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9-225-2014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1页
DB29-225-2014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2页
DB29-225-2014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3页
DB29-225-2014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4页
DB29-225-2014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29-225-2014备案号J12738-2014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Technicalorderforoperation,maintenanceandsafetyofreclaimedwaterpipenetworkinTianJin2014-07-21发布2014-10-01实施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发布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DB29-225-2014主编单位:天津中水有限公司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批准部门: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文件津建科[2014]392号市建设交通委关于颁布《天津市再生水管网各有关单位:为了加强对天津市再生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天津中水有限公司、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按照我委《关于下达2012年天津市建设系统第一批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编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经我委组织专家审定,现批准《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DB29-225-2014)为我市地方工程建设标准,自2014年10月1日起在格执行。各相关单位要认真执行本规程,实施过程中如有不明之处及修改意见,请及时反馈给天津中水有限公司、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规程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并对强制性条文进行解释。本规程由天津中水有限公司、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由天津市建设工程技术研究所负责征订和发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和复制。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根据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关于下达2012年度建设号)文件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研,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管网安全。本规程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由天津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天津中水有限公司和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天津中水有限公司(地址:天津市河西区津典时代商业街B区9-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唐福生郑兴灿李兵刘晓基孙柳李玉涛古永生刘玉江刘静李阳刘薇薇刘新宾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赵利君李成江石万同何文杰贾松涛周军关代宇 3基本规定 4管道并网 4.2并网管理 4.3并网运行 5管网调度 5.2运行调度 6管网水质 6.2水质监测 7.2维护站点的设置 7.4管道维护 7.5附属设施维护 8.2漏损控制管理 9信息管理 9.2管网资料和档案管理 9.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9.4管网运行数据采集和储存 规程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条文说明 1定本规程。1.0.2本规程主要适用于天津市再生水管网的维护、抢修及安全管理等,用户自建再生水管网亦应按本规程执行。1.0.3天津市再生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2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不同水质标准,满足相应使用功能的水。从再生水厂至再生水配水管网间的管道。将再生水送到分配管网以至用户的管道。一种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管道纵横相互接通,形成环状。一种配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干管和支管分明,形成树枝状。输配水系统中,对水进行增压的泵站。r在计算机软、硬件环境里,对供水管网的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再生水管网中用于采集管道压力数据的点位。再生水管网中用于采集管道流量数据的点位。3再生水管网中用于采集管道水质数据的取水点位。对敷设的管段用管内满水后加压的方法来检验其压力值是否符合规定的允许压降标准的试验。在不考虑地形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直接从用户用水设备测定的管网压力。地下管道漏水冒出地面前,采用各种检漏方法及相应仪器,主动检查地下管道漏水的方法。43基本规定3.0.1供水单位应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完善管网基础技术资料及管网运行、维护的动态管理。3.0.2从事管网运行维护的人员应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3.0.3供水单位确定管网服务压力应符合规定要求,优化调度,防止局部管网压力过高引发的爆管事故。