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成长路上【单元导语】有一种感动,叫师德,有一种感动,叫师爱。有这样一群教师,他们治学严谨,关爱学生,他们勤于奉献,淡泊名利,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在简单却又伟大的教育工作中体验人生价值实现的满足。教师如烛,师德如光,足以光照人间。【单元主题】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的能力。2.学会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的含义。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4.学习围绕中心选择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单元主题及课时安排】共计15课时单元整体感知1课时主题:远去的百草园2课时: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丛书《童年童韵》《欢乐大卖场》《年年依旧的菜园》主题:春风化雨1课时:教材《再塑生命的人》丛书《不仅仅是左手》主题:腹有诗书1课时教材《窃读记》丛书《驴打滚》名著《城南旧事》主题:走进经典2课时教材《论语十二章》丛书《论语选读》自主阅读课2课时“成长路上”阅读展示课1课时写作训练课(写人要抓住特点)2课时《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1课时基础知识积累课1课时单元能力提升课1课时第三单元整体感知课课型:预习课课时:1学习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感知课文大体内容,掌握字词。初步体会人物形象,积累精彩语句。学习重点:了解作家作品,感知课文大体内容,掌握字词。学习难点: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初步体会人物形象,揣摩并欣赏精彩句段和语句。学习过程:活动一:自读课文,初步掌握文意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窃读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形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儿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再现了以游戏为伴的儿时趣事和读书求知的往事,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由、天真活泼的天性。《再塑生命的人》描写了莎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影响。《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描写了窃读的感受。2、圈点勾画出文中的好词好句,并做好积累。通过阅读初步体会修辞的作用。诵读《<论语>十二章》,感受孔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修身做人方面的观点。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找出文中的生僻字,合作探究并理解字词例如:菜畦、攒、蝉蜕、踉踉跄跄、纠纷、罔、殆小组交流文中的优美语句并整理到积累本上。活动三:浏览丛书,初留印记阅读丛书:第7页《兔和猫》、第2页《五猖会》、第68页《享受人生》、第163页《宋妈》第214页《论语》选读活动四:我的疑惑关于课文,你一定有很多疑惑吧?请把你的疑惑写出来。主题一:远去的百草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型:1+1探究课课时:2第一课时学习目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体会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趣”,感受童年的天真烂漫和自由快乐。学习重点:感知内容,体会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趣”。学习难点:体会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趣”。教学过程导入播放歌曲《童年》,在播放歌曲时,老师在一旁解说:童年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每个人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的小伙伴、童年的小秘密、童年的故事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在1926年9月18日,回忆起自己童年时期的往事,写下了一篇优美散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伴随这首优美的乐章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看一看鲁迅先生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有哪些不同!板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简介作者和作品。

