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以南昌市A小学为例_第1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以南昌市A小学为例_第2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以南昌市A小学为例_第3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以南昌市A小学为例_第4页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以南昌市A小学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摘要小学低段又称为小学第一学段,包括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他们还在适应学习模式的转变。所以,低段学生不同于已完成学习模式转型的第二学段学生和第三学段学生。而在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有关教育部门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讲述式。这意味着,加强师生互动应是必须的。那么,发现当前小学低段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对之加以改进,对学生完成学习模式的过渡、推动高效数学课堂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研究以南昌市A小学为例,通过观察分析该校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图形与几何”课堂教学内的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了解当前这一学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经调查发现:许多低段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互动存在学生被动答问、互动机会不均、教师对学生发言反馈少、学生纪律意识较弱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创设多种发言互动方式,对学生发言给予合理的反馈,重视维护课堂纪律规范学生发言等等建议。本人认为,在师生互动中对小学低段的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既帮助他们适应小学的学习模式,也为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了基础。关键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改进策略

AbstractThelowersectionofprimaryschoolisalsoknownasthefirstsection,thatis,thefirstgradeandthesecondgradeofprimaryschool,whichisthetransitionalstageofstudentsfromkindergartentoprimaryschool.Studentsatthisstagearestilladjustingtothechangeinlearningmode,sotheyaredifferentfromthesecondandthirdstudentswhohavecompletedthetransition.However,inthelatestroundofcurriculumreform,therelevantdepartmentsrequirethechangeofasingleteachingmodeintheteachingactivities-narration.Thismeansthatstrengthening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shouldbeamust.Therefore,itisofvitalsignificancetofindandimprovetheexistingproblemsinthe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atthelowerlevelsofprimaryschoolsforstudentstocompletethetransitionoflearningmodeandpromoteefficientmathematicsclassroom.Basedonthis,thisstudytakesAPrimarySchoolinNanchangCityasanexample,throughtheobservationandanalysisoftheteacher'sbehaviorandthestudent'sbehaviorinthe"figureandgeometry"classroomteachingintheprimaryschool,tounderstandthecurrentsituationof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inthemathematicsclassofthissection.Theinvestigationfoundthatthereweresomeproblemsinclassroominteraction,suchasstudents'passiveresponse,unequalinteractionopportunities,lessfeedbackfromteachers,andweakdisciplineawarenessofstudents.Tosolvetheseproblems,theauthorputsforwardthetrainingstudents'problemconsciousnessandabilitytoquestion,tocreateavarietyofspeechinteraction,speakingtothestudentareasonablefeedback,disciplinesstudentsattachesgreatimportancetotheprotectionclass.Intheinterac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thestudentsinthelowergradesofprimaryschoolshouldconsciouslycultivatetheirvariousabilities,whichnotonlyhelpsthemadapttothelearningmodeofprimaryschool,butalsolaysthefoundationfortheirfuturestudyandlife.Keywords:LowSchoolSectionofPrimarySchool;ClassroomTeaching;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Problem;ImprovementStrategy.这里页码从1开始,就是4变成了1这里页码从1开始,就是4变成了1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 绪论 1(一)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二) 概念界定 2(三) 文献综述 2(四) 研究内容 4(五) 研究方法 4二、 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调查 5(一) 调查目的 5(二) 调查样本 5(三) 调查结果 51. 师生互动的频率 52. 师生互动情况分析 93. 师生互动的方式 10三、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分析 10(一) 师生互动模式选择的原因探究 101. “问答式”教学法选择原因探究 102. 口令互动教学选择原因探究 113. 肢体动作互动教学选择原因探究 11(二) 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111. 学生自主性较低,被动学习 112. 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频率存在差异 123. 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较少 124. 学生存在抢答行为 12(三) 师生互动问题的原因探究 121. 