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及生态文明建设试卷四_第1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及生态文明建设试卷四_第2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及生态文明建设试卷四_第3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及生态文明建设试卷四_第4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及生态文明建设试卷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文明建设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协调、共存共荣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超越了敬畏自然、反思了征服自然,最终走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性的价值取向。关键字:生态文明;现状;环境保护一、当前我国的现状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该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蓝天碧水、惠泽民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地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已让我们的生态环境付出了高昂代价,江河不再清澈,天空不再湛蓝,青山绿水成为人们的孩童记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民的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优美的生态环境正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强烈生活需求。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只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又提出了“生态文明”,作为中国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在党的十八大第一次被写进了政治报告。经过五年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之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在全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框架下,十九大报告不仅提出了解决生态文明问题的总体指导思想,而且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就总体指导思想而言,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事实上就把生态文明建设明确地列入了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宏伟蓝图中,体现出了更宏大、更宽广的执政情怀和治理视野。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就我国而言,我们面临的生态问题有:森林面积锐减,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和沙灾,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破坏,海洋污染严重,城市空气污染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城市垃圾围城问题,城市噪声超标问题。二、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环境的紧迫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分工加快重组,中国面临巨大的环保时代挑战。2011年1月评估世界各国(地区)环境质量的“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瑞士达沃斯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接受调查的144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位居第一,列第二到第五的国家分别是挪威、乌拉圭、瑞典和冰岛。中国位居第133位,列全球倒数第12位。在2002年第一次发布该指数时,在全球接受调查的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位居第129位,列全球倒数第14位。我国是一个有着完整的环境文化体系的民族,从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创造和崇拜各种自然之神,就讲究“天人合一”,提供给人们一把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尺度。因此,必须动员全社会都来重视参与,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强有力的保护环境的文化氛围。三、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生态问题是个全球问题。人们曾轻率地把自然界的存在仅仅看作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一种手段,于是,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土地退化、森林资源缺失、物种多样性锐减等生态问题便日益凸显。中国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努力,从积极促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习近平同志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签署《巴黎协定》,再到G20杭州峰会中国与其他国家达成共识要积极推动《巴黎协定》尽快生效,再到这次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无疑是置身当今环境问题迭起的现时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先后提出“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确立了“绿色发展”的新理念。五年间,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的巨大变化。新造人工林4.47亿亩,人工林总面积已达10.4亿亩,位居全球之首;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沙化土地面积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40多项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审议通过,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普遍共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了生活方式、价值理念的“绿色革命”。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形成,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国土空间开发得到整体谋划,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四、十九大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主席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一是要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二是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快水污染防治,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三是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四是要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设计和组织领导,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五、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绿色发展之路1.加强教育,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我们可以把环保的意识渗透到孩子的课本中,从小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我们要大力宣扬环境保护意识,让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要知道保护环境就是造福自己,造福人类,造福子孙后代。2.通过立法约束人们的行为,保障生态文明的建设。