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原因研究_第1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原因研究_第2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原因研究_第3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原因研究_第4页
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原因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摘要厌学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各学段的各类学校中,不仅对教育事业的展开造成巨大阻力,而且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今厌学现象趋于低龄化,很多刚入学的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童中都出现了厌学现象。小学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一阶段中形成的观念,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小学生厌学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威海市某学校一至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该学校小学生的厌学情况较严重。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校小学生厌学具有以下特点:男生厌学水平高于女生;平时学习成绩越低,厌学越严重;学习兴趣越低,厌学越严重;父母对孩子越不关心,厌学越严重。针对学生厌学特点和造成厌学的原因,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以下几点对策:第一,注重男女生之间的差异;第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关键词:小学;厌学;成因;对策-II-AbstractThephenomenonofschoolboredomiswidespreadinalltypesofschoolsinChina,whichnotonlycausesgreatresistancetothedevelopmentofeducation,butalsoseriouslyaffectsthephysicalandmentalhealthofstudents.Nowadays,thephenomenonofboredomtendstobeatayoungerage,andmanychildrenwhohavejustenteredprimaryschooloreveninkindergartenareboredwithschool.Theprimaryschoolstageisaveryimportantperiodforindividualgrowthanddevelopment,andtheconceptsformedinthisstagewillhaveaprofoundimpactonstudents'futurelife,therefore,theproblemofprimaryschoolstudents'boredomisahotissueincurrenteducationfield.Inthisstudy,aquestionnairesurveymethodwasusedtoinvestigateaschoolininWeihaiCity,ShandongProvince.Throughthequestionnairesurvey,itwasfoundthatprimaryschoolstudentsinthisschoolhaveaserioussituationofboredom.Throughfurtheranalysis,itwasfoundthattheprimaryschoolstudentsinthisschoolhavethefollowingcharacteristics:thelevelofschoolboredomforboysishigherthanforgirls;theworsetheusualacademicperformanceis,themoreserioustheschoolboredomis;thelowertheinterestinlearningis,themoreserioustheschoolboredomis;thelessparentscareabouttheirchildren,themoreserioustheschoolboredomis.Inviewofthecharacteristicsofstudents'boredomandthecausesofboredom,combinedwithrelevanttheories,thefollowingcountermeasuresareproposed:First,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cesbetweenboysandgirls;second,cultivatestudents'interestinlearningandgoodstudyhabits;third,createagoodfamilyatmosphere.Keywords:primaryschool;boredom;causes;countermeasures目录TOC\o"1-3"\h\u24960摘要 一、引言(一)现实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教育的作用在不断增强。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是国家振兴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教育不仅对国家的振兴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个人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但随着教育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其中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据相关调查,全国各地的学生都出现厌学心理,厌学检出率从22.1%至42.7%不等(李莉,2015),某些地区的厌学率甚至接近50%。这不仅对教育事业的展开造成阻力,而且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近几年来,高中生、大学生草率结束自己生命的新闻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实际上源于“厌学”的心理——由于种种原因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进而产生了难以排解的压力,最终导致了极端的结局。国内外学者虽然对学生厌学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但大多都是以中学生、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于小学生厌学的研究相对较少,而其中大部分也是将高学段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如今厌学现象趋于低龄化,很多刚入学的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童中都出现了厌学现象,根据章唯(2014)的调查结果,有四成左右的小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情绪,可见小学生厌学问题的严重性。