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1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2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3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4页
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学礼

suixueli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内容

宏观经济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的各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如:总的产量水平—经济增长率总的就业水平—就业率总的价格水平—价格指数所以,宏观经济分析又称总量分析。隋学礼

suixueli要宏观经济问题问题1:经济增长问题2:失业问题问题3:通货膨胀隋学礼

suixueli单的凯恩斯模型两部门经济

家庭出卖劳动,获得收入,购买产品。

企业出卖产品,获得收入,购买劳动。平衡的条件是:只要家庭挣得钱全部花出去,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全卖出去,这个经济就可正常进行下去。隋学礼

suixueli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

国际收支•

公平问题•

资源问题隋学礼

suixueli观经济学的分析顺序国民收入---国民经济流转---投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和金融---增长理论---公平与效率。隋学礼

suixueli、两部门经济恒等式图2.1两部门相互依存关系图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等)最终产品和劳务产品市场企业家庭要素市场消费支出C生产要素报酬YYC第一节国民经济恒等式隋学礼

suixueli部门经济恒等式总收入的构成Y=C+S,其中:消费C,储蓄S总支出构成E=C+I,其中:消费C,投资I第一节国民经济恒等式隋学礼

suixueli部门经济C金融市场S产品市场企业家庭YC要素市场I政府GTNXG第一节国民经济恒等式图2.3三部门经济循环模型隋学礼

suixueli部门经济恒等式

总收入的构成Y=C+S+(TX-TR)其中:政府税收收入TX转移支付TR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C储蓄S第一节国民经济恒等式隋学礼

suixueli部门经济恒等式总支出构成E=C+I+G其中:政府采购支出G消费C投资I第一节国民经济恒等式隋学礼

suixueli部门经济恒等式私人储蓄政府储蓄第一节国民经济恒等式隋学礼

suixueli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1、国内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在其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的核心指标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GDP统计注意事项: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个农民的生产活动01年02年大米1吨1.5吨布匹1000平方米700平方米GDP??01与02相比,他的产出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隋学礼

suixueli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第一,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个农民的生产活动价格01年02年大米2000元/吨1吨1.5吨布匹3元/平方米1000平方米700平方米GDP5000元5100元01与02相比,他的产出增加了100元隋学礼

suixueli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第二,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而不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本期生产本期不再加工可供人们最终使用(积累、消费或出口)的产品。中间产品:本期生产本期被加工消耗,构成其他新产品的产品。强调最终产品,目的在于避免重复计算。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第三、GDP衡量的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的最终产品的价值。GDP是由本期所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不包括过去生产的,当前重复交易的产品。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第四、GDP是流量而非存量。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或产生的变量。存量是指某一特定时点上观测或测量到的变量。存量是流量的积累;流量则是存量的改变量。宏观经济中的存量与流量:储蓄与财富;资本量与投资量;政府赤字与政府负债;企业存货量与存货投资。GDP度量的是一定时期内的产出价值量,所以是一个流量指标。那些只改变存量分配的经济活动就不计入GDP。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第五、GDP按国土原则(常住生产单位)计算。凡是在本国领土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本国国民,都计入本国的GDP。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第六、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中。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DP的核算方法支出法(最终商品法或产品流量法)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整个社会购买的各项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

GDP=C+I+G+NX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DP的核算方法总支出的构成:个人消费支出(C):包括房租的租金;不包括建造住宅(或购买新住房)的支出国内私人总投资(I):包括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家庭住宅投资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支出(G):不包括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以及公债利息支出净出口(NX):出口减进口的净值(=X-M)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生产净值(NNP)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财富存量新增加的部分。即在GNP或GDP中扣除了折旧(生产中消耗资本的价值)以后的余额。

NDP=GDP-折旧

NNP=GNP-折旧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2、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

NI)NNP或NDP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

NI=NDP-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生产要素总收入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虽构成产品价格,但不成为要素收入,应扣除。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3、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P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的全部收入。

PI=NI-公司利润+股东红利+政府、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税+利息收入-公司向个人支付的利息

=NI-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转移支付-社会保险税+利息调整其中:公司利润-股东红利=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利息调整=利息收入-公司向个人支付的利息

=政府向个人支付的利息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4、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DPI)个人收入扣除个人所得税以后的余额。即:DPI=PI—个人所得税,

