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李贽作品(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李贽作品(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李贽作品(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李贽作品(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李贽作品(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李贽作品(含解析)文言文专题训练-------李贽作品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童心说①

[明]李贽

①龙洞山农叙《西厢》,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②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②,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非内含于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③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言者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③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人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诗何必古《选》④,文何必先秦。

④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则其臣子极为赞美之语,又不然,则其迂阔门徒、懵懂弟子,记忆师说,有头无尾,得后遗前,随其所见,笔之于书。后学不察,便谓出自圣人之口也,决定目之为经矣,孰知其大半非圣人之言乎?纵出自圣人,要亦有为而发,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以救此一等懵懂弟子,迂阔门徒云耳。医药假病,方难定执,是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呜呼!吾又安得真正大圣人童心未曾失者而与之一言文哉!

【注释】①李贽一直抨击程朱理学(即文中的“闻见”“道理")。明神宗万历十四年有人写信说他“以安乱真、教坏毒世”,李贽大为恼火,写下这篇文章反驳其指责。②见:通“现"。③矮人何辩: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④《选》:指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1.下列句子不能直接证明“童心”重要作用的一项是()

A.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B.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

C.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

D.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当时不扫除“道理闻见"的污染,恢复人的本性,就不可能有任何真正的文艺创作。文学都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作者内心的情感和人生的欲望。

B.作者通过“存童心”和“失童心"的对比,揭示了封建专制主义对人的个性和情感的残酷压制。在作者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将那些儒学经典大胆斥为与“童心之言"相对立的伪道学的文章。

C.作者认为,如果想从一个人的嘴里听到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那么这个人必须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又能够自然流露真性情。这在当时的环境中有它的进步性与深刻性。

D.作者指出,“童心”就是赤子之心,实际上只是表达个体的真实感受与真实愿望的“私心",是真心与真人得以成立的依据。后天得来的感性和理性易使童心失落。他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书识理而壅塞童心。

3.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

4.评析李贽“童心说”的观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高洁说

[明]李贽

余性好高,好高则倨傲而不能下。然所不能下者,不能下彼一等倚势仗富之人耳;否则稍有片长寸善,虽隶卒人奴,无不拜也。余性好洁,好洁则狷隘而不能容。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否则果有片善寸长,纵身为大人王公,无不宾也。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然则言天下之能下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余之好高,不亦宜乎!能取人,必无遗人;无遗人,则无人不容;无人不容,则无不洁之行矣。然则言天下之能容人者,固言天下之极好洁人者也。余之好洁,不亦宜乎!

今世龌龊者,皆以余狷隘而不能容,倨傲而不能下。谓余自至黄安,终日锁门,而使方丹山有好个四方求友之讥。自住龙湖,虽不锁门,然至门而不得见,或见而不接礼者,纵有一二加礼之人,亦不久即厌弃。是世俗之论我如此也。殊不知我终日闭门,终日有欲见胜己之心也;终年独坐,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此难与尔辈道也!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然天下之真才真聪明者实少也,往往吾尽敬事之诚,而彼聪明者有才者,终非其真,则其势又不得而不与之疏。且不但不真也,又且有奸邪焉,则其势又不得而不日与之远。是故众人咸谓我为无目耳。夫使我而果无目也,则必不能以终远;使我而果偏爱不公也,则必护短以终身。故为偏爱无目之论者,皆似之而非也。

今黄安二上人到此,人又必且以我为偏爱矣。二上人其务与我始终之,无使我受无目之名可也。然二上人实知余之苦心也,实知余之孤单莫可告语也,实知余之求人甚于人之求余也。吾又非以二上人之才,实以二上人之德也;非以其聪明,实以其笃实也。故有德者必笃实,笃实者则必有德,二上人吾何患乎?二上人师事李寿庵,寿庵师事邓豁渠。邓豁渠志如金刚,胆如天大,学从心悟,智过于师,故所取之徒如其师,其徒孙如其徒。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故作好高好洁之说以贻之。

(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好高则倨傲而不能下下:降低身份

B.能取人,必无遗人遗:遗漏

C.终年有不见知己之恨也恨:愤愤不平

D.实以其笃实也笃实:淳厚忠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固言天下之极好高人者也/用心躁也

B.余之好高,不亦宜乎/杳不知其所之也

C.皆以余狷隘而不能容/徒以吾两人在也

D.二上人其务与我始终之/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就切入论题,表明自己“不能下、不能容"的缘由,并且认为不能容纳他人的人,原本就是心灵极其纯洁的人,反驳切中要害,鲜明有力。

B.“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也可发表议论,写法比较自由。本文以议论为主,有议有叙,充分发挥了“说"这一文体的特长。

