写。

【答案】10.C

11.D

12.D

13.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大自然以墙为画布,以岁月为画笔,用高超的画技在墙上留下印记,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老墙既充满生机又饱含历史沧桑感,见证了本地悠久深厚的文化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字词在语境中的含义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这类题要求考生平时多积累,识记常用字的字音,尤其是一些多音字、音近字、形近字以及容易误读的字音。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注意这个“含义”一词可理解为“表面义、基本义"和“深层语义”两种之综合,而“深层语义"中应包括“涵义”或“内涵"这一点,那么,对词语作用的分析恰正是“内涵”“涵义"。事实上在解答这类题时,最重要的答案不是别的,正是这个“作用”的“内涵"之处。

(3)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4)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涉及全篇作品语言艺术特色的概括赏析,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分析,注意表述时要分条作答,每条采用“要点+分析"形式。

10.本题注意四个词语的意义及加点字读音:

婺wù源:地名,在今江西省;

嶙lín峋:一般形容山势峻峭、重叠、突兀的样子,也指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现也指人刚正有骨气。

夯hāng筑:中国古代建造房屋基础、墙和台基时的主要技术。用重物或其粒状材料砸密实,靠人力用工具将土一层层砸实的建筑方法。

绿苔tái青瓦:绿苔即青苔,也指新梢的绿色嫩梗。青瓦,即青色的瓦。

故答案为:C

11.D项“犬牙交错:乱七八糟”解释错误,犬牙交错比喻交界线很曲折,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也比喻情况复杂,双方有多种因素参差交错。

故答案为:D

12.D项“彰显了老墙明丽的美"赏析错误,由原文“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等句子可以看出,六、七两段主要表达了老墙的岁月沧桑感,并非彰显了老墙明丽的美,应该是悲壮沧桑美。

故答案为:D

13.本题作答注意结合句子修辞手法以及上下文语境:

这句话运用比喻(暗喻)的手法,本体为“墙",喻体为“画”,用“就是"连接本体和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大自然以墙为画布,以岁月为画笔,“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用高超的画技在墙上留下印记,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老墙既充满生机又饱含历史沧桑感,见证了本地悠久深厚的文化,“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这一句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以下段落从三个角度和侧面表现墙是读不完的画作。

①由“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徽式民居的窄巷高墙上有大自然做的神妙的画卷。

②由“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岁月在墙上留下了很多的印记,是生态墙,文化墙。

③由“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岁月是读不完的画卷,需要人们好好体悟和珍惜。

故答案为: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大自然以墙为画布,以岁月为画笔,用高超的画技在墙上留下印记,使其具有丰富的内涵。老墙既充满生机又饱含历史沧桑感,见证了本地悠久深厚的文化。

14.【答案】略

【知识点】材料作文;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补全“捍卫”这一题目,可以结合材料填入“生命(底线)"“(人格)尊严”“公序良俗"等词语。由“捍卫”一词意义与所列举的事例可以概括,屈原是捍卫生命尊严;华为是捍卫民族尊严;坚决反对日本“核污水"排海,是捍卫生存底线……所以比如以“捍卫底线”坚守底线为写作立意,可以从“捍卫底线"的重要性展开,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式展开写作。首先从正面展开论述:捍卫底线,尘世的困难就无法困惑我们,名利的诱惑也无法迷惑我们。可以用到苏武牧羊的事例,面对穷凶极恶的劝降,他义正言辞地拒绝;面对荣华富贵的诱惑,他高昂着头颅淡然沉默。然后从反面进行论述,放弃自己的底线,也就放弃了生而为人的尊严。这里可以用贪官污吏在金钱的诱惑下,祸国殃民,终成阶下囚。失德艺人,忘掉自己作为公众人物应坚守的底线,最终自送前程。最后,再次回扣主题,强调“捍卫底线”的重要性。

参考立意:

①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原则。

②底线是个人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也是国家捍卫尊严的不可逾越的红线。

③守住底线,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拥有精彩的人生;坚守底线,才能捍卫国家的利益和领土的完整。

④捍卫底线,就会赢得社会的尊重;丧失底线,就会被世人不耻,被社会抛弃。

(2)本题罗列了刘禹锡铮铮铁骨之“豪",文天祥耿耿忠心之“丹”,鲁迅弃医从文疗救民众之“变",这些字映照出仁人志士的性情品格,补全题目需要确定一个字,或“仁”,或“严",或“真”,或“趣"……据此字,而确立所写人物的性格品质,要求写记叙文,意在围绕人物的这一性格选取相关典型事件,展开叙述与描写,要写出人物性格品质,事例要典型突出,人物要立体丰满。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1/1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一、多文本阅读(共16分)

