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沟渠施工方案及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要求_第1页
生态沟渠施工方案及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要求_第2页
生态沟渠施工方案及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要求_第3页
生态沟渠施工方案及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要求_第4页
生态沟渠施工方案及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生态沟渠施工方案生态沟渠施工流程:沟渠测量工程→沟渠开挖工程→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工程→驳岸工程→护坡工程。各工序呈一定时间差作分段流水作业,各作业段内施工均采用由下游至上游方向进行。(1)沟渠测量工程地形整理完成后即可进行沟渠的定位放线,根据施工图坐标基点,按沟渠设计的中心线坐标,准确地找出各放线点,设立控制桩,标明桩号。然后再根据沟渠宽度,以中心线为基准定边桩,放出沟渠的水平曲线、竖向标高曲线。根据沟渠做法不同确定开槽工作面。(2)沟渠开挖工程=1\*GB3①土方开挖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原始地形测量放线施工准备原始地形测量放线土方开挖边坡修整施工排水土方运输基础修整有机土或弃土运至砌渣场可利用料运至填筑区本工程土方开挖采用机械挖土、人工辅助。土方开挖前了解落实有无地下管网或其它障碍物并进行处理保护。依据定位方格网和图纸尺寸撒灰线控制开挖区域,在灰线处每5m设置高程控制桩,控制开挖深度。机械开挖时,控制桩要明显,加插小红旗,给与提示,且基底预留2-4cm,以防超挖。开挖出来的土方在场地有条件时留足回填用的土,多余土方运走避免二次倒运,基槽挖好后,经检验合格后,报监理检验合格后进行下道工序。=2\*GB3②施工准备a工作面安排沟渠土方施工,拟分为五个区段全线施工,每隔区域开两个工作面,拟投入20台挖掘机及4台推土机,50辆自卸汽车,进行沟渠土方开挖,护坡施工及时跟进。b施工机械设备配置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共投入74台套,其中挖掘机20台,推土机4台,自卸汽车50辆。=3\*GB3③施工顺序a一般遵循自上而下、分梯段进行施工的原则;先进行植被清理、表土清挖,形成周边截排水系统,再进行削地皮开挖。b在崩窝、跌坎等急需特殊处理的部位,尽量加大人工和设备的投入,保证开挖顺利按时完成。=4\*GB3④施工方法a施工排水在施工区域内设置临时性或长期性排水沟,将地面水排走;排水沟纵向坡度一般不小2%,使场地不积水;在堤顶设置截水沟、排洪沟,在地面需要地段内修筑水堤堰阻水,阻止坡顶雨水流入开挖区域内。b机械削坡开挖1)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找平放线,定位开挖宽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根据水文地质情况及开挖深度确定开挖范围、坡率及分层情况。2)预留20cm保护层进行机械削坡开挖。采用么铲多层接力开挖法,用多台反铲挖掘机在不同作业高度上同时挖土,边挖土,边将土传递到上层,由地表挖掘机挖土装车。开挖一周前,在开挖区两侧设临时排水沟和截水沟,以利排出开挖段内地表积水。对边坡稳定进行验算,挖掘机应离边坡应有一定的安全距离,以防坍方造成翻机事故。同时施工时随时注意土层变化情况,如发现裂纹或部分坍塌等异常现象,应及时让施工设备撤离,保证设备的安全。3)开挖时由深而浅,坡面要控制预留20cm保护层,再用人工修坡、找平,以保证边坡坡度正确,避免超挖和土层遭受扰动。4)上层开挖为下层开挖预留的施工道路,在下层开挖完成后,由反铲退挖清除。c人工削坡开挖机械削坡开挖时预留的20cm保护层采用人工削坡。d土方开挖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意对桩位、水准点的保护,并经常性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2)禁止基底超挖,如果个别地方超挖,则回填后部分采取必要的夯实措施。3)开挖尺寸不足,除结构宽外,根据施工需要增加工作面宽度。4)注意沟底基槽不平、不直,加强检查和检修,认真验收。=5\*GB3⑤压实作业要求:a沟渠开挖后应分层碾压,分层厚度和压实遍数应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土料压实采用振动压路机压实,底层及边角部位采用2.8kw蛙式打夯机压实。b各段应设立标志,以防漏压、久压和过压,上下层的分段接缝位置应错开。c碾压时,碾压机械行走方向应平行于堤轴线。d分段分片碾压时,相邻作业面的搭接宽度,平行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0.5m,垂直堤轴线方向不应小于3m。e机械碾压时应控制行车速度,振动碾压不超过2km/h。f机械碾压不到的部位,应辅以蛙式打夯机或其他夯具夯实,夯实时,应采用连环套打法,夯迹双向套压,夯压夯1/3,行压夯1/3;分段分片夯实时,夯迹搭压宽度应不小于1/3夯径。=6\*GB3⑥土方压实施工控制与质量检查a土壤的含水量控制土料的含水量将影响到土体的压实效果,故必须对天然的土料进行适当处理,以改变其含水量来满足压实工作的要求。对于过干土料需在土料中加水,增加其含水量。加水方法一般有施工面加水,可用洒水或输水软管来进行,并力求喷洒均匀,为了使水份沿铺土厚度方向均匀分配,可以先将1/3的水量洒在铺土层的底部,再将2/3水量均匀喷洒在该层土料。对于过湿土料的处理方法,主要采用翻晒土料,并尽量在开挖取土地点薄层开挖以利于土壤自然风干。b压实质量检查在压实土体的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每个重要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质量的施工环节包括:土料的质量、含水量、土块的大小、均匀程度、铺土厚度、层面处理及结合情况、碾压遍数、接头部位结合情况、土砂结合情况;反滤层、排水材料的规格、尺寸、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施工控制主要靠现场检查人员的经验,用目估并进行必要的常规抽样检查和特别抽样检查来保证施工质量以判明是否满足设计的质量要求,是否按施工规范的规定施工等。土料压实质量检查一般采用常规试验方法,采用现场环刀取样或灌砂法。(3)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工程膨润土防水毯是一种新型土工合成材料,它由经过级配的天然纳基膨润土颗粒和相应的外加剂混合均匀后,通过特殊的工艺及设备,靠成千上万纤维的强度把高膨胀性的纳基膨润土层均匀、牢固地固定在两层土工布之间,如此制成的膨润土防水毯,既有土工材料的密封、隔离和增强作用,又具有优异的防水(渗)性能,是现代许多土木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1\*GB3①膨润土防水毯施工要点:a膨润土防水毯的储运应防水、防潮、防强烈阳光暴晒。