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创新策略探讨_第1页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创新策略探讨_第2页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创新策略探讨_第3页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创新策略探讨_第4页
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创新策略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古以来,艺术都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始终。欣赏课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美术教育具有特殊性,需要学生学习和应用技巧、技法,由此实现情感价值的升华,丰富审美情感与艺术素养。欣赏教学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学生了解多种艺术文明的成就之后,可以透过艺术作品巧夺天工的艺术之美和灿烂文化色彩,进一步开阔文化视野。因此,教师应灵活施教和不懈探索,让学生在欣赏课中获得审美享受及审美能力,进而提高艺术素养。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欣赏素材局限于客观教材欣赏课是以多元化艺术作品为载体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学生的认知。[1]有些美术教师过度依赖客观教材,在欣赏课中,仅围绕教材中提及的美术作品讲解理论知识或开展实践活动,致使学生的欣赏素材局限于客观教材。这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很难提升美术欣赏课的质量。(二)欣赏活动忽视学生的体验学生是欣赏课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学习的主体。有些教师仍沿用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导致学生的主观学习体验在欣赏活动中被忽视,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发现美、表现美的兴趣。还有部分教师在欣赏活动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而是按部就班地分析理论、指导学生简单概括美术作品。长此以往,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其美术学习热情也会逐渐消失。(三)理论教学课时过多欣赏课教学对于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有深远影响,为欣赏课提供资源支持的同时,需要保证课时量,方能取得良好教学成果。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除了负责基本教学任务以外,还要负责建设校园第二课堂、参加教育培训、资料管理等与教学相关的工作,这就使得部分教师鲜有精力设计多样化欣赏活动,只能被迫增加理论教学内容。而理论教学课时数量增多,欣赏课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和提高。(四)师生交流引导语言缺乏亲和力美术教师的欣赏课教学方法和策略,对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有深远影响。然而,有些教师的欣赏课引导语言过于单调,使得所讲知识内容变得枯燥乏味,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对美术的学习兴趣,整个美术教学过程开始变得沉重,既增加了教师的负担,也影响了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决定欣赏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言辞表达和讲课方式,也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一定的影响。一些教师在讲课时,使用过于专业的语言,导致交流引导语言过于生硬,缺乏亲和力,很难得到学生的积极响应,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欣赏课的意义(一)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开展欣赏课,是传播知识、引导继承传统、助力改革创新的具体表现。美术教育具有特殊性,开展美术欣赏课教学活动,可将审美情趣、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由此开辟全新的教学路径,推进课程改革进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及课程改革研究夯实基础。(二)激发学生审美潜能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欲望较强,注重技能激发教学,开展多元化欣赏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潜能,使之提高对不同美术作品的解读能力,在视觉、触觉等多感官参与欣赏的过程中,发展自我思维能力,获得良好的审美情感体验,形成持久而稳定的审美素养及审美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2](三)开阔学生美术视野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育领域的欣赏课地位明显提升。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能够接触更多形式的美术作品,由此开阔自我美术学习视野。在欣赏中对美术作品产生独到见解和艺术畅想,在深入了解创作背景的同时,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指导学生在欣赏课中了解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欣赏,可以汲取优秀美术作品中的人文精神力量,深刻体会蕴藏在作品中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文化,有效开阔美术视野。(四)培育良好美术素养美术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能够对形象化、意象化内容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潜移默化中形成对美的认知。在欣赏课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欣赏不同作品,可以促进其美术素养形成与发展。因为,学生对契合生活的美术元素有极大了解兴趣,借此机会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发现、概括、表现生活中的美,能够升华欣赏课教学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美术素养。三、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创新策略(一)问题抛设,启迪学生美术思维欣赏的角度和方法将直接决定审美情感和美术知识学习质量,利用问题指导学生立足不同角度欣赏美术作品,运用科学方法欣赏美术作品细节,可以启迪学生的美术思维,使之在产生强烈欣赏欲望的同时,能够通过解决问题,积累欣赏经验,掌握美术知识。[3]教师要利用难度适宜、有趣的问题,驱动学生进行学习和欣赏,使学生的欣赏活动有章可循,进而在知识迁移、美术欣赏中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品质。