(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美的艺术。

即使从商代算起,汉字也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着古今汉字形体的不断演变,字形的图画性逐渐减弱,符号性逐渐增强,汉字的书写逐渐形成了诸多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讨论。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1】,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得上是艺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集中地体现在书法的点画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书法是汉字造型的艺术,属于形象艺术。但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等,它又是一种相对较为抽象的艺术。对于懂得书法艺术的人来说,一幅优秀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不会低于优秀的绘画。书法艺术魅力巨大,书法史上诸如墨池笔冢的故事,早已成为传诵千古的佳话。

(取材于刘纲纪《书法是一种艺术》)

注释:【1】分,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正,“正书”“正楷"的简称。

材料二

“龙跃天衢,虎卧凤阙”,是梁武帝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一方面赞美了王氏书法的动感强烈和奔逸绝尘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又赞赏了其静态之美,尊贵、安宁,在不动中散发出平和的韵味。

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字,静也是一种效果。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眉眼安详、不动声色。此时,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赏者,才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

金文中有不少名篇,就如同它们的载体——青铜的钟、鼎,敦实、憨厚、古朴,流传至今,依然魅力不减。如《多友鼎铭》,在每一个字横平竖直的基础上结合了弯曲、圆弧,使平衡中略有小变通,同时以敛约为主,看似疏朗,凝聚感又很鲜明。这让人想到了厚重、稳当,听到了深沉的金属之声。南朝的虞和有言曰:“古质而今妍,数之常;爱妍而薄质,人之情。"可见,前人就已经看到审美的偏颇了——质朴无华、不刻意表现的静态往往受到冷落。把字写安静,对书法家来说也并非易事。唐代虞世南的书法作品《夫子庙堂碑》,是很典型的横平竖直,甚至没有太强的个性,写得十分从容,外形柔和,内在遒劲。它告诉自唐代以后的欣赏者什么叫作斯文、文雅。

作品之静,反映出书法家对美学理念的追求及人格风范上的修炼。静态、静趣、静远这一类的书法,能让人心灵宁静、心境空明,宛如见月。

(取材于朱以撒《宛如见月》)

材料三

书法作为一种汉字造型的艺术,在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方面都十分讲究。

书法线条有方笔、圆笔的不同,用笔方法则有中锋、侧锋的差别。钟鼎、石鼓,尤其是秦代小篆,多用中锋圆笔写成。中锋用笔产生的圆笔线条,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前人常以“折钗股”“锥画沙"来比喻,意思是线条要像折钗股那样富有弹性力量,像锥画沙般干脆劲利。隶书笔画多采用方笔,一般是横画竖或竖画横起笔,行笔多以侧锋书写。笔画方劲古拙,如斩钉截铁,给人以锋芒外露、刚健雄劲的美感。

积点画以成字,将各种点画组成单个字形,称为“结体”“结字",亦称“间架结构”。点画好比砖石椽柱,结构则是架屋建房。书家在单字构造上无不匠心独运,各有其独特的结字方法。结体的首要之点在于稳,有了稳固的重心,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变化。但如一味平稳则失之呆板,所以又要“始于平稳之静,终于变化之动"。在结体中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使书法险中求稳或稳中寓险,富于变化。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在布白谋篇上也十分讲究,即追求一种章法之美。书法作品前后相管领、相应接,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总之要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动静相宜、顾盼生姿。章法的好坏与运笔节奏、墨韵变化、结构气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用笔、结体以及章法布白的高度技巧,更重要的是书法家创造了书法美的意境。通过意境的创造,书家引导着他的欣赏者去遐想,去回味,“既使心灵和宇宙净化,又使人在超脱的胸襟里体味到宇宙的深境”。

书法的意境往往随着书家的修养而有不同的深度、高度、阔度,体现在书法上就是“大、重、拙"。唐代的颜真卿、近代的康有为都力求创造出一种雄伟、高深、博大、厚拙的风格意境。而宋代的苏、黄、米诸家,则极力创造出一种静远、空灵、幽深、雅健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取材于欧阳龙《历代书法作品赏析》)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书法借助点、线、形的变化、组合和结构来体现美。

B.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

C.书法家可以通过书法的点画形体,抒发特定的情感。

D.与书法艺术相比,绘画、雕塑、戏剧相对更为形象。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书法作品创作中的汉字造型没有产生直接影响的一项是()

