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危险源评估标准(2021版)_第1页
锅炉危险源评估标准(2021版)_第2页
锅炉危险源评估标准(2021版)_第3页
锅炉危险源评估标准(2021版)_第4页
锅炉危险源评估标准(2021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锅炉重大危险源评估标准(2021版)1范围和主要危险有害因素1.1范围锅炉本体及承压部件、锅炉范围内“四大管道”、锅炉安全保护装置、锅炉制粉系统、锅炉烟风系统、锅炉主要承重构件。1.2主要危险有害因素:锅炉承压部件爆破、锅炉满水缺水、锅炉炉膛爆炸、制粉系统爆炸、锅炉尾部再燃烧。2.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660-2011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26164.1-2010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DL647-2004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T438-2009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869-2012火力发电厂焊接技术规程DL/T616-2006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T441-1991火力发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蠕变监督导则DL5190.2-20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2部分:锅炉机组DL5190.4-20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4部分: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DL5190.5-2012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第5部分:管道与系统DL/T5175—2003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435-2004电站煤粉锅炉炉膛防爆规程DL/T956-2005火力发电厂停(备)用热力设备防锈蚀导则DL/T5182-2004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国家能源安全(2014)161号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大唐集团制〔2005〕14号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规定3.危险因素值安全评价对照表3.1事故危险可能因素L值对照表表3.1事故危险可能因素L值对照表L值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素(条件范围)101、根据《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附录B,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4级以上锅炉(其中单台锅炉四管爆漏≥6次/年)。2、根据《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附录C(见注释1),锅炉局部承压部件达到更换范围但未进行更换。3、锅炉管道存在错用管材、焊条,材质使用温度超出材料允许使用温度上限或以低材质管材代替高材质管材等问题。4、100MW以上机组未配置炉膛灭火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功能不全(功能不限于炉膛吹扫、锅炉点火、主燃料跳闸、全炉膛火焰监视和灭火保护功能、主燃料跳闸首出等)。5、汽包锅炉未配置汽包高、低水位保护、直流锅炉未配置给水中断保护。6、用于锅炉汽包水位保护、炉膛压力保护和全炉膛灭火保护的热工一次元件未按要求配置在不同的I/O卡件上。7、新建锅炉未按照《火力发电建设工程启动试运及验收规程》(DL/T5437-2009)的规定进行超水压试验、烘炉、化学清洗、冲管、吹管、严密性试验、安全阀调整和校验、水位标定试验和热工控制设备校验。8、锅炉主保护投入率小于100%。9、化学水处理系统不能连续可靠运行。如:凝结水精处理混床、树脂捕捉器存在缺陷。10、锅炉存在高空坠落的隐患。如:附属的楼梯平台缺损、搭设的脚手架未验收或不合格、高空设备固定不牢固等。11、制粉系统未配套安装合理的消防系统和充惰系统。81、锅炉局部承压部件管道的劣化指标接近规程更换值,采取了防护措施,剩余寿命可以达到一个大修期间隔。2、锅炉受热面存在振动、膨胀受阻等现象。如:悬吊式墙体受热面、水冷壁等。3、锅炉汽包、过热器、再热器系统安全阀存在被解列或任意提高起座压力的现象。4、锅炉灭火保护装置和就地控制设备的电源未采用两路交流220V供电电源且两路电源进线分别取自不同的供电母线上。