储存时地而应采取架空方法垫起,运至现场的膨润土防水毯应在当日用完。b在进行下道工序或相邻工程施工时,应对已完成工序的膨润土防水毯妥善保护,不得有任何人为损坏。c应尽量避免穿钉鞋、高跟鞋在膨润土防水毯上踩踏;车辆等机械不得碾压膨润土防水毯。d在膨润土防水毯的施工中,已铺设完成的膨润土应在当日完成铺设500mm厚黏土保护层;当日不能完成保护层的施工,应对膨润土进行覆盖,以防下雨而使膨润土先进行水化及强烈阳光对膨润土的暴晒。=2\*GB3②膨润土防水毯施工方法a工艺流程基层处理,找平去角→测量尺寸、预定下料次序→防水毯驳岸和河底的铺设→施工验收→回填保护层。b主要机具铲车、压路机、壁刀纸、卷尺、直尺、锤子、抹刀、钳子等。c基层处理1)沟渠的防渗主要有坡面施工和底面施工,但一般需要连续统筹安排。铺设膨润土防水毯前必须采用必要的设备将底部进行整平夯实,出现大块的岩石需特殊处理(剔除或通过碾压把其大块石子碾小),在大的缝隙里塞入细纱,直至表面平整,压实度达85%以上。2)表面应基本干燥,不能有明显的水渍和坑洼。膨润土防水毯可以在潮湿的环境下施工,但应避免浸泡在水中。3)如基础土层底部标高低于地下水位,应采取有效的降水措施排干积水。4)基层和驳岸部分应做成圆弧形或钝角。5)膨润土防水毯的施工应在基底支持层工程验收合格后进行。d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前的准备工作1)做下料分析,画出膨润土防水毯铺设顺序和裁剪图。2)检查膨润土防水毯的外观质量,记录已发现的机械损伤和生产创伤、孔洞等缺陷,以便在铺设时进行修补。3)防水毯的施工应在无雨、无雪天气下进行。施工时如雨、雪,应用塑料薄膜进行遮盖,防止膨润土防水毯提前水化。e膨润土防水毯的铺设1)在基础达到要求后,防水毯的铺设应沿水流方向顺水搭接,先坡岸(护岸)后底层的顺序进行,即上游的膨润土防水毯搭接在下游的膨润土防水毯上。2)搭接应平整且搭接长度≥300mm。3)搭接处均匀撒上0.4kg---0.6kg/m的膨润土粉。4)考虑基础的下沉变形,必要时膨润土防水毯可以在底部打皱1~2个,打皱长度为100mm。5)膨润土防水毯铺设完毕后,上面再用500mm厚夯实的粘土覆盖,当坡底与坡壁防水斜面的角度其比例大于1:3时,在坡壁防水斜面上用100mm厚素砼覆盖。6)如遇到管线或桩头等穿越膨润土防水毯,先用一块完整的膨润土防水毯依其管径再加周径300mm做个底部加强处理,整卷铺设后,再用水将膨润土粉搅拌成浆状涂补管边。7)如遇到膨润土防水毯破损或较复杂的接缝处,用一块完整的膨润土防水毯其破损或接缝处尺寸再加周径300mm进行覆盖,重叠部分两层膨润土防水毯之间撒膨润土粉。f立面护岸和坡岸的膨润土防水毯铺设施工1)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由上往下的顺序铺贴防水毯。对于角度小的坡面,可以直接在坡岸上开卷铺设。并尽快作好保护层。2)护岸在墙施工的阴、阳角处应作成圆弧形或钝角,阴角部位最好先裁剪400mm宽度的防水毯做加强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的铺设。驳岸立面上铺设膨润土防水毯时,为避免其不贴实,可用25mm长钢钉加垫片将其固定。也可直接用砖石预压。3)除了在防水毯重叠部风和边缘部位用钢钉固定外,整幅防水毯中间也需要视平整度加钉,务求防水毯稳固服帖地安装在墙面和地面。4)钉孔部分和重叠部位要涂抹膏状膨润土密封剂进行处理。5)护岸最下面的防水毯要和底面的防水毯搭接、固定,以达到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水体系。防水毯铺设时,应使编织布一侧朝向墙体,使无纺布面朝向迎水面一侧。6)防水毯在立面施工搭接时,在接缝处由于无法使用膨润土粉状密封剂加强防水,可采取以下方法施工;将膨润土粉用水调成膏状涂抹于搭接缝处。7)防水毯应尽量避免在立面和坡岸搭接。如果防水毯需要在立面和坡岸搭接时,应按照高处的防水毯在外侧、低处的防水毯在内侧(紧贴在墙面上),以防止回填土时有异物进入搭接缝。8)立面和坡岸铺设完成后,应在底面留下足够长度的防水毯(不少于2m)以便于与河底大面防水毯的搭接,并在边缘用PE膜进行保护,避免防水毯提前遇水膨胀。g膨润土防水毯的河底面大面铺设工艺:1)宽幅、大捆防水毯的铺设宜采用机械施工;条件不具备及窄幅、小捆防水毯,也可采用人工铺设。2)按规定顺序和方向,分区分块进行防水毯的铺设。防水毯应以品字形成布,尽量避免有十字形叠口出现。3)防水毯两边的土工织物分别为无纺布和编织布,铺设时无纺布应对着迎水面:即无纺布朝上。铺设至加强部位时需先去除临时的PE保护膜,再继续铺设。4)防水毯平面搭接施工方法:搭接宽度应为250mm,在搭接底层防水毯的边缘150mm处撒上膨润土粉状密封剂,其宽度为50mm、重量为0.5kg/m。遇有大风天气时可将粉状密封剂用等量清水调成膏状,在按上述要求涂抹于毯上。5)防水毯应自然松弛与支持层贴实,不宜折褶、悬空。6)使用砂浆作为保护压层的部位,应在防水毯铺设施工还应包敷一层PE膜,必免因雨水或意外来水导致防水毯提前遇水膨胀,同时保证砂浆压层的充分养护。7)在河底的各边界处铺设防水毯时,应使防水毯与坡面或护岸预留的防水毯搭接完好,对土质基础则应适当提高搭接量。8)铺设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膨润土防水毯的外观有无破损、孔洞等现象。发现有孔洞或损伤时,应及时用膨润土或膏修补,并用破损部位周边放大25cm以上的膨润土防水毯进行局部覆盖修补即可,边缘部位按搭接的要求处理。h膨润土防水毯的固定1)斜面自然驳岸时,河、湖四周均设锚固沟,深≥400mm,宽≥400mm,将膨润土防水毯边缘翻入并回填锚固。2)垂直驳岸时,用钢钉与周边结构固定。i保护层的施工:保护层的施工是保证防水毯防水效果的非常关键的环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铺设施工完的防水毯,必须于当日(保证不被水淋湿)完成保护层的施工。2)河底可以直接用土回填,夯实后回填土厚度要大于500mm。所有回填土最好用砂子或过筛后的土,不得含有10mm以上的石子等杂物。回填土每回填500mm厚度时,要进行夯实(或压实、振捣等),回填土的密度须大于85%。3)在夯实、压实过程中,尽量不要损坏防水毯。如有损坏,应及时进行修补。j施工质量的检验防水毯铺设完成后,应由质检和监理人员对其质量进行检验,要注意以下几个工序:1)全部搭接部位(缝)是否符合要求。2)破损修补的部位是否符合要求。3)前次检验未合格而再次修补的部位是否符合要求。4)防水毯与其它设备、基础结构等的连接部位是否符合要求。5)钢钉固定的部位是否符合要求。6)防水毯及其搭接部位是否与基层贴实,有无褶皱和悬空。7)确认防水毯没有遇水而发生前期膨胀。8)回填土或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9)质量检验应随施工进展进行,自检合格后应经监理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4)驳岸工程本标段驳岸工程采用石笼生态驳岸石笼生态驳岸施工流程:施工前准备----测量放样----基础开挖----石笼组装绑扎----石笼就位组装----石笼装填封盖----箱型砌块C25砼基础施工----养护----生态砌块安装----回填----景观石填充基础开挖后,进行基础处理,持力层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石笼基础施工。石笼基础处理施工