DPI=C+S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民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国民经济核算总量各级指标之间的关系GNP或GDP减:折旧NNP或NDP减:间接税NI减:企业所得税、企业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加:转移支付PI减:个人所得税DPI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DP衡量中存在的其他问题第二,实际GDP不能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第三,GDP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但不能说明生产的是什么商品和劳务。第四,市场价格不能准确度量质量提高所增加的福利。第五,GDP无法反映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隋学礼

suixueli义GDP和实际GDP名义(Nominal)GDP:指一定时期内按当期价格(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名义GDP的变动:一是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变动,一是物品和劳务的价格的变动。第三节名义GDP和实际GDP隋学礼

suixueli义GDP与实际GDP实际(Real)GDP:指按不变价格(确定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的GDP。排除了价格变化因素对GDP的影响,能真实反映经济活动规模的变化。第三节名义GDP和实际GDP隋学礼

suixueli需求(AggregateDemand,AD)指一个经济在一定价格水平下对经济中所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与劳务的需求。总需求的构成消费c投资i政府采购g净出口nx第一节总需求与均衡产出隋学礼

suixueli需求(AggregateDemand,AD)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核算中总支出的区别总需求是指计划(意愿)支出量总支出是指实际发生量关键差别:计划投资与实际投资之间——在实际发生的投资中往往会出现非计划的存货投资。第一节总需求与均衡产出隋学礼

suixueli衡产出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经济生产的产出量等于所需求的产出量时,经济就处于均衡水平。第一节总需求与均衡产出隋学礼

suixueli衡产出两部门的均衡产出公式:y=c+i其中:y、c、i分别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实际产出或收入、实际消费和实际投资,而非名义产出Y、名义消费C、名义投资I;另外,c、i分别代表居民和企业实际想要或意愿的消费与投资(计划消费与计划投资),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与投资。第一节总需求与均衡产出隋学礼

suixueli资等于储蓄因为计划支出=计划消费+计划投资,即E=c+i生产创造的收入=计划消费+计划储蓄,即y=c+s根据经经济均衡的条件:E=y。可得:c+i=c+s→i=s表示经济达到均衡时,计划投资必须等于计划储蓄。注意:在国民收入核算中的I=S表示实际发生的投资恰好等于储蓄。第一节总需求与均衡产出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一)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ption,MPC)指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量。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一)边际消费倾向MPC是消费曲线的斜率值影响消费变化的主要是收入的变化,而消费倾向的变动对消费的影响是次要的,一般将MPC假设为固定不变。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二)平均消费倾向(APC)指消费占收入的比重。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随着收入的提高而降低。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凯恩斯关于消费决定的猜想(三)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利率对消费没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消费可表示为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线性消费函数:

c=

+

y(0<β<1)其中,c:计划消费量;y:可支配收入;

:自发性消费支出,指与收入大小没有直接联系的消费。也就是说,即使收入为0时,通过动用积蓄或借款也要进行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

:边际消费倾向

y:收入引致的消费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注:当消费函数为线性时,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则APC>MPC,且随着收入增加,

/y越来越小,因而APC渐趋于MPC。MPC=

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2、储蓄函数(储蓄倾向)——关于储蓄与收入的关系

s=s(y)(满足条件ds/dy>0)其中:边际储蓄倾向MPS: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储蓄。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平均储蓄倾向APS: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的比率。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如果储蓄曲线为一直线,由于s=y–c,且c=

+

y,则

s=y–c=y–(

+

y)

=–

+(1–

)y(0<β<1)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1)二者互为补数,且二者之和总等于收入y∵c=

+

ys=–

+(1–

)y∴c+s=

+

y–

+(1–

)y=ys=0时,c=y,消费曲线通过450线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2)APC+APS=1;MPC+MPS=1由于对收入来说,y=c+s,两边同除y得:

y/y=c/y+s/y,即:

APC+APS=1或1-APC=APS,1-APS=APC同理,有Δy=Δc+Δs;两边同除Δy,则有Δy/Δy=Δc/Δy+Δs/Δy,即:

MPC+MPS=1或1-MPC=MPS,1-MPS=MPC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隋学礼

suixueli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3、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关系(3)若APC,MPC都随收入增加而减少,且APC>MPC;则APS,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且APS<MPS。若边际消费倾向MPC有递减趋势,那么边际储蓄倾向MPS必将有递增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储蓄总量占收入总量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增状态,即平均储蓄倾向APS也有递增趋势。第二节消费函数理论隋学礼

suixueli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一)利用消费函数:总支出=总收入1、数学法总支出(总需求)等于总收入(产出)时经济处于均衡。均衡条件:y=E=c+i(总计划支出=总国民收入)模型:y=c+i=α+βy+i,均衡国民收入为:

ye=(α+i)/(1-β)第三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隋学礼

suixueli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二)利用储蓄函数1、数学法均衡条件:计划储蓄等于计划投资

