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诗文名句填空。(10分)

(1)千里之行,。(老子《道德经》)

(2)水何澹澹,。(曹操《观沧海》)

(3)正是江南好风景,。(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5),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少年谭嗣同在诗歌《潼关》中强烈表现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

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8分)

①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③放眼盐阜大地,jǐn绣如画、辽阔壮丽。红色,浸润着每一寸土地,浸润着每一条河流,浸润着每一颗跃动的心灵。

④在乡村,最美的季节当属秋天:满目的金灿灿,玉米硕大,稻谷饱满,红薯成群()处处凝聚着农民们一年里付出的心血。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静mì___________

jǐn___________绣

缥缈

硕大

(2)第②句中划横线的“美丽"一词的词性是___________(2分)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3)第③句中划浪线的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1分)

(4)第④句中括号内应使用的最合适的标点符号是___________(1分)

A.省略号(……)

B.句号(。)

C.破折号(——)

D.逗号(,)

3.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当今的中国青年,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___,___,___,但人们克服困难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是一致的,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

①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前辈通过吃苦奋斗为青年一代赢得安逸的成长环境。

②年轻人同样需要吃苦奋斗为未来赢得机遇与希望,也许不同时代的“苦”的呈现形式有所不同,吃苦已不仅限于承受肉体痛苦。

③表面上看,“吃苦"在年轻一代认识世界的词典里,似乎不再占有主要位置。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②③

4.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B.英国作家屠格涅夫以自己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25篇小说形成《猎人笔记》。

C.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法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

5.学校七年级二班决定举行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

(1)【调查问卷帮设计】

小语同学为活动开展而设计的调查问卷,当中有一道多选题还缺两个选项,请你帮助她将两个选项设计完整。(2分)

题目课外阅读时,你有没有下列的阅读习惯?(可多选)

选项(A)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B)我会联系自身经验来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C)我会在书上做点儿圈点批注(D)___(E)___(F)我会在不理解的时候,停下来查找资料

(2)【共同研讨促阅读】

活动过程中,小文同学展示了她收集到的一组数据,请你依据表格数据,从阅读类别和阅读态度两个方面给同学提出合适的阅读建议。(2分)

七年级二班班阅读兴趣统计表(班级人数:48人)

态度/人数/类别文学名著网络小说惊悚故事搞笑漫画

非常喜欢11171533

随便看看2413219

不喜欢读1318126

(3)【名著阅读我推荐】

“读书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名著推荐"。你作为活动组织者,建议同学们在寒假里阅读下面的哪一部名著。请你结合阅读体验,简述推荐理由。(3分)

《白洋淀纪事》

《镜花缘》

《所罗门王的指环》

二、阅读与理解(61分)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6分)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这是作者滞留异乡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赏析“只有空床敌素秋"中“敌”字的妙处。(2分)

(2)请分析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及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4分)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14分)

虎求百兽

刘向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②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生卒年不详,楚国大臣,楚宣王时担任令尹。②逆:违抗。

(1)由本文内容延用至今的一个四字成语是(1分)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只写词义。(4分)

文言语句方法借鉴释义

果诚何如查阅字典法:①真心;②文言副词,实在,的确。A

天帝使我长百兽课内迁移法:狼不敢前B___

虎以为然成语解词法:不以为然C

今王之地五千里课内积累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兽见之,皆走。

(5)阅读了上面故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3分)

8.非连续文本阅读。(10分)

【材料一】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材料二】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儿童文学辞典》

【材料三】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组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女娲造人》

【材料四】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内容,说说你对【材料二】中的划线句的理解。(3分)

(2)材料三“女娲造人”这一神话蕴含着人类怎样的追求?结合材料四分析。(3分)

(3)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童话和神话在表现手法的相同点和创作意图上的不同点。(4分)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9分)

父亲

汤素兰

①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每到年关乘着风雪而来的“陌生人"。

②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大年二十八回家。在物资短缺、粮食不够吃,大多数人家都要靠红薯等杂粮撑上小半年的乡村,父亲不仅让我们衣食无忧,也让我的母亲比村里其他女人更早戴上手表,踩上缝纫机,让我们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听上了收音机。

③那台收音机的神奇作用,在许多年后显现了出来。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关于一只蠢猪的故事——《会说话的猪》。那时的我,猪只会让我想到猪肉,我没想到猪还会说话,有计谋,对我们人类有那么多意见!这个故事令我震惊,让我从此换了一种目光看家里的一切牲畜。也许,我的童话想象就是那时萌生的。