=1\*GB3①根据设计断面进行石笼网箱的组装,双绞石笼网箱在组装时间隔网与网身应成90º相交,经绑扎形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网箱组或网箱。绑扎钢丝材质要求见施工图纸。每一道绑扎必须是单圈-双圈交替绞合。构成网箱组或网箱的各种网片交接处绑扎道时间隔网与网身的四处交角各绑扎一道,间隔网与网身交接处每间隔10-15㎝绑扎一道,间隔网与网身间的相邻框线每间隔10-15㎝绑扎一道。网箱组间连接绑扎时相邻网箱组的上下四角各绑扎一道,相邻网箱组的上下框线或折线,必须每间隔10-15㎝绑扎一道,相邻网箱组的网片结合面则每平米绑扎不小于2处,在绑扎相邻边框线下角一道时,如下方有网箱组,必须将下方网箱一并绑扎,以求连成一体,裸露部位的网片,应在每次箱内填石1/3高后设置拉筋线,呈八字形向内拉紧固定。=2\*GB3②填充石料施工

生态挡墙底部石笼具有竖向承载要求,选用块石填筑。填充双绞石笼网箱的石料规格质量,须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填充须同时均匀地向同层的各箱格内投料,严禁将单格网箱一次性投满,填料施工中,控制每层投料厚度在30㎝以下,一般一米高网箱分四层投料,填充石料顶面适当高出网箱,裸露的填充石料,表面以人工或机械砌垒整平,石料间应相互搭接。=3\*GB3③箱体封盖施工封盖必须在顶部石料砌垒平整的基础上进行,先使用封盖夹固定每端相邻结点后,再加以绑扎,封盖与网箱边框相交线,每间隔10-15㎝绑扎一道。=4\*GB3④石笼在施工过程中符合下列要求:网箱组砌体平面位置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需铺设土工织物或反滤层时,按设计要求施工。基础浇筑石笼基础处理后进行C25素砼基础浇筑,每隔10m分一道缝,缝宽20mm,封内贴BW闭水板。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仿石箱型生态砌块的安装。仿石箱型生态砌块安装=1\*GB3①准备工作

