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l样本_第1页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l样本_第2页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l样本_第3页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l样本_第4页
基于职业能力的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l样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职业能力高职课程体系设计探讨摘要:职业教诲项目课程体系改革是建立基于工作任务教学模式,其理论基本是职业教诲课程构造观,其课程构造是选取、组织及学习工作知识,其教学方案是项目筹划、设计、检测,反馈构成“PDCA”学习循环。其课程项目是涵盖整个职业能力空间设计,也是对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词:教学项目;学习空间;体系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引言高等职业教诲功能在于最大范畴服务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培养人才不但规定具备基本文化知识和基本能力、技能,并且规定具备适应职业岗位群职业素养、岗位技能和流程控制能力。因而在职业教诲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与公司紧密合伙,提供应学生真实工作环境,建立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构造,制定评价原则,并依照市场和公司规定及时地进行完善和升级,以适应岗位群变化和需求。对于学习者来讲,职业教诲鲜明职业导向培养过程和多元化获取知识和技能渠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约束,必要重新构建适应学生素质和职业规定专业构造,从课程构造、课程内容、教学方案和教学实行等方面建立符合职业成长规律课程体系,建立基于工作任务教学活动,建立基于职业内涵教学内容,建立基于真实工作环境实践教学体系,更好提高职业教诲内涵和品牌。一、课程体系构建思想对于整合教学资源,提供良好教学平台将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依照实际职业需求构建新项目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电类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环绕岗位群突出岗位能力培养,提迈进入职业氛围。不同能力不但来自不同知识,并且来自不同知识构造。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就必要把职业教诲课程构造与工作构造相应起来,从工作构造中获得职业教诲课程构造。工作构造是一种实践体系构造。这一构造不是按照知识之间有关性,而是按照工作任务之间有关性组织。不同工作任务按照某种组合方式构成了一种完整工作过程,并把目的指向工作目的达到,这就是工作任务,即课程构造构建思想。从课程内容整合、过程项目设计、过程教学控制、过程质量控制、项目过程教材以及项目分析与检测等各方面构建全新项目课程体系。从整个课程体系上分析,项目课程体系构建事实上是基于工作体系项目构建。职业教诲课程中“项目”指应当是有构造项目,即具备相对独立性客观存在工作任务模块,在这一工作任务中,规定制作出符合特定原则产品,即制作产品要有一定尺寸、包括特定材料、能发挥特定功能、满足规定好质量原则、包括产品制作过程中工艺文献建立和实行等。因而,职业教诲中项目课程是一种基于工作任务项目课程,也是适应职业岗位群能力需要,这是其本质所在。二、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要素1.教学规定设计。教学规定重要体现职业岗位能力规定和素质规定,熟悉产品制造、装配、检测、调试流程以及有关工艺文献建立。(1)职业素质。建立基于任务目的设定、个人时间管理、团队协作和沟通、冲突和情绪解决、作业流程控制等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职业素质训练。针对性加强基于人员、设备、材料、办法、信息、安全、速度和节约8S管理模式所需能力培养。(2)职业能力。环绕典型岗位群素质与能力规定,通过项目过程进行项目演习,培养制造、装配、检测、调试流程以及有关工艺文献建立能力,充实项目经验,积累岗位核心技能。(3)学习能力。通过项目训练、学习和讨论以及学习反馈环节掌握自学有效办法和各种虚拟学习工具(软件),提高电路统调和故障分析能力,加强项目实行过程中改良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和解决能力。2.教学过程设计。老式教学模式提供应学生基本概念和定向思维模式,“学”中“做”模式具备一定局限性。全面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建立基于工作任务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在“做”中“学”学习机会,具备较强针对性和适应性。(1)工作场景。针对公司实际工作流程和工作场景,结合开发课程项目,进行项目分析和任务分解,重当前公司中项目开发工作任务环境。可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室和虚拟工厂建构等办法。(2)角色模仿。学生在课程和项目实训过程中,使用开发课程项目,呈现真实公司工作流程,模仿项目岗位角色,协同完毕项目和任务,体验和掌握各种角色工作技能和工作经验。(3)团队协作。依照课程内容和讲师安排在授课过程中,学员将被划分为几种团队,建立流水作业线程,合伙完毕一种任务和项目。(4)项目主导。所有知识点和技能都是通过一种或者几种项目来组织,学生通过项目实行来逐渐学习知识和技能;学员通过项目实践可具备完毕一种任务能力,也可以通过团队之间协作形成各种项目有机整合,加强综合能力培养。(5)任务分解。将课程项目划分为各种子任务,结合岗位能力分析有关任务需要知识、技能、素质规定,建立作业指引文献。通过工作任务形式来组织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流程。3.教学媒介设计。老式教诲媒体已不能完全满足职业教诲教学规定,。电子技术规模发展和信息反馈快,相应岗位群及岗位能力也在不断变化,构建职业特色教学媒体势在必行。(1)教学氛围。职业教诲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性,应充分挖掘每一种学生潜能,在项目驱动过程教学里,提供学生讨论空间和酝造设计经验交流氛围,促使学生融入到项目进行过程中,成为学习主体和保障项目驱动主体。打破老式教学模式和教室布置,建立学习组,既有助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发展,组别之间不同思维碰撞又有助于满足不同项目独立性。(2)学习空间。职业院校学习空间包括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以及物理学习空间和虚拟学习空间之间有机整合设计。