④因为和父亲见面少,父亲又寡言,所以,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和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⑤高考前一天下午,学校用一辆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往考点。正是七月酷暑,大卡车没有车篷,乡村公路上尘土飞扬。到达考点后,一身尘土的我们立即扑向水龙头,洗脸,洗手,洗去身上的尘垢。将自己洗得清清爽爽回到学生宿舍休息时,我才发现,手表不见了!为了让我考试时能掌握好时间,母亲将她心爱的上海手表摘下来戴在我的手腕上。我在洗脸洗手的时候把手表摘下来放在盥洗台上,离开的时候给忘了。

⑥我飞奔回盥洗台,手表不在了,谁都说没有见到。

⑦手表丢了!那个时候,手表是家里的“三大件”之一。不知道父亲攒了多久才攒够买这块手表的钱,母亲自然对手表格外珍惜。那几天,我白天考试,夜里哭泣,吃不下任何东西。最后一门考试时,我浑身发抖,因为考完这门我就得回家了,我害怕回家。

⑧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看见了父亲。个子矮小的父亲穿着一件白色衬衣、一条深色裤子,手里拎着几个雪梨,站在那里等我。看见父亲,我的眼泪再次溢满眼眶。父亲递给我一个梨,我接过梨,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说:“我把手表丢了。"

⑨“丢了不要紧,再买就是,你吃梨。”父亲说。

⑩我咬了一口梨,将清甜的梨汁和眼泪一并吞下。

原来,老师担心我出事,把我丢了手表的事情通过电话辗转告诉了我父亲。把挣钱和时间看得无比重要的父亲,特意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我牢牢地记着这件事,这是一个确证:在父亲心中,我多么重要。

直到六十多岁,父亲才结束了在外奔波的生活,安居老家。

我毕业后在出版社当编辑,因为写作,有了一点小名气。有一次,母校请我去做讲座,我提前一天开车回家看望父母,第二天上午去学校,讲座结束便回了长沙。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可是父亲到学校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他只看到了欢迎我的横幅。

“他怎么不跟我说?我要是知道他感兴趣,我开车一并带上他就是了。"我抱怨。

“他去的时候也没跟我说,是回来后才说的。”母亲说。

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件事,我也未跟父亲提起。但从此以后,我只要出了新书,便会带一本回去给父亲。父亲接过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父亲去世后,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有一个从村里考上大学,如今很有成就的年轻人,他对我说:“素姑,我也是读着您的书长大的呢,小的时候,桂阿公经常到我家来,每次来总是会带一本书送给我。我们乡里的小孩,哪里有课外书看,看书全靠桂阿公。"村里的孩子都叫我父亲“桂阿公”。

原来如此。难怪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没有看到我给他的那些书。我想起了我童年时代的那台收音机,我希望父亲悄悄送给村里孩子的那些书,也像当年的收音机一样,起了神奇作用。

(《光明日报》2023.12.15有删改)

(1)本文围绕父亲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3分)

(2)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加点的词语应该读重音,请简析理由。(3分)

把挣钱和时间看得无比重要的父亲,特意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

②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3分)

父亲接过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文章第④段的作用。(3分)

(4)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3分)

(5)文章第③段两次写到“神奇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谈谈你对两处“神奇作用”的理解。(4分)

10.《朝花夕拾》中,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也有迷惘,有回忆,也有批判。在整本书阅读研讨时,同学们把讨论的主题定为“温情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表格。(4分)

主题篇名人物生活场景情感

温情的回忆《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①___②

理性的批判③④冬天怂恿孩子们吃冰;让孩子们看不健康书籍;当着孩子面撒谎。厌恶

11.小语和小文“精读”了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也产生一些疑惑,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话。(8分)

【选段一】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第59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选段二】

只见那火焰山土地,帅领阴兵,当面挡住道:“大力王,且住手,唐三藏西天取经,无神不保,无天不佑,三界通知,十方拥护。快将芭蕉扇来掮息火焰,教他无灾无障,早过山去;不然,上天责你罪愆,定遭诛也。"牛王道:“你这土地,全不察理!那泼猴夺我子,欺我妾,骗我妻,番番无道,我恨不得囫囵吞他下肚,化作大便喂狗,怎么肯将宝贝借他!”