教师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 122. 教师教学注意分配较弱,忽视课堂发言的平等性 133. 教师教学进程过于急躁,忽视师生互动的真正意义 134. 学生纪律意识较弱,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 13四、 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改进策略 13(一) 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14(二) 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发言覆盖率 14(三) 提高发言质量,积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正确反馈 14(四) 维护课堂秩序,培养学生规范发言 15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9-PAGE3-绪论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背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次视师生互动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形式。张紫屏.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06):44-52.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拓展综合性的教学活动,开展学生学和教师教统一的有效教学活动。”这里所说的“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实际上包含了推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互动。换言之,教育部在文件中旨在积极推动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因此,在这一号召下,考察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情况并分析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很有必要的。张紫屏.师生互动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5,(06):44-52.选题意义学术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师生互动的研究日益增多,各国学者从不同视角出发探讨师生互动的意义,得出了许多关于师生互动的理论观点,也建立了相关的评估体系。但是在其中基于现实的课堂案例研究内容较少,且大多数为针对小学、初中阶段此类学段,而缺少更具体的学段研究。因此本研究将立足于小学低段(在课程标准中也被称为第一学段)数学课堂对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深化学界对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现实意义适应当代教育的需要新课改背景下强调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是教师主导课堂的一种重要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引导学生更有效地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师生互动的研究,是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推动数学课堂活动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通过对师生互动问题的关注,也可以推动课堂教学活动与时俱进。发现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办法,也对教师此后改进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以推进教学工作在效率方面的提升,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小学低段是学生进入小学学习的开始,是学生从幼儿园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习过渡的重要时期。对这一学段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两个阶段的过渡,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 概念界定“师生互动”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师生互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的一切相互的作用和影响,而狭义上的师生互动则指的是师生之间在教育教学情境下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产生在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在教师个体和学生群体之间。佐斌佐斌.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6.文献综述师生互动的内涵国外学者从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现代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对师生互动进行了研究。毛秋莉.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早期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起源于Waller的教学社会学,他从社会学角度研究了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支配和从属的关系。英国学者Ellis将师生互动分为五类: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互动、以信息交流为目标的互动、以课堂互动顺利开展为目标的互动、以传授理论知识为目标的互动和以建立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以不同的形式与毛秋莉.小学数学课堂师生言语互动的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YueZhao.ALiteratureReviewoftheResearchonTeacher-StudentInteractioninForeignLanguageClassrooms[J].JournalofEducationalResearchandPolicies,2022,4(3):25-29.国内学者李保强认为,师生互动是产生于学校这一特殊氛围中且具有自身特殊属性以及人与人之间互动的一般属性的一个概念。李保强.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与外部表征[J].教育评论,2001,(02):27-29.李保强.师生互动的本质特点与外部表征[J].教育评论,2001,(02):27-29.罗刚,杨茂庆.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师生互动分析——基于信息文化的视角[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06):62-68.师生互动的地位及作用国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相关。Zakaria和Vaughan等学者认为学生对教师的感知越积极,对数学的学习态度也就更积极。Khamis等人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的几乎所有的活动都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MbuthiaNgunjiri研究发现师生互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动力。