5、锅炉未设计独立于DCS系统和FSSS系统之外用于切除进入炉膛的(煤粉和燃油)主燃料跳闸回路。6、运行操作台上未配置独立于DCS系统和FSSS系统之外的紧急停炉按钮。7、炉膛安全监控装置(FSSS系统)未采用可自动切换的冗余控制器。8、炉膛安全监控装置(FSSS系统)的控制器负荷率超过60%。9、未经过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擅自修改保护定值。如:盲目减少FSSS系统内固定的炉膛吹扫时间,持续时间少于5分钟。10、炉膛压力保护未采用“三取二”逻辑。11、未按照锅炉生产厂家的要求进行全炉膛灭火保护逻辑的设置。12、锅炉保护设有供运行人员投/退保护的投退开关。13、锅炉汽包未配置两只以上彼此独立的就地汽包水位计和两只以上远传汽包水位计。锅炉汽包水位保护未采用“三取二”逻辑。14、用于锅炉汽包水位保护的变送器安装未达到《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重点要求》(国能安全2014161号)中6.4.2条款的要求(见注释2)。15、锅炉过热器出口压力13.5MPa以上,汽包水位保护未以差压式水位计为基准。16、汽包水位测量装置存在测量不准确的缺陷。17、锅炉附属各种压力表及温度表不齐全或损坏。18、锅炉及承压附件监督检验查出问题未全部处理。19、炉外管道存在膨胀受阻、弯曲变形、无膨胀补偿,支吊架缺失、损坏等。20、化学水处理不合格,水中硬度和溶解氧未有效去除。锅炉存在受热面管内结垢、垢下腐蚀、炉管过热缺陷的现象。21、凝汽器管材漏泄并造成凝结水品质超标时,未及时采取措施查找并堵漏。22、锅炉进行脱硫、脱硝改造时,未对锅炉尾部烟道的负压承受能力重新核算、对强度不足处进行加固。23、制粉系统存在积粉死角、系统漏风及防爆门的朝向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等缺陷。24、锅炉燃用多煤种时,不具有完善的混煤设施和措施。61、根据《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附录B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3级锅炉(其中单台锅炉四管爆漏≥4次/年)。2、炉外压力波动剧烈的管道未采用阻尼支吊架.如:过热器管安全门附近未设置阻尼吊架等。3、疏、放水管道未集中布置,未避开人行通道、室外操作点及观察点,未采取隔离措施或存在与人行通道较长平行管段。4、疏、放水管道进容器处相邻管接头存在较大温差、压差,布置不合理。5、改变管道支吊架的位置、类型、荷载或增加约束时,未进行管道设计核算(包括应力分析)并同步改进。6、锅炉膨胀指示器缺失。如:汽包、汽水联箱等无膨胀指示器。7、利用管道作为其他重物起吊的支撑点或在管道、支吊架上增加设计时未考虑的永久性或临时性荷载。8、用于炉膛压力、汽包水位(给水流量中断)保护和报警等的热控一次元件未校验或合格证过期。9、用于炉膛压力保护和报警的一次元件取样管及火检探头未设置防堵灰的吹灰装置或吹灰装置不好用。10、锅炉燃烧器、煤粉仓、磨煤机无有效的消防监视装置。11、生产监控系统与生产管理系统之间未配置物理隔离装置。12、锅炉本体燃油管道未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第四章的要求。如:加热燃油的蒸汽温度高于油品的自燃点温度。13、非受热面承重部件,其所在部位温度超过该部件最高许用温度。14、锅炉钢架承重结构存在腐蚀现象。15、锅炉吹灰器投入率90%及以上。16、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本身及其辅助系统安全配套设施不齐全,不符合《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能安全2014161号)6.1.2条款的要求(见注释3)。41、炉外管道存在错用管材、焊条,材质使用温度超出材料允许使用温度上限,或以低材质管材代替高材质管材等,但经过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并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2、锅炉运行中,炉外管或阀门轻微漏汽,但采取了有效防范措施。3、弹簧式安全阀无防止随意拧动的装置,杠杆式安全阀限位装置不齐全,脉冲式安全阀脉冲来汽管保温不良,气室式安全阀的气源不符合要求。4、锅炉汽水系统膨胀指示器指示不准确。5、锅炉停炉备用时,汽水系统未采取有效的防腐保护措施。6、锅炉吹灰器投入率95%及以上。7、承重结构存在轻微腐蚀,已做防腐处理。8、高空平台,梯、桥、栏杆等防护设施.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9、制粉系统缺少足够的温度、压力、流量测点,联锁保护逻辑不健全。10、锅炉未配置过热器出口压力联锁装置。如:缺少压力控制阀等。11、给水控制系统调节品质不好,抗干扰能力差,自动投入利用率小于95%。12、火焰检测器的灵敏度不高,抗干扰能力不强,单个燃烧器火焰检测器偷看其它燃烧器火焰现象严重。31、根据《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附录B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2级锅炉(其中单台锅炉四管爆漏≥2次/年)。