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探究8800字(论文)】_第1页
【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探究8800字(论文)】_第2页
【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探究8800字(论文)】_第3页
【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探究8800字(论文)】_第4页
【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探究88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研究-以南靖土楼为例摘□要旅游景观具有观赏性同时也是旅游地区环境优美的体闲娱乐空间,又是旅游地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为旅游者提供娱乐、开展文化休闲活动的场所。由于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普遍存在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效益的现象,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景观。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福建土楼是客家文化的具体表现,没有了客家文化的凝结,土楼本身也便失去了灵魂,因而对土楼世遗地景观中加强客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福建省著名的南靖土楼为例,针对当前传统景观保护的现状,探讨了传统旅游景观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关键词南靖土楼;世遗地;景观保目录TOC\o"1-3"\h\u20722一、绪论 112044(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146061、研究背景 194792、研究目的 17765(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05441、国外研究现状 2227832、国内研究现状 331329(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 424056(一)概念 434351、古村落景观 471982、福建土楼 421973(二)理论基础 41111、可持续发展理论 476372、旅游景地生态规划理论 516562三、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现状--以南靖土楼为例 511992(一)土楼民俗村景观总体特色 5185311、山、水、村,景观层次丰富 5223352、山水萦绕,碧水青山 5168633、乡村野趣,民风淳朴 632595(二)景观保护现状 6179651、乡土建筑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6200822、绿化环境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7204383、人文环境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 811011四、古村落景观保护策略 812707(一)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原则 8293681、合理开发原则 862162、生态优先原则 9302393、原真性原则 95682(二)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方法 9229421、修复与重建本土公共建设 9294722、建立古村落民间博物馆 10202843、为古村落建档 1013264、发展可持续的古村落旅游景观 1030711五、结论 1118289参考文献 12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目的1、研究背景在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方面,由于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民族、环境、生态等条件的差异,各地区的保护与发展面临不同的挑战和机遇,各地民众的需求也不一样,在法规、标准、政策、投入与保护人才等方面尚存在缺失。因此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雾翔表示保护历史文化村镇和乡土建筑遗产,是农村地区文化发展中走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经济与文化相统筹、自然与社会相和谐之路的可行模式,是文化农村建设的明智选择。如何保护历史沉淀下来的人文环境与地域环境,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的千年文化长期积淀于自然中,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在中国人的眼里都不仅是一个单纯的自然物,它们已被赋予了太多的哲学和美学含义,蕴含了太多的诗情画意。传统文化在中国代代相传,影响着中国这块神州大地,这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子孙的脑海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保护具有历史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但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地方保护意识薄弱,制度欠缺,过度开发等问题导致古村落的历史文化风貌被破坏。福建境内分布有大量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村落,南靖县被誉为“土楼王国”、“土楼故里”,境内有各类土楼15000多座,其中大造型土楼1300多座。梅林镇官洋村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和漳州著名的侨乡,在当前传统村落旅游热的大背景下,其保护和发展同样也面临着困境。2、研究目的福建土楼古村落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土楼的美不仅在于其庞大的墙体、厚重的屋顶,更在于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土楼古村落独特的民居形式,顺应自然的村落布局,表明了农耕时代该地区人们在利用土地营建村落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对现代的造园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调查了解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的基本构成要素;分析古村落景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土楼村落空间的形态及特色;探索土楼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巧妙利用乡土元素来创造家园的营建手法;发掘分析土楼村落保护现状,为土楼村落景观的保护提出相应可行的设计方法。