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2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1页
2020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2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2页
2020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2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3页
2020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2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4页
2020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2年制人才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版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专升本)2年制

编制(修订)负责人:黄仕建王用鑫

卢孟春张红斌李松柏

二级学院书记、院长:

陈良

专业建设委员会主任:曾孝平

编制(修订)时间:2020年8月11日

教务处审查:李柳柏王正勇

主管校长批准:向小川龚小勇

审批时间:2020年8月11日

长江师范学院

编印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专升本)

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基本信息

专业代码:080714T

专业名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修业年限:基本学制2年,修业年限2-4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电子信息、大数据智能化等产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良好的

人文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工程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好的电子信息基础

理论,具有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良好交流沟通、团队合作、项目管理以

及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大数据智能化等领域从事技术设计、技术开发、技术应

用、技术管理的应用工程师。

目标1:职业素养。具有工程师的专业职业素养、包括人格修养、人文科学素质、社会良知

和责任感。

目标2:基础知识。具有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扎实的电子信息领域工程基础和专业技能。

目标3:创新精神。具有一定创新精神、持续学习能力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目标4:团队合作。具有工程实践活动中所需的交流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

目标5:开发设计。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尤其是大数据智能化领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进

行分析、设计、开发和试验,并能开展应用、维护和管理工作,成为合格的电子信息工程师。

三、基本学分学时

总学分为71,其中,理论教学学分44.5,实践教学学分26.5。

总学时为90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688,实践教学学时216。

四、毕业要求.

总体要求:

本专业学生通过学习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信息传输与处理以及系统集成的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应达到以下12

2

条毕业要求。

具体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

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

究分析电子线路与信息系统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

电子信息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电子信息应用系统或产品功能部件、流程,并能够

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实验方法、数学方法等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复

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系统建模、设计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等,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

有效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使用信息技术工具,选择并合理

使用相关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硬件设计平台与模拟仿真平台,具备选择和使用现代电子仪

器设备的能力,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

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认识、理解、评价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

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工程实践中理解

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

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

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电子信息工程实践活动中应

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3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

培养目标

1.职业素养2.基础知识3.创新精神4.团队合作5.开发设计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HHH

2.问题分析HHM

3.设计/开发

解决方案LHM

4.研究LHMM

5.使用现代

工具HH

6.工程与社

会HMLH

7.环境和可

持续发展HM

8.职业规范MMH

9.个人和团

队HL

10.沟通HL

11.项目管理HMM

12.终身学习H

注: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度支撑,L表示弱支撑

五、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

专业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按两学年安排,共计78周。具体分配如下:理论教学38周;专业

实践6周;考试4周;毕业实习10周;毕业设计(论文)16周;机动4周。

各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

学年、学期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合计

学期学期学期学期

课堂教学1616638

工程实践

2226

(含创新创业实践)

毕业实习1010

毕业设计(论文)1616

机动224

考试11114

4

暑假

社会实践

进行

合计(周)403878

六、课程体系及主要核心课程

最低毕业要求

课程类别性质

学分比例学时比例

通识教育公共通识必修课程必修22.82%80.88%

课程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必修/选修34.23%485.3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必修00.00%00.00%

工程基础类课程必修1115.49%17619.47%

专业基础类课程必修912.68%14415.93%

专业核心课程必修1115.49%17619.47%

专业类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选修1014.08%16017.70%

必修2332.39%19221.24%

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

选修00.00%00.00%

创新创业实践选修22.82%00.00%

合计71100.00%904100.00%

主要专业核心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通信电路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信

息处理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物联网技术基础。

七、实验实践学分学时统计表

实践教学环节学分比例学时比例

非独立课内实验1.55.66%2411.11%

独立设课试验00.00%00.00%

专业认知实践13.77%167.41%

工程认知实训00.00%00.00%

课程综合实训518.87%8037.04%

工程综合实训622.64%9644.44%

创新创业实践27.55%

毕业实习622.64%

毕业设计(论文)518.87%

合计26.5100.00%216100.00%

5

八、各学期周学时分配一览表

学期1234

通识教育课程0.5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工程基础类课程83

程专业基础课程9

核心74

别专业类课程

拓展446

工程实践和

42

毕业设计(论文)

