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篇_第1页
2024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篇_第2页
2024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篇_第3页
2024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篇_第4页
2024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千米的认识》教学反思合集篇《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1

在教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测量”中“千米的相识”这一课时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长度单位,如:米(m)、厘米(cm)、毫米(mm)和分米(dm)。学生已经基本了解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含义。所以在此相识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相识“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还是比较简单理解千米的含义。教材先设疑:“1千米有多长呢?”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接着通过学生熟识的运动场中的跑道来进行引导: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从而自然而然得出千米和米的关系式:1千米=1000米。教材通过活动支配引导学生对“1千米”进行由概念的相识到详细感知: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最终“做一做”布置了一项校外活动“和老师一起到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体验1千米有多长。”来加深强化学生认知。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中要建立起“1千米”这一没体验过的观念,难度还是比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学生在已有的学问基础上先复习,做到温故知新。强调新旧学问的连接,从复习长度单位“1米”的的感性认知和距离测量,到相识“10米”、“20米”……“100米”、“200米”……最终引出“1000米”。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自然过度“1000米”还可以表示成“1千米”,完成“千米的相识”这一学习目标任务,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这一系列的教学引导活动,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千米”这个抽象的长度单位,对于这些八岁的孩子们来说还是很难想象和接受的,假如只凭我的引导,全靠小学生自己去凭空想象,是不简单达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须要许多学生身边长距离的'实际例子进行想象,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说说“我家离学校有多远?”的活动,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相识,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相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距离概念。

教学“千米的相识”时,我充分考虑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少经验,建立“1千米”的长度感性相识比较困难。因此,我依据教材的编排和请示学校领导,在保证学生人身平安的前提下,请体育老师合作带领学生用一节体育课“远足”到一处平安的马路路段进行“1千米”测量和行走。这样学生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简单建立“千米”的观念。由于学生对户外数学活动的自由感到新颖 ,个别学生留意力分散到路边景致,对于长度测量和体验的关注削减了,没有完成测量过程中的长度计数和计算任务,使得学习活动没有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今后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支配好学生任务分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争取每位学生有参加活动的合适任务和内容,让学生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是应用数学的乐趣。

针对这节课时的教学内容,还可以发挥网络的强大信息功能,用卫星地图的标尺测量工具,让孩子们相识城际间的距离和家乡地理环境的长度问题,创建条件让学生对于长距离的相识获得更多信息。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2

学科:三年级数学老师:王朝英

结合学生实际的生活,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加深了学生对1千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对于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干脆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探讨、汇报,使学生了解到: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车上的路程表,等等。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通过说一说、量一量、走一走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起数感,感知、体验“千米”的含义,为以后进一步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xx年9月14日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3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较大的面积单位,主要是用来测量土地面积,在生活当中不常运用,所以学生比较生疏。但我还是准备试一试,本学期就开这节课,几周前我就起先琢磨这课该如何上,怎么才能让孩子的脑中建立起正确的概念和表象,这是一个单元难点,该如何突破呢?左思右想,我还是认为应当让学生亲自去体验一下,由表象再到抽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才能真正建立这一概念,才能精确地去应用。

上课起先,我让学生复习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这几个面积单位,(这几个单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有了表象)从这几个面积单位再导入到让学生自己设计更大的面积单位,学生纷纷设计出边长是10米、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单位,进而相识到了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这只是初步建立模糊的表象,算是取得小小的胜利,以旧知引入新知再配上设计新的面积单位这个环节着实很吸引学生的留意迸发学生的思维。

紧接着,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公顷和平方千米。对于学生而言,熟识的是教室、篮球场、大操场的面积,这些是学生深刻体会到的,每天都能见到的',以这些为基准,来感悟1公顷,分别大约是208个教室的面积、24个篮球场的面积、5个大操场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也顺带培育了学生的估算,一箭双雕。“平方千米”实在是太大了,我就从网络上找到了接近1平方千米大的北京故宫,

通过观看航拍故宫视频,视觉冲击进而建立了“平方千米”的表象。

最终设计了“欢乐的二选一”环节,让学生在从今日学习的两个面积单位中二选一来填,这样不仅巩固了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也让学生放松心情,在嬉戏中学习成长。

