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课件_第1页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课件_第2页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课件_第3页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课件_第4页
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一、你怎么认识信息时代?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邓小平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江泽民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十五届五中全会三大基本定律物质不灭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信息不对称定律二.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演化人基信息系统人机信息系统(CBIS,Computer-BasedInformationSystem)网基信息系统(NBISNetwork-BasedInformationSystem)光基信息系统、内容信息系统蓝牙信息系统、基因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的举例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omputerAidedDesignSystems,CADS)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ComputerAidedInstructionSystems,CAIS)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系统(ComputerSystemforCollaboration,CSCW)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AutomationSystem,OAS)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SupportSystems,DSS)管理信息系统的称谓?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信息管理(InformationManagement,IM)信息系统(InformationSystem,IS)肯尼万(W.T.Kennevan)的定义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戴维斯(G.B.Davis)的定义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

我们的定义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吸取经验和遵照规律并重,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

信息系统学科数据库技术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辅助开发工具模型与决策管理科学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的非技术因素人的影响企业流程再造咨询、监理、审计投资与评价软系统思想知识转移等等信息的定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空长路倚楼台信息既是可以通讯的数据和知识,又是管理和决策的重要依据。应包括如下三个要点:强调信息的客观性。强调信息的系统性。强调信息的开放性。信息的性质相对性转移性变换性有序性动态性时效性共享性可转化性系统的概念“系统是内部互相依赖的各个部分,按照某种规则,为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联系在一起的合理的、有序的组合。”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系统边界输入和输出输入到输出的转换方法系统接口系统的结构系统的特性系统的目的性。系统的整体性。系统的层次性。系统的相关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相似性。系统举例“系统分析”的方法论思想定义问题列出资源和约束给出方案评估、选择方案,然后实施总结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定义S0和S1,选择最好的方法得到(S1–S0)三.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的传输结构信息系统的概念结构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技术角度看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企业经营的基本职能

财务

人力资源

技术

生产

营销五大基本职能的地位人力资源是核心(以人为本)财务是天,股东、职工、顾客常看天色生产是地,是价值实现的源泉营销是左膀,是拉回来的手(市场导向)技术是右臂,是打出去的拳(技术创新)业务角度看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信息系统的软件结构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集中式信息系统物理结构:分布式信息系统物理结构:分布集中式第二章信息系统为管理服务管理具有战略计划、战术管理和业务控制三个层次还具有计划、组织、协调、指挥和控制五项职能。管理者则承担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又可以归纳为人际关系、信息和决策三个方面的角色。管理科学主张用定量化的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和程序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是区分效率和有效性两个概念。管理者承担的十种角色信息系统为决策服务面向数据的决策支持系统(DataOrientedDSS)面向模型的决策支持系统(ModelBasedDSS)既面向数据又面向模型的系统主管支持系统(ExecutiveSupportSystems,ESS)群体决策支持系统(GroupDescisionSupportSystems,GDSS)智能决策支持系统(IntelligentDescisionSupportSystems,IDSS)决策支持系统难的不是系统的实现,而是决策的过程。信息系统需要管理理论的支持信息系统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管理科学、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的一个混合体。管理和决策理论为企业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以及信息系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1998年管理学独立出来,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是管理学的二级学科,显然,信息系统理论和规律已经成为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信息系统的开发本身构成一个项目,因而我们还要加强信息系统项目管理理论的研究。规划和实施信息系统的考虑因素企业战略和目标;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业务流程;企业文化;企业环境。信息系统与数据的关系数据管理的六个阶段公元前4000年—1900年,数据由人工处理;1900年—1955年,应用打孔卡设备和电子机械型机器将成百万的记录整理和制表;1955年—1965年,数据存储在磁带上,然后使用存储程序型计算机来批处理顺序文件;1965年—1980年引入了具有数据库轮廓的概念以及数据的在线导航访问;1980年—1995年是关系数据库的自动访问以及分布式和客户机/服务器处理的加入;1996年—?年,通过采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信息系统可存储更加丰富的数据类型,如文档、图像、声音和视频数据。三种层次信息系统的数据特征比较数据平台与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目标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战略规划从中析取和归纳出企业的基本数据模型这些数据模型通过数据库等数据处理技术互相建立联系在这些数据模型的基础上,经过信息系统的处理和变换就可得出大部分的企业所需数据,那么这些数据模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即为企业的数据平台信息系统与人的关系计算机什么都能做,一切交给计算机办?