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_第1页
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_第2页
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_第3页
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_第4页
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术语2.0.1固废基胶凝材料solidwastecementitiousmaterial以粒化高炉矿渣、钢渣、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铁尾矿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经加工磨细后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2.0.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ofsolidwaste以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采用固废基胶凝材料、由尾矿、废石加工而成的骨料和高性能减水剂,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预拌和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3基本规定3.0.1在配制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时,不应再加入水泥和矿物掺合料。3.0.2在配制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时,宜采用相对较低的水胶比和较低的用水量。3.0.3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条件下,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检验评定宜采用56d或84d龄期。3.0.4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后应加强保湿养护。4原材料要求4.1胶凝材料4.1.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用胶凝材料应符合现行团体标准《固废基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ECS689中Ⅱ级或Ⅲ级固废基胶凝材料的相关规定。4.2细骨料4.2.1细骨料应由铁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尾矿、废石经加工而成,其分计筛余百分率应符合表4.2.1的规定。表4.2.1细骨料分计筛余百分率表(%)方孔筛尺寸(mm)9.504.752.361.180.600.300.15筛底分计筛余百分率(%)00~105~255~3015~3617~363~250~154.2.2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3范围内。4.2.3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2.3的规定。表4.2.3细骨料(机制砂)技术要求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1含泥量(按质量计)/%——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执行2泥块含量(按质量计)/%≤1.03含水率/%≤6%4石粉含量(按质量计)/%MB<1.40≤7.0MB≥1.40≤3.05坚固性(质量损失/%)≤86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57表观密度(kg/m3)≥25008松散堆积空隙率(%)≤43.09饱和面干吸水率(%)≤2.010片状颗粒含量/%≤15按附录A执行4.2.4细骨料中如含有云母、轻物质、有机物、氯化物、硫化物及硫酸盐,其限量应符合表4.2.4的规定。表4.2.4细骨料中的有害物质限量序号项目限量试验方法1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规定执行2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3有机物含量合格4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按质量计)/%≤0.55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24.3粗骨料4.3.1粗骨料应由铁矿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经加工而成,其级配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骨料混配而成,并应符合表4.3.1的规定。表4.3.1粗骨料累计筛余百分数公称粒径/mm方孔筛尺寸/mm2.364.759.516.019.026.531.537.553.05~1695~10085~10030~600~1005~2095~10090~10040~80-0~1005~2595~10090~100-30~70-0~50--5~31.595~10090~10070~90-15~45-0~50-5~40-95~10070~90-30~65--0~504.3.2粗骨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粗骨料技术要求序号项目碎石试验方法1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2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执行2针、片状颗粒含量(%)≤53含水率(%)≤64表观密度(kg/m3)≥26005连续级配松散堆积空隙率(%)≤436坚固性(质量损失/%)≤87压碎指标(%)≤158吸水率(%)≤1.59岩石抗压强度a在水饱和状态下,其抗压强度火成岩应不低于80MPa,变质岩应不低于60MPa,水成岩应不低于45MPa;用于配制低塑性混凝土(坍落度小于90mm)、干硬性混凝土的粗骨料岩石抗压强度宜高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1.3倍。注:当粗骨料有原石条件下,粗骨料的强度可采用岩石抗压强度指标测试。4.3.3粗骨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粗骨料中有害物质限量序号项目限量试验方法1有机物合格按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执行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1.03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24.4外加剂4.4.1外加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防冻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防冻剂》JC475的规定。4.4.2外加剂应与固废基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或相容性。4.4.3外加剂中的氯离子含量和碱含量应满足混凝土设计要求。4.5水4.5.1高性能混凝土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4.5.2按比例掺用设备洗涮水、废浆水和废弃新拌混凝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形成的拌合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要求,并应进行混凝土性能的试验验证。4.6纤维4.6.1高性能混凝土用钢纤维、合成纤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规定。4.6.2高性能混凝土用钢纤维抗拉强度等级应为600级及以上。