3.0.4再生水的输配水设备和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54管道并网4.1.1建设单位在设计开始前,应充分征求供水单位对管材、防4.1.2小区再生水水源未接通前,应采用市政给水代替,且设计上应做好系统的切换措施,系统切换的位置应在小区入口处,严禁室4.1.3从再生水管道接出用水管道时,应设置防止倒流污染装置。4.1.4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再生水管道,考虑有限空间的作业要求,其位置与其他管线的距离应满足最小维护检修要求4.1.5再生水管道外壁应有浅绿色(G02)标识。4.1.6管道在并网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并进行管道渣物清除及4.2.1管道并网前的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管道工程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时,应拟定管道水压试验后的冲洗方案,包括合理设置冲排口、铺设临时冲排管道;亦可借助运行中的管道,从其他冲排口排水。2严禁取用污染水源进行水压试验、冲洗,施工管段距离污染6水水域较近时,必须严格控制污染水进入管道。3管道冲洗应在管道水压试验合格、完成管道现场竣工验收后,由施工单位在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的配合下进行。4管道冲洗时应避开用水高峰,以流速不小于1.0m/s连续冲洗,直至出水口处浊度、色度与入水口处冲洗水的浊度、色度相同为5水质检验合格后,冲洗管道应在24小时内并网。6根据实际情况宜选择气水脉冲冲洗法等节水高效的冲洗方4.2.2管道的冲洗与并网连接应有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并应征得供水单位的同意。4.2.3管道施工单位应在管道通水后30天内向供水单位提交竣工资料。对于重要用户,应在管道并网连接时同时提交竣工资料。4.2.4管道并网连接宜采用不停水施工;需要停水施工时,供水单位应在停水48小时前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停水宜在夜间用水低峰时进行。4.2.5管道并网运行后,如原有管道需废除,应做好原有用户的切改工作;原有管道废除时,应拆除原有管段;暂时无条件拆除的管道应临时加堵,并对其位置起止端、属性等在竣工图上标注。4.3.1管道并网运行后,管道及附属设施由供水单位统一管理,并4.3.2管道并网运行后,管道设施、设备等由供水单位负责操作管7理,其它单位不得擅自操作。4.3.3输配水干管并网,管道排水、充水及冲洗过程中应重视泵85.1.1管网调度主要作用是保证各水压监测点的服务水压,满足服务区域的正常用水需求,使管网服务压力均衡,确保管网安全运行。5.1.2再生水供水单位应按照工作要求配置调度人员。5.1.3再生水管网调度的基本原则是保证供水、压力均衡、5.1.4管网供水压力监测点的设置,点设定原则为管网水力分界线、管网水力最不利点、主要用水区域、大管段交叉处等。5.2.1供水单位的调度部门负责管网日常运行调度工作,范围为:1输配水管网和附属设施;3重要用户监控等。5.2.2再生水供水单位宜开展优化调度工作,调度部门应配备专业软件及硬件设备。主要进行下列工作:1建立水量预测系统,包括短期水量预测和在线水量预测。2建立调度指令系统,进行日常调度和优化调度工作。93建立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包括在线调度和离线调度两部分。5.3.1调度部门应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对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2水厂出水泵房、管网内的增压泵站等供水设施运行的压力、流量等参数;4大用户的用水量和供水压力数据。5.3.2对采集的数据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三个层次,再生水供水单位必须建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数据的采集系统,有条件的供水单位亦应建立第三层次的数据采集系统。6.1.1当再生水水质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增加管网水质检测点并加大检测频率。6.1.2再生水水质应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6.1.3新建、改建或重新启用的供水管道设施,必须进行清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6.1.4当阀门操作可能影响管网水质时,应错过高峰供水时间段,宜安排在夜间或供水低峰时进行。6.1.5供水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管网末端余氯达标。6.1.6当管网水质出现异常时,应增加水质监测频率和相关指标检测。水质检验结果连续超标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并应及时上报再生水利用管理部门。6.2.1供水单位应设立水质检测部门,水质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水质检测仪器及设备应在检定周期内经法定计量检定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6.2.2供水单位对再生水管网水水质应按照国家再生水水质检测项目和频率进行检测。6.2.3供水单位应设立一定数量的管网水质监测取样点。水质监测点应设置在水厂出水口、敏感区域、供水管网末梢和重要用户等具有代表性位置。6.2.4管网水质监测所涉及的化验记录、数据分析报告及相关的水质管理资料应准确完整、字迹清晰、真实有效。水质监测资料应归档保存。7管网维护7.1.2维修施工项目应编制施工方案及实施计划。7.1.3对于管道维修工程(包括维修所用材料、设备应建管理与监控制度,对于高危管段的维护应采取特殊措施。7.1.4供水单位应对管网运行工况进行检测与分析,做好管网维护记录,对运行工况不良的管道提出修复、改造计划。7.2维护站点的设置7.2.1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理区域的情况设置相应的维护站点,配置适当数量的管道维修人员,负责本区域的管线巡视、维护、维修工作。7.2.2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办公、生活、休息设施应满足24小时待命值班需要。7.2.3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常用工具、设备及维修材料应满足24小7.2.4维护站点所进行的各项管网操作数据应有文字记录。7.3.1供水管网的巡视宜采用周期性分区巡视的方式。7.3.2供水管网巡视宜采用人工巡视。7.3.3供水管网巡视周期应视管网类别、管道本身的质量和管道的重要程度等来确定。对于高危管段、管线周边出现施工工地或其他影响管道安全运行的建设活动时,巡视周期应缩短,可将巡视任务转交专职,对该管段现场进行24小时监管。