(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外研究现状上世纪50年代,德国的巴伐利亚州针对本州乡村发展情况制定了“乡村整体发展规划”,主要包含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和历史建筑修缮,用地和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乡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三方面内容,使得该州古村落发展朝着更加规范化、系统化道路迈进。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了乡村艺术化的理念,平松守彦发起一场了自下而上的造村运动后来被人们称之为“一村一品”。他提出了一个磁场理论:要把农村建设成一个不亚于城市的强磁场,把青年人牢牢吸引在本地区。而为了形成强磁场,就必须立足于本地区的条件,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1975年,学省制定了关于保护日本古村落、历史街区、建筑等文化遗产的日本文部科“重要传统建筑保护区”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日本对于本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制度的加强和完善。2006年,国际园林建筑师联合会IFLA成立ICOMOS-IFLA国际文化景观科学委员会,推出了文化景观清查卡活动,目的是开放文化景观的定义,广泛征集全世界各地区的意见,以确定文化景观的地方含义,体现文化多样性,最终推进世界文化景观遗产提名的工作。它标志着国际上已经认识到需要对文化景观进行整理,以便有一个通用的文化景观清单。在国外学者持续关注传统村落的时候,文化景观的保护理论与规划方法也在实践中逐渐成型并不断完善。国外学者意识到,保护村落生态必须联合多方利益主体,维持村落整体景观的多样性与稳定性。村落生态保护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多的是社会与经济问题。所以,近年来国外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的研究,从社会和文化的角度对景观进行阐述、关注景观中人的行为。这种变化值得国内的保护者和研究者借鉴学习。2、国内研究现状刘沛林(1997年)先生编著《古村落:和谐的人居空间》,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不但全面系统的论述了古村落空间意象与文化景观,更提出了建立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构想。2000年后,随着“皖南古村落”申遗成功,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公布,有关古村落的研究逐步加深,相应衍生出重要专著与论文。其中包括:陈志华、楼庆西等人与2003年出版《中国古村落系列从书》,对于新叶村、诸葛村在内的10个历史文化古村落进行介绍与分析:单德启于2004年出版的《从传统民居到地区建筑》,主要论述传统民居聚落与其更新,城市化背景下的传统聚落,淤以及地域文化影晌下的乡土人居环境。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以“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与可持续利用”为主题的“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贵阳召开,并最终形成了《贵阳建议》。建议有三点,一是倡导在保护村落文化景观的同时,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二是倡导尊重村落文化景观的多样性;三是倡导政府给予支持,重视村民的发展诉求。刘沛林于2013年出版《历史文化村镇景观保护与开发利用》,探讨景观意向识别、保护、利用等方面内容,为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提出了新思路。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对文化遗产的理解也在不断深化。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我国许多保护项目中已经逐渐突显出了对遗产进行区域化保护的迫切需求,相关理论的探索也多有研究成果出现。总体而言,我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者展示了国内外文化景观保护的发展历程,阐明了我国文化景观保护的概念和衍变,同时也提出许多新的研究视角、发展原则和保障政策等,值得学习和借鉴。不难看出,国内的研究建立在国外的基础上,更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现状,强调了旅游发展、公众参与、文化自觉、政府规划等。因此在探讨我国传统村落文化景观保护时,应当结合国内特色,有针对性的研究保护内容和保护要求。(二)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阐述(一)概念1、古村落景观古村落景观主要比较侧重于对人文景观的表达,它不仅是一般风景的观念,而更注重的是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它是某一区域内人为创造的文化空间,是人类文化思想的表达。古村落具体景观它包括建筑、街巷、活动在其中的原住民,俗习惯等。以及所有物象东西所反映出的无形景观如地域色彩、传统文化、风具体来说,古村落景观是拥有较长历史,在一定历史时期、境条件和历史背景下逐渐发展而来形成。注重与自身当地环境的融合,自然环形成较完整的住宅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村落体系,是特定地区一定时期人类的生存生产状况和经济制度、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等现实状况的真实反映,反映了这一地区的历史、传统习俗等深刻的文化意蕴。古村落景观还包括保存良好的历史文化风貌、完善保存的大量丰富古文物、历史古迹、特色历史建筑和浓厚深远的民族特色文化。2、福建土楼福建土楼多数位于福建省西南部,以南靖、南靖两县居多。据统计,南靖县现存土楼15000余座,南靖县现存7000余座。福建土楼是凝结人类创造精神的典范,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作为传统文化的见证,它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客家文化和地域乡土文化。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福建土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包括龙岩南靖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高北土楼群、衍香楼、振福楼,漳州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以及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共六群四楼。