——也就是非计划存货投资为0。模型:i=s,又∵s=-α+(1-β)y,i=i0→i0=-α+(1-β)y

(注:y=yd)因而均衡国民收入为:

ye=(α+i0)/(1-β)第三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隋学礼

suixueli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模型例:c=1000+0.8y,i=600解:y=c+i=1000+0.8y+600第三节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隋学礼

suixueli资乘数投资乘数是指投资增加所带来的倍数于投资增量的国民收入的增量。或者,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国民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之间的比率。两部门经济中:第四节乘数理论50实际利率与投资投资函数:

i=i(r)(满足条件di/dr<0)线性投资函数:第一节投资的决定e:不依赖于收入与利率水平的自发性投资支出d: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系数,或利率对投资的边际影响程度51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用于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两部门IS方程的建立:第二节IS曲线52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及其推导两部门IS曲线的推导图示:(一)利用i=s关系式假定已知:s=-α+(1-β)y,i=e-dr,IS曲线:第二节IS曲线53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及其推导IS曲线表明:在价格不变情况下,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此时,投资i等于储蓄s),利率和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二者呈反向变动——随着利率的上升,均衡的收入会不断下降,反之则上升)。第二节IS曲线54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及其推导(二)利用NI=E关系式E=c+i,c=α+βy,i=e-dr则:E=c+i=α+βy+e-dr=A+βy-dr,其中:(A=α+e)利率分别取r1、r2

,且r1>r2r1所对应的总支出曲线为:E1=A-dr1+βyr2所对应的总支出曲线为:E2=A-dr2+βy由此可见,E1和E2曲线的斜率均为β,纵截距分别为(A-dr1)和(A-dr2),由于,r1>r2,所以E2处于E1的上方,且互相平行。

第二节IS曲线55IS曲线的斜率第二节IS曲线两部门IS曲线的斜率56IS曲线的斜率d值越大,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小,曲线越平坦;反之,d值越小,IS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越大,曲线越陡峭。d值反映了投资对利率的敏感性,d值越大,投资需求曲线越平坦,投资对利率越敏感。第二节IS曲线57IS曲线的斜率第二节IS曲线表4.2β、d值与IS曲线斜率的关系

β和d

变化IS曲线的形状IS曲线的斜率经济含义β值(β>0)

变大更为平坦变小y对r的变化反应更灵敏

变小更为陡峭变大y对r的变化反应更不灵敏d值(d>0)

变大更为平坦变小y对r的变化反应更灵敏变小更为陡峭变大y对r的变化反应更不灵敏58例:第二节IS曲线假定某国经济存在以下关系:

c=40+0.8y,i=55-200r求:(1)IS方程;(2)若初始投资由55增加至60,均衡国民收入会发生什么变化?并求新的IS方程。59例:第二节IS曲线解:(1)根据已知条件建立IS方程

y=c+ic=40+0.8yi=55-200r

解方程得IS方程:y=475-1000r

(2)根据投资乘数理论得:

y=1/(1-β)•

e=1/(1-0.8)

5=25

新的IS方程为:

y=475+25-1000r=500-1000r60关于IS曲线的要点IS曲线是保持商品市场均衡的所有利率与收入水平的组合。IS斜率为负,当利率提高时,投资降低,相应的均衡收入水平也会下降。乘数越小、或投资对利率的反应敏感性越低,那么IS曲线越陡峭。第二节IS曲线61关于IS曲线的要点IS曲线会因自发性支出、税收或政府采购支出的变化而移动,当政府降低税收、增加采购支出时,IS曲线将向右移动。在IS右方,存在超额商品供给,而在曲线左方则存在超额需求。第二节IS曲线62货币的供给(四)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达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采取的金融方针和各种调节措施。货币政策的中心是控制货币的供给量。其作用机制为: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调节投资→影响国民收入。第三节利率的决定63货币的供给三大货币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业务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以某一时期的货币供给量指标为依据,在金融市场上对社会公众、企业以及中央银行以外的各种金融机构买卖政府债券,通过提供或收缩非借贷性质资金的办法,来扩张或紧缩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央行买进有价证券(投放货币)→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央行卖出有价证券(回笼货币)→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第三节利率的决定64货币的供给三大货币政策工具2、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是指中央银行在法律赋予的权限内,规定商业银行对于存款所必须保持的最低准备金的比率。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第三节利率的决定65货币的供给三大货币政策工具3、贴现政策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直接调整对合格票据(如短期商业票据、短期政府债券等)的贴现率(discountrate),以影响利率水平,实现对贷款规模和货币供给量的调节。贴现率实质上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第三节利率的决定66货币的供给表4.4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第三节利率的决定货币政策政策的变动变动的结果政策归类1.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政府债券货币供给量减少紧缩性买入政府债券货币供给量增加扩张性2.法定储备金率提高货币供给量减少紧缩性降低货币供给量增加扩张性3.贴现率提高货币供给量减少紧缩性降低货币供给量增加扩张性67货币需求理论(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是表示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持一部分财富的愿望或动机。财富持有形式的选择货币VS其他资产(债券等)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利率货币是一种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人们持有货币是由流动性偏好决定的——人们具有愿意持有货币以保持在交易过程中的便利性的倾向。故凯恩斯又将人们的货币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liquiditypreference)。第三节利率的决定68货币需求理论(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持有货币的动机I:货币的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又称货币的交易需求(transactionarydemandformoney)。其主要原因在于支出和收入不同步。交易需求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的大小——国民收入越高,交易数量越大,对货币的需求越高。第三节利率的决定69货币需求理论(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持有货币的动机II:谨慎动机(预防性动机):为应付没有预见到的意外支出而持有的货币。(支出的不确定性)。预防性货币需求主要是由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预防货币需求量被认为与收入水平成正比——国民收入越多,预防货币需求量越大,反之则小。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0货币需求理论(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都是为了实现交易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并且都是由收入水平决定的货币需求。前者是在确定条件下的需求,后者是在不确定条件下的需求。用L1表示由收入水平决定的广义的货币交易需求,L1=交易需求+预防需求。

