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_第1页
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_第2页
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_第3页
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_第4页
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1.020C5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476—20152015-12-29发布营养名Terminology词术ofnutrition语2016-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ⅠWS/T476—2015目次前言…………………………Ⅲ[范围………………………[Z总则………………………[t基础营养…………………[F人群营养…………………[Lg公共营养…………………Z[9临床营养…………………ZFL营养学研究方法…………………………t0索引…………………………tZⅢWS/T476—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营养学会、上海市营养学会、青岛大学医学院医学营养研究所。1WS/T476—2015营养名词术语1范围本标准界定了营养名词术语的定义或释义。本标准适用于营养工作,特别是营养标准的编写和实施。2总则营养nutrition人体从外界环境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其有益物质,供给能量,构成和更新身体组织,以及调节生理功能的全过程。营养素nutrient食物中具有特定生理作用,能维持机体生长、发育、活动、生殖以及正常代谢所需的物质。包括蛋白必需营养素esentialnutrient人体必需,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不足,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营养素。宏量营养素macronutrient人体内含量及需要量相对较多的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微量营养素micronutrient人体内含量及需要量相对较少的营养素,主要指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学scienceofnutrition;nutrition;nutriology研究人体营养规律以及改善措施的科学。包括基础营养、食物营养、人群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3基础营养能量energy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能量的释放、转移、利用及消耗过程。能量平衡energybalance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基本相等(不超过±5%)为平衡;能量2WS/T476—2015摄入大于消耗为正平衡;能量摄入小于消耗则为负平衡。3.1.3产能营养素energysourcenutrient在体内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能量的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1.4能量系数energycoeficient每克产能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能量系数分别为17kJ(4kcal)、37kJ(9kcal)和17kJ(4kcal)。3.1.5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smrate;BMR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基础代谢。以kJ(kcal)/(m2·h)表示。3.1.6基础能量消耗basalenergyexpenditure;BEE24h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以kJ(kcal)/d表示。3.1.7静息代谢率restingmetabolicrate;RMRkJ(kcal)/m2h表示。3.1.8静息能量消耗restingenergyexpenditure;REE机体在没有骨骼肌活动的静息状态下,24h的能量消耗。以kJ(kcal)/d表示。3.1.9相对代谢率relativemetabolicrate;RMR表示能量代谢的一种相对值。计算见式(1):相对代谢率=体力活动时的能静时的能量消耗 (1)3.1.10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运动时的代谢率与安静时的代谢率的比值,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活动强度的指标。机体坐位休息时,每分、每千克体重摄氧3.5mL,定为1MET。3.1.11身体活动水平physicalactivitylevel;PAL总能量消耗(TEE)与基础能量消耗(BEE)的比值,用以表示身体活动强度。计算见式(2):身体活动水平(PAL)=…………(2)3.1.12总能量消耗totalenergyexpenditure;TEE即24h消耗的总能量,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生长发育、妊娠营养储备、孕妇泌乳等所消耗的能量。3.1.13食物热效应thermicefectoffod;TEF食物特殊动力作用specificdynamicaction;SDA人在摄食,对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过程中所引起的能量额外消耗现象。碳水化合物、脂肪、3WS/T476—2015蛋白质的食物热效应分别为其产能量的5%~10%、0%~5%、20%~30%。3.1.14氧的热当量thermalequivalentofoxygen氧热价食物在氧化时,每消耗1L氧所产生的能量。3.1.15非蛋白呼吸商nonproteinrespiratoryquotient;NPRQ碳水化合物、脂肪氧化时产生CO2量和耗O2量的容积比。3.1.16能量需要量energyrequirement估计能量需要量estimatedenergyrequirement;EER满足机体总能量消耗所需的能量。即满足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等所消耗的能量,以及儿童期的生长发育、妊娠期的营养储备、哺乳期泌乳等所需要的能量。3.2蛋白质与氨基酸proteinandaminoacid3.2.1蛋白质protein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通过肽键连接起来的一类含氮大分子有机化合物。3.2.1.1完全蛋白completeprotein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当,不仅能维持人体健康,并能促进生长发育的食物蛋白质。如乳类中的酪蛋白、乳清蛋白;蛋类中的卵清蛋白等。3.2.1.2半完全蛋白partialycompleteprotein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3.2.1.3不完全蛋白incompleteprotein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不能促进生长发育也不能维持生命的蛋白质。如胶原蛋白、玉米胶蛋3.2.1.4参考蛋白质referenceprotein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用作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参照物。常用鸡蛋蛋白质和乳蛋白质。3.2.1.5蛋白质折算系数nitrogenproteinconversionfactor蛋白质系数食物中的总氮量折算成蛋白质量的系数。一般为6.25。3.2.1.6粗蛋白质crudeprotein食物中通过含氮量测定推算出来的蛋白质。