A.汉字特殊的书写工具B.汉字风格迥异的书体形式

C.书家不同的审美追求D.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书法作品中关于“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的书法作品比动的书法作品艺术价值高。

B.静的书法作品具有外表柔和、朴质的特点。

C.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书法因静而显雅。

D.静的书法作品能让人心绪安和、心境悠远。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鉴赏范畴包含书法中的线条、结构、章法、意境等。

B.钟鼎、石鼓和秦代小篆,多是中锋用笔,给人以圆融浑厚的美感。

C.书法家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来构建每个字的稳固重心。

D.为实现书法作品大、重、拙的意境,书法家应注重提高个人修养。

【答案】1.B

2.D

3.A

4.C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艺理论、文学评价类;社科类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或删或添或调或漏或拼),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首先整体阅读,肢解文本。针对论述类文本八大常见设误类型,在阅读论述类文本的时候可以勾画一些重点词语或句子,如表地位、下定义、写特点的句子;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表示时间和程度的词句;观点及其主语等。其次比对阅读,破解选项。从论述类文本题干和选项的设置规律来说,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可以勾画题干的中心语和判断词。

(3)本题考查对文本核心概念的理解与把握,解题时首先要找到对这一概念文本论述所在区间即相关句子,再认真阅读选项表述,认真与文本表述进行比对辨析,最后做出准确判断。

(4)本题考查对文本信息的推断能力,四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或观点,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题人依据文本所做的“推断"性表述,大多以前提与结论的方式组合,构成一个简单复句,形成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因果关系、顺承关系。需要透彻地理解了文本的内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地作出正误判断。注意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1.B项“不包括生活中的静态事物”表述错误,文中“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惯音)认为,书家在创作时应该把自己从无限多样的现实世界感受到的种种形态的美",种种形态包括静态事物,选项曲解文意,缩小了范围。

故答案为:B。

2.D项“书法史上墨池笔冢的故事”不合题意,墨池笔冢是书法家勤于练习的故事,跟汉字造型无关。

故答案为:D。

3.A项“静的书法作品比动的书法作品艺术价值高"理解错误,文中无此意,这段文字“动态易于引起欣赏者的注意,书法亦如此。安静的人常常写安静的字,静也是一种效果。比较起来,静态的书法更像一位娴静的淑女、一位参透沧桑的老者、一位心如秋空的隐者,眉眼安详、不动声色。此时,性急的欣赏者的身影一晃而过;只有细细品味、善于挖掘的欣赏者,才能够驻足品赏,由表象到内在,由平面到立体,爬梳钩沉,静中得益。”也不是比较静与动的价值高低,也与现实不符合。

故答案为:A。

4.C项“书法家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来构建每个字的稳固重心"推断错误,文中“结体的首要之点在于稳,有了稳固的重心,才能谈得上其他的变化。但如一味平稳则失之呆板,所以又要‘始于平稳之静,终于变化之动’。在结体中常常运用造险、破险的手法,使书法险中求稳或稳中寓险,富于变化。”知题干结论错误,曲解文意,说法太绝对。

故答案为:C。

二、古诗文阅读(共36分)

(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文言文阅读

胡综字伟则,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权为车骑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江数百里,数为寇害。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因瑞改元。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命综作赋。

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综为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乃伪质为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

二年,青州人隐蕃归吴,上书曰:“臣闻纣为无道,微子先出;高祖宽明,陈平先入。臣年二十二,委弃封域,归命有道,赖蒙天灵,得自全致。臣至北有日,而主者同之降人,未见精别,使臣徽言妙旨,不得上达。于邑三叹,曷惟其已。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权即召入。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综时侍坐,权问何如。综对曰:“蕃上书,大语有似东方朔,巧捷诡辩有似弥衡,而才皆不及。”权又问可堪何官?综对曰:“未可以治民,且试以都辇小职。"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蕃有王佐之才,普尤与之亲善,常怨叹其屈。后蕃谋叛,事觉伏诛,晋见责自杀。据禁止,历时乃解。拜综偏将军。辽东之事,辅吴将军张昭以谏权言辞切至,权亦大怒,其和协彼此,使之无隙,综有力焉。

性嗜酒,酒后欢呼极意,或推引杯觞,搏击左右。权爱其才,弗之责也

凡自权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皆综之所造也。初以内外多事,特立科,长吏遭丧,皆不得去,而数有犯者。权患之,使朝臣下议。综议以为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行之一人,其后必绝。遂用综言,由是奔丧乃断。