(第61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小语:【选段一】中,当孙悟空一借芭蕉扇被骗后,取经团队其他成员的这一段对话挺有意思的,你知道他们三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你:(1)___(简要概括三人的心理状况)(4分)

小文:我对【选段二】中牛王对火焰山土地神说“那泼猴夺我子,欺我妾,骗我妻"这样的话还不十分理解,你知道这其中的原委吗?

你:(2)___(结合原著中相关情节叙述)(4分)

三、写作(60分)

12.作文。(60分)

我们都是人生旅途的跋涉者,用脚步丈量着成长,记录着得失。有时,眼前的坎坷使我们犹豫不定,或许需要莫大的勇气才能迈出一步;有时,远方的风景令我们心动不已,或许对身边的美好未及留意……

请以“成长的脚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10分)诗文名句填空。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6)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8)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少年谭嗣同在诗歌《潼关》中强烈表现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解答】答案:

(1)始于足下

(2)山岛竦峙

(3)落花时节又逢君

(4)淫慢则不能励精(注意“淫"的书写)

(5)夜发清溪向三峡

(6)尚思为国戍轮台

(7)随君直到夜郎西

(8)断肠人在天涯

(9)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2.(8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那是雨,是使人静mì、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②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③放眼盐阜大地,jǐn绣如画、辽阔壮丽。红色,浸润着每一寸土地,浸润着每一条河流,浸润着每一颗跃动的心灵。

④在乡村,最美的季节当属秋天:满目的金灿灿,玉米硕大,稻谷饱满,红薯成群()处处凝聚着农民们一年里付出的心血。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静mì谧

jǐn锦绣

缥缈miǎo

硕shuò大

(2)第②句中划横线的“美丽”一词的词性是C

A.名词

B.动词

C.形容词

D.副词

(3)第③句中划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4)第④句中括号内应使用的最合适的标点符号是A

A.省略号(……)

B.句号(。)

C.破折号(——)

D.逗号(,)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静mì"写作“静谧”,“jǐn绣"写作“锦绣”,“缥缈"读作piāomiǎo,“硕大”读作shuòdà。

(2)本题考查词性。形容词是一种词类,主要用来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美丽"是形容词。

故选:C。

(3)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划浪线句由三组内容相关、句式相同的语句组成,运用的是排比手法。

(4)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玉米硕大,稻谷饱满,红薯成群”后还有其它事物,这里省略了,应使用省略号。

故选:A。

【解答】答案:

(1)谧锦miǎoshuò

(2)C

(3)排比

(4)A

【点评】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引用、对比、反语、顶针。

3.(2分)把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文段横线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当今的中国青年,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丰富。___,___,___,但人们克服困难应当具备的精神状态是一致的,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

①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前辈通过吃苦奋斗为青年一代赢得安逸的成长环境。

②年轻人同样需要吃苦奋斗为未来赢得机遇与希望,也许不同时代的“苦"的呈现形式有所不同,吃苦已不仅限于承受肉体痛苦。

③表面上看,“吃苦”在年轻一代认识世界的词典里,似乎不再占有主要位置。

A.①③②B.②③①C.③①②D.①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

【解答】通读全部句子,会发现谈的是关于“吃苦奋斗"的意义。结合前句内容,可确定首句为第③句;第①句用“但是”一词转折;②句强调年轻人同样需要吃苦奋斗精神。故排列顺序是③①②。

故选:C。

【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4.(2分)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礼记》合称为“四书"。

B.英国作家屠格涅夫以自己行猎漫游的所见所闻为线索,串联25篇小说形成《猎人笔记》。

C.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诸葛亮的《诫子书》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法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吕不韦集合门客编写而成。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课本学习中做好积累,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答题时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辨析。

【解答】A.有误,“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B.有误,屠格涅夫是俄国作家。

C.正确。

D.有误,《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代表作。

故选:C。

【点评】文学文化常识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答题时要灵活运用日常学习所积累的知识,仔细辨析。

5.(7分)学校七年级二班决定举行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调查问卷帮设计】

小语同学为活动开展而设计的调查问卷,当中有一道多选题还缺两个选项,请你帮助她将两个选项设计完整。

题目课外阅读时,你有没有下列的阅读习惯?(可多选)

选项(A)我会努力记住书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B)我会联系自身经验来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C)我会在书上做点儿圈点批注(D)我会在读后跟朋友分享阅读的经验(E)我会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F)我会在不理解的时候,停下来查找资料

