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洋宁夏隆德万头高端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天津大洋宁夏隆德万头高端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天津大洋宁夏隆德万头高端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天津大洋宁夏隆德万头高端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天津大洋宁夏隆德万头高端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③加强职工环保意识教育,提倡文明生产,防止人为噪声。⑸流动声源管理:对于流动声源,单独控制声源技术难度甚大,可行的措施是强化行驶管理制度。要求驾驶员加强环保意识,减少鸣笛次数。同时加强厂区内道路维护保养,减少汽车磨擦噪声。小结根据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预测结果,采取有效的减振降噪措施后,预测前述主要生产设备噪声源衰减至厂界外1m的噪声贡献值,厂界南侧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4类标准,其余侧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7.2.5固体废物处置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项目运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牛粪、牛舍垫料、病死牛尸体及胎盘、疾病防疫产生的医疗废物。⑴牛粪本项目采用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机械+人工干法清粪方式将粪便及时、单独清出,做到日产日清,送至干粪车间的储粪区进行生物有机肥加工,不外排。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497-2009)中“新建、改建、扩建的畜禽养殖场宜采用干清粪工艺”的要求。另外,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10]151号)中“①鼓励发展专业化集中式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模式,实现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社会化集中处理与规模化利用。鼓励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能源化利用和肥料化利用。”项目牛粪进行生物有机肥加工,属资源化、肥料化利用,符合要求。项目干粪车间面积为1152m2目采用分子膜堆肥发酵法,发酵时间需要28-30天,项目堆肥发酵堆放平均高度为2m,堆肥容积为2304m3。备料、发酵后清理时间约1天,年工作365天,则一年堆肥约12批;有机肥料密度根据类比为1t/m3,则最大产能核算:2304m3×12批/a×1t/m3=27648t/a,可以满足本项目年加工有机肥的生产需要。⑵牛舍垫料牛舍垫料每半年清理一次,清理前将牛舍牛只赶至其他牛舍,上层牛粪(约10cm)清理后运至干粪车间进行有机肥加工,下层垫土(约10cm)在牛舍内消毒晾晒15天后重复使用并少量补充,清理为轮换作业。⑶病死牛尸体及胎盘项目病死牛尸体及胎盘一经产生贮存在1座30m2专用冷库,定期由隆德县农业农村局指定的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隆德县兴牧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拉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规定:病死畜禽尸体要及时处理,严禁随意丢弃,严禁出售或作为饲料再利用;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第五十七条从事动物饲养、屠宰、经营、隔离以及动物产品生产、经营、加工、贮藏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病死动物、病害动物产品的无害化处理,或者委托动物和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场所处理”;也符合《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2022年7月1日)中相关要求。⑷疾病防疫产生的医疗废物医疗垃圾主要为医疗过程产生的废一次性针头针管、一次性塑料盘、输液袋、输液瓶、输液管、注射针、各种导流导液的胶皮管、带菌的纱布纱条棉球以及病牛手术后的切除物等。经医疗废物专用收集桶集中收集暂存于1座30m2医疗废物贮存库,委托有资质的处置单位集中运输、处置。项目建设单位拟建的医疗废物贮存库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执行;危废处置过程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2022年1月1日)执行。该医疗废物贮存库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必须进行危险废物的贮存必须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的要求执行,相关要求为:①在常温常压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危险废物可在贮存设施内分别堆放。危险废物贮存设施都必须按GB15562.2的规定设置警示标志。②堆放危险废物的高度应根据地面承载能力确定。应建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③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④门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材料必须与危险废物相容。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基础必须防渗,铺设2.0mmHDPE防渗膜,渗透系数≤1.0×10-10cm/s。应建造径流疏导系统,保证25年一遇的暴雨不会流到危险废物堆里。⑤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周围应设置围墙或其他防护栅栏。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应配备通讯设备、照明设施、安全防护服装及工具,并设有应急防护设施。⑥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内清理出来的废渣,一律按危险废物处理。⑦按国家污染源管理要求对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进行监测。⑧建设单位必须做好危险废物的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入库日期、存放库位、废物出库日期及接收单位名称。且记录和货单在危险废物回收后应继续保留三年。⑨必须定期对所贮存的容器设施进行检查,发现破损,应及时采取措施清理更换。拟建项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原则,根据其性质按类别进行回收或综合利用、厂外铺路、外委处置等,最终实现无固体废物直接排入环境的目标。通过以上措施后,项目产生的本项目固体废物均得到妥善处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7.2.6土壤污染防治措施及其可行性分析针对本项目可能发生的土壤污染途径,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防控、跟踪监测”相结合的原则,从污染物的产生、运移、扩散、应急响进行控制。