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3版)_第1页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3版)_第2页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3版)_第3页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3版)_第4页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3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人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实践标准(2023版)目录01动脉采血的目的02动脉采血适应症03动脉采血穿刺部位的选择04动脉采血前准备05动脉采血操作标准流程06动脉采血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动脉采血的目的PART0101动脉血气分析是通过对人体动脉血液中的pH值、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等指标进行检测,从而对人体的呼吸功能和血液酸碱平衡状态作出评估的一种方法。它能客观地反映患者呼吸衰竭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调节机械通气参数、纠正酸碱失衡具有重要意义,是指导医务人员为呼吸、代谢紊乱等急危重症患者制定诊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02动脉采血的目的动脉采血适应症PART02适应症01各种创伤、大手术、疾病所导致的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者02呼吸衰竭的患者,使用机械通气者03心肺复苏后对患者的继续监测04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动脉采血适应症动脉采血穿刺部位PART03常选动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及动脉导管结合穿刺难易程度,穿刺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及引起组织损伤的风险进行综合判断。原则上应选择位置表浅、易于触及、便于穿刺、具有丰富侧支循环的动脉。12动脉采血穿刺部位采血穿刺部位的选择-桡动脉(首选)血管特点1.桡动脉位于手腕部,位置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成功率高。2.桡动脉下方有韧带固定,容易压迫止血,局部血肿发生率较低穿刺点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cm)、距手臂外侧0.5~1cm.动脉搏动最强处。注意事项需做改良Allen实验判断采血穿刺部位的选择-肱动脉血管特点1.肱动脉直径较桡动脉粗,

宜触及,不受体位限制2.肱动脉易于各肌腱、静脉

混淆,缺乏硬筋膜及骨骼支撑,穿刺时易滑脱,不易固定3.肱动脉周围有正中神经,

穿刺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穿刺点肱二头肌内侧沟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肘窝上2cm靠内侧)注意事项穿刺后压迫止血相对较困难,形成血肿的几率高于桡动脉穿刺采血穿刺部位的选择-足背动脉血管特点1.肱动脉直径较桡动脉粗,

宜触及,不受体位限制2.肱动脉易于各肌腱、静脉

混淆,缺乏硬筋膜及骨骼支撑,穿刺时易滑脱,不易固定3.肱动脉周围有正中神经,

穿刺时可能导致神经损伤。穿刺点肱二头肌内侧沟动脉搏动最明显处(肘窝上2cm靠内侧)注意事项穿刺后压迫止血相对较困难,形成血肿的几率高于桡动脉穿刺采血穿刺部位的选择-股动脉血管特点股动脉管径粗,血流量大,搏动强,易于穿刺。股动脉缺乏腿部侧支循环,股动脉损伤可累及下肢远端的血供股动脉压力较大,按压止血较困难。股动脉穿刺点靠近温暖、潮湿的腹股沟及会阴,若消毒不彻底,容易引起感染。股动脉穿刺通常作为动脉穿刺采血的最后选择,适用于血容量不足、血压偏低、动脉搏动不明显患者。穿刺点腹股沟韧带终点下方1~2cm,或耻骨结节与髂前上棘连线中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注意事项股动脉周围有股神经和股静脉,穿刺时可能会引起股神经损伤或误采静脉血。动脉穿刺角度桡动脉穿刺针头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与皮肤呈30~45度缓慢穿刺肱动脉穿刺建议进针角度为45度,余同桡动脉穿刺采血足背动脉穿刺股动脉穿刺建议进针角度为15~30度,余同桡动脉穿刺采血单手以持笔姿势持动脉采血器,在食指与中指之间,穿刺针头与皮肤垂直进针,见血后停止进针动脉导管采血留置动脉导管的患者,可通过导管采集动脉血标本避免反复穿刺动脉采血前准备PART04环境准备应选择温度适宜、光线良好的清洁环境进行穿刺操作。物品准备患者准备信息记录记录患者的姓名年龄住院号(ID号)体温氧疗方式吸氧浓度标本采集时间动脉采血操作标准流程PART05采血器准备

