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结尾方法谈_第1页
议论文结尾方法谈_第2页
议论文结尾方法谈_第3页
议论文结尾方法谈_第4页
议论文结尾方法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议论文结尾方法谈议论文结尾方法谈第2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显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鲜明。

因此,一定要尽力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切不能掉以轻心。

第3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名言警句式名言警句是语言的精粹。善于在结尾处引用名言、俗语、格言、警句结尾,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助阵,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积淀,达成自我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

第4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苟日新,日日新”,苟日实践,日日实践,让实践野芳绽放,让创新幽香吐露,为当代教育注活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增色彩,为社会民族育人才保驾护航展望新时代蓝图。——佛山一模二号文《绽放实践野芳,吐露创新幽香》54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第5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我所认识的中国,必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17广东优秀作文《我所认识的中国》第6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点题点旨式用凝练、简洁的语句或重提文章标题,或点明文章主旨,使结尾文字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卒章显志等方面的作用。学会在文章结尾处紧扣标题,点题点旨,笔下的文章就能避免文不对题的毛病。第7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或许我们都不曾想过,创新科技能让如此快地让中国乘上发展列车。但今天,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转变让中国这一拥千年文明的大国焕发年轻的生命力,让我们刮目相看,因为正是创新科技点亮了美丽中国!——2017广东优秀作文《创新科技点亮美丽中国》第8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言“日出东方,其道大光。”如今的中国,因冉冉升起的科技之光而欣欣向荣。科技之光,照耀九州,三者合力,成就科技中国。————2017广东优秀作文《科技之光照耀九州》第9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照应开头式一篇佳作,总是既重视思想与文采,又重视结构的匀称和谐。一篇议论文,结尾处如能巧妙照应开头,一呼一应,首尾圆恰,便能使文章读来气韵流畅。既能体现视觉上的和谐对称,又能体现思维上的起承转合、严密周全。第10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科技中国大美中华

广大的外国青年你们好!鉴于中国日益发展,获得了你们的不断关注,今天我将分享有关中国的两个方面——共享单车和移动支付的内容,与你们谈谈我心中的的科技中国,我梦想中的大美中华。

作为一名中国高中生,希望你们能在对中国的不断认识中感受中国科技的力量,发现中华优秀文化。我心中的的科技中国,我梦想中的大美中华。第11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四、呼吁号召式写议论文的目的,总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好的议论文不仅对问题有关注,有思考,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或强烈咏叹,或呼吁号召,以促使人们自我超越,战胜困境。以呼吁号召的文字结尾,能有效剖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唤起读者共鸣,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彰显文章的现实意义。第12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中国随时打开怀抱,欢迎你的到来!——2017广东优秀作文《便利中国高效中国》结尾发出呼吁,希望外国友人前来中国。“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请暂时关掉电视,请慢下点击鼠标的速度。张开双臂,拥抱自然吧。——2015广东优秀作文《张开双臂,拥抱自然》第13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蔡元培曾说:“若想有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欲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从现在、从身边做起,拒以分数论成败,还孩子健康成长之蓝天。——2016广东优秀作文《“唯分数论”之殇》第14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设问反诘式设问反诘式这种结尾方式,采用的是诘问句子,或设问,自问自答;或反问,留有思考余地。其突出的优势是能够提醒读者对文章论及的问题作进一步思考,启发人心,有效地延展思想的长度,或拓展思维的深度。第15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巴掌与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对未来的教育报之以歌。——2016广东优秀作文

《巴掌之吻教育之痛》第16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议论文结尾方法一、名言警句式二、点题点旨式三、照应开头式

四、呼吁号召式五、设问反诘式注意:结尾段不必拘泥于某一种方法,可多种合起来使用,以自己最擅长的方法为依据,方法无优劣之分。第17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开头——