小学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变化快、心智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变,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一阶段中形成的观念,对学生今后的人生将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小学生的厌学问题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二)研究目的厌学被称为是教育中的“癌症”(\t"/item/%E8%87%AA%E4%B8%BB%E5%AD%A6%E4%B9%A0%EF%BC%9A%E5%8E%8C%E5%AD%A6%E6%98%AF%E4%B8%AD%E5%9B%BD%E6%95%99%E8%82%B2%E5%8F%B2%E4%B8%8A%E7%9A%84%E7%99%8C%E7%97%87/_blank"林格等,2010),放任不管会导致诸多问题,轻则辍学重则轻生。本研究旨在探究低年级小学生厌学的原因,以便于找出相应解决措施,帮助小学生摆脱厌学情绪、解决厌学问题,促进教育的发展。(三)理论意义本研究将低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有助于加强对学生厌学成因的认识与理解,进一步完善与学生厌学相关的理论体系,使研究更加完善,促进厌学问题的解决。(四)实践意义低年级小学生的厌学问题将会影响其以后人生中对学习的兴趣。本研究通过对低年级小学生厌学原因进行分析,为解决低年级小学生厌学问题提供支持,帮助人们采取相应措施以便有效预防厌学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具有现实意义。二、文献综述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导致学生厌学的原因大致分为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四个方面,将社会、学校、家庭归为客观原因,自身因素归为主观原因。(一)社会因素导致学生厌学诸多研究表明,当今社会的教育风气、价值观内容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内学者对厌学的社会根源进行剖析,发现大众文化的消极作用(郝明君,2009)以及拜金主义的思想和就业困难的现状(闫祥林、李阿特,2015),使学生变得“浮躁”,对学习的必要性产生怀疑,从而产生厌学症状。对此,任胜涛(2016)也提出过相似的观点,他在调查后指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内容以及社会的不良风气、不公正现象,使青少年对“读书改变命运”这一观点的信念开始动摇。(二)学校因素导致学生厌学应试教育的教育体系,使得学校过分追求卷面分数,忽视了体育、美术等素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任胜涛(2016)经调查发现,这种分数至上的片面化的评价体系,会让一部分无法在书面考试中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体会到沉重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与厌学之间的关系,孙海萍(2019)的研究中也得出相关结论,他指出,缺乏成功体验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在学习生活中感受不到乐趣,从而打击学习的积极性,产生厌学情绪。此外,教师的授课方式以及与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也是影响学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Assor等(2005)的研究表明教师的教学行为会影响学生的情绪,消极的教学行为会加重学生对学业的厌恶情绪。学生由于智力水平、认知结构的不同,对课堂难度以及趣味性的体验也不同(邓红,2008)。因此,不考虑学生的特性,盲目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题海战术等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久而久之对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任胜涛,2016)。而邓红(2008)和孙海萍(2019)的研究也都指出,师生关系的不和谐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课堂因素,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形成良好的关系,学生才能产生学习动机,实现潜能的发展。对此,Min等(2022)经过统计分析也得到了相同的观点,除此之外还进行了补充:来自同龄人的压力也是影响学生逃学的主要因素。(三)家庭因素导致学生厌学家庭对于学生的学习与人格的发展至关重要。父母的教育方式、文化程度以及与子女的关系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唐有财、符平(2011)研究证实,亲子分离对于儿童厌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由于“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中存在家长对孩子学习的管理不足的情况,缺乏对孩子的关注,会使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并逐渐发展成厌学心理(任胜涛,2016)。除了亲子关系之外,任胜涛(2016)和孙海萍(2019)在对学生厌学因素的研究中发现,家庭文化资本薄弱也是导致孩子厌学的重要家庭因素之一,父母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缺少科学、合理的方法,而消极的教育方式,例如“打击式教育”则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牛佳伟,2022)。(四)自身因素导致学生厌学除去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身的一些不良现象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重要原因。李静、何琦(2005)在研究中指出,学生由于“自我实现”、“向上意愿”受到压抑,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因此会回避学习,通过其他方式来转移注意力。相关调查也表明,学生先前的学习经历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成绩越差的学生往往厌学情绪越严重(邓红,2008),而逃学的学生中大多认为自己“成绩不好”(Min等,2022)。这是出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学生由于缺乏成功体验导致学习内驱力不足,进而产生厌学心理。闫祥林和李阿特(2015)经研究证实,学生厌学是由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失调所致。对于“认知失调”的观点,任胜涛(2016)和程丽娟(2022)的研究也得出相同结论,青少年在学习目的、方法和价值上存在认知偏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厌学现象的产生和发展。此外,孙海萍(2019)和程丽娟(2022)的研究也都表明,学习习惯是影响学生厌学的重要自身原因之一,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会加重学生的厌学情绪。基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学生厌学的原因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方向。