L1=L1(y)=ky其中,k为货币需求关于收入变动的系数。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1货币需求理论(二)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持有货币的动机III: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债券价格预期与财富持有形式的选择预期债券价格将上升,那么就会由货币购买债券,减少货币持有。如果预期债券价格将下降,那么就会减少债券的持有,增加货币的持有量。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2货币需求理论投机性动机利率与债券价格的反向关系当期债券价格取决于利率水平:利率越低,债券价格越高;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3货币需求理论

货币的总需求

实际的货币总需求,由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构成,即

L(y,r)=L1(y)+L2(r)=ky-hr

或者L==ky+A-hr,A为非负常系数;表明对货币的需求取决于利率r和国民收入y。名义货币需求(Md)等于实际货币总需求(L)乘以价格水平(P),即:

Md=L·P=(ky+A-hr)·P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4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曲线:表示在一定收入水平上货币需求量与利率的关系,利率上升时,货币需求量减少,利率下降时,货币需求量增加。L2(r)L1(y)=kyrL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5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陷阱现象:当利率下降到一定水平,增加货币供给,不能再下降利率水平,全部货币增量都被货币需求吸收,即这时候货币需求具有无穷弹性。当利率足够低时,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小,此时人们都持有货币而不再持有债券,于是货币投机需求函数成为图中的水平部分,即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变成无限,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亦称为“凯恩斯陷阱”。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6货币需求理论流动性陷阱凯恩斯区域(流动性陷阱)古典区域L=L1+L2L1L2(r)rr0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7货币需求理论解释1:当利率很低时,居民普遍预期债券价格已经到了顶峰,不会再上升。居民普遍持币观望,不再把新增货币财富转为债券资产,货币需求弹性为无穷大。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8货币需求理论解释2:利率很低时,对居民而言,持有货币的边际成本很小,而相应的流动性边际效用则趋于稳定。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持有新增货币是最优的。第三节利率的决定79货币供求均衡与利率水平的决定

(一)均衡利率的决定货币市场均衡:实际货币余额=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的相交点共同决定了均衡利率水平

ms=md=L1(y)+L2(r)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80LM曲线及其推导LM曲线表示的是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条件下,收入与利率间各种组合的轨迹。第四节LM曲线81LM曲线及其推导(一)LM曲线的数学推导

ms=md

第四节LM曲线82LM曲线及其推导为什么LM曲线斜率为正假定货币供给量给定,当利率上升时,货币投机需求L2减少,在货币供给不变情况下,为了使货币市场均衡,(广义)交易性需求L1必须增加,L1的增加势必导致国民收入y的上升;反过来,若国民收入增加,对货币的交易性需求L1会增加,在货币供给保持不变情况下,货币的需求就会大于货币的供给(出现过度货币需求),这样利率水平就要上升,以减少投机性货币需求,实现货币市场的均衡。因此,货币市场的均衡决定了LM曲线上利率和收入的不同组合。(利率和国民收入呈同向变化)第四节LM曲线83LM曲线及其推导可见,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关键在于:利率与收入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相反的。利率对应的是货币的投机需求(二者反向变动),收入对应的是货币的交易需求(二者正向变动)。LM曲线实际上是从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的关系,货币的交易需求与收入的关系以及货币需求与供给相等的关系中推导出来的。此外,当利率下降到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为一水平线,相应地,LM曲线也有一段水平状态区域,称为“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此时增加货币供给,不能降低利率,也不能增加收入——货币政策无效。第四节LM曲线84LM曲线的斜率LM曲线的斜率为正且取决于两个因素:k(货币需求对收入的敏感度)和h(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LM曲线的斜率与k值成正方向变化,k值愈大(货币交易需求曲线越陡峭),LM曲线的斜率愈大,LM越陡峭;反之则越平坦。LM曲线斜率与h值成反方向变化,h值愈大(货币投机需求曲线越平坦),LM曲线斜率愈小,LM越平坦;反之则愈陡峭。第四节LM曲线85关于LM曲线的要点:LM曲线表示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时所有利率与收入的组合。LM曲线斜率为正,给定货币供给水平下,收入水平上升,交易性货币需求提高,使得利率上升。LM曲线因货币供给变化而移动,当货币供给增加时LM曲线将向右移动。在LM曲线右方,存在过度货币需求,在LM曲线左方,则存在超额货币供给。第四节LM曲线86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第五节IS-LM模型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相应的投资乘数k=1/(1-MPC)消费倾向收入(y)国民收入消费(c)投资(i)利率(r)资本边际效率(MEC)流动性偏好(L)(L=L1+L2)货币数量(m=m1+m2)预期收益(R)重置成本或资产供给价格交易动机(由m1满足)谨慎动机(由m1满足)投机动机(由m2满足)87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凯恩斯交叉模型消费理论投资理论IS曲线流动性偏好理论LM曲线IS-LM模型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五节IS-LM模型88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是指政府改变税收和总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实现一些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如充分就业、价格稳定和经济增长的政策。西方国家财政构成: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89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分类按其内容:政府购买支出政策、政府转移支出政策和政府税收政策。按其对总需求(总支出)的影响可分类为: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fiscalpolicy)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增加转移支出和降低税收;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fiscalpolicy)。包括减少政府支出、减少转移支出和提高税收;财政政策还可以分类为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自发的财政政策。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0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IS分析通过调控产品市场的需求来影响收入与利率的决定。即影响IS曲线的位置与斜率。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1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作用机制政府采购G转移支付TR税收政策:影响IS曲线斜率——税率越高,IS越陡峭。影响IS曲线的位置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2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与IS曲线