创新创业实践

总周学时23.52260

6

九、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的矩阵

毕业要求3.设计

5.使用7.环境

课程1.工程2.问题/开发6.工程8.职业9.个人10.沟11.项12.终

4.研究现代工和可持

知识分析解决方与社会规范和团队通目管理身学习

具续发展

形势与政策HML

通识

安全教育HML

教育

社会实践HML

课程

劳动体验与锻炼LHM

电路分析基础HLM

工程基础

类信号与系统LHM

课程

电磁场与电磁波HLM

通信电路与系统HML

专业基础

数字信号处理

课程LHM

信号与信息处理基础HML

微处理器

专与单片机LHM

业专业技术

类机器视数据结构

LMH

课核心与算法

程觉方向智能信息

课程处理技术HLM

机器视觉

技术及应HML

7

微处理器

与单片机LHM

技术

智能硬数据结构

与算法LMH

件方向嵌入式系

统技术LMH

物联网技

术基础LHM

Python编程基础MLH

数字图像处理LHM

EDA技术及应用MLH

DSP技术及应用MHL

业类拓展

SOPC技术及应用HML

计算机网络技术HML

大数据人工智能前沿MHL

电子信息专业英语MLH

科技论文写作HLM

工程认识实习LMH

工程实践

智能系统设计(系统

认识)HML

和毕业设

信号处理实验与设计LMH

计(论文)

电子电路CAD实践HML

8

智能系统设计(系统

设计)HML

智能系统设计(智能

应用)HML

毕业实习HMLHML

毕业设计(论文)HLHMMLHLM

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实践HLM

实践

注:H表示强支撑,M表示中度支撑,L表示弱支撑

9

十、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表

学时分配

课程课程考核执行开课

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分学时

实践/实

类别性质方式理论学期单位

形势与政策(五)

02111006SituationandPolicyⅤ0.5必修考查881重电

00114003安全教育SafetyEducation0.5必修考查1-4重电

00114022社会实践SocialPractice0.5必修考查1-3重电

通识

教育00114023劳动体验与锻炼LaborExperienceandExercise0.5必修考查1-4重电

课程

小计2.088

人文社会科学通识教育类课程中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为3学分,在1-2学期从中华文化与历史传承类、自然科学与科技类、社会热点与世界视野类、自我

认知与人生发展类、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类和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模块中选修3学分,且必须选修2学分创新创业类通识教育课程。

小计3.04848

07112104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ofCircuitAnalysis4必修考试64641重电

工程

07112038信号与系统SignalsandSystems4必修考试64641重电

基础

ElectromagneticFieldandElectromagnetic

类课07112088电磁场与电磁波3必修考试48482重电

程Wave

小计11176176

07112415通信电路与系统CommunicationCircuitsandSystems3必修考试484082重电

专业07112045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SignalProcessing3必修考试48482重电

基础FundamentalsofSignalandInformation

07112416信号与信息处理基础3必修考试48482重电

课程Processing

小计91441368

专业MicroprocessorandMicrocontroller

07112140微处理器与单片机技术4必修考试6448161重电

核心Technology

专课程

10112010数据结构与算法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3必修考试48481重电

业(机

类器视07112416智能信息处理技术IntelligentInformationProcessing2必修考试32322重电

10

学时分配

课程课程考核执行开课

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分学时

实践/实

类别性质方式理论学期单位

课觉方Technology

程向)

MachineVisionTechnologyandIts

07112135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2必修考试32322重电

Application

专业MicroprocessorandMicrocontroller

07112140微处理器与单片机技术4必修考试6448161重电

核心Technology

课程

10112010数据结构与算法DataStructureandAlgorithm3必修考试48481重电

智能07122100嵌入式系统技术TechnologyofEmbeddedSystem2必修考试32322重电

硬件

专07112141物联网技术基础IOTFundamentals2必修考试32322重电

业向)

类小计1117616016

07122156Python编程基础PythonProgrammingFoundation2选修考试32322重电

07122208数字图像处理DigitalImageProcessing2选修考试32321重电

07122157EDA技术及应用EDATechnologyandApplication2选修考试32321重电

07122184DSP技术及应用DSPTechniqueandApplication2选修考试32322重电

07122178SOPC技术及应用SOPCTechnologyandApplication2选修考试32322重电

专业

07122067计算机网络技术TechnologyofComputerNetwork2选修考试32321重电

拓展

TheFrontierofLargeDataandArtificial重电

课程07122158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前沿2选修考试32323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EnglishforElectronic重电