但多数研究都是关于中学生及大学生,对小学生的研究较少。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想认识尚未成熟,行为习惯上与中学生及大学生具有很大的差异,学业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对小学生的厌学原因展开研究很有必要。针对当前研究现状并结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本研究致力于回答如下两个研究问题:1.不同性别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情况有何异同?2.学习成绩和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情况是否相关?三、研究方法(一)样本本研究以威海市某小学一至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调查研究。该学校荣获全国模范教育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等荣誉。一至二年级共14个教学班,600多名学生,随机抽取其中313名进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获得了参与人的知情同意,笔者将严格遵守学术伦理规范,保护参与人个人隐私,并在研究报告的撰写中做好了匿名处理。(二)数据采集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了解并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的原因。本研究使用了两份问卷:问卷一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现状调查问卷》(附录一),出自《小学高年级男生厌学问题研究》(孙海萍,2019);问卷二为《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成因调查问卷》(附录二),出自《小学生厌学现状及箱庭疗法干预的研究》(章唯,2014)。为了确保样本一致,将两份问卷整合到了一起,组成《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问题调查问卷》(附录三)。孙海萍(2019)以3所小学共612名小学生为样本对问卷进行内部一致性检测,Cronbach的alpha为0.882,具有良好的信度。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效度分析,各个维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与问卷总体之间相关系数在0.773-0.912之间,具有良好的效度。章唯(2014)以6所小学中共220名小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对回收的203份有效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对数据做内部一致性检测,Cronbach的alpha为0.883,表明信度良好。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法进行效度分析,按因素构成分为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四个维度,主要因素解释的总方差为66.6%,表明结构效度良好。(三)数据分析法为了分析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厌学状况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使用SPSS23.0工具,对小学生厌学状况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为了分析不同成绩的小学生在厌学状况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使用SPSS23.0工具,将样本按平时学习成绩分为“上游”(85-100分)、“中游”(75-84分)、“下游”(74分以下)三组,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为了探索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四个变量及性别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现状的相关性,使用SPSS23.0工具,以问卷的四个维度,即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及性别为自变量,以厌学现状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四、结果及分析(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现状的分析1.整体结果分析本研究判定学生厌学的记分方法参考孟四清等(2009)的研究,若厌学现状问卷每题的均值大于或等于2分,则归类为厌学阳性;反之,则归类为厌学阴性。对于厌学阳性的学生,孟四清根据学生获得的分数进一步区分了厌学的程度:平均分数在2-3分的学生被认为是轻度厌学;平均分数在3-4分的学生被认为是中度厌学;平均分数在4分以上的学生被认为是重度厌学。本问卷共发放313份,由于受到流感的影响,共回收207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6.1%。在本次测验的207份有效问卷中,有2人超过4分,占总人数的1.0%,有45人得分在3-4分,占总人数的21.7%,有102人得分在2-3分,占总人数的49.3%,仅有58人低于2分,占总人数的28.0%,如表4.1所示。表4.1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总体情况得分人数总人数百分比4及以上22071.0%3-4(不含4)4520721.7%2-3(不含3)10220749.3%2以下5820728.0%根据孟四清(2009)的判定标准,表4.1中,重度厌学的学生占1.0%,中度厌学的学生占21.7%,轻度厌学的学生占49.3%,不厌学学生仅占28.0%,总体厌学率为72.0%,其中轻度厌学学生所占比重较大,总体厌学情况较为严重。2.不同性别的学生厌学现状差异为了分析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厌学状况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对小学生厌学状况的性别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将分组变量设为性别,检验变量设为厌学现状,结果如表4.2所示。表4.2性别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上的差异性分析结果性别人数得分t自由度pd厌学现状男1082.554±0.6712.224205.026.312女992.340±0.699由表4.2可知,男生共108名,厌学平均得分为2.554,女生共99名,厌学平均得分为2.340,男生厌学得分大于女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并计算Cohen'sd的值,得到t=2.224,p=0.026<0.05,d=0.312,说明男女生在厌学现状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厌学程度显著高于女生的厌学程度。3.不同成绩的学生厌学现状差异为了分析不同成绩的小学生在厌学状况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将样本按平时学习成绩分为“上游”(85-100分)、“中游”(75-84分)、“下游”(75分以下)三组,由于每组之间样本数量差距过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三组中分别抽取30个样本,对这30个样本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4.3所示。