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1《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北冥有鱼》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是《庄子》的特色。《二则》正体现了这一特点,其中《北冥有鱼》一文表现了庄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露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在朗读中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通过朗读,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理解庄子的志趣。同时要注意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知识的了解。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庄子的作品是第一次接触。因此,让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文意,感悟课文主旨,并引导学生积累、补充知识,从而感受庄子的风格,了解其道家思想,是学习这篇短文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推荐学生进一步阅读《庄子》,使学生对庄子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分析大鹏形象的特点。

3.欣赏《庄子》中雄奇瑰丽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循循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文学常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道家的主要精神是崇尚自然,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静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所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庄子》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对中国文学、审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三、听读朗读

1.听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指名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4.齐读课文。

四、读懂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遇到疑难字词小组合作讨论解决。

明确: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长几千里;鲲变化为鸟,他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他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五、合作探究

1.这则寓言围绕鲲鹏,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2.试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明确: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击”“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3.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使文章生动活泼,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什么道理

明确:

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要有所凭借。

4.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课文中想象手法的理解。

明确:

①在想象中夸张。如对鲲、鹏形象的描写,“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

②在想象中进行对比。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小的形象,和鲲、鹏作对比,以大小对立来阐述物皆有所恃的道理。

③在想象中寄寓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逍遥”,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实则是蕴含了自己对理想的强烈追求。

六、主旨归纳

这则故事以大鹏南飞作比喻,说明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的限制,处在不同的束缚之中,因此,大鹏状似逍遥,其实还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七、写作特色

1.巧借寓言,富有哲理。庄子运用大鹏南飞凭借风的力量的故事,讲述了大鹏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还是有所依赖的,所以大鹏还是有所恃,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2.对比鲜明,道理明确。那些山野中的游气(“野马")、飞尘(“尘埃”),空中的活动之物(“生物"),皆由风相吹而动。与鲲、鹏相比,它们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它们要能够动起来,依然要有所凭借,即有所“恃”。显然,它们也没有达到逍遥。

3.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大鹏"“野马”“尘埃"都展现了庄子丰富的想象力,想象雄奇瑰丽,汪洋恣肆,跌宕多姿,用形象、生动的故事来说明一个它们都有所待,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的道理。

小结归纳:《北冥有鱼》大鹏向南飞行,需要乘着六月的风而去。也就是说,大鹏的飞行是有所“恃”的。它虽然能够在天空翱翔,看似自由自在,但其实还要借助风的力量,也就是说,它受到了风的制约。如果没有大风,大鹏是不可能飞翔的。因此,在天空翱翔的大鹏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作者极尽想象,描写了一个体积庞大、气势惊人的大鹏鸟。当鹏鸟振翅而飞,由北向南壮游南海时,其气势极大:“水击三千里,持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然而,虽然大鹏神奇不凡,也依然要凭借“海运”所带来的大风才可以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它正如当时处于乱世的庄子,想要施展抱负却受到外力束缚,不得自由。

八、拓展延伸

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下面这首《上李邕》,是他写给当时德高望重的名士、北海太守李邕的。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说说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①犹能畏后生②,丈夫未可轻年少。

①父:指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下诏尊称孔子为“宣父"。②畏后生:语出《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明确:

《上李邕》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入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

九、作业推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