制度缺失和体制机制不合理是导致中国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一些不自觉的人会钻法律的空子,破换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在各种经济立法中突出生态环保的内涵,使经济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经济法中得到充分体现,进而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3.循环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现代的循环经济,包括从源头预防污染物产生,从消费降低废物排放,从处理增加利用效率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改变我们传统工业生产中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高污染”,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努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积极淘汰落后生产技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结构节能。大力提倡生态科技,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不高,但碳排放总量突出,我们应当提倡低碳生活,为生态文明建设出一份力。少开私家车,多步行和公共交通工具。大家还应该节约用纸,减少或杜绝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这样可以挽救许多要被砍伐的木材。除此以外,在生活中做到低碳并不难,比如使用环保购物袋,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家里的废物利用等等。同时,多种一些花花草草,也是非常不错的明智之选。六、小结古语云:“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转型发展大势所趋,是人民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民心所向,它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五年前,壮丽山河画卷徐徐展开,生态文明理念笔酣墨饱;五年后,美丽中国建设妙手丹青,下笔有神。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党和政府实施社会治理的大事,但同样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小事做起,用自备的菜篮或布袋买菜购物、及时切断家电电源、拧紧水龙头、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餐巾纸……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强有力的臂膀。让我们以积极行动,建设起一个碧水蓝天的美丽家园!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四)单选题1.()等部门规章的颁布,保障了公众在环境保护中的知情权和参与权。A《环境保护法》B《刑法》C《民法》D《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机制,要认真执行()中关于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完善环境污染纠纷处理和污染损害赔偿的污物工,使污染受害者得到合理的赔偿,使污染者付出应有代价。A《环境保护法》×B《侵权责任法》C《环境影响评价法》D《清洁生产促进法》3.下列不属于工业“三废”的是()A废水B废气C废渣D废土4.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部分达到()标准以上。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5.国水和大气环境污染还十分突出,全国大江大河仍有四分之一的监测断面超过()。AIII类BIV类CV类D劣V类6.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导致大中型城市空气中的()和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增高,造成光化学烟雾污染和大气灰霾频繁发生。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氢氧化物D氮氧化物7.我国污染防治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包括四大方面,下列错误的是()A加强节能减排监管,强化目标责任制B确保环境安全,强化执法监督和应急管理C严格环保准入,构建工业污染治理新体系(预防体系)D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城市生活垃圾平均以每年8%-10%的速度在增长×B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高毒、持久、生物积累性和亲水性的特点C我国也存在核与辐射安全隐患问题D我国面临的区域(双边)环境问题繁多,跨界影响关系复杂9.生态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重大而深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4年环境污染损失占同期GDP的3.05%?B与环境污染相关疾病的死亡率或患病率持续上升C环境投诉将成为社会投诉的热点之一×D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标准和产品的环境属性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会日益减少10.新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力工具的同时,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环境问题,带来新的环境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确定性B一些转基因农作物对生物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存在风险C有些新化学物质可能成为自然系统中新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D大量的“现代垃圾”和电磁污染,可能造成新的危害11.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之一是坚持(),依据生态规律,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与资源环境有限的矛盾。?A和谐原则B循环原则?C协调原则D适度原则12.江河湖泊是重要的生态系统,要让江河湖泊修养生息、恢复生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行最为严格的环保措施,以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为依据,减小发展B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C综合运用工程、技术、生态的方法,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尽快步入)?D充分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长期积累的水环境问题13.探索中国环境保护新道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保护环境应与经济增长并重B环境保护要和经济发展同步C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管理,综合运用行政办法解决保护环境问题D将环境保护作为新时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14.我国处于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低端,贸易结构中资源、能源和()产品比重较高,对我国的资源环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A劳动密集型B低技术含量型×C低附加值型×D污染密集型15.据世界银行统计,美国在人均GDP达到()美元的时候;韩国等新兴国家,在人均GDP达到5000-7000美元的阶段,环境质量开始好转。A10000B11000C12000D1300016.环境保护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综合作用,利用金融危机和危机后的“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体现环境保护的()作用。A先导B优化C助推D增殖17.我国把发展()经济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A循环B低碳×C节能D绿色1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自()起正式施行。A2008/1/1B2008/12/1C2009/1/1D2009/12/119.建立污染防治长效机制时,可以利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依据区域排污总量,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做好对参与排污权交易企业的监测和执法,规范交易秩序。A市场机制B绿色信贷政策C排污权交易D环境污染责任保险20.PM2.5是指()A土壤酸碱度B城市细颗粒物C水质指标D氧气饱和度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可以走“边污染边治理”的环保道路B中国可以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环保措施C中国可以走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发展道路D中国可以走“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道路22.2000-2009年间,我国单位GDP能耗约是法国的()倍。