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利用看图片等方法,会读“迸"“瓮”等生字;借助字理会写“登"等7个生字。

2.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等方式,正确、有节奏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摆一摆人物图片的方式来讲故事。

4.了解如何叙述一件简单的事情。

5.能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知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能通过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知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单元主题导课,初识“司马光”

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第8单元的学习,本单元的主题是“美好品质"。你都知道谁有哪些美好的品质?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年少成名的人,他就是——司马光。(板书课题)(引出“司马”复姓,回忆《姓氏歌》,还记得有哪些复姓吗?)

3.你对司马光有哪些了解?(介绍,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可能提到故事)

(1)你提到的故事就是从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演变而来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他小时候的故事。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本单元的单元主题和本节课的人物导入新课,直接引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美

1.出示全文,看看这篇课文,你发现他跟我们之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

(1)字数少,这是一篇小古文(对,这就是古人写的文章,我们叫他文言文)

(2)是一篇文言文:怎么说他是文言文?

2.课前大家都已经进行了预习,通过预习单的反馈,老师发现,有32个同学认为“迸"最难读,谁有好办法记住他的读音?

(1)“迸”:大家看,水从这个小孔中非常有力量的涌了出来,这就是“迸"。一生读,一生读,(评:读的真有力量)一起读。(借助图片,想像字意,就能读准字音)

3.字音我们解决了,我们再来看看预习反馈中,有31个同学认为“登”字很难写。(出示数据)

(瞧,这是“登"的演变,一个人两个脚踩在石头上向上登)(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吧顺口溜:左脚第一步,右脚第二步,踩着脚下石,步步向上升)老师范写,学生写2个,同桌互相评一评,有问题的地方在提示他一下。

4.生字我们都会写了,短文你会读吗?

5.生自由练习朗读。

6.看你们读的那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大家仔细听,听听老师读得跟你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谈发现:有停顿,有节奏

师:没错,读文言文,就要读的有节奏,出示节奏线短文)

7.看着屏幕,跟老师读。

8.练习朗读。

9.谁想起来读一读?这么多同学都想那么大家一起读一读?全班读。

评价:看来大家已经能把这个小文读得有节奏了。真棒。

【设计意图】利用图片和顺口溜的方式,会读会写孩子们觉得有困难的字,达成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利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文言文在朗读时的节奏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热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理解字义文意

1.其实,学习文言文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借助注释来理解内容。

2.看,课本这一部分就是注释,以注释3为例,在文中也有一个数字3,注释里的3就是对文中“瓮”的解释。

一生读释义。

同学们看,这就是“瓮",口小肚子大的陶器。请你再来读读?你来读读,你再来,大家一起来读读。(板贴在黑板上)

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瓮”,那谁来说说“一儿登瓮"怎么理解呢?

生说。

真棒,看来你学会了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了。(板贴:注释)

3.下面同学们借助注释,自学短文。(出示自学提示)

4.生交流

师:你们明白短文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

(1)第一句:突出“儿”字教学

A.“一群小孩儿在庭院中玩。"

“你怎么知道是一群小孩儿?”

“群儿"

文中“儿”出现了好几次,你能找到他们吗?用笔圈一圈。

一个孩子说,老师课件显示。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一个?

总结:“儿"在文言文中多指“小孩”。那这3个“儿"指同一个小孩儿吗?

B.我们继续来交流

a.生交流“足跌没水中”(板书:跌)

b.如果没有说到“足跌没水中":追问发生了什么是大家都跑了?生交流。

是啊,我们要关注到事情的起因。

谁再来完整地读一读第一句话?其他同学可以一边听一遍想象画面。你读的真好。

是啊,故事就在这一登一跌当中开始了。(板贴:起因)

(2)第二句:解决“皆”和光的品质。

同学们,孩子此时已经被水淹没,一分一秒的时间都关系着孩子的生死。众人看到之后,都分别是怎么做的?

A.“众皆弃去"

大家都跑走了。

怎么知道都跑走了?引申“皆”,借助注释理解了文章内容。

在文言文中,“皆"这个字经常当做“全、都”来理解。比如说:

“人皆有兄弟,我独无。"

“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狐假虎威》

“此地方圆十里皆平原。"

你能借助这个方法再来看看这几句话如何理解吗?

看来大家都了解了“皆”字的含义。真是“此屋中之儿皆会也。"

再次总结:看来借助注释能帮我们很好地理解文言文。

B.“持石击瓮破之。”(课件划线)

在这危急关头,司马光又是怎么做的?

生读句子

表演动作。

a.这么做行不行?不行。救不了孩子。此乃“千钧一发"之际,半点功夫一点儿也耽误不得了。到底该怎么做?

b.你表演的真好,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用力?(使劲才能破:对啊,同学们看这段话,……破之)(板书:破)

是啊,你结合着文中的“破”这个字理解内容。就这样,你还能结合文中语言再来说说吗?

学生充分说。(板书:击)

那你能带着这份感受再来读一读光的动作吗?

故事就在司马光这一击一破中发展着。(板贴:经过)

c.师生配合读读两种表现

文章读到这,你对光有什么认识。

(板贴:沉着机智)

(3)正是因为有了司马光的沉着机智,瓮破!水迸!孩子终于得救了。(板书:活)

齐读:儿得活。

多么好的结果啊!(板贴:结果)

5.总结方法:看来大家不仅能借助注释理解这个故事(指板贴),还感悟到了司马光沉着、机智的美好好品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字词句以及短文的内容。通过发现文中的注释,怎样利用注释来理解一个字,一段话,辅助设计相关的拓展内容,步步夯实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中,渗透叙述一件事情的时候要讲清楚起因、经过、结果三要素。通过上台表演的环节,品读语言文字的使用,同时感悟到了人物的美好品质。

(四)指导背诵,看图讲一讲故事

1.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做个朗读的小游戏——回声读(配乐)

我来读,你们来做我的回声。

2.你们读,我来做回声。

3.增加点难度,你还能读吗?

4.自己试着背背,跟你的同桌一起试试。

5.背诵:1人背(背的棒极了,掌声送给他。)

还有谁想来背?能被过儿,我们一起来试试。

6.司马光“破瓮救友”的故事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直到现在大家依然在流传着。你能不能也来试着讲讲这个小故事呢?

7.先别着急,想想怎样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生: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板贴)

说的很好,不管一个故事多长,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要说清楚这三个要素。

8.下面,请大家拿出资料袋,取出里面的图片,小组内,一边摆一摆,一边讲一讲这个故事。

9.2人上黑板展示。

师总结:同学们,当我们说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后,展开想象,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讲生动。(指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回声读的方式,再次领略了文言文的韵律美,设计不同形式的,不同层次的朗读方式,达到背诵课文的目的。接着设计了摆一摆的游戏,不仅让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再次熟悉了文章内容,而且还巩固了如何叙述一件事的方法。

(五)拓展阅读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你们喜欢文言文吗?

2.老师这还有一篇文言文,看看你们能不能借助文中的注释读懂他。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配乐)

(2)生全班交流。

是啊,他看书已经看的如痴如醉,什么都忘记了。

(3)从这个小短文中,你对司马光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爱看书,做事很专心……)

是啊,正是因为司马光从小就喜欢读书,才会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