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详细解读_第1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详细解读_第2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详细解读_第3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详细解读_第4页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技术规范

GB51220-2017》总则基本规定填埋场现状调查总体设计覆盖工程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填埋气体导排收集、处理与利用工程渗沥液导排与处理工程和防洪与地表径流导排垃圾堆体绿化和填埋场封场监测封场工程的施工与验收和填埋场封场后维护与场地再利用目录01总则贯彻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有关固体废物填埋的法规和政策,确保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本规范适用于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以及封场后的维护和场地再利用。在进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封场工程时,应根据填埋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和工程方案,确保封场工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总则总则02基本规定

基本原则应根据填埋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结合填埋场的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封场方案。应充分考虑填埋场封场后的环保要求和使用功能,采用合适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封场工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应根据填埋场的使用历史和现状,合理安排封场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时间,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123应确保封场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采取合适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避免或减轻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充分考虑填埋场封场后的环保要求和使用功能,采用合适的环保措施和技术手段,确保封场工程的环境友好性。应合理安排封场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时间,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或减轻对施工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基本要求涉及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设计参数,使用历史及现状问题。填埋场现状调查根据现状调查,制定封场方案、工程措施、技术手段、施工顺序和时间。总体设计覆盖填埋场表面,防止垃圾堆体受外界影响,避免污染环境。包括覆盖材料选择、覆盖层设计等。覆盖工程基本流程防止有害物质渗入地下水,保护地下水资源。包括地下水导排系统、处理等的设计施工。地下水污染控制导排收集填埋气体,处理和再利用,方法如燃烧法、回收法。填埋气体导排与处理导排收集渗沥液并处理,生物处理、化学处理等方法。引导地表径流,避免地表水进入填埋场。渗沥液与防洪处理改善填埋场环境,吸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监测填埋场封场后的环境指标,如大气、地下水、土壤等。垃圾堆体绿化与监测基本流程03填埋场现状调查为了解填埋场的基本情况,包括填埋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垃圾堆体的现状等,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为了评估填埋场的环境状况,包括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等,以及垃圾堆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为了确定填埋场的容量和剩余容量,以及垃圾堆体的位置和分布,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基础数据。调查目的03垃圾堆体的现状包括垃圾堆体的位置、分布、组成成分、物理性质等。01填埋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包括填埋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等。02填埋场的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流量、流向、水位等水文地质参数,以及地下水与垃圾堆体的关系。调查内容文献查阅01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填埋场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周边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情况。现场勘查02通过现场勘查,了解填埋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垃圾堆体的现状等,同时可以进行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等方面的监测和评估。问卷调查03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周边地区居民对填埋场的认知度和态度,以及填埋场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情况。调查方法04总体设计03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填埋场的使用寿命和封场后的再利用要求,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01应根据填埋场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以及填埋物性质、填埋方式等因素,进行总体设计。02总体设计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工程设计方法和技术措施。设计原则填埋场总体设计应包括填埋场场底、场坡、挡土墙、防护结构、排水设施、监测设施等内容的设计。总体设计应确定填埋场的容量和填埋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填埋方式和作业设备。总体设计应确定填埋场的主要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设计要求010203填埋场总体设计流程包括项目立项、地质勘察、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和施工准备等阶段。在项目立项阶段,应根据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确定填埋场的建设规模和选址方案。在地质勘察阶段,应对填埋场场址进行地质勘察和地下水监测,以确定地质情况和地下水状况。设计流程05覆盖工程覆盖材料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填埋场的地质、气候、环境等因素,同时应考虑材料的来源、价格、施工方便性等因素。常用的覆盖材料包括土壤、粘土、淤泥、岩石、塑料膜等,应选择具有良好覆盖性能和稳定性的材料。在选择覆盖材料时,应进行材料性能试验和现场试验,以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覆盖材料选择排水层设计选用透水性好、稳定性高的材料,如碎石、卵石,确保厚度和坡度满足排水要求。隔离层设计采用阻隔性能强、稳定性好的材料,如HDPE膜、膨润土防水毯,以预防垃圾中的有害物质污染地下水。保护层设计选择保护性强、稳定性高的材料,如土壤、粘土,以抵抗雨水、地下水等外部因素对垃圾体的侵蚀。覆盖层结构设计覆盖工程施工前应清除垃圾体表面的杂物和垃圾,确保施工面的整洁和平整。覆盖层材料的铺设应紧密、平整,不得有明显的凹凸不平或空洞现象。在覆盖层材料的铺设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周围环境,防止材料污染土壤和水体。