7.3.4管网巡视应包括以下内容:1检查管道沿线有无再生水明漏、地面渗水或地面严重塌陷现象;2检查井盖、标志装置、牺牲阳极测试桩等管网附件有无丢失或损坏现象;3检查各类阀门、空气阀及设施井等有无损坏、埋压的情况,管道上堆压物体应符合管道承重的安全要求;5检查管线周围的地理环境有无明显变化,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内不应有根深植物、正在建造的建筑物或构筑物、开槽挖渠、挖坑排放或堆放有毒有害物质等危害再生水供水设施安全的活动;6检查管线上是否有偷盗水等违章用水的现象;7检查井圈井盖是否匹配,井盖是否有异响;8检查冬季水质监测取样点有无结冰现象,如已结冰应及时清除。7.3.5管网巡视应有巡视记录,发现问题应及时记录汇总。7.4.1供水单位应针对供水管线的不同管材,制定相应维护制度。7.4.2供水管道发生漏水,应自接到报修信息起,在一小时内到达他障碍无法及时赶赴现场进行维修及不具备作业条件的客观因素除外达到通水条件时,要及时供水。7.4.3供水单位应组织专业的维修队伍,实行24小时备班,配备完善的快速抢修器材、机具,可配置外围备用队伍。7.4.4管道维修应做到少停水、无污染、快速有效,应不发生次生损害。7.4.5维修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不清洁水或异物进入管道敞7.4.6因管道地基沉降、温度变化、外部荷载变化等原因造成的管道破坏,从事管道修复作业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设置醒目标志,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人员坠落、车辆陷落,并及时复原作业现场。7.4.7管道修复应考虑以下方法:2大口径管道修复,凡是人能进入管内操作的应力争在管内修复;3柔性接口管道的修复,宜选择不切断换管的方法,否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接口胶圈的回弹;4对于玻璃钢夹砂管,宜采用排空管道直接对漏点进行树脂、针织毡粘贴或采用专用卡子修复。2在气温低于0℃的地区,在冬季来临之前,检查与完善管道的防冻保护措施;3在洪水暴发之前,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对管道进行维护;4空气阀应定期进行检修;5保护标志牌和安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7.4.9在河床受冲刷的地区,每年应检查一次过河倒虹管处河岸7.4.10因检修需要放空倒虹管道前,7.4.11在通航河道上设置的倒虹管保护标志牌、标志桩和安全提示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严禁船只在保护范围内抛锚。套管或箱涵前应将两侧检查井盖揭开,排除积水,强制通风换气,采取措施检测有毒气体,当检查无异常状况时方可入内作业,检查管7.4.13设置的穿越管保护标志牌应定期进行清洁维护及油漆。7.4.14运行管道的冲洗应符合下列要求:设年限、管材内衬状况及管道水质事故资料等,编制管道冲洗规划,2主管冲排流速宜不小于1.0m/s。3抢修冲洗排水口宜利用就近现有的排水口排水。排水不得4用户配水支管结合水表周期换表进行冲洗。5根据实际运行状况选择节水高效的冲洗方法。6运行管道的冲洗宜安排在夜班作业,尽量不影响用户的用水。7.4.15供水单位对于供水管网中存在安全隐患的管段,应有计划地进行修复和改造,编制管网修复、改造计划应通过下列因素的综1提高供水安全可靠性;2改善管网水质;3改造不合理管段,优化管网系统;4漏水较频繁或造成影响较严重的管道,应作为改造的重点。7.4.16供水单位应参照《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92的规定编制改造计划,并按计划作7.4.17新建及更新改造的管道应采取措施,避免因管道流向、流速发生较大变化时,影响管网水质,同时减少管网的滞水管段。检修制度。1日常保养:对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的保养和除尘,供水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日常保养周期;安装操作维护说明书有明示的,应按照说明书要求的周期进行检修,否则应根据设施、设备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修周期。3大修:设施、设备整体或主要部件的更换,各类管网附属设施、设备一旦发生故障,无法正常发挥其功用,应立即安排大修或更换。7.5.2供水单位要制定阀门操作管理制度,建立专门的阀门操作维护队伍,并应凭启闭单操作,填报启闭单的相关内容,明确表述启闭效果。7.5.3下井维修阀门的安全管理措施,应按照下井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有关规定执行;下井作业时,应凭派工单作业,下井前应检查并消除井内的异常状况,并做好监护、保护操作者安全的措施。7.5.4阀门维修应建立如下三级维修制度:1日常保养原则上应在管道不停水状况下实施,保养内容如1)输配水干管阀门凡二年内没有启闭过的,宜定时活动一次,配水管的阀门凡一年内没有启闭过的,亦宜定时活动一次;2)在启闭过程中,给闸门的传动装置等添加合适的润滑油;等现象,应及时修理或更换;3)阀体表面的清洗与锈蚀部位除锈、防腐;4)阀杆密封填料(盘根)的压紧、启闭指示器及启闭度的校5)减速齿轮箱的检查与加润滑脂;6)减压阀、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及水锤消除装置的功能检查;7)阀门启闭器的加长杆及伸缩器的校正、局部螺栓更换;8)空气阀的内部检查、清洗。2一般检修宜在不停水或短时停水的状况下实施,一般检修的内容如下:1)阀杆、阀杆密封填料的更换;2)蝶阀软密封橡胶圈、调流阀密封圈的更换;3)伸缩节的重新组装;4)空气阀浮球、胶垫等部件的更换;5)减压阀前滤网的清洗、部件及密封件的检查与更换;6)止回阀、倒流防止器和水锤消除装置部件的清洗、校测及更换。3阀门大修是指阀门整体或主要部件的更换。7.5.5管网附属设施的三级维修制度如下:1)检查井盖、井体是否符合要求;2)车行道上井盖与井盖座吻合是否完好,不完好的应检查原2一般检修内容如下:1)井盖的损坏与丢失,应8小时内更换与添补;2)调整井盖座高度,使井盖面与道路面保持一致;3)井内空气置换;4)井内积渣清除。3大修是指重新修筑井体。7.5.6阴极保护装置的三级维修制度如下:1)对管道全线的阴极保护测试桩应定期巡视,做好保护;2)管道保护电位的测试应定期进行,并做好记录与分析;3)外加电流法的恒电位仪应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其输出记录。2一般检修内容如下:1)对检测桩及连接导线的损坏应及时修复;2)保护电位测试,不能满足阴极保护需求时,应增添阳极包;3)外加电流法的恒电位仪、参比电极等设备的一般维修。3大修是指对各种阳极系统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或对恒电位仪等主要设备进行更换。8漏损控制8.1.2所有计量仪表(水表、流量计)必须有法定检定机构计量许可证,使用过程中也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测。8.1.3对在线计量器具的精确度进行定期跟踪、分析,并建的档案,对于未到定期更换年限,但计量器具已超过标准误差的,亦应及时更换。