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基固本密接高考-高三历史复习新路径_第1页
夯基固本密接高考-高三历史复习新路径_第2页
夯基固本密接高考-高三历史复习新路径_第3页
夯基固本密接高考-高三历史复习新路径_第4页
夯基固本密接高考-高三历史复习新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夯基固本,密接高考

——高三历史复习新路径一、2023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一)、全面呈现新教材特点(二)、突出关键能力和历史思维(三)、历史核心素养考查多元化(四)、五史考查进一步深化

(一)、全面呈现新教材特点

(2023·湖南高考)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址,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

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

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

【答案】B【解析】本题注重呈现统编版新教材学习内容和,增强必修、选择性必修课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从整体和多角度认识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根据材料“城址内外发掘出大片房屋建筑遗址,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可看出原始农业文明的成就,再结合这一遗址的年代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可知,材料说明了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B项正确。A项概念混淆;C项表述绝对;D项史料解读错误:材料仅说明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发展,不能说明出现私有制和阶级。(二)、突出考查关键能力和历史思维(2023年6月浙江)阅读下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美国(

)A.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B.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受到触动C.政府建立起自下而上的机制解决社会贫困问题D.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答案】D【解析】本题通过呈现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和具有思辨特征的材料,加强对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福利开支大幅度上升,而社会贫困状况中,贫困人口比例和贫困线以下人数却由上升到逐步缓慢下降,这说明当时社会福利制度并没有发挥有效作用,社会福利开支增加的同时贫困状况并没有缓解,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社会财富各阶层占有的数据,社会贫富差距情况通过柱状图并不能反映出来,可知贫困人口比例在下降,排除A项;福利制度没能触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排除B项;C项只涉及到了美国政府福利开支,没有涵盖美国贫困状况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三)、历史核心素养考查多元化(2023·湖南高考5)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氏所制《劝善》《内训》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

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

【答案】D【解析】高考历史试题多途径多样化落实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的考查,意在鼓励学生对历史与现实有全面、正确的认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本题将家国情怀与时空观念相融合,启发学生争做中华文明的拥护者、传承者。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初期,朝鲜和日本派遣使臣向明王朝请赐,再结合明朝赐予两国的经籍名称可知,这些经籍都体现了儒家思想,联系所学,南宋后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说明当时朝鲜和日本通过请赐,试图借助明王朝强化其政府的权威地位,故选D项。(四)、五史考查进一步深化(2023·湖南高考)10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

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

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答案】C【解析】本题呈现了改革开放初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改革的小岗村实验,注重从党史蕴含的丰富育人资源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难题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新华社宣传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买了拖拉机,是一种肯定,也释放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会继续延续的信号,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的是土地的使用权,非所有权,排除A项;当时我国并未实现农业机械化,排除B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2020年,排除D项。1研读统编版新教材

2研读高考理论

把握备考方向3全面落实历史核心素养4解码高考真题

坚持以考定教

5注重五史学习6规范方法指导

强化得分意识2025届高三历史复习新路径二、2025届高三历史复习新路径

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出土商朝青铜器商朝的统治范围到达内蒙古地区B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春秋早期已经使用铁器C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不早于东周D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上铁镞(箭头)秦朝军队主要使用铁制兵器A.违背“基础知识”C.违背“时间逻辑”D.违背

“程度比较逻辑”B.符合“时间逻辑”【答案】B【解析】高考历史注重依标施考,注重统编版新教材知识的考查与落实。材料“山西晋国都邑遗址出土春秋早期的铁器残片”,说明在春秋早期的晋国已经开始使用铁器,材料与结论之间能够形成较完整的逻辑关系,B项正确;商朝时期统治中心在今河南及周边地区,内蒙古出土个别商朝青铜器可能是货物交换的结果,排除A项;材料“湖北大冶铜矿冶遗址出土东周时代的陶片”,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冶铜业,大冶铜矿的开采时间应是不晚于而非不早于东周,排除C项;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出土铁镞说明秦朝军队使用铁制兵器,但没有与其他材质兵器的比较,不能说明“主要使用”,排除D项。(一)、研读统编版新教材,细化内化基础知识两晋时期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统计表的变化反映了A.江南士族擅权日甚 B.豪强势力的膨胀C.九品中正制的衰微 D.专制皇权的弱化朝代高门士族占比宗室、外戚占比寒人占比西晋48%19.1%32.9%东晋78.4%7.4%14.2%【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呈现的是某事件的发生过程,反映出一种发展趋势,选项中能够准确反映该事件发展趋势的才是正确选项。表格内容显示了从西晋到东晋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出身变化情况,分析表格,从西晋到东晋,出身高门士族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逐渐增加并占据绝对优势,出身宗室、外戚以及寒门参预中央决策的官员在逐渐减少,这反映出从西晋到东晋的重大政治变化:司马氏南渡之后,依靠世家大族重新建立东晋政权,但高门士族把持朝政,琅琊王氏、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皇权旁落,士族门阀的特权大大的超过了西晋时期的门阀,故D项正确。(二)、研读高考理论,把握备考方向