赤乌六年卒。

(取材于陈寿《三国志》)

5.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典:掌管

B.蜀闻权践阼践:登临

C.权又问可堪何官堪:可以

D.事觉伏诛觉:败露

6.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综为金曹从事___综为盟文

B.视其所向_________其后必绝

C.综乃伪为质作降文三条历时乃解

D.而主者同之降人___而才皆不及

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龙见夏口,于是权称尊号

从黄龙能够看到夏口,在这个时候孙权被人们称尊号

B.赖蒙天灵,得自全致

幸亏受天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

C.谨诣阙拜章,乞蒙引见

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能蒙您引见

D.且试以都辇小职

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综在父亲去世后,跟从母亲避难江东,在孙策府中陪同孙权读书,受到孙权的重视。

B.胡综以文才见称,亦有武略,在现有兵员不多时,能征集士兵,后又与贺齐生擒叛将。

C.胡综在吴定都建业后,因假托吴质之名而写的三篇投降书广为流传后,被授予侍中。

D.胡综能够客观评价他人的才能,能制定并严格执行律令,不足是性嗜酒,且酒后打人。

【答案】5.C

6.D

7.A

8.C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2)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运用能力。文言虚词意义用法的判断要求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分常见用法意义,其次重点分析该虚词所在具体语境、前后搭配,最后综合分析其意义和用法。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译要注意把握“增、删、调、改、并、留”六字诀,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顺。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题要求把选项涉及的内容与文本表述一一对应起来,然后逐一认真比对作出正误判断,还要注意这类题常见设题陷阱,如时序错乱、强加因果、偷梁换柱等。

【参考译文】

胡综字伟则,是汝南郡固始县人。他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到江东避难。孙策做会稽太守的时候,胡综十四岁,被留在苏州陪同孙权一起读书。孙策死后,孙权任讨虏将军,安排胡综担任金曹从事。孙权任车骑将军,在镇江建都,召令胡综返回,担任文书工作,与是仪、徐详共同掌管军政机密事务。刘备进驻白帝城,孙权因现有的兵员缺乏,派胡综统计所属各县人口,征到六千人。吴将晋宗反叛归降魏国,魏国任晋宗为蕲春太守,距长江几百里地,屡次侵犯吴国。孙权派遣胡综与贺齐轻装偷袭,活捉了晋宗,加封为建武中郎将。

黄武八年夏天,黄龙出现在夏口,因此孙权称帝,顺着祥瑞之兆更换了年号。又树起黄龙大帅旗,经常立在军营中心,各军营军队进退,都看帅旗移动的方向,并指令胡综作赋。

蜀国听说孙权称帝,派遣使者重申原先建立的友好关系。胡综拟写盟文,辞义十分优美,内容记载在《孙权传》中。

孙权东迁定都于建业,徐详、胡综同时任职侍中,进封为乡侯,兼任左右领军。当时魏国的投降者中有人说魏国的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很受猜疑,胡综就冒充吴质作了三条叛降的文告……这篇文告流传开来以后,可吴质已经入朝担任侍中了。

黄龙二年,青州人隐蕃投奔吴国,呈上书文说:“我听说商纣王暴虐,微子早早地出走;汉高祖宽仁明智,陈平率先投奔。我二十二岁,放弃自己的领地,来投奔有道之君,幸亏受天地神灵保佑,自己才能够安然到来。我来到这里已有一段日子了,可是主管投奔的官员将我等同于投降的人,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区别,致使我精微言词中表达的深奥政见,不能向皇上表达出来。呜呼叹息,哪里是个尽头!谨此前来拜求,呈递奏章,请求承蒙引见。"孙权就召他入宫。隐蕃致谢并回答孙权提出的问题,趁势陈述政见,很有文采风度。胡综当时陪从,孙权问他有何看法,胡综答道:“隐蕃所呈书文,夸饰的言辞类似东方朔,乖巧敏捷善于诡辩类似祢衡,才质却赶不上这两个人。”孙权又问可以胜任什么官,胡综回答说:“不能让他治理民众,姑且试着在京都安置一个小职务。孙权根据隐蕃畅谈刑狱,任用他为廷尉监。左将军朱据、廷尉郝普称赞隐蕃具备辅佐帝王的才干,郝普尤其与他亲善,常常怨叹隐蕃受了委屈。此后隐蕃图谋反叛,事情败露被处死,郝普受责问而自杀。朱据被拘禁,过了一段时日才被释放。孙权任命胡综为偏将军。为了辽东的事,辅吴将军张昭因为劝谏孙权时言辞激越,孙权也发怒了,调和君臣关系,使得二人没存嫌隙,胡综是出了一番力的。