他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样本学校、样本班级以及受访者,采用Cronbach’sα信度系数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师生互动对数学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MbuthiaNgunjiri(PhD).MbuthiaNgunjiri(PhD).TheInfluenceofTeacher-students’InteractiononMotivationtoLearnMathematicsAmongHighSchoolStudentsinLaikipiaCounty,Kenya[J].AmericanJournalofEducationalResearchandReviews,2020,5(5):78.国内学者亢晓荣认为有效构建师生互动有利于教师价值在专业领域的成功实现,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于丰富教学形式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亢晓荣.关于师生互动实施路径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3):41-42.姚凤和王晓认为师生在高效的互动中能够产生新知、新智与情感。姚凤,王晓.教师课堂互动基本功养成策略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10):68-71.亢晓荣.关于师生互动实施路径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3):41-42.姚凤,王晓.教师课堂互动基本功养成策略例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10):68-71.宗树兴.论师生互动的基本内涵[J].当代教育科学,2013(23):63-64.李世轩.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影响因素及微观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28-29.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研究外国有学者观察了一年级课堂发现在数学课堂上在师生互动存在着数学主题与非数学主题的不一致。在非数学主题方面的互动时,师生互动会较为活跃,但数学主题方面的互动却较为有限。KimSeonghui.KimSeonghui.InteractionbetweenaFirst-YearElementarySchoolTeacherandStudentsinMathematicsClass[J].ResearchinMathematicalEducation,2013,17(3):181-198.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有:互动模式单一、效率低下等。学者孙梓铭等人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有单向互动、互动对象固定等。孙梓铭.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现代交际,2019,(14):175+174.何龙认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存在互动对象不平等、互动缺乏实质性的问题。何龙.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关于师生互动问题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07):68-69.孙梓铭.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J].现代交际,2019,(14):175+174.何龙.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关于师生互动问题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07):68-69.傅靖雯.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互动[J].小学生(上旬刊),2022,No.876(11):40-42.密福煜.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教学策略探究与实践[J].学苑教育,2021,(27):29-30.评价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都表明师生互动的水平和学生发展的水平呈现正相关。这些研究成果都诠释了师生互动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因此,发现数学课堂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改进对教师未来教学活动的进行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现有的对数学课堂师生问题的研究都倾向于对发现问题和提出改进策略,而缺乏对问题产生背后的原因进行探讨,笔者认为,了解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方法,解决问题。研究内容小学低段是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学段的学生,他们刚从幼儿园踏入小学,正在适应小学阶段各学科知识的学习安排和活动。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课堂观察和个案研究,探究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方式、效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策略。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重点阐述关于师生互动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论题选定的原因,并进行文献综述,阐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调查”:主要对A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该小学低段数学课堂的观察,发现4位小学低段的教师各自在课堂师生互动方面的特点,阐述该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基本情况。第三部分“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分析”:主要分析第二部分所调查的情况,对四位教师的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改进策略”:对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提到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并根据第三部分的问题及其分析,通过相关理论以及实际情况,提出优化或改进的策略。第五部分结语:主要是对本次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阐明师生互动问题及其改进建议的参考意义与借鉴价值。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电子资源数据库等途径查阅大量文献,理解师生互动的意义和内涵、以及师生互动的理论依据,理清师生互动这一教学方式的发展脉络和研究现状,获取关于师生互动的相关研究信息,为发现样本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提供思路和支撑。课堂观察法笔者将亲身进入小学低段的数学课堂,直接观察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从中更了解研究对象,获得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寻找对策。个案研究法本研究将选取南昌A小学4位小学低段教师的课堂实录。