计算见式(3):粗蛋白质=食物×100%……(3)4WS/T476—20153.2.1.7氮平衡nitrogenbalance摄入氮与排出氮的动态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为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为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为负氮平衡。3.2.1.8必要氮损失obligatorynitrogenloses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经粪便、尿、皮肤及其他途径排出的氮。3.2.1.9代谢氮metabolicnitrogen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尿和粪便中排出的氮。包括尿内源氮和粪代谢氮。3.2.1.10粪代谢氮metabolicfecalnitrogen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粪便排出的氮。3.2.1.11尿内源氮urineendogenousnitrogen无氮(蛋白质)膳食条件下,机体由尿排出的氮。3.2.1.12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pparentproteindigestibility不考虑粪代谢氮时,机体对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的程度。计算见式(4):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蛋白质表观消化率=×100%……(4)摄入氮3.2.1.13蛋白质真消化率trueproteindigestibility在考虑粪代谢氮时,蛋白质吸收量占摄入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5):蛋白质真消化率=×100%…蛋白质真消化率=×100%………………(5)摄入氮3.2.1.14蛋白质生物价biologicalvalue;BV蛋白质储留量占吸收量的百分比。计算见式(6):蛋白质生物价=×100% (6)其中储留氮及吸收氮的计算见式(7)、式(8):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 (7)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 (8)3.2.1.15蛋白质净利用率netproteinutilization;NPU蛋白质真消化率与蛋白质生物价的乘积。计算见式(9):蛋白质净利用率=蛋白质真消化率×蛋白质生物价 (9)3.2.1.16蛋白质功效比值proteineficiencyratio;PER在规定条件下,实验动物每摄入1g蛋白质体重增加量(g)。计算见式(10):蛋白质功效比值= (10)5WS/T476—20153.2.1.17氨基酸模式aminoacidpatern氨基酸相对比值以蛋白质中含量最少的色氨酸为1,计算出其他必需氨基酸和它的比值。3.2.1.18氨基酸评分模式aminoacidscoringpatern评价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所用参考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模式。3.2.1.19氨基酸分aminoacidscore;AAS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第一限制氨基酸量(mg/g)与参考蛋白质每克氮相应氨基酸量(mg/g)之比。计算见式(11):氨基酸评分=×100氨基酸评分=×100………(11)参考蛋白质每克氮相应氨基酸量(mg/g)3.2.1.20蛋白质消化率校正的氨基酸评分proteindigestibility-corectedaminoacidscore;PDCAAS氨基酸评分与蛋白质真消化率的乘积。计算见式(12):PDCAAS=氨基酸评分×蛋白质白质真消化率 (12)3.2.1.21蛋白质互补作用proteincomplementaryaction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和数量之间相互补充,提高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作用。3.2.1.22酪蛋白casein3.2.1.23抗生物素蛋白avidin蛋清中的一种碱性糖蛋白。与生物素结合形成复合物,影响生物素的吸收。3.2.1.24血红蛋白hemoglobin人体血液中一类红色含铁的携氧蛋白质。包括脱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硫化血红蛋白、碳氧血红蛋白和高铁血红蛋白。3.2.1.25高铁血红蛋白methemoglobin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被氧化成三价铁的产物,为变性的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能力。氨基酸aminoacid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分子中同时具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化合物。3.2.2.1必需氨基酸esentialaminoacid人体必需,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3.2.2.2非必需氨基酸nonesentialaminoacid人体需要,但能在体内合成,非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丝氨酸、6WS/T476—20153.2.2.3生糖氨基酸glycogenicaminoacid在代谢中可以作为丙酮酸、葡萄糖和糖原前体的氨基酸。3.2.2.4生酮氨基酸ketogenicaminoacid经过代谢能产生酮体的氨基酸。3.2.2.5生酮生糖氨基酸ketogenicandglycogenicaminoacid经过代谢,既能产生酮体,又能转化为葡萄糖的氨基酸。3.2.2.6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aminoacid;BCAA侧链有分支结构的氨基酸。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均为必需氨基酸。3.2.2.7含硫氨基酸sulfurcontainingaminoacid分子结构中含有硫原子的一类氨基酸。包括甲硫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3.2.2.8条件必需氨基酸conditionalyesentialaminoacid包括两种,一是在创伤、感染、剧烈运动及高分解代谢等特殊条件下,成为必需的氨基酸。如精氨酸和谷氨酰胺。二是能减少必需氨基酸需求的氨基酸。如酪氨酸和半胱氨酸。3.2.2.9限制氨基酸limitingaminoacid食物蛋白质中一种或几种含量相对较低,影响蛋白质利用率的必需氨基酸。3.2.2.10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2-氨基-3-甲基戊酸一种支链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3.2.2.11亮氨酸leucine;Leu2-氨基-4-甲基戊酸一种脂肪族支链非极性的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生糖氨基酸。3.2.2.12赖氨酸lysine;Lys2,6-二氨基己酸蛋白质中唯一带有伯氨基侧链的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3.2.2.13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蛋氨酸2-氨基-4-甲巯基丁酸一种含硫的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7WS/T476—20153.2.2.14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Phe2-氨基-3-苯基丙酸芳香族、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生酮氨基酸。