表4.3成绩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上的差异分组人数得分F自由度1自由度2p厌学现状上游302.063±0.691287中游302.448±0.59514.327.000下游302.981±0.709由表4.3可知,上游学生厌学平均得分为2.063,中游学生厌学平均得分为2.448,下游学生厌学平均得分为2.981,下游学生厌学现状得分最高,厌学情况最严重,上游学生厌学现状得分最低,厌学情况最轻。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得到F(2,87)=14.327,p<0.001,说明在上游、中游、下游三组学生中至少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探索分析组间差异,对抽取的样本进一步进行事后分析,进行多重比较,所得结果如表4.4所示。表4.4成绩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上的差异(多重比较)(I)成绩(J)成绩平均值差值(I-J)标准误差下游中游上游.533*.918*.172.172中游下游上游-.533*.384*.172.172上游下游中游-.918*-.384*.172.172*平均值差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由表4.4可以看出,将下游学生与中游学生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说明下游学生与中游学生在厌学现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下游学生厌学情况更严重;将下游学生与上游学生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说明下游学生与上游学生在厌学现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下游学生厌学情况更严重;将中游学生与上游学生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说明中游学生与上游学生在厌学现状上存在显著差异,中游学生厌学情况更严重。综上所述,上游、中游、下游三组学生之间在厌学现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上游学生厌学情况最轻,下游学生厌学情况最严重,说明平时成绩与厌学现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平时成绩越差的学生厌学情况越严重。(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成因的分析为了探索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四个变量及性别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现状的相关性,使用SPSS23.0工具,以问卷的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因素、四个维度以及性别(男=0,女=1)为自变量,以厌学现状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5、表4.6、表4.7所示。表4.5厌学原因的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摘要b)模型RR2调整后R2标准估算的误差德宾-沃森1.475a.225.206.6161.978a.预测变量:(常量),性别,学校,家庭,自身,社会b.因变量:厌学现状表4.6厌学原因的多元回归分析(ANOVAa)模型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p1回归22.21554.44311.694.000b残差76.368201.380总计98.584206a.因变量:厌学现状b.预测变量:(常量),性别,学校,家庭,自身,社会表4.7厌学原因的多元回归分析(系数a)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p共线性统计B标准误差Beta容差VIF常量1.462.2306.345.000自身.281.056.3345.066.000.8881.127学校.104.086.08921.263家庭.144.054.1742.665.008.9061.104社会-.092.053-.115-1.742.083.8851.130性别-.197.087-.142-2.260.025.9711.030因变量:厌学现状由表4.5、表4.6可知,德宾-沃森值为1.978,说明样本独立,不存在严重的自相关。F=11.694,p<0.001,说明回归模型显著,即四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与因变量“厌学程度”显著相关。由表4.7可知,VIF<5,说明五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运算结果准确可靠。R2=0.225,说明五个预测变量共可有效解释厌学现状22.5%的变化。自身因素p<0.001,家庭因素p=0.008,性别p=0.025,均小于0.05,说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性别与厌学情况显著相关,而学校因素p=0.224,社会因素p=0.083,说明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在厌学现状上没有显著相关性。将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两个自变量剔除后,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性别(男=0,女=1)为自变量,厌学现状为因变量,再一次进行回归分析,所得结果如表4.8、表4.9、表4.10所示。表4.8提取自变量对厌学现状的回归分析(模型摘要b)模型RR方调整后R方标准估算的误差德宾-沃森1.460a.212.200.6191.960a.预测变量:(常量),性别,自身,家庭b.因变量:厌学现状表4.9提取自变量对厌学现状的回归分析(ANOVAa)模型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p1回归20.87336.95818.175.000b残差77.711203.383总计98.584206a.因变量:厌学现状b.预测变量:(常量),性别,自身,家庭表4.10提取自变量对厌学现状的回归分析(系数a)模型未标准化系数标准化系数tp共线性统计B标准误差Beta容差VIF常量1.384.1837.547.000自身.296.054.3525.497.000.9491.054家庭.156.053.1882.937.004.9461.058性别-.172.086-.125-1.991.048.9931.007a.因变量:厌学现状 由表4.8、表4.9可知,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性别三个自变量与厌学现状因变量的多元相关系数R为0.460,R2为0.212,表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性别三个自变量共可解释厌学现状21.2%的变化。德宾-沃森值越接近2说明样本之间互相独立的可能性越大,本次回归德宾-沃森值为1.960,样本之间不存在严重的自相关。p值小于0.001,证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性别三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与厌学现状显著相关。