源头控制本项目将选择先进、成熟、可靠的工艺技术,并且对产生的废物进行合理的回用和治理,尽可能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排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工艺、设备、储存区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和降低污染物的跑、冒、滴、漏,将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提出以下污染防控措施:医疗废物需要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建设医疗废物贮存库,禁止露天堆放,且医疗废物贮存库地面及干粪车间地面需进行重点防渗;生活垃圾严禁乱堆乱放,在厂区设置固定垃圾桶统一收集,送奠安乡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处置。过程控制⑴项目占地范围内应加强绿化措施,以种植具有较强吸附能力的植物为主。⑵对项目医疗废物贮存库、干粪车间、牛舍、冷库等设施地面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和降低污染物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低到最低程度。具体防渗要求可参照章节。跟踪监测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规定:9.3.2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的建设项目必要时可开展跟踪监测。为了掌握项目厂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动态变化,本次评价建议建设单位制定跟踪监测计划、建立跟踪监测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具体跟踪监测计划见表7.2-3。监测结果应形成跟踪监报告,明确跟踪监测报告编制的责任主体。监测结果应按项目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并定期向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县分局汇报,所有监测因子监测数据应进行公开,满足法律中关于知情权的要求。发现污染和土壤恶化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开展系统调查,并上报有关部门。小结综上所述,项目切实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要求进行厂区分区防渗后,项目建设对土壤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7.3环保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94.10万元,占总投资的0.63%。具体见表7.3-1。表7.3-1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表阶段污染源治理对象治理措施环保投资(万元)施工期施工扬尘防治、施工废水处理、施工固废处置等10运营期废气牛舍恶臭喷洒生物除臭剂5干粪车间废气粪污处理在封闭式厂房内进行,采用分子膜堆肥发酵工艺,定期喷洒生物除臭剂5噪声设备噪声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10固体废物病死牛尸体及胎盘1座30m2专用冷库(TS001)23医疗废物1座30m2医疗废物贮存库(TS002)7牛粪及牛舍垫料建设干粪车间采用分子膜发酵技术进行资源化利用计入工程投资生活垃圾及水培车间废弃种植盒垃圾桶0.1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防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610-2016)中分区防渗要求,进行场区分区防渗计入工程投资污染监控厂区地下水下游设置1口地下水跟踪监测井,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制定监测计划。5厂区绿化绿化面积10128m225合计94.18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为了衡量项目投入的环保投资所能收到的环保效果和经济实效,有利于最大限度地控制污染,降低环境影响程度,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以最少的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8.1经济效益分析本项目总投资为15000万元,项目建成后,达产年出栏肉牛1500头,头均产肉500kg,每斤37.88元,产值5682万元,利润30%,总利润1704.6万元。另外,生物有机肥外售可增加一部分销售收入。投资静态投资回收期为8至9年(不含建设期),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8.2社会效益分析⑴对当地畜牧业发展的影响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带动周边农户农田施肥使用发展肉牛养殖,对当地的经济和畜牧业发展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⑵对当地种植业发展的影响本项目建设成后,将需要大量的饲料及青贮饲料,使当地及周边农户农田施肥使用种植的饲料作物有了可靠的销售渠道及较高的价位,提高种植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对养殖业的信心和积极性。⑶对当地及周边居民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乡经济蓬勃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温饱解决以后,便进一步要求改善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食物结构,增加肉、蛋、奶在食物中的比重。本项目通过种养模式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畜牧养殖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改善城乡群众的膳食结构,就是一条能够实现畜牧产业发展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相统一的行之有效的途径。⑷对当地就业的影响本项目建成后,将提供3个工作岗位,带动周边肉牛产业发展,可提供附加就业岗位,为解决当地就业问题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8.3环境效益分析针对本项目的环境问题和影响,本项目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加以控制,并保证相应环保投资的投入,以使本项目建成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94.10万元,占总投资的0.63%。本项目实施环境保护措施后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环境质量得到适当的保护,可使污染物排放大大减少,环境效益较好。同时,牛粪经生物有机肥加工后外售,实现无害化处理,且创造经济效益;生活污水处理后用于厂区绿化,可减少新鲜水的用量。8.4小结⑴项目建成后,不仅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而且还能为建设单位积累大量资金,经济效益较好。⑵项目建成后,增强了建设单位的生存竞争能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并通过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措施缓解了对区域的环境污染,增加了当地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公众的生活质量,维持了社会稳定,社会效益较好。⑶本项目在严格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能够保证达标排放,有利于整个评价区内环境质量的改善,具有环境效益。