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1页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2页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3页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4页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精卫填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精卫填海

[教学目标]

1.会认“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

2.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文言文的韵味和趣味,力求熟读成诵。

3.能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4.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展开想象讲故事,感受精卫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精神。【语文要素】

5.通过学习文言文,丰富人文底蕴,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2.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激趣导入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下。

我们班的许多同学呀都爱读书,那你们读过神话故事吗?(读过)

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能看图片猜出故事名称。(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羿射九日、嫦娥奔月)你们知道的神话故事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13《精卫填海》齐读课题。

谁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山海经》)对,现在我们来观看一段有关《山海经》的视频。播放《山海经》的视频资料。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述山川、物产、风情的地理著作,又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内容涉及非常广泛。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几千年前的神话故事,感受故事的语言韵味。

3.精卫是一只鸟,它长什么样呢?谁来根据图片给大家介绍一下?

(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的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过渡:你是怎么知道的?(看课后注释知道的。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你可真会学习!)

精卫的故事广为流传,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吧!诗歌中写到“精卫鸟,衔枝条,填平东海浪滔滔”那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言文中是怎么写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学习吧!

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由读课文3-5遍,在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读的时候身体要坐端正。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读完了课文,我们先来学习本课生字。

给大家一分钟时间,自由读一读。

过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来开火车读一读,好,第一个你先读。

开火车读并组词。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齐读。

4.本节课有两个生字需要我们来写一写。先来看“曰",它的字形和日很相像,你可不要错认成日了。曰比日扁一些,我们在写得时候,注意要把“曰”写得扁一点。再来观察“衔",它是什么结构?(左中右结构)左中右三个部件所占的位置基本相等,我们在写的时候,要把它写紧凑,现在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这两个生字写一遍。现在拿出书写纸,每个生字写两遍,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肩平、足安。

5.现在,我们来评一评这几位同学的书写。谁想来当小老师评一评,好,你来说。指明2人评价。

三、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1.扫清了文字障碍,现在让我们放声自由来朗读这篇古文。开始,自由练读一分钟。

你们读一读和现在的文字相比读起来怎么样?(生硬、艰涩难读。)这些文字是几千年前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文言文”,在读得时候要适当的停顿,读出节奏,读出古文的韵味。请大家先听老师朗读一遍,注意一边听,一边在停顿的地方,做上标记。

2.教师范读课文。听完了老师的朗读,谁想来读一读?

3.指名2人读课文。

4.谁还想来读一读?大家都想读,请男生女生PK读。

5.齐读课文。

四、借助注释,读懂文意

读熟了课文,你知道这篇古文是什么意思吗?我们先来看前两句,谁来读读?好,你来读。

指名读。“少"这个多音字你读的很准确,它还读什么音?你来组个词,多少。

“炎帝”“少女"分别是谁?好,你来回答。我们来看“少女”这个词,它在文中什么意思?是小女儿的意思,在现在呢少女一般是指12-18岁的年轻未婚的女子。我们班的女生现在还是小女孩呢,等你们上了初中,就能被称为少女啦!“少女"这个词是个古今异义词,在文中指的是小女儿,那“炎帝之少女”的意思是:炎帝的小女儿。现在指的的年轻的女孩子。你可不要记混了。

“之"“曰”是什么意思?好,这位同学你来回答。“之"是的的意思,曰是叫做。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好,你来说。“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过渡:关于女娃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于"“溺”“故"“之”“以"“堙”在文中分别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和结合注释的方法来理解词语。好,你来说一说。(预设:“于"是在的意思。“溺”是溺水、淹没的意思;“故"是因此的意思;“之”的意思是的。“以"的意思是用来。“堙”的意思是填塞)

你明白这一句话的意思吗?指名回答。(预设: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而亡,再也回不来了,因此化为精卫鸟。精卫鸟嘴里经常衔西山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前面说道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谁能连起来说说文意。好,你来说说。你很会概括,请坐下。

5.让我们一起读读文意。齐读全文文意。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理清文章的起因、经过、结果,你知道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吗?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同学们思考一分钟。在这里老师给大家一个小小的提示:故事的起因就是精卫为什么要填海?溺而不返。故事的经过是精卫是怎样填海的?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故事的结果呢?文中有没有写?没有。

神话故事反映的是上古人民美好的愿望,因为他们无法战胜自然,所以将愿望付诸于神话中,精卫填海的最后结局只是精卫衔石以填东海,没有点明它填满了没有。表达了上古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同时,也引发了我们无数的想象,让我们仿佛看到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一只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这里的“常”是什么意思?常常,经常。从“常"字中,你能想象到怎样的情景?

好,你来说。是啊!

当刮起狂风,海面上波浪滔天的时候,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当暴雨倾盆,四周一片漆黑的时候,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当大雪纷飞,大地上寒风刺骨的时候,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精卫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上飞翔着,她不断地用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这时大海和精卫鸟之间可能会有怎样的对话?先找学生说一说,再上台戴头饰来演一演。(大海冷笑着说:精卫,你太不自量了,还想把我填平,休想!精卫坚定地说:大海,大海,你太残暴了,剥夺我无辜的生命,如果我不把你填平,你还会伤害其他人的生命!)

同学们扮演的非常形象,虽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都阻挡不了精卫填海的行为!引导学生体会精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韧执着的精神,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精卫鸟怎样的精神?(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韧执着......)

过渡:学到这里,请大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可以结合板书和书上注释,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

8.指名讲故事。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的讲解真生动,你真是个讲故事的小能手。

读懂了课文,谁想来试着背一背这篇古文?

9.指名背诵。

10.让我们一起来背一遍,齐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学完了课文,你从精卫鸟身上学到了什么?

预设:精卫我要学习你这种永不放弃、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生活、学习中做一个敢于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的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2.二年级时我们学了《大禹治水》这篇神话故事,本学期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