南昌市A小学是南昌市公办区的重点小学,本次研究选取该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教师各两名,包含骨干教师和新手教师,深入探究这四位教师的课堂在师生互动方面的特点,通过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调查调查目的本次调查主要的目的是走进小学低段数学课堂,观察探索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并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为新课改背景下推动教学目的的实现,推进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意义。调查样本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将以南昌市A小学为例,选取小学低段的4位教师,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教师各两名,观察这4名教师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存在的共同问题。本次研究选取的教师包含骨干教师和新手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中存在的共同问题较具有代表性。调查结果师生互动的频率为保证研究的相对客观性,本次研究所观察的课堂分别为一年级教师《认识图形(一)》的第一课时以及二年级教师《观察物体(一)》的第一课时,这两节课均为小学低学段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下表是一年级骨干教师李老师的课堂观察记录表1-1课堂观察行为记录表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观察内容频次占比观察内容频次占比言语行为朗读00言语行为讲解146.57%提问00问答9645.07%答问9359.62%情言(表扬、批评等)219.86%说明21.28%非言语行为辅助言语变音219.86%小话10.64%咳嗽、叹息等00非言语行为笑00手势167.51%咳嗽00表情73.29%举手2918.59%体态(站立、附身等)83.76%朝后53.21%距离(讲台上、讲台下等)167.51%站立2214.1%方向(面向、侧向、背向等)146.57%上台00合计2131望外42.56%合计1561下表是一年级新手教师汤老师课堂的观察记录表1-2课堂观察行为记录表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观察内容频次占比观察内容频次占比言语行为朗读2011.36%言语行为讲解188.61%提问00问答6129.19%答问6637.5%情言(表扬、批评等)146.7%说明63.41%非言语行为辅助言语变音199.09%小话31.7%咳嗽、叹息等20.96%非言语行为笑21.14%手势2110.05%咳嗽10.57%表情94.31%举手3519.89%体态(站立、附身等)167.66%朝后52.84%距离(讲台上、讲台下等)3114.83%站立2916.48%方向(面向、侧向、背向等)188.61%上台84.55%合计2091望外10.57%合计1761下表是二年级骨干教师黄老师的课堂观察记录表1-3课堂观察行为记录表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观察内容频次占比观察内容频次占比言语朗读31.52%言语行为讲解114.49%行为提问00问答11446.53%答问11156.06%情言(表扬、批评等)2711.02%说明94.55%非言语行为辅助言语变音218.57%小话31.52%咳嗽、叹息等00非言语行为笑00手势239.36%咳嗽00表情62.45%举手3417.17%体态(站立、附身等)135.31%朝后52.53%距离(讲台上、讲台下等)114.49%站立3015.15%方向(面向、侧向、背向等)197.76%上台00合计2451望外31.52%合计1981下表是二年级骨干教师宋老师的课堂观察记录表1-4课堂观察行为记录表教师课堂行为观察学生课堂行为观察观察内容频次占比观察内容频次占比言语行为朗读10.41%言语行为讲解176.32%提问00问答8732.34%答问9137.3%情言(表扬、批评等)3111.52%说明218.61%非言语行为辅助言语变音2710.04%小话72.87%咳嗽、叹息等00非言语行为笑20.82%手势3211.9%咳嗽52.05%表情82.97%举手6426.23%体态(站立、附身等)155.58%朝后124.92%距离(讲台上、讲台下等)2810.41%站立3715.16%方向(面向、侧向、背向等)248.92%上台00合计2691望外41.64%合计2441师生互动情况分析教师行为观察表数据显示,教师在课堂互动行为中,问答行为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行为,说明当前该阶段教师主要使用的互动方式是问答式互动;非言语的互动行为占比为50%左右,其中肢体行为占据大部分,说明该阶段的教师习惯用非言语行为特别是肢体行为来辅助教学互动;教师使用问答式互动的概率极高,但言语反馈的占比远低于问答的比例,说明该阶段存在教师问答反馈率较低的问题。学生行为观察表显示,答问是学生课堂行为中占比最高的一项,说明在课堂中学生发言的积极度较高;四个观察表中,学生提问行为的频率皆为0,说明学生在问答中处于被动地位,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学生举手的概率和答问的概率出入较大,除去共同回答部分发现当前学生存在不经允许的抢答行为。师生互动的方式“一问一答”式“一问一答”式互动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获取知识的过程。经过观察,在小学低段的数学课堂中最主要的师生互动方式就是“一问一答”式,这种互动方法几乎能贯穿整节课堂的教学过程,通过教师“提问”、“追问”、“重复”,最大程度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口令互动口令互动是在对小学低段的几位教师的课堂的观察探究中发现教师在纠正学生脱离课堂行为以及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在小学低段教学中师生互动一个常见的互动方式。教师通过朗朗上口的口令,最快地引导全体学生端正坐姿,注意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肢体动作互动肢体动作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完成的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本研究中所观察到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也有运用到这种方式。这种互动既包括在教学时通过拍手等肢体动作引导学生在语言、动作多方面的结合中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的互动;也包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轻拍学生肩膀、轻叩学生桌面等纠正学生脱离课堂行为的互动。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分析师生互动模式选择的原因探究本研究中观察的是小学低段的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众所周知,教学方法要适应课堂的需要。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受教育者,也就是这里所指的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当然是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的重要考虑因素。“问答式”教学法选择原因探究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大概在6~7周岁,因为某些原因延迟入学一般也不超过8周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正处于从前运算阶段转向具体运算阶段的过程中,开始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者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体运算,但理解能力尚在开发阶段,因此若教学中采用大段式的讲授他们可能难以接受这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对于实现教学高效率是极为不利的。