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诗词文档_第1页
24节气诗词文档_第2页
24节气诗词文档_第3页
24节气诗词文档_第4页
24节气诗词文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寒时间:2018年1月5日节气简介:小寒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干支历子月的结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时间为每年1月5-7日之间。中国气象资料显示,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气温最低的节气,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寒”字下面两点是冰,《说文》释寒为冻,此时还未寒至极,至极是大寒。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这寒气其实是阳气上升,逼迫阴气所为。此时旧岁近暮,新岁即将登场,寒冷鸿飞疾,坚毅的鸿雁已先开始启程北飞了。古籍记载: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节气三候:小寒之日雁北乡,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雊。雁北乡(xiàng)。乡,向导之义。二阳之候,雁将避热而回,今则乡北飞之,至立春后皆归矣,禽鸟得气之先故也。鹊始巢。喜鹊也,鹊巢之门每向太岁,冬至天元之始,至后二阳已得来年之节气,鹊遂可为巢,知所向也。雉始雊。雉,文明之禽,阳鸟也;“雊”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小寒花信风:小寒:一候梅花、二候山茶、三候水仙。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小寒(左河水)冰封万里雪皑皑,径堵千重港口塞。昨日剪桃修几树,忽如一夜李花开。小寒(吴藕汀)众卉欣荣非及时,漳州冷艳客来贻。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寒夜(宋杜小山)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2、选背诗词: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驻舆遣人寻访後山陈德方家(黄庭坚)江雨蒙蒙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小寒(元稹)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丛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大寒时间:2018年1月20日节气简介:大寒是二十四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月19日-21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00°时为大寒。冬至一阳初生后,经小寒至大寒,阳气逐渐强大,由下而上,在逼迫寒气以全部能量抵制。由此阴寒密布地面,悲风鸣树,寒野苍茫,寒气砭骨,才是大寒。但大寒后十五日,壮阳就会出地驱逐阴寒,这就是立春。典籍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见前(小寒)。”《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节气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一候鸡乳:大寒之日“鸡乳”,鸡是木畜,提前感知到春气,开始孵小鸡了。二候征鸟厉疾:大寒后五日“征鸟厉疾”。征鸟是指鹰隼之类远飞之鸟,厉疾是厉猛、捷速。三候水泽腹坚:再五日“水泽腹坚”,上下都冻透了,寒至极处,按物极必反原理,坚冰深处春水生,冻到极点,就要开始走向消融了。大寒花信风:大寒: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大寒(左河水)蜡树银山炫皎光,朔风独啸静三江。老农犹喜高天雪,况有来年麦果香。大寒吟(宋•邵雍)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清日无光辉,烈风正号怒。人口各有舌,言语不能吐。2、选背诗词:大寒出江陵西门(宋•陆游)平明羸马出西门,淡日寒云久吐吞。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不为山川多感慨,岁穷游子自消魂。岁寒知松柏(宋•黄庭坚)松柏天生独,青青贯四时。心藏後凋节,岁有大寒知。惨淡冰霜晚,轮囷涧壑姿。或容蝼蚁穴,未见斧斤迟。摇落千秋静,婆娑万籁悲。郑公扶贞观,已不见封彝。村居苦寒(唐•白居易)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立春时间:2018年2月4日节气简介: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立于“冰雪莺难至”时,所谓“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培育。不待冰消雪释,便“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了。古籍记载:《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节气三候:一候东风解冻: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东方属木,木为火之母,火气温,由此才“冻痕销水中”,“波起轻摇绿”。二候蛰虫始振:立春日后五日“蛰虫始振”,“蛰虫”是冬藏之虫,此时被惊醒,动而未出。三候鱼陟负冰:再五日“鱼陟负冰”,陟(zhì)是升,鱼因水底暖,感知阳气而上升,冰尚未消融而负冰。“立雪鹤深睡,负冰鱼聚沉”,春气还弱。立春花信风: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立春(左河水)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立春(长卿)谁家二月煮新丝,一江黄鲫应不识。明日倘或桃李晓,莫问老梅知不知。【越调】天净沙·春(元代)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2、选背诗词:立春(唐•杜甫)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立春日(宋•陆游)日出风和宿醉醒,山家乐事满余龄。年丰腊雪经三白,地暖春郊已遍青。菜细簇花宜薄饼,酒香浮螘泻长瓶。湖村好景吟难尽,乞与侯家作画屏。汉宫春·立春日(宋•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园。浑未辨,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雨水时间:2018年2月19日节气简介: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2个节气,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到达黄经330°。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古籍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节气三候:一候獭祭鱼|雨水时节,水獭捕捉到鱼后,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二候鸿雁来|此时南方天气暖,大雁自南向北飞。