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浙教版_第1页
地球和地球仪浙教版_第2页
地球和地球仪浙教版_第3页
地球和地球仪浙教版_第4页
地球和地球仪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球和地球仪浙教版目录地球概述地球仪简介经纬网与地理坐标地球的运动与昼夜交替时区与区时计算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01地球概述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其形状由引力和自转让物质分布均匀所致。地球大小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37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70.8%至71%,陆地面积约占29%至29.2%。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称为自转,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日,依据IERS的测量,1恒星日等于平太阳时(UT1)86,164.098903691秒,即23小时56分4.098903691秒。地球自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恒星年,依据IERS的测量,1恒星年等于365.256363004个平太阳日或365日6时9分9.764秒。地球公转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构造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组成。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元素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由硅、镁等元素构成的岩石层;地壳是地球表面的岩石层,分为海洋地壳和大陆地壳两种。板块运动地球表面的岩石层被分割成数个巨大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不断运动,相互碰撞、分离、平移等,形成了地震、火山、构造山等自然现象。板块运动也是造成海陆变迁、地形地貌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的构造与板块运动02地球仪简介地球仪是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仿造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定义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山脉河流的走向等地理现象。作用地球仪的定义与作用根据用途和制作材料的不同,地球仪可分为教学地球仪、装饰地球仪、礼品地球仪等。种类地球仪由球体、地轴、底座三部分组成。球体上标有经纬度、国家、城市、山脉、河流等地理信息。地轴倾斜角度为23.5度,与地球自转轴倾斜角度相同。底座用于支撑球体,保持地球仪稳定。结构地球仪的种类与结构地球仪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使用方法将地球仪放置在平整的桌面上,根据需要旋转球体,观察地球上的地理信息。使用地球仪时,可以结合地图册或地理课本,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注意事项使用地球仪时,应注意保护球体表面的印刷图层,避免划伤或污染。同时,避免将地球仪暴露在阳光直射或潮湿的环境中,以免影响其使用寿命。03经纬网与地理坐标由经线和纬线交织形成的网络,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经纬网定义经线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赤道的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长度相等,并汇聚于两极。与赤道平行的圆,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长度不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短。030201经纬网的概念与划分用经度和纬度表示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地理坐标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180°,用“E”和“W”表示东经和西经。经度以赤道(0°纬线)为界,向北、向南各分90°,用“N”和“S”表示北纬和南纬。纬度地理坐标的确定与表示方法通过地理坐标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具体位置。确定地理位置以经度每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24个时区。划分时区经纬网在航海、航空、地理信息系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可实现精确定位和导航。导航与定位经纬网在地图上的应用04地球的运动与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称为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称为一个恒星日。昼夜交替现象由于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某一侧自转到面向太阳时,这一侧的人们就能看到太阳,即为白昼;而另一侧的人们则看不到太阳,即为黑夜。随着地球的不断自转,昼夜不断交替。地球的自转与昼夜交替现象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运动,称为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称为一个回归年。地球公转由于地球公转轨道与地球自转轴之间存在倾斜角度,使得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来回移动,从而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形成了四季变化。四季变化VS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不同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例如,在夏至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高度角变化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随着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不同以及昼夜交替现象的发生,太阳高度角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值;而在日出和日落时分,太阳高度角为0°。昼夜长短变化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角的变化05时区与区时计算

时区的划分与标准时时区的定义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代表一个标准时间,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1小时。标准时的确定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也称为区时。时区的命名通常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经度除以15的商数作为该时区的代号,东西时区分别以E和W表示。区时的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若所求区时在已知区时的东面,则用“+”,若所求区时在已知区时的西面,则用“-”。换算方法首先确定两个时区相差的小时数,然后按照“东加西减”的原则进行计算。若求出的时间是负数,则要加上24小时,日期减1天;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要减去24小时,日期加1天。区时的计算与换算方法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从西向东过日界线(即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一天;从东向西过日界线(即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加一天。同时,为了避免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使用两个不同的日期,日界线并不完全沿180°经线延伸,而是绕过了一些岛屿和海峡。国际日期变更线的定义时间计算规则国际日期变更线与时间计算06地球仪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经线和纬线地球仪上标注了经线和纬线,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坐标系的建立,以及如何利用经纬度定位地球上的任意一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地球仪,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球体的三维空间,以及地球的大小和比例。地球的运动地球仪可以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帮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解释地理现象通过地球仪,教师可以解释各种地理现象,如地震、火山、气候变化等,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过程。分析地理问题地球仪可以作为分析地理问题的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地球仪探讨各种地理问题的解决方案。演示地理位置教师可以利用地球仪演示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分布和特征。辅助教师进行课堂讲解123通过观察和使用地球仪,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空间定位能力,学会在三维空间中确定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