覆盖工程施工要求06地下水污染控制工程污染源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地下水的污染源主要包括渗沥液、填埋气体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在地下水中溶解、迁移和转化,可能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迁移途径地下水的迁移途径主要包括地下水流动、溶质运移和化学反应等过程。这些过程中,有害物质可能会改变地下水的水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潜在威胁。受体地下水的受体主要包括周边居民、农田、湖泊和河流等。这些受体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周边居民的健康风险相对较高。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合理安排填埋作业,采取防渗措施,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源头控制优化地下水流向,降低地下水流速,增加地下水自净能力,减少有害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扩散。迁移途径控制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已受污染的地下水,消除或减少对人体的健康威胁和对环境的危害。受体保护地下水污染控制措施监测网络是地下水监测和管理的基石。包括监测井、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实时在线监测和远程监控。监测网络监测指标反映地下水水质状况。主要参数有pH值、电导率、溶解氧、重金属含量等。用于评估水质和对健康、环境的影响。监测指标管理措施是保障地下水水质的关键。包括制定水质标准、加强污染源管理和污染治理等。有效控制地下水环境质量和健康影响。管理措施地下水监测与管理07填埋气体导排收集、处理与利用工程填埋气体导排系统设计导排系统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确保导排管的畅通无阻。应清除导排管上的垃圾和堵塞物,保证气体的正常流通。导排系统的维护导排管应沿着填埋场的边坡和底部布置,形成完整的导排网络,确保填埋气体能够顺利排出。导排管的长度和间距应根据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设置。导排管的布置导排管应采用高强度、耐腐蚀、低透气性的材料制成,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等。导排管的直径和壁厚应根据气体流量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导排管的材料填埋气体的组成主要由甲烷和二氧化碳组成,含有少量其他气体。甲烷具有可燃性,可被回收利用。填埋气体的收集采用负压抽气技术,通过填埋场中的抽气管抽取并收集气体。收集的填埋气体可用于发电、供热等。填埋气体的处理包括净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净化处理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如水分、颗粒物、重金属等;资源化利用将气体转化为能源或有价值的产品。010203填埋气体处理与利用技术监测项目的设置包括填埋气体的组成、浓度、流量等,确保全面掌握产生和排放情况。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实时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为处理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监测点的布置沿填埋场边坡和底部布置,依据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设置数量和位置。填埋气体监测与管理08渗沥液导排与处理工程和防洪与地表径流导排010203渗沥液导排系统的组成渗沥液导排系统主要由导排管、导排层、收集井和收集管组成。导排管用于将渗沥液从填埋场底部导出,导排层用于将渗沥液分布到导排管中,收集井和收集管用于将渗沥液聚集并导出填埋场。渗沥液导排系统的布置方式渗沥液导排系统的布置方式应根据填埋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可以考虑采用水平布置或垂直布置。水平布置适用于填埋场底部较为平坦的情况,垂直布置适用于填埋场底部坡度较大的情况。渗沥液导排系统的材料选择渗沥液导排系统的材料应选择高强度、耐腐蚀、寿命长的材料,如HDPE、PVC等。导排管直径应根据设计流量和坡度进行选择,一般不宜小于100mm。渗沥液导排系统设计应根据处理工艺和渗沥液特点进行选型。常用设备包括格栅、沉淀池、生物反应器、气体净化器等。考虑设备处理能力、能耗、噪音等因素。渗沥液处理的设备选型处理后水质需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气体排放需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渗沥液处理的环保要求渗沥液处理技术防洪措施的设计原则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气象和填埋场容量。遵循《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标准。主要工程包括防洪堤、防洪沟、防洪墙。地表径流导排系统的组成由地表截水沟、排水沟、雨水井构成。截水沟拦截并导引地表水至排水沟,排水沟聚集水并导入雨水井,雨水井将水排出填埋场。地表径流导排系统的布置方式依据地形、气象和填埋场容量设计。可选线性布置(适用于平坦地形)和网格布置(适用于复杂地形)。防洪与地表径流导排措施09垃圾堆体绿化和填埋场封场监测绿化植物的选择应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易于管理的植物,同时考虑到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绿化带的设置在垃圾堆体周围和表面设置绿化带,以增加垃圾堆体的稳定性,同时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绿化工程的施工和养护绿化工程的施工应包括土地整理、施肥、播种或移栽、灌溉和修剪等环节,同时需要进行长期的养护和管理,以确保绿化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垃圾堆体绿化方案监测项目的设置填埋场封场监测应设置大气环境、地下水环境、土壤环境和填埋气体等监测项目。应根据填埋场的特点和监测项目的需要,合理布设监测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应记录各监测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的浓度、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等,同时进行分析和评估,为填埋场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填埋场封场监测要求要点三数据异常值处理识别异常值,判断其来源(环境因素或测量误差),并采取相应的修正或重测措施。0102数据变化趋势分析通过趋势分析,理解填埋场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例如,监测数据显示地下水中某种污染物浓度上升时,可能需要加强排放控制和管理。数据相关因素分析分析监测数据中的相关因素,了解填埋场环境中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为制定环境管理策略提供参考。例如,当填埋气体中甲烷含量与地下水中溶解氧含量呈负相关时,可能需要调整填埋气体的导排收集和处理策略。03监测数据分析与处理10封场工程的施工与验收和填埋场封场后维护与场地再利用施工前,需要对填埋场进行详细的现状调查,包括填埋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垃圾堆体情况、地下水情况、填埋气体情况等,为封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填埋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技术标准等,确保封场工程的质量和效果。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施工安全措施、环境保护措施、交通疏导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封场工程施工要求封场工程验收前,需要提交详细的工程资料,包括施工记录、材料检验报告、质量检测报告等,以供验收组进行评估和审核。封场工程验收时,需要对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包括施工完成情况、工程外观质量、安全性能等,确保封场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封场工程验收后,需要编写工程验收报告,对验收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