通过对本项目在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能够达到“三效益”的和谐统一发展,项目是可行的。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设单位环境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使国家及建设单位的各项环境管理方针、制度和方案得以落实,达到建设单位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目标,因此,要建立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明确规定其作用职责与管理权限,对从事环境管理的人员实施培训,提高其环境管理的管理工作水平和能力。为了保证建设单位环境管理的实施,也需要相应的监控手段,包括监测机构、技术和规程规范。一般来讲,环境监控的主要手段是监测,监测工作主要是对环境污染物排放进行监控,对建设环境目标和指标实行跟踪信息记录,真正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9.1环境管理计划9.1.1环境管理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2条第2款规定,“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1号)要求,企事业单位应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环境保护责任,不断提高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水平,自觉接受监督检查。因此,本项目建成后设置相应的环境管理机构,以落实和实施项目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建设单位环境管理机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由厂长直接领导,其主要职责是:⑴制定施工期安全环境管理制度。⑵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各项环保方针、政策和法规,制定项目环境保护制度和细则,组织开展职工环保教育,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⑶制定运营期各污染治理设施的处理工艺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各污染源监测制度,按环境监测部门的要求,制定各项化(检)验技术规程,按规定定期对各污染源排放点进行监测,保证处理效果达到设计要求,各污染源达标排放。⑷负责调查和处理各污染治理设施非正常运转情况时的污染事故。⑸进行全厂环保及环境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并建立相应的环保资料档案。9.1.2环境管理制度⑴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在本项目筹备、设计和施工建设不同阶段,均应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确保污染处理设施能够与生产工艺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⑵报告制度本项目排污若发生重大变化、污染治理设施改变或企业改、扩建等都必须向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县分局申报;改、扩建项目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关于明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审批权限的意见》等要求,报请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县分局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实施。⑶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监控制度本项目建成后,必须确保污染治理设施长期、稳定、有效地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等环保设施和环境风险防范设施,不得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染治理设施和环境风险防范设施。污染治理设施、环境风险防范设施的管理必须与本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起纳入到厂区日常管理工作的范畴,落实责任人、操作人员、维修人员、运行经费、设备的备品备件和其他原辅材料。同时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制定正确的操作规程、建立管理台帐。⑷建设单位应进行危险废物申报登记,将危险废物的实际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等情况纳入生产记录,建立危险废物管理台账和厂区内部产生和收集、贮存、转移等部门危险废物交接制度。⑸建设单位作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责任主体,须建立风险管理及应急救援体系,执行环境监测计划、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制度及国家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有关转移管理的相关规定、处置过程安全操作规程、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处置全过程管理制度等。9.1.3环境管理工作计划本项目不同工作阶段的环境管理计划见表9.1-1。表9.1-1环境管理工作计划阶段环境管理工作主要内容管理机构职能根据国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认真落实各项环保手续,完成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企业提出的环境管理要求,对本企业内部各项管理计划的执行及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控制,确保环境管理工作真正发挥作用。项目建设前期1.与项目可行性同期,委托评价单位进行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积极配合可研及环评单位所需进行现场调研;3.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企业内部必要的环境管理与监测制度;4.对全厂职工进行岗位宣传和培训。设计阶段1.委托设计单位对项目的环保工程进行设计,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2.协助设计单位弄清楚现阶段的环境问题;3.对污染物大的设备应该严格按照环保规范布置在厂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4.在设计中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提出的环保对策措施。施工阶段1.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2.按照环评报告中提出的要求,制定出建设项目施工环保措施实施计划表,并与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县分局签订落实计划内的目标责任书;3.认真监督主体工程与环保设施的同步建设;建立环保设施施工进度档案,确保环保工作的正常实施运行;4.施工噪声与振动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关规定,不得干扰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5.制定施工期环境监理制度,监督环保工程的实施情况,施工阶段的环保工程进展情况和环保投资落实情况定期(每季度)向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县分局汇报一次。