胡综生性喜好饮酒,酒后欢呼纵情,有时举杯碰盏,扑打身边的人。孙权爱惜他的才干,并不责怪他。

总之,自从孙权统领国政以来,各种文告诏令,与邻国交往的书文,大都是胡综所拟定的。当初因为内外事务繁多,特地订下法则,各县长吏遭遇丧事,一律不准离开职守,然而屡次有违纪的人。孙权对此很担忧,让朝臣商议对策。胡综提议,认为应当定出法律条文,宣告违者处死,只要按规章实施一次,此后必定可以杜绝。孙权就采纳了胡综的提议,从此违禁奔丧的人就没有了。

赤乌六年去世。

5.C项“权又问可堪何官",意思是“孙权又问可以胜任什么官”。堪:胜任。

故答案为:C。

6.A项第一个“为"动词,担任;第二个动词,拟写。

B项第一个“其”代词,它的;第二个代词,此。

C项第一个“乃"副词,就;第二个副词,才。

D项两个均为连词,表转折,可是。

故答案为:D。

7.A项“孙权被人们称尊号”理解错误。此句意思是,黄龙出现在夏口,因此孙权称帝。

故答案为:A。

8.C项“因假托吴质之名而写的三篇投降书广为流传后,被授予侍中"推断错误。原文是“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综乃伪为质作降文三条……此文既流行,而质已入为侍中矣”,可见胡综被授予侍中是在写投降书之前,与写投降书无关。

故答案为:C。

9.(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默写

(1)奋六世之余烈,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

(贾谊《过秦论》)

(2)于是废先王之道,,;隳名城,杀豪杰。

(贾谊《过秦论》)

(3),而倔起阡陌之中,,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贾谊《过秦论》)

(4)呜呼!,虽曰天命,!(欧阳修《伶官传序》)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可谓壮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6)___?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

(7)忧劳可以兴国,,自然之理也。(欧阳修《伶官传序》)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岂独伶人也哉?(欧阳修《伶官传序》)

(9)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10)沧海月明珠有泪,___。此情可待成追忆,___。(李商隐《锦瑟》)

(11)昆山玉碎凤凰叫,___。___,二十三丝动紫皇。(李贺《李凭箜篌引》)

【答案】(1)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

(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3)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

(4)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

(5)函梁君臣之首;其意气之盛

(6)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而皆自于人欤

(7)逸豫可以亡身

(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

(10)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

(11)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不要添字漏字,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御、履、焚、黔、蹑、弊、盛衰、函、欤、逸豫、溺、惘、芙蓉、融。

故答案为:(1)振长策而御宇内履至尊而制六合(2)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3)蹑足行伍之间率疲弊之卒(4)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5)函梁君臣之首其意气之盛(6)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7)逸豫可以亡身(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9)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10)蓝田日暖玉生烟只是当时已惘然(11)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的准确识记能力,难度较易。需注意平时的积累与识记,注意理解记忆以及关键字的正确书写。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8分)

(2023高二上·西城月考)现代文阅读

深巷里的老墙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了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幅读不完的画。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③岁月之笔是这样作画的。先用细雨在墙上一遍一遍地刷洗,再用湿雾一层一层地洇染,白墙上就显出纵横交错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斑点。论层次,这里有美术课上讲的黑、白、灰的过渡;论形状,则云海波涛、春风杨柳、山石嶙峋,胜过一本《芥子园画谱》。我儿子是学画的,他说国画里所讲的线条、皴法、留白,西画里讲的光影、色调、透视,在这墙上都可以找到,就是课堂上没有讲过的这里也有。人工艺术在自然面前是这样渺小,他自从住到这里就再也没敢画过一笔画。正是“眼前有景画不得,神来之笔在上头"。