3.2.2.15苏氨酸threonine;Thr2-氨基-3-羟基丁酸一种含有一个醇式羟基的脂肪族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3.2.2.16色氨酸tryptophan;Try2-氨基-3-吲哚基丙酸一种芳香族、杂环、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3.2.2.17烟酸当量niacinequivalent;NE膳食摄入烟酸与在体内由色氨酸转化生成的烟酸之和。计算见式(13):烟酸当量(mg)=烟酸(mg)+1/60色氨酸(mg) (13)3.2.2.18缬氨酸valine;Val2-氨基-3-甲基丁酸一种支链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3.2.2.19组氨酸histidine;His2-氨基-3-咪唑基丙酸一种碱性及极性的α氨基酸。人体的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3.2.2.20胱氨酸cystine由两个半胱氨酸残基通过二硫键形成的一种含硫氨基酸。3.2.2.21半胱氨酸cysteine;Cys2-氨基-3-巯基丙酸脂肪族含巯基的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3.2.2.22酪氨酸tyrosine;Tyr2-氨基-3-对羟苯基丙酸一种含有酚羟基的芳香族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酮生糖氨基酸。3.2.2.23精氨酸arginine;Arg2-氨基-5-胍基戊酸一种脂肪族碱性含有胍基的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3.2.2.24谷氨酰胺glutamine;Gln2-氨基-5-羧基戊酰胺谷氨酸的酰胺。人体的条件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8WS/T476—20153.2.2.25天冬氨酸asparticacid;Asp2-氨基-4-羧基丁酸一种脂肪族的酸性的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是神经递质。3.2.2.26谷氨酸glutamicacid;Glu2-氨基-5-羧基戊酸谷氨酰胺、脯氨酸以及精氨酸的前体物质。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而来。3.2.2.27甘氨酸glycine;Gly2-氨基乙酸最简单的天然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在体内可以由葡萄糖转变生成。3.2.2.28丝氨酸serine;Ser2-氨基-3-羟基丙酸一种脂肪族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和生酮氨基酸。3.2.2.29丙氨酸alanine;Ala2-氨基丙酸一种脂肪族非极性α-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和生糖氨基酸。3.2.2.30脯氨酸proline;Pro吡咯烷酮羧酸一种环状的亚氨基酸。人体的非必需氨基酸。3.2.2.31牛磺酸taurine氨基乙磺酸半胱氨酸在体内氧化并脱羧的产物,可与胆汁酸结合生成胆汁盐。脂类lipids脂肪和类似脂肪物质的统称。包括三酰甘油、磷脂和固醇类。脂肪fat由1分子甘油和1~3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包括一酰甘油、二酰甘油、三酰甘油。3.3.1.1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中性脂肪neutralfat由甘油的3个羟基与3个脂肪酸分子酯化生成的甘油酯。3.3.1.2粗脂肪crudefat食物中一大类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或石油醚)的化合物总称。除三酰甘油外,还包括磷脂、固醇、色素等。可通过索氏提取法或罗高方法等测定。9WS/T476—20153.3.1.3总脂肪totalfat通过测定食品中单个脂肪酸含量并折算脂肪酸甘油三酯的总和来获得脂肪含量称为总脂肪。3.3.1.4脂肪酸fatyacid一类羧酸。其结构通式为CH3(CH2)nCOOH。按碳原子数分为短链(2C4C)、中链(6C12C)、长链(14C24C)脂肪酸;按其碳链上是否存在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按含双键数目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按羧酸不饱和双键出现的位置分为ω-3、ω-6、ω-7和ω9系或n3、n6、n7和n9系脂肪酸;按羧酸的空间结构又分为顺式和反式脂肪酸。3.3.1.5饱和脂肪酸saturatedfatyacid;SFA碳链上不含双键的脂肪酸。如软脂酸(C16∶O)、硬脂酸(C18∶O)。3.3.1.6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fatyacid碳链上含一个或一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榈油酸(C16∶1);亚油酸(C18∶2)、CC4)。3.3.1.7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yacid;MUFA碳链上含有一个双键的脂肪酸。如油酸(C18∶1)、棕榈油酸(C16∶1)。3.3.1.8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fatyacid;PUFA3.3.1.9长链脂肪酸longchainfatyacid;LCFAC3.3.1.10中链脂肪酸mediumchainfatyacid;MCFA碳原子数为612的脂肪酸。如常见的辛酸(C8∶0)、癸酸(C10∶0)。3.3.1.11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yacid;SCFA碳原子数为24的脂肪酸。如常见的丁酸(C4∶0)。3.3.1.12必需脂肪酸esentialfatyacid;EFA人体必需,自身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脂肪酸。包括亚油酸(C18∶2)和α-亚麻酸(C18∶3)。3.3.1.13亚油酸linoleicacid含18碳原子2个双键的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多种植物油脂中的必需脂肪酸。3.3.1.14亚麻酸linolenicacid;ALA10WS/T476—2015(GLA,γ-LNA)。α-亚麻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和其他干性油中,是人体的必需脂肪酸。γ-亚麻酸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月见草油中。3.3.1.15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cid;ARA含20个碳原子4个双键的ω-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3.3.1.16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acid;EPA含20个碳原子5个双键的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3.3.1.17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acid;DHA含22个碳原子6个双键的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3.3.1.18油酸oleicacid含18个碳原子和1个双键的ω-9系单不饱和脂肪酸。动、植物油脂的一种重要成分。3.3.1.19棕榈酸palmiticacid含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是构成动、植物油脂的重要成分。