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 (5)课件_第1页
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 (5)课件_第2页
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 (5)课件_第3页
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 (5)课件_第4页
第三章 急诊科管理 (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急诊科设置与管理

平凉医专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急诊科是社会急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重要场所,是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加强急诊科管理是提高救护质量的关键。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主要职责处理和研究多学科急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急性创伤、急性中毒、小儿急诊、意外事故、及发生急性器官、功能衰竭的治疗和抢救等。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研究方向研究如何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如何提高危重患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如何建立有效的急诊医疗体系及培养急救医学人才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一节

急诊科的任务与设置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一、急诊科的任务1.急诊2.急救3.培训4.科研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二、急诊科设置应独立或相对独立,位于医院一测或前部,标志醒目,有明显的指路标志,夜间有指路灯标明,便于寻找。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门厅或大厅宽敞,诊室采光通风,冷暖适宜,电源和电话设置合理,有条件者可设中心供养和负压吸引。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1.预检室,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站,位置明显,标志清楚,室内光线充足,面积足够,便于进行预检、分诊。配有必要通讯设备、各科常规检查用物及公用物品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2.抢救室

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场所备有抢救必备的仪器设备、物品和药品抢救床为带轮多功能的,可移动、可升降,配有相应的设备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3.诊察室按照各专科特点备齐急诊需要的各科器械和抢救用品,做到定期清洁消毒和定期检查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4.清创室或急诊手术室外伤患者视病情进行清创处理或急救手术,手术室设置同医院手术室要求相同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5.治疗室靠近护士办公室,便于为急诊病人进行各种护理操作配药室配有各种治疗及消毒用品输液室配有一定数量的床位,供临时需要输液治疗或短期系统治疗的病人使用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

6.观察室

观察床位按医院总床数的5%设置收治已明确诊断或暂不能确诊者或病情危重暂时住院困难者留观时间一般为3天。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对留观患者进行入室登记,建立病案,认真填写各项记录,书写病情报告。对留观患者要主动巡视,加强观察,及时完成医嘱,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做好病区的管理工作,保持观察室良好的秩序和环境.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7.急诊监护室(EICU)根据急诊科工作性质和特点而设立,收治在急诊科诊断未明、生命体征不稳定、暂时不能转送的危重患者或急诊术后患者进行加强监护。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一般设4-6张床,占地面积1.5-2.0㎡/床,有中心监护站,内设中心监护仪,对病人进行呼吸、血压、体温、心电、sPO2、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功能的监测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8.隔离室为了防止医院内感染,需要设置隔离室并配专门厕所;凡确诊为传染病的患者应及时转送入传染病科或传染病院治疗。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9.洗胃室

用于中毒病人洗胃急救,室内备有洗胃机2台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10.辅助设施挂号室、收费室、药房、检验室、超声室等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三、急诊科的配置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1.常用仪器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人工呼吸机、血压多参数监护仪、除颤仪、起搏器、血糖仪、移动X光机、超声仪、吸引器、电动洗胃机等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2.常用救护用品气管插管用品、简易呼吸囊、洗胃用品、输血器、气管切开包、气管导管、及各种无菌包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3.常用急救药品

心肺复苏药物、呼吸兴奋药、血管活性药、抗心律失常药、镇静镇痛药、止血药、常见中毒解毒药、各种静脉补充液体等。应放在易操作的急救推车内。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4.手术设备

麻醉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多功能手术床、无影灯、各类急救手术器械。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5.转运设备

便携式监护仪、便携式呼吸机、便携式氧气筒、吸引器、出诊箱(内放各类急救药品、物品等)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四、急救绿色通道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急救绿色生命安全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一律实行优先抢救、优先检查和优先住院的原则,各个环节安排合理紧凑,实施全程陪诊服务,使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救治。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一)急救绿色通道的患者范围