(2)【共同研讨促阅读】

活动过程中,小文同学展示了她收集到的一组数据,请你依据表格数据,从阅读类别和阅读态度两个方面给同学提出合适的阅读建议。

七年级二班班阅读兴趣统计表(班级人数:48人)

态度/人数/类别文学名著网络小说惊悚故事搞笑漫画

非常喜欢11171533

随便看看2413219

不喜欢读1318126

(3)【名著阅读我推荐】

“读书会”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名著推荐"。你作为活动组织者,建议同学们在寒假里阅读下面的哪一部名著。请你结合阅读体验,简述推荐理由。

《白洋淀纪事》

《镜花缘》

《所罗门王的指环》

【分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根据积累,结合自己的阅读习惯,合理设计即可。如:我会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我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书中的情境。

(2)本题考查意见建议。根据表格中提供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不喜欢阅读文学名著,喜欢阅读搞笑漫画等消遣性读物的中学生占大多数。由此合理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即可。如:我们不应该抱着随意的态度去阅读经典名著,而应该细读、深读、精读,才能从中获得有益启发。搞笑漫画固然有趣,却不具备丰富的文字欣赏价值,漫画看多了,有可能使我们逐渐丧失阅读能力,不能沉迷其中。

(3)本题考查名著推荐。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名著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如:我推荐《所罗门王的指环》。它让我深入了解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例如,大蜻蜓幼虫以其卓越的狩猎技巧而闻名,能够在瞬间捕获猎物。生动的描写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动物的魅力和生活的奥秘。

【解答】答案:

(1)示例:我会在读后跟朋友分享阅读的经验;我会拿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做些摘录;我会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再现书中的情境。

(2)示例: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不仅可以在书里体验不同的人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丰富自己的情感。我们不应该抱着随意的态度去阅读经典名著,而应该细读、深读、精读,才能从中获得有益启发。搞笑漫画固然有趣,却不具备丰富的文字欣赏价值,漫画看多了,有可能使我们逐渐丧失阅读能力,不能沉迷其中。

(3)示例一:我推荐《白洋淀纪事》。这本书主要表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我看到了普通劳动者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明大义、识大体的宽阔胸襟和乐观、健康、纯洁的品性,也看到了作品清新、含蓄、明净的语言风格。

示例二:我推荐《镜花缘》。在这本书里,神奇的国度有三十多个,像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士国,虚伪狡诈的两面国,女性当家的女儿国等等。不同风俗的国家,各式各样的人物,想象奇特,构思新颖,让人读来兴味盎然。

【点评】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与理解(61分)

6.(6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端居①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①这是作者滞留异乡之作。题目“端居”,即闲居之意。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赏析“只有空床敌素秋"中“敌”字的妙处。

(2)请分析这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及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

【分析】《端居》全诗四句,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前两句写诗人得不到家人音书而产生归家之梦,以及中宵醒后寂寥凄寒的感受;后两句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此诗借景抒情,格律工整,具有一种回环流动之美。

《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只有空床敌素秋”意思是只有那空荡荡的床榻与那寂寥清冷的素秋默默相对。“敌"则除了含有“对”的意思之外,还兼传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寥凄寒意境,而又不得不承受的那种难以言状的心灵深处的凄怆,那种凄神寒骨的感受,更偏于主观精神状态的刻画。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端居》是诗人滞留异乡之作,借得不到家人音书而产生归家之梦,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妻子寄来书信询问归期,诗人因秋雨阻隔,滞留在巴蜀一带无法确定。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端居》借“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借雨大池满,表现了愁思的深重。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答案:

(1)示例:“敌"是匹敌、相对的意思,只有空荡荡的床榻和寂寥凄冷的秋天相对。渲染了凄凉萧瑟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空床独寝、滞留异乡的悲怆之情。

(2)①情感:《端居》是诗人滞留异乡之作,他已经很久不见家人的“远书”了;《夜雨寄北》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②表现手法: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端居》借“雨"景、“月”色的描写,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涨秋池",借雨大池满,表现了愁思的深重。

译文:

夜雨寄北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端居

盼望妻子远书不至,寻觅归梦慰藉不成,两者皆悠悠,只有那空荡荡的床榻与那寂寥清冷的素秋默默相对。台阶下的青苔和庭中被秋霜染红的树叶,在迷濛的秋雨以及冷冷的清月笼罩下,越发勾起我那悠长的愁绪。

【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7.(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虎求百兽

