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房政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_第1页
城市住房政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_第2页
城市住房政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_第3页
城市住房政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_第4页
城市住房政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25城市住房政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第一部分住房政策概述 2第二部分保障性住房概念 5第三部分保障性住房类型 7第四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 9第五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12第六部分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因素 14第七部分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 18第八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未来发展 21

第一部分住房政策概述关键词关键要点住房政策的起源和发展

1.住房政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住房问题日益突出。

2.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住房保障政策,以应对经济危机和失业问题。

3.二战后,住房政策在西方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旨在改善住房条件、增加住房供给的政策措施。

住房政策的目标和内容

1.住房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为所有公民提供安全、适宜和可负担的住房;促进住房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改善城市环境和社区建设。

2.住房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住房建设和改造;住房补贴和租金管制;住房金融和信贷政策;住房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

住房政策的分类

1.根据住房政策的目标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商品性住房政策、住房金融政策、住房规划和土地管理政策。

2.根据住房政策实施的主体,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政府住房政策、企业住房政策、个人住房政策。

住房政策的难点和挑战

1.住房政策面临的最大难点是住房供需矛盾突出,住房价格上涨过快,使得许多家庭难以负担住房成本。

2.住房政策的另一个难点是住房质量问题,一些新建住房存在质量问题,影响居住者的健康和安全。

3.住房政策还面临着住房分配不公的问题,一些家庭拥有多套住房,而另一些家庭却无房可居。

住房政策的趋势和前沿

1.住房政策的趋势之一是更加关注住房的可负担性,各国政府正在探索各种方式来降低住房成本,使其更容易负担。

2.住房政策的另一个趋势是更加关注住房的可持续性,各国政府正在鼓励建设绿色建筑和节能住宅,以减少住房对环境的影响。

3.住房政策的前沿领域之一是住房共享,各国政府正在探索各种方式来促进住房共享,以提高住房利用率和降低住房成本。

住房政策的意义和影响

1.住房政策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住房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住房政策可以帮助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住房政策对于城市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住房政策可以引导城市发展,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和环境污染。

3.住房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住房政策可以调节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市场过热或过冷。城市住房政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一、住房政策概述

住房政策是政府为解决住房问题,保障人民的基本居住需求而制定的政策体系。其主要目标是:

1.实现住者有其屋,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2.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3.保障城市住房安全。

住房政策涉及住房供给、住房需求、住房分配、住房金融、住房管理等多个方面。其基本内容包括:

1.住房供给政策:包括住房建设、住房改造、住房拆迁等方面的政策。

2.住房需求政策:包括住房需求调查、住房需求分析、住房需求预测等方面的政策。

3.住房分配政策:包括住房分配制度、住房分配方式、住房分配对象等方面的政策。

4.住房金融政策:包括住房贷款制度、住房贷款利率、住房公积金制度等方面的政策。

5.住房管理政策:包括住房租赁管理、住房维修管理、住房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政策。

二、城市住房政策的主要内容

1.住房保障政策:保障低收入家庭、特殊困难家庭、无房家庭等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的政策。

2.住房供应政策:通过增加住房供给,满足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住房需求的政策。

3.住房金融政策:通过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等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满足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政策。

4.住房管理政策:通过住房租赁管理、住房维修管理、住房安全管理等政策,保障城市居民居住安全,维护住宅小区的良好秩序的政策。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城市住房问题,保障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基本居住需求的重要举措。其主要意义在于:

1.保障基本居住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为低收入群体和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其基本居住需求,使他们能够住有所居。

2.促进社会稳定: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有效缓解住房供需矛盾,减少住房价格上涨,防止住房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3.拉动经济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带动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经济增长。

4.改善城市环境: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改善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形象。第二部分保障性住房概念关键词关键要点【保障性住房的概念】:

【关键要点】:

1.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满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包括住房保障对象和夹心层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等途径,以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院落式住宅等途径提供的限定房价、限定套型或限定使用条件的住房。

2.保障性住房是政府实施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住有所居目标的重要途径。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供应对于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保障性住房的类别包括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住房,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院落式住宅等。

【保障性住房的目标】:

1.保障性住房的目标是实现住有所居和居者有其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满足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的目标人群是那些收入水平较低,无力购买或承租市场价住房的家庭。保障性住房要为这些家庭提供价格适中,质量合格的住房,满足他们的基本居住需求。

(2)改善居民居住条件。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提高居住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更宜居的生活环境。

(3)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可以解决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性住房的政策支持】