总体来说,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相识》这节课的设计和上课的效果,我是很满足的。看似简洁的设计,其实中间包含了老师的良苦专心,深化浅出的学习,厚积薄发的教学设计,这一切的一切都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让孩子们乐于学习数学,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让本应抽象乏味的概念课变成了生动活泼的探讨课,我觉得本课我上得很胜利。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4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供应的资源,老师还应当自主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学问。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肯定让学生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来回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形成了较清楚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简单驾驭。

为了能增加学生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学生的阅历建立起来,所以打算把这节的前20分钟放在操场上去上。但在这节课上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原来想让学生充分感受1千米有多长。可是,当我打算带着学生去操场的时候,才发觉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初一正在军训的学生。只好又调过头来,在老师进行教学,本以为学生对千米没有多少概念,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简单驾驭的感觉。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知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出现的题目,学生很简单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也许多少时间。学生驾驭的很好,我感觉很意外。

但教学中,学生最不简单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也许有1千米,别说学生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也许是1千米,所以说,学生对1千米究竟有多远,很难估测,再加上今日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这1千米有多长,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最终的习题中,我在网上摘下了别人的课外拓展题,我感觉特别好,学生对这样的题目也很喜爱。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运用什么交通工具,须要多长时间。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5

《千米的相识》教学安排及反思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相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洁换算。

3.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实践实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实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化。

学习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驾驭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慨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前几天,老师和小挚友一起在操场上进行了测量。下面请同学们边看屏幕,边想:我们是用哪个长度单位测量100米的?

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请按从大到小的依次说一说。米分米厘米毫米

1米等于多少分米?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谁能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一起比划一下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

3.说出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厘米)

(2)测量硬币的厚度。(毫米)

(3)测量课桌的高。(分米)

(4)测量教室的长。(米)

4.师:假如要测量小圩到大圩的距离,可以选用我们已经学过的哪个单位来测量呢?

二.课题提出,新课学习

师:用米测量太麻烦了。小圩到大圩的距离比较远,而米这个单位较短。那用什么单位呢?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一个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挚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相识

1.学习千米的相识,你们最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学问?

2.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洁换算。

(2)千米的应用。

设计意图:从测量本地两个乡镇距离引出新知,使学生相识到数学可以帮助人类理解四周世界,从而增加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找寻目标进一步体现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参加学习的主动性。

(三)相识1千米的实际长度

那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

1.师: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板书: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日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1千米

板书: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15分钟)。。板书: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唤起对行走本地区实践活动的回忆,以情激情,既使学生感到身边到处有数学,又助于抽象“千米"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加深对"千米"的相识。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简单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6

《千米的相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相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学问阅历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需从学生熟识的生活情景和感爱好的事物动身,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加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须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常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公路边、马路交叉口、高速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相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知道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己的眼光去相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识的地方进行测量,利用摩托车的里程数记录下了每个地方到学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先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动身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考虑到学生对三毛乐园、秦山大厦、一号桥、百货大楼、新华书店等地方比较熟识,所以我向学生出示这几个地方的图片,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有一个小挚友说:秦山大厦差不多吧。我刚好引导:从学校到秦山大厦大约是700米。通过学生的揣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三毛乐园大约是1千米。

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学生还能通过从学校到三毛乐园大约是1千米联想到从学校到南门广场也是1千米等等,真是很了不得。因为课前布置同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挚友猜猜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猜比1千米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是多少米。再请已经测量好的这位小挚友当小老师进行评判,比一比谁猜得最准。小挚友对这样的活动很感爱好。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的同学人数有限,学生的参加面不够,无法满意大家,所以我再让小挚友分小小组活动,让每个小挚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1千米有多长。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1千米?对于1千米和1米之间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干脆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过探讨、汇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再出示三个实例:小明走100米须要210步,那他须要走多少步大约是1千米?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么想的?通过这三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洁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索,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最终是课堂小结。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加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阅历,并将生活阅历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特别重要的活动。假如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7

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千米的相识》这节课中,我运用新课程的理念,从生活实际动身,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恰当的教学情境。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打破课堂内外的界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中新的理念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种方式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学,自己去做,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获得学问,从而获得终身学习的实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找寻数学,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会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学校、生活的道外区的改变,感到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美妙,无形中达到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获得主动的情感体验,以此增加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念。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而把自己定位在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使学生自己通过亲身的感受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相识。学生思维活跃,主动参加教学过程,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利用现有教材,体现新课标