刘向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②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注]①昭奚恤:生卒年不详,楚国大臣,楚宣王时担任令尹。②逆:违抗。

(1)由本文内容延用至今的一个四字成语是狐假虎威

(2)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3)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字,只写词义。

文言语句方法借鉴释义

果诚何如查阅字典法:①真心;②文言副词,实在,的确。A的确。

天帝使我长百兽课内迁移法:狼不敢前B名词作动词,掌管,做……首领。

虎以为然成语解词法:不以为然C对,正确。

今王之地五千里课内积累法:禽兽之变诈几何哉D助词,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兽见之,皆走。

(5)阅读了上面故事,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分析】译文:

楚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北方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无人回答。

江乙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找到了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如果您吃掉我,这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奔。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解答】(1)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

文章老虎不明白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由此得出成语:狐假虎威。

(2)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话,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后面。故可断为: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3)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果真是这样吗。诚,的确。

②句意:上天派我做群兽的领袖。长,名词作动词,掌管,做……首领。

③句意:老虎信以为真。然,对,正确。

④句意: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之,助词,的。

(4)本题考查翻译。

①重点词:食,吃;是,这。句意:如果你吃掉我,这就违抗了上天的命令。

②重点词:走,逃跑。句意:野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

(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这是一则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说的是狐狸凭自己的智谋逃出了虎口。后来都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狡猾的狐狸凭借老虎的威风,在森林中吓唬别人,但是,狡诈的手法决不能使狐狸改变虚弱的本质。把戏一旦被戳穿,它非但会受到群兽的围攻,还将被受骗的老虎吞吃。引申说明仗势欺人的坏蛋,虽然能够嚣张一时,但最终决不会有好的下场。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现人们用它来比喻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也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借着别人的势力,或职务上的权力作威作福的人就是狐假虎威。

答案:

(1)狐假虎威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

(3)①的确。

②名词作动词,掌管,做……首领。

③对,正确。

④助词,的。

(4)①如果你吃掉我,这就违抗了上天的命令。

②野兽见了它们,都纷纷逃跑。

(5)示例:让我们看清生活中一切狡猾、奸诈的人,总是喜欢吹牛皮、说谎话,靠欺骗过日子。狡猾、奸诈的人虽借外力能逞雄一时,而其本质却是最虚弱不过,不堪一击的。启发我们凡事应该开动脑筋,不能像“狐假虎威”中的老虎那样盲目信从狐狸。否则,自然会闹出笑话。

【点评】文言文翻译方法:

对,即对译法。也就是用现代汉语中等值的词去对换被译文言词的方法。

增,即增添法。古汉语的词大多数是单音词,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词加以扩充,使之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删,即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没有相当的词表示它,不能硬译。有的文言虚词,现代汉语虽有同它相当的词,但如果勉强译出来,反而使句子累赘。属于这两种情况的文言虚词,翻译时则删去。

移,即移位法。将文言句子按照现代汉语语法格式,调整语序。凡是与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形式不一致的文言句子,翻译时不能照原句的语序排列,必须将不合现代汉语的语序部分加以调整。

留,即保留法。凡是古今意思相同的词,以及帝号、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度量衡单位等,可照录于译文中,不必另作翻译。

换,即替换法。不少文言文所表示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不是用原词表示,翻译时可用现代汉语中意义相当的词去替换。

8.(10分)非连续文本阅读。

【材料一】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

【材料二】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儿童文学辞典》

【材料三】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务剧,力不暇供,乃引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组人也。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风俗通女娲造人》

【材料四】

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狩猎比较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大多与狩猎有关;农耕发达的部落所创造的神话人物多与农业有关。神话中的英雄也以刀斧、弓箭为武器。从神话中,可以看到先民的一些事迹。

——《百度百科》

(1)结合【材料一】内容,说说你对【材料二】中的划线句的理解。

(2)材料三“女娲造人”这一神话蕴含着人类怎样的追求?结合材料四分析。

(3)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童话和神话在表现手法的相同点和创作意图上的不同点。

【分析】材料一:通过描绘皇帝和大臣们穿着、欣赏不存在的新装来讽刺现实社会的虚伪可笑。材料二: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材料三:记叙女娲造人的故事。材料四: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它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的人物大多来自原始人类的自身形象。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结合材料一可知,是通过描绘皇帝和大臣们穿着、欣赏不存在的新装来讽刺现实社会的虚伪可笑,这种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但是由于这时的认识水平非常低下,因此经常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可知,女娲造人是人们在原始社会认知水平低下的前提下,想象女娲运用超人的力量创造人类,从而解释人类由来的一种理想化的认识。