而采用“一问一答”式的教学,一方面碎片化的知识对于这种正在开发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学生来上更好接受,将知识碎片化,再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可以促使课堂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问答式的教学可以引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思考,更好地完成“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口令互动教学选择原因探究小学低段的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过程,好奇心较强,意志力较弱,对事物的注意力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而有意注意缺乏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重视给定目的,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有研究表明,合理利用口令辅助教学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程兰.口令教学:提升效率的捷径[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04):56-57.如“一二三,坐端正”、“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黑板程兰.口令教学:提升效率的捷径[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8(04):56-57.肢体动作互动教学选择原因探究小学低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都较为薄弱,认知局限于具体事物,缺乏抽象性。而数学这门学科的知识有些较为抽象,对于他们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就比较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理解,因此,将肢体动作加入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动作语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通过对该小学低段四位教师的数学课堂的观察和研究,笔者发现现阶段师生互动存在如下问题:学生自主性较低,被动学习观察数据显示,在4位教师的课堂中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占比为0,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课堂主要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答问行为在学生课堂行为的占比极高,说明学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相对积极;但是学生在课堂中从不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说较少提出自己的疑问,这说明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这种情况不利于教师及时做出教学调整,导致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时候存在认知偏差,不能完全掌握知识并应用,需要通过练习辅助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频率存在差异观察发现,学生参与互动的频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课堂发言机会分配不均。观察表中的数据显示,每位老师的课堂提问频率都较高,给学生的发言机会也较充足。但是在观察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一节课堂中可以获得多次发言机会,但也存在有的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屡次举手想要回答问题却没有得到一次发言机会。当同班同学举手得到多次的发言机会,而自己总被忽视时,可能会使学生为了发表意见忽视课堂纪律造成教学混乱,也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其不愿思考和表达。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较少根据观察数据发现,虽然教师课堂提问频率和学生回答频率都较高,但是教师反馈频率较低。在课堂问答环节中,看似教师与学生之间有很充分的互动,但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只停留在一问一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和观点只是草草地点评结束,甚至只有一个“好”字带过。小学低段的学生仍处于儿童早期阶段,奥苏伯尔的学习动机理论中表示,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来源是附属内驱动力。所谓附属内驱动力,也就是指个体为获得长辈或教师等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做好工作和学习的一种需要。因此在这一阶段,肯定和赞扬学生的回答,令学生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学生存在抢答行为在研究观察过程中还发现,学生存在对教师问题的抢答行为,包括教师刚提出问题就迫不及待的高喊答案或在其他学生的回答过程中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虽然这种在课堂中抢答的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提高,但笔者认为这种未经允许的抢答行为并不可取。一方面,抢答可能会中断教师的提问,造成教学混乱,这种情况屡次发生的话,还会使课堂秩序变得混乱,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推进;另一方面,在其他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发表看法对发言学生既不尊重,又容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思路,并且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意识。师生互动问题的原因探究教师忽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在小学低段中,师生关系主要展现的还是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学生对教师有较高的信任度,对于他们来说,教师这个角色具有一定的权威性。虽然他们可能对课堂知识和教师的教学存在一定的疑问,但碍于对教师权威的敬畏,他们不敢在课堂中大胆地进行提问;同样地,当发现教师如果有教学上的问题,也不敢向教师提出质疑。基于学生的这种心理,就导致了虽然在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积极,但是却从不提出疑问,在课堂的问答上呈现被动状态。而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也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的培养,亦导致出现了学生上课出现被动答问的现象。教师教学注意分配较弱,忽视课堂发言的平等性观察中发现有些学生会在提出:“老师你为什么不叫我?”的问题,虽然课堂中教师会提出:“还没回答过问题的同学手举高一点。”以此来均衡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但是由于课堂时间较长,教师提问较多,教师教学注意分配较弱,从而出现教师忘记给予某位学生发言机会的情况。教师教学进程过于急躁,忽视师生互动的真正意义为了跟进教学进度的安排,教师在课堂中赶教学进度,造成一些课堂环节没有发挥真正的意义。