由表4.10可以看出,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性别三个变量的VIF值分别为1.054、1.058、1.007,均小于5,说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性别三个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p值均小于0.05,说明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和性别均与厌学情况显著相关。自身因素B值为0.296,说明自身因素与厌学现状成正相关,自身因素每增加1,厌学现状增加0.296。学习成绩是自身因素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平时学习成绩越低的学生厌学程度越高,除了学习成绩之外,通过问卷数据可以发现,厌学程度越低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而厌学程度越高的学生则普遍表示对学习没有兴趣。家庭因素B值为0.156,说明家庭因素与厌学现状成正相关,家庭因素每增加1,厌学现状增加0.156。根据调查结果,父母给予足够关心的孩子厌学程度低,而由于父母自身工作等原因缺少关注的孩子则厌学程度高。性别B值为-0.172,说明性别与厌学现状成负相关,此次回归分析中,设置性别(男=0,女=1),即男生比女生厌学情况更严重。B值越大,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相关性越显著,因此可以得出,在自身因素、家庭因素、性别三个变量中,自身因素对厌学现状的相关性最显著,其实是家庭因素,性别对厌学现状的相关性最小。基于以上研究分析,可以发现该校小学生厌学具有以下特点:男生厌学水平高于女生。平时学习成绩越低,厌学越严重。学习兴趣越低,厌学越严重。父母对孩子越不关心,厌学越严重。讨论与总结(一)与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相关的因素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可以得出与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相关的主要因素是自身因素和家庭因素,性别差异与学生的厌学情况也存在显著相关性。1.性别差异与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现状的相关性本研究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厌学现状及原因的调查,所得结果男女生厌学现状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厌学情况比女生更加严重,与孙海萍(2019)以中高年级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相似。而初高中的学生中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李栋(2022)对初中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男生厌学水平显著高于女生厌学水平,李锐(2017)对高中生厌学现象进行研究,得出男生厌学指数明显高于女生。由此分析得出,中小学学生厌学现象存在性别差异,男生厌学情况比女生更加严重是中小学学生厌学现状的一个特点。章唯(2014)在研究中指出这与男生的生理和人格特征有关。生理上,男性血液中有更多的多巴胺,这促进了冲动性行为的增加,增加了脑部的血流量,导致男生与女生相比,更不擅长长时间保持静坐。男生的自觉性、专注性、服从性、持久性、记忆力和语言能力相比女生较差,这可能导致男生的成绩不如女生。孙海萍(2019)的研究指出,男生在认知、行为等方面与女生有较大的不同,但今天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缺乏对男女生生理差异的关注,从而忽视了根据他们的性别进行教育的必要性,再加上缺乏良好的个人素质来弥补,导致一些男生对学习的愉悦感越来越少,然后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渐降低,厌学情绪在这种不良的学习状态中慢慢滋生。2.自身因素与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现状的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自身因素对厌学情况具有显著相关性。学习成绩在厌学现状上存在显著差异,平时成绩越差的学生厌学情况越严重。这与邓红(2008)的研究结果相似:学生先前的学习经历会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成绩越差的学生往往厌学情绪越严重。可见学习成绩与厌学心理具有显著的相关性。除了平时学习成绩之外,学习兴趣是自身因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本研究中,通过问卷数据可以发现,厌学程度越低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兴趣,而厌学程度越高的学生则普遍表示对学习没有兴趣。李佳(2021)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厌学的学生明显存在学习兴趣缺失和消极情绪体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本研究与前人的研究,可以得出,学习兴趣与学生厌学情况显著相关。学习兴趣是驱动和指导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种内在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充满好奇心,在学习中有更高的积极性,愿意接受挑战,并独立解决问题。积极性高的学生往往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对学习非常感兴趣,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好的成绩又会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相反,许多学生对学习感到厌烦,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对学习没有兴趣,只是被老师和家长强迫学习,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这类学生如果在学校受到批评或挫折,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陈晓丽(2017)的研究指出,学习习惯会影响厌学情绪的产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会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会导致学生厌学。通过本研究的问卷数据可以看出,学习习惯与厌学之间呈正相关,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往往厌学程度高。对于学习习惯与厌学情况二者的关系,孙海萍(2019)经研究得出,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加重厌学。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至关重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推动学生创新与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而未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与挫折会较多,从而导致学习挫败感增强,厌学情绪产生。3.家庭因素与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现状的相关性根据调查结果,家庭因素与厌学情况显著相关,父母给予足够关心的孩子厌学程度低,而由于父母自身工作等原因缺少关注的孩子则厌学程度高。