试运行阶段1.检查施工项目是否按照设计、环评规定的环保措施全部完工;2.做好环保设施运行记录;3.向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县分局提交试运行申请报告;4.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县分局对环保设施进行现场检查;5.记录各项环保设施的试运转状况,针对出现问题提出完善修改意见;6.总结试运转的经验,健全前期的各项管理制度。生产运行期1.严格执行各项生产及环境管理制度,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2.设立环保设施运行卡,对环保设施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做到勤查、勤记、勤养护,按照监测计划定期组织进行全厂内的污染源监测,对不达标环保设施寻找原因,及时处理;3.加强技术培训,组织企业内部之间技术交流,提高业务水平,保持企业内部职工素质稳定;4.重视群众监督作用,提高企业职工环境意识,鼓励职工及外部人员对生产状况提出意见,并通过积极吸收宝贵意见,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5.积极配合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的检查、验收。9.1.4施工期环境管理施工期的环境管理主要是对施工单位提出要求,明确责任,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地面扬尘、建筑粉尘、施工机械尾气和废水排放对大气、地表水环境的污染;要求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项目建成后,应全面检查施工现场的环境恢复情况。施工期环境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⑴施工噪声污染源的现场管理施工单位或环境监理单位应对施工厂界噪声排放进行监理与监测,若监测结果超过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施工承包方应采取降噪措施,或调整机械施工时间。⑵环境空气污染源的现场管理环境空气污染源包括:土方的挖掘、堆放、回填和清运过程造成扬尘;建筑材料(水泥、石灰、砂子)等装卸、堆放、搅拌过程造成的扬尘;各种施工车辆行驶往来造成的扬尘;施工垃圾的堆放和清运过程造成的扬尘;各种燃油机械产生的废气以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尾气等;运输车辆在运料过程中也会产生扬尘。施工单位应切实履行施工现场扬尘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施工扬尘治理责任制,项目部应结合工程项目实际制定具体的施工扬尘治理实施方案并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批,开复工前应将扬尘治理实施方案及时报送主管部门。施工单位或环境监理单位应制定施工期监测方案,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对施工厂界周边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监测。若监测结果超过了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施工承包方应采取相应防范措施。⑶水污染源现场管理水污染源包括:施工拌料、清洗机械和车辆产生的废水以及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为了避免施工废水对地下水的污染,施工单位应将施工现场所排的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按照报告书中提出的相应措施处理。⑷防渗工程管理要求根据全厂防渗处理方案,监理单位应对全厂防渗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理。对于污水处理站等地方,在设计上严防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造成污染,厂区分区防渗设计符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防渗技术要求。⑸环保设施的施工质量监理本项目环境保护设施主要废水处理设施、事故水收集池、全厂基础防渗等,这些环保设施的施工主要是结构工程与防渗工程,其施工工程质量的监理工作主要应由工程质量监理单位技术人员担任。监理单位应侧重环保设施的环境效果是否达到原设计的要求。经监测若达不到原设计要求时,应通知承包方及早采取补救措施,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9.1.5排污许可要求根据《关于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相关工作的通知》(环办环评〔2017〕84号),相关要求如下:⑴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原则上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⑵建设项目发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要求申请排污许可证,不得无证排污或不按证排污。根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本项目不设置污水排放口,实行排污许可简单管理。因此,在本项目建成投入生产前,建设单位需申请办理排污许可证。9.1.6信息公开内容根据《关于印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公开机制方案>的通知》(环发[2015]162号),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施工过程、运营过程中分别公示以下信息:⑴公开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信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开工日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工程基本情况、实际选址选线、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清单和实施计划、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负责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清单和实施计划等,并确保上述信息在整个施工期内均处于公开状态。⑵公开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信息。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中期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进展情况、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施工期监理情况、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等。⑶公开建设项目建成后的信息。建设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环评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执行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调查结果。