2)对于DN=50水表,供水单位应选用R50水表;有条件的2远传水表和预付费水表宜从经济成本、技术状况、管理方式及安装条件等多方面综合考虑后确定。计;2流量计的基本误差不得大于±1.5%,有条件的不得大于±1%,宜选用电磁流量计。1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2安装在抄读、检修方便,不易受污染和3表前应加装止回阀;4居住小区宜按单元集中布设;5存在冰冻环境的地区应采取保温措施;6采用水平安装方式,安装后的水表不得倾斜。1满足直管段长度的安装要求;2合理选用直管段管径。需将流量计前后管段改装为变径管的,应满足直管段安装要求后变径;3流量计不得安装在高于来水方向的管段位置;4流量计前应加装止回阀;5有良好的接地和行之有效的电源抗干扰、防雷击等装置。8.1.8筛选大用水量用户,对其用水量进行跟踪分析,掌握规律,对水量波动幅度较大,经对比分析后发现有异常情形,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8.2.2加强对计划和应急停水的管理,严格控制停水范围,尽量减少水量损失,并对损失水量进行计量、计算和统计。8.2.3供水单位编制管网更新改造计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提高供水安全性的前提下,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改善管网不合理环节,使管网逐步优化。2漏水较频繁或造成严重影响的管道,应作为改造的重点。8.2.4供水单位应按《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的行业标准》CJJ92,严格考核管网漏损率指标。8.2.5供水单位必须进行主动检漏,及时发现漏水,修复漏水,降低管网漏损。8.2.6供水单位可以自建检漏队伍进行检漏,也可以采取专业检漏单位定期检查为主,自检为辅的方式进行检漏。8.2.7供水单位应对区域内的供水管线开展检漏普查工作,检漏业检漏队伍进行系统检漏每3年1次。8.2.9供水单位应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每月进行一次管网漏损数据统计和分析。9信息管理9.1.1信息管理指供水管网从规划设计、施工到生产运行中的图纸和数据资料的管理。1管网工程规划、设计、竣工验收的纸质档案和电子信息资2管网的资产管理信息及管网各设施相应的基础信息;3管网发生维修所形成的相应档案及资料;4管网的压力、流量和水质检测及监测等运行信息;5管网维护管理的相关信息等。9.1.3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信息管理部门,完成管网信息9.1.4供水单位如具备条件,宜建立再生水供水管理平台包括:管网数据采集系统、管网运行调度系统、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和9.1.5供水单位宜设置专人进行管网信息维护管理。9.2管网资料和档案管理纸和文字记录,分长期保存的档案资料和应用性技术资料。需要长期保存的资料,应当作为档案保存和管理,执行国家档案管理的法9.2.2竣工资料的编制应满足国家《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的要求。9.2.3供水单位宜根据自身管理需求,制定相应信息的收集及管理制度,管网信息档案资料进行分类归档管理。9.2.4供水单位还应采用计算机技术,建立管网图纸数字化数据9.2.5供水单位对已有管网信息档案(包括数字化图档数据)应做好备份,对于重要档案的备份应异地保存。9.2.6供水单位管网信息管理部门在接到竣工资料和管网维修资料时,除归档管理,应尽快录入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完成相关管网应用性技术资料的编篡和修改。9.2.7新建、改建管道建立资产管理台账时,应标注新建、改建管9.2.8管线及附属设施发生的日常维修维护信息,应建立相关档案归档存储,也应将信息录入管网地理信息系统管理,明确标注相关的详细信息。9.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9.3.1供水单位应建立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对供水管网上所有设备设施的信息及其属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储存和管理。9.3.2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符合《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578、《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DB/T29-152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要求。9.3.3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包括管网系统所在地区的地形地貌、9.3.4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宜按供水管网设施类型的不同进行分层管理。9.3.5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和数据更新。9.3.6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作为基础平台,包含管网运行数据采集系统和管网数学模型,应用于管网管理。9.3.7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应做好软硬件的安全防护工作。9.4管网运行数据采集和储存9.4.1供水单位应采集管网运行过程中的压力、流量及大用户等的用水变化规律等数据。9.4.2压力和流量监测点应宜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9.4.3供水单位应根据用户自身特点,对于重点用户单独设置压力及流量监测点,宜采用在线监测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并不少于5min保存一次检测数据。9.4.4管道运行监测系统数据应采用计算机数据库储存和管理。10.1.1再生水管道严禁与其它任何管道以任何形式进行连接。10.1.2再生水供水单位应建立完整的安全工作管理体系。10.1.3再生水供水单位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本单位管网的安全预警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再生水利用管理部门备案。10.1.4再生水供水单位的管网突发事件主要分为:1供水设备故障方面的突发事件;2供水电力系统中断的突发事件;3管网水质方面的突发事件;4管网破损、爆管的突发事件;5管网水压下降的突发事件;6再生水管网与其他供水管道串接的突发事件;7其他严重影响供水安全的管网突发事件。