人机交互系统信息系统需要人的参加;信息系统应与人在职能上有一定的分工结构化的问题、处理频繁的事务信息系统中的人:总体规划和管理者开发者应用操作者和维护人员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人如果说信息系统项目是一个平面,那么领导者、技术开发人员、业务分析人员是支持和决定这个平面的三个点。这三个“点”不但缺一不可,而且必须保持相对稳定。“锦上添花”和“雪中送炭”?聘任制信息系统项目成功比例较低信息悖论中层领导的消极或抵制常态下建设信息系统,需要强化:信息系统对管理者个人的贡献信息系统对企业的贡献。数据处理管理联盟(DataProcessingManagementAssociation,简称DPMA)DPMA对信息人才的要求对业主尽一切努力保证自己具有最新知识和正确的经验,以适应工作的需要。避免兴趣上的矛盾,并保护业主已意识到的任何潜在的矛盾。保护委托给我的信息的隐私性和机密性。不错误地表达和删除源于实情的信息。不企图利用业主的资源获得自己的好处,或做任何未经正式批准的事情。不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弱点得到个人的好处或达到个人的目的。对社会用我的技术和知识传播给公众。尽我最大努力,保证产品得到社会信任和应用支持、尊重和服从地区、州和联邦法律。不错误地表达和删除公众关心的源于问题和实情的信息,也不允许这种已知的信息搁置作废不利用个人性或秘密性的知识,不以任何非法的形式得到个人的好处。对专业忠于自己所有的专业关系。当看到非法的或不道德的事件时,应采取合适的行动。然而当我反对任何人的时候,必需坚信自己是有理的、正确的、负责任的,并不带任何个人情绪。尽力与人共享我的专业知识。和他人合作以达到了解和识别问题。在没得到特殊许可和批准的情况下,不利用信誉去做其他工作。不利用他人缺乏经验和缺乏知识去占便宜,以得到个人好处。信息系统与计算机人们通常根据存储器的大小、一次能够处理的数据数量、能同时处理的任务及能连接的用户数量等要素规模将计算机分为:巨形机大型机小型机微型机计算机选型的四原则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选择与企业业务和其他设备相适应的计算机,以提高计算机的运用效率和效益。尽量选择主流厂商的计算机。采用符合人机工程学思想的设备计算机系统选型的具体要点系统集成商提出的系统结构是否合理;采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性能;数据库性能,与其它软件的连接性能等;网络的特点,网络设备的类型、通信速率、连接方式、所用协议,与外界网络连接的可能性;主机(或服务器)的性能及特点,工作站的性能和特点等;售后服务,包括系统升级的服务,相关软件升级的服务,人员培训及技术指导等;价格和交货时间。信息系统与软件工程信息系统需要软件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软件。软件有三个类别: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和开发软件。软件工程的七条基本原理用分阶段的生命周期计划严格管理;坚持进行阶段评审;实行严格的产品控制;采用现代程序设计技术;结果应能清楚地审查;开发小组的人员应该少而精;承认不断改进软件工程实践的必要性。应用软件的可重用性、可靠性、可移植性、可适应性、可理解性、可维护性、可修改性、可追踪性和可互操作性等性能指标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区别信息化相对于信息系统来讲要显得更为宏观一些。推进信息化,就要考虑:加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加速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规划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作扩大信息活动的规模与作用建设信息系统,就要考虑如何进行总体规划、如何设计、采用何种开发方法、何种开发工具、何种数据库和何种网络结构等问题。显然,信息系统牵涉到的主要是具体实施的问题。信息系统与信息化的区别信息化和信息系统还可以从词性上给出解释。信息系统相对于信息化来讲,是实现的工具和具体手段,而作为名词的信息化则是信息系统的建设目的之一。信息化更重视信息和知识成为价值构成的主体,而信息系统的建设更多地强调为生产和管理服务。五种层次的信息化“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电子商务对企业的作用广告功能。通过Internet等网络手段展示企业实力,宣传推销企业产品,扩大知名度,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竞争力。情报功能。通过电子商务的各项网上服务,了解客户的最新信息,其它公司的动向,跟踪国内外市场和产业政策的变化,掌握最新的市场动态,收集顾客的需求信息和对产品的反馈意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业务功能。贸易活动中的交换信息、磋商交易、订立合同、付款交付以及国际贸易中的报关商检、进出口代理等综合贸易及服务功能都能通过电子商务系统传输和处理。电子商务的特点交易虚拟化。交易成本低。无距离远近之分?无需中介者参与?电子商务实行“无纸贸易”,“无纸办公”?及时沟通供需信息,零库存生产和销售?交易效率高。(商业报文标准化)交易透明化。通畅、快捷的信息传输可以保证各种信息之间互相核对,可以防止伪造信息的流通。电子商务的分类按与企业的关系分: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2B)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B2C)企业对政府的电子商务(B2G)企业内部的电子商务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电子商务(B2E)按应用的层次划分:国际间的电子商务国内企业间的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按名词的由来分:EC——ElectronicCommerce电子商务EB——ElectronicBusiness电子业务EE——ElectronicEverything电子任务未来商务关系简明图示第三章一、软件技术软件的定义和特征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加上该程序的各种文档。计算机软件的特征软件是一种逻辑性系统元素。软件具有开发成本高、复制成本低的特点。软件“磨损”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尽管软件不会磨损,但它会退化。软件维护复杂。由于软件无备用元素可供替换,因而软件维护非常复杂。软件的种类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服务性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管理程序应用软件实用程序工具软件软件技术发展过程60年代高级语言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FORTRAN的编译系统COBOL,LISP,PL/1和ALGOL68等高级语言此阶段,编译技术代表了整个软件技术70年代结构化程序设计阶段“软件危机”程序设计方法学软件工程80年代至今自动程序设计阶段向集成化、一体化方向发展。CASE(computeraidedsoftwareengineering)4GL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如C++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与术语数据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记录、结点。数据项: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集合。数据结构:即数据的组织形式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数据的运算数据类型基本数据类型。如整型、实型、布尔型结构数据类型。如数组、结构体。算法描述与算法分析算法是由若干条指令组成的有穷序列。算法可用自然语言、数学语言或约定的符号语言来描述。若一个算法用机器可执行的语言来书写,则它就是一个程序。所有算法均以函数或过程的形式表示,即:算法名(参数表)例:ins_sqlist(V,i,b)//在顺序表V中第i个数据元素之前插入b//不同的算法应该比较“正确”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是n(n≥0)个数据元素(结点)a1,a2,…,an组成的有限序列。例如学生成绩表(学号,姓名,各科成绩,平均成绩)其中数据元素的个数n定义为表的长度。n=0时称空表,常常将非空的线性表(n>0)记作(a1,a2,…,an)内部结点ai(2≤i≤n-1)都有且仅有一个直接前趋ai-1和一个直接后继ai+1线性表中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上述的邻接关系,由于该关系是线性的,因此线性表是一种线性结构。线性表的运算与存储数据的运算是定义在逻辑结构上的,而运算的具体实现则是在存贮结构上进行的。对于线性表,常见的基本运算有以下几种:存取操作插入操作删除操作查找操作排序操作线性表的存贮结构顺序存储结构链式存储结构顺序存储结构示意图存储结构的存储密度大,存储空间利用率高。