——财政政策变动使IS曲线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购买或增税)→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3财政政策概述财政政策与IS曲线

——财政政策变动使IS曲线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购买或减税)→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政府购买或增税)→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4财政政策的效果2、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IS斜率大小主要由投资的利率系数d所决定IS曲线越平坦(斜率绝对值越小),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越大,税率越小),说明投资对利率变动的反应越敏感——利率变动一定幅度所引起的投资变动的幅度越大。此时,若一项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时,就会使私人投资下降很多,即“挤出效应”越大。也就是说,IS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大,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被挤出的私人投资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增加得越少,财政政策效果越小。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5二、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结论在给定的LM曲线条件下,IS曲线越陡峭,财政政策对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对利率和收入水平的影响越小。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6财政政策的效果3、财政政策效果与LM曲线的斜率在IS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取决于LM曲线的斜率LM斜率越大(即LM曲线越陡),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财政效果就越大。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7财政政策的效果财政政策效果与LM曲线的斜率结论IS曲线斜率不变时,LM曲线愈平坦,财政政策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对利率的影响越小;LM曲线愈陡峭,财政政策变动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小,对利率的影响越大。第一节财政政策效应(IS分析)98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根据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可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99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控制货币供应量M,来影响利率水平,进而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并最终影响国民收入。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0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变动在IS-LM模型中的反映表现在LM曲线的移动上。扩张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紧缩性货币政策,使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1货币政策概述中央银行控制货币的三大工具: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储备金率和贴现率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最常用的便是公开市场业务。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2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效果,是指货币当局变动货币供给量使LM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货币政策效果就小。货币政策效果大小同样取决于IS曲线和LM曲线的斜率。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3货币政策效果2、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在LM曲线的斜率给定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有效性取决于IS曲线斜率IS曲线越平坦,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越陡,LM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4货币政策效果2、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IS曲线斜率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系数IS曲线越平坦,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表明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越大),当LM曲线由于货币供给增加而向右移动使利率下降,投资会增加较多,从而国民收入会有较大增加;IS越陡峭,表明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小(表明利率变动对投资的影响越小或投资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差),货币供给使利率下降时,投资和收入不会增加很多。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5货币政策效果2、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斜率结论: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对利率的影响越小。IS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的影响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但对利率的影响越大。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6货币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效果与LM曲线斜率货币政策对产量和利率的效力不仅仅取决于IS曲线的斜率,还依赖于LM曲线的斜率:IS曲线斜率不变,LM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曲线愈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7货币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效果与LM曲线斜率LM曲线斜率主要取决于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LM较平坦时,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较大,利率稍有变动就会使货币需求变动很多,因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利率变动的作用较小,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不会对投资和国民收入有较大影响,货币政策效果较小;LM较陡,表示货币需求受利率影响较小,货币供给量稍有增加就会使利率下降很多,因而对投资和国民收入影响较大,货币政策的效果较强。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8货币政策效果3、货币政策效果与LM曲线斜率结论在给定的斜率为负的IS曲线的前提下,LM曲线愈平坦(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愈大,即L2曲线愈平坦),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利率的效应愈小;LM曲线愈陡峭(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系数愈小,即L2曲线愈陡峭),货币政策对产出和利率的效应愈大。