10.1.5供水单位应根据管网安全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影响的程度建立分级处置制度,管网安全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要在应急处置的同时,根据管道安全影响等级所规定的上报制度,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部门。10.1.6供水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相关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10.2.1供水单位应定期检查和实时掌握管网的水质、水量和水压的动态变化。10.2.2供水单位应根据各地区的重大活动、重大工程建设、各种自然灾害等的需要做好重点地区管线的风险源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10.2.3供水管网管理单位应建立各种管网事故统计、分析制度,10.2.4供水单位应通过管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SCADA)和管网重要节点、重点用户端的测流、测压装置和水质监控点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管网运行的异常情况,对可能出现的管网安全事故进行预警。10.3.1为有效处置管网突发事件,按照管网突发事件的性质、影10.3.2出现重大级别以上的管网水质突然恶化的突发事件时,供水单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迅速关阀止水,并及时上报再生水主管部门。10.3.3供水压力下降的突发事件发生时,供水单位接到报警后应迅速赶到现场,了解降压范围,分析降压原因及影响状况,并按突发事件的标准进行应急处置,在最短的时间内排除事故,恢复正常供水。规程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可以这样做的用词:2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要求(或规定)”。引用标准名录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4《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5《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1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1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农田灌溉用水水质》(GB20922)1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GB/T19772)15《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16《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T18578)17《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19《饮用水冷水水表安全规则》(CJ266)20《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的行业标准》(CJJ92)22《天津市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程》(DB29-86)23《天津市再生水设计规范》(DB29-167)24《城镇再生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DB/T29-194)25《天津市城镇供水服务标准》(DB/T29-98)26《城市再生水供水服务管理规范》(DB12/T470)27《天津市地下管线信息管理技术规程》(DB/T29-152)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DB29-225-2014J12738-2014制订说明本规程制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再生水管网运行现状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外省市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制订了本规程。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天津市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并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理由做了解释。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规范规定的参 3基本规定 4管道并网 4.2并网管理 4.3并网运行 5管网调度 5.2运行调度 6管网水质 6.2水质监测 7管网维护 7.2维护站点的设置 7.4管道维护 7.5附属设施维护 8.2漏损控制管理 9信息管理 9.2管网资料和档案管理 1.0.1本条为编制本规程的目的。对天津市再生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制定技术规程国内尚属首次,编制人员在调研天津市及国内现有再生水管网运行、维护及安全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鉴了城镇供水管网管理的相关经验,依据《城镇供水厂运行、市再生水供水服务管理规范》DB12/T470等国家及地方相关标准,制定了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范围为再生水厂出水流量计至用户贸易结算水表间的所有市政供水设施。本规程没有制定有关加压泵站方面的3基本规定3.0.1供水单位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包括现场数据的采集,分析计算及存储的配置,网络通讯等内容;管网基础技术资料应包括档SCADA系统等;管网维护的动态管理包括管道与设备的维护、检修诸环节的动态资料。3.0.2管网运行维护人员(包括临时用工人员)均应在上岗前接受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3.0.3根据《城市再生水供水服务管理规范》DB12/T470,再生水管网服务压力应不低于0.16MPa,居民小区、公建用水工程设计应采用双路供水原则,并保障普通居民住宅六楼以下(含六楼)用水,专线供水管网服务压力由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3.0.4再生水输配水设备是指与再生水接触的输配水管、蓄水容与再生水接触面的涂料、内衬材料等。目前,尚无针对再生水输配水设备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应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17219的要求执行。