3.3.1.20反式脂肪酸transfatyacid;TFA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非共轭反式双键的不饱和脂肪酸。食物中的反式脂肪酸多数是由植物油氢化制成的,少量存在于反刍动物的脂肪中。3.3.1.21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linoleicacid;CLA含18碳原子2个共轭双键的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以甘油酯的形式存在于反刍动物产品中。类脂lipoid类似脂肪或油的有机化合物的总称。包括磷脂(phosphatide)和固醇类(sterol)等物质。3.3.2.1磷脂phospholipid含有磷酸基团的类脂。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类。3.3.2.2麦角固醇ergosterol一种植物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生成维生素D2。3.3.2.3植物固醇phytosterol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的固醇。包括麦角固醇、豆固醇及谷固醇。3.3.2.4胆固醇cholesterol;Ch机体内主要的固醇物质。细胞膜的重要组分,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及胆汁酸的前体。血浆中胆固醇水平过高,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11WS/T476—2015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糖类糖、寡糖、多糖的总称,是提供能量的重要营养素。糖sugar所有的单糖和双糖。如葡萄糖、蔗糖等。单糖monosacharide含有3~6个碳原子的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一般条件下不能再直接水解为更小分子的碳水化合二糖disacharide双糖由两个相同或不相同的单糖分子上的羟基缩合脱水生成的糖苷。自然界最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及乳寡糖oligosacharide低聚糖聚合度(DP)为3~9的碳水化合物。多糖polysacharide聚合度(DP)≥10的碳水化合物。包括淀粉和非淀粉多糖。葡萄糖glucose/dextrose一种己醛糖。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种单糖。葡萄糖耐量因子glucosetolerancefactor;GTF由烟酸、谷氨酸、甘氨酸和半胱氨酸与三价铬组成的络合物,具有增强胰岛素受体活性的作用。果糖fructose,fruitsugar左旋糖一种已酮糖。通常与蔗糖共存于水果及蜂蜜中,是天然糖类中甜度最高的糖。半乳糖galactose一种由六个碳和一个醛组成的己醛糖,为乳糖和棉子糖等的组分。糖醇alditol麦芽糖maltose两个葡萄糖分子以α-1,4-糖苷键连接构成的二糖。是淀粉和糖原的结构成分。12WS/T476—2015蔗糖sucrose砂糖红糖由一分子葡萄糖的半缩醛羟基与一分子果糖的半缩醛羟基彼此缩合脱水而成的二糖。乳糖lactose由半乳糖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葡萄糖而形成的二糖。是哺乳动物乳汁中主要的二糖。木糖醇xylitol一种戊五醇或五碳醇。是具有5个碳原子和5个羟基的直链多元醇。糊精dextrin淀粉在酸或α淀粉酶作用下加热不完全水解的产物。淀粉starch由许多葡萄糖分子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类多糖。可溶性淀粉solublestarch不溶于冷水,可在热水中溶解成为透明溶液的白色或淡黄色淀粉粉末。与碘呈深蓝色反应。糖原glycogen广泛分布于哺乳类及其他动物肝、肌肉等组织的、多分散性的高度分支的葡聚糖,用于贮藏能量。膳食纤维dietaryfiber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的,对人体有健康意义的碳水化合物。包括纤维括木质素等其他一些成分。粗纤维crudefiber用石油醚、1.25%硫酸和1.25%氢氧化钠连续提取后的食物残渣减去灰分所得的物质。包括不能被人体内消化酶分解的植物细胞壁中的多糖及木质素等高分子化合物。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dietaryfiber能溶解于水的膳食纤维部分。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dietaryfiber不溶解于水的膳食纤维部分。包括木质素和部分半纤维素等。非淀粉多糖nonstarchpolysacharides;NSP除淀粉以外的所有植物性多糖。13WS/T476—2015纤维素celulose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形成的葡聚糖。属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半纤维素hemiceluloses;semicelulose植物细胞壁中与纤维素紧密结合的几种不同类型多糖混合物。包括木聚糖、木葡聚糖和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等。木质素lignin一种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是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芳香性高聚物。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不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unavailablecarbohydrate不能在小肠水解,难以吸收利用,部分可在大肠内发酵并产生能量的碳水化合物。低聚果糖fructoligosacharide;FOS寡果糖蔗果三糖族低聚糖由蔗糖分子的果糖残基结合1~3个果糖而成的低聚糖。低聚半乳糖galactoligosacharide;GOS一种低聚糖,由半乳糖或葡萄糖分子上连接1~7个半乳糖基组成。低聚木糖xyloseoligosacharide;XOS由2~7个木糖分子以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低聚糖。抗性淀粉resistantstarch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但能在大肠中发酵或部分发酵的淀粉。支链淀粉amylopectin胶淀粉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连接为主链,并有α-1,6-糖苷键连接作为分支点而形成的葡聚糖。难溶于水,不显现还原性,遇碘产生棕色反应。直链淀粉amylose糖淀粉葡萄糖以α-1,4-糖苷键相连而成的一条直链,并卷曲成螺旋状二级结构。在热水中可以溶解,与碘产生蓝色反应,一般不显还原性。矿物质mineral人体和食物中含有的无机物。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化学元素,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4WS/T476—2015常量元素macroelement宏量元素微量营养素。3.5.1.1钙calcium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构成成分。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参与调节和维持细胞功能、体液酸碱平衡;参与血液凝固、激素分泌。长期缺钙可致儿童佝偻病;中老年人骨质软化症。长期摄入过量可增加患肾结石的风险。3.5.1.2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与钙结合构成骨骼和牙齿;参与物质代谢,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正常饮食可获得足够的磷。3.5.1.3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是多种酶的激活剂。