第二节货币政策效应(LM分析)109总结:表5.1扩张性财政政策和IS曲线第三节两种极端情况IS曲线含义给定正常的LM曲线,财政政策的效力对产量对利率愈平坦利率的投资需求弹性愈大利率的国民收入弹性愈大愈小愈小愈陡峭利率的投资需求弹性愈小利率的国民收入弹性愈小愈大愈大水平古典式货币主义无无垂直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最大最大110总结:表5.2扩张性财政政策和LM曲线第三节两种极端情况LM曲线含义给定正常的IS曲线,财政政策的效力对产量对利率愈平坦利率的货币需求弹性更大利率的国民收入弹性更大愈大愈小愈陡峭利率的货币需求弹性更小利率的国民收入弹性更小愈小愈大水平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最大无垂直古典情形无最大111总结:表5.3扩张性货币政策与IS曲线第三节两种极端情况IS曲线含义给定正常的LM曲线,货币政策的效力对产量对利率愈平坦利率的投资需求弹性更大利率的国民收入弹性更大愈大愈小愈陡峭利率的投资需求弹性更小利率的国民收入弹性更小愈小愈大水平古典式货币主义最大无垂直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无最大112总结:表5.4扩张性货币政策和LM曲线第三节两种极端情况LM曲线含义给定正常的IS曲线,财政政策的效力对产量对利率愈平坦利率的货币需求弹性更大利率的国民收入弹性更大愈小愈小愈陡峭利率的货币需求弹性更小利率的国民收入弹性更小愈大愈大水平极端的凯恩斯主义情形(流动性陷阱)无无垂直古典情形最大最大113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所谓“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在提高收入的同时,推动利率上升,导致私人投资减少。即政府支出由于引起利率上升而挤掉了私人投资支出。第四节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1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一个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支出增加会使私人投资出现抵消性的减少是因为: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购买产品和劳务的竞争会加剧,物价就会上涨,在货币名义供给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因价格上涨而减少,进而使可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m2)减少。债券价格下跌,利率上升,进而导致私人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了,人们的消费随之减少。这就是说,政府支出增加“挤占”了私人投资和消费。第四节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15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非充分就业的经济中,政府推行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同样对私人投资有“挤出效应”;这是因为政府支出增加使总需求水平提高,产出水平相应提高,从而使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货币交易需求增加了,但货币的名义供给量不变),因而利率会上升,并导致投资水平下降。但一般来说,在非充分就业状态下,不可能对私人投资支出产生完全的“挤出效应”,因为这种政策多少能使生产和就业增加一些。第四节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16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那么,政府支出在多大程度上“挤占”私人支出呢?1、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2、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k的大小——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3、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的大小——h越小,“挤出效应”越大。4、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d的大小——d越大,“挤出效应”就越大。第四节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17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是货币需求及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h及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的大小。第四节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18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结论:在IS-LM模型中,政府支出增加时,LM越陡,货币需求利率系数越小,因此,同样一笔政府支出的增加所引起的实际货币需求的增加所导致的利率上升就越大,因而“挤出效应”越大。IS越缓,表示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从而利率上升所导致的投资减少就越多,从而使“挤出效应”更大些。第四节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19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在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下(IS垂直,LM水平),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无限大,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等于零,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为零,财政政策效果极大;在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下(IS水平,LM垂直),货币需求利率系数为零,而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极大,因此,“挤出效应”是完全的,即政府支出增加多少,私人投资支出就被挤了多少,因而财政政策毫无效果。第四节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20政策组合(一)不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果,而且会产生不同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最优组合

——政策目标:产出增长物价稳定第五节两种政策使用中存在的其它问题121政策组合不同政策组合结果如下表:第五节两种政策使用中存在的其它问题政

合产

出利

率适

况膨胀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不确定上升经济萧条(不严重)紧缩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不确定严重通胀紧缩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货币政策不确定下降通胀(不严重)膨胀性财政政策膨胀性货币政策增加不确定经济严重萧条122政策组合不景气时期的政策组合:双管齐下扩张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预算赤字的货币化。第五节两种政策使用中存在的其它问题rr1r2r0E0E2E1IS1IS2LM1LM2Y0Y2Y123政策组合通货膨胀治理政策组合紧缩性财政政策:利率上升,产出降低。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上升,产出增加第五节两种政策使用中存在的其它问题rIS1IS2LM1LM2r2r1Y124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一)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是指在任何物价水平上,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指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各部门总的计划支出之和。

AD=C+I+G+NX总需求曲线(简称AD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价格水平P和国民收入(产量)水平Y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微观:需求曲线表示在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某商品价格与该商品需求的关系。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25AD曲线的斜率(一)为什么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微观:替代效应;宏观:利率效应、财富效应和汇率效应;1、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P↑→m=M/P↓→r↑→I↓(C↓)→AD↓2、财富效应(实际货币余额效应或“庇古效应”)

P↑→实际资产↓→C↓→AD↓)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26AD曲线的斜率(一)为什么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3、汇率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P↑→m=M/P↓→r↑→E↑→NX↓→AD↓4、跨期替代效应