这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论类似。家长极少与孩子沟通会加重孩子的厌学心理(李锐,2017),而家庭文化资本薄弱、缺乏良好的亲子关系也会导致学生厌学(孙海萍,2019)。对比李锐和孙海萍的研究,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更为年幼,家庭因素比起学校、社会等因素对厌学情况的相关性更高。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非常需要父母的关心与爱护,父母陪伴孩子学习对于培养学习兴趣、督促学习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父母经常与孩子沟通,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时与老师沟通解决这些问题。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孩子,往往会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对我们的启示1.注重男女生之间的差异男女生在生理、性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孙海萍(2019)通过访谈发现,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少关注到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不利于男孩的培养。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应意识到并重视这些差异带来的影响,不能盲目地用同一套标准来教授、要求不同的学生,要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案,增加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经验,培养成就感。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培养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给予学生选择权,让他们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集体监督,定期反馈成绩,改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真正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而不是别人的事。要加强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培养他们内在的学习热情。李鹏、曹丽华(2021)的研究指出,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具有显著相关性。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我效能感,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要提倡成功教育,强调将成功教育融入学习的重要性。有指导的学习和无指导的学习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学校和教师的领导在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低年级学生需要更多的学校关怀和教师指导。教师应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指导他们规划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中,父母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刘成伟等人(2022)的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交流与学习投入成正相关。父母要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营造宽松愉快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以心理支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健康、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学习、成长。同时,也应避免不良习惯和行为,要做“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其言行会对孩子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深远影响。父母还应采取民主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专制,不能成为限制孩子兴趣、只关心孩子成绩的人。六、反思与展望鉴于笔者的专业水平以及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的限制,本研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次调查是在威海市的某小学进行的,样本量较小,不能完全反映全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厌学情况。虽然调查结果和数据具有一定的参考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互联网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可能对全省甚至全国的小学生进行更广泛的研究。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通过长期投入更多的研究资源,可以使研究成果更具代表性和价值。

参考文献李莉.高中生厌学的心理机制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5,No.631(18):70-72.章唯.小学生厌学现状及箱庭疗法干预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4.林格,程鸿勋,唐曾磊.自主学习: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0:6.郝明君.中小学生厌学现象的文化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9(06):24-27.闫祥林,李阿特.基于认知失调理论的大学生厌学原因与对策分析[J].江苏高教,2015(06):132-134.DOI:10.13236/ki.jshe.2015.06.041.任胜涛.青少年厌学现象的成因及心理辅导机制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6,(04):90-94+102.孙海萍.小学高年级男生厌学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AssorA.,KaplanH.,Kanat-MaymonY.,andRothG.(2005).Directlycontrollingteacherbehaviorsaspredictorsofpoormotivationandengagementingirlsandboys:Theroleofangerandanxiety.LearningandInstruction,15(5),397-413.邓红.甘肃农村初中生厌学心理调查与分析——以榆中县为例[J].兰州学刊,2008(09):206-208.MinR.M.,BrahimS.S.,andRamley,F.