教学时,我大胆变更了教材中单一的、抽象的、脱离学生实际状况的内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爱好,通过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素材引入新知,把抽象的数学学问实行情境化、生活化的表达方式,教材中的课后的实践活动提到课前进行,学生可以凭借各自的经验与体验逐步形成千米的计量观念。把书后单一、抽象的单位换算线段图,改编成学生所熟识的地名,不但使学生驾驭了课本学问,同时了解了自己身边一些地方的实际距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问从生活中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老师能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阅历,将数学学问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

有了以前学习米的阅历,这节课我非常注意实践这个环节。在课前,先带学生饶着学校操场走了5圈,用了20分钟左右,学生感觉走1000米有点累,初步体验了1000米这个路程比较长。在课堂上又举了许多用千米做单位的例子,如两个城市之间的距离,汽车行驶、飞机飞行的速度等等,使学生对千米有了进一步的相识。发觉加强实践训练后,学生在作业中错误较少。

课前做好足够打算,学生亲自试验并拍下视频,自己感受走多少米要用多长时间,对路程与时间也有了一些感受。回过头来再上课的时候,学生的爱好更浓,觉得很贴近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学生情愿去听、去了解、去学习。

我觉得本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课前所做的打算,以及大量的`贴近生活的实例。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本节课抽象的学问,如何能更好的让学生有详细的体验,我觉得还是应当走进生活不断的实践,这里也须要家长的协作提高学生的生活阅历积累状况,这里也充分的说明数学是离不开生活实际的。

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课前做好足够的打算工作,提高学生的参加度,充分体现出高效课堂这一宗旨,充分利用好每节课,让学生收获满满,也让自己感到充溢。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8

胜利的地方:

本节课所要接触的千米,是学生生活中一个常用的长度单位,相比较前面所学的毫米来说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应当是常常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运用信息,比如在课前了解,发觉有的学生就了解了千米的相识,在路程很远的时候用,有的学生说在高速马路上见到过等,应当说学生对于千米的相识比较早,更有利于本节课的教学。当然相比较与其它几个长度单位来说,离学生的“可视性”的体悟和自身感受的阅历比较远,再加上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单位,所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学生不好去想象,也就意味着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这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在学习时,首先利用学生手中的工具复习前面学过的几个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之后,带领学生进入操场,因为学生知道操场一圈是400米,先让学生走一圈感受400米的距离,然后让学生走两圈后,再加半圈即200米,进行感受1000米的距离,同时引出千米的感念,此时学生能立刻意会到比较远的距离要用到千米,同时也能很快的使学生联系到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千米,比如走路上学、逛超市、乘车旅游、参与运动会等等,这样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很简单和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起来,学生对于千米的相识通过之间的亲身体验印象会更加深刻。然后再接着教学与米的关系,以及单位间的换算训练就水到渠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及对策:

千米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须要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中渐渐驾驭,还需渐渐等待。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9

本课时是在学生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分米、厘米和毫米,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相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教材先通过主题图说明“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学生已经驾驭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帮助学生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学生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学问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起先,在新旧学问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

本节课,假如只是让学生靠想象1千米,而去相识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终归学生的想象力有限的,所以,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索。

在上课伊始,我便带着学生站在能够看到学校跑道全景的教学楼上进行整体视察,让他们对200米的长度有一个感性的相识,然后带着他们走一走、试一试,让他们数一数走一圈(200米)要多少步,我给他们记时,为学生相识1千米作好一个铺垫。

回到教室汇报时,他们通过计算知道围着操场走5圈就是1千米。由于终归没有亲身体验“走1千米”的感受,为了帮助学生对这一概念的建立,我又组织学生利用自己走100米的时间,估计出走1千米大约须要花15分钟,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有个比较形象的感知。

为了帮组学生进一步感受1千米,我又为学生举了一个比较熟识的实例:每两个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是50米,学生通过计算,发觉21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千米。

在经过这样的教学之后,我明显的感到学生对1千米有了比较精确的相识。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加是比较主动的,参加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连接刚好间的掌控存在很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绽开,还有个别学生还是须要亲自引导他实地走一走,才能建立1千米的概念。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10