具有调节细胞钾、钠分布,维持骨骼生长和神经肌肉兴奋性等功能。3.5.1.4钾potasium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参与糖、蛋白质的代谢,维持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钾缺乏可引起神经肌肉、心血管、中枢神经发生功能性或病理性改变。3.5.1.5钠sodium人体必需常量元素之一。调节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及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摄钠过多是高血压原因之一。微量元素traceelement痕量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小于0.01%体重的矿物质。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铁、碘、3.5.2.1铁iron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体内氧的运送和组织呼吸过程,维持正常的造血功能,缺乏时可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缺铁性贫血。3.5.2.2血红素铁hemeiron与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中的卟啉(porophyrin)结合的铁,以卟啉铁的形式直接被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一般不受抑制因素或促进因素的影响。3.5.2.3碘iodine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合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摄入不足可引起碘缺乏病。长期过量摄入可导15WS/T476—2015致高碘性甲状腺肿等危害。3.5.2.4锌zinc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锌金属酶的组成成分。严重缺锌可引起皮肤损害和免疫功能损伤,或发生肠病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enteropathica)。3.5.2.5硒selenium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等的组成成分。参与机体的抗氧化。硒缺乏是克山病的可能病因。3.5.2.6铜copper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参与铜蛋白和多种酶的构成。缺乏时可发生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3.5.2.7m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黄嘌呤氧化酶/脱氢酶、醛氧化酶和亚硫酸盐氧化酶的组成成分。在正常膳食条件下人体不易发生钼缺乏。3.5.2.8铬chromium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成分、某些酶的激活剂。铬摄入不足可引起糖、脂代谢紊乱等。3.5.2.9钴cobalt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是维生素B12的主要成分。其功能主要是促进红细胞的成熟。维生素vitamin人体必需的一类微量营养素。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前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后者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缺乏病。维生素原provitamin天然存在的维生素前体,在人体和动物体内可转变成有生理活性维生素的物质。脂溶性维生素lipid-solublevitamin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一类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3.6.2.1维生素AvitaminA视黄醇retinol紫萝酮衍生物的总称。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有维生素A1及维生素A2两种。为某些代谢过程,特别是视觉的生化过程所必需。3.6.2.2视黄醇活性当量retinolactivityequivalents;RAE膳食摄入具有视黄醇活性物质的活性之和。计算见式(14):16WS/T476—2015视黄醇活性当量(RAE/μg)=膳食或补充剂来源的全反式视黄醇(μg)+1/2补充剂纯品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1/12膳食全反式β-胡萝卜素(μg)+1/24其他膳食维生素A原类胡萝卜素(μg)………………(14)3.6.2.3维生素DvitaminD具有胆钙化固醇(维生素D3)生物活性的所有类固醇的总称。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具有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的作用。3.6.2.4维生素EvitaminE生育酚tocopherol生育酚活性最强。3.6.2.5α-生育酚当量α-tocopherolequivalent;α-TE膳食中具有维生素E生物活性物质的总量,以毫克α-生育酚当量(mgα-TE)表示。计算见式(15):α-TE(mg)=1×α-生育酚(mg)+0.5×β-生育酚(mg)+0.1×γ-生育酚(mg)+0.02×δ-生育酚(mg)+0.3×α-三烯生育酚(mg)…………(15)3.6.2.6维生素KvitaminK叶绿醌phyloquinone一组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K1、维生素K2和维生素K3,为形成活性凝血因子Ⅱ、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Ⅺ和凝血因子Ⅹ所必需。水溶性维生素water-solublevitamin能在水中溶解的一类维生素。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3.6.3.1维生素B1vitaminB1硫胺素thiamine抗神经炎素aneurinB族维生素之一。在体内,构成丙酮酸脱氢酶、丙酮酸脱羧酶、转酮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等的辅酶发挥作用。3.6.3.2维生素B2vitaminB2核黄素riboflavinB族维生素之一。在体内,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黄素单核苷酸作为辅基与特定蛋白质结合,形成黄素蛋白,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能量代谢。3.6.3.3维生素B6vitaminB6B族维生素之一。所有呈现吡哆醛生物活性的3-羟基-2-甲基吡啶衍生物的总称。包括吡哆醛、吡哆胺及吡哆醇。其磷酸化形式是氨基酸代谢过程的辅酶,如转氨酶的辅酶。17WS/T476—20153.6.3.4烟酸nicotinicacid尼克酸(NADP+)的辅酶,在生物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电子载体或递氢体作用。3.6.3.5烟酰胺nicotinamide;niacinamide尼克酰胺烟酸的酰胺化合物。3.6.3.6维生素PPvitaminPP烟酸和烟酰胺的总称。3.6.3.7泛酸pantothenicacidB族维生素之一。辅酶A和酰基载体蛋白的组成部分。辅酶A参与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酰基载体蛋白在脂肪酸合成时发挥作用。3.6.3.8叶酸folicacid蝶酰谷氨酸pteroylglutamicacid3.6.3.9维生素B12vitaminB12钴胺素cobalamine氰钴胺素cyano-cobalaminB族维生素之一。