鲁迅(1881~1936)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正在厦门大学任教。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莽原》半月刊第十九期上,在文题下面写了一个副标题为《旧事重提之六》。后来鲁迅先生把它和《旧事重提》的其它九篇一起编入《朝花夕拾》这个散文集子中。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百草园,绍兴城内鲁迅家房屋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小时候(12岁到17岁)在这里读书。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默读课文,感知大意,理清结构。学生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概括主要内容)思考并交流:课文内容可分为几部分?作者有着怎样不同的感受?“百草园”“三味书屋”点名全文记叙的两个地方。“从……到……”表明文章是按“百草园”在前,“三味书屋”在后的时间和空间顺序来写的,很明显就是把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内容。全文叙写了作者童年两处的生活片段。第一部分,记叙百草园的生活(乐园);第二部分,记叙三味书屋的生活(恋恋不舍)。探究交流,体会情感问题: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乐在哪里?三味书屋的生活在作者的眼中是怎样的?本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探究:(抓住语句,体会乐趣)(一)乐园:百草园景色美丽;神秘的美女蛇传说;捕鸟的快乐。(二)书屋:书塾庄重;先生质朴方正;后院游戏;先生读书的形态;读书、画画。总结:玩耍有乐,学中有乐,其乐无穷。(三)童年的天真烂漫和自由快乐。(小组交流,汇报归纳)拓展阅读:阅读主题丛书“成长路上”的《童年.童韵》,感受童年的自由快乐。作业:阅读主题丛书“成长路上”的《欢乐大卖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领悟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体会动词运用的妙处。2、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学习重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体会动词运用的妙处。学习难点: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体会动词运用的妙处。教学过程:导入学生赏读第二段①提问:作者写了百草园中的多少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什么?写了十四种动植物,它们分别是:皂荚树、桑椹、菜花、何首乌、木莲、覆盆子、草丛、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②提问:作者在写这些景物、动物、植物的时候,用了哪些词语把它们写得更加生动、美好呢?作者为什么把这些景物写得那么具体、生动、真切?百草园为什么是“我那时的乐园”?(重点引导学生如何描写景物。)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也不单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不被大人看得起眼的百草园,却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物供好奇心盛的孩子观赏、玩耍并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当然是“我”的乐园了。这里的草木虫鸟曾吸引着儿时的鲁迅先生去观察、玩味,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至今,这些景物还历历如在鲁迅先生的眼前,鲁迅先生就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把它们描写出来,表现儿童生活的情趣,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③提问:作者怎样描写出百草园的可爱?鲁迅先生用色彩绚烂的语言,生动的文笔描绘了百草园的可爱。多角度写景,色形声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找出色、形、声、味及春、夏、秋景的词语)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味觉:这真叫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这里实际上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是春末的,蝉鸣在盛夏,蟋蟀到秋天才叫;这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作者构思的精巧。④提问: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把这百草园的可爱之景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不显得杂乱无章呢?写景有序,层次井然,条理分明,活泼多姿。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顺序。第一个“不必说”由低到高写静物,第二个“不必说”由高到低写动物,这又是一种顺序。整体是从植物写到动物,局部是从动物写到植物,这又是一种顺序。这几种顺序配合起来,使写景不仅有序,而且活泼多姿。从详略的角度看,两个“不必说”写的景物属于略写,泥墙根一带的景物属于详写。⑤提问:作者为什么能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现儿童好奇好知热爱大自然的性格特点。作者曾对百草园的景物进行过细致地观察,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还在描写之中倾注了自己对百草园——这个儿童乐园的热爱之情。因而把百草园的事物写得这样精彩。⑥提问:本段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写百草园的事物?表现出了事物的什么持点?这段文字还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排比句: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比喻句:“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表现出木莲果实的形态特点;“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表现了覆盆子形状颜色的美丽。拟人句:“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表现出这两种昆虫鸣声的悦耳。⑦除此之外,你还有何感悟?善于运用联想。作者由何首乌根联想到吃了便可以成仙,从而表现了百草园的有趣,使文章更加生动活泼。[小结]:第2段是文章第一部分的第二层,是写景的精彩之处。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和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这段文字中处处表现了儿童好奇、求知的心理特征和对大自然的热爱。那么我要强调一点就是请同学们注意学习作者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手法。让学生轻声齐读第2段,加深体会,加强记忆。拓展延伸: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这个句式有什么好处呢?能否模仿课文,用这个句式来写一写我们美丽的校园呢?教师示例:(体现有趣的景物很多。不必说明亮整洁的教室,干净舒适的食堂,环境宜人的寝室,也不必说优美动听的音乐铃声,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单是文化长廊一带就有无限风光。三、作者写冬天的百草园,着重描写了捕鸟,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准确地运用了哪些动词,为什么要写捕鸟?