能够快速、随时访问其中任意一元素。对该表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时,为保证线性表的连续性,则会引起大量元素的移动。存储容量不宜扩充。顺序表中的插入操作顺序表中的删除操作链式存储结构存储示意图栈的定义与运算栈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仅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和删除运算。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栈顶,另一端称为栈底。栈又称为“后进先出”线性表节(LIFO)。栈的基本运算有以下几种:进栈、退栈、读栈、判栈空、置空栈。顺序栈和链栈顺序栈用向量作为栈的存储结构,它采用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存放栈的数组元素。顺序栈的插入、删除运算较易实现。当栈的最大容量事先无法估计时,可用链表作为栈的存储结构,称为链栈。队列的定义与运算队列是一种运算受限的线性表,其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队列又称为“先进先出”线性表。队列的基本运算有以下几种:入队、出队、置空队列、读队首、测队列是否为空。树的举例树形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树形结构是结点之间有分支、层次关系的结构。树的定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T,它满足如下两个条件: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称为根的结点;其余结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T1,T2,┅,TM,其中每个集合又都是一棵树,并称为根的子树。二叉树二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它或者是空集(n=0),或者由一个根结点及两棵不相交的分别称作这个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二叉树有五种类型:排序排序就是要整理文件中的记录,使得它按关键字递增(或递减)的次序排列起来。当待排序记录的关键字均不相同时,则排序结果唯一,否则排序结果不唯一。内部排序与外部排序。内部排序可分为:插入排序、交换排序、选择排序、归并排序和分配排序。评价一个排序算法好坏的标准有以下几方面:算法执行时所需要的时间。执行算法所需要的附加空间。算法的复杂程度。插入排序插入排序是将待排序的记录按其关键字的大小插入到前面已经排好序的文件中的适当位置上,直到全部插完为止。下面介绍两种典型的插入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直接插入排序设原始文件的记录关键字为45,33,14,88,62,其排序过程如下:直接插入排序方法直接插入排序的方法是:先把原始文件的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与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然后按照比较结果将第二个记录放到相对第一个记录的合适位置上。再取第三个记录的关键字与前两个关键字进行比较,并把第三个记录插入到相对前两个记录的合适位置上。依此下去,直到最后一个记录,这样就完成了排序。希尔排序设原始文件的记录关键字为52,41,45,85,17,30。增量依次取3、1。其排序过程如下:希尔排序方法希尔排序又称为缩小增量排序。在对原始文件排序之前,先取定一个小于文件中总记录个数n的一个整数作为第一个增量d1,将文件的记录分成d1个组,所有距离为d1倍数的记录放在同一个组中,在各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然后再取第二个增量d2<d1重复上述分组和排序,直至增量为1,即所有记录放在同一组中进行直接插入排序为止。交换排序交换排序是将文件中的待排序记录两两比较其关键字,若发现两个记录的次序相反即进行交换,直到没有反序的记录为止。下面介绍两种交换排序的方法。冒泡排序快速排序冒泡排序设原始文件的记录关键字为57,34,22,94,13,26。其排序过程如下:冒泡排序方法冒泡排序是先将第一个记录的关键字与第二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比较,若为逆序,则交换位置,否则不动。接着第三个关键字与新的第二个关键字进行比较,逆序则交换,否则不变,直到使关键字最大的记录排在最后一个记录位置上为止,第一次排序结束。然后再对前n-1个记录的关键字进行第二次排序,直到没有记录需要交换为止。整个过程就象“冒气泡”一样,重者在下,轻者在上,因此称为冒泡排序。快速排序设原始文件的记录关键字为49,68,31,43,56,18,65。其排序过程如下:快速排序方法快速排序是内部排序中最快的一种。它是在待排序记录中,任选一个记录,以该记录为标准,将所有记录分成两组,第一组中各记录的关键字都小于等于该关键字,第二组中各记录的关键字都大于该关键字,并把该记录排在两组之间。然后重复上述方法,直到把所有的记录都有序排列为止。选择排序选择排序是每一趟从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最小的记录,顺序放在已排好序的子文件的最后,直到全部记录排完。此处主要介绍直接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设原始文件的记录关键字为57,34,22,94,13,26。其排序过程如下:直接选择排序方法直接选择排序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排序方法。它是在待排序的记录中,选出关键字为最小(大)的一个记录,将其排在表的最前面,即作为表的第一个元素。然后,余下的个记录在选出关键字最小(大)的一个记录,将其放在表的第二项位置上。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记录放在表中合适的位置。查找查找也称检索,它是数据处理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重要运算。查找就是在数据结构中查找满足某种条件的结点。通常是按照给出的关键字值,在结构中查找等于该值的结点。对于给定的线性表结构,一般可采用三种查找方法:顺序查找二分查找分块查找顺序查找方法顺序查找是最简单的查找方法。它是用待查的关键字值与线性表里各结点的关键字值,从表头开始逐个比较,找到相等的结点时,则查找成功;找不到相等的结点,则查找失败。顺序查找方法适用于顺序存储结构,也适用于链式存储结构。该算法的优点是算法简单,查找前对结点没有排序要求。其缺点是查找时间长,查找效率低。二分查找设有序线性表中各记录的关键字为:{7,11,18,22,37,45,58}。若要查找的关键字为k=37的记录,其查找过程如下:二分查找方法二分查找又称折半查找,它是一种效率较高的查找方法。二分查找适用于顺序存储的有序表(按关键字大小顺序排列的线性表)。它是先取表的中间位置的结点关键字与给定值比较,若相等,则查找成功;若给定值比该记录的关键字值大(或小),就再在表的后(或前)半部分进行二分查找。这样,依次反复进行,直到找到为止,或当前的查找区间为空(表示查找失败)。分块查找若要查找的关键字为k=45的记录:分块查找方法二分查找适用于“块有序表”(第i块中关键字的最大值小于第i+1块中关键字的最小值,并且大于第i-1块中关键字的最大值)。其方法为:首先查找索引表(有序表),可用顺序查找或二分查找,以确定待查的结点在哪一块;然后在已确定的那一块中进行顺序查找。由于分块查找实际上是两次查找过程,所以算法的平均查找长度是两次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之和。分块查找不一定要将线性表分成大小相等的块。分块查找方法分块查找又称索引查找,是一种性能介于顺序查找和二分查找之间的查找方法。其方法为:首先查找索引表(有序表),可用顺序查找或二分查找,以确定待查的结点在哪一块;然后在已确定的那一块中进行顺序查找。由于分块查找实际上是两次查找过程,所以算法的平均查找长度是两次查找的平均查找长度之和。分块查找不一定要将线性表分成大小相等的块。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用来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和硬件资源,使系统各部分协调一致地工作,以方便用户使用并提高系统资源利用率的一组软件程序。操作系统的功能也具有四大功能:处理机管理功能、存储管理功能、外部设备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功能。通常按照操作系统的使用环境,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处理机管理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多个程序同时执行,需要对CPU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处理机管理也称为进程管理,通过引入“进程”的概念使CPU有条不紊地工作,使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主要包括处理中断事件和处理机调度。所谓进程,是指程序的一次执行。进程有三个基本状态:就绪状态、运行状态、阻塞状态.