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进行提问,有时因学生的回答不够充分也会进行追问。但是课堂师生互动的真正意义是提高课堂效率,需要对学生的回答有充分的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将高效的师生互动变成了低效的你问我答,虽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长期效果欠佳。追根溯源,教师在课堂中需要赶教学进程,本质上也是备课预设的准备不够充足。再者,学生在课堂上的重复回答、相似回答、以及无关回答也占用了课堂上的一些教学时间。学生纪律意识较弱,教师课堂管理能力不足小学低段的学生仍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还没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学生课堂纪律意识较弱,再加上教师发言机会分配不均,因此在课堂中学生会出现不经允许就随意抢答的行为。并且,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不会纠正学生的这种行为,不重视这方面的纪律意识培养,导致课堂秩序可能出现混乱,学生抢答行为频出。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问题的改进策略根据以上问题的归因分析,结合文献研究,笔者对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四点改进策略: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当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质疑教师,不敢提出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学生惧怕教师权威心存顾虑。李亚萍李亚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山西教育(教学),2023(02):56-57.同时,教师要意识到与其让学生被动回答问题,不如引导学生“乐问”,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且,为了提高效率,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提问,避免学生无目的地进行提问。在课堂中创设质疑和提问的机会,培养学生合理地质疑和提问。李文涛李文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探究[J].读写算,2022(10):114-116.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发言覆盖率由于课堂发言存在机会分配不均的情况,因此教师可以不拘于传统的举手回答方式,结合不同的发言形式,将应答方式灵活化,提高开放性问题的占比,以此来提高课堂发言覆盖率。吴玉冬吴玉冬.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生课堂发言问题审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04):32-35.另一方面,由于教师注意分配弱而造成分配发言分配不均问题,教师可以按作为制作课堂发言表,或者结合信息技术手段来记录学生课堂发言情况,再结合代币奖励法等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发言覆盖率。并且,教师要重视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做好课前备课准备,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在课前做好不同形式的问题创设,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发言,从而使发言机会趋向平均。提高发言质量,积极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正确反馈为减少课堂上无关回答、相似回答占用课堂教学时间导致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减少课堂发言机会的情况,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回答,提高学生的发言质量。通过补充、质疑、追问、澄清引导学生正确回答吴玉冬.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生课堂发言问题审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04):32-35.,吴玉冬.学习共同体视角下小学生课堂发言问题审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04):32-35.并且,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发言及时反馈,这里的反馈并不是只有“很好”“真棒”就结束了,而是要站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角度,深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如学生答问的角度进行点评等。点评的过程中要指出学生回答的亮点和不足,简洁且具体地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这不仅是一种反馈,更是引导其他学生如何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多种方式激励学生发言,注意评价标准多样化,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才能更好的激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发言。维护课堂秩序,培养学生规范发言要提高师生互动的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堂纪律的培养,不能让学生毫无约束地大声发言,造成课堂秩序混乱。为培养学生规范发言,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耐心听完同学的发言,并从同学的发言中进行思考,然后经过老师的允许再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华娣.小学生数学课堂发言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2020(35):184-185.结语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与时俱进,这种现状迫切需要一线教师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要求,审时度势地及时地进行教学改革。所以,尽管“师生互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由于它是提高中小学教学效率相当重要的途径,我们也有必要根据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调研一线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情况,改进其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来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首先重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或水准,做好课前备课工作,真正理解师生互动的内涵,发挥师生互动的价值效果;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引导学生高质量提问、高质量回答;注意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合理的及时的评价,注意评价标准多样化;规范学生发言习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从而提高课堂师生互动的效率,推动形成高效的数学课堂。同时,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