(二)理论基础1、可持续发展理论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础。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三者之间相互依存和制约,三者的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社会持续发展则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可持续利用是一种全新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它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主张资源的公平分配,主张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开发和保护是融为一体的,保护是开发的前提,开发是保护的进一步发展。2、旅游景地生态规划理论景观生态主要从生态学和地域空间的思想上,研究生态学理论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与旅游规划关注特定区域内的生态平衡问题有相似之处,旅游地景观生态规划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对外开放性等特点,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旅游地开发的科学规划方向。古村落旅游地开发一前期的规划对后期开发实施和运营具有有效的铺垫作用,并可以宏观把控古村落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品质与特质,保障古村落旅游的合理开发与实施。三、福建土楼古村落景观保护现状--以南靖土楼为例(一)土楼民俗村景观总体特色1、山、水、村,景观层次丰富南靖土村落群山环抱,高低错落,自然起伏,背景林气势伟岸。山地起伏有致,山间的洪坑溪穿村而过,山中溪涧纵横交错,潺潺的溪声,悦耳动听、欢流跳动,整个村落景观格局优美。村落整体地形地貌自北向南延伸的山地村落、错落的建筑、蜿蜒的溪涧和山谷、大山、树林等形成了景观层次丰富。洪坑村可谓是文化生态经典的自然村落,是一处地地道道的“世外桃园”。2、山水萦绕,碧水青山从宏观尺度上看,东西两侧群山与南靖土村落、洪坑溪等构成了“山一村一水”相结合的村落空间,与自然和谐统一,给人怡情舒展的感受。从微观上看,村落、梯田、山谷、林地等构成要素共同构成了村落中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空间单元,给人们的活动创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在这山水萦绕,碧水青山的古村落中,让人不禁驻足欣赏。3、乡村野趣,民风淳朴南靖土村落是一个以土楼群为核心的土楼村落与周边自然山水、以及独特的客家民居文化融合相生的原生态文化园的典型,是一方活色生香的原生态客家土楼文化村。村民多年的耕作下,孕育出了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和浓厚的乡土民俗。乡村野趣,民风淳朴,引人遐想,是人们求知和回归自然的好地方。(二)景观保护现状1、乡土建筑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土楼村落主要的乡土建筑形式—土楼,在调查过程我们发现有大部分土楼建筑列入文物保护的范围,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由于土楼其特殊的建筑材料和建造工艺,在自然环境和人为的破坏下呈现了不同的损毁情。福建土楼村落位于闽西、闽南地区,由于雨水冲刷、潮湿气候、水土流失的影响,土楼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很多南靖土楼墙体发生不同程度的侵蚀和倒塌。图1:南靖土楼自然寝室主要原因可能和现代社会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南靖土楼不合理的改建有关。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土楼传统的生活方式已不再适应当今人们的生活习惯,一些现代的产品开始在土楼这乡土建筑出现,如:电灯、空调。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这些产品,土楼本身的氛围发生了改变,外挂的空调箱,改变了土楼的外观,楼内暴露的线路和现代电器的使用,出现了不洋不中的效果。为了适应现代生活的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的需求,在村落建设中不合理的融入了城市景观的要素,如宽阔的水泥大马路修进村落,代替了原来泥土乡村小路的蜿蜒曲折,卵石步道的生态性。为了适应土楼占村落旅游的发展,将大的停车场修到土楼边上,破坏了土楼本身所处的环境景观。由于传统的土楼建筑功能和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己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自发的对土楼建筑进行了改造,虽然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因此也破坏土楼建筑的特色。例如:有些在土楼中亭搭建砖混结构的临时建筑,有些为了满足现代生活对室内空间的需要,打破了土楼建筑的外立面,向外延伸,获得更大的室内空间和采光;古朴的土楼建筑跻身在现代建筑之中,道路边上一侧是土楼,一侧则是土楼;利用现代材料对土楼进行装饰,如用现代的瓷砖粘贴土楼立面。2、绿化环境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福建土楼是中国传统生上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展现了特定地域的特色,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但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福建土楼不仅建筑本体受到损毁,周围的绿化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比如南靖怀远楼。图2:南靖怀远楼由于传统的土楼建筑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适应现代的生活需求,有些村民在土楼周边随意增加砖瓦房,不仅占用了土楼的绿化空间,而且破坏了土楼的整体风貌。有些上楼周边的绿化环境不佳,绿化景观环境较差。比如:二卜楼周边杂草丛生、随意搭建的建筑破坏了土楼的整体景观效果。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村落的基础设施己经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出现了污水、垃圾末经处理任意排放的情况,严重的污染了村落水体的水质,破坏了水生植物的生长;随意占用河流两侧进行道路和建筑的建设,破坏河道景观的连续性;随意将自然的护岸硬化,破坏的河流原由的自然与生态性,损坏了两岸植物景观的生境:有些},Tr流两侧植物没有人为的合理规划和控制,出现了肆意生长的杂乱现象。