所有呈现氰钴胺素生物活性的类咕啉的总称,其辅酶形式是钴胺酰胺。参与核酸与红细胞生成。3.6.3.10生物素biotinB族维生素之一。在羧化、脱羧和转羧化反应中起辅酶作用。3.6.3.11维生素CvitaminC抗坏血酸ascorbicacid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所有显示抗坏血酸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通称。在体内参与氧化还原反应。4人群营养儿童营养childnutrition新生儿neonate孕满28周出生的活产婴,在日龄0d~27d内,统称新生儿。18WS/T476—2015低出生体重lowbirthweight;LBW新生儿在出生后1h内第一次测得的体重低于2500g。婴儿infant出生到12个月龄的儿童。幼儿youngchildren13~36月龄的儿童。5岁以下儿童childrenunder5yearsofage从出生到未满5周岁(<60月龄)之间的儿童。人体由不成熟发育到成熟的转化时期。以身体的急速成长、性器官发育至性成熟为特征。生长关键期criticalperiodofgrowth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身长(高)、体重增长最迅速的时期。一生中有两次,第一次是2岁以前,特别是1岁以内,第二次是青春期。哺乳期lactationperiod分娩后母亲以自身乳汁哺育婴儿的一段时间。按需哺乳breastfedingacordingtoned、不定量的哺乳方法。断乳weaning随婴儿月龄增大,有步骤地添加母乳外食物,使婴儿由单纯母乳喂养逐步过渡到完全由母乳外食物满足营养需要的过程。初乳colostrum妇女分娩后7d内乳腺分泌的乳汁。过渡乳transitionalmilk分娩后7d~14d所分泌的乳汁为过渡乳。之后转化为成熟乳。常乳ordinarymilk成熟乳妇女分娩15d后乳腺分泌的乳汁。母乳喂养breastfeding以母亲的乳汁喂哺婴儿。除母乳外,不给婴儿食用其他任何液体或固体的食物。19WS/T476—2015母乳喂养率breastfedingrate100名小于4个月的婴儿中,接受母乳喂养的人数。计算见式(16):母乳喂养率=母乳喂养率=×100%…………(16)小于4个月的婴儿数人工喂养artificialfeding用母乳代用品如牛乳、羊乳或配方乳、代乳粉等对6个月以内的婴儿哺喂。辅助食品complementaryfod为补充母乳营养之不足和过渡到一般膳食而给婴儿逐步添加的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complementaryfodsupplement在6~36月龄婴幼儿辅食中添加的含高密度多种微量营养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品,可含或不含食物基质和其他辅料。目前常用的形式有: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辅食营养素补充片、辅食营养素人体测量anthropometry对人体有关部位长度、宽度、厚度和围度的测量。身长bodylength平卧位头顶到足跟的长度。身高bodyheight站立位足底到头部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体重bodyweight人体总重量(裸重)。头围headcircumference右侧齐眉弓上缘经过枕骨粗隆最高点水平位置头部周长。上臂围bicepscircumference;BC上肢自然下垂,上臂中点(肱二头肌最突出部)水平的围周长。上臂肌围armmusclecircumference;AMC上臂围减去3.14倍三头肌皮褶厚度。计算见式(17):AMC=BC-3.14×TSF (17)式中:AMC—上臂肌围,单位为毫米(mm);BC—上臂围,单位为毫米(mm);TSF—三头肌皮褶厚度,单位为毫米(mm)。20WS/T476—2015臀围hipcircumference经臀峰点水平位置处的体围周长。腰围waistcircumference腋中线肋弓下缘和髂嵴连线中点的水平位置处的体围周长。皮褶厚度skinfoldthicknes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厚度。人体营养humannutrition标准体重standardweight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身高条件下符合健康概念的体重值。计算见式(18):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18)体质指数bodymasindex;BMI体重指数一种计算身高别体重的指数。计算见式(19):BMI=[…………(19)超重和肥胖overweightandobesity由于体内脂肪的体积和(或)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导致的体重增加,或体脂占体重的百分比异常增tralobesity),通常用腰围进行判定。酸碱平衡acid-basebalance正常生理条件下,人体血液和组织液的酸碱度保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pH7.35~7.45)。水平衡waterequilibrium人体水分的摄入与排出之间的平衡关系。即从饮食摄取的和体内代谢产生的水,与从尿粪排出及呼吸和皮肤蒸发的水量相当;也指正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和组织水分分布处于平衡状态。脱水dehydration由于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特别是钠离子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又未能补偿所引起的病理状态。复水rehydration补水和电解质,以促进水合恢复丢失的体液。21WS/T476—20155公共营养营养调查nutritionsurvey全国营养调查nationalnutritionsurvey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代表性人群样本,对膳食和人体营养状况进行的调查。膳食调查dietarysurvey对个人、家庭或人群一定时间内各种食物摄入量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的调查。家庭食物消耗量调查householdfodconsumptionsurvey调查一户人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消耗各种食物量以计算家庭成员的营养素摄入状况。称重法weighingmethod运用标准化的称量工具对食物量进行称重,从而了解调查对象当前食物消费情况的一种方法。24小时回顾法24-hourrecalmethod通过询问调查对象过去24h实际的膳食摄入状况,对其食物摄入量进行计算的一种方法。24h回顾法中的24h通常是指从调查时间点开始向前推24h。购进/自产量amountpurchasedorgrown膳食调查期间每种购进或自产食物的重量。可食部edibleportion去掉食物中不可食用部分后剩余的可食用部分。废弃量discardedamount膳食调查期间每种废弃食物的重量。剩余量remainingamount膳食调查结束时每种食物剩余的重量。餐次比mealproportions每餐摄入的能量占全天摄入总能量的百分比。人日数numberofperson-days收集到的食物消费信息能代表的调查对象用餐天数。总人日数totalperson-days所有在家或单位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22WS/T476—2015营养评价nutritionasesment营养状况评价asesmentofnutritionalstatus通过膳食调查、体格检查、营养缺乏病检查和生物化学检查等方法,了解有关的指标参数,并与相应的正常值或参考值进行比较,得到有关人体营养状况的科学认识。Z评分Zscore实测值与参考人群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参考人群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Z评分。