存储管理内存是除CPU以外的另一宝贵资源,而计算机的内存资源是有限的。存储管理主要解决多道程序在内存中的分配,合理利用内存空间,并通过内外存的联合管理来扩大存储空间。其主要包括:内存的分配、存储扩充、存储保护三个方面。设备管理计算机支持多种设备,该管理利用操作系统提供的设备驱动程序,实现对外部设备进行有效管理。负责把外部设备合理地分配给进程,消除各设备忙闲不均的现象,使之有效地工作。其主要功能体现在:分配和驱动外部设备、利用中断、通道、缓冲技术,提高外部设备的使用效率。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对各类文件进行有序的管理,支持对文件的存储、检索和修改及文件保护,方便用户安全地访问它们。其主要功能为:按名存取文件、有效分配存储空间、文件的共享与保护、用户通过命令访问各种文件。多道批处理系统多道批处理系统实质上是“多道程序”和“批处理”的结合。“任务”或“作业”是指用户一次上机要求计算机系统完成的工作的总称;“多道程序”是指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可以存放若干道作业,允许交替地由处理机运行;“批处理”是指用户与作业之间没有交互作用,用户不能直接控制作业的运行,即一批经过合理组织的作业一旦提交给计算机系统,其执行将由计算机系统控制。多道批处理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资源利用率高,作业吞吐量大等优点,多应用在大中型计算机系统中。其缺点是交互性差。目前,IBMOS/360就是一个多道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分时系统是一种多用户操作系统,它是将中央处理机(CPU)处理时间进行分割,即把工作时间分割成一个个时间片,每个用户轮流使用时间片。一台计算机为一组终端用户服务,每个用户通过终端控制程序的运行。由于时间片分割得很小,每个用户感觉不到时间上的差别,如同自己在独占一台计算机一样。分时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性,用户使用方便。其主要应用于中小型系统。如:UNIX系统。实时系统实时系统是指要求系统及时响应外部事件的请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该事件的处理并控制所有实时设备和实时任务协调一致的运行。实时系统包括实时过程控制和实时信息处理两种,前者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过程控制,而后者主要应用于信息处理系统如查询与订票系统。编译程序在计算机上执行一个高级语言程序一般要分为两步:第一步,用一个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第二步,运行所得的机器语言程序求得计算结果。编译程序就是将某一种语言(源语言)程序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程序,即进行符号转换。编译程序的组成与结构二、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据:通常是指用符号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信息。数据库(DB):是指按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数据库系统(DBS):是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数据库技术:是研究数据库的结构、存储、设计、管理和使用的一门软件学科。数据描述现实世界主要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和综合工作信息世界将现实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用文字和符号表示出来机器世界信息在机器世界中是以数据形式存储的信息世界数据描述的基本术语实体:实体是指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集:具有相同性质的同类实体的集合。属性:实体具有许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每个属性有一个取值范围,即值域。例如学生实体可由学号、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系别等属性组成。键: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键。例如学生实体的学号可作为学生实体的键。机器世界数据描述的基本术语字段: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它是可命名的最小信息单位。记录:字段的有序集合称为记录(相当于前面提到的数据元素)。一般用一个记录描述一个实体。。文件:同一类记录的汇集称为文件。文件是描述实体集的。例如所有学生记录组成了一个学生文件。键:能唯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称为文件的键。机器世界和信息世界的术语的对应关系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ER图的实例层次模型实例网状模型的实例关系模型的实例面向对象模型的实例数据库系统的模式结构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术语关系一个二维表就是一个“关系”,表中的每一行对应一个元组,相当于一个记录。每列对应一个域,称为属性。关系可用下式描述:关系名(属性、属性、…、属性)。如:学生关系为: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系别)。关键字关系模式关系代数并运算:记为R∪S。交运算:记为R∩S。差运算:记为R—S。笛卡儿积:记为R×S。投影运算:记为π属性名(关系名)。选择运算:记为:σF(关系名)。连接运算并运算交运算差运算笛卡儿积投影运算选择运算不符合第一范式的关系符合第一范式的关系不符合第二范式的关系分解为如下三个关系:学生关系:学生代码、姓名、性别;项目关系:项目代码、项目名称;学生与项目关系:学生代码、项目代码。不符合第三范式的关系分解为如下三个关系:产品关系:产品代码、产品名、供销商名;供销商关系:供销商名、供销商地址。数据库语言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DescriptionLanguage)一种用来定义或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语言数据操纵语言DML(DataManipulationLanguage)对数据库进行检索、存储、修改、删除。关系数据语言主要有两种使用形式:自含系统宿主系统(可以嵌入其他主语言如FORTRAN语言、COBOL语言、C语言等)。SQL的原文是StructuredQueryLanguage,即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语言具有数据查询、数据定义、数据操纵及数据控制等功能。SQL提供自含式和宿主式两种使用方式,其语言简单,使用方便。在SQL中称关系为表TABLE,属性为列COL,元组为行ROW。数据定义:建立和撤销关系表命令格式:CREATETABLE〈表名〉(〈列定义〉[,〈列定义〉…]);其中列定义语法为:〈列名〉〈数据类型〉〈空值指定〉SQL>CREATETABLES(SNONUMBER(7)NOTNULL,SNCHAR(8),SANUMBER(3));命令格式:DROPTABLE〈表名〉;数据定义:建立和撤销视图建立视图:命令格式:CREATEVIEW〈视图名〉ASSELECT列名1,…,列名nFROM〈表名〉WHERE〈条件〉;SQL>CREATEVIEWSTU-GRAASSELECTS.SNO,S.SN,C.CN,SC.GRFROMS,SC,CWHERES.SNO=SC.SNOANDSC.CNO=C.CNO;撤消视图:命令格式:DROPVIEW〈视图名〉;SQL>DROPVIEWSTU-GRA;数据查询查询列命令格式:SELECT〈列名1,列名2,…,列名n〉FROM〈表名〉;例如,SELECTSNO,SNFROMS;查询行命令格式:SELECT*FROM〈表名〉WHERE〈条件〉;例如,SQL>SELECT*FROMSCWHEREGR=90;排序命令格式:SELECT〈列名1,…,列名n〉FROM〈表名〉ORDERBY〈关键字〉[DESC]例如,SQL>SELECTSNO,CN,GRFROMSCORDERBYSNO;数据操纵插入命令格式:INSERTINTO〈表名〉(列名1,…,列名n)VALUES(列名1值,…,列名n值);例如SQL>INSERTINTOS(SNO,SN,SA)VALUES(9721234,“李卿”,22);更新命令格式:UPDATE〈表名〉SET〈列名〉=更新数据WHERE〈条件〉;例如,SQL>UPDATECSETCN=“离散数学“WHERECNO=31;删除命令格式:DELETEFROM〈表名〉[WHERE〈条件〉];例如,SQL>DELETEFROMSWHERESNO=9721223;数据控制授权命令格式:GRANT〈授权内容〉ON〈表名〉TO〈用户名〉;例如SQL>GRANTINSERT,SELECT,UPDATEONSTOLILI;撤消授权命令格式:REVOKE〈授权内容〉ON〈表名〉FROM〈用户名〉;例如,SQL>REVOKEUPDATEONSFROMLILI;数据库的新发展数据库技术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分支。