P↑→Pe↓→↓→AD↓结论: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呈反比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27AD曲线的移动在任一既定物价水平上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总需求增加,AD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减少,AD曲线向左移动。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28AD曲线的移动(一)预期因素预期收入↑→消费需求↑→总需求↑→IS向右移动→AD曲线向右移动;预期利润率↑→投资需求↑→总需求↑→IS向右移动→AD曲线向右移动;预期通货膨胀率↑→LM向右移动→AD曲线向右移动。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29AD曲线的移动(二)政策因素1、财政政策与AD曲线的移动扩张性财政政策(G↑,TR↑,TX↓),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紧缩性财政政策,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Y2AD2IS1rPP0YAD1E1YLM(P0)Y1Y1r1IS2Y2E2r2A130AD曲线的移动(二)政策因素依照凯恩斯主义的观点,财政政策在这一过程中存在挤出效应,导致投资减少,从而导致总需求减少,但增加政府支出效应要大于减少投资效应。还有两种可能性值得讨论。首先,增加政府支出有可能产生国际(部分)挤出效应。第二,更为有争议的是,增加政府支出有可能产生“挤进效应”(Crowding-inEffect)。

——政府投资于“公共产品”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31AD曲线的移动(二)政策因素2、货币政策和AD曲线的移动

M↑→r↓→I↑→Y↑Y↑→L1↑

→r↑→I↓→Y↓但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效应比挤出效应要大,产量上升,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32AD曲线的移动(三)其他因素1、外贸波动(NX):净出口增加,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汇率↓,本国产品相对价格↓,外国商品相对价格↑,本国进口需求↓,外国对本国出口需求↑,净出口↑;国外产出↑,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在进口不变的情况下,净出口↑。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33AD曲线的移动(三)其他因素2、自主消费(α)↑,自发投资(e)↑→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3、非经济因素

——技术进步、人口增加、战争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34AD曲线的移动AD曲线移动小结

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变化AD曲线变化AD曲线自发消费↑

右移自发消费↓

左移自发投资↑自发投资↓政府支出↑政府支出↓政府税收↓政府税收↑名义货币↑名义货币↓135AD曲线的移动AD曲线移动小结

(1)财政、货币政策对AD曲线的影响: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但它右移的水平距离要分别小于IS或LM平移的距离。(2)在相同价格水平上,在AD上的新的均衡点代表着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在新的条件下同时实现了均衡。但是,新的均衡点所隐含着的利率水平是不一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利率下降。第一节总需求AD曲线136总供给总供给(AggregateSupply)是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有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是由劳动力数量N、资本存量K和技术水平决定的。第二节总供给曲线AS

137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描述了在任一价格水平下企业愿意供给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不仅反映了产品市场而且反映了要素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条件第二节总供给曲线AS

138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EP*SASPADY*Y总量短缺总量剩余139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宏观短期均衡

1、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低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失业率要大于自然率。

2、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下正好等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失业率等于自然率。

3、超充分就业均衡:指短期均衡产量大于长期潜在产量的均衡状态→失业率小于自然率。140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经济波动经济的扩张时期: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超充分就业均衡处在扩张期的顶峰阶段,体现了经济的繁荣。经济的收缩时期:超充分就业均衡→充分就业均衡→失业均衡。失业均衡形成收缩期的谷底阶段,反映了经济的衰退。141短期均衡与经济波动经济波动短期均衡围绕长期均衡波动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这也就是经济周期的扩张、顶峰、收缩和谷底四个阶段。周期经济波动实际上就是短期均衡不断地、有规律地偏离长期潜在均衡的过程,而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的偏差也就反映了周期经济波动的幅度。短期均衡围绕长期均衡的波动在实际中就表现为实际的增长率围绕长期平均增长率波动。142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经济发展(EconomicDevelopment):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质”的概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结构与制度结构的总体进步——是一个涉及数量扩张并包括制度、组织和文化等非数量因素变化的过程,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数量方面。143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二)经济增长的含义一般说来,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增长(潜在GDP的增长),或指其产出水平的提高。