07122211电子信息专业英语2选修考试32321

informationEngineering

07122120科技论文写作ScientificWriting2选修考试32323重电

专业拓展课必选10学分及以上。

小计10160160

工程07114072工程认识实习EngineeringCognitivePractice1必修考查161周1重电

实践IntelligentSystemDesign(System16+1

07114143智能系统设计(系统认识)2必修考查321重电

和毕understanding)周

11

学时分配

课程课程考核执行开课

课程代码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分学时

实践/实

类别性质方式理论学期单位

业设07114144信号处理实验与设计SignalProcessingExperimentsandDesign2必修考查32322重电

计(论

文)07114071电子电路CAD实践PracticeonElectronicCircuitCAD3必修考查48481重电

07114145智能系统设计(系统设计)IntelligentSystemDesign(Systemdesign)2必修考查322周2重电

IntelligentSystemDesign(Intelligent

07114146智能系统设计(智能应用)2必修考查322周3重电

application)

07114003毕业实习GraduationFieldwork6必修考查10周10周3重电

07114013毕业设计(论文)GraduationProject(Thesis)5必修考查16周16周4重电

192+192+

小计23

26周26周

1-4学期进行,学分根据学校

相关规定和《电子信息工程

创新

00114019创新创业实践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Practice2选修考查学院大学生(专升本)创新重电

创业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细则》认

实践定。

小计2

904+216+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71688

26周26周

12

十一、其他说明

1.毕业实习主要内容及要求

毕业实习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实习成绩不合格者不得毕业,只颁发结业证书,或向学

校申请延期毕业,在延期毕业期间完成专业实习并获得及格以上成绩者,准予毕业并授予学

士学位,实习成绩仍为不及格者,不得毕业,只颁发结业证书。

毕业实习以集中实习与自主实习相结合,到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和公司进行生产实习。毕

业实习内容一般要求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具体要求见毕业实习教学大纲。

2.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毕业设计(论文)不合格者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和学位证书。凡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作结业处理。半年后可申请随下届毕业生补

作一次,重新命题,并按学分缴纳毕业设计(论文)重修费。

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必须与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要求具有综合性,应用性。具体要求

见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3.工程认知实训主要内容及要求

工程认识实习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采取集中实习的方式,成绩不合格者必须重修。工

程认识实习内容要求与所学专业相关,具体要求见工程认识实习教学大纲。

4.社会实践、劳动体验及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内容及要求

素质拓展实践中社会实践和劳动体验与锻炼是必修环节,2个学分,创新创业实践为选

修项目,学生必须在选修项目中选修2学分,具体内容见学分计算办法。

5.课程考核说明

课程考核类型有考试、考查,专业培养方案中规定的课程都必须进行考核。每门课程考

核成绩以百分制或五级计分制记载。具体考核要求以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为准。

6.学分计算办法

(1)学分确定标准

一般每16学时计1学分(体育课一般每32学时计1学分),实践教育模块课程一般每

周计1学分。

(2)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办法

创新创业实践学分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

定细则》认定。

13

附件1:

毕业要求各维度下的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指标点

1.1具有应用数学、物理以及自然科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对于实际问题形成科学认知,并进行建模、求解的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

1.2具有应用工程领域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进行电子信息领

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

域实际问题表达、分析、设计的能力;

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工

1.3具有运用专业基础知识进行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基本工程

程专业相关的复杂工程问

问题分析、设计的能力;

题。

1.4具有综合运用专业相关知识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

问题的能力;

2.问题分析:2.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本原理综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合的用于识别、表达、解释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2.2能够将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分解位若干相对比较

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简单的组成部分,剖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确定影

分析电子线路与信息系统响复杂工程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中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2.3能够结合文献研究,比较论证复杂工程问题的多种解决

有效结论;方案,通过信息综合得出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3.1能够针对特定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开发满足需求的电

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子信息功能部件、测试方案或者流程,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3.2综合运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根据具体产品或者应

能够综合运用电子信息理用系统提出设计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