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应当定期向社会特别是周边社区公开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9.1.7排污口规范化管理根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1995)和《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要求(试行)》(环监[1996]470号)的技术要求,企业所有排放口必须按照“便于采样、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和规范化要求,设置排污口标志牌,绘制企业排污口公布图,对治理设施安装运行监控装置。排污口规范化建设要与主体工程及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排污口标志本项目建设时,须对所有污染物排污口按规定进行核实,明确排污口的数量、位置以及排放主要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排放去向等;并根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环监[1996]463号)对排污口图形标志进行国标化设置与设计,排放一般污染物排污口(源),设置提示式标志牌,排放有毒有害等污染物的排污口设置警告式标志牌。厂区排污口图形标志具体见表9.1-2。表9.1-2厂区排污口图形标志一览表要求废气排放口噪声源提示标志警告标志具体要求应标出排污单位,排放口编号,主要污染物以及监制单位等信息应标出排污单位,排放源编号,噪声范围以及监制单位等信息排污口管理根据《关于印发宁夏污染源排放口规范化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宁环发[2014]13号),本项目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具体要求见表9.1-3。表9.1-3排污口规范化管理要求表项目主要要求内容基本原则1.凡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一切排污口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2.将总量控制的污染物排污口及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口列为管理的重点;3.排污口设置应便于采样和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和检查;4.如实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报排污口位置,排污种类、数量、浓度与排放去向等。技术要求1.排污口位置必须按照要求合理确定,实行规范化管理;2.具体设置应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的规定与要求;立标管理1.排污口必须按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排放口(源)》(GB15562.1-1995)和《<环境保护图形标志>实施细则》(环监[1996]463号)等相关规定,设置环保图形标志牌;2.标志牌设置位置应距排污口及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或采样点较近且醒目处,设置高度一般为标志牌上缘距离地面约2m;3.重点排污单位排污口设立式标志牌,一般单位排污口可设立式或平面固定式提示性环保图形标志牌;4.对危险物贮存、处置场所,必须设置警告性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建档管理1.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规范化排污口标志登记证》,并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2.严格按照环境管理监控计划及排污口管理内容要求,在项目建成后将主要污染物种类、数量、排放浓度与去向,立标及环保设施运行情况记录在案,并及时上报;3.选派有专业技能环保人员对排污口进行管理,做到责任明确、奖罚分明。⑴固定噪声源对固定噪声污染源对边界影响最大处,设置环境噪声监测点,并在该处附近醒目处设置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⑵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有关事宜的通知》(宁环办函[2015]2号)等有关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文件规定,本项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的具体要求见表9.1-4。表9.1-4项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要求表设施场所警告标志悬挂位置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形状:等边三角形,边长40cm颜色:背景为黄色,图形为黑色警告标志外檐2.5cm应将危险废物警告标志悬挂于房屋外面门的一侧,靠近门口适当的高度上;当门的两侧不便于悬挂时,则悬挂于门上水平居中、高度适当的位置上危险废物贮存场所的危险废物标签尺寸:40×40cm底色:醒目橘黄色字体:黑体字字体颜色:黑色将危险废物标签悬挂在内部墙壁于适当的位置上;当所贮存的危险废物在两种及两种以上时,危险废物标签的悬挂应与其分类相对应盛装危险废物容器的危险废物标签尺寸:20×20cm底色:醒目橘黄色字体:黑体字字体颜色:黑色盛装危险废物容器上必须粘贴危险废物标签,当采取袋装危险废物或不便于粘贴险废物标签时,则应在适当的位置系挂危险废物标签牌9.1.8环境管理台账要求本项目建成投产后,建设单位应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落实环境管理台账记录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并对环境管理台账的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负责。环境管理台账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基本信息、生产设施运行管理信息、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信息、监测记录信息及其他环境管理信息等,具体要求可参照《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HJ944-2018)附录A执行。9.1.9环保设施建设、运行及维护费用保障计划本项目设计阶段已提出了废气、废水、噪声及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本次评价根据项目污染源排放特点,进一步完善了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并给出了工程环保设施建设、运行等投资费用清单,建设单位应将本次评价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及投资运行费用纳入到后期的初步设计中,并将环保设施投资、运行及维护费用列入财务计划中。通过财务预算支出,保障项目主体工程、环保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9.1.10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本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查验、监测、记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调试情况,参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编制验收监测报告,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本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投产或者使用。验收监测报告编制完成后,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验收监测报告结论,逐一检查是否存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第八条所列验收不合格的情形,提出验收意见。