明确:先写捕鸟的时间、条件、方法,然后写捕鸟的收获、经验教训。运用的动词有“扫开”、“露出”、“支起”、“撒”、“系”、“牵”、“看”、“拉”、“罩”。写捕鸟也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拓展延伸: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请你也用上一系列的动词来介绍你曾参与的一项活动。(如溜冰、跳马、骑自行车、钓鱼等)拓展链接阅读主题丛书“成长路上”中的文章《年年依旧的菜园》,体会描写的句子。作业:阅读《朝花夕拾》中的文章。主题二:春风化雨批注式阅读——《再塑生命的人》《不仅仅是左手》课型:阅读指导课时:1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批注式阅读的几种常见形式。2、通过《再塑生命的人》的学习,初步形成从多个角度进行批注的思维,并尝试用这几种方法进行批注阅读。学习重点 初步了解批注式阅读的几种常见形式。学习难点 尝试用这几种方法进行批注阅读。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你的人生假如只剩下三天光明,你打算怎样渡过?(激发学生交流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引入正课)二、看题目,设疑1.看到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要求:写在题目的旁边)2交流海伦,莎莉文的生平资料。(方法一:质疑式让学注意文题及设疑能力培养,收集人物资料初步了解人物。)三、读一读,感知内容。默读课文。要求:基本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快速默读。高度概括:莎莉文老师为我做了哪些事情?(要求:将答案写在找到的对应段落的后面。)(方法二:提要式培养学生默读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内容,学会概括。)四、品一品,分析人物在文中用“——”画出老师来之后对我的具体举动的词句。用“~~~~~”画出表现我心理活动词句。并在旁边标注上,你感受到的她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进行评价。请用“通过,她认为他是一位的老师”的句式回答。(方法三:评价式培养学生圈画语句,分析品味语言能力,给他们固定的格式答题,培养良好的答题习惯。)谈一谈,明确方法1.明确什么是批注式阅读?2.批注式阅读的方法有哪些?六、拓展链接1.阅读语文主题丛书〈〈不仅仅是左手〉〉要求:边默读边作批注,进行批注式阅读。2.组内交流并汇报。作业批注式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八.板书设计批注式阅读题目质疑式内容提要式人物评价式主题三:腹有诗书《窃读记》《驴打滚》《城南旧事》整合探究课课型:整合探究课时:1学习目标: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理清文章脉络,体会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作用。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诵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学生自主探究,共同交流汇报)品析鉴赏,把握形象。从文中找出有关“我”“书店老板”“书店店员”的句子,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形象。明确:书店老板:粗暴、冷漠、唯利是图书店店员:和蔼、体谅人、懂得关爱别人。2、含义深刻的句子拓展延伸,主题阅读了解《城南旧事》及作者林海音明确:《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代表作品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孟珠的旅程》,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阅读主题丛书《驴打滚》体会英子家的女佣人-----宋妈不幸的遭遇。阅读名著,自由选篇学生自由阅读《城南旧事》,体会文学魅力。主题四:走进经典《论语》十二章课型:整合探究课时:2第一课时学习目标:了解孔子及《论语》,理解前六章内容。初步领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学习重点:了解孔子及《论语》,初步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难点:初步领会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学习过程:导入由孔子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论语。介绍孔子及《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学生自由朗读,正音,正形。小组竞读疏通前六章,理解文意1、自主学习,疏通文意(标注疑难)2、小组交流解决重、难点词句3、教师点拨,补充(以前两章为例,讲授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学生以此为例完成剩下四章的翻译理解)五、熟读竞背学生熟读前六章,小组之间塞一塞,看看哪个组背的最多最快六、学以致用通过理解背诵,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章,联系自身,谈谈感受。第二课时学习目标:根据所学,疏通理解后六章内容。联系自身,品味思想内涵。学习重点:学习古人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修身做人。学习难点:联系自身,品味思想内涵。学习过程:复习导入理解后六章内容1、研读后六章,疏通文意。熟读后六章,疏通文意(标注疑难)小组研讨解决重、难点词句,教师补充点拨。三、熟读品味,归纳提升1、联系自身,找出自己喜欢的一章谈感受。2、归纳概括古人的思想内涵(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三方面归纳概括。四、阅读丛书,拓展延伸阅读214页的《论语》选读,积累文言字词,在修身做人上有进一步的理解和体会。五、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于丹的《论语心得》,深入学习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古文化。“成长路上”自主阅读课课型:自主阅读课时:2学习目标:运用批注式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受到心灵启迪。学习重点:自主阅读,积累好词佳句。学习难点:熟练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教学过程:提出阅读要求自由阅读“成长路上”中的文章。运用批注式阅读,圈点勾画,积累好词佳句。分类预设,推荐篇目远去的百草园《打弹珠的朋友》《小雨中的回忆》《欢乐卖场》《鸟音》《我的幼年生活》春风化雨《享受生活》《我的写作老师》《恩师》《幸福的女主角》《老师,别哭》腹有诗书《读书琐忆》《童年的阅读》《童年杂忆.读书》《往事依依》《熟读精思》走进经典《童年读书》《读书苦乐》《论语选读》《炳烛之明》“成长路上”阅读展示课课型:阅读分享课时:1学习目标: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得到启迪。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教学过程:活动一:集中交流展示交流展示形式:小组指定组员进行交流,争取每位组员都要展示。组内成员可以给予补充。其他小组给展示小组打分。交流展示,汇聚情感集中交流统一的篇目,以便产生情感共鸣。《欢乐卖场》《鸟音》《我的写作老师》《读书琐忆》《童年的阅读》《童年读书》要求:交流自己所找出的细节描写的句子,并且品味赏析。交流敲击心灵的哲理句或抒情句,并且谈谈每篇文章的读后感受。交流展示评价:组内互相评价,小组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活动二:自由交流展示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自由选篇交流阅读体验。写人抓住特点课型:写作指导课时:2第一课时目标一、通过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初步“学会写人要抓住特点”的写法。