5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1.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要求。5.1.2应采用低水胶比、低单位体积用水量来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设计用水量不宜超过175kg/m3。5.2主要参数5.2.1配制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时,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宜符合表5.2.1的规定。表5.2.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强度等级水胶比固废基胶凝材料用量(kg/m3)C300.39~0.44≥375C350.37~0.42≥390C400.34~0.39≥410C450.32~0.37≥430C500.30~0.33≥450C550.27~0.30≥475C600.25~0.28≥500C650.24~0.27≥515C700.23~0.26≥530C750.22~0.25≥545C800.20~0.23≥560注:混凝土抗冻等级要求大于或等于F200时,水胶比不宜大于0.40。5.2.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计算与试配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掺量和砂率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施工方法要求、耐久性指标要求以及本标准第5.2.1条的规定等因素进行初步确定,并计算出单位体积混凝土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2粗、细骨料用量应按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采用质量法或体积法进行计算;3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和确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的有关规定。5.2.3当有抗冻等耐久性要求时,混凝土宜掺用引气剂,但含气量实测值不宜大于6%。

6混凝土性能6.1拌合物性能6.1.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不得离析或泌水,且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经时损失和凝结时间应满足施工要求。6.1.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扩展度等级划分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6.1.2-1、6.1.2-2和表6.1.2-3的规定。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表6.1.2-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等级划分等级坍落度(mm)等级坍落度(mm)S110~40S4160~210S250~90S5≥220S3100~150表6.1.2-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扩展度等级划分等级坍落度(mm)等级坍落度(mm)F1≤340F4490~550F2350~410F5560~620F3420~480F6≥630表6.1.2-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稠度实测值与控制目标值的允许偏差项目设计值(mm)允许偏差(mm)坍落度≤40±1050~90±20≥100±30扩展度≥350±306.1.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6.1.3的规定。表6.1.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素混凝土干燥环境0.30.061.0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环境0.2潮湿且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6.1.4用于预制制品的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满足该制品制造工艺的要求。6.1.5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6.2力学性能6.2.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6.2.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6.2.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6.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6.3.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6.3.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6.3.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