a查基础混凝土的高度及完成情况并确认其凝固时间是否达标。此外,针对目前的状况对起重机或挖掘机的设置位置进行讨论,选定相应的工作半径。b制品位置确认

用墨线画出制品在基础混凝土上摆放的位置。

c铺灰浆工

基础混凝土面和制品之间有间隙的情况下,用灰浆铺平整,必须让混凝土和制品贴紧。

d必须确认连接孔里有没有混凝土毛刺或泥等的异物。

e起吊工具

针对起吊所用的金属零件、线绳索等进行充分的安全检查,起吊作业时不要在制品下方进行监视。

=2\*GB3②连接

生态护坡的连接时,水平方向用螺栓连接,上下方向用连接销来连接。连接螺栓是以M12螺栓一根(J3型M10),垫片2张,螺母1个为一套,确认后按规定的顺序通过制品孔用连接螺栓将制品合并,通过扳手等把螺栓连接到轻紧固程度为止。=3\*GB3③填充a内部回填材料的粒径的选择

要求填充粒径不小于100-200mm的景观卵石。另外,不使用非常扁平的河卵石和细长的河卵石。表层卵石填充高度高于砌块表面100mm,且自然堆叠至岸坡,宽度不小于1m。

②植被的恢复在内部回填的卵石上播撒土砂,让其空隙填充,给植被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在内部回填材料使用土砂的情况下,前面、侧面的开口,以及内部回填材料中切换处的底部铺设土工布。=3\*GB3③内部回填材料的注意点内部回填材料为卵石的情况下,为了不冲击到制品,尽可能在低的位置开始填充。人工作用使表面附近充分咬合,铺块平整工作面要比制品的顶端稍微低一点。上层制品的内部回填石和下层制品顶端面充分咬合,确保制品之间有足够的滑动摩擦。=4\*GB3④土工布铺设为防止制品背部回填材料流入制品内,应在制品的背面铺设土工布。根据制品的背面的阶段形状铺设土工布。土工布的叠加是上游的土工布在上面,重合10厘米以上。=5\*GB3⑤吊装孔的填埋吊装孔填埋灰浆是为了防止吊装锚生锈。=6\*GB3⑥开口部施工a施工线路上如果有(曲线曲率施工)的施工时候制品之间产生开口的情况下连接部的开口在30毫米以下时候用连接螺栓连接,开口超过30毫米以上的时候用混凝土浇灌。b与障碍物的结合最小限度的除去制品,使之与障碍物自然结合,间隙用混凝土浇筑。