目标二、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导入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时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论是写作还是绘画抑或摄影都要讲求抓住人物特点,表现人物于总不同的方面创造鲜明的形象让读者观众记住。我们的作文中写人也应该抓住人物特点。活动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一、二自然段,观察文中四幅图画。看看漫画家分别抓住了鲁迅和爱因斯坦的哪些方面的特征。鲁迅:粗硬的头发、浓密的一字胡、棱角分明的面庞。爱因斯坦:杂乱的头发、深邃的眼睛、粗大的鼻孔。活动二:活动二:经典人物描写赏析

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王熙凤: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红楼梦》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张飞:燕颔虎须,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烈马,手提丈八点蛇矛,好不威风。寿镜吾老先生: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带着大眼镜。写法归纳:外貌描写指导:写作之前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们之处。先筛选,选出最有特点之处,再放大,将这一细节扩大化,运用点夸张手法也未尝不可。

强调: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提醒:千万不要忽略眼睛的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活动三:做文章医生对人物描写句子进行会诊根据给出例句小组讨论诊断描写人物是否抓住特点,并根据讨论结果给出改正诊断

病例1:“我爸爸眼睛大大的,鼻子大大的,嘴巴大大的”。

诊断:词汇贫乏。(呆板式)医治:多积累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仓库。

病例2:“我爸爸四十多岁,明眸、皓齿,精神矍铄,身体丰满,力大如牛。”

诊断:盲目追求华丽词藻,常会弄得词不达意。(拼凑式)医治:除了要根据对象的特点加以区别、选择词语外,还要记住鲁迅先生的话:“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病例3:“我的表弟真可爱,明亮的大眼睛,像苹果一样红的圆脸蛋。他一笑时,脸上还有两上小酒窝呢。”

诊断:一描写小孩肖像,就用“像苹果一样红”来形容脸,就用“小酒窝”来标明特征,常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笑话。(脸谱式)医治:应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特征,刻画出“这个人物”与从不同的个性。

病例4:“她,长头发,柳叶眉,高高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小小的嘴巴,红底白花的衬衣,发亮的皮鞋,黑色的裤子,她就是我的老师。”

诊断:生怕会漏掉什么没写上,以致从头写到脚。(罗列式)医治:写外貌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不是为写外貌而写外貌,因此要根据需要有选择地刻画。活动三:描写小练笔对身边的同学进行观察,抓住特点写一段短文文中不要出现姓名写完后读给同学们听让他们猜一猜你写的是谁三:课堂总结。四:作业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学习内容,归纳写法指导。二、阅读教材第四自然段,回答问题:如何把人写“活”。要把人写活就要把人放到事件中去写,写他与别人的交往,写他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三、描写手法简介1、语言描写:

指导: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

俗话说:“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

注意:描写语言要写清人物说了些什么?怎么说的?

