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TDT 1053-2017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_第1页
(高清版)TDT 1053-2017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_第2页
(高清版)TDT 1053-2017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_第3页
(高清版)TDT 1053-2017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_第4页
(高清版)TDT 1053-2017 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2018-03-01实施I Ⅲ 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 25数据库结构定义 46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交换文件命名 7农用地质量分等交换数据内容和格式 8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元数据 Ⅲ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山西省土地整理中心、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为规范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结构、数据库内容与数据交换格式,促进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数据的管理和共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等相关标准制定。1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的内容、要素分类编码、数据分层、数据交换文件命名规则、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结构、交换格式及元数据等。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8407—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TD/T1016—2003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agriculturallandqualitygradedata描述农用地质量等别及农用地质量分等相关的要素特征及关系的数据。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agriculturallandqualitygradedatabase有组织的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及其相关数据的集合。辅助要素associatedfeature辅助农用地质量调查评价和成果表达的非农用地的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辅助图斑associatedpolygon辅助农用地质量调查评价和成果表达的非农用地面状地物,如住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分等单元gradeunit农用地质量等别评定和划分的基本空间单位,单元内部土地质量相对均一,单元之间有显著差异,2四级类要素码四级类要素码三级类要素码级类要素码级类要素码小类码大类码标准样地standardfarmland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条件下,区域内农作物产量水平最高的若干农用地质量分等单元。一般情况下,标准样地的农业生产条件最好,它们在本区域内所处位置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灌溉与排水等条件的综合特征最优。4数据库内容和要素分类编码4.1数据库内容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要素、分等单元、分等控制、分等参数、标准样地以及分等辅助要素等。4.2要素分类与编码在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要素分类中,大类采用面分类法,小类及以下采用线分类法。根据分类编码通用原则,将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数据要素依次按大类、小类、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和四级类划分,分类代码采用十位数字层次码组成,其结构见图1。图1要素分类代码结构图其中,a)大类码为专业代码,设定为2位数字码,基础地理专业码为“10”;土地信息专业码为“20”。b)小类码为业务代码,设定为2位数字码,不足位以“0”补齐,农用地质量分等的业务代码为“07”。c)一至四级类要素码为要素分类代码,不足位以“0”补齐,一级类要素码为2位数字码;二级类要素码为2位数字码;三级类要素码为1位数字码;四级类要素码为1位数字码。d)基础地理要素的一级类码、二级类码、三级类码和四级类码引用GB/T13923—2006中的基础地理要素代码结构与代码,行政区与行政区注记要素参照GB/T2260的结构进行扩充,各级行政区的信息使用行政区与行政区属性表描述。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各类要素分类与代码见表1。3境界与政区行政区高程注记点线状分等单元分等因素指标区标准耕作制度分布区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基准作物信息指定作物信息分等因素权重分等因素记分规则分等因素图4b该图层为土地利用地类中的07—住宅用地;10—交通运输用地,包括101—铁路,102—公路,10411—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包括111—河流水面,112—湖泊水面,113—水库水面,114—坑塘水面,115—沿海滩层名属性表名1境界与政区行政区MO2等高线O高程注记点O3MOOO4分等控制分等因素指标区MO标准耕作制度分布区MO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M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注记“O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M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注记"O5层名属性表名5分等因素图¹MO6MO7MOOO注:约束条件取值:M(必选)、O(可选),下同。属性结构见表3。若按指定作物法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则为指定作物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其属性表名为“(××)_LYxs,<××)为表28中的“拼音缩写”,属性结构见表12.