④但大自然并不满足于平面的艺术。风雨如刀,岁月如锥。白墙这里被铲去一块皮,那里被刻出一道沟,有时还被随意抽去一块砖,甚至推倒半堵墙。然后,再借来四面八方的种子,乘着风和雨,漫天摇落在墙头。那些绿色的生命便悄无声息地栖身到砖缝里、墙皮间、红土中,甚至就借着一丝湿气黏附在光洁的墙面上。它们才是真正的“蜘蛛侠”,缘墙而走,无处不在,无缝不生。村里古祠堂有一面大院墙,上面就爬满了积年生的薜荔果,果可生吃,亦可做成凉粉。这是一面既能看又能吃的墙。植物学家考察物种的多样性,有一个方法叫“打方",即在地上划定一个正方形,细数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我就试着任选了一面墙,借手机上的识花软件,一个一个地认识这些素昧平生的花草。单听它们的名字,就让你心里暖暖的。那紫云英,本是水田里的绿肥作物,这时也飞上墙头,从叶间探出紫色的小花,回望它走来的田野;有名为“窃衣”的,是隐身高手,它开着白色的小花,籽带绒毛,总能偷偷粘在衣服上跟你回家,落户墙角;有一种野草莓,酸酸甜甜,名“蓬虆",唐人贾岛的诗里居然写到它:“别后解餐蓬虆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⑤你随意漫步吧,土墙、石墙、砖墙、篱笆墙,满墙上都草解人情,花惹人爱。只要你有耐心,任选一墙,就可以面壁一两个小时,像是在美术馆里看画展。不,比画展更好看。这是一面面实实在在的生态墙、文化墙。你想,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自愿齐集到这面老墙上,跻身砖石,扎根红土,探身招手,与人共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更可贵的是这些鲜活的花草并不欺侮无言的老墙,在完成最后的布局后,还没有忘记露出一方红砖、突显一块青石或留下一段粉墙。仿佛提醒着你,这不是一般的纸上图画。

⑥一天,我偶然与儿子说起这几日读墙的感觉,他说:“你不知道咱们这房子的西边有一面老墙,每当夕阳晚照时,那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心里发颤。我修这房子时专门为了它开了一扇西窗,为了能最佳取景,还不厌其烦地改窗框、配窗帘。但突然有一天西边冒出了一座新房,壁立眼前,挡了个严严实实。"

⑦第二天,我就去寻访这堵老墙。原来它曾是一座三层楼高的民居,已三面坍塌,唯留下一个楼的直角兀立在窄巷之上。直角往南的一面墙还比较完整,袒露着砖块横竖相砌的纹路和白色的灰缝,甚至你都能感觉到还有一位砖瓦匠正在工作。而靠北的那段已经塌得只剩下一条棱线,清晰地露出墙的筋骨结构。只见碎砖破瓦如瀑布一样倾泻下来,犬牙交错的砖块间露出当年填充的红土,别具韵味。唯有那个高高的楼角还十分完整,在蓝天的背景下划出一个标准的直角图形。楼角上方白云来去,一只孤雁在天际盘旋,风在轻轻地打着口哨。这时晚霞烧红了天边,风雨楼台,残阳如血。我一时惊呆了,如果要给眼前的这幅画起个名字,就叫岁月。我知道严田这个村子是有来头的,历史上曾出了二十七位进士。你看脚下的石板路与河边的洗衣石,路上一低头就是一块废弃的古碑,村口一棵宋代的老樟树七八个人才能合抱。岳飞曾在这一带驻军,与悲壮的《满江红》不同,他在这里留下了一首轻松愉快的小诗《花桥》:“上下街连五里遥,青帘酒肆接花桥。十年征战风光别,满地芊芊草色娇。”当年的芊芊草色,现在依旧点染在寻常百姓家的墙头上。

⑧在回家的路上,我有意绕来绕去多走了几条巷子。为的是再多读几段老墙。有一座土墙矮房,早已被主人遗弃,夯筑的红土墙面上夹杂着石块草根。而一坡青瓦斜披而下,瓦上长满嫩绿的厚厚的苔藓。苔藓这东西很有意思,不管是老砖、旧瓦、朽木、断墙,都一律公平地给它们穿上鲜亮的绿装。现在这绿苔青瓦的屋檐压得很低,直遮住了老土墙的额头,而墙脚正绽放着一束灿烂的花。

⑨我想,自从人类走出山洞发明了垒墙盖房,墙就与人长相厮守,从此墙上就烙下了人的体温、音容和身影。可惜近年来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已是弃了泥土,别了砖瓦,不见了柴墙篱笆。难得这深巷里还为我们保存了些有温度的老墙,保存了前人的眼泪和笑脸。我眺望深深的街巷,谁解这老墙里的密码?谁又能读得懂这幅风雨斑斑却又四季变换的青绿山水画?

(取材于梁衡的同名散文,有删改)

10.下列文中词语,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婺源嶙峋夯筑绿苔青瓦

A.wùlínghāngtāi

B.suīl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