原则上所有生命体征不稳定和预见可能危机生命的各类急危重症患者均应纳入急救绿色通道。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二)急救绿色通道设施方便有效的通讯设备急救绿色通道流程图急救绿色通道的醒目标志急救绿色通道的医疗设备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三)急救绿色通道人员的要求

各环节24h应保证训练有素的人员在岗,可随时对病人进行救护,并可于相关科室的工作人员协同抢救。各环节工作人员应至少在急诊科从事三年以上临床实践工作。能掌握相关急救知识,熟练抢救及监测设备的性能及操作。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四)急救绿色通道的相应制度*1.急救绿色通道首诊负责制*2.急救绿色通道记录制度*3.转移护送制度*4.备用药管理制度*

5.急救药品和设备应进行可视化管理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

第二节急诊护理工作1护理工作特点2护理工作流程3护理程序4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1.急:就诊病人病情变化快,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一切工作都突出一个“急”字,分秒必争,迅速处理。一、护理工作特点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2.忙:病人病情变化快,就诊人数多,尤其在发生意外灾害时,要承担大批伤员抢救工作,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工作时既分工又合作.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有序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3.杂:就诊病人病种复杂,常常需要多专科人员协作会诊了,因而,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和协作能力,另外,多数病人是初次急诊就诊,常常有传染病人,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报告医务科重大抢救危重急诊即刻抢救病人接、分诊专科会诊辅助检查报告有关部门特殊传染病、涉及法律问题

分专科急诊就诊EICU或ICU监护清创缝合或急诊手术住专科病房留观转院离院回家护送交接往返护理工作流程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二、护理工作流程(一)接诊预检护士对来诊病人要热情接待,将病人快速接诊就位。危重病人应根据不同病情合理安置就位一般病人可坐着就诊对急救车送来的急诊病人,接应后将病人搬运到合适的位置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

急诊护士对每一位来诊病人所进行的简单迅速的评估,了解病人的医疗需求,决定病人就诊的紧急程度,使病人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治疗区获得恰当的治疗与护理的过程,称为分诊。时间一般在2-5min内完成。

(二)分诊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预检分诊

出迎患者被送到急诊科,应有专人负责出迎预检护士要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做到一问、二察、三分诊、四登记遇危重患者

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和抢救室护士遇到意外灾害事件

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组织抢救遇到法律纠纷…

遇到法律纠纷、刑事伤害案件、交通事故等应迅速与医院保卫部门、公安部门联系,并请家属或陪送人员留下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

是收集病人主观与客观信息的过程。

目的:帮助护士对下列事宜做出迅速的判断:

①病情急重危程度;②病人就诊的顺序;③恰当的治疗区;④即刻需要实施的护理措施;

1.资料收集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⑤根据分诊标准规定需要开始的诊断性检查项目;⑥合适的治疗者;⑦病人可选择的其它医疗服务部门。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1)询问:主要收集主观信息

①一般情况:姓名、年龄、地址、等情况。②主诉与现病史:了解疼痛或不适的性质、部位与范围、程度、病程、持续时间、相关症状以及好转与恶化的因素。③即往史与过敏史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2)观察:主要收集客观信息

①运用眼、耳、鼻、手感官来收集全身体格检查或局部体检。②测量T、P、R、Bp;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⑶查体时间允许情况下,可对病人进行重点或全身检查

★分诊护士的评估具有高度的灵活性。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2.分诊技巧(1)SOAP公式

(2)PQRST公式(3)CRAMS评分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1)SOAP公式

S(主观感受):收集病人的主观感受资料,O(客观感受):收集病人的客观感受资料,A(评估):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初步判断P(计划):根据判断的结果,进行专科分析,按轻重缓急有计划地安排就诊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2)PQRST公式适用于疼痛的病人P(provoke,诱因)Q(quality,性质)R(radiate,放射)S(severity,程度)T(time,时间)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3)CRAMS评分C(Circulation,循环)R(Respiration,呼吸)A(Abdomen,腹胸部)M(Motor,运动)S(Speech,语言)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一般将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Ⅰ类:危急症Ⅱ类:急重症Ⅲ类:亚紧急Ⅴ类:非紧急3.病情分类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Ⅰ类:危及生命或肢体的危急症

