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6篇)_第1页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6篇)_第2页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6篇)_第3页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6篇)_第4页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6篇)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精选6篇)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1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明确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教师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墙报、板报、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体开展的'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新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100%,每学期结束家访面达80%,科任教师按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少于30%,并有记录。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2、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周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学期期中检测后,要求全校对每位学生发放期中家校联系单。

(4)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

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

家长委员会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2—3名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2

一.充分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

(一)建立家长委员会。校级家长委员会成员由学校党政领导和学生家长代表5—7人组成,每年调整;同时每个年级也设家长委员会,由级长、班主任及家长代表7—9人组成。机构健全,任务明确,学校负责联络,共同开展工作。

(二)召开家长会或举办家长开放日。向家长展示学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育成果,向家长介绍学校近、远景规划和当前的教育教学计划,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努力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同时值此机会征询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

(三)开通“家校联系热线电话”。班主任老师随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信息交流及时,在偶发事件发生时,能立即实现家校沟通,使事件得到较好处理。同时,还可通过印发家庭教育学习材料家访、书面联系等形式指导家庭教育。

(四)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培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由只重视“专家学者型”转到“多层次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由“重智轻德型”转到“德才兼备型”,不能只抓分数,要抓非智力因素;由“溺爱型”转到“严爱结合型”,要把溺爱变成“关爱”。

二、构建学校管理社会参与体系

(一)充分运用社会优质人力资源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国防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交通法规教育等正逐步进入课堂,各学校积极在学生家长和周边的企事业单位中挖掘合适的师资资源,探索与社会各界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纷纷组建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充实学校的教学力量,有效拓展了社会教育资源。

(二)综合协调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教育文化、城管、公安、交警、卫生、市场监督等部门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形成治理校园及周边秩序的长效机制;街区、村委成立社会文化管理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由家长、教师和社会“五老人员”担任监督员,形成社会文化监督管理网络,对经营业性歌舞厅、电子游戏机室、网吧、出租书屋等容易诱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经营业主提出具体要求,有效抵制这些不良场所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三)开拓教育环境资源

积极开辟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学生定期到“社区居委会”、“名牌企业”、“武警中队”、“检察院”等单位及历史文化古迹、人文景观等地参观、学习、调查,指导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政经济、文化、道德现象,评价社会思潮,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学校摆脱教育管理方面孤身奋战的局面。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3

关于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体情况如下: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各学校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共青团及学生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三、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社区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在节庆日、寒暑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工作协调制度,加强对社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统筹和指导,成立由社区工作者、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参加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协调组织,定期沟通情况,研究工作,组织活动,做到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4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机制

为切实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现制定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机制:

1、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教务处主任、少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代表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家长学校,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村委教育组织,由村委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形式有:

①进行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家长会),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学校校信通)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E-MAIL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的途径。

(3)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

(4)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教导处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会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村委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位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聘请校外辅导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5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中小学中开展毒品预防教育”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充分认识当前毒品泛滥蔓延的严峻性,切实增强毒品预防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我学校德育法制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围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主题开展活动,切实提高广大师生的禁毒意识和拒绝毒品自控能力,打造平安校园。

二、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组长:何兵

副组长:

张秀文

彭开慧

杨彩霞

孙耀文

杨顺兵

组员:李勇

杨银菊

龙刚

戴启康

龙正芳

杨智勇

蒋芳

张庆规

各教研组组长、各班班主任

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校把禁毒教育列入学校工作计划中,通过校会、国旗下讲话、主题队会、黑板报、广播站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把禁毒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相结合,做到毒品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使广大师生了解毒品基本常识,无人参与涉毒、吸毒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四、集聚合力,加强教育。

我校注重以活动为教育载体,在活动中落实毒品预防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邀请司法人员到学校做报告,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毒品的危害。学校老师结合研究性学习开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教育课,引导学生们通过查阅、展示资料,讨论分析青少年吸毒的原因及其危害性,增强禁毒、拒毒意识。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分析吸毒对青少年的身心影响,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毒品预防宣传教育。学校还依托家庭、社区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合力。

学校认真落实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禁毒教育活动,做到经常化、规范化、有特色、有实效、群众参与率高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每次宣传教育工作要做到“六有”,即:有领导参与、有音响设备、有图片资料、有横幅标语、有宣传记录,有信息上报。做好“五个一”活动:

1.上好一堂禁毒教育课。学校要求各班利用班会课上一节禁毒教育课。

2.看一部宣传片。组织全体同学通过观看“拒绝毒品、关爱未来”禁毒专题片,让师生们更深刻地认识到禁毒的重要性和当前形势的严峻性。

3.读好一本书。5年级至6年级组织学生看书学习禁毒知识,让学生切实掌握毒品知识和国家对禁毒的法律法规。

4.开好一次主题班会。三至六年级各班活动课举行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开展禁毒讨论,提高防毒、拒毒意识。

5.写好一篇心得体会。3年级以上学生每人完成一篇心得体会。

精心组织“6、26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通过观看禁毒展览、禁毒影视片等形式,结合班队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开展一次禁毒拒毒宣誓签名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要求每名学生在家里开展一次“不让毒品进我家”的宣传活动。

总之禁毒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扎实有效地把这项工作搞好,为巩固“无毒学校”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结合教育工作总结篇6

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应。反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方缺乏沟通和理解,势必会造成三者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作用互相抵消。因此,我校的“三结合教育”是从学生的发展角度,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搭桥铺路,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架起教育的桥梁。通过校内外、家内外、课内外使学生成长为会学习、能工作、知美丑、爱生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学校教育——品德修养的重要园地

在社会化大德育的实践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得到强化,但不能由此削弱学校的作用,相反,在社会学习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坚持学校教育这块主阵地,围绕新时期的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热爱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1、文化育人。把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纳入学校的课程建设。我们从学校传统出发,结合整体建设发展的目标,开掘课程资源,开发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课程。

学校在环境方面实现了立体的教育氛围,有看、有听、有动、有学。我们用传统的民间游戏引导学生的课余活动,每班配备跳绳、毽子和铁环,学生自带一些小游戏的器具,让学生会活动,活动起来;班级和专用教室的布置也相对紧扣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让学校一切的时空和资源都成为传承优秀文化要素和资源。

2、活动育人。我们引导学生参与制订、参与执行制度和检查制度落实情况,让学生成为学校的小主人。在落实制度方面,我们积极让学生参与检查、指导工作,有时甚至把检查权、评比权直接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检查中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让每一个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执行制度情况的检查。全校统一安排,全员参加。内容有十多个活动项目。学校还从德、智、体、美、劳不同角度入手,开展了以民族精神为核心的主体教育活动。让学生从体验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民族勤劳美德的熏陶。“我为校园添光彩”、“我是小雷锋”等活动很好地在校园内形成了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使之成为学生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

二、家庭教育——品行养成的首要阵地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三大支柱,而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最潜移默化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家庭教育不仅是启蒙教育,同时也是人的终身教育。家长和学校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热情,和学生有着最为亲密的关系,他们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纽带,其自身经历以及社会关系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对家长的沟通与教育。

1、制度保障。我校的家长学校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队伍,一支是以校长为首,参与的家庭教育管理队伍,负责家长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一支是家长学校讲师队伍,由校长挂帅,德育骨干、代表、心理工作者及好家长代表、班主任组成,做到师资队伍多元化;一支是由家长代表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负责监督家长学校各项工作、沟通家长与学校适时组织家长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三支队伍密切配合形成家庭教育的科学网络,为家庭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形式多样。

家长活动灵活多样,受到一致好评:

(1)、举办家庭教育讲座,通过讲座帮助家长确立新的理念,确立新的观,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观。

(2)、根据不同情况召开小型座谈会,召开部分学生家长会,从各角度探讨学生的习惯、品德的养成。

(3)、平时及时与家长联系:一方面鼓励家长校访,一方面将学生在校情况通过各方式(家访、家长会、家校联系卡、发家长信、)及时与家长取得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4)、邀请家长来校参加活动。家长开放日。我们邀请一年级家长来校,观摩学生上课,欣赏每一位学生的特长表演。学校有重大展示活动,也邀请家长参加,一方面宣传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工作中寻求家长更多的支持。家长通过参加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看到了自己的孩子的特长,又欣赏到别的孩子的擅长,倍受鼓舞,调动了其教育子女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自身文化素养。

(5)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及时了解家长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看法与满意度,从而更好地扬长避短,开展工作。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调查问卷、家长对教师师德评价的调查问卷、家长对学校开展民族民间文体活动的评价问卷等。

(6)、学校关心爱护弱势群体家庭子女的教育,思想上积极引导,学习上耐心辅导,生活上全力帮助,建立下岗、失业、残疾、外来人员及其特困户、特殊家庭子女的档案,实行跟踪教育。对困难家庭,学校组织党团员教师进行慰问,给予关心与帮助。

3、效果显著。家长活动每学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