4管道并网4.1.2本条文系强制性条文,再生水管道禁止与市政给水管道及加压设备直接连接。小区再生水水源未接通前,使用市政给水代替,水源切换点必须在小区入口总管处,并实施物理隔断,保证与其他专业管道断开。从再生水管道上接出用水管道时,应在以下用水管道处设置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防止倒流污染装置:1从再生水管道上直接吸水的无负压水泵,其吸水管起端;2当景观水池、循环冷却水集水池等的充水或补水管道出口与溢流水位之间的空气间隙小于出水管径2.5倍时,在充3由再生水管直接向锅炉、热水机组、水加热器、气压水罐等有压容器或密闭容器注水的注水管上;4绿地等自动喷灌系统,当喷头为地下式或自动升降式时,其管道起端;5从再生水环网的不同管段接出引入管向同一用户(大型企业、居住小区、学校等)供水,且用户内部再生水管与再生水管形成4.1.4设置在市政综合管廊(沟)内的供水管道,除应满足上述条文要求外,还应具备维护检修人员通行、设备维修和材料运输的条4.1.5国家现未对给排水管道颜色做出强制性规定,参照《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再生水管道外壁的颜色为浅绿色(G02),因此当再生水管道外壁为金属管材时,其外壁应涂浅绿色;当采用外壁为塑料管材时,应采用浅绿色管道,并应在其外壁模印或打印明验合格,并网运行前进行冲洗与消毒,经检验水质达到标准后,方可允许并网通水投入运行。水压试验是管道施工质量最直观和必须的检测手段,再生水管道进行水压试验必须使用再生水或自来水作为水源。4.2.1管道冲洗前,DN=1000mm管道必须认真进行人工清扫与冲洗。开始清扫前要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首先管内通风换气,使用气体监测装置检查有无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无异常后用刷子、抹布有效措施,如管子在入沟排管前认真清扫,管道施工的间断期间,严格进行管口封堵。1对管道冲排口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设定的管道冲排口应能适应整个管道工程完工后冲洗管道的需要;2)管道冲排口的口径与数量,应确保管道冲洗时主干管内的冲洗流速不小于1.0m/s;3)管道冲排支管阀井内设压力计或安装压力计的接口,以便管道冲洗时掌握排口的水头,有利于冲排水量的估算。2对于通过冲排阀门向河渠排出的水量,当阀门全开时按下式计算排水量:2槡T—开启排水阀门排水的小时数,h;注:该公式是按管孔出流公式推算而得,在冲排阀门后安装一6根据实际情况宜选择气水脉冲冲洗法等节水高效的冲洗方气水脉冲冲洗法具有如下特点:1)操作方便、简单易行,采用计算机自动测控;2)工作断面较小,利用原有管道附属设备进行施工,不需要实施管道开挖,不使用大型机械设备,清洗距离受管道附件和桥管等影响较小,非常适合复杂管道的清洗;3)冲洗力大,对较为坚硬的管壁积垢去除效果好,且对管壁内防腐层损伤较小;4)清洗时间短,耗水量低,能有效缩短冲洗时间,节约工程费5)纯物理过程,无化学污染物,清洁环保。4.2.2由于新建、改建管道的冲洗与并网连接需要停水作业,不仅影响居民的用水,同时对周边环境影响也很大,各种不可预计的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故要求在停水作业前应有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施工方案及应急预案应取得设计部门的核定,还要征得供水单位的4.2.3管道的竣工资料是供水单位管网管理的基础,及时提交竣工资料是对管道施工单位的基本要求。重要用户系指对用水水质、水压、连续性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及对管网输配水影响重大的用户。4.2.4为了减小停水施工给用户带来的影响,管道并网连接时有条件的应尽量采用不停水施工的方法;没有条件的也应在停水48小时前通知停水区域的用户,提前储水;停水最好安排在夜间进行;施工单位要认真组织,确保在停水时间段内完工;供水单位也应有应急预案,配合施工单位按时完工;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原定停水时间段内完工的,要有紧急应对措施。4.2.5管道并网运行后,拆除原有管道的工作十分重要。既要保证原有用户的用水,又不能给今后的管网管理带来隐患,同时还要做好现场管网信息采集、管网档案图或竣工图的标注工作。4.3.2管道并网后,该管道已经纳入供水管网,其安全可靠运行关系到管网的安全,任何单位、个人未征得供水单位的同意,不得自行操作管道上的各种设施。4.3.3水锤综合防护措施应包括对管网系统全面的防护,包括:停泵水锤、开泵水锤、关阀水锤、开阀水锤及管网调节运行中的水锤等综合防护。应注意阀门的启闭速度,力求缓开缓闭。对于输配水干管阀门的启闭,有条件时应进行调节过程的水力过渡过程分析计算,进行启闭阀门所引起的管道中水击现象,多属间接水锤范畴。在相似的水流条件下,间接水锤比直接水锤的能量小,危害较弱。但迅速启闭阀门,迅速向空管内充水,可能发生直接水锤。主输水管道阀门关闭过快可能造成管网部分或较多管段出现负压,产生管道水柱中断,进而发生断流弥合水锤。由于断流弥合水锤升压较高,并具有传播性,易引发多处断流弥合水锤,其多处弥合水锤升压的叠加,往往超出管道可承受的极限,导致爆管。进行关阀水锤定量计算,确定主要管道阀门的关闭速度,可获得更好的安全运行效果。启泵或开阀前管网中存水和存气的状态对启泵或开阀水锤防护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大体可分为三种情况:1水泵正常启动或开阀,可认为管网中充满水而不含气。应分析水量增加的速度对管网升压的影响,并根据相应的分析计算或经验确定水泵启动或开阀的操作规程。2突然停泵或停水较长时间后再次启动水泵或开阀,可认为管道中水不是完全充满的,部分管段存有一定量气体。需充分考虑管道内存在气量及其排出方式,严格控制充水流速,应使管段流速控制在(0.2~0.4)m/s之内,待管道内气体完全排净后,方可逐步加大流量至设计工况。3新建管网初次通水启泵或开阀充水,管道基本充满空气,可能也少量有水。应采用关阀启泵方式,开阀亦应先开启5°~10°,严格控制管道内水流速度在(0.2~0.4)m/s之间。当管道末端或计划的充水终点管道见水时,仍不能认为管道已完全充满水而过快加大充水量,而应注意检查管道中空气阀的工作状况,然后逐步增大阀门开启度,加大管道充水流速,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确保管道完全不含气时,再加大充水量至设计值。5.1.1鉴于目前天津市再生水供水管网以树状供水为主,在条件允许时将进一步实现环状供水,保证供水压力,满足用户要求。5.1.2调度人员负责对整个供水管网的日常调度工作,包括日常调度计划的制定,发布调度指令,控制干管阀门启闭,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网压力控制点要求调整水泵的运行,调控调流阀的启闭度,处理异常调度,如爆管等;调度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调度管理工作,拟定调度计划,编制调度预案,协调有关调度事宜,分析调度数据,负责对大型突发事件的处理,协调与其它部门的工作。5.1.3压力均衡是指根据管网流量、控制压力、等压线、漏技术参数,使供水区域内压力相对均衡,其实施的主要手段是管网配水调整。