7生产与施工7.1一般规定7.1.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7.1.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其他行业还应符合相应的行业标准规定。7.1.3在混凝土拌合物的运输和浇筑过程中严禁加水。7.2绿色生产与管理7.2.1搅拌站(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规定。7.2.2生产厂址选择、厂区要求、设备设施、控制要求、监测控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的规定。7.3原材料进场与贮存7.3.1固废基胶凝材料应单独贮存,并应防止受潮。出现结块的胶凝材料不得用于混凝土制备。固废基胶凝材料出厂时间超过三个月应按照《固废基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ECS689的相关规定进行复检,检验合格方可使用。7.3.2其他混凝土原材料的贮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有关规定。7.3.3原材料的运输、装卸和存放应采取降低噪声和防尘的措施,并保持清洁卫生,符合环境卫生要求。7.4搅拌7.4.1原材料计量应采用电子计量设备,设备的精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的有关规定。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应符合表7.4.1的规定,并应每班检查1次。表7.4.1混凝土原材料的计量允许偏差(%)原材料品种胶凝材料骨料水外加剂每盘计量允许偏差±2±3±1±1累计计量允许偏差±1±2±1±1注:累计计量允许偏差是指每一运输车中各盘混凝土的每种材料计量和的偏差。7.4.2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并应搅拌均匀。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通过生产性试验确定,不应少于60s。7.4.3混凝土中砂浆密度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0.8%,单位体积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5%。混凝土匀质性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的有关规定。7.4.4减水剂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用水量中应扣除减水剂溶液中的水量。7.5运输7.5.1运输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7.5.2当采用预拌混凝土时,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制定运输管理制度,合理指挥调度车辆,并宜采用定位系统监控车辆运行。7.5.3搅拌运输车出入厂区时宜使用循环水进行冲洗以保持卫生清洁,冲洗运输车产生的废水可进入废水回收利用设施。7.6浇筑7.6.1浇筑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施工工艺与施工条件制定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方向和浇筑厚度等,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浇筑方案。7.6.2当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高性能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并应避免浇筑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7.6.3夏季施工时,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时的入模温度不宜超过30℃或满足设计要求。现场温度高于30℃时,宜对金属模板浇水降温,但不得留有积水,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阳光照射金属模板。7.6.4冬期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的有关规定。冬期施工混凝土胶凝材料中宜适当增加矿渣比例,并降低水胶比。7.6.5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且分层浇筑的间隙时间不得超过90min,并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7.6.6浇筑竖向构件时,应根据拌合物不同的坍落度确定振捣棒插入间隔、振捣时间长短;一般浇注厚度应在振捣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之内;一次浇注厚度不应大于500mm,并宜附设附着式振捣器。振捣上面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应插入到下一层内50mm以上。应避免欠振和过振,每点的振捣时间以表面泛浆和不冒大气泡为准,一般不宜超过30s。7.6.7从搅拌机卸出混凝土到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7.7养护与拆模7.7.1浇筑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宜少于14d,且不应少于7d。7.7.2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宜大于20℃。7.7.3未经处理的海水严禁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养护。7.7.4浇筑成型后,应及时对混凝土暴露面进行覆盖。梁板或道路等平面结构混凝土终凝前,应用抹子搓压表面至少二遍,平整后再次覆盖。7.7.5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用于预制制品时,养护应满足该制品生产工艺规定的养护制度的要求。7.7.6拆除模板时,除构件必须达到规定强度外,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应大于20℃,大体积混凝土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d。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应拆模。炎热和大风干燥季节,应采取逐段拆模、边拆边覆盖的拆模工艺。拆除模板时,不得影响或中断混凝土的养护工作。8质量检验与验收8.1原材料8.1.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检验方法、检验批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8.1.2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对材料的品种、外观、规格、等级、生产日期等进行检查,并按检验批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验。每个检验批检验不得少于1次。8.1.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检验结果应符合本技术标准第4章及相关标准的的规定。8.2混凝土拌合物8.2.1全固废混凝土拌合物检验应为抽样检验。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样检验。8.2.2全固废混凝土拌合物检验项目及其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8.2.3混凝土拌合物的检验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坍落度/扩展度和含气量的检验取样频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执行;2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的全固废胶凝材料和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1次;3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8.2.4浇筑地点抽样应在混凝土送到交货地点后20min内完成,所有检查试件的制作应在30min内完成;每个试样应随机从一辆混凝土车中抽取,而且应在混凝土卸料过程中卸料量达1/4至3/4之间时取样;每个试样量应满足混凝土质量检验项目所需成型试件量的1.5倍,且不宜少于0.04m3。8.2.5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标准6.1节及相关标准的规定。8.3硬化混凝土8.3.1对近期无承载要求的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可按56d或84d龄期验收。但对处于有化学腐蚀性环境的结构,各项指标均应根据构件接触环境作用的时间确定验收龄期。8.3.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其他力学性能检验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8.3.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56d或84d龄期检验评定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评定标准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有关规定。8.4验收8.4.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施工质量及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8.4.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预制制品质量检验与验收应符合该制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标书的规定。