如:分布式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统计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主动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工作流数据库对象—关系数据库等等三、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计算机发展概况第一代(1947年—1957年):电子管时代第二代(1958年—1964年):晶体管时代第三代(1965年—1970年):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1970年至今):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五代:从80年代开始研制以知识库为基础,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决策的智能计算机,该时代又称为智能计算机时代。计算机系统组成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LocalAreaNetwork):将有限范围内(一个学校、一幢大楼或一个单位)的各种计算机、终端和外围设备互联而成的网络。城域网MAN(MetropolitanAreaNetwork):覆盖几十公里范围内的企业、单位的多个局域网互联而成的网络。它是介于局域网和广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广域网WAN(WideAreaNetwork):又称为远程网。它覆盖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的范围,即覆盖一个国家、地区,或几个洲的国际性远程网。计算机网络结构图网络的分类资源子网由主计算机系统、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各种软件组成。通信子网由网络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全网数据传输、转发等功能。通信控制处理机CCP(CommunicationControlProcessor)又称前端处理机或节点处理机一般由小型机或微型机配置通信控制硬件和软件组成。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中被称为网络结点。其功能是:网络接口:实现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的接口协议,接收/发送用户信息。存储/转发:实现对报文分组的接收/校验/存储/转发网络控制:对进网信息提供路径选择、网络流量控制等功能。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六种类型:星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网状型拓扑总线型卫星通信网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图(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图(2)网络协议(Protocol)语法:规定了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与格式;语义:规定了用户控制信息的意义,以及完成的控制动作与响应;时序:是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对于结构复杂的网络协议,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模型。计算机网络协议就是按照层次结构模型来组织的。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共同构成网络的体系结构(NetworkArchitecture)。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共同制定的。将网络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OSI参考模型结构图TCP/IP参考模型结构图TCP/IP参考模型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相当于OSI的高三层。网络终端协议TELNET:用于实现互联网中远程登录;文件传输协议F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交互式文件传输功能;电子邮件协议SMTP: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电子邮件传送功能;域名服务DNS:用于实现网络设备名字到IP地址映射的网络服务;路由信息协议RIP:用于网络设备之间交换信息;网络文件系统NFS: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用于WWW服务。TCP/IP参考模型其他层协议传输层提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相当于OSI的传输层。这一层的主要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portControlProtocol)。互联网层负责发送分组,相当于OSI的网络层。这一层的主要协议是IP(InternetProtocol)协议。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负责网络发送和接收IP数据报。TCP/IP参考模型允许主机连入网络时使用多种现成的和流行的协议,如局域网协议或其它协议。典型企业Intranet的组成浏览器:是让所有使用统一界面来访问各种Internet资源,并与之相互作用。Web服务器:服务器上不仅有WWW信息,还可能有企业数据库等,它可以支持几种不同业务。域名服务器:是将Internet网点的名称映射为IP地址。代理服务器:是从Internet传输企业信息到企业外部的唯一出口,为管理内部网络和实现内外隔绝提供了保险措施。防火墙:由硬件和软件网关构成,通过限制外界接入内部系统而保护企业内部信息。数据通信基础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方式。基带信号、宽带信号。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单工通信:只能沿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半双工通信:通信双方都可以发送(接收)信息,但不能同时双向发送。全双工通信:通信双方可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全双工通信效率最高。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FDM)波分多路复用(WDM)时分多路复用(TDM)码分多路复用(CDMA)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数据传输速率。它有两种度量单位:波特率:是指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传送的波形个数。其单位是“波特”(band)。比特率:数据传输速率是指数据通信系统中,每秒传送的二进制位数。其单位是每秒比特,以bps表示。误码率。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中,要求误码率低于10-9。信道容量。用单位时间内最大可传送的比特数表示。它取决于信道频带、可使用时间及信噪比。传输介质的性能比较第四章一、IT应用的发展阶段IT在企业中应用的发展阶段说信息技术在企业进化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工作自动化、信息管理和经营转型;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企业信息化的五个阶段:自己开发、数据孤岛、企业流程重组、商业流程重组、重新定义商业范围;我国著名学者乌家培教授则认为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和知识管理五个阶段。IT在企业中应用的发展阶段说企业信息管理包括七个阶段:辅助工作、业务上的管理支持、附加的顾客价值、竞争优势、战略洞察力、转变、知识网络;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比较著名的模型有两个:一个是是世界银行报告中提出信息技术的扩散模型,包括替代、提高和转型三个阶段;另一个是诺兰模型,包括初始期、蔓延期、控制期、集成期、数据管理期和信息管理期六个阶段。评论在上述模型中,基本上反映了信息系统应用的一个共同趋势:从单项应用走向综合集成从技术至上走向技术社会一体化从对具体业务的支持走向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支持世界银行的信息技术扩散模型世界银行的信息技术扩善模型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扩散可以划分为替代阶段,提高阶段和转型阶段。