为表28中的“拼音缩写”,属性结构见表13。d本图层应根据各地区实际使用的分等因素增加图层,对应的图层与属性表名应使用表38中的“字段代码”小数约束19M2M3非空M44非空M5非空M64O7非空O8下划线非空O9宽度1O6约束高度1O3M米(m)3M米(m)注记方向6M弧度(rad)注:Int表示整型数据,Char表示字符型数据,Float表示浮点型数据,下表4行政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代码约束19M2M3M4M52M平方米(m²)6计算面积'2O平方米(m²)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采用GB/T2260中的6位数字码,乡镇代码为3位数字码,村级代码为3位数字码,以下行政区代码同此。b行政区界线坐标计算的椭球面积。本标准中所有面积字段如无特别说明,均指椭球面积。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见表5和表6。小数约束19M2M3等高线类型6M44M米(m)7表6高程注记点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GCZJD)小数约束19M2M340M米(m)5.2.4分等单元层属性表结构面状分等单元、线状分等单元和零星分等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见表7至表9。小数约束19M2M3单元编号非空M4图斑编号8非空M5地类编码”4非空M6非空M7权属性质2表26中的代码M8非空M9非空M非空M非空M2C耕地坡度级¹2非空O图斑地类面积2M平方米(m²)图斑面积2M平方米(m²)5M9M复种类型代码MM64M64M自然质量分74M8约束自然等指数5M自然等2M5M2M5M2M国家自然等指数5M国家自然等2M国家利用等指数5M国家利用等2M国家经济等指数5M国家经济等2M3O2O2O71O1MO注:约束条件取值:M(必选)、O(可选)、C(条件必选),下“采用19位定长编码,第1~12位为分等单元坐落单位代码,其中第1~6位为GB/T2260中的县级行政区划代码;第7~12为地籍区编码(3位)及地籍子区编码(3位);第13~19位为0000001开始的单等单元流水号,则村级代码填写“000”。b按GB/T21010—2007执行。当耕地坡度级别为2、3、4、5时,填写耕地类型:TT—梯田;PD—坡耕地;其他为应从表29中的“标准耕作制度”中选择填写。若按指定作物法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则应重新命名该字段代码,规则为“<××>_LYXS”,<××)为表28中的“拼音缩写”,如小麦土地利用系数字段代码为“XMLYXS”B若按指定作物法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则应重新命名该字段代码,规则为“<××)JJXS”,(××>为表“拼音缩写”。h应根据指定作物命名该字段代码,规则为“<××)_ZRZLF”,<××)为表28中的“拼音缩写”应根据本县实际情况按照表38的要求设定具体的分等因素属性字段,其属性值必须按照表3码”填写。9小数约束19M2M3单元编号非空M44非空M5非空M6线状地物编号8非空M71M米(m)8宽度31M米(m)9线状地物面积2M平方米(m²O权属单位代码1非空M权属单位名称1非空MOO权属性质2M2O耕地坡度级°2非空O5M9M复种类型代码1MM64M64M自然质量分74M自然等指数5M自然等2M5M2M5M2M国家自然等指数5M国家自然等2M国家利用等指数5M国家利用等2M小数约束国家经济等指数5M国家经济等2M有效土层厚度i3O2O剖面构型2O1OO采用19位定长编码,第1~12位见表7;第13~19位为接续表7中分等单元编号开始的单b见表7中脚注bd见表7中脚注c.“见表7中脚注d。表9零星分等单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LXFDDY)类型长度小数约束19M2M3单元编号非空M44非空M5地类名称φ非空M6权属性质3M7非空M8非空M9非空M非空M坐落图斑编号8O耕地类型2O耕地坡度级2非空O小数约束面积2M5M9M复种类型代码1M标准耕作制度“M土地利用系数'64M64M自然质量分74M自然等指数5M自然等2M5M2M5M2M国家自然等指数5M国家自然等2M国家利用等指数5M国家利用等2M国家经济等指数5M国家经济等2M3O2O31OO采用19位定长编码,第1~12位见表7;第13~19位为接续表8中线状分等单元编号开其他填写要求亦见表7。“见表7中脚注c。见表10至表13。表10分等因素指标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BQ)小数约束19M2M35M小数约束9M2M3复种类型代码1M4M表12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LYXS)约束19M2M3O464M“10位定长数字编码,其中第1~6位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第7~10位为从0001开始的顺序码。b若按指定作物法计算土地利用系数,则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按指定作物分层,属性表命名规则为“<××)LYXS”,<××>为表28中的“拼音缩写”,如小麦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属性表名称为“XMLYXS”表13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JXS)约束9M2M3O464Mb若按指定作物法计算土地经济系数,则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按制定作物分层,属性表命名规则为“(××)JJXS”,<××>为表28中的“拼音缩写”,如小麦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属性表名称为“XMJJXS”。约束9M2M3M注:应根据各地区实际的分等因素增加图层,对应的图层与属性表名应使用表a本字段的字段类型和长度应根据具体的分等因素参照表38小数约束19M2M33非空M44非空M5分等单元编号非空M6国家自然等2M7国家利用等2M8国家经济等2M93M5M摄氏度(℃)61M摄氏度(℃)降水量61M米(m)无霜期3M天(d)52M克/千克(g/kg)2M表15标准样地分布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BZYD)(续)小数约束3M厘米(cm)1M4「一160,8850~M米(m)2M3M米(m)5M克/升(g/L)1M1M1MO剖面照片非空M景观照片非空MM公斤/公顷(kg/hm²)M公斤/公顷(kg/hm²)O公斤/公顷(kg/hm²)O公斤/公顷(kg/hm²)O公斤/公顷(kg/hm²)O公斤/公顷(kg/hm²)M公斤/公顷(kg/hm²)O土壤养分状况填写1位数字码,其编码为:1—好;2—较好;3—中等;4—d指是否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填写1位数字码,其编码为:1—是;0—否。5.2.8辅助要素层属性表结构线状地物和辅助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见表16和表17。