=7\*GB3⑦回填土工

制品背部回填土的工序按以下步骤进行。a回填期限回填期限应以制品施工完一段时间后尽快做为原则。b回填材料的投入人力或用适当的规格的挖掘机进行。考虑到播种的厚度尽量不影响制品的情况下慎重地进行。c回填的厚度回填材料每一层的厚度保持在25厘米以下。d压实方法每层的压实,主要以振动器械,人力捣棒等等,压实度不小于0.91。=8\*GB3⑧搬运及保管生态护坡的实体,连接构件,土工布以及内部回填材料的搬运、搬入及保管时,必须注意不要损伤制品及材料。另外,在现场放置制品时须用砧木等,以免发生因自重倾斜或跌倒。另外,在长时间放置制品的情况下或者有施工人员以外的居民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制品附近必须采取隔离措施。(5)护坡工程本标段沟渠护坡分为嵌草砖、三维植被网、卵石护坡三种类型。=1\*GB3①嵌草砖护坡a铺设工艺根据设计的要求,河床开挖,清理土方,并达到设计标高;检查纵坡、横坡及边线,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修整河床,找平碾压密实,压实系数达95%以上,并注意地下埋设的管线。b植草砖铺设植草砖铺设时,应轻轻平放,用橡胶锤锤打稳定,但不得损伤砖的边角。然后用营养土填充砖孔,再植草,浇水养护,质量要求符合联锁型路面砖路面施工及验收规程CJJ79—98规定。=2\*GB3②三维植被网护坡客土喷播是将客土、纤维、保水剂、长效缓释性肥料和种子等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专用设备中充分混合搅拌后,通过机械喷射到坡面上形成所需要的生育基础。具有耐侵蚀性生育基础使边坡尽快恢复草本群落,达到防护及绿化边坡的目的。a施工工艺如下:边坡清理----测量放线----锚杆施工----挂网施工----材料搅拌----客土喷射----盖遮阳网----养护管理b坡面施工技术要求:1)坡面基本要求:=1\*ROMANI修整坡面:清理坡面杂物、危石,使坡面基本保持平整,对浅层不稳定的坡面,做好稳固后可采取点状喷浆使其稳定。=2\*ROMANII处理坡面排水。对坡面径流、涌水进行处理,通过设置泻水管,将涌水引至坡底,设置好坡面平台排水设施,使平台水从坡面两头排出,引至坡底。=3\*ROMANIII对坡面残存植物,在不防碍施工的情况下应尽量保留。=4\*ROMANIV对过于平滑的坡面,应建造一定的凹凸粗糙面,以营造植物的生存空间,防止基材流失。2)测量放线锚杆间距及深度:主、次锚杆间距1.7m,锚杆深度为45cm。测量和放线方法:使用水平仪及卷尺首先按纵横间距1.7米放点,确定主锚杆钻孔位置,再在相邻的主锚杆之间中点上插补次要锚杆。c基材喷射植被护坡锚杆施工:1)三维网的铺设应尽量与坡面紧贴,三维网为三层式三维网,底层为一层,网包两层,原材料为聚乙烯,厚度10mm,质控抗拉强度≥1.4KN/m,单位质量≥240g/m。幅宽2.0m,用主锚钉和次锚钉固定。锚杆与三维网接触呈90°弯起,弯起长度不小于5cm。2)主锚和次锚:根据坡面强度和坡比不同确定主、次锚的直径、锚固长度及每平方米锚杆根数。3)两张三维网搭接宽度为15cm。4)三维网的铺设应保持坡顶处及坡体两侧覆盖不小于1m,小于1m应用更多的锚钉固定。局部不平整处加密锚杆。5)钻孔严格按照设计间距布置,横向间距1.8m,纵向间距1.5m。6)挂三维网挖沟植草每10m为一个沉降段,该处三维网不搭接,但两边用U型钉固定;除沉降段分界处外,每幅三维网用土工绳缝合搭接,搭接宽度为15cm。d客土材料及搅拌主要客土材料:1)绿化材料:有机成分含量大于80%;N、P、K含量大于5%;PH值在4.5~6.0间;绿化料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土壤,促进植物生长。2)长效复合绿化专用肥:采用本地生产的富含N、P、K及微量元素的肥料自己调配而成:N:P:K=6:36:6,为保证木本群落的生长,含P量要高,含N不宜太高。3)当地材料:尽量使用当地肥土或熟土。e喷射作业1)喷射施工时,喷附者应自上而下对坡面进行喷射、并尽可能保证喷出口与坡面垂直,距离保持在0.8m-1m,一次喷附宽度5m-6m。2)严格执行设计喷附厚度(坡比大于1:0.75,基材厚度为10cm;坡比大于1:0.5,基材厚度为8cm)。将准确称量配比好的基材与植被种子混合物充分搅拌混合后,采用喷射机喷射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并保持喷附面薄厚均匀。事先准备好检测尺,施工者做到经常对喷附厚度进行有效管理。=3\*GB3③景石护坡a放样:施工放样应按设计平面图,经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不出施工图的景石堆置和散置,可由施工人员用石灰在现场放样示意,经有关单位现场人员认可后,方可施工。b基础施工:根据放样位置和设计要求,进行基础开挖。在保持基础稳定的前提下,基础表面应低于近旁土面或路面(地坪)10cm。所有标段内的河岸已整理成型,但安装景观石需要在水面以上的河岸构筑平台以安装景观石使用。c施工顺序景石选材----景石吊运----景石卸载----景石吊装----景石加固1)景石选材根据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规范进行选材,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不达标准的石材一律不进入施工现场。=1\*ROMANI天然石材色泽不均匀,且易出现瑕疵,所以在选材上要尽量选择色彩协调的,并注意分批验货时最好逐块比较。=2\*ROMANII由于开采工艺复杂,往往又经过长途运输,所以大幅面石材最易裂缝。甚至断裂,这也是选材时要注意的重点。=3\*ROMANIII选购中可以用手感觉石材表面光洁度,掌握几何尺寸是否标准,检查纹理是否清楚。=4\*ROMANIV石材板材的外观质量主要通过目测来检查,优等品的石材板材不允许有缺棱、缺角、裂纹、色斑、色线及坑窝等质量缺陷,其他级别石材板材允许有少量缺陷存在,级别越低,允许值就越高。=5\*ROMANV选择景石时无论石材的质量高低,石种必须统一,不然会使局部与整体不协调,导致总体效果不伦不类,杂乱不堪。2)景石吊运:选好石品后,按施工方案准备好吊装和运输设备,选好运输路线。在山石起吊点采用汽车起重机吊装时,要注意选择承重点,做到起重机的平衡。景石吊到车厢后,要用软质材料,如木方、稻草等填充,山石上原有的泥土杂草不要清理。整个施工现场要注意工作安全。3)景石卸载景石运到施工现场后按照现场指挥人员指挥,采用25T吊车与50T吊车卸载到指定位置。4)景石吊装:景石吊装使用两台25T与50T汽车起重机,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及时分析山石主景面,定好方向,最好标出吊装方向,并预先摆置好起重机,如碰到障碍时,应重新摆置,使得起重机长臂能伸缩自如。吊装时要选派一人指挥,统一负责。当景石吊到预装位置后,要用起重机挂钩定石,不得用人定或支撑摆石定石。此时可填充块石,用双支或三支方式做好支撑保护,并在山石高度的2倍范围内设立安全标志,保养7天后才能开放。置石的放置应力求平衡稳定,给人以宽松自然的感觉。石组中石头的最佳观赏面均应当朝向主要的视线方向。对于特置,其特置石安放在基座上固定即可。对于散置、群置一般应采取浅埋或半埋的方式安置景石。景石布置好后,应当像是地下岩石、岩石的自然露头,而不要像是临时性放在地面上似的,尽量做到自然。5)景石灌缝:使用大小合适的垫石垫置、塞缝、填空等,要做到自然平整。6)施工注意要点=1\*ROMANI水池、池岸景石自然驳岸或景石堆置和散置,其造型应体现自然,位置定点、石料选择、纹理、折皱处理应与环境、水面、绿地相协调。=2\*ROMANII景观石安装结束后进行撤销对所破坏的绿化带、驳岸造型、园路铺装的恢复工序:绿化带:用翻耕机进行松土;去市场选购所破坏苗木(种类、规格及数量);种植。驳岸处理:将所破坏的造型用挖掘机进行整形。园路铺装:将所破坏的大理石板进行统计去市场购买,然后进行修补。生态红线管理的基本要求保护优先,预防为主建立健全生态红线区域内生态功能评价和管理成效评估制度,加强生态预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力度,提高生态红线区的抗干扰能力,以生态保护红线区为重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运用互联网技术,与国家环境保护生态背景数据网络平台联网,实施数据信息共享,构建全国生态红线区域内生态监测网络。同时,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预测评估,对全国生态红线区域实施动态监测与中长期预警,定期发布生态安全预警信息,为国家环境管理、资源开发及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在全面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机制、机理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确立适宜的生态保育对策。通过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以及新成果、新工艺的应用,提高生态修复效果,保障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以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科学监测、合理评估和预警服务为手段,强化“环境准入”,规范各类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活动,防止造成新的人为生态破坏和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要加强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使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设工程能够长期发挥作用,促进生态红线区域内的生态恢复。除了重大道路交通设施、必要的公益性服务设施、旅游设施、公园、必要的农业生产及农村生活、服务设施、与环境保护相适宜的农业、教育、科研等设施和其他经生态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论证,与生态保护不相抵触,资源消耗低,环境影响小,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建设的项目外,严格禁止其他项目在生态红线区域内进行建设。