在上述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内部又分别由四个环节组成:信息环节、分析环节、获取环节和使用环节。其中:信息环节指企业获取信息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信息分析环节是指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有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获取环节是指投资信息技术和建立信息系统使用环节是指重组企业流程和组织,使信息系统发挥作用诺兰六阶段模型二、信息系统建设模式企业建设信息系统的模式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受两方面因素的推动:一是市场竞争的压力二是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企业投资信息系统的模式主要归纳为四种:企业—行业互动模式挑战—反应模式雁行模式地域互动模式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囚犯难题”企业—行业互动模式与囚犯对策不同的是,对策的结果是实现了双赢。注意,以上分析有一个假设即认为信息系统一旦建设就会成功,发挥效益。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密集行业有精密机械制造、金融服务、汽车制造、飞机制造、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石油钢铁及航空铁路运输服务业等。行业内领头羊企业建设信息系统一般既会带来示范效应,也会给其他企业带来威胁,所以,同行业的其他企业会主动学习和模仿。另一方面,同行业内两个或多个竞争性企业之间更容易受到企业之间决策的影响。挑战—反应模式又称为“竞争—反应模式”或“挑战—应战模式”,或借助美国桑塔费研究所创造的概念称为“复杂适应系统模式”。它是企业为了面对现实的挑战或未来的挑战而采取积极的对应措施。更适于行业中领头羊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北京第一机床厂就属于这方面的典型案例。铁道部轨道岔铣国际招标五坐标数控铣床的性能价格比产品交货周期需要22个月,比日本多5个月1000多万元的项目被日本企业获得企业启动CIMS企业信息化雁行生成模式雁行模式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投资信息系统成功率相对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的风险较大,因而,许多企业都愿意“跟跑”而不愿意“领跑”,雁行模式可以分为四种:行业内企业间雁行模式企业内雁行模式行业间雁行模式地区内雁行模式采取示范工程的方式建立企业间雁行模式地域互动模式由于企业所在区位或区域政府推动,主动提供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各种有利的环境条件或者由于企业所在某个自然形成的经济区域内企业之间相互影响的结果或者区域内信息传播成本低廉而促进了企业间信息相互交流和影响总而言之,由于地域因素的影响,企业投资信息系统而形成的模式,称为地域互动模式。珠江三角洲MRPII工程的推广,基本属于这种模式。地区内企业如果互相合作,除了上述互相学习上的优势外,还可以向信息产品的供应商集体竞买,以争取更大的折扣,供应商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锁定,也会认可集体议价、集体竞买的方式。三、信息系统总体规划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系统规划阶段系统规划阶段的任务是对企业的环境、目标、现行系统的状况进行初步调查,根据企业目标和发展战略,确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战略,对建设新系统的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同时考虑建设新系统所受的各种约束,研究建设新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根据需要与可能,给出拟建系统的备选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可行性分析报告审议通过后,将新系统建设方案及实施计划编写成系统设计任务书。系统分析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现行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即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体现在系统分析说明书中。系统设计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分析说明书中规定的功能要求,考虑实际条件,具体设计实现逻辑模型的技术方案,也即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这个阶段的技术文档是“系统设计说明书”。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的系统付诸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包括程序的编写和调试,人员培训,数据文件转换,计算机等设备的购置、安装和调试,系统调试与转换等。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几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任务同时展开,必须精心安排、合理组织。系统实施是按实施计划分阶段完成的,每个阶段应写出实施进度报告。系统测试之后写出系统测试分析报告。系统运行和维护阶段系统投入运行后,需要经常进行维护和评价,记录系统运行的情况,根据一定的规格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评价系统的工作质量和经济效益。对于不能修改或难以修改的问题记录在案,定期整理成新需求建议书。为下一周期的系统规划做准备。注意无论是后面讲到的结构化开发方法,还是原型化开发方法和面向对象开发方法,所开发的信息系统都会遵循生命周期的规律。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与运行维护是从总体上必须把握的几个大步骤。信息系统规划的理由信息系统的发展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开发信息系统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风险很大,如果没有做好规划,有可能在开发或实施过程中失败有可能因为技术选型不当,成为落后的系统,或者成为不受支持的技术。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应当被全企业所共享,只有经过规划和开发的信息资源才能发挥其作用。系统之间的接口数也符合“梅特卡夫定律”。两个未经规划的子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企业规模与信息系统的建设在国际建筑咨询业中,投资CAD技术的规模需要达到营业额100万美元以上才较为合算。对于以MRPII、ERP或CIMS为基础的信息系统,要求的企业最小销售规模,大约在0.8-1.5亿元之间。如果单纯投资CAD/CAPP/CAM等自动化孤岛技术,企业销售规模可以相应下降至800-1000万元左右。如果投资以国际互联网为基础的单纯网络信息收发系统,企业销售规模与信息系统投资要求的最小规模之间几乎没有必然的联系。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考虑根据广东省信息协会1998年的调研,广东省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内容的重要性排列顺序第一位是市场营销信息化,其他依次是行政管理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和产品设计信息化。根据JamesR.Lee在1993年对12家企业所做的调查,在企业投资信息技术的动机中,维持市场份额是首要原因,其次是节省成本,提高竞争力和质量控制。总体规划考虑三方面的内容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和发展战略。应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内外约束条件(比如地域因素、行业因素等),确定信息系统的总目标和总体结构。信息系统的总目标规定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则提出具体的步骤和每步应达到的子目标,同时还应给出衡量具体工作完成的标准。了解企业当前信息系统以及管理状况。对相关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信息系统总体规划的方法关键成功因素法(CriticalSuccessFactors,CSF)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trategySetTransformation,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SystemPlanning,BSP)其他还有: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BIAIT)产出/方法分析(E/MA)、投资回收法(ROI)征费法、零线预算法、阶石法等。