保障性住房概念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及其授权主体为主导,并采取多种措施,以满足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以下简称"目标家庭")的住房需求,包括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共有产权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等。

#保障性住房的特点

1.政府主导: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由政府主导,政府通过政策法规、资金支持、土地供应等方式,保障目标家庭的住房需求。

2.对象针对性:保障性住房的目标群体是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包括符合规定条件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住房职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等。

3.房租或房价补贴:保障性住房的租金或售价通常低于市场水平,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降低目标家庭的住房负担。

4.房屋品质保障: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标准和质量由政府制定并监督,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安全性。

5.长租或产权保障:保障性住房通常提供长租或产权保障,以确保目标家庭能够长期稳定地居住。

#保障性住房的类型

保障性住房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公租房:公租房是由政府或其授权主体投资建设、并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住房,主要面向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新就业无住房职工家庭。公租房的租金一般低于市场水平,并由政府财政补贴。

2.廉租房:廉租房是由政府或其授权主体投资建设、并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住房,主要面向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房的租金一般低于市场水平,并由政府财政补贴。

3.经济适用房:经济适用房是由政府或其授权主体投资建设、并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住房,主要面向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经济适用房的售价一般低于市场水平,并由政府财政补贴。

4.共有产权房:共有产权房是由政府或其授权主体与目标家庭共同投资建设、并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住房,目标家庭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房款取得房屋的部分产权。共有产权房的售价一般低于市场水平,并由政府财政补贴。

5.棚户区改造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是由政府或其授权主体投资建设、并委托专业机构管理的住房,主要面向棚户区居民。棚户区改造住房的售价或租金一般低于市场水平,并由政府财政补贴。

#保障性住房的作用

保障性住房对于保障目标家庭的住房需求、增进社会公平、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解决住房困难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目标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减少无房或住房条件差的家庭数量,提高目标家庭的居住水平。

2.增进社会公平: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均衡社会资源分配,促进社会公平。

3.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和管理,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第三部分保障性住房类型关键词关键要点【经济适用房】:

1.经济适用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的一种福利性住房,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价格低于市场价,并根据家庭收入水平给予一定补贴。

2.经济适用房的建设标准和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并符合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同时要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3.经济适用房的分配方式由地方政府自行确定,一般通过公开摇号、排队轮候等方式面向符合条件的家庭进行分配。

【公租房】:

保障性住房类型

一、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提供一定补贴,通过新建、改建、收购等方式形成的,主要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应届毕业生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的政策性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水平一般低于市场租金,并结合家庭收入状况实行差别化租金补贴。

二、廉租住房

廉租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给予租金补贴,以解决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居住问题的住房保障方式。廉租住房租金水平一般低于市场租金,并结合家庭收入状况实行差别化租金补贴。

三、经济适用住房

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具有社会保障性质,按规定向符合条件的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出售的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价格一般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价格,且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四、共有产权住房

共有产权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由建设单位按规定建设、销售,产权由政府和购房人按份共有,购房人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购房款取得房屋的部分产权,其余产权由政府持有。共有产权住房价格一般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价格。

五、安居型商品住房

安居型商品住房是指政府通过政策支持、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销售价格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商品住房价格一定比例的商品住房。安居型商品住房对购房对象和住房条件有一定限制。

六、其他保障性住房

其他保障性住房是指除上述五种保障性住房类型之外,由政府或其委托单位建设、管理,面向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需求群体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其他保障性住房类型包括政策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老年住房、残疾人住房、危房改造住房等。第四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关键词关键要点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

1.切实保障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解决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使他们能够以可承受的价格获得安全、适宜的住房,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

2.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推进城市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合理布局,统筹推进,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設與城市發展相協調,促進城市和諧發展。

3.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发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综合效益。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根据不同城市、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充分发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综合效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近期目标

1.2022年底前,基本解决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是到2022年底前,基本解决城市住房困难家庭住房问题。

2.到2025年,保障性住房供需基本平衡。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是到2025年,保障性住房供需基本平衡,基本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3.到2030年,保障性住房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是到2030年,保障性住房体系更加完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住有宜居的目标。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

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是城市住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满足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对住房的基本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安居乐业的社会目标。

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范围: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覆盖范围应包括城市所有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

2.数量规模: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数量规模应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住房供需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数量规模应占城市住房总量的20%以上。

3.户型结构: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户型结构应根据保障对象的家庭结构、收入水平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户型结构应以中小户型为主,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居住需求。

4.配套设施: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配套设施应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通信、绿化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以及幼儿园、学校、医院、文化娱乐设施、体育健身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