分区推进,分类管理依据本区域实际,合理划定生态红线。实行分级保护的措施,明确环境准入的条件,使得各类生态红线区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在国家制定总体保护方案指导下,各省、市、区县相应的制定具体的规划加以实行。统筹兼顾,合理开发生态红线的管理要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发展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重大规划相协调,统筹考虑短期、长期,城乡间的生态保护需要,突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的假设、管理、评估等重要工作。遵循自然环境分异规律,综合考虑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明确不同区域的生态主导功能,科学合理确定保护区域。坚持合理适度开发,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全面限制有损于红线保护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从源头控制生态退化,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区域内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规划,确立适宜的资源开发模式与强度、可持续利用途径、资源开发监管办法以及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措施;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现有建成或者在建项目应当控制规模,不得增加污染负荷。对影响主体生态功能的建设项目应当有计划地清理或者迁出生态保护红线区。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排放标准的建设项目,应当限期治理沈阳市生态管理红线管理规定沈阳市生态管理红线管理规定依法治理,公众参与进一步完善与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体制,建设高素质执法队伍、严格管理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能力,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生态红线区域内建设项目应作为环境影响重大项目依法进行可行性研究、环境影响评价及规划选址论证,在规划选址批准之前,要先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已批建设项目,要优先考虑环境保护,加强各项配套环保及绿化工程建设,严格控制开发强度。依法建立生态保护红线补偿制度,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制定配套的补偿办法,确保生态补偿资金用于受补偿地区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工作。生态红线内已建合法建筑物、构筑物,不得擅自改建和扩建。对违反规定在生态红线内进行违法建设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违法占用生态红线范围内土地进行营利的,需清理违法建设或占用的土地,恢复原区域的基本生态功能,并按照相关土地建设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建立健全政策与机制,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拓宽民众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现代媒体,深入宣传保护脆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增强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强化监管,各司其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依照各自职权,加强生态红线巡查工作。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对不认真履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职责的以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政府官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充分发挥环保部门在生态保护统一监管的职能,加强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推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政府有关部门在生态保护红线区管理工作中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制度。具体而言沈阳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一)环境保护行政部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编制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和调整方案,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综合评估、评价,对生态保护红线区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工作,依法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二)发展改革行政部门负责将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纳入主体功能区规划,负责红线区内项目管理;(三)土地规划行政部门负责将生态保护红线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监管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土地利用,依法对红线内违法用地行为进行查处;(四)财政部门负责将生态保护补偿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五)林业行政部门负责依法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内的林地、湿地、自然保护区等进行管理,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六)水行政部门负责依法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河道、水库、滩地、灌渠等进行管理,查处相关违法行为;(七)农业、城建等行政部门负责依法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内有关农业、城建等项目进行监督和管理,查处相关违法行为;(八)行政执法部门负责对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违法建设等行为进行查处沈阳市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全国生态环境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二)基本原则——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监测与预警体系,以科学监测、合理评估和预警服务为手段,强化“环境准入”,科学指导脆弱区生态保育与产业发展活动,促进脆弱区的生态恢复。——分区推进,分类指导。按照区域生态特点,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以科技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维护生态脆弱区自然生态平衡。——强化监管,适度开发。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坚持适度开发,积极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发展,保护和恢复脆弱区生态系统,是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区域分布、地理环境特点、重点生态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战略,分期分批开展,逐步推进,积极探索生态脆弱区保护的多样化模式,形成生态脆弱区保护格局。