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1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2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3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4页
高中历史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岳麓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情境导入唐装、中山装是中国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饮食、居室建筑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在中国近现代,服饰、饮食和居室建筑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你知道近现代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吗?怎样评价和认识这些变化呢?目标导航识记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具体表现理解社会生活变迁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间的关系运用探究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因素及启示知识点一“断发易服”和“报刊与电影”一、“断发易服”1.服饰的变化:(1)鸦片战争前后。①原因:_________传入中国。②特点: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先民间效仿,后政府改革。西式服饰(2)民国期间。①原因: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②表现: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3)影响。①人们根据各自的生活方式、_________和经济能力,自由选择服饰,丰富了生活。②促成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如_______和旗袍。审美情趣中山装2.“断发”和不缠足运动:(1)特点:“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2)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_________的法令。辛亥革命后,_________发布《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3)不缠足运动:①原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②进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_________和成立“不缠足会”等。自由剪发民国政府女权运动二、报刊与电影1.表现:领域时间活动报刊_______出现近代报刊_________起义爆发后民众开始有“新闻”观念1872年创办《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_____年创办《点石斋画报》19世纪太平天国1884领域时间活动报刊清末《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维新运动期间报纸成为宣传_________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___________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容电影_________电影传入中国1905年中国第一次自拍影片《_______》1913年第一部故事影片《难夫难妻》1931年第一部有声片《___________》新文化运动政治纲领19世纪末定军山歌女红牡丹2.作用:(1)及时传播_________,娱乐生活。(2)促进了_________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时事信息科学知识【史论要旨】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由于清政府入关后强迫汉人改变发型,带有严重的民族压迫色彩,妇女缠足是在封建男权社会形成的畸形审美标准,“断发”、不缠足本身就是反封建斗争。3.近代社会的变革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和西方文化传入的结果,同时又是一个东西文化激烈碰撞的过程,总体上说是一个近代化的过程。【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及“断发易服”与“报刊与电影”:

据《清史·西洋记》中记载,大清国第一个穿西装的是清末大思想家严复的大公子。一位外交官送了他一套西装。而严公子不畏人言,毅然剪掉辫子,穿起西装,打上领带走在京城街头。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文化,是在辛亥革命后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的。1919年后,西装作为新文化的象征冲击传统的长袍马褂,西装渐渐得以流行。探究分析:(1)西装何时传入我国?是否是当时服饰的主流?提示:①时间: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②不是主流,当时也只是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流行,广大的内陆地区仍然是传统服饰。(2)在西式服饰影响下,中国服饰有什么新变化?提示: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精讲点拨】可从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分析,外因方面考虑工业文明的冲击,包括经济、思想;内因方面可从政府推动,政治运动及近代工业兴起方面分析。提示:①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②“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影响;③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④近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影响;⑤先进中国人的抗争、努力和推动。(4)为什么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提示:①辫子带有满清统治的色彩,剪辫带有浓厚的反满反清色彩;②缠足体现了妇女地位的低下,不缠足运动体现了对妇女的解放和男女平等思想。知识点二移风易俗1.传统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等。2.移风易俗:(1)表现。名称时间原因表现特点日常礼仪民国之初为体现_________精神,民国政府废除旧礼仪鞠躬、握手礼仪简化,显示出_____、_____等精神民主共和平等自由名称时间原因表现特点婚姻风俗辛亥革命后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的推动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不平衡,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及官宦人家丧葬风俗19世纪中期西方礼仪的影响文明、卫生、简洁变化最为迟缓(2)影响。①反映了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②折射出人文精神和_________。③有些成为_________的重要标志。④发展不平衡,_____相对闭塞和贫穷。民主意识妇女解放农村【史论要旨】1.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也从多个层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变化更为明显。2.近代社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近代城市生活之中,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旧式的生产和生活习俗,处于落后、封建的状态。3.近代婚姻风俗的变化不仅是形式上仪式简洁,而且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渗透其中,一方面体现了男女平等的思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4.近代以来新式礼俗出现,但传统礼俗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呈现出新旧交融、东西碰撞的特点。【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及移风易俗的相关知识: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缠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律师兴,讼师灭;旅馆名词兴,客栈名词灭。

——《时报》1912年3月5日探究分析:(1)根据材料找出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情况。提示:教育、服饰、发型、放足、历法、社交礼仪等。(2)除了上述变化外,近代婚姻风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提示:变化:由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到男女自由恋爱,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文明。(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等人在称呼上主张取消“老爷”“大人”,逐步改用“先生”“同志”称呼,对此你如何认识?提示:清朝官场中的“老爷”“大人”的称呼是封建等级制度的反映,孙中山废除这些体现封建等级的称呼,体现了资产阶级向西方学习,追求平等的愿望。(4)为什么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精讲点拨】从当时农村的经济基础、开放情况、思想观念等方面分析。提示:由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加上农村的封闭状态和保守的观念,使城市与农村的联系几乎为零。加之长期形成的封建传统观念坚如磐石,严重束缚了中国农民的思想意识,使农村中社会生活变化小。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因素

1.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如鸦片战争后西方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的传入,改革开放后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2.社会政治变革的推动。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社会政治变革影响了社会习俗的变化。

3.社会经济的发展。如自然经济的解体、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等。

4.政府政策的影响。民国时期的剪辫易服和迫令放足、新中国成立初期意识形态的制约、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政府倡导文明之风等。【典题训练】(2013·长沙模拟)“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B.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C.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D.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的妇女服饰,上海人引领全国风尚,引起其他地区“富贵之家”甚至“贫贱者”的效仿。由时间信息“自同光以迄宣统”分析,外国侵略并引起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应是主要原因。C是表面原因;B、D与题干信息不符。【变式训练】(2013·凉山州模拟)在婚丧等传统风俗革除旧习日趋简化之际,清末通商口岸地区的饮食风气却越来越崇尚奢侈,其主要原因是(

)A.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B.民主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C.近代以来商品经济得到了发展D.腐朽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改变【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通商口岸饮食风气崇尚奢侈,这必然与经济发展有关,C可以说明。A“普遍得到了提高”不符合实际。崇尚奢侈的新风气与民主平等思想、腐朽思想的存在无必然联系。排除B、D。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化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1)从地域推进上看,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一般由沿海通商口岸和城市逐渐向内地市镇发展,广大农村的变化最为缓慢。

(2)从演变进程上看,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不仅具有强烈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而且呈现出中西并存、新旧并存的时代特点,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发展趋势。

(3)从发展水平上看,不同社会现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剪辫运动迅速而彻底,而不缠足运动起步早,进展慢。

(4)从演变动力上看,每一次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政治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直接相关,并随着近代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社会名流和上层人物的倡导也起了积极作用。

2.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文化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典题训练】(2013·潍坊模拟)1930年《内政年鉴》的调查:山东、山西、河南缠足之风依然很盛……江苏、浙江、广东缠足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传统观念影响深远B.国民革命推动了风俗变革C.社会风俗深受地区开放程度的影响D.沿海地区严令禁止缠足【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由材料分析,1930年“山东、山西、河南缠足之风依然很盛”,说明尽管社会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但是传统观念影响仍在,A、B正确。但是“江苏、浙江、广东缠足风俗基本上已经消失”说明了地区差距,C体现了原因。D不符合史实。【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