附录A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A.0.1范围本附录规定了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的试验方法。A.0.2仪器设备1条形筛孔宽分别为0.8mm、1.6mm、3.2mm,孔长分别为15mm、15mm、20mm,分别检测1.18-2.36mm、2.36-4.75mm、4.75-9.50mm三个粒径范围的机制砂片状颗粒。机制砂检测条形孔筛示意图见图A.0.2。图A.0.2检测粒径1.18-2.36mm机制砂片状颗粒的条形孔筛示意图2电动摇筛机和细骨料颗粒级配试验筛。3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不大于1g。A.0.3试验步骤取烘干机制砂500g,筛除1.18mm以下砂样,将剩下的砂进行筛分,筛分成1.18-2.36mm、2.36-4.75mm、4.75-9.50mm三个粒径区的砂,然后分别放到条形孔宽为0.8mm、1.6mm和3.2mm的筛子中进行筛分,称取各筛筛下颗粒质量,并相加得到筛下颗粒总质量G。G除以砂样总质量500g所得百分比即为细骨料中片状颗粒含量。A.0.4机制砂不规则颗粒含量计算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式A.0.4计算,精确至1%:(A.0.4)式中:Q──片状颗粒含量,%;G──粒径1.18~9.5mm内,试样所含片状颗粒总质量,单位为克(g)。

本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规程中指明应按其他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外加剂》GB80762《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3《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4《建设用砂》GB/T146845《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6《预拌混凝土》GB/T1490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8《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9《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10《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13《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16《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17《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18《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19《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1《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2《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23《人工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4124《水泥原料中氯离子化学分析方法》JC/T42025《混凝土防冻剂》JC47526《用于水泥中的钢渣》YB/T02227《公路工程混凝土养护剂》JT/T5222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铅锌铁尾矿微粉》DB35/T146729《固废基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ECS689河北省工程建设标准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DB13(J)/TXXX—2020条文说明

目次TOC\o"1-2"\h\u315241总则 32125902术语 33109263基本规定 34147244原材料要求 35287834.1胶凝材料 35248574.2细骨料 35204244.3粗骨料 36324845配合比设计 3721865.1一般规定 37198005.2主要参数 3796236混凝土性能 3812956.1拌合物性能 38229086.2力学性能 38167456.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 38248207生产与施工 40101287.1一般规定 4088227.2绿色生产与管理 40190147.3原材料进场与贮存 40151627.4搅拌 41228817.5运输 41279937.6浇筑 41250557.7养护与拆模 42163688质量检验与验收 44194568.1原材料 44269998.2混凝土拌合物 44283598.3硬化混凝土 4475928.4验收 45

制订说明《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B13(J)/TXXX-2020,经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9年10月17日以冀建工[2019]45号文发布。为便于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条文规定的参考。

1总则1.0.1~1.0.2固废基胶凝材料利用钢渣中的二价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协同工业副产石膏对矿渣、粉煤灰、铁尾矿等激发形成胶凝性,在现代混凝土中具有技术可行性。大量试验和工程应用证明,采用固废基胶凝材料、铁尾矿和废石加工而成的骨料以及高性能减水剂配制的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施工性、体积稳定性和耐久性,完全适用于工程建设。在国家政策大力倡导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背景下,河北省目前尚无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的相关标准,鉴于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与普通水泥混凝土存在一定差异,为了科学、合理的在工程建设中推广使用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达到提高产品性能、保证质量的目的,需要制定专门的技术标准。1.0.3本标准对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技术做出了规定,在工程应用中应按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未做规定的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执行。

2术语2.0.1固废基胶凝材料是以粒化高炉矿渣、钢渣、工业副产石膏为基本组分,粉煤灰、铁尾矿为混合材料,依靠钢渣中的二价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工业副产石膏对粒化高炉矿渣、粉煤灰、尾矿的激发形成胶凝性能。2.0.2参考《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385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结合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进行了定义。

3基本规定3.0.1固废基胶凝材料是各种原料按照一定比例和细度、经过粉磨均化的整体性胶凝材料,为满足其混凝土技术要求及环境、经济效益,在配制混凝土时不应再加入水泥和其它矿物掺合料。3.0.2固废基胶凝材料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和较低的需水量,采用较低水胶比和用水量能够保证混凝土具有满足工程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3.0.3对于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检测龄期的规定是因为固废基胶凝材料属于无熟料胶凝材料,水化速度较慢,有利于降低混凝土结构早期水化温峰,提高混凝土结构早期抗裂性,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采用56d或84d龄期是与现行的《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对耐久性测试龄期的规定相一致。3.0.4良好的养护对于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硬化性能至关重要,我国混凝土中的很多质量问题都源于养护的缺失。大量的混凝土开裂是由于温度应力和早期干缩、碳化造成的,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加强养护是防止混凝土开裂的重要措施。