(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①结合“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可知,童话和神话表现手法的相同点:都是通过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法塑造形象。

②结合“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神话来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作出解释。神话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可知,童话和神话创作意图的不同点:童话植根于现实,用来反映人性弱点或社会现象。神话是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做出的解释,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

答案:

(1)材料一是通过描绘皇帝和大臣们穿着、欣赏不存在的新装来讽刺现实社会的虚伪可笑,这种创作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

(2)女娲造人是人们在原始社会认知水平低下的前提下,想象女娲运用超人的力量创造人类,从而解释人类由来的一种理想化的认识。

(3)①表现手法:童话和神话都是通过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法塑造形象。

②创作意图:童话植根于现实,用来反映人性弱点或社会现象。神话是人类通过推理和想象对自然现象做出的解释,是人们借助于幻想企图征服自然的表现。

【点评】阅读题一般作答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9.(1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父亲

汤素兰

①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每到年关乘着风雪而来的“陌生人"。

②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大年二十八回家。在物资短缺、粮食不够吃,大多数人家都要靠红薯等杂粮撑上小半年的乡村,父亲不仅让我们衣食无忧,也让我的母亲比村里其他女人更早戴上手表,踩上缝纫机,让我们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听上了收音机。

③那台收音机的神奇作用,在许多年后显现了出来。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关于一只蠢猪的故事——《会说话的猪》。那时的我,猪只会让我想到猪肉,我没想到猪还会说话,有计谋,对我们人类有那么多意见!这个故事令我震惊,让我从此换了一种目光看家里的一切牲畜。也许,我的童话想象就是那时萌生的。

④因为和父亲见面少,父亲又寡言,所以,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我和父亲基本上没有什么交流。

⑤高考前一天下午,学校用一辆辆大卡车把我们送往考点。正是七月酷暑,大卡车没有车篷,乡村公路上尘土飞扬。到达考点后,一身尘土的我们立即扑向水龙头,洗脸,洗手,洗去身上的尘垢。将自己洗得清清爽爽回到学生宿舍休息时,我才发现,手表不见了!为了让我考试时能掌握好时间,母亲将她心爱的上海手表摘下来戴在我的手腕上。我在洗脸洗手的时候把手表摘下来放在盥洗台上,离开的时候给忘了。

⑥我飞奔回盥洗台,手表不在了,谁都说没有见到。

⑦手表丢了!那个时候,手表是家里的“三大件”之一。不知道父亲攒了多久才攒够买这块手表的钱,母亲自然对手表格外珍惜。那几天,我白天考试,夜里哭泣,吃不下任何东西。最后一门考试时,我浑身发抖,因为考完这门我就得回家了,我害怕回家。

⑧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看见了父亲。个子矮小的父亲穿着一件白色衬衣、一条深色裤子,手里拎着几个雪梨,站在那里等我。看见父亲,我的眼泪再次溢满眼眶。父亲递给我一个梨,我接过梨,用小得不能再小的声音说:“我把手表丢了。"

⑨“丢了不要紧,再买就是,你吃梨。”父亲说。

⑩我咬了一口梨,将清甜的梨汁和眼泪一并吞下。

原来,老师担心我出事,把我丢了手表的事情通过电话辗转告诉了我父亲。把挣钱和时间看得无比重要的父亲,特意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我牢牢地记着这件事,这是一个确证:在父亲心中,我多么重要。

直到六十多岁,父亲才结束了在外奔波的生活,安居老家。

我毕业后在出版社当编辑,因为写作,有了一点小名气。有一次,母校请我去做讲座,我提前一天开车回家看望父母,第二天上午去学校,讲座结束便回了长沙。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可是父亲到学校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他只看到了欢迎我的横幅。

“他怎么不跟我说?我要是知道他感兴趣,我开车一并带上他就是了。"我抱怨。

“他去的时候也没跟我说,是回来后才说的。”母亲说。

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件事,我也未跟父亲提起。但从此以后,我只要出了新书,便会带一本回去给父亲。父亲接过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父亲去世后,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有一个从村里考上大学,如今很有成就的年轻人,他对我说:“素姑,我也是读着您的书长大的呢,小的时候,桂阿公经常到我家来,每次来总是会带一本书送给我。我们乡里的小孩,哪里有课外书看,看书全靠桂阿公。"村里的孩子都叫我父亲“桂阿公”。