5.建设标准: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建设标准应根据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居住习惯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建设标准应满足保障对象的基本居住需求。

6.租金水平: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租金水平应根据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市场租金水平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租金水平应低于市场租金水平。

7.分配方式: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分配方式应根据保障对象的收入水平、家庭结构、居住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来说,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分配方式应以摇号分配、积分分配等方式为主。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目标既是城市住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保障性住房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安居乐业的社会目标。第五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关键词关键要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稳步提升

1.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自2011年以来逐年增长,从2011年的150万套增长至2021年的1000万套以上。

2.2021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额达到2.5万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

3.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到农村危房改造,从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到共有产权住房、棚改还贷型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类型不断丰富,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住房需求。

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不断提高

1.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不断提高,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都有严格的标准和规范。

2.保障性住房建设采用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了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

3.保障性住房建设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采用节能技术和材料,降低能耗,提高居住舒适度。

保障性住房建设惠及更多人群

1.保障性住房建设惠及更多人群,从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住房困难家庭到棚户区居民、城市新就业无住房人员,保障性住房建设覆盖范围不断扩大。

2.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困难群众提供了安全、稳定、适宜的居住环境,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基础。

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

1.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保障性住房建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2.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改善民生,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困难群众提供了住房保障,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性住房建设为困难群众提供了稳定住所,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1.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着资金短缺、土地供应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2.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体系不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参差不齐。

3.保障性住房建设缺乏长效机制,保障性住房建设后期的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保障性住房质量下降,居住环境恶化。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未来发展趋势

1.保障性住房建设规模将持续扩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扩大建设规模,满足更多困难群众的住房需求。

2.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将不断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将采用新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提高建筑质量和使用寿命,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3.保障性住房建设惠及更多人群,保障性住房建设将继续扩大覆盖范围,惠及更多困难群众,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保障性住房建设现状

一、政策背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住房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建设规模

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8000余万套(间),惠及2.4亿多人。其中,公共租赁住房4800余万套(间)、棚户区改造4200余万套(间)、共有产权住房1000余万套(间)。

三、资金投入

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财政、土地出让收入、金融机构贷款、社会捐赠等渠道。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财政投入。2022年,中央财政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补助资金达到2000亿元。

四、建设区域

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城市地区。在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城中村等人口密度大、住房条件差的地区。在中小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心城区和新区。

五、建设方式

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政府投资建设,二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建设,三是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其中,政府投资建设为主,PPP模式和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为辅。

六、管理方式

保障性住房主要由政府住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政府住房管理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租赁、维护和管理等工作。

七、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将继续坚持以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辅助的原则,不断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投入,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第六部分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因素关键词关键要点资金不足

1.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住房建设等方面,但政府财政拨款有限,难以满足需求。

2.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性不高,主要原因是投资回报率较低,而且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周期长,资金回收慢。

3.金融机构对保障性住房贷款支持力度有限,主要原因是保障性住房的抵押物价值较低,而且贷款期限长,风险较高。

土地供应不足

1.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但城市土地供应紧张,尤其是核心地段土地价格高昂,政府难以负担。

2.一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没有将保障性住房用地纳入城市土地供应计划,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难以落实。

3.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往往位于城市边缘或郊区,交通不便,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吸引居民入住。

政策不完善

1.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缺乏统一性,质量参差不齐。

2.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一些真正需要保障性住房的家庭难以获得保障,而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家庭却能享受保障性住房补贴。

3.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家庭在经济条件改善后仍然享受保障性住房补贴,造成保障性住房资源的浪费。

管理不到位

1.一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不到位,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低劣,存在安全隐患。

2.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物业管理不到位,导致小区环境脏乱差,公共设施损坏严重,影响居民居住质量。

3.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的入住率低,导致小区闲置,浪费保障性住房资源。

社会观念落后

1.一些居民对保障性住房存在偏见,认为保障性住房是“穷人房”、“廉租房”,住进去会被人瞧不起。

2.一些居民对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和居住环境不满意,认为保障性住房是“豆腐渣工程”,住起来不安全、不舒适。

3.一些居民对保障性住房的分配机制不信任,认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不公平,自己明明符合条件却得不到保障。

技术落后

1.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技术还比较落后,导致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差、成本高、工期长。

2.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导致保障性住房的能耗高,对环境造成污染。

3.保障性住房建设缺乏智能化管理手段,导致保障性住房的运行效率低、服务质量差。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因素

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保障性住房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阻碍了其健康发展。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因素进行分析。