职业教诲活动要建立和设计理论、实训、网络综合学习空间,形成理论与实验、实训,校内对实际工作模仿与校外真实环境锻炼,合理运用和借鉴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各种学习形式,实现理论、实训课程结合网络学习,同步提供多层面有关课程材料,达到“教、学、做”一体教学环境。加强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相结合“无缝”链接工学结合学习环境和管理网络。有助于加强培养学生与将来工作有关团队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创新创造力以及适应工作环境能力。4.教学资源设计。职业教诲改革是要实现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培养,基点是课程和教材改革。教材应结合岗位工作规定、突出能力本位。把知识、技能、工艺、情感与态度都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整体性地学习,有效地增进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5.教学评价设计。考核评价内容涉及项目论证、体系安排、教学效果、学习效果、学习空间转换能力、市场评价等指标,侧重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提供合理有效评价反馈机制。(1)考核方式。依照项目过程教学特点,倡导以项目过程控制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双模评价机制,依照学生在项目推动过程综合体现评估成绩,不必组织理论考试。(2)量化指标。考核量化指标区别与老式理论与技能考核,侧重于岗位素质与能力点,基于项目任务,可以通过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项目电路过程实行、创新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产品工艺包装与产品销售和项目答辩等方面形成学生综合评估成绩。6.教学反馈设计。教学反馈是检测和评价项目实行成果与否达到人才培养目的需求,与否满足岗位素质和岗位能力有效手段,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同行评价以及公司评价方式增进项目体系完善。在整个课程体系构建中形成有效PDCA循环。结语高等职业教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必要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目的,必要适应经济建设发展规定和公司对人才规格需求;高职教诲课程教学,必要环绕基于岗位能力和岗位素质工作流程进行改革和建设,形成高等职业教诲特有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基于工作流程项目过程教学是有效增进高职教诲发展必须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目的有效手段。参照文献:[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诲教学质量若干意见[Z],教高[]16号.[2]姜大源.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观[Z].教诲部职业技术教诲中心研究所.[3]蒋庆兵,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职业教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诲,,(22).[4]黄春麟.基于任务导向高职课程改革摸索[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高职高专教诲网.[5]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诲概论[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6]黄春麟.高等职业教诲专业设立理论与实践[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少数民族地区信息技术教学法初探[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诲对孩子教诲投资仅占内地家庭1/8,由此更加重了学校教诲担子,而信息技术不同于别学科,学生学到知识在课后很难进行练习,我以为学生能在“玩一玩、看一看、用一用、评一评”中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学得更好,记得更牢,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最高效率,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用至少时间,学到最多知识。[核心词]信息化技术班主任工作有效整合经调查,少数民族地区家庭教诲对孩子教诲投资仅占内地家庭1/8由此更加重了学校教诲担子,而信息技术不同于别学科,学生学到知识在课后很难进行练习,也很难进行考察,因此对课堂教学规定就更高,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学到知识,并能加以纯熟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尝试“玩一玩、看一看、用一用、评一评”这四法,学生能有效掌握课堂上学习知识,并且能纯熟进行运用。1.玩一玩。爱玩是孩子们天性,可以说没有一种孩子不想玩,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小朋友娱乐项目较少状况下,核心是要善于运用小朋友这种特点加以对的引导,如果把玩游戏与学习电脑知识结合起来,那她们技能、智力会在玩中得到开发,在娱乐中学得知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寓教于乐。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中各种益智游戏,应有尽有。如通过玩扫雷、纸牌,可以练习鼠标单击、双击、拖动;通过拼图游戏开动脑筋,培养她们从小爱动脑习惯,通过“射击”游戏,培养她们敏锐观测力及其应变能力等。她们在玩中学。兴趣是最佳教师,当她们对计算机已产生了浓厚兴趣,还愁她们学不好吗?2.看一看。通过“看”把抽象知识详细化、形象化,培养学生观测能力和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运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并茂,集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各种媒体于一体,动静结合、图文并茂,创设了逼真教学情境,渲染了活泼教学氛围,令学生耳目一新,更具吸引力,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运用“看一看”教学呢?2.1看画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大多数是在学校初识电脑,对电脑知识理解不多,因而要让她们通过观赏色彩鲜艳画面,精彩动画,让她们赏心悦目,从而激发她们学习计算机兴趣;但是,兴趣不是先天东西,它是在一定教诲影响下启动、发展起来。