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答案】C【解析】本题以新材料考查对材料主旨的理解及对古代中国经济的正确分析与认识。我们首先明确时空观念:宋代与后世;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家国情怀:海上保护神,妇幼保护神。从材料信息看,宋代东南沿海地区的民间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实质反映了此地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故C项正确。(三)、全面落实历史学科素养要求,解题过程体现核心素养

(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答案】B【解析】历年高考真题往往可以揭示考查的能力方向和要求。例如本题一是历史材料的准确解读: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体现的是反映政治目的的人伦秩序。而用“秦汉”以后的时间限定也可以排除另外的三个选项。二是历史知识运用:秦汉以后,特别是自汉武帝开始,利用儒家思想中的三纲五常的人伦秩序来维护政治统治。故本题B项正确。(四)、解码高考真题,坚持以考定教在1937年和1941年陕甘宁边区的两次选举运动中,“一般的地方有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选民参加”,有些地方的投票率更高,如“绥德、清涧、延川则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延安北一区“差不多全体参加了,老太婆都觉得更非到会不可”。由此可知,选举运动()A.唤醒民众的民主意识B.践行了“三三制”原则C.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D.全民族抗战的形势高涨【答案】A【解析】近年来高考历史重视考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中华民族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相关内容,引导考生关心国家命运,增强考生的历史使命感,树立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信念。据材料陕甘宁边区两次选举运动的投票率情况,结合所学可知,选举运动充分激发了根据地民众的参政热情,唤醒了他们的民主意识,故A正确;材料未提及选举之后政权的组成情况,也体现不出政府高效与否,排除B、C;陕甘宁边区是在大后方,无法体现全民族抗战的形势,排除D。(五)、注重五史学习,强化五认同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A.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

启示:选择题淡化排除法,突出正面论述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巩固知识,提升素养。题干信息:大宗商品交易先用實物、或者钱物兼用交易。开元盛世经济繁荣,应当推广货币使用,才能推动商品经济发展;限制货币使用,妨碍商品经济发展,违背经济发展趋势(六)、规范方法指导,提高得分意识选项分析:A.原来交易使用货币或者物物交换,没有打破交易规范,故A项错误。B.交易方式和土地兼并无涉,故B项错误。C.妨碍商品经济发展,与题干信息一致,故C项正确。D.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的说法题干信息相矛盾,故D项错误。1.解读题干(1)判断设问类型,明确考查方向。(2)判断时空范畴,明确考查知识。(2)判断逻辑关系,明确考查能力。(2)判断材料情境,明确考查素养。2.解读选项(1)看备选项是否符合基础知识。(2)看备选项是否符合材料内容。(3)看备选项是否表述科学严谨。(4)绝对化观点多数情况下错误。解答选择题最主要的依据就是题干材料,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只是辅助。题意清楚明白选项判定高效精准无误选择题突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各个积极备战的民族国家之间,存在一种均势,在这种环境下,国家开始具有了三种维度:科学国家,目的在于利用科学、技术和发明为国家服务;战争国家,随时准备保卫该国的政治、经济和帝国的利益;社会国家,它专注于解决危险的阶级问题和确保国内稳定。国家的这三个面向并列发展:它们是同一种抱负的不同侧面,同一项事业的不同分支,从柏林到巴黎,从巴黎到伦敦,再从莫斯科到纽约,它们无处不在。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1914年至20世纪70年代国家发展“面向”的定义和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世界近现代某一历史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