2、锅炉范围内存在有高温管道、设备表面温度超标,易发生灼烫伤害区域。3、锅炉尾部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及脱硝催化剂部位存在局部堵灰现象。4、生产区域的安全距离、场地、通道、环境等未达到国家标准、安全技术要求。不完全符合《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6.9条款规定。5、所有控制器负荷率在正常运行工况下有大于40%、恶劣工况下大于60%的情况。6、主控通信网络的数据通信负荷率在繁忙状态下令牌网络有平均大于40%的情况,以太网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有平均大于10%、繁忙的工作状态下大于20%的情况。21、根据《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附录B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为1级锅炉。2、锅炉汽包水位保护、炉膛压力保护和全炉膛灭火保护等保护装置可靠性高,投入利用率达到100%。3、锅炉吹灰器投入率100%。3.2危险环境作业接触的时间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表3.2危险环境作业接触的时间频率因素E值对照表E值危险环境作业接触的时间频率因素10每天处于锅炉范围内连续时间≥8小时。8每天处于锅炉范围内连续时间≥6小时。6每天处于锅炉范围内时间累计≥6小时。4每天处于锅炉范围内时间累计≥4小时。3每天处于锅炉范围内时间累计≥2小时。2偶然处于锅炉范围内。3.3事故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表3.3事故危险严重度因素C值对照表C值危险严重度因素10重大及以上事故,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者50人以上重伤;或者造成设备设施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发生同等伤亡,或者5000万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9较大事故,造成4至9人死亡,或者11至49人重伤;或者造成设备设施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发生同等伤亡,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8较大事故,造成3人死亡,或重伤10人;或者造成设备设施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发生同等伤亡,或者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7一般事故,造成2人死亡,或者重伤5至9人;或者造成设备设施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发生同等伤亡,或者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6一般事故,造成1人死亡,或者重伤2至4人;或者造成设备设施约10至10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发生同等伤亡,或者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5重伤事故,重伤1人;或者造成设备设施约2至10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3轻伤事故;或者造成设备设施约1至2万元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火灾事故。2轻微疾病症状;或者造成设备设施1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或者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下。3.4管理抵消因子B2值对照表表3.4管理抵消因子B2值对照表B2值管理抵消因子(条件范围)101、锅炉本体、锅炉范围内管道、安全阀、热工仪表等附件未进行每年的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继续使用。2、未制定安全生产相关规程和管理制度。如:未编制锅炉检修规程、锅炉运行规程、锅炉防磨防爆制度、专用钢材和焊接材料管理制度、焊缝探伤检查制度、压力容器定期试验制度、制粉系统定期轮换与清理制度、设备巡视检查制度,热工保护装置试验管理制度、热工保护投/退管理制度、热工防“三误”实施细则、两票三制实施细则等。3、未制定重要试验相关实施措施。如:缺少锅炉超水压试验措施、锅炉安全门校验措施、FSSS传动试验措施等。4、对存在危险的工艺、设备、容器、建筑未制定防范措施。