《千米的相识》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相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立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学问阅历相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观。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始终在担忧,因为米、分米、厘米、毫米可以让学生用手比划,学生也可以用眼睛去看。那千米怎么办呢?学生既不能用手比划,也不能用眼睛来看。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就始终拖着没有上。最终征求高老师的看法,我确定在上这节课时留意做到以下两点:

1、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加学习

我们的教学楼到校门口一个来回刚好100米的距离,我就让每一个学生从教学楼走到校门口再走回来,体验100米有多远,再想象一千米就是走10个100米那么远。学生听说要走路,兴奋的都举起了小手,生怕老师把自己遗忘,当得知每个人都要体验时,有学生条件反射性的一跃而起,看到学生们笑容绚丽的面孔,我知道我这样支配是正确的。学生只有对这件事真正的感爱好了,才会专心的去学习它。()走路这个环节取得了胜利,学生把自己走的步数登记,很快的就算出了1000米要走多少步。从而建立起1千米的长度观念。

2、用“抢做小老师”的嬉戏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加的主动性。

这节课在学生明白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为了不让学朝气械地做题,我们全班一起来做“抢做小老师”的.嬉戏。(到黑板上做题的同学,假如有错误的地方,其他同学就可以主动来抢改。)一经公布,下面立即沸腾起来,每个人都想做小老师来给别人修改错误,被点到做题的学生也憋着一股劲,我就是不让你们来改错。这样一来,课堂就很活跃,学生也在嬉戏中巩固了“1千米=1000米”这个单位换算。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参加是比较主动的,参加面也是比较广泛的。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难点也基本克服了。学生也觉得比以往好玩多了。从作业状况来看,正确率也是可以的。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连接,内容的过渡等等存在很多不足。在这方面我将会进一步的加强与提高。厘米的相识教学反思分米和毫米教学反思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11

这节课学生的学习热忱很高,都能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氛围较好,但是到课堂最终,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太好,应当引起老师留意。

千米在学生的生活中比较常见,但是须要老师的激励和唤醒孩子们的生活阅历。我在复习完米、分米、厘米、毫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之后,给学生展示了高速路路标、汽车仪表盘等生活较常见的千米运用场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忱。

这节课打算还是不够充分,例如,马拉松竞赛全程用千米做单位,但是我竟然不知道马拉松全程究竟是多长;还有,学生了解了汽车、磁悬浮火车这两种交通工具的时速之后,学生更加新奇的是子弹、火箭、宇宙飞船、飞机它们的飞行速度,还有方程式赛车、高铁的时速。然而,我课前并没有充分发觉我班学生的.40个男孩子的爱好点。

我通过查找资料发觉:马拉松全程42.195千米,子弹:每秒2千米;火箭:每秒4.57.9千米;宇宙飞船:每小时28440千米;飞机:每小时850—900千米;方程式赛车:每小时400千米;高铁:每小时350千米。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12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了千米、分米和毫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相识,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识分米、毫米时,我创设编数学小故事的嬉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自己动手量一量,看一看,画一画,加深对该单位的相识,使学生经验视察、操作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相识千米时,这一概念比较抽象,我首先让学生亲自体验1千米的长度有多远,然后再在课堂沟通自己的体会,以便于加深对1千米的相识。

通过以上教学,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当能够特别娴熟的运用这些长度概念了,可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们还是问题百出:

问题一:不能精确的填出一些物体的单位,比如:一个人的身高是65(),有些孩子填“分米”,她还是没有65分米有多长这个概念。

问题二:不能正确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如:小军跳了16分米,小丽跳了140厘米,小明跳了2米,

(1)把他们的成果按从高到低的依次排一排,学生不知道化成统一单位再比较。

(2)小丽比小军少跳多少分米?他们不看问题里问的`什么?想当然的化成自己想化的单位。

措施:

1、针对以上问题,我又放慢速度的出了一些练习题,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分析,再联系实际去想象,培育他们的空间想象实力。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让他们回家视察家里的一些物体,该用什么单位量出他们长度,积累他们的生活阅历。

经过这样的练习,他们的运用实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千米的相识》教学反思13

千米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我想在“千米的相识”课上,假如单单以书为教材,灌疏给学生,强压学生牢记“1千米=1000米”,或许学生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详细感知。正如有的老师讲到的我们要避开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这节课上,我并没有让学朝气械地练习单位的换算,而是带领学生到100米的跑道上,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