动作描写:

2、动作描写要做到:

(1)准确、真实。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2)对于连续性动作的描写,一定要先想到动作的先后顺序,除了写出做了什么,还要写出是怎么做的,在什么背景下做的?

3、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写自己的心理容易,写他人的心理难,通常我们采用这样的形式:

直接写:“他想”或者“他自言自语地说”“他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在心中发誓”……

间接写: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心理状态,反映人物内心隐藏着的微妙感情。

四、小结归纳

描写人物,一定要把握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各方面的特点,找出人物在着装打扮、身高体态、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等方面异于常人之处,抓住最有特点的方面做细节描写,才能让人物鲜活起来!四、写作实践

教材60页习题二、三。读的不仅是文章还是思想——《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型:阅读指导1课时目标1、基本了解鲁迅与《朝花夕拾》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目标2、通过比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两篇文章学习基本的文章解析方法,简单体会作者思想目标3、培养名著阅读热情,提高文学修养,学会简单解析文章内在情感,理解作者情怀。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这也是鲁迅先生著作中唯一的散文集。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部散文集。写作背景《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朝花夕拾》创作从1926年2月开始,到11月结束。后又在1927年7月11日写了《后记》。《朝花夕拾》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1928年9月结集时改名为《朝花夕拾》。三、品读情感,朗读回味我们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主题丛书《五猖会》对比阅读思考几个问题。两篇文章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相似在哪?(引导学生说出两篇文章开篇都是快乐热闹的部分,而后面都是枯燥或扫兴的部分)2、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对比?(把童年快乐与旧社会的儿童教育对比体现旧社会教育对儿童天性的摧残,体现了作者对封建旧教育的控诉。)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的的文章,为什么童年的故事里不全是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是鲁迅先生从成年人角度看待的问题,所以回忆中除了童年快乐还有成人对当时生活的思考与批判)在今天学习中我们应该明白所有的作品与作者都有内在的思想与要求,我们不仅要读表面的文字还应该学习去理解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五、总结今天我们研读了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五猖会》通过我前后心境的对比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反感和批判。对于思想的把握与我们的成长也息息相关,每一个阶段的自己读同一篇文章都有不同的感悟,我们读文章应当一读一得,不仅积累字词段落,还应该提高思想高度和见识。布置作业回家后读一读《朝花夕拾》剩下的文章,写出简单感悟。。单元基础积累课:导学自学教师指导课时:1备课人:田炳卿目标1、检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目标2、应用导学案学生参考教材完成习题,教师指导讲解目标3、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材料能力1、给下列词语中括号前的字注音。

确凿(

)菜畦(

)宿儒(

倜傥(

)(

)敛(

脑髓(

)桑葚(

斑蟊(

)攒在一起(

)秕谷(

)拗(

)盔甲(

)锡箔()()人声鼎沸()绽开()

搓捻()

疲()倦

惭槐()觅()食

论(

)语

不亦说(

)乎

不(

)愠

三省(

)吾身

传(

)不习乎惑(

不逾矩(

)(

)不思则罔(

不学则殆(

一箪(

)食曲肱(

)而枕

好(

)之者

笃(

)志

2、填空题:

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节选自,作者原名。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2)《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

并称“四书”。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

,字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3)开一块雪,出地面,用一枝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些秕谷,棒上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便罩住了。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写景叙事井然有序,景物描写有静有动。观察角度从高到低的景物有、、,写的是景;观察角度从高到低的景物有、、,写的是景。三、解释括号前词语1.

学而时(

)习之2.有朋(

)自远方来

3.人不知(

)而不愠(

)4.不亦君子(

5.吾日三(

)省(

)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7.传不习(

)乎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

)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