病人需要立刻进行抢救与治疗,否则将会有失去生命或肢体的危险。例如:心跳呼吸突然停止、剧烈胸痛疑为急性心肌梗塞、肺梗塞、重度或极度呼吸困难、严重创伤伴无法控制的动、静脉大出血、中毒、休克等。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

病人病情比较严重,需尽快接受治疗,但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等待治疗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永久性损伤与致残。例如:腹痛不伴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多发性骨折不伴有神经、血管损伤、局部撕裂或划破伤无大出血或压迫可以止血者、心肺功能衰竭不伴有严重的呼吸窘迫、高热、尿潴留等。

Ⅱ类:急重症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并发症,需要检查与治疗。例如:闭合性骨折、小面积烧伤Ⅲ类:亚紧急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Ⅴ类:非紧急病人需要检查与治疗,但时间并不是关键性因素。他们等待就诊的时间没有限制性。这类病人通常患有慢性疾病或轻微不适,无严重剧烈疼痛或急性功能丧失等主诉。例如:皮疹、慢性头痛、低热、高血压、慢性关节炎、腰痛、扭伤、感冒等。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4.分诊要求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必须熟悉业务、责任心强的护士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自离开,临时有事要请假对来诊病人做好分诊工作,迅速、准确、及时,并认真登记如分诊错误,应按首诊负责制处理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急危重症立即进入绿色通道,先抢救后补办手续成批伤病员来诊时,及时组织人员对病人进行检伤、分类,分流处理,并报告总值班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将其安排到隔离室就诊对“三无”病人先分诊处理,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尽快与其家人取得联系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三)处置一般病人处理急危重症病人处理传染病病人处理成批伤员处理特殊病人处理患者转运处理清洁、消毒处理各项处理记录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三、护理程序评估诊断计划实施评价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实施

评价

三、护理程序

诊断

评估

计划

制度、原则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四、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一)急诊病人及家属的心理特点1.恐惧感2.优先感3.陌生感4.无助感(二)心理评估包括对患者心理资料的收集、对其心理特点的判断和分类等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三)急诊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快速、准确地分诊,让他们尽快就诊,满足病人的需要,避免出现不良情绪和心理反应主动向病人介绍有关的情况,消除陌生感与恐惧感,使病人能很好配合诊疗热情接待病人,处理问题要沉着、果断,操作要熟练、准确,以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合理安排工作,各项检查、治疗操作相对集中,避免拖延救治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和潜在危险及时向病人解释或通告病情、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变化;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对家属提供心理安慰,指导他们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并给予病人关心与支持对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做好家属心理疏导,认真地做好善后护理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第三节急诊科护理管理1急诊护理人员要求2急诊护理工作要求3急诊科的工作制度4急诊科的感染管理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一、急诊科护理人员要求急诊科护士人员应当固定,且不少于在岗护士的75%,护士结构梯队合理。急诊护士应当具有三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经过专门的、系统的培训,具有扎实专业知识、技术熟练、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的医护人员,并定期接受急救技能的再培训,间隔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两年。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急救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组长:院长成员:医务科主任、各大专科主任、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等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二、急诊护理工作要求(一)工作质量要求

1.医疗态度,医德

2.抢救工作时间要求“急”

3.提高急救成功率

4.急救药品与器材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

5.抢救记录

6.成立抢救预案

7.抢救工作组织严密

8.防差错事故发生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二)救护技术要求

1.必须安全正确使用各种抢救仪器掌握各项急救技术

2.掌握各种急救药品的剂量和药理作用保证合理安全使用

第三章急诊科管理(5)3.加强对腹部疾病分诊技术的学习和训练,使分诊技巧不断提高,减少分诊的错误

4.掌握常见急危重症的抢救和护理

5.掌握急诊患者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