——国内生产总值GDP或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高低,不仅意味着人们当前收入和消费水平的不同,而且意味着财富或资本积累,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如果考虑到人口增加和价格的变动情况,经济增长还应包括人均福利的增长。144经济增长的源泉产出水平的决定因素技术水平:At要素投入:资本(Kt)、劳动(Nt)制度:资源配置效率145通货膨胀定义及其衡量通货膨胀的定义通货膨胀(Inflation)指一般价格水平持续的普遍的上涨。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称该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首先,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升。暂时的、偶然的物价水平的上升不能称为通货膨胀;其次,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不是局限于个别商品的价格上升,而是所有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上升。通货紧缩(Deflation)指总体价格水平的持续下降。146通货膨胀的分类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分类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demandpullinflation)——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或“买方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costpushinflation)——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或“卖方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3、混合型通货膨胀(mixedinflation)——指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两方面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上升的通货膨胀。4、结构型通货膨胀(structuralinflation)——指经济结构方面的原因,即经济结构中不平衡增长的不同部门由于工资和价格的同比例增长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147通货膨胀的起因(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于总需求变动而引起的通货膨胀。认为:通货膨胀是由于总需求过度增长而引起的。一般来说,在总供给不变的情况下,总需求增加会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1)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论;(2)鲍莫尔(W·Baumoul)的未实现充分就业时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论;(3)弗里德曼等货币主义者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论。148通货膨胀的起因两种解释:第一,由于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超过了现行价格条件下可能的供给(潜在的产量),从而导致物价上涨——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其二,由于太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货物而导致物价上涨——货币主义的两种观点。149通货膨胀的起因1、凯恩斯主义的解释——以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当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需求的增加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产量提高了而价格水平保持不变;由于瓶颈现象,有效需求的增加一方面引起产量增加,同时又引起物价上涨。凯恩斯称之为半通货膨胀。当产量达到充分就业水平(潜在的产量)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制约,总需求增长不再引起产量的增加,而只导致物价水平按同一比例增长,凯恩斯称之为真正的通货膨胀。150通货膨胀的起因(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试图从供给和成本的角度来解释通货膨胀,因而又称“供给型通货膨胀”、“成本型通货膨胀”、“卖方通货膨胀”等。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即使在劳动就业不充分时)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引起这种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市场存在垄断(或不完全竞争)。151通货膨胀的起因1、工资推动(wagepush)的通货膨胀

——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即:工资率增长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从而使产品成本和价格提高。工资增长超过生产率增长的根源在于工会集体议价要求高工资的结果。前提:劳动市场的不完全性。——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市场上的供求决定,工资的提高与失业的增加是替代关系,所以工资提高只要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保持一致就不会导致通货膨胀。152通货膨胀的起因2、利润推动(profitpush)的通货膨胀——指在市场上具有垄断地位的厂商利用市场垄断力量为谋取高利润而制定较高的产品价格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前提:商品市场的不完全性

——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以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上涨的速度。多在垄断和寡头垄断的原材料行业发生。153通货膨胀的起因3、滞胀即“停滞膨胀”

——出现在通货膨胀加剧而产量却在下降或至少不是上升的时候。滞胀意味着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的并存。(1)“供给冲击”——如石油及某些农产品价格的突然上涨——因为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而导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产量。(2)通货膨胀预期——总需求上升,人们预期发生通货膨胀,导致工资和利率的上升,增加生产成本,AS曲线向上移动而导致更高的价格和更少的产量。154通货膨胀的起因(三)混合型的通货膨胀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发生过程是:

E1

→E2

→E3

Y2E2AD2P2AS2E3P3Y3ASAS1E1AD1YPP1Y1图8-1-4混合型的通货膨胀155通货膨胀的起因(四)结构型的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方面因素的变化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主要有供求结构、产业结构、生产率结构、开放结构的不平衡。156通货膨胀的起因结构性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源分析:从范围上看,可以是源于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开放部门和非开放部门的结构因素;也可以源于工业内部各产业间;甚至是产业内各企业间的结构因素。从内容上看,这些结构因素可以源于工资和物价增长相同,但产出增长率不同;或两部门市场的需求情况不同;甚至是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的不同。从产出率提高的速度来看,在社会经济结构中一些先进部门产出率提高得快,而另一些落后部门的产出率提高得慢;从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来看,在经济结构中,有一些开放部门与世界联系紧密,而另一些非开放部门与世界市场没有直接的联系;从市场需求状况看,在经济结构中,就一些增长部门而言,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正在迅速扩大,而就另一些衰退部门而言,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正在收缩。157通货膨胀的起因(五)通货膨胀螺旋(惯性通货膨胀)

膨胀通常不是价格水平的一次性改变,而是价格水平的持续上升。大多数情况下,通货膨胀似乎有一个惯性。如果经济有了8%的通货膨胀率,那么这8%的通货膨胀率会有不断持续下去的趋势。这种情况被称为“通货膨胀螺旋”。

158通货膨胀的起因(五)通货膨胀螺旋(惯性通货膨胀)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如果经济中大多数人都预期到同样的通货膨胀率,那么,这种通货膨胀率就会变成经济运行的现实。这意味着在以货币计量的一些名义变量(如工资、租金等)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从而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螺旋。159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一)对收入和财富分配的影响1、通货膨胀使那些取得固定的货币收入的人蒙受损失,而使弹性货币收入的人受益。2、通货膨胀使节俭者拥有的财富缩水(货币购买力下降)3、通货膨胀使债务人获利而使债权人亏损。4、增加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变相征收“通货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