(2022).Truancyamongschoolchildren:Reasonsandcounsellingexperiences.JournalofNusantaraStudies,7(1),79-99.唐有财,符平.亲子分离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基于亲子分离具体化的实证研究[J].人口学刊,2011(05):41-49.牛佳伟.社会工作介入初中生厌学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2.DOI:10.27230/ki.gnmsu.2022.000648.李静,何琦.大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及分析——以2003年对兰州大学的调查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2005(01):126-131.程丽娟.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厌学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2.DOI:10.27312/ki.gshsu.2022.000565.孟四清,陈志科,李强等.天津市中小学生厌学状况的调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No.113(03):46-49.DOI:10.16137/12-1303/g4.2009.03.024.李栋.初中生厌学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DOI:10.27280/ki.gsdsu.2022.001977.李锐.高中生厌学问题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李佳.中高年级小学生厌学问题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DOI:10.27312/ki.gshsu.2021.001962.陈晓丽.厌学情绪产生的原因及矫正措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No.365(18):69-70.李鹏,曹丽华.大学生高等数学“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学习焦虑”“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4):97-102.刘成伟,王茂文,唐敏燕.流动儿童亲子沟通与学习投入:家庭亲密度与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2,30(08):1261-1265.DOI:10.13342/ki.cjhp.2022.08.028.

附录一: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现状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本问卷采用匿名形式,目的是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你进行学习。所有的题目没有正确答案,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你们在校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我们会对结果保密,请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基本信息1、性别:2、年级:3、你平时语、数、英平均成绩:A75以下B75分—85分之间C85分—100分之间4、家庭状况:A完整B父母离异C父母一方己故D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二、单项选择该部分为单项选择题,请根据题干从五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你的一项,请根据真实情况作答。1、你一到学习的时候,就会感觉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有答案的作业,多数时候你会直接抄答案,不会自己做完了再对答案。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3、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你经常听不懂。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4、你感觉老师布置的作业没什么巩固知识的作用。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5、你到学校学习不是因为喜欢学习,只是因为现在不能做别的事情。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6、作业中的题目,你认真思考了,下次再遇到这种题,你也会做。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7、你觉得没有必要每一堂课,每一次考试都认认真真,偶尔不认真没有关系。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8、你上课比较容易走神,不能每一分钟都集中精力听讲。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9、你从来不主动要求报辅导班(家教),都是爸爸妈妈给你报名,不去也得去。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0、你经常想,只要不用学习,你愿意做任何事情。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1、老师在课堂中提问的时候,你不会主动举手回答。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2、你觉得学习没什么用,以后不靠读书也能赚钱。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3、在写作业的时候,碰到不会做的题目,经常烦的想撕书。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4、上课时,老师让小组讨论的时候,你会趁机跟同学打闹。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你在辅导班的表现,没有在学校表现好,例如,学习不认真、作业不仔细。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6、你会在课上偷偷玩手机或别的玩具,例如转笔,抠橡皮等。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7、你觉得考试很让人头疼。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8、你会找到各种不来上学或迟到的借口-,例如,你生病了不能去学校,你去上厕所了上课迟到了。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19、放学后,你会玩父母手机或者电脑。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0、你觉得考试成绩的好坏对你来说没什么影响。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1、每次考试前,你会因为自己没有准备好而感到焦虑,会感觉特别烦躁。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2、你不会在课堂上传纸条。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3、一让你写作业,你就觉得心情烦躁,静不下心来写。