在申报世界遗产的过程中,土楼村落周围的日园景观进行了改造,土楼村落的改变了过去任意占用农田建房、乱砍滥伐森林的不良现象。上楼村落的田园风光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完善。3、人文环境景观保护现状及原因分析南靖土楼古村落的人文景观主要包括楹联、石碑、摩崖石刻等遗迹遗物。人文景观的损毁主要是自然的侵蚀,比如雨水,空气潮湿等自然原因造成自己模糊或者腐朽。还有很多认为的损坏,比如说很多游客喜欢在土楼城墙上写到此一游等。图3:游客在土楼上的涂抹四、古村落景观保护策略(一)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原则1、合理开发原则合理的开发可以让更多的人们来了解和感受世遗地景观,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世遗地的保护意识,实际上也是对世遗地景观保护的帮助和促进。当然,既然是合理的开发就应当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不合理或者过度开发的现象,在开发时依然要严格遵守相关的保护原则,避免因开发而造成的破坏及对整个世遗地景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2、生态优先原则南靖土楼在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延续着天人合一的传统自然哲学理念,南靖的山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而客家人也用行动保护着这孕育着他们的山和水,通过采用原生态的建筑材料,风水林的保护与营建等方式将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过程所造成的生态破坏降到最低。因此在对南靖土楼世遗地进行保护时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延续客家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经验,只有在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南靖土楼世遗地景观才能得以更加完好、更加长久的保留。对于一个历史景观元素的综合评定必然会提高景观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促成景观的最忧化设计。3、原真性原则古村落旅游以充分展现地方景观特色、民俗风物、历史文化为内容。旅游开发一定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保持浓郁的原汁原味,不能为了迎合某些游客的口味而歪曲民俗文化,或制造一些不存在的地方文化,上演一些庸俗节目等。同时还应保持村落的动态发展,不能让村落永远定格在历史年代里。(二)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方法1、修复与重建本土公共建设古村落的公共建设主要包括公共广场、桥梁、古井、牌坊、水利设施、墓地、码头、古道等村民们共同使用的构筑物,它们与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是体现村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特色文化景观。建设中应当重视村民之间的邻里互动,为古村落居民提供良好的交往空间,引导和促进村民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出一番和谐的景象。水井、码头、谷仓、古道等一些特色历史文化景观要素可能在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下,己经都不再使用了,但这些可能己经失去使用功能的要素仍然承担着特定环境中的文化功能,因此保护和修复这些历史文化要素,让它们与记载了几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一起流传下去尤为重要。牌坊、碑刻等这类标志性的文化景观要素是重要的村落文化意识形态载体,对于这些文化景观要素,应当坚持其原真性,严格按照其历史形态和风貌,修复那些在岁月的洗礼中缺失、损坏的部分,重建那么些在历史的变迁中己经消失但有迹可循的部分,是古村落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必要条件。2、建立古村落民间博物馆古村落旅游业的开发,使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了解到古村落,但是古村落居民山于文化程度和对古村落文物遗产的认识度都不高,以及古村落文物保护制度的不健全,也使得一些外地淘金者到古村落中有机可乘,大肆搜罗民间文物和古董,使得当地居民手中有价值、有特色的历史文物的流失,一些重大事件的相关文物的丢失,也会使古村落文化由来说服力和可信度的降低和贬值。而因此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有可能导致文化来源模糊化,甚至来历不明,阻碍历史文化的延续,动摇古村落文化的根基。可行的解决方法是由政府或家庭组织建立民间博物馆,向游客收取适当价格参观门票,这样一方面既可以避免传统文物的流失和传统历史文脉的传承,另一方面又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谓是一举三得。但是本文更倾向山政府或村委集体组织古村落民间博物馆,由国家或当地相关部门向文物持有者给予适当的补偿,收集文物并由政府或当地村委会统一管理,建立古村落民间历史文物博物馆,集体组织不但避免了家庭式结构的弊端,还能形成一定的规模,会更具有吸引力和号召力。3、为古村落建档由于我国历代官府对古村落的文档记载的疏缺,现今,需要有关部门和政府更应该积极及时弥补古村落档案缺失的遗憾,对现存符合古村落或历史文化名村条件的村子进行深入和调查,对还没有正规或完整统一备案的古村落做统一全面记录,可通过现有古建遗迹、传统文化的发掘村以及中年长者关于古村落陈述等多方搜集资料等,为其修书立志供后期发展及后人参考研究。避免古村落历史资料的无证可查,无史可见的尴尬局面,为以后的古村落保护工作铺砖修路,也为今后古村落的合理开发奠定基础。4、发展可持续的古村落旅游景观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避免盲目化。古村落旅游起步晚,各地发展不平衡,因此各级政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古村镇旅游又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为避免陷入新一轮“保护性破坏”的漩涡中,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组织专家为古村落旅游把脉,对古村落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同时,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先的状态造成变化或破坏。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这是乡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在规划中,我们必须遵循整体保护原则,坚持有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