原来如此。难怪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没有看到我给他的那些书。我想起了我童年时代的那台收音机,我希望父亲悄悄送给村里孩子的那些书,也像当年的收音机一样,起了神奇作用。

(《光明日报》2023.12.15有删改)

(1)本文围绕父亲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朗读下面这句话时,加点的词语应该读重音,请简析理由。

把挣钱和时间看得无比重要的父亲,特意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

②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画线的句子。

父亲接过书,脸上总是笑眯眯的。

(3)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析文章第④段的作用。

(4)父亲是一位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

(5)文章第③段两次写到“神奇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分别谈谈你对两处“神奇作用”的理解。

【分析】本文回忆了“我"的父亲,童年时父亲总是在外务工,只有年关才回来几天,也证明父亲的节俭和勤劳,让我们家过上了殷实的生活。高考时“我”戴着父亲给母亲买的手表,结果不小心弄丢了,老师担心“我"会出事,将此事告诉了父亲,父亲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并没有责备“我",“我”因此感受到父亲的爱。后来“我"上了大学当了出版社编辑,自己出了书,回母校办讲座,父亲骑几十公里自行车去听“我”的讲座,此后每次出书,“我"都送给父亲一本,父亲去世后“我”才知道,他总是把书拿给村里的孩子看,像童年父亲买的收音机给“我"以文学启蒙一样,“我”希望“我"的书也带给孩子们一些启发。文章表现了父亲无言的爱,表达了对父亲的回忆。

【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在物资短缺、粮食不够吃,大多数人家都要靠红薯等杂粮撑上小半年的乡村,父亲不仅让我们衣食无忧,也让我的母亲比村里其他女人更早戴上手表,踩上缝纫机,让我们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听上了收音机”,可概括为:常年在外的父亲挣钱让我们衣食无忧,还置办了珍贵的三大件。

根据“个子矮小的父亲穿着一件白色衬衣、一条深色裤子,手里拎着几个雪梨,站在那里等我",可概括为:高考结束父亲接我回家,安慰把手表弄丢掉的“我”。

根据“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可是父亲到学校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他只看到了欢迎我的横幅",可概括为:父亲暗自关注“我“__________________,来听“我”的讲座但未赶上。

根据“父亲去世后,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有一个从村里考上大学,如今很有成就的年轻人,他对我说:‘素姑,我也是读着您的书长大的呢,小的时候,桂阿公经常到我家来,每次来总是会带一本书送给我。我们乡里的小孩,哪里有课外书看,看书全靠桂阿公。’",可概括为:“我”得知父亲生前把“我"的书给同村的孩子读。

(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①该句记叙了高考时“我”戴着父亲给母亲买的手表,结果不小心弄丢了,老师担心“我"会出事,将此事告诉了父亲,父亲从外地赶来接“我”回家,并没有责备“我"的事。“无比”是副词,有非常之意,“特意"是特地的意思,两个词语表明“我”在不善言辞的父亲心中比挣钱和时间重要。能够更加表达出父亲对孩子的爱。所以应该重读。

②“父亲接过书"是动作描写,“脸上总是笑眯眯的”是神态描写。这句话具体形象地写出了“我"给父亲新书时他的反应,表现了父亲对于“我”成名出书内心倍感喜悦、骄傲、自豪。

(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

解答本题,可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根据上文“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大年二十八回家"和下文“我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在教室外面的走廊上看见了父亲”可知,文章第④段的作用是: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在内容上,照应前文,写出了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手艺是每到年关才回家,为下文父亲专程回家安慰丢表的“我"做铺垫。