环状管网是实现压力均衡的最佳供水方式,但会给管网维护增加困难。5.1.4供水管网压力监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是供水管网维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水管网压力控制点设定原则如下:1管网水力分界线;城市供水系统如果属于多水源环形管网结构,并且情况复杂,涉及面广,那么在数分钟内需水量的变化便可引起管网压力的大幅度变化,其水力分界线往往是配水最不利的地区,最能反映管网的配水偏差情况。管网远程监控点首先应选在水力分界线处的干管管网末梢也属于配水的不利处,能较好的反映管网的配水偏差情况。另外,地面高程与配水压力有密切的关系,在地面高程偏高或偏低处(相对水厂高程而言)的配合服务压力对调度工作影响较大。为了保证管网末梢及高差特异点有合理的服务压力,在这些地区设置管网测压点是很有必要的。3大用户水压监测点;为了确保重点部门和特殊用户的正常用水,在为其供水的干管上设置水压监测点。4主要用水区域;在用户集中地区或用水大户附近,管网压力容易波动起伏,故这些地区可以作为辅助监测区,设置测压点。5大管段交叉处;在大管段相交处设置测压点,可结合测压点记录数据分析发生爆管等管网事故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管道压力的关系,为减少事故、合理调度提供有力辅助。6反映管网运行调度工况点;包括增压泵站前,水厂出厂管段等对管网调度工况变化反映较敏感的区域,在这些区域设置在线测压点,有助于了解调度计划的实施情况及管网状态对调度命令的反应。7管网中低压区压力监测点;供水管网中,由于不同原因存在着一些低压区,通过低压区压力监测点的设置,可以及时监测这些区域的供水压力,通过压力信息的反馈及时调度,保证供水服务质量。8供水发展区域预留监测点;为了适应城市供水中长期的发展需要,考虑在供水发展区域预留监测点。9管网测压点设置密度在平原地区建议每5~10平方公里设置一点为宜。给水范围较小的城市、丘陵、山区城市可以适当增加管网测压点的设置数量,放宽到每3~5平方公里设置一点。有特殊需要或经济技术条件容许,亦可适当增加管网测压点的分布密度。另外,管网测压点的设置密度与调度功能有关,随着调度功能需求的增加,测压点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均需要按实际情况调整。5.2.2优化调度是在保证城镇供水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供水能耗,从而进一步降低供水单位整体运行成本而形成的一套科学的调度体系。优化调度主要有水量预测系统、调度指令系统、调度预案库和调度辅助决策系统组成。水量预测系统可采用多种不同的算法,要同时考虑气象因素和社会因素,每种算法须经过多个月的跟踪对比,以便确定最适合本城镇的水量预测方法。短期预测用于次日的时段用水预测,在线预测根据当前用水状况,预测此后1至3个时间单位的用水量。时间单位步长一般为15分钟到2小时。调度指令系统对调度过程中所有调度指令的发送、接收过程进行管理。同时对所有数据进行存档,以便将来进行查询和分析。在线调度运用复合型的供水调度决策,与水量预测和分配系统、泵组优化匹配、人工经验、数据采集系统协同工作,根据当前供水工况进行在线优化调度决策,以指导供水调度工作。5.3.2采集的数据根据不同需要分成三个层次,三个层次数据内容如下:这些测压设备须配备电池实时工作,不依赖于外供交流电。在供水系统发生特大型事故时,可以通过这些数据基本掌握生产运行状量,管网测点数据包括压力、流量,从而可以全面掌控和调度生产运行;流等数据,大用户远传数据,实时性要求不高,供数据处理和分析补充水源水。国家颁布的相应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6.1.3新建、改建或重新启用的供水管道设施,必须进行清经水质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依据《城市再生水供水服务管理规6.1.5供水管线较长,末端余氯不达标,首先考虑的是适当厂水余氯,当出厂水余氯已经较高时,应选择适当的地点补充加氯,以保证管网末端余氯达标。6.1.6由于管网水质关系到供水的安全,当管网水质出现异常时,一方面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扩散;另一方面上报再生水利用管理部门。6.2.2供水水质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再生水水质检测项目和频率不得低于国家相关标准要求。水质检测项目和频率可根据条件和需要酌情增加。对于部分检测频率较低、所需仪器昂贵、检测成本较高的水质指标,无条件开展检验的单位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的单位进行检6.2.3水质监测取样点的设立应考虑水流方向等因素对水质的影响,应在供水管线的近端、中端、远端和管网末梢及大用户点附近设置,监测点应尽量均衡地分布在管网中。7管网维护门、维修现场、领退料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制定的管理7.1.2施工前应探明地下水位、相邻的其他地下管线,对周边水压、水质、用户用水动态变化及交通状况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实施计划,管道维修过程应遵循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规和各项技术要求,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确保符合当地整治街道环境的要求。7.1.3高危管段系指位于被建筑物或构材脆弱、存在严重渗漏、易爆管段、存在高风险隐患的管段、穿越有毒有害污染区域的管段。高危管段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地址、管线名称、规格、材质、管长、附属设施及设备内容、内衬外防腐措对于高危管段维护所采取的措施应包括如下:1应缩短巡视周期,进行重点巡视和观察,并建立管理台帐;2应在日常的管网运行调度中适当降低该管段水压,并逐一制定爆管处理应急预案;3应尽快制定改造计划,适时进行更新改造。7.1.4供水单位应对管网运行中的节点压力、管段流量、漏水噪音、大用户用水流量等动态数据进行检测,做好管网维护检修的记录,从而对管网运行工况进行分析,逐年对运行工况不良的管道提7.2维护站点的设置7.2.1维护站点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km,选在交通方便,通讯及后勤保障顺畅的区域内。维护站点的人员宜按照每6~8km管道配维修维护人员1名的数量配备。维护站点服务半径与范围内的管网密度、服务人口数量有关,如果范围内的管网密度、服务人口数量少,服务半径不超过5km则明显不够经济合理。各地区在设置相应的维护站点可按条文规定作相应调整。7.2.2由于管道维修工作的特殊性,维护站点除满足日常工作办公的需要外,还需具备值班人员饮食起居的生活条件。7.2.3维护站点内配备的常用设备有工程抢险车;破路及挖土机械;可移动电源;抽水设备;抢修用发电机、电焊、气焊设备及烘干箱;起重机械;管道抢修的常用工具;照明及必要的安全保护装置;管道通风设备;必要的通讯联络工具等。其中大型装备如破路及挖土机械,起重机械等可采用多个站点共用或租用等其它方式配备。