采集动脉血标本之前,应先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将针栓调整到预设位置。注射器准备抽取肝素溶液0.5ml,湿润内腔。肝素稀释液(100U/ml)。紧急情况下,没有专业动脉采血器时,方可使用,尽快送检,并与检验科沟通。待结果出来后,查看数值,于医师沟通后,再备专业动脉采血器采血。慎用侧支循环检查改良ALLen试验检查方法如下:A:嘱患者握拳约30秒;若患者无法配合,操作者可握紧患者拳头B:操作者用手指分别同时按压尺动脉与桡动脉,终止其血流C:数秒钟后,嘱患者伸开手指,此时手掌因缺血变苍白D:将压迫尺动脉的手指抬起,保持对桡动脉压迫,观察手掌颜色恢复的时间采血准备根据患者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上肢外展,手掌朝上,手指自然放松。腕关节下垫一小软枕,帮助腕部保持过伸和定位。确定穿刺点

距腕横纹一横指(约1~2cm)、距手臂外侧0.5~1cm,动脉搏动最强处;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1cm,再向肘部方向移动0.5cm,动脉搏动最强处。戴手套

戴医用手套,乳胶过敏者可选用非乳胶材料制成的手套。

穿刺时如需再次触摸穿刺点及动脉置管时,戴无菌手套。

消毒

患者穿刺区域皮肤消毒时,应以穿刺点为中心,以圆形方式自内向外进行消毒。

消毒范围≥8cm,消毒2次。消毒剂需与皮肤保持接触至少30秒,待自然干燥后方可穿刺。消毒操作者食指及中指,

范围为第1、2指节掌面及双侧面。

穿刺采血操作者用左手食指或食指,中指固定搏动最强处血管另一只手,单手以持笔姿势持动脉采血器,距离定位食指5~10mm,针头斜面向上逆血流方向,与皮肤呈30~45度缓慢穿刺见血后停止进针,待动脉血自动充盈采血器至预设位置后拔针

穿刺采血

在按压的同时,小心地将针头插入蓝色立方形针塞中,切勿使针头穿透侧壁或底部。

按压止血1.拔针后立即用棉球或纱布按压,至少按压3-5分钟,直至出血停止2.高血压、凝血时间延长或应用抗凝药物,应延长按压时间3.如未能止血或开始形成血肿,应重新按压直至完全止血4.不可使用加压包扎替代按压止血

排气若血标本中有气泡,应翻转采血器,将纱布置于动脉采血器上端轻推针栓,缓慢排出气泡。

标本处理

拔针后立即封闭动脉采血器,并根据产品说明书要求使血液与动脉采血器内的抗凝剂充分混匀,标记标本。

标本运送检测申请单应随标本运送,包括患者体温、吸氧浓度等。采血后应立即送检,并在30分钟内完成检测。如进行乳酸检测,需在15分钟内完成检测。

开放式导管的标本采集采血器准/10ml注射器

戴手套,消毒采血处的三通,连通注射器与患者动脉端,抽出导管死腔体积3倍(或按说明书要求)的混合血液,将三通转动至三不通状态稀释血液移除标本采集移除注射器,连接动脉采血器与三通连接头,打开三通,待血液自动充盈到预设位置,关闭三通,分离动脉采血器标本处理同桡动脉穿刺采血冲洗导管稀释血液处理一般建议废弃混合血液动脉采血的常见并发症及处理PART06出血/血肿动脉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肱动脉及股动脉穿刺后。诱因:患者年龄(老年人动脉壁弹性组织减少,穿刺孔不易闭合)、穿刺针头直径、是否在正在接受抗凝治疗、有无严重凝血障碍、重复穿刺、按压不充分010203血肿较小时,应密切观察肿胀范围有无增大。若肿胀逐渐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不予特殊处理。若肿胀程度加剧,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局部按压无效时,应给予加压包扎或遵医嘱处理。出血/血肿动脉穿刺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于肱动脉及股动脉穿刺后。诱因:患者年龄(老年人动脉壁弹性组织减少,穿刺孔不易闭合)、穿刺针头直径、是否在正在接受抗凝治疗、有无严重凝血障碍、重复穿刺、按压不充分010203血肿较小时,应密切观察肿胀范围有无增大。若肿胀逐渐局限、不影响血流时,可不予特殊处理。若肿胀程度加剧,应立即按压穿刺点。局部按压无效时,应给予加压包扎或遵医嘱处理。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穿刺时,若患者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表现为皮肤苍白、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可能会导致晕厥。如发生晕厥,应立即通知医生,同时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松开扣紧衣物。穿刺前可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避免反复穿刺,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应的发生。动脉痉挛疼痛、焦虑及穿刺针的机械刺激均可引起一过性的动脉痉挛。此时即使穿刺针进入动脉管腔,仍可能无法成功采血或置管。若此时已穿刺成功,应暂停采血,待血流量增加后,再行采血;若穿刺未成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