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三候草木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花信风:一候菜花此"菜花"为油菜花,在我国自南向北可从1月开至8月.二候杏花“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传统文化里,杏花正是十二花神中的二月花。其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如胭脂万点,随着绽放色彩渐转淡,到凋谢时已是雪白一片。三候李花李花素雅清新,虽小却十分繁茂。相传李白七岁时还未取名,因做了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父亲一听拍手叫好,忽然心想这句诗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最后白字用得极好,于是就给儿子起了李白的名字。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雨水(左河水)南湿北冷两交锋,乍暖还寒斗雨风。一夜返青千里麦,万山润遍动无声。初春小雨[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2、选背诗词: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临安春雨初霁【宋】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惊蛰时间:2018年3月5日节气简介: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此前,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惊蛰节”,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称为“惊”。故惊蛰时,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渐有春雷,中国大部分地区也将进入春耕季节。惊蛰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今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同时,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汉初以前:立春—启蛰—雨水—春分—谷雨—清明汉景帝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进入唐代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古籍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言发蛰也。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节气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一候桃始华:桃花的花芽在严冬时蛰伏,于惊蛰之际开始开花。阳和发生,自此渐盛。二候仓庚鸣:仓庚,即黄鹂,黄鹂鸣叫,动物开始求偶。三候鹰化为鸠:鹰,鸷鸟也。此时鹰化为鸠,至秋则鸠复化为鹰。有人认为,鹰每年二、三月飞返北方繁殖,已经不见迹影。只有斑鸠飞出来,于是古人以为春天的斑鸠是由秋天的老鹰变化出来的。我们更倾向于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意为春气温和,连鹰都变得像斑鸠一样温柔了。惊蛰花信风:惊蛰: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惊蛰(左河水)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绿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惊蛰(长卿)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2、选背诗词:惊蛰(吴藕汀)杏花村酒寄千程,佳果满前莫问名。惊蛰未闻雷出地,丰收有望看春耕。闻蛙(宋赵蕃)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能如喜风月,不必问官私。秦楼月•浮云集(宋范成大)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春晴泛舟(宋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春分时间:2018年3月21日节气简介: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公历日期约略落于每年的3月21日前后(20日~22日)。太阳到达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古籍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秋同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明史·历一》说:“分者,黄赤相交之点,太阳行至此,乃昼夜平分。”《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杏不胜威。”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邢树本《二十四节与农事·春分》:“春分时节,河北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节气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一候玄鸟至春分之日,“玄鸟至”,“玄鸟”即“似曾相识燕归来”的燕子,它春分而来,秋分而去,“燕来还识旧巢泥”。二候雷乃发生春分后五日,“雷乃发生”,阴阳相薄为雷,雷为振,为阳气之声,也是春分后出地发声,秋分后入地无声。三候始电再五日,“始电”,电闪雷鸣,春雨不再潇潇,已是落花知多少了。春分花信风:春分: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七绝·春分(左河水)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春分(长卿)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唐·元稹)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春分(佚名)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2、选背诗词:春分日(五代·徐铉)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宋代·欧阳修)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少年游·小楼归燕又黄昏(宋·杜安世)小楼归燕又黄昏。寂寞锁高门。轻风细雨,惜花天气,相次过春分。画堂无绪,初燃绛蜡,罗帐掩馀薰。多情不解怨王孙。任薄幸、一从君。清明时间:2018年4月5日04:12清明节气简介: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在山西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节前一天过寒食节;榆社县等地是在清明节前两天过寒食节;垣曲县还讲究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二天为小寒食。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一般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节。