(一)总体任务以维护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保证生态过程连续性和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中心,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全面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发展与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从源头控制生态退化;加强生态保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二)具体任务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脆弱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生态脆弱区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特点及容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与脆弱区资源环境相适宜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同时,按流域或区域编制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规划,严格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研究并探索有利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育耦合模式,全面推行生态脆弱区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加强生态保育,促进生态脆弱区修复进程在全面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机制、机理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确立适宜的生态保育对策。通过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以及新成果、新工艺的应用,提高生态修复效果,保障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极度脆弱、生态退化严重、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地区如重要江河源头区、重大工程水土保持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和重度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应急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密切关注具有明显退化趋势的潜在生态脆弱区环境演变动态的监测与评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取不同保育措施,快速恢复脆弱区植被,增强脆弱区自身防护效果,全面遏制生态退化。3.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构建脆弱区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在全国生态脆弱典型区建立长期定位生态监测站,全面构建全国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预警网络体系;同时,研究制定适宜不同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科学监测和合理评估脆弱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动态演变规律,建立脆弱区生态背景数据库资源共享平台,并利用网络视频和模型预测技术,实现脆弱区生态系统健康网络诊断与安全预警服务,为国家环境决策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4.强化资源开发监管执法力度,防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加强资源开发监管与执法力度,全面开展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查工作,严格禁止超采、过牧、乱垦、滥挖以及非法采矿、无序修路等资源破坏行为发生;以生态脆弱区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基线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确立适宜的资源开发模式与强度、可持续利用途径、资源开发监管办法以及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制定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监管条例,编制适宜不同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积极推进脆弱区生态保育、系统恢复与重建进程(一)完善生态脆弱区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体系由于我国脆弱区生态保护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导致环境监察与行政执法能力薄弱,资源过度开发、人为破坏生态等仍是引发生态脆弱区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加快制定国家《生态保护法》、《生态补偿条例》等法律法规,健全生态保护行政执法体制,建设高素质执法队伍、严格管理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能力,是杜绝生态脆弱区资源不合理利用、防止滥砍乱伐、滥搂乱采、无节制开垦、非法采矿等人为破坏现象的有效措施,也是保证规划目标如期实现的关键。(二)强化生态督查,促进生态脆弱区保护与建设加强生态督查力度,研究制定生态脆弱区重大生态建设工程生态督查专员管理办法和有利于生态脆弱区保护与建设的环境督查、生态监理技术规范以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地方政府应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生态保护协调机制和政府决策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统一生态保护行政执法权限,严厉查处生态脆弱区内各种破坏生态环境和有损生态功能的不法行为,如非法采矿、盗砍森林资源、草原挖药等现象,切实保障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三)增强公众参与意识,建立多元化社区共管机制以政府为主导,调动各方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现代媒体,深入宣传保护脆弱区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增强全社会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同时,各级政府要借助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逐级建立生态保护目标责任制,并与农牧民签订生态管护合同,逐步建成完善的多元化社区共管机制,使生态保护与全民利益融为一体,从根本上实现生态保护社会化。(四)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脆弱区保护资金生态脆弱区为国家生态安全做出的公益性贡献大。因此,继续实施生态建设项目向脆弱区倾斜政策,建立有利于脆弱区生态保护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资金横向转移补偿模式,通过横向转移改变地区间既得利益格局,实现公共服务水平的均衡,增加脆弱区资金投入。(五)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脆弱区生态保育围绕区域重点生态问题进行协同攻关,深入开展与脆弱区生态保护和建设相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积极筛选并推广适宜不同生态脆弱区的保护和治理技术。同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开发强度,促进脆弱区生态保育。(六)探索产业准入管理,从源头遏制脆弱区生态退化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源一方面是受脆弱区本身地形地貌、自然气候、土壤质地及自然植被等结构因素的限制,另一方面是受到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强烈干扰所致。其中,人类的经济开发活动是加剧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本因素。因此,积极探索生态脆弱区合理的经济开发强度与方式,建立适宜的产业准入制度,限制或降低人类的干扰程度,缓减人口对土地的压力,是有效克服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根本所在。相对稳定:生态红线区域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红线区域未经相关政府机关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因国家、省、市重大建设项目和法定规划调整,需要对生态红线进行局部调整的,应当以“总量不减、占补平衡、生态功能相当”的原则,编制调整方案,送至相关职能部门的审核,并召开听证会、论证会的形式征求意见。自批准之日起,在调整的内容应当在主要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上加以公布。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区推进,分类指导。强化监管,适度开发。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内容蛮丰富的第五条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保护优先,限制开发。《全国生态保护“十二五”规划》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统一监管,各司其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保护的基本要求)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降低,空间面积不减少。(划定生态红线的基本原则)重要性●系统性●等级性●协调性●可操作性●动态性