7.2.4维护站点所进行的阀门操作,维修记录,管网损坏情况调查处理结果,水质水压数据,水表换修记录等,均应有文字记录。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管理,用于调整管网调度方案,保证管网正常运行。7.3.3管网的巡视周期各地供水单位可结合单位自身规模、管网特点、管线的重要性、城市建设的现状等情况来合理制定。7.3.4巡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越早,处理得越及时,越有利于管网的安全运行,进而降低管网维护检修费用;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有偷盗水,故意损坏、埋压供水管道及设施的行为应及时上报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由执法部门核查处理。7.4.1再生水供水管道材质一般由球墨铸铁管道、钢管、复合管日常维修维护中,所使用的材料及技术是不同的,因此,应当考虑不同管材的特点,制定对应的维修方案,保证管道修复能够顺利完成,并且不影响供水安全。7.4.2修复时间指从停水后到通水之间这一段时间,为了保障供水,应尽量缩短修复时间,有条件时应力求采用不停水的维修方式。文的规定期限进行抢修,因此抢修的人员与机具应24小时备班。7.4.4为了提高管道维修、抢修水平,应充分发动一线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通过试验、论证、逐步推广的策略,研发成熟的快速抢修技术,从而达到条文的要求。7.4.5维修、抢修过程中须临时中断时,现场应有专人看守,中断时间较长时,管道敞口应进行封口处理,防止不清洁水或异物进入管内。7.4.8明铺管道系指裸露在道路旁的管道、沿桥明铺的过河管道、架空穿越障碍物的管道。明铺管道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地址、及运行维护记录。7.4.11穿越通航河道的倒虹管在竣工后,按国家航运部门有关规定设置浮标或在两岸设置标志牌,严禁船只在保护范围内抛锚,确保倒虹管的安全。对不通航河道及干河沟、洼地等的倒虹管竣工后,可在两岸或坎边设置标志桩。倒虹管应单独设档,附照片,标明腐措施、河岸护坡、河床护底资料及运行维护记录。7.4.12进入套管或箱涵进行检查时,采取的安全措施可按下井维修阀门的安全管理措施执行,确保安全。穿越管应单独设档,附照7.4.15管道修复系管道改造的一种方式,它是管道主体不动,通过技术改造途径使管道输配水功能的恢复与增强;管道改造还包括7.4.17管道更新改造容易导致管网流向、流速的变化,首先对受影响的管段提前进行洗管,在改造工程完工并网后,先以小流量将管段内水充满,调控阀门开启度,使管道流速逐渐增大,避免管道水质变化。管网滞水管段是指该管段中的水停滞,水质就会恶化,一旦管网水压波动,滞水管段的水就会混合到管网其他管段,导致用户出水端放出的水浑浊、呈黄色、黑色、有异味。因此管网改造过程中,应消除滞水管段,个别留存的滞水管段,也应在末端设排水设施,定期人工排水,减轻滞水管段的水质恶化。7.5.1管网附属设施包括井室、井盖、支墩、支座及过河倒虹管的护坡、护底等构筑物;管网附属设备包括闸阀、蝶阀、调流阀、减压装置等。对管网附属设施、设备建立日常保养、一般检修和大修三级维护检修制度,是保障管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7.5.2本条文阐述了以下几项内容:1由于阀门的启闭关系到管网的安全运行,关系到对用户的服务承诺。阀门的启闭必须纳入调度中心的统一管理,重要主干管阀门的启闭应作管网运行的动态分析,对影响管网水压的状况,通过媒体等方式向用户通报。2管网中阀门数量多、启闭状况难以观察,一旦阀门处于半开启或关闭状况,对管网的运行影响极大。供水单位对于阀门的启闭3阀门启闭凭单操作,阀门启闭作业应作好书面记载,如阀门的位置、启闭日期、启闭转数、启闭状况、止水效果等的表述。一则明确操作者的责任,同时为阀门维修提供依据。7.5.3对于阀门井的下井作业,必须加强管理。由于井室处于密闭环境,且因阀门、管道锈蚀耗氧或因通风不良等因素,导致井室内氧气含量较低,也会因燃气管道的泄漏或有毒有害污水的渗漏,导致井室内处于有毒有害的环境,作业人员若冒然下井作业,容易发生窒息中毒等人身安全事故。因此,在下井作业时,必须持有派工单作业,同时应采用相应设备或手段检测井室内有无有毒有害气体或水体,检测井室内氧气含量应不低于19.5%。对于久未开启的阀门井室,在打开井盖后,应予以一定时间的通风换气,有污水的井室,在抽取完污水后,亦应强制通风换气,必要时应佩戴防毒面具。所有下井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并由专人监护保护操作,夜间作业时,所有作业人员都应穿戴反光背心。7.5.4阀门的日常保养,应在不停水状况下实施,设备安装操作维护说明书提出了维护保养要求的,应按照说明书中的要求进行保养,设备安装操作维护说明书未提出维护保养要求的,宜按照本规程条文要求开展维护保养;阀门的一般检修,宜在不停水或短时停水的状况下实施;当阀门出现故障,影响其正常功能,通过一般检修又无法修复时,应在停水状况下进行大修,使其恢复正常运行。行更换与添补。除井室外,其它构筑物出现故障应进行一般检修或大7.5.6阴极保护分为牺牲阳极法和外加电流法;进行电位测试应依据国家现行标准《埋地钢制管道阴极保护参数测试方法》SY/T0023的规定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应符合规范规定及设计要求。阴极保护系统的维护应专人管理,测试数据及检修记录8漏损控制8.1.1用水计量仪表的性能应符合《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和热水水表》GB/T7788.1.2水表强制鉴定应符合国家《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实施检定的有关规定》的要求。8.1.4水表级别是根据《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8.1.5本条针对流量计的特性,提出了有关选型要求。流量计选型是否合理,决定了其运行中的准确性。施,是水量损失管理的基本要求。及时维修、控管停水和管网水排放等都是在日常运营管理中需重点关注和控制的内容,也是控制水量损失最有效的方法。从水量损失控制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有效控制水量的损失提出了具体做法。供水管网24小时连续输配水是供水单位的一项重要的服务指标,但管网局部停水又是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管网的管理水平,对年管网停水率的考核是有促进作用的。管网停水率可按下式计算:·h)/(365··L)(8.2.1)l—年内每次停水管段(DN=75)总长度,m;h—年内每次停水小时数,h;L—年初管网(DN=75)累计总长度,km。降低管网的停水率,有以下主要措施:1铺设新管道时安排好分支预留管的阀门安装;2推广不停水引接分支管技术来发展用户;3推广不停水增设控制阀门的技术,避免更换控制阀门的停水;4加快管网的更新改造,减少管网故障机率;5强化管道设计、施工及材料的质量管理,减少管道故障修6严格审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