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height(length)forageZscore;HAZ/LAZ儿童身高(身长)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儿童身高(身长)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参考儿童身高(身长)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年龄别身高(身长)Z评分。年龄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ageZscore;WAZ儿童体重实测值与同年龄同性别参考儿童体重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同年龄同性别参考儿童体重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年龄别体重Z评分。身高(身长)别体重Z评分weightforheight(length)Zscore;WHZ/WLZ儿童体重实测值与同性别同身高(身长)儿童体重中位数之间的差值和同性别同身高(身长)儿童体重标准差相比,所得比值就是身高(身长)别体重Z评分。营养素需要量nutritionrequirement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referenceintakes;DRIs评价膳食营养素供给量能否满足人体需要、是否存在过量摄入风险以及有利于预防某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一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以及建议摄入量、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推荐每日营养素供给量recommendeddailyalowance;RDA为预防发生缺乏病建议平均每日膳食必须供给的营养素量。相当于“推荐摄入量”。基础需要量basalrequirement为预防可检出的有关功能损害所需每天平均摄入的营养素量。平均需要量estimatedaveragerequirement;EAR群体中各个体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nutrientintake;RNI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个体需要的营养素摄入水平。适宜摄入量adequateintake;AI营养素的一个安全摄入水平。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23WS/T476—20155.3.7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upperintakelevel;UL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量。此量对一般人群中的几乎所有个体都不至于造成损害。5.3.8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ceptablemacronutrientdistributionranges;AMDR为预防产能营养素缺乏,同时又降低慢性病风险而提出的每日摄入量的下限和上限。5.3.9建议摄入量proposedintakesforpreventingnon-communicablechronicdiseases;PI-NCD为预防非传染性慢性病而建议的必需营养素的每日摄入量。5.3.10特定建议量specificproposedlevels;SPL为维持人体健康而对必需营养素以外的食物成分建议的每日摄入量。5.3.11每日允许摄入量aceptabledailyintake;ADI5.3.12不确定系数uncertaintyfactor;UF在制定营养素最高可耐受摄入量(UL)时,为减少试验动物数据外推和数据质量等因素引起的不确定性,一般将得到的数据缩小一定的倍数得出UL,此倍数即为不确定系数。5.3.13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ectlevel;NOAEL5.3.14观察到有害作用最低剂量lowest-observed-adverse-efectlevel;LOAEL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用现有技术手段或检测指标,观察到有害效应的受试物每日最低摄入量。5.4膳食营养dietarynutrition5.4.1膳食指南dietaryguideline;DG政府部门或学术团体为了引导国民合理饮食维持健康而提出的饮食建议。5.4.2计划膳食dietaryplanning根据用膳者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而进行膳食配方的设计。5.4.3食谱recipe/menu菜单按合理营养要求而安排的膳食计划。即根据用膳者生理的或因病理的对能量与营养素需要量、饮食习惯和当地食物的供应情况,制定一定时期内(一日或一周)每餐主食和副食品的种类、数量、搭配及其烹调方法等的计划方案。24WS/T476—2015营养质量指数indexofnutritionalquality课间餐clas-breaksnack一般在早餐和午餐之间,供给学生补充能量和营养素的食物。饮食行为dietarybehavior人们习惯性的摄食活动。包括食物的选择与购买、食用频度、食用数量、食用方式、饮食场所等。可影响人们营养素的摄入,及营养和健康状况。零食snack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和饮料(不包括水)。偏食dietarybias特别偏爱或特别不喜食某些常见食物的不良饮食习惯。异食癖alotriophagy一种食入非正常食物或非食物的特殊嗜好。常见于锌缺乏症、钩虫病、缺铁性贫血患者,有的原因社区营养communitynutrition在社区内运用营养学理论、技术及社会性措施,研究和解决社区人群营养问题。营养监测nutritionsurveilance在一定范围内,对选定的人群营养指标进行定期观测、分析和评价。营养干预nutritionintervention针对人们与营养有关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改善。营养教育nutritioneducation一种经常性营养干预工作。即通过信息交流,帮助群众获得食物和营养知识、了解相关政策、养成合理饮食习惯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活动。紧急情况emergency突发性地威胁人类生命和公众健康的情况,常会造成食物短缺、缺乏安全饮水、医疗保健不足和恶劣的卫生条件,使人群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增加,最终导致人群死亡率的增加。6临床营养营养缺乏病nutritiondeficiencydisease严重缺乏某种或某些营养素引起的疾病。25WS/T476—20156.1.1营养不良malnutrition一种不正常的营养状态。由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不足或过剩造成的组织、形体和功能改变及相应的临床表现。6.1.2原发性营养不良primarymalnutrition由于食物蛋白质、能量和(或)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不能满足身体的生理需要而引起的营养不良。6.1.3继发性营养不良secondarymalnutrition因其他原发性疾病造成的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不能满足身体需要而引起的营养不良。6.1.4营养低下undernutrition营养不足主要是能量或蛋白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的一种不正常营养状态,常伴有一种或多种微量营养素6.1.5营养缺乏nutritiondeficiency机体从食物中获得的能量、营养素不能满足身体需要,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或正常生理功能的现象。6.1.6营养不良性水肿alimentaryedema营养不足(多为蛋白质缺乏)所引起的一种全身性水肿。分原发和继发两类。