C.作者在文中剖露心迹,阐明自己交友的原则,并说明自己闭门谢客的真正原因是“有所长”的知己难以寻觅,但这又很难向外人诉说。

D.作者礼待黄安的两位高人,是因为他们不仅才学过人,而且德行笃实,知道作者的苦衷,作者对他们的礼遇并不是世人所说的“偏爱"他们。

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好友难遇若非吾礼敬之至师事之诚则彼聪明才贤之士又曷肯为我友乎必欲与之为友则不得不致吾礼数之隆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不能容者,不能容彼一等趋势谄富之人耳。

(2)吾以是卜之,而知二上人之必能为我出气无疑也。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明]李贽

昨闻大教,谓妇人见短,不堪学道。诚然哉!诚然哉!夫妇人不出阃域,而男子则桑弧蓬矢以射四方,见有长短,不待言也。公所谓短见者,谓所见不出闺阁之间;而远见者,则深察乎昭旷之原也。短见者只见得百年之内,或近而子孙,又近而一身而已;远见则超于形骸之外,出乎死生之表,极千百千万亿劫不可算数譬喻之域是已。短见者只听得街谈巷议、市井小儿之语,而远见则能深畏乎大人,不敢侮于圣言,更不惑于流俗憎爱之口也。

余窃谓欲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只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乐闻正论而知俗语之不足听,乐学出世而知浮世之不足恋,则恐当世男子视之,皆当羞愧流汗,不敢出声矣。此盖孔圣人所以周流天下,庶几一遇而不可得者,今反视之为短见之人,不亦冤乎!冤不冤,与此人何与,但恐傍观者丑耳。

自今观之,邑姜以一妇人而足九人之数,不妨其与周、召、太公之流并列为十乱①;文母以一圣女而正《二南》之《风》,不嫌其与散宜生、太颠之辈并称为四友。彼区区者特世间法一时太平之业耳犹然不敢以男女分别短长异视而况学出世道欲为释迦老佛孔圣人朝闻夕死之人乎?此等若使闾巷小人闻之,尽当责以窥观之见,索以利女之贞,而以文母、邑姜为罪人矣,岂不冤甚也哉!故凡自负远见之士,须不为大人君子所笑,而莫汲汲欲为市井小儿所喜可也。若欲为市井小儿所喜,则亦市井小儿而已矣。其为远见乎,短见乎,当自辨也。余谓此等远见女子,正人家吉祥善瑞,非数百年积德未易生也。

夫薛涛②,蜀产也,元微之闻之,故求出使西川,与之相见。涛因定笔作《四友赞》以答其意,微之果大服。夫徽之,贞元杰匠也,岂易服人者哉!吁!一文才如涛者,犹能使人倾千里慕之,况持黄面老子之道以行游斯世,苟得出世之人,有不心服者乎?未之有也。不闻庞公之事乎?庞公,尔楚之衡阳人也,与其妇庞婆、女灵照同师马祖,求出世道,卒致先后化去,作出世人,为今古快事。愿公师其远见可也。若曰“待吾与市井小儿辈商之",则吾不能知矣。

【注】①十乱:十位辅佐周武王平乱的人臣。②薛涛:字洪度,唐代女诗人。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妇人不出阃域阃域:内宅范围。

B.庶几一遇而不可得者庶几:希望。

C.不嫌其与散宜生、太颠之辈并称为四友嫌:嫌弃。

D.故求出使西川故:特意。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敢侮于圣言而君幸于赵王

B.设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见归而求救国之策

C.文母以一圣女而正《二南》之《风》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D.未之有也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书信中指出了男女见识长短的客观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辨明求是,对见识长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作者驳斥了“妇人见短”的陈腐观点,值得称道;但信中以学佛出世为有远见,以今人的眼光来看,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C.文章结尾先以薛涛的实例进行论述,以事明理;进而以庞公为例,希望收信人能向他学习出世之道,早日学成化去。

D.本文是一封给朋友的答辩信,言语犀利,正反论辩,说理有据,从中我们也能够发掘出男女平等的思想元素。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彼区区者特世间法一时太平之业耳犹然不敢以男女分别短长异视而况学出世道欲为释迦老佛孔圣人朝闻夕死之人乎

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冤不冤,与此人何与,但恐傍观者丑耳。

(2)故凡自负远见之士,须不为大人君子所笑,而莫汲汲欲为市井小儿所喜可也。

参考答案:

1.D2.D3.既然这样,那么即使有天下的绝妙文章,它们被假人埋没而不在后世全部显现的,又难道还少吗?4.①“童心”贵真,出于本心。李贽所认为的“童心"是“心之初也”,即人最纯朴天然、源自真性情、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

②真情实感,源于自然。他提出文学创作要表现童心,重要的就是要强调真情实感。

③以今为美,重视现实,对现实通俗文化的肯定和接受,并不厚古薄今,是他的一个重要思想范之一。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选项意思: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直接证明“童心"重要作用。