1.资金瓶颈

资金是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最大瓶颈之一。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政府财政收入有限,难以满足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需求。据统计,2015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总额约为1.3万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投入仅占30%左右,其余均来自社会资本。

2.土地供应不足

土地供应不足也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因素。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大量土地资源,而我国土地资源有限,且土地价格昂贵。在一些大城市,保障性住房用地往往难以落实,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难以推进。

3.建设成本高企

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高企,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符合一定的建设标准和要求,而且由于土地价格昂贵、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高企。据统计,2015年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成本约为每平方米4000元,远高于普通商品房的建设成本。

4.政策制度不完善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制度不完善,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我国目前的保障性住房政策制度还不健全,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障性住房的分配规则不合理、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难以有效地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

5.社会认知度低

保障性住房的社会认知度低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社会公众对保障性住房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保障性住房是“穷人住的房子”,居住环境差、配套设施不完善。这种偏见导致一些低收入家庭不愿意申请保障性住房,导致保障性住房的入住率较低。

6.管理不到位

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些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不到位,存在着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保障性住房质量不达标、保障性住房维护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保障性住房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保障作用,损害了低收入家庭的合法权益。

以上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因素。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制约因素。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土地供应、降低建设成本、完善政策制度、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强管理,以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第七部分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土地供应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保障】:

1、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规划:充分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需求,合理布局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保障用地供应与城市建设发展需求相匹配。

2、实施土地供应多元化:采取多种土地供应方式,包括划拨、出让、租赁、共有产权等方式,满足不同保障性住房建设需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保障力度:通过制定土地供应计划、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实施土地使用权出让收益返还机制等措施,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供应。

【资金筹措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支持】:

#城市住房政策与保障性住房建设

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措施

一、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体系

1.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法规体系

要从国家层面制定《保障性住房法》,从省级层面制定《保障性住房实施办法》,从市级层面制定《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形成完整的保障性住房法律法规体系。

2.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

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明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标,包括保障性住房的总量、结构、分布等。

3.确定保障性住房的筹集渠道

要多渠道筹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包括财政拨款、土地出让收入、住房公积金、社会捐赠等。

4.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的分配制度

要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分配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正性。

5.加强保障性住房的监督管理

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分配的监督管理,防止保障性住房被挪用、挤占等现象的发生。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

1.增加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

要加大保障性住房用地的供应力度,优先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提高保障性住房用地的比重。

2.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

要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按时竣工,满足保障性住房的需求。

3.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

要严格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质量,确保保障性住房的质量安全。

4.加强保障性住房的配套建设

要加强保障性住房的配套建设,包括道路、水电、煤气、通信等,确保保障性住房居民的生活便利。

三、创新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

1.采取公租房和廉租房相结合的模式

要采取公租房和廉租房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居住需求。

2.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模式

要探索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模式,鼓励中低收入家庭通过共有产权的方式购买住房。

3.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

要推进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4.加大保障性住房与城市更新的结合力度

要加大保障性住房与城市更新的结合力度,将保障性住房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总体规划,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更新的协同发展。

四、完善保障性住房保障体系

1.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补贴制度

要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补贴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居民给予补贴。

2.加强保障性住房社会救助工作

要加强保障性住房社会救助工作,对困难的保障性住房居民给予社会救助。

3.开展保障性住房社区服务工作

要开展保障性住房社区服务工作,为保障性住房居民提供生活服务、就业服务、教育服务等。

4.加强保障性住房居民的社会融入工作

要加强保障性住房居民的社会融入工作,帮助保障性住房居民融入当地社区,增强保障性住房居民的社会归属感。第八部分保障性住房建设未来发展关键词关键要点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体系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保障性住房建设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结合城市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住房需求,科学确定保障性住房建设目标、规模和布局,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城市发展相适应。

2.多元化供给、满足不同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坚持以保障基本需求为导向,同时兼顾改善性需求,以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安置房等多种方式并举,满足不同群体对住房的差异化需求。

3.创新机制、提高建设效率:探索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效率,缩短建设周期,降低成本,确保保障性住房建设按时交付,满足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

推进保障性住房品质提升

1.提升建设标准、改善居住条件:保障性住房建设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确保房屋质量和安全,同时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保障性住房的居住品质。

2.加强精细化管理、保障运行质量: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正常使用和长久使用寿命,同时健全保障性住房的退出机制,确保保障性住房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3.完善配套设施、打造宜居环境:保障性住房建设要与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相结合,配套建设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设施,打造宜居的社区环境,满足保障性住房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加强保障性住房与城市更新结合

1.政策支持、鼓励有机更新:探索保障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