2.2看实物、图片等,如看计算机中某些硬件设备、图片等,有助于形象记忆;看课本:变化老式教师讲、学生听被动学习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她们通过看书自学,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者、合伙伙伴,从而培养她们会学习和终身学习习惯;2.3看网络:通过网络学习,教会她们查找、收集、加工、存储某些有用信息,从而培养她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能力。3.用一用。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学科,单靠理论解说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过程,是一种布满想象、不断创新过程,同步又是一种科学严谨、有筹划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技能逐渐迁移到其她领域。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而计算机概念比较难理解,因而只有加强学生上机操作,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充分运用这个积极摸索学习工具和自主学习资源环境,将学到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干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能力。4.评一评。即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机会,同步和其她同窗作品进行比较、评价。这样既满足一某些学生展示自己愿望,提高自信,又给另一某些同窗提供学习她人机会,从而互相增进,取长补短。如通过网络向全班、全校同窗乃至在互联网上展示她们绘画作品、网页、小报制作等;参加各种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比赛,进一步提高自己运用计算机能力,增强自信;如今在网上参赛或投稿都很以便,培养她们从小积极参加竞争意识、成就感,从而更好地适应竞争激烈社会。我以为学生能在“玩一玩、看一看、用一用、评一评”中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学得更好,记得更牢,从而使课堂教学得到最高效率,使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用至少时间,学到最多知识。参照文献1教诲部,全日制义务教诲数学课程原则,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l2教诲部,基本教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6-83教诲部,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原则(信息技术分),北京:人民教诲出版社,市场经济下国内收入分派制度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着个人收入水平迅速提高,收入来源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形成了各种分派形式并存多元化分派格局,随之也需要新理论来阐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收入分派机制。文章拟运用西方经济学普通原理,结合国内收入分派现状,进一步分析新时期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派问题。核心词:按劳分派;按生产要素分派;公平;效率1、国内收入分派现状经济学分析经济学中衡量收入分派差距基本工具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差距就越大。依照国际普通原则,基尼系数在0.2如下表达收入绝对平均;在0.4以上表达收入绝对不平均。据测算,从1998起,国内基尼系数呈不断上升趋势,、、三年更是超过0.46,均接近警惕底线。这表白国内个人收入分派已进入绝对不平均区间,具备逐年扩大趋势。进一步分析,国内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化重要体当前如下几种方面。1.1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来看国内城、乡居民收入都不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同步,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国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差距额分别为6486元、7241元和8172元。国内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86元,同比增长17.2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140元,涨幅为15.42%,但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达到9646元。1.2从国内不同行业间收入差距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不同行业间收入存在着一定差距,但近些年来,收入差距尚有进一步扩大趋势。1978年收入最高和最低行业分别是煤气电力业和服务业,其年平均工资分别为850元和392元,前者是后者2.17倍;而,年平均收入最高和最低是计算机服务业和农林牧副渔业,其年平均收入分别为40558元和8309元,前者大概是后者4.88倍。1.3从国内不同地区间收入差距来看在一某些地区、一某些人先富起来政策影响下,国内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均收入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这阐明“先富”政策起到了效果。但在先富向共富转换时候浮现了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趋势。中、西、东部职工年平均收入分别为5962.41元、5043.90元和10586,40元,东部地区职工年收入大概是中部地区1.78倍,大概是西部地区2.09倍。2、市场经济下分派制度两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2.1按劳分派与按生产要素分派实践证明,同任何市场经济同样,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是以商品生产与商品互换普遍存在、以市场配备资源方式为基本。这就必然使国内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