清明节原是指春分后十五天,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正值三月天,一番好风好雨过后,万物生长,一派"天清地明"之象。提起清明,人们都停留在杜牧的那句“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伤感中。但清明其实是一年中最天朗气清的时节,春色美丽,最宜人们笑语盈盈地出门踏青去。有诗人为清明这日作诗,“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杨柳依依的柔软,人在秋千上的笑意,还有沉醉春风里的花,都是清明春意盎然的证据。古籍记载:《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1)犹治平。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毛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后汉书·班固传》:“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2)指神志思虑清洁明朗。《荀子·解蔽》:“虚壹而净,谓之大清明。”;《淮南子·齐俗训》:“原人之性,芜秽而不得清明者,物或淉之也。”(3)指清澈明朗。如:天气清明。(4)二十四节气之一。《孝经纬》:“万物至此,皆洁齐清明。节气三候:一候桐始华:白桐花开始绽放花蕾;二候田鼠化为鹌: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三候虹始见: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清明花信风: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清明日(左河水)年欢未尽又清明,雨燕声咽柳失魂。寂静青山人陡涌,冥钱纸烛祭先陵。清明(左河水)柳垂阡陌雨沉沉,千里子孙赶上坟。处处青山烟雾起,焚香祭拜悼先人。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2、选背诗词: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唐·贾岛)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清明日(唐·李建勋)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蝶恋花(宋·苏轼)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咫尺江山分楚越。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谷雨时间:2018年4月20日节气简介:“清明断雪,谷雨断霜”,2018年04月20日,谷雨节气到来。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是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埯瓜点豆、播种移苗的最佳时节。谷雨时气温偏高,阴雨频繁。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唯一将物候、时令与农事紧密对应的节气。谷雨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谷雨前,春雨还如云雾般细腻柔和。谷雨一到,雨不再迷离,一颗颗清澈而干净利落的雨滴从天空中降落。雨结结实实地落在叶子上,便是一声清脆的相遇。落在湖中,便是一朵朵水波的花。落在谷物上,便是秋天让人喜悦的大丰收。此时,丰沛的雨水使初插的秧苗得以灌溉滋润,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发,桑树也长出了翠绿的新叶。谷雨之美,恰如春天留给我们最后的惊鸿一瞥。古籍记载:《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节气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一候萍始生:谷雨后雨量增多,河湖的浮萍开始生长。二候鸣鸠拂其羽:接着布谷鸟的鸣叫似是提醒农家该播种了。三候戴胜降于桑:降落在桑树上觅食的戴胜鸟频频出现。谷雨花信风: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谷雨(左河水)雨频霜断气温和,柳绿茶香燕弄梭。布谷啼播春暮日,栽插种管事繁多。谷雨(吴藕汀)浮云富贵客心寒,故里空怀紫牡丹。谷雨毋须添国色,江南上巳杜鹃看。牡丹图(明·唐寅)谷雨花枝号鼠姑,戏拈彤管画成图。平康脂粉知多少,可有相同颜色无。2、选背诗词:谷雨(清·郑板桥)不风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几枝新叶萧萧竹,数笔横皴淡淡山。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香茗坐其间。送梓州李使君(王维)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蝶恋花(宋·范成大)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谷雨时节,暮春将至。夏日即将来临。如梦似幻般的春天即将结束。但,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此去经年,前脚攀春、后脚登夏,谷雨之后,虽要暂别这场淅淅沥沥的和风春雨,但即将迎来的那个熙熙攘攘的蝉鸣仲夏,又未尝不是一种宁静。立夏时间:2018年5月5日节气简介:立夏为四月节。古人解释夏为“假”,如何理解这个“假”字?庄子说,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在假借之中,原本虚幻,这就是《诗经》所说的“假哉天命”。每年5月5日或6日是农历的立夏,“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夏因此是宽纵万物放任其生长,假才能使其狂妄而不顾一切地生长,而令其长大的目的,是为秋天的整肃,整肃才有收成。如此残酷的自然法则。夏季是一个生长的季节,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古籍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节气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一候蝼蝈鸣:立夏之日“蝼蝈鸣”。按东汉郑玄的解释,“蝼蝈”为蛙类,非蝼蛄(lóugū)。立夏鸣的据说是一种色褐黑的蛙。二候蚯蚓生:立夏后五日,“蚯蚓生”。蚯蚓又名曲蟮,蟮长吟于地下,感阴气而曲,乘阳气而伸见。三候王瓜生:再五日,“王瓜生”。此王瓜又名“土瓜”,“瓜似雹子,熟则色赤,鸦喜食之,故称‘老鸦瓜’”,非黄瓜。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立夏(左河水)南国似暑北国春,色秀江淮万木荫。时病时虫人撒药,忽寒忽热药搪人。立夏【宋】陆游赤帜插城扉,东君整驾归。泥新巢燕闹,花尽蜜蜂稀。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日斜汤沐罢,熟练试单衣。四月十三日立夏呈安这【宋】司马光留春春不住,昨夜的然归。欢趣何妨少,闲游勿怪稀。林莺欣有吒,丛蝶怅无依。窗下忘怀客,高眠正掩扉。2、选背诗词:山中立夏用坐客韵【宋】文天祥归来泉石国,日月共溪翁。夏气重渊底,春光万象中。穷吟到云黑,淡饮胜裙红。一阵弦声好,人间解愠风。久雨喜晴明日立夏【明】胡俨一月厌雨声,忽逢今日晴。春从花上去,风过竹间清。睡美新茶熟,身闲野服轻。近来多坦率,客至倦逢迎。立夏日忆京师诸弟【唐】韦应物改序念芳辰,烦襟倦日永。夏木已成阴,公门昼恒静。长风始飘阁,叠云才吐岭。坐想离居人,还当惜徂景。