美国的4倍,是日本、法国、德国的6倍,是印度的1.3倍.A2B4C6D823.我国人均森林面积是世界平均水平的()A11%B21%C31%D35%24.可持续发展概念与生态文明理念,是()世纪以来,形成的理论成果与战略思想。A18B19C20D2125.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是()A寂静的春天B增长的极限C我们共同的未来D资本论26.()已成为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威胁最大的问题。A气候变化问题B酸雨C土地沙漠化D水污染27.利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A考核机制B市场机制C用人机制D评优机制28.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事件是“八大公害事件”之一A多诺拉B烟雾C哮喘病D水俱病29.1987年,()发表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研究报告,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A人类与环境会议B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C联合国环境组织D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30.以解决工业文明所固有的环境与发展矛盾为目的新的文明形态是()A信息文明B科技文明C生态文明D政治文明31.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指出,要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完善监管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C环境法治D生态法治32.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直接挑战和压力不包括()A资源能源短缺B生态环境破坏C环境科学落后D污染严重33.我国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A15%B25%C35%D45%34.我国生态系统非常脆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区域生态系统结构破坏严重B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C生态服务功能持续下降D生态灾害不断加重35.为加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对()等要实行生态优先战略。A严重退化的森林B严重退化的草原湿地C生态极敏感区D超出生态承载力的地区?36.在资源开发的同时要开展生态保护,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要充分考虑()。A生态系统B用水定额C贮水环境D生态用水37.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分工作要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建设和保育为主体,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A海岸带生态区B天然林保护区C草原和湿地D生态脆弱区38.开展生态保护与建设要增强科技支撑,优先安排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与()科研课题。A关键技术B城市水体生态修复C土壤污染防治D农村环境综合整治39.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在防治环境污染方面,经历了()A从末端治理到源头与过程控制和强调预防的转变B从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向以保护人体健康为首要目标转变C从主要关注国内环境问题向跨界环境问题和全球环境问题转变D从对立到共赢的转变40.下列关于全球和区域环境问题发展态势和全球环境治理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球环境问题有所改善B工业化和全球化仍对全球环境变化保持较高的压力C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利益优关方、政府以及地区间更多的对话、协商与合作来解决D我国已经成为影响全球环境变化的关键利益攸关者多选题41.我国环境形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Ps压缩型、叠加型、复合型、耦合型A压缩型B复合型C叠加型D全能型42.在体制机制上,要建立资金投入机制、()?A激励约束机制B干部考核机制C公众参与机制D齐抓共管机制43.要加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实施“三同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制度,下列适用“三同时”管理制度的是()A新建项目B改建项目C扩建项目D原有项目44.我国环境利益分配存在着不公平现象,下列属于不得利一方是()A流域上游B自然保护区C农村D污染违法企业45.为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国家先后出台了()?A污染集中控制B排污许可证C排污收费D排污公示制度46.为了全面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要大力推进()等区域大气联防联控机制。A京津冀B长三角C珠三角D雄安新区?47.我国污染防治所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措施包括四大方面,下列正确的是()A加强节能减排监管,强化目标责任制B确保环境安全,强化执法监督和应急管理C严格环保准入,构建工业污染治理新体系(预防体系)D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污染防治的长效机制48.从发达国家环境与发展的轨迹看,()A经济增长方式转变B经济结构调整C环境经济政策D科技创新49.广大公众要从自身做起,主动参与环境保护,努力成为环境保护的()A旁观者B宣传者C参与者D监督者50.以()为标志,可持续发展从理论走向战略和实践。A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B2000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C1996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D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51.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要求坚持()?A和谐原则B循环原则C协调原则D发展原则(适度原则)52.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对()等问题突出的地区,都要实行“区域限批”。A没有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任务B环境违法严重C超过总量控制指标D重点治污项目建设滞后53.下列属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措施的是()??A加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B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C部署发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开展低碳经济示范点D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意识54.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抓好节能减排B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C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D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55.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A生态恢复和建设取得显著进展B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C农村环境保护得到重视和加强D生态保护能力建设不断加强56.下列产业,属于七大新兴产业的是()A装备制造B电子信息C生物D节能环保57.在国际层面,发达国家主要通过()等在全球层面推动国际环境治理。A推动缔结国际环境公约B建立联合国环境机构C筹集环境资金D帮助建设技术能力58.从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哪些启示()A国家意志和政治意愿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B严格的法律和执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法治保障C环境经济政策是促进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