关键成功因素法(CSF)了解企业目标识别关键成功因素识别性能的指标和标准识别测量性能的数据关键成功因素就是要识别联系于系统目标的主要数据类及其关系,识别关键成功因素所用的工具是树枝因果图。关键成功因素法在高层应用,一般效果好,因为每一个高层领导人员日常总在考虑什么是关键因素。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步骤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这种方法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看成是一个“信息集合”,由使命、目标、战略和其他战略变量(如管理的复杂性、改革习惯以及重要的环境约束)等组成。描绘出企业各类人员结构,如卖主、经理、雇员、供应商、顾客、贷款人、政府代理人、地区社团及竞争者等;识别每类人员的目标;对于每类人员识别其使命及战略。信息系统的战略规划过程是把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变为信息系统战略目标的过程。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企业系统规划法(BSP)定义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企业管理过程是BSP方法的核心。企业过程定义为逻辑上相关的一组决策和活动的集合。识别企业过程可对企业如何完成其目标有深刻了解,并且有助于定义系统的功能和信息的流程。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结构(也就是划分子系统)具体的作法是用U/C图,U表示使用(use),C表示产生(create)。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步骤BSP识别企业过程步骤三种方法的比较CSF能抓住主要矛盾,使目标的识别突出重点。该方法最有利于确定企业的管理目标。SST反映了各种人的要求,而且给出了按这种要求的分层,然后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的结构化方法。它能保证目标比较全面,疏漏较少,但它在突出重点方面不如前者。BSP没有明显的目标导引过程。它通过识别企业“过程”引出了系统目标,企业目标到系统目标的转换是通过企业过程/数据类等矩阵的分析得到的。CSB方法(即CSF,SST和BSP结合)。这种方法先用CSF方法确定企业目标,然后用SST方法补充完善企业目标,并将这些目标转化为信息系统目标,用BSP方法校核两个目标,并确定信息系统结构,这样就补充了单个方法的不足。四、可行性研究信息系统的非功能性需求有界合理性的思想当我们设定信息系统的目标时,由于很难全面了解所涉及的一切因素以及达到此目标的所有不同途径,因此比较合理的办法是把系统的功能限制在较少的基本指标或目的上,因为只要这些指标或目的达到了,其他许多变化就有可能实现,用不着过早地限制或讨论其细节。抓住那些真正起本质作用的要点,合理地确定这些要点的改变步骤与改造方向,就是需求分析的任务。否则,承诺得越多,成功的可能就越小,用户的失望就会越大。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步骤从含糊的要求中抽象出对信息和信息处理的要求。把对人员、制度、物资设备的要求去掉。对各种要求确定定量的标准。对于罗列出来的各种问题及要求,应认真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实际情况抓住其中的实质需求。第一种是因果关系第二种是主次关系第三种是权衡关系信息收集的方法查阅书面资料实地观察面谈发放调查表业务专题报告两个不好的需求描述:例1.“系统应在不少于每60秒的正常周期内提供状态信息”例2.“系统应瞬间在显示和隐藏不可打印字符间切换”用户能够在一个由特定触发条件激活处于编辑的文档中在显示和隐藏所有HTML标记间切换可行性研究可行性应该包括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可能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分析。从技术上考察。从经济上来考察。需要考查各种社会因素,才能确定项目是否可行。可行性报告的结果并不一定可行,也有可能是得出在目前条件下不可行的结论,这是完全正常的。低估费用、高估收益低估费用只考虑了计算机,而低估了外围设备的费用;只考虑了硬件,而低估了软件的费用;只考虑了一次性投资,而低估了维持性费用;只考虑了设备材料等物资的费用,而忘记或低估了人员技术培训的费用,等等。对于项目的收益,人们往往把引进信息系统后所增加的信息处理的能力,与实际发展出来的效益混为一谈。当我们引进计算机或其他新技术的时候,只是使信息系统在某一环节增加了处理能力把原来要用10小时能完成的制表任务在10分钟内完成,能不能说我们就一定能把效率也提高60倍呢?例如,制表前数据整理和准备工作需要5个小时第五章一、合同的谈判与签订不同合同方式的风险比较合同条款中需注意的问题应有成本超支或进度计划延迟的通知条款。分包商的限制条款。明确企业的配合义务条款。有关知识产权的条款。有关保密协定的条款。有关付款方式的条款。有关奖罚的条款。有关需求变更的条款。有关纠纷的解决条款。二、项目小组的启动项目组的三种组织结构按子课题或子系统划分的模式按职能划分的模式。例如,分别建立规划组、需求分析组、设计组、实现组、系统测试组、质量保证组、维护组等。矩阵形模式在上述三种模式之上,我们建议企业成立一个业务支持小组,成员都由相应业务人员组成。专业领域技术编制表项目组成员责任表其它建立项目组沟通计划并启动项目开发用语和风格的规范化项目管理软件的采用精确性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可维护性和可更改性保持记录假设分析使用简便速度项目管理软件的益处三、企业信息(流)规范企业数据和业务流程的规范化指标体系标准化代码标准化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业务流程图是以一项相对独立的管理业务为单位,用标准图例和简单的文字说明将其业务内容、步骤和要求绘制出来。业务流程图绘制过程示意图BPI和BPR如果属于剧烈式变革,或者说要根据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业务流程重构,那我们将其称做企业流程重组(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BPR),相对应的将渐进式的改进我们称之为企业流程改进(BusinessProcessImprovement,简称BPI)。企业流程改进(BPI)的ECRS改进四原则:E(E1iminate:排除、取消)C(Combine:合并)R(Rearrange:重排)S(Simplify:简化)渐进式变革与剧烈式变革的对比四、开发方式选择信息系统四种开发方式的比较五、开发模式选择C/S模式结构图开发成本较高,C/S结构对客户端软硬件要求较高;尤其是软件的不断升级,对硬件要求不断提高,增加了整个系统的成本。移植困难,不同开发工具开发的应用程序,一般来说互不兼容,不能搬到其它平台上运行。不同客户机安装不同的子系统软件,用户界面风格不一,使用繁杂,不利于推广使用。由于每个客户机都安装了相应的应用程序,所以维护复杂,升级麻烦,比如升级,则每个客户机的软件都要更新。C/S模式的缺点B/S模式结构图使用简单:由于用户使用单一的Browser软件,基本上无需培训即可使用;易于维护:由于应用程序都放在Web服务器,软件的开发、升级与维护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减轻了开发与维护的工作量;保护企业投资:B/S模式采用标准的TCP/IP、HTTP协议,可以与企业现有网络很好地结合;对客户端硬件要求低:客户机只需安装一种Web的浏览器软件;信息资源共享程度高:由于Intranet的建立,Intranet上的用户可方便地访问系统外资源,Intranet外用户也可访问Intranet内资源;扩展性好:B/S模式可直接连入Internet,具有良好的扩展性。B/S模式的优点B/S与C/S的混合模式结构图我们还可以将上述两种模式的优势结合起来,形成B/S与C/S的混合模式。对于面向大量用户作用的模块采用三层B/S模式,在用户端计算机上安装运行浏览器软件,基础数据集中放在较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上,中间建立一个Web服务器作为数据服务器与客户机浏览器交互的连接通道。而对于在系统模块安全性要求高,交互性强、处理数据量大、数据查询灵活的地点则使用C/S模式,这样能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开发出安全可靠、灵活方便、效率高的软件系统。B/S和C/S模式的结合第六章一、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则面向用户的观点;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应得到的成果;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完成系统的研制工作;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工作成果文献化、标准化。