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职业技术类课程衔接研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_第1页
基于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职业技术类课程衔接研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_第2页
基于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职业技术类课程衔接研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_第3页
基于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职业技术类课程衔接研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_第4页
基于贯通培养的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职业技术类课程衔接研究-以化工类专业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人才多样性、传承专业技能、促进就业和创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职业教育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或低于高等教育,它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为各产业发展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专业和知识技能型人才。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提出,推动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和行业特征,适度扩大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培养规模,推动各地职业教育改革,坚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发展方向。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职业教育自身的升学渠道得以突破,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断联状态,但与普通教育体系的衔接还仍然够流畅,普通教育体系与职业教育体系之间联系还不够紧密,职业教育依然受到某些不公平的对待[1]。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定位,而职业技术类课程是实现目标的重要载体。山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与高中联合育人的指导意见》(鲁教基字〔2017〕1号)明确提出,高等学校与高中可以联合育人,开展合作开发课程、共建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被职业院校录取的高中生可按一定比例认定学分。一、课程衔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一)纠正高中阶段职业意识偏差的问题《普通高中学校等级评价标准》作为普通高中学校管理机制、办学目标、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标准,并没有体现职业意识的培养,导致课程开设、课程内容中缺乏职业教育的融入。另外,受社会、家庭中的传统观念影响,作为教育主体的高中生,被灌输以“鲤鱼跃龙门”“敲门砖”等思想,将考入大学作为统一且唯一的目标,极大地限制了毕业生的全面发展。高中阶段是学生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决定未来人生道路的关键时期,甚至是决定未来的人生道路。为了给各行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要以分类培养、因材施教为出发点,使学生结合自身优势,以兴趣为导向,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勾勒职业发展方向。普通高中和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课程衔接的方式,直观地向社会、家长、学生展示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性[2]。(二)解决课程内容侧适应性的问题当前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在传统高考的影响下,不断地影响着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知。普通高中在课程设置上主要以理论基础教育为主。经调查,在普通高中课程设置上,主要有语言类、数学类、文化基础类、科学类、信息技术及通用技术类、艺术类、体育与健康类和综合实践类,但职业技术类、职业发展规划类等课程并没有出现在高中课程设置中,与此同时,普通高中缺乏对学生有针对性的实践性教学以及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以此为导向,高职课程设置侧重于职业技术与技能,对接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和技术升级,制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在普通高中教育中,由于对理论知识的侧重,导致从普通高中升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适应性较差。在中高职贯通培养大力发展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生进入职业院校后在技术技能和职业精神方面呈现出劣势状态,不符合职业教育提升生源质量的标准。为此,普通高中需要开设职业技术类课程,增加技术应用的教学内容,融入职业精神与技能教育,以增强普通高中学生对职业教育的感知能力[3]。(三)是新时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随着高科技成果转化速度的加快,各行各业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根据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统计,2015年至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者的需求高达38万人,且平均每年需求同比增长7.6万人,但从行业全日制教育人才的供给数量来看,每年有近5万人缺口。高中起点的职业院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展现出较大的优势,是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从职业技术类课程衔接入手,加快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推动普通高中课程多样化发展,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四)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在于生源质量,《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有必要促进不同类型教育的横向融通。因此,要加强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课程渗透融通,前置职业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兴趣爱好和职业意识。为适应高考制度的改革发展,普通高中学生的学术型本科录取率将有所下降,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高中学生加入职业教育队伍,拓宽了普通高中毕业生发展方向,职业技术类课程作为技术技能培养的核心,必然要做好衔接。为此,需要探索发展融入职业技能培养的特色综合高中,通过与职业院校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方式,在普通高中教育中提前融入一定比例的职业教育课程。二、课程衔接的实施策略(一)建立统筹课程衔接的体制机制现存职业教育体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为普通高中阶段学生职业教育缺失、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不健全;职业教育毕业生升学困难;专业化发展程度不高;职业教育学历提升困难等方面。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主要是解决培养目标不统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成长不连贯等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主体性,与普通高中联合成立职业教育育人领导小组,全面领导联合育人工作实施。联合育人领导小组整体规划联合育人工作目标、育人内容、工作进度,加强对各项工作任务的指导和质量监控,为联合育人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建立联合育人项目的教学评估委员会,确保学校之间联系的常态化与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实用性[4]。(二)明确学分转换制度学分互换制度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向学分制改革的一种拓展与扩大延伸,为健全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资源共享、学生多元流动的教育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提供了精神指引。职业院校与普通高中之间的学分互认体系的建立,对加强高等教育与中等教育之间的衔接,进一步深化职普融通具有重要意义。依据国家对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机制,职业院校要求学生建立明确的学分转化管理意识,制定具体的专业学习成果的转化管理办法,按程序接收受理学分的兑换申请,符合条件的专科院校学生也可以免修一些部分的课程或模块。同时,开发精品衔接课程,提高课程含金量,也是完善学分转换制度的重点。转换制度需要确立两阶段学分转换的标准和具体形式,建立常态化的一整套制度。(三)课程设置连贯对接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教师应该教什么”“学生应该学什么”等问题。课程的选择应符合特定教育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结合学生未来的多样化发展,充分开发以基础知识为主,技术技能为辅的各学科课程。各专业职业技术类课程可与不同高中课程有效衔接,以化工类专业为例,将职业教育能力培养目标所对应的化工核心课程与普通高中课程相互融合、合理衔接,以达到提前适应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目的(见表1)。表1化工类职业技术类课程衔接普通高中应掌握自身和职业院校在职业技术类课程方面体现出的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计划和任务,加强各学段课程内容、结构的逻辑性与合理性,遵循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规律,使之既能适应现代教育的整体改革趋势,又能展现个体需求。以化工类专业为例,职业技术类课程可采取整合渗透的思路,将技术技能等特色教育融入普通高中课程中,实现课程功能最大化。(四)课程内容横向融通课程内容作为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课程衔接的重要载体,是培养职业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内容衔接方式可借鉴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中的“知行合一”法,即基于整体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标准构建普通高中和高职院校课程内容衔接的途径。文化基础课程是建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要渠道,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道德和行为素质的标准建立,还可以通过精神领域的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形成技能修养和职业认识,并构建职业价值观。在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全面重视的前提下,在普通高中课程内容中融入对学生职业观的引导,是遵循因材施教原则、遵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表现,能进一步推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等良好环境的建立[5]。专业技能内容在理论课程中的合理设置,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解。当前的普通高中学生由于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无法积极响应职业教育的号召。职业教育理念不能以文化基础课的内容独立存在,需要在理论课程中以专业知识为载体,以技术技能为内涵,形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横向融通效果。(五)探索高中教育“教学养”一体化培养模式普通高中与高职院校衔接的重点在于高中培养模式中融入与职业教育理念相契合的内容。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高中阶段教育中以理论学习为主要课程内容的现状。基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将有50%的高中毕业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技术人才支撑。目前的高中培养模式与职业教育差别太大,使这部分高中毕业生无法融入职业教育的“岗赛训”一体模式。探索建立高中教育“教学养”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即将职业素养与教育、教学作为同等重要的内容,融入高中教育的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中。例如,在石油和化工行业,基于工作过程、工作标准、工作环境等建立“教学养”一体化课程体系,实现立德树人、理论学习、职业素养的三重目标。在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基于理论知识学习,将教学主体内容向职业教育横向融通。保证学生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了绿色化工、安全生产等职业意识。三、研究展望随着国家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程度和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待遇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终将得到大众认可。普通高中生源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中所展现的不适应性却越来越严重,促使普通高中与高职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