小数约束19M2M34非空M4非空M5线状地物编号8非空M61M米(m)7宽度31M米(m)8线状地物面积2M平方米(m²)9线状地物名称”O权属单位代码1非空M权属单位名称1非空MOO权属性质2M小数约束19M2M3图斑编号8非空M4地类编码°4非空M5非空M6权属性质2M7非空M8非空M9非空M非空M图斑地类面积2M平方米(m²)图斑面积2M平方米(m²)5.3分等参数表结构分等因素指标区类型属性、基准作物信息、指定作物信息、分等因素权重、分等因素记分规则、指定作物生产潜力指数和行政区代码结构描述见表18至表24。表18分等因素指标区类型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BQLX)约束5M2M3O采用5位字节混合编码,其中第1~2位字节为耕作制度一级区代码,以罗马数字大写全角I、Ⅱ、Ⅲ……;第3位字节为耕作制度二级区代码,从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若无耕作制度二级区则填写“0”,如X001代表X耕作制度分区中的01类型指标区;第4~5位字节为指标区代码,从01开始的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若没有划分指标区则填写“00”,指标区名称填写“无”,如Ⅱ200代表某省分作制度分区,但全省未划分指标区。表19基准作物信息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ZZW)约束15M28M32M公斤/公顷表20指定作物信息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DZWCL)约束15M28M3最大产量"2M公斤/公顷47M基准作物同时也是指定作物,须填入本表。小数约束15M28M3M464M表22分等因素记分规则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FGZ)约束15M28M362M4M5因素属性值下限6M6因素属性值上限6M部分分等因素属性值按表30至表37规定的“代码”填写,其他参照GB/T28407—201值为一个具体值,则上下限填写相同的具体值;若分等因素多个属性值对应同一分值,存储。表23指定作物生产潜力指数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ZDZWQLZS)约束1生产潜力区代码°9M28M36C46Ca第1~6位为县级行政区代码;第7~9位填写指定作物生产潜力区从001开始的序号,若按b若基准作物同时也是指定作物,则须在本表中作为指表24行政区代码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XZQDM)约束19中的行政区代码M2中的行政区名称M32M平方米(m²)42O平方米(m²)政区代码和行政区名称。其中省级代码2位、地级代码4位、县级代码6位,分别采用GB/T2b见表4中脚注b。5.4属性值代码表数据结构定义参照见表25至表38。表25等高线类型代码表等高线类型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所有权国有土地使用权乡集体经济组织表27复种类型代码表复种类型1一年一熟2一年二熟3一年三熟45二年五熟表28标准耕作制度作物名称代码表拼音缩写小麦冬小麦冬青稞水稻早稻中稻晚稻表28标准耕作制度作物名称代码表(续)拼音缩写马铃薯甘蔗表29标准耕作制度代码表复种类型小麦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水稻一年一熟中稻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马铃薯一年一熟一年一熟一年一熟复种类型一年二熟小麦/大豆一年二熟小麦/谷子一年二熟一年二熟小麦一中稻一年二熟小麦一甘薯一年二熟小麦一花生一年二熟小麦一水稻一年二熟一年二熟冬小麦一水稻一年二熟早稻一甘蔗早稻一晚稻一年二熟中稻一玉米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大豆一水稻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马铃薯/玉米一年二熟表29标准耕作制度代码表(续)复种类型油菜一水稻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二熟一年三熟一年三熟小麦一春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油菜一早稻一晚稻一年三熟一年三熟早稻一中稻一晚稻一年三熟一年三熟一年三熟冬小麦→春玉米一马铃薯二年三熟一年三熟二年三熟二年三熟二年三熟二年三熟早稻一晚稻一甘薯>早稻一晚稻二年五熟早稻一晚稻一冬小麦→早稻一晚稻二年五熟接茬种植)表30表层土壤质地代码表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类型美国农业部制土壤质地类型国际制RN黏土、粉黏土、壤黏土、砂S紧砂土、松砂土L直径介于1mm~3mm之间的砾石;强石质土类别剖面构型夹层质地剖面构型体(垫)层质地剖面构型黏/砂/砂盐渍化程度1主)或<0.2%(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0.3%(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2轻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2~3成,表层土壤含盐量0.1%~<0.3%(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2%~<0.4%(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0.3%~一0.5%(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3中度盐化:由盐渍化造成的作物缺苗3~5成,表层土壤含盐量0.3%~<0.5%(易溶盐以苏打为主)或0.4%~<0.6%(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0.5%~一0.7%(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4≥0.6%(易溶盐以氯化物为主)或≥0.7%(易溶盐以硫酸盐为主)表33排水条件代码表12排水体系(包括抽排)基本健全,丰水年暴雨后有短期洪涝发生(田面积水1d~<2d3排水体系(包括抽排)一般,丰水年大雨后有洪涝发生(田面积水2d~<3d)4无排水体系(包括抽排),一般年份在大雨后发生洪涝(田面积水≥3d)表34坡度级别代码表2°~<5°>2°~6°5°~<8°>6°~15°8°~<15°>15°~25°15°~<25°表35灌溉保证率代码表2基本满足,有良好的灌溉系统,在关键需水生长季节有34无灌溉条件,包括旱地与望天田12岩石露头2%~<10%,露头之间的间距为35m~<13岩石露头10%~<25%,露头之间的间距为10m~<354岩石露头≥25%,露头之间的间距为3.5m~<10m表37灌溉水源代码表23小数13厘米(cm)22小数3剖面构型24盐渍化程度级552克/千克(g/kg)6土壤酸碱度(pH)527障碍层距地表深度2厘米(cm)81级921级1级1级照GB/T28407—2012附录C中表C.3,严格按照值域的要求填写,并与表22填写的个字符内壶码业代码年代时间比例尺代码图幅行号图幅列号图幅行号文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