结构化方法的不足和局限性开发周期长。早期的结构化方法注重系统功能,兼顾数据结构方面不够。结构化程序较低的系统,在开发初期难于锁定功能要求。二、数据流图系统分析系统分析要回答新系统“做什么”这个关键性的问题。系统分析是研制信息系统最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系统分析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问题空间的理解人与人之间的通讯环境的不断变化数据流图是结构化系统分析的主要工具。结构化系统分析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次的数据流图,辅以数据字典、小说明等工具描述系统。数据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流图描述数据流动、存储、处理的逻辑关系,也称为逻辑数据流图(LogicalDataFlowDiagram),一般简称为DFD。数据流图用到四个基本符号,即:外部实体数据流数据存储数据处理过程外部实体外部实体指系统以外又与系统有联系的人或事物。它表达该系统数据的外部来源或去处,例如顾客、职工、供货单位等等。外部实体也可以是另外一个信息系统。数据处理处理指对数据的逻辑处理功能,也就是对数据的变换功能。在数据流图中,用带圆角的长方形表示处理,长方形分为三个部分:标识部分;功能描述部分;功能执行部分。数据流数据流是指处理功能的输入或输出,用一个水平箭头或垂直箭头表示。箭头指出数据的流动方向。数据流可以是信件、票据,也可以是电话,等等。数据存储数据存储表示数据保存的地方。这里“地方”并不是指保存数据的物理地点或物理介质,而是指数据存储的逻辑描述。在数据流图中,数据存储用右边开口的长方条表示。在长方条内写上数据存储的名字。为了区别和引用方便,再加一个标识,用字母D和数字组成。数据流(程)图的其他表示法三、数据流图案例学籍管理系统顶层DFD学籍管理系统的第一层DFD“成绩管理”框的展开第2层“分析期末成绩”框的展开第3层“确定异动情况”框的展开第4层关于数据流图层次的划分展开的层次与管理层次一致,也可以划分得更细。处理块的分解要自然,注意功能的完整性。一个处理框经过展开,一般以分解为4~10个处理框为宜。最下层的处理过程用几句话,或者用几张判定表,或一张简单的HIPO图能表达清楚。其工作量一个人能承担,若是计算机处理,一般不超过100条程序语句。检查数据流图的正确性数据守恒,或称为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匹配在一套数据流图中的任何一个数据存储,必定有流入的数据流和流出的数据流,即写文件和读文件,缺少任何一种都意味着遗漏某些加工。父图中某一处理框的输入、输出数据流必须出现在相应的子图中,否则就会出现父图与子图的不平衡。任何一个数据流至少有一端是处理框。换言之,数据流不能从外部实体直接到数据存储,不能从数据存储到外部实体,也不能在外部实体之间或数据存储之间流动。提高数据流图的易理解性简化处理间的联系。在数据流图中,处理框间的数据流越少,各个处理就越独立,所以我们应尽量减少处理框间输入输出数据流的数目。均匀分解适当的命名四、数据字典数据字典

系统分析中所使用的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外部实体。数据字典把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看成是数据元素(基本数据项),若干个数据元素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组合数据项)。数据结构是一个递归概念。数据元素组成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组成数据流和数据存储。数据字典中有六类条目:数据元素、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外部实体、处理。数据元素数据元素是最小的数据组成单位,也就是不可再分的数据单位,如学号、姓名等。对每个数据元素,需要描述以下属性:名称别名类型(字符型还是数字型等)取值范围和取值的含义长度除以上内容外,数据元素的条目还包括对该元素的简要说明,与它有关的数据结构等等。数据元素条目的一个例子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的描述重点,是数据之间的组合关系,即说明这个数据结构包括哪些成分。一个数据结构可以包括若干个数据元素或(和)数据结构。这些成分中有三种特殊情况:任选项:这是可以出现,也可以省略的项,用“〔〕”表示。必选项:在两个或多个数据项中,必须出现其中的一个称为必选项。必选项的表示办法,是将侯选的多个数据项用“{}”括起来。重复项。即可以多次出现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条目的一个例子数据流关于数据流,在数据字典中描述以下属性:数据流的来源;数据流的去处;数据流的组成(一个数据流可包含一个或多个数据结构);数据流的流通量;高峰时的流通量。数据流条目的一个例子数据存储数据存储的条目,主要描写该数据存储的结构,及有关的数据流、查询要求。有些数据存储的结构可能很复杂,如“学籍表”,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动态、奖惩记录、学习成绩、毕业论文成绩等,其中每一项又是数据结构。这些数据结构有各自的条目分别加以说明,因此在“学籍表”的条目中只需列出这些数据结构,而不要列出这些数据结构的内部构成。数据流图是分层的,下层图是上层图的具体化。同一个数据存储可能在不同层次的图中出现。描述这样的数据存储,应列出最低层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条目的一个例子处理框条目的一个例子外部实体条目的一个例子五、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系统设计包括总体(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两大部分。系统分析阶段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做什么”,即明确系统功能。这个阶段的成果是系统的逻辑模型。系统设计要回答的中心问题是系统“怎么做”,即如何实现系统分析说明书规定的系统功能。这一阶段,要根据实际的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确定系统的实施方案,即系统的物理模型。系统设计的目标是从保证系统的变更性入手,设计出一个易于理解,容易维护的系统。系统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把系统划分为这样一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的功能简单明确,内容简明易懂,易于修改。我们把这样的部分称为模块。系统分成模块的工作按层次进行。每一个模块应尽可能独立。即尽可能减少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数据交换关系。当然,系统中的模块不可能与其它模块没有联系,只是要求这种联系尽可能少。模块间的关系要阐明。这样,在修改时可以追踪和控制。总体设计的任务将系统划分成模块;决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决定模块的调用关系;决定模块的界面,即模块间信息的传递。总体设计:从数据流图导出结构图变换分析和事务分析变换分析找出主加工、逻辑输入和逻辑输出设计顶层模块和第一层模块设计中、下层模块事务分析数据流图层次的转换变换分析事务分析1事务分析2数据流图的层次与模块结构六、详细设计详细设计的任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处理过程设计。代码设计的原则唯一性合理性可扩充性简单性适用性规范性(国家有关编码标准)系统性编写代码表输入输出设计的原则输出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确定输出内容选择输出设备与介质确定输出格式输入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最小量原则。简单性原则。早检验原则。少转换原则。输入设计的内容包栝:确定输入数据内容确定数据的输入方式确定输入数据的记录格式输入数据的正确性校验确定输入设备。人机对话设计对话要清楚、简单,用词要符合用户观点和习惯。对话要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和修改。错误信息提示的设计要有建设性。关键操作要强调和警告。人机对话和处理过程设计人机对话设计对话要清楚、简单,用词要符合用户观点和习惯对话要适应不同操作水平的用户,便于维护和修改错误信息提示的设计要有建设性。关键操作要强调和警告。处理过程的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的关键是用一种合适的表达方法来描述每个模块的执行过程。日常用的描述方式有流程图、盒图(NS图)、PAD图。流程图NS图PAD图七、系统实施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人员培训数据准备系统实施阶段的任务第七章一、原型法原型法的思想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前,在限定的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