B.选项意思: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直接证明“童心”重要作用。

C.选项意思:(没有童心)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直接证明“童心"重要作用。

D.选项意思:那么圣人又何必要热衷于著书立说以至于迷人心窍呢?无法直接证明“童心”重要作用。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告诫读书人不要多读书识理而壅塞童心"错误。原文“古之圣人,曷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可知,作者并没有说不读书,只是强调要像圣人那样,纵使多读书,也能守护童心,不使失落。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然则",既然这样;“虽”,即使;“至",绝妙;“见”,显现;“岂……哉",难道……吗?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探究文中思想观点的能力。

由原文“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可知,“童心”贵真,出于本心。李贽所认为的“童心"是“心之初也”,即人最纯朴天然、源自真性情、发自内心的一种自然流露。

由原文“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可知,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是他对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的强调,文学创作要表现童心。可以看出他是在思想内容上求真情实感,外在表现形式上追求自然而然,以此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由原文“夫六经、《语》、《孟》,非其史官过为褒崇之词,……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可知,只要是怀有童心,面对现实,以抒发自己的自然而然的性情为出发点,这样创作出的作品都是美的。以今为美,重视现实,对现实通俗文化的肯定和接受,并不厚古薄今。

参考译文:

龙洞山农在为《西厢记》写的序文末尾说:“有识之士不以为我还有童心的话,就知足了。"童心,实质上是真心,如果认为不该有童心,就是以为不该有真心。所谓童心,其实是人在最初未受外界任何干扰时一颗毫无造作,绝对真诚的本心。如果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去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而人一旦不以真诚为本,就永远丧失了本来应该具备的完整的人格。

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为什么会贸然失落呢?在人的启蒙时期,通过耳闻目睹会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长大之后,又学到更多的理性知识,而这些后天得来的感性的闻见和理性的道理一经入主人的心灵之后,童心也就失落了。久而久之,所得的道理、闻见日益增多,所能感知、觉察的范围也日益扩大,从而又明白美名是好的,就千方百计地去发扬光大;知道恶名是丑的,便挖空心思地来遮盖掩饰,这样一来,童心也就不复存在了。人的闻见、道理,都是通过多读书,多明理才获得的。可是,古代的圣贤又何尝不是读书识理的人呢!关键在于,圣人们不读书时,童心自然存而不失,纵使多读书,他们也能守护童心,不使失落,绝不像那班书生,反会因为比旁人多读书识理而雍塞了自己的童心。既然书生会因为多读书识现而雍蔽童心,那么圣人又何必要热衷于著书立说以至于迷人心窍呢?童心一旦雍塞,说出话来,也是言不由衷;参与政事,也没有真诚的出发点;写成文章,也就无法明白畅达。其实,一个人如果不是胸怀美质而溢于言表,具有真才实学而自然流露的话,那么从他嘴里连一句有道德修养的真话也听不到。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童心已失,而后天得到的闻见道理却入主心灵的缘故。

既然以闻见道理为本心,那么说的话就成了闻见道理的翻版,而不是出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哪怕他说得天花乱坠,跟我又有什么相干。这难道不是以假人说假话,办假事,写假文章吗?因为人一旦以虚假为本,一举一动也就无不虚假了,由此去对假人说假话,正是投其所好;跟假人讲假事,肯定信以为真;给假人谈假文章,必然赞赏备至。这可真是无处不假,便无所不喜呀!满天下全是虚假,俗人哪里还分辨得出真伪。即使是天下的绝妙文章,因被假人忽视埋没而后人无从得知的,不知有多少。原因何在?因为天下的好文章,没有不是发自童心的。如果童心常在,那些所谓的闻见、道理就会失去立脚之地,那么,任何时代,任何人,任何体裁都可以写出极好的作品来。诗歌,何必一定推崇《文选》;散文,何必非得看重先秦。

六经、《论语》、《孟子》,不是史官的溢美之辞,就是臣下的阿谀之言,不然的话,也是那班糊涂弟子们,追忆老师的言语,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或是据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写下来汇集成书。后代书生,不明此理,就以为全是圣人的精辟理论,而奉若经典。又哪里晓得,这其间多半根本不是圣人的精论呢!即使真有圣人讲的,也是有的放矢,不过就一时一事,随机应答,以点拨那些不开窍的弟子罢了。对症下药,不拘一格,怎么可以当成万古不变的真理呢!显而易见,六经、《论语》、《孟子》早已被拿来用做道学家唬人的工具,伪君子藏身的挡箭牌了,绝对没法和发自童心的由衷之言同日而语的。呜呼!我又到哪里去寻找童心未泯的真圣人,与他一起探讨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