小满时间:2018年5月21日节气简介: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这时中国北方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早稻开始结穗,在禾稻上始见小粒的谷实、满满的,南方进入夏收夏种季节。古籍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节气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一候苦菜秀: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二候靡草死:后五日“靡草死”,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tínglì)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三候麦秋至:再五日“麦秋至”,夏麦可以收割了。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小满(左河水)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宴过款丝商。小满(长卿)昨夜玉盘沉大江,夜来忽梦荠麦香。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黄。小满(吴藕汀)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2、选背诗词:五绝小满(宋·欧阳修)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五律·小满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晨征(宋·巩丰)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芒种时间:2018年6月6日01:29:04节气简介: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6月6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的时候。芒种字面的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古籍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节气三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一候螳螂生:芒种之日“螳螂生”,“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都是夏天美好景像。螳螂深秋生子于林间,一壳百子,此时破壳而出。二候鵙始鸣:后五日“鵙(jú)始鸣”,“鵙”即伯劳,“伯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以声命名。《诗经》“七月鸣鵙”,周七月即夏五月。三候反舌无声:再五日“反舌无声”,“反舌”即百舌鸟,“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无声也”。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芒种(左河水)艳阳辣辣卸衣装,梅雨潇潇涨柳塘。南岭四邻禾壮日,大江两岸麦收忙。梅雨五绝(范成大)乙酉甲申雷雨惊,乘除却贺芒种晴。插秧先插蚤籼稻,少忍数旬蒸米成。插秧歌(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4]2、选背诗词:伊犁记事诗(洪亮吉)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梅雨(杜甫)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时雨(陆游)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夏至时间:2018年6月21日18时07分12秒节气简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宵漏自此长”“微阴生九原”,夏至时,阳气到达极致,阳气的极致下阴气开始产生。古籍记载:《恪遵宪度抄本》中说:“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周礼·春官宗伯第三·司巫/神仕》载:“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鬼,以禬国之凶荒、民之札丧。”《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节气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一候鹿角解: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角向后。夏至一阴生,感阴气而鹿角退;冬至一阳生,麋感阳气而麋角退。二候蜩始鸣:后五日“蜩始鸣”。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螗沸羹,叫声沸稠为黏羹,多美的形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螗小而绿,叫声尖锐而急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知了”,俗称“都了”。它一叫,秋色厉,万物都该了了。三候半夏生:再五日,半夏生。意味着夏天已过半,后半夏骄阳似火,浓荫难求;夜晚虫鸣如织,花香四溢。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作为一种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如治疗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节气诗词:1、必背诗词:夏至(左河水)骄阳渐近暑徘徊,一夜生阴夏九来。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夏至(吴藕汀)老馗不画过端阳,果物陈前念故乡。夏至树无知了叫,庭开独立一枝枪。夏至(宋·范成大)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2、选背诗词: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夏至日作(唐·权德舆)璿枢无停运,四序相错行。寄言赫曦景,今日一阴生。夏至避暑北池(唐·韦应物)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3、夏“九九歌”夏至九九歌(湖北省老河市一座禹王庙正厅的榆木大梁上)夏至入头九,羽扇握在手;二九一十八,脱冠着罗纱;三九二十七,出门汗欲滴;四九三十六,卷席露天宿;五九四十五,炎秋似老虎;六九五十四,乘凉进庙祠;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棉被;九九八十一,开柜拿棉衣。夏九九歌(北方农村)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甜如蜜;四九三十六,汗湿衣服透;五九四十五,树头清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莫太迟;七九六十三,夜眠要盖单;八九七十二,当心莫受寒;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小暑时间:2018年7月7日11:41分节气简介:小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小暑时节,地下冷气上升,天上热气下降,寒热相搏。热盛则燥、寒盛则湿,这是大自然的寒流与热流相乘、相侮的表现。古籍记载:《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