原发者见于食物的长期缺乏,继发者见于因病导致营养素摄入不足,消化吸收障碍以及排泄或丢失过多等。6.1.7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malnutrition;PEM一种因蛋白质和能量长期摄入不足所致的营养缺乏病。根据临床特征可分为干瘦型、浮肿型和混6.1.8低体重underweight儿童年龄别体重的Z评分<-2。6.1.9身高不足stunting生长迟缓儿童年龄别身高(身长)的Z评分<-2。6.1.10消瘦wasting儿童身高(身长)别体重的Z评分<-2。6.1.11半饥饿semistarvation人体摄入能量不足生理需要量的70%。6.1.12绝对饥饿absolutehunger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食物摄入的状态。26WS/T476—2015营养不良性萎缩alimentaryatrophy营养素缺乏而致的组织、器官萎缩。见于食物短缺,或不能进食或食物消化、吸收不良,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维生素缺乏病vitamindeficiency;avitaminosis机体缺乏某种维生素导致的相应的特异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vitaminAdeficiency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以眼、皮肤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眼干燥症xerophthalmia干眼病干燥性角膜炎xerotickeratitis缺乏维生素A引起的一种眼部疾病。病人感眼部不适,发干,有烧灼感,睑裂部球结膜处可见毕脱斑(bitotspots)。维生素D缺乏病vitaminDdeficiency缺乏维生素D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全身性骨病。佝偻病rickets小儿缺乏维生素D和(或)钙,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的以骨钙沉积不良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软化症osteomalacia;halosteresis成人缺乏维生素D或钙,导致钙吸收不良和骨骼脱钙而发生的骨病。维生素K缺乏病vitaminKdeficiency维生素B1缺乏病vitaminB1deficiency脚气病beriberi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以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消化系统功能异常的全身性疾病。分为干性脚气等三种类型。维生素B2缺乏病vitaminB2deficiency维生素B2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炎症和阴囊炎等。烟酸缺乏病niacindeficiency癞皮病糙皮病pelagra体内缺乏烟酸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典型症状为腹泻(diarhea)、皮炎(dermatitis)和痴呆(dementia)。27WS/T476—2015维生素B6缺乏病vitaminB6deficiency维生素B6缺乏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小红细胞性贫血、末梢神经炎、皮炎。维生素C缺乏病vitaminCdeficiency坏血病scurvy贫血anemia人体单位容积循环血液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总体积或血红蛋白的总含量低于正常人群的参考值。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IDA体内贮存铁耗竭,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贫血的营养缺乏病。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红细胞压积packedcelvolume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ease环境中缺碘引起人体碘摄入不足所致的疾病。主要有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地方性克汀病。营养代谢病nutritionalmetabolicdisease代谢病metabolicdisease新陈代谢病氨基酸代谢病metabolicdisordersofaminoacid先天性酶缺陷、酶转运系统障碍,或后天性肝、肾疾病所致氨基酸代谢紊乱的病症。如苯丙酮尿症。微量元素代谢病metabolicdisorderoftraceelements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或过多引起代谢紊乱而致的疾病。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老年人因钙缺乏、雌激素减少、运动不足等因素导致钙、磷代谢障碍引起骨骼微结构破坏、骨密度下降的全身性骨病。脂血症lipidemia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血液中含有异常大量脂质现象。28WS/T476—2015营养相关疾病nutrition-relateddiseases营养相关慢性病nutrition-relatedchronicdisease一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其发病与较长时间膳食不平衡有关。糖尿病diabetesmelitus;DM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或膳食不平衡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四种类型。血糖负荷glycemicload;GL100g重量的食物中可利用碳水化合物(g)与GI的乘积。GL>20为高GL食物,GI为10~20为中GL食物,GL<10为低GL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lycemicIndex;GI进食含50g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后,2h~3h内的血糖曲线下面积相比空腹时的增幅除以进食50g葡萄糖后的相应增幅。通常定义GI<55%为低GI食物,GI为55%~70%为中GI食物,GI>70%为高GI食物。高血压病hypertension由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或膳食不平衡等致病因子作用,导致的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伴有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克山病Keshandisease一种地方性心肌病。可能与硒缺乏有关。营养过剩overnutrition长期过量摄入产能营养素引起的一种不健康状态。早期表现为超重,进一步发展为肥胖病。营养风险nutritionalrisk现有的或潜在的与营养有关的导致患者出现不良临床结局(如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增高、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等)的风险。膳食营养治疗nutritiontherapy医院膳食hospitaldiet根据人体的基本营养需要和各种疾病的治疗需要而制订的医院病人膳食。可分为基本膳食、治疗基本膳食basicdiet为住院病人提供的常用膳食,包括普食、软食、半流质及流质。29WS/T476—20156.5.2.1普通饭normaldiet,generaldiet普食医院膳食中最常见的一种,与健康人膳食基本相似。适用于体温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咀嚼困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