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美术《会变的花、树、叶》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抓住花、树、叶的特征,设计不同的问题,指导学生欣赏不同的美术作品,将问题贯穿于欣赏活动始终,让学生寻找问题答案的同时,用夸张、变形、添加、想象等方法,设计花、树、叶的相关作品,体会装饰美感。首先,教师要在课前出示《彩陶(新石器时代)》图片,提问:“图中有哪些‘对称’的元素,什么地方与花、树、叶相似?”以此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之能够带着问题去欣赏,并产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方式,在纸上画出不同季节的花、树、叶,呈现《冬季奥运会招贴画》《世界杯标志》美术作品,让学生思考问题:“为何以花、树、叶元素为主题设计标志?”由此将学生的思维引至“美的发现与表现”方面,使之通过欣赏和思考,结合教材中的学生作品,深入理解装饰美感。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问题回答情况,总结装饰美感的表现方法,鼓励学生以“献礼二十大”为主题,运用花、树、叶等元素设计标志,启迪学生的美术思维。待学生完成设计后,教师提问:“你的标志中哪些能够体现花、树、叶?分别代表什么意义?”由此升华欣赏课,让学生传阅作品并欣赏,比较作品的装饰美感,进一步培养其美术思维,扩大欣赏课教学成果。(二)联想想象,提高美术感受能力天马行空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可以提高其美术感受能力。[4]因此,教师要立足学生的既有认知,呈现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带领其分析趣味意象和各种元素,以趣味性美术作品为载体,开展联想和想象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欣赏,感受不同美术作品在表现技法上的差异,提高艺术形式感知力,不断陶冶艺术情操。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美术《装饰瓶》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学生熟悉的“瓶子”,在联想与想象中开展欣赏活动,让学生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美,对享誉中外的民间工艺有深刻认识,不断提高美术感受能力。首先,要呈现《三彩鱼瓶(唐代)》《琮式瓶(宋代)》图片,让学生从配色、结构、整体造型等角度进行欣赏,联想民间工艺品在拍卖会上以高价售出的情境,思考其中的美感和价值,由此提高学生的美术感受能力。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牛奶瓶、花瓶、建筑设计、酒瓶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构建自己喜欢的“装饰瓶”;同时介绍《象耳瓶(元代)》《天球瓶(明代)》《五彩花鸟纹瓶(清代)》等民间工艺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汲取工艺思想、艺术元素,用不同颜色画出纹饰,设计属于自己的“装饰瓶”,并将“装饰瓶”作为礼物赠予他人,了解彼此的设计用意,在互相欣赏的过程中进行联想和想象。最后,教师选择极具代表性、造型奇特的“装饰瓶”,联系先前列举过的民间工艺品,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艺术魅力,体会设计者当时的状态和心情,切实提高学生的美术感受能力。(三)对比观察,把握美术共性规律“美是一种相对的概念。”美学理论研究强调,美在一定情况下具有相对性。因此,在欣赏课中指导学生对比观察不同的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能力,帮助其把握美术的共性规律。[5]教师要围绕不同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指导学生科学对比、细致观察,从题材、用色、布局、角色塑造、人文主题等角度入手,让学生开阔美学视野,以免形成狭隘的美学认知,由此把握美术共性规律。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美术《非洲雕刻艺术》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现代雕刻作品欣赏活动,带领学生感受其传承及变化,让学生了解非洲雕刻艺术在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地位,掌握欣赏雕刻作品的技巧,领会夸张、变形的艺术特点。首先,教师应当呈现《壁饰浮雕(青铜)》,解读其中的人文思想元素,与学生讨论非洲雕刻作品和现代雕刻作品的区别,在学生对比、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其对美术共性规律的把握情况。然后介绍《彩绘木雕(喀麦隆)》《象牙盐罐(塞拉利昂)》《青铜面形钟(尼日利亚)》等作品,让学生从细节入手,对比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全局入手,对比观察、体会非洲雕刻作品夸张、变形、注重内涵的艺术特色。最后,鼓励学生仿作,运用橡皮泥、专用木板、印章,表现粗犷、夸张、简洁之美,将土著生活元素、现代生活元素融入其雕刻作品中。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提示学生对比、观察教材中的不同雕刻作品,并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加深对美术共性规律的把握,促使学生在观察、感受、创造美的过程中提升美术欣赏能力。(四)多层浸染,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美术欣赏从来都不是简单的作品观赏活动,而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判断、品悟的精神活动。人文精神是美术作品的灵魂,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等多方面进行欣赏,领悟美术作品中不同层次的价值,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6]教师要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引导,利用好欣赏课这一优质载体,强化学生的审美能力,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讲解苏教版小学美术《木版年画》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色彩、形象、氛围、情趣等角度欣赏不同主题的木版年画,以感受年画之中的优秀民间艺术,提高传承、弘扬民间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首先,可以呈现古代寺庙、官邸、住宅图片,将门上的木版年画放大,解读《请财神》《春耕图》《日进斗金》年画中的特殊意象,让学生明白木版年画象征着吉祥富贵、喜庆等含义。然后,向学生提供《年年有余》《门神》《狮子滚绣球》《竹》等木版年画作品,让学生自主进行欣赏,在欣赏画面的同时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分析武士、神仙所代表的意向,体会古代木版年画水印的精湛工艺。经过欣赏,学生懂得鱼代表“年年有余”,“狮子滚绣球”代表喜庆,竹子代表“节节高升”。最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制作木版年画的工具,要求学生在探寻木版年画深层意蕴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培养其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教师可根据学生创作的木版年画,提出优化建议,让学生在“多层浸染”的基础上,深刻领悟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增强弘扬和传承民间优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