3、监测与监管能力低下

我国生态监管机制由于部门分割、协调不力,导致监管效率低

下。同时,由于相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不完善,经济发展与生态

保护矛盾突出,特别是生态监测、评估与预警技术落后,生态脆弱

区基线不清、资源环境信息不畅,难以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提供良好

的技术支撑。(一)总体任务;加强生态保

育,增强脆弱区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建立健全脆弱区生态环境

监测、评估及预警体系;强化资源开发监管和执法力度,促进脆弱

区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具体任务

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脆弱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根据生态脆弱区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特点及容量,调整产业结

构,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与脆弱区资源环境相适宜的特色产业

和环境友好产业。同时,按流域或区域编制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产

业发展规划,严格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研究并

探索有利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育耦合模式,全面推行生

态脆弱区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2、加强生态保育,促进生态脆弱区修复进程

—13—

在全面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

机制、机理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确立适宜的生态保育对策。通过

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以及新成果、新工艺的应用,提高生态修复效

果,保障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

高度重视环境极度脆弱、生态退化严重、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地区

如重要江河源头区、重大工程水土保持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和重度

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应急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密切关注具有明显退

化趋势的潜在生态脆弱区环境演变动态的监测与评估,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采取不同保育措施,快速恢复脆弱区植被,增强脆弱区

自身防护效果,全面遏制生态退化。

4、强化资源开发监管执法力度,防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

加强资源开发监管与执法力度,全面开展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