星野道夫曾言:“同一个地方,不同的人通过自己的角度去看,看到的是不同的风景。”感知自然的途径参差多态,或打开电视欣赏色彩鲜艳的荧屏,或轻点鼠标浏览千奇百怪的世界。而我认为,惟有走出房间,走进自然,用眼去看,用心去听,才能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无限魅力。结尾——罗素有言:“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不要再呆坐在沙发上或电脑前,走出一成不变的生活,用眼去看这大自然的参差多态,用心去听听大自然脉搏的跳动。惟有此途径,人类才能知晓自然母亲的美好与神奇。

用眼去看,用心去听。——2015广东优秀作文《用眼去看,用心去听》第18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材料一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材料二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角度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角度二:审视和理性思考,谨慎看待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现实价值第19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写作角度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转型时期的中国,正面临着价值认同和民族认同的严峻考验,而民族认同和价值认同,根本在于文化的认同。中华文明之所以延续至今,根本原因在于文化这一血脉,这根血脉,小到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大到天文历法礼仪习俗。这些文化的认同,穿越历史的变迁与王朝的更迭,将我们这个民族紧紧凝聚在一起,才有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正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政府才不遗余力的将诸如“二十四节气”这样的文化“申遗”,看到韩国意欲将端午节申遗,我们举国上下对其口诛笔伐。我们应当自豪于我们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更应努力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的复兴和崛起,是文化的复兴和崛起,而不仅仅是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财富量的增加。

第20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写作角度一: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然而,现状也着实令人担忧,来自虚拟网络世界的文化和来自欧美日韩的文化正在一点点的冲击着我们的文化认同。君不见,多少青少年,对日本动漫角色、韩国小鲜肉如数家珍,却不知道天干地支为何物,不屑于“二十四节气”有何用。弘扬传统文化,单靠“申遗”和喊口号是远远不够的,更不应停留在对文化和价值割裂现象的毫不作为的道德批判。面对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冲击,我们更应思考,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它们的冲击,为什么我们的传统文化不能与时俱进、深入人心,为什么我们的“二十四节气”不能像十二星座那般,成为一个可以让全民津津乐道的文化现象?第21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角度二:审视和理性思考,谨慎看待传统文化和经验的现实价值老祖宗“二十四节气”的智慧让我们骄傲,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文化艺术创造让我们陶醉,然而这些终究改变不了如材料一中小丁所说,人们不会再看二十四节气过日子的现实。同样,我们很多基于生产生活诞生的传统经验和文化,无论它们多有审美价值,也终究改变不了和现实生活渐行渐远的事实。姑且不说祖先们基于“二十四节气”总结的生活生产经验,由于受当时技术和空间限制,有其固有的局限性,不符合当今这个时代,何况我们现代基于科学实验的技术用于指导生活生产则更加精确。

第22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我们需要弘扬传统文化,我们自豪于老祖宗的智慧与创造,但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地将这些作为我们现实生活的唯一指导,对一切现代科学技术和外来文化予以排斥甚至仇视。然而,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以一种厚古薄今的姿态将一切传统经验奉为真理,并以此来指点孩子的未来生活,评论他人的是非对错。他们可能是激进的繁体字拥护者,无视简体字的便捷,强烈要求恢复繁体字;他们也可能是中医的拥趸,认为中医就是绝对正确的科学真理;他们认为方言是传统文化的结晶,给推广普通话安上亡族灭种的罪名……在价值多元、相互冲击的当今,一些陈旧、落后的旧观念,改头换面,以传统文化为伪装和老祖宗智慧作为伪装,手持民粹主义的利剑,向正在逐渐形成的现代社会共识发起一次又一次攻击。

第23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让漂泊的节气文化稳步前行

开头——漂泊的“二十四节气”文化遗产究竟何以为继?当申遗之路遇到看似成功的节点,质疑的呐喊却仍未减小。以我之见:“二十四节气”值得传承,但要更好传承,仍需倾注心血。结尾——美国作家艾默生曾言:“批评不应是一味斥责,而应具有指导性、鼓舞性。”意义建构的完善与社会效能的转化是摆在“二十四节气”申遗之路的两道难题。回归本质,汲取动力,漂泊的文化遗产才能渐行渐远,并最终定格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名言警句式、呼吁号召式第24页,共26页,20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