如:未编制防止锅炉结焦措施、防止锅炉四管爆漏措施、防止锅炉超温、超压措施、防止制粉系统爆炸措施、防止锅炉尾部再燃烧措施、防止锅炉炉膛爆炸措施等。5、未建立锅炉主、辅设备台帐。6、未进行设备责任制分工或设备责任制未落实。7、锅炉“四管”发生超温、超压、爆漏事件后,未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并实施整改。8、对隐患排查发现的问题未制定整改措施,未进行分级管控及时整改。9、未编制锅炉事件应急预案。如:未编制锅炉除焦应急预案、制粉系统爆破应急预案等。10、燃料来源地及煤种特性发生变化后,未制定“配煤掺烧制度”及相关措施。11、运行、检修人员不执行规章制度。如:擅自解列锅炉安全阀、擅自投退汽包水位保护、锅炉严重缺水时盲目进水。12、运行、检修人员存在严重误操作行为。如:出现人员操作失误造成锅炉严重满水、缺水、向已经熄火停炉的锅炉炉膛内排放煤粉仓或直吹系统内存粉等。13、锅炉化学监督工作开展不利。如:未进行锅炉炉管定期垢量取样分析及炉汽水品质监控等。14、锅炉水冷壁垢量超标时未及时安排进行化学清洗。15、锅炉运行10万小时后,未安排炉外疏水管道及附件在检修期间逐步更换计划。16、人员培训不及时到位,如:检修、操作员工上岗前未进行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17、焊接、起重特种作业人员,压力容器、金属、化学等专业检验监督人员存在无证上岗现象。81、执行规程、制度不严格,有违规事件发生。如:锅炉安全阀校验后未实跳系统中整定压力最低的安全阀、安全阀未按规程要求每年做一次排汽试验、检修后未进行FSSS系统中主燃料跳闸传动试验等。2、现场抽查工艺、设备、容器、建筑的防范措施不全,或防范措施不能有效执行。3、主蒸汽系统、高低温再热蒸汽系统和主给水系统的支吊架未按照《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与支吊架维修调整导则》(DL/T616-2006)进行每年的定期检查。锅炉运行10万小时后未进行全面检查和调整。4、锅炉承压部件、管道的劣化指标接近规程要求更换值时(剩余寿命小于一个大修期),未立即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5、锅炉制造、安装、改造记录及档案等技术资料审查不符合《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6.8条款规定。6、锅炉构架基础未设观测沉降的测量标,在构架吊装前、锅炉组件吊装前、水压试验上水前、水压试验后均未观测基础的沉降情况或未作出详细记录,锅炉投运后未定期进行观测。7、安全设施标准化设施不完善,安全标识、设备标识不全。8、新锅炉投产一年内,未对主蒸汽、再热蒸汽管道的热工测点角焊缝进行无损检测。61、制定了管理制度、措施,但措施种类不全或未履行审批手续。如:重大技术措施中无锅炉超水压试验措施、各种技术措施制定后未经过单位技术总负责人签字等。2、危险的工艺、设备、容器、建筑有防范措施,但防范措施不齐全或操作性差。3、锅炉事件应急预案未按期演练或无演练总结。如:未进行锅炉打焦的应急演练等。4、使用于工作压力≥9.8MPa或工作温度≥540℃工况的金属材料入厂未按要求复检或检验项目要求执行。51、制定了相关规程和管理制度。如:锅炉检修工艺规程、锅炉运行规程、“锅炉四管”及炉外管防磨防爆制度、专用钢材和焊接材料管理制度、焊缝检查探伤制度、压力容器定期试验制度、设备巡视检查制度,热工保护装置试验管理制度、热工保护投/退管理制度、热工防“三误”实施细则、两票三制实施细则等。2、制定安全生产相关措施且完善准确。如:制定并执行了锅炉超水压试验措施、锅炉安全门校验措施、FSSS传动试验措施等。3、存在危险的工艺、设备、容器、建筑均制定了对应的防范措施。如:防止锅炉结焦措施、防止锅炉四管爆漏措施、防止锅炉超温超压措施、防止锅炉尾部再燃烧措施、防止制粉系统爆炸措施等。4、锅炉监督、检验、操作员工上岗前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5、建立健全了事故应急预案,按计划组织进行演练并进行总结。配置了必要良好的应急救援器材。注释:锅炉危险源评估范围:蒸汽锅炉压力>2.5MPa且额定容量≥10t/h;热水锅炉额定出水温度≥120℃,且额定功率≥14MW1.L10分值第2条《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DL647-2004)附录C的要求如下:1.1碳钢和合金钢管的壁厚减薄大于30%,或计算剩余寿命小于一个大修期的时间间隔者。1.2碳钢管胀粗超过3.5%D;合金钢管胀粗超过2.5%D时。1.3腐蚀点深度大于壁厚的30%时。1.4碳钢或钼钢的石墨化大于或等于四级时。1.5高温过热器管或高温再热器管表面氧化皮厚度超过0.6mm,且晶界氧化裂纹深度超过5晶粒的。1.6表面裂纹肉眼可见者。1.7常温机械性能低,运行一个小修间隔后的计算壁厚已不能满足强度计算要求的。2.L8分值第14条《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反措重点要求》(国能2014161号)中6.4.2的要求如下:6.4.2汽包水位计的安装取样管应穿过汽包内壁隔层,管口应尽量避开汽包内水汽工况不稳定区(如安全阀排汽口、汽包进水口、下降管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