(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析。

根据“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手艺。因为交通不便利,也为了省钱,他一般都是每年正月初二出门,大年二十八回家”可知,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手艺,可见其有家庭责任感、勤俭;根据“父亲不仅让我们衣食无忧,也让我的母亲比村里其他女人更早戴上手表,踩上缝纫机,让我们在没有电视机的年代听上了收音机"可知,让我们衣食无忧;根据“后来听母亲说,那天父亲蹬着自行车骑行了三十多里,到学校去听我的讲座。可是父亲到学校的时候,讲座已经结束了,他只看到了欢迎我的横幅”可知,骑三十里听“我"讲座,可见其爱妻爱女;根据“父亲去世后,在前来吊唁的人群中,有一个从村里考上大学,如今很有成就的年轻人,他对我说:‘素姑,我也是读着您的书长大的呢,小的时候,桂阿公经常到我家来,每次来总是会带一本书送给我。我们乡里的小孩,哪里有课外书看,看书全靠桂阿公。’”,把“我"的书送给村子里的孩子读,可见其善良等。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③段:根据“在许多年后显现了出来。我在收音机里听到一个关于一只蠢猪的故事——《会说话的猪》。那时的我,猪只会让我想到猪肉,我没想到猪还会说话,有计谋,对我们人类有那么多意见!这个故事令我震惊,让我从此换了一种目光看家里的一切牲畜。也许,我的童话想象就是那时萌生的”可知,小时候的“我"因为收音机讲述的故事萌生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长大后“我”成为了作家,可以说“收音机"功不可没,这是收音机对“我”的神奇的作用。

第段:根据“难怪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没有看到我给他的那些书。我想起了我童年时代的那台收音机,我希望父亲悄悄送给村里孩子的那些书,也像当年的收音机一样,起了神奇作用"可知,父亲把“我”的书转赠给村里的孩子,让他们有读课外书的机会,让他们开拓视野,“我"希望对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这是“我”的书对同村孩子们的神奇的作用。

答案:

(1)示例:常年在外的父亲挣钱让我们衣食无忧,还置办了珍贵的三大件;高考结束父亲接我回家,安慰把手表弄丢掉的“我";父亲暗自关注“我“__________________,来听“我”的讲座但未赶上;“我"得知父亲生前把“我”的书给同村的孩子读。

(2)示例:①“无比"是副词,有非常之意,“特意”是特地的意思,两个词语表明“我"在不善言辞的父亲心中比挣钱和时间重要。能够更加表达出父亲对孩子的爱。所以应该重读。

②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给父亲新书时他的反应,表现了父亲对于“我"成名出书内心倍感喜悦、骄傲、自豪。

(3)示例:①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或:过渡作用)。在内容上,照应前文,写出了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手艺是每到年关才回家,为下文父亲专程回家安慰丢表的“我”做铺垫。

(4)示例:父亲常年在外省做手艺,可见其有家庭责任感、勤俭;让我们衣食无忧;骑三十里听“我"讲座,可见其爱妻爱女;把“我”的书送给村子里的孩子读,可见其善良等。

(5)示例:①小时候的“我"因为收音机讲述的故事萌生了想象力和创造力,长大后“我”成为了作家,可以说“收音机"功不可没,这是收音机对“我”的神奇的作用。

②父亲把“我"的书转赠给村里的孩子,让他们有读课外书的机会,让他们开拓视野,“我”希望对他们的学习以及今后的人生产生影响,这是“我"的书对同村孩子们的神奇的作用。

【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

10.(4分)《朝花夕拾》中,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捉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乐,也有迷惘,有回忆,也有批判。在整本书阅读研讨时,同学们把讨论的主题定为“温情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你一起完成下面的表格。

主题篇名人物生活场景情感

温情的回忆《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①长妈妈给“我"买来心爱的书《山海经》②感激/怀念

理性的批判③《琐记》④衍太太冬天怂恿孩子们吃冰;让孩子们看不健康书籍;当着孩子面撒谎。厌恶

【分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名著作品识别、名著人物、名著情节和作者情感。

①②结合“温情的回忆"“《阿长与<山海经>》”可填:长妈妈给“我"买来心爱的书《山海经》,对阿长的情感为感激/怀念。

③④结合“理性的批判”“冬天怂恿孩子们吃冰;让孩子们看不健康书籍;当着孩子面撒谎"可知人物为衍太太,出自《琐记》。

答案:

示例:①长妈妈给“我”买来心爱的书《山海经》

②感激/怀念

③《琐记》

④衍太太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1.(8分)小语和小文“精读"了古典小说《西游记》中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也产生一些疑惑,请你完成下面的对话。

【选段一】

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第59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选段二】

只见那火焰山土地,帅领阴兵,当面挡住道:“大力王,且住手,唐三藏西天取经,无神不保,无天不佑,三界通知,十方拥护。快将芭蕉扇来掮息火焰,教他无灾无障,早过山去;不然,上天责你罪愆,定遭诛也。”牛王道:“你这土地,全不察理!那泼猴夺我子,欺我妾,骗我妻,番番无道,我恨不得囫囵吞他下肚,化作大便喂狗,怎么肯将宝贝借他!"

(第61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小语:【选段一】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