4原材料要求4.1胶凝材料根据现行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标准《固废基胶凝材料应用技术规程》T/CECS689的规定,固废基胶凝材料按强度分为Ⅰ、Ⅱ、Ⅲ三个等级,如下表所示:固废基胶凝材料的组分(%)等级组分适用范围粒化高炉矿渣d1钢渣d2工业副产石膏d3粉煤灰d4铁尾矿d5Ⅰ30≤d1≤4530≤d2≤5010≤d3≤20d4≤10d5≤10C20及以下混凝土、M15及以下砂浆Ⅱ40≤d1≤6030≤d2≤4010≤d3≤20d4≤5d5≤5C55及以下混凝土、M30及以下砂浆Ⅲ45≤d1≤6030≤d2≤3510≤d3≤20d4≤5d5≤5C80及以下混凝土根据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范围,选择Ⅱ级或Ⅲ级固废基胶凝材料比较适用。4.2细骨料4.2.1~4.2.4细骨料是由铁尾矿、废石经加工而成的机制砂,其性能和试验方法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的相关规定。4.3粗骨料4.3.1~4.3.3粗骨料是由铁矿废石加工而成的碎石,其性能和试验方法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相关规定。

5配合比设计5.1一般规定5.1.1混凝土配合比不仅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还应满足混凝土施工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5.1.2大量实验数据证明,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用水量控制在175kg/m3以内,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长期和耐久性能。5.2主要参数5.2.1根据大量的试验和生产数据,确定了配制C30~C80全固废高性能预拌混凝土的水胶比和胶凝材料用量推荐范围。5.2.2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按本规程第5.2.1条的要求确定,并由此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用水量。外加剂掺量根据外加剂性能和混凝土工作性能要求初步确定。5.2.3研究表明,提高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含气量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及其它耐久性能。对于有抗冻设计要求时,混凝土中可掺加引气剂,但含量不宜过大,含气量超过6%混凝土的强度会显著降低。

6混凝土性能6.1拌合物性能6.1.1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粘聚性比传统的水泥混凝土粘聚性有所降低,应控制好拌合物的性能。6.1.2本条规定与《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一致,将坍落度划分为5个等级,扩展度划分为6个等级。6.1.3本条规定的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中水溶性氯离子含量与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一致。6.2力学性能6.2.1本条规定了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划分。试验研究表明,用固废基胶凝材料可以配制C30到C80强度等级的高性能混凝土。6.2.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等。6.3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6.3.1试验表明,固废基胶凝材料碱含量很低,一般情况下对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潜在危害很低。但当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可能存在碱骨料反应危害时,混凝土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6.3.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检验结果等级评定执行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

7生产与施工7.1一般规定7.1.1~7.1.2规定了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和施工的标准依据。7.1.3在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会严重影响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对混凝土工程质量危害极大,必须严格禁止。7.2绿色生产与管理7.2.1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规定的搅拌站(楼)能够满足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对计量准确性、搅拌匀质性等的要求。7.2.2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作为一种绿色混凝土,同时注重生产过程的绿色化,所以规定生产厂址选择、厂区要求、设备设施、检测控制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的要求。7.3原材料进场与贮存7.3.1本条规定了固废基胶凝材料的贮存要求。固废基胶凝材料受潮后会结块,质量会受到影响。水泥的保质期是三个月,沿用水泥的要求,固废基胶凝材料出厂超过三个月应进行复检。7.4搅拌7.4.1采用电子计量设备有利于保证计量精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规定的称量装置可以满足表7.4.1的要求。7.4.2考虑到混凝土拌和效率与拌合物的匀质性,预拌混凝土搅拌站、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施工现场搅拌站要求采用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