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4、考试中,你会想办法偷偷看周围同学的答案。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5、你花很多时间收集与你喜欢的名人、偶像、运动员、动漫人物等有关的海报、贴纸、电影和电视剧,或者花很多时间去看电视剧。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6、考试中,你会做的题目不多,随便写写就开始发呆或者东张西望。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7、考试之前你会特别兴奋,静不下心来复习,总是想趁着复习时间和同学聊天。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8、你非常期待老师可以不布置作业。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9、你觉得老师布置的作业没什么用,随便写写应付一下就行了。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30、你和老师的关系非常紧张。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

附录二: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成因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本问卷采用匿名形式,目的是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你进行学习。所有的题目没有正确答案,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你们在校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我们会对结果保密,请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一、基本信息1、性别:2、年级:3、你平时语、数、英平均成绩:A75分以下B75分—85分之间C85分—100分之间4、家庭状况:A完整B父母离异C父母一方己故D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二、单项选择此部分为单项选择题,请根据题干从五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你的一项,请根据真实情况作答。1、你对学习很感兴趣。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2、你觉得学习很有用。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3、你觉得学习很轻松。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4、你觉得学习压力不大。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5、你在学习中不会经常遇到困难。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6、你和同学的关系很好。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7、你对教材里的内容很感兴趣。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8、教材上的内容对你来说不难。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9、你喜欢你的班主任。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0、你喜欢你的任课老师。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1、你的任课老师没有打骂学生的行为。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2、你的老师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态度很好。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3、班上的同学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态度很好。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4、你的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5、你喜欢现在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6、你的父母关心你的学习。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7、你的父母没有让你上你不喜欢的兴趣班。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8、你的父母会因为你的学习成绩而打骂你。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19、你的父母不会经常打牌赌博。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20、你不会一学习就想用网络聊天或玩游戏。A非常同意B同意C不一定D不同意E非常不同意

附录三:小学低年级学生厌学问题调查问卷亲爱的同学:你好!本问卷采用匿名形式,目的是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帮助你进行学习。所有的题目没有正确答案,仅作为我们研究使用,不会和你们在校的学习成绩有任何联系,我们会对结果保密,请根据实际情况作答。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第一部分1、性别:2、年级:3、你平时语、数、英平均成绩:A75以下B75分—85分之间C85分—100分之间4、家庭状况:A完整B父母离异C父母一方己故D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第二部分该部分为单项选择题,请根据题干从五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你的一项,请根据真实情况作答。1、你一到学习的时候,就会感觉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2、有答案的作业,多数时候你会直接抄答案,不会自己做完了再对答案。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3、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你经常听不懂。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4、你感觉老师布置的作业没什么巩固知识的作用。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5、你到学校学习不是因为喜欢学习,只是因为现在不能做别的事情。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6、作业中的题目,你认真思考了,下次再遇到这种题,你也会做。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7、你觉得没有必要每一堂课,每一次考试都认认真真,,偶尔不认真没有关系。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8、你上课比较容易走神,不能每一分钟都集中精力听讲。A不符合B不太符合C基本符合D比较符合E完全符合9、你从来不主动要求报辅导班(家教),都是爸爸妈妈给你报名,不去也得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