存在问题的,建设单位应当进行整改,整改完成后方可提出验收意见。9.2污染物排放情况9.2.1排污口信息本项目废气全部为无组织排放,无废水排污口。9.2.2污染物排放清单项目污染物排放清单见表9.2-1。表9.2-1项目污染物排放清单表污染因素排放口拟采取的环保措施及主要运行参数排放污染物种类排放量(t/a)总量指标(t/a)排放污染物分时段要求执行标准名称向社会公开信息内容废气育肥牛舍A1采用干清粪方式及时进行清理,定期喷洒生物除臭剂氨0.0079/运营期全时段《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硫化氢0.00022/育肥牛舍A2氨0.0079/硫化氢0.00022/育肥牛舍A3氨0.0079/硫化氢0.00022/育肥牛舍A4氨0.0079/硫化氢0.00022/繁殖中心A5氨0.0079/硫化氢0.00022/干粪车间A6全封闭式厂房氨0.1178/硫化氢0.0033/厂界绿化臭气浓度70/《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噪声/减振、隔声等措施设备噪声//运营期全时段《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噪声治理措施;例行监测达标情况固体废物/牛粪:干清粪后运至干粪车间,进行生物有机肥加工。一般工业固体废物0/运营期全时段//牛舍垫料:牛舍垫料每半年清理一次,清理前将牛舍牛只赶至其他牛舍,上层牛粪(约10cm)清理后运至干粪车间进行有机肥加工,下层垫土(约10cm)在牛舍内消毒晾晒15天后重复使用并少量补充,清理为轮换作业。一般工业固体废物0///病死牛尸体及胎盘:一经产生贮存在1座30m2专用冷库(TS001),定期由隆德县农业农村局指定的第三方社会化服务机构隆德县兴牧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拉运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0///疾病防疫产生的医疗废物:经医疗废物专用收集桶集中收集暂存于1座30m2医疗废物贮存库(TS002),委托有资质的处置单位集中运输、处置。危险废物0/危险废物的临时贮存参照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9.3环境监测计划9.3.1监测目的环境监测是企业环境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环境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其对企业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分析、资料整理、编制报表、建立技术文件档案,作为上级生态环境部门进行环境规划、管理及执法提供依据。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影响分析可知:本项目在运营过程中由于环保设施的运行状况,可能出现大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等以及事故发生后引发的环境问题,这些都可能对当地环境造成影响,所以,运营期进行定期的监测是很有必要的。9.3.2监测要求⑴建设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和《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建设单位污染物监测制度,制定监测方案,对污染物排放状况及其对周边环境质量的影响开展自行监测,保存原始监测记录,并公布监测结果。⑵按照有关法律和《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的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控设备的要求。⑶建设单位应安装环境监测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设计、建设、维护永久性采样口、采样测试平台和排污口标志。⑷项目运营期间,如发现环保治理设施发生故障或运行不正常,应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及时进行取样监测,并进行跟踪监测,分析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量,对事故发生的原因、事故造成的后果和损失等进行统计,建档上报,必要时提出暂时停产措施,直至环保治理设施正常运转。9.3.3监测计划环境监测可委托具有环境监测资质的单位进行监测。周边环境质量影响自行监测计划⑴地下水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规定,三级评价项目跟踪监测点数量一般不少于1个,应至少在建设项目场地下游布置1个。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本次结合评价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建设项目特点设置1个跟踪监测点。结合《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中“6.2.2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确定:其他污染源的对照监测点采样频次宜不少于每年1次,其他监测点采样频次宜不少于每年2次,发现有地下水污染现象时需增加采样频次。”⑵土壤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中“9.3.2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一般每3年内开展1次监测工作,二级的每5年内开展1次,三级的必要时可开展跟踪监测。”本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必要时可开展跟踪监测,跟踪监测点利用现状监测的布点位置。综上所述,制定项目周边环境质量影响自行监测计划,具体见表9.3-1。表9.3-1项目周边环境质量影响自行监测计划污染因素监测位置监测项目监测内容监测频次执行标准名称地下水环境厂区地下水下游1口跟踪监测井(具体位置见表7.2-2)耗氧量(CODMn法,以O2计)、氨氮、溶解性总固体、总大肠菌群浓度每半年1次《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土壤环境厂区内3个表层监测点(具体位置见表4.3-17)pH、镉、汞、砷、铅、铬、铜、镍、锌浓度必要时开展《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污染源监测计划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819-2017)、《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畜禽养殖行业》(HJ1088-2020)和《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磷肥、钾肥、复混肥料、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HJ1088-2020)中规定,制定全厂污染源自行监测计划,具体见表9.3-2。表9.3-2全厂污染源自行监测计划污染源类别排放口名称/监测点位排放口编号监测指标监测频次执行标准名称废气厂界/臭气浓度、氨、硫化氢半年一次《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噪声厂界外1m/等效连续A声级每季度一次《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固体废物全厂各类固体废物产生点/统计种类、产生量、处理方式、去向每月统计一次/9.3.4监测方法选取本项目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本项目施工期及运行期“三废”和噪声情况进行监测。废气监测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有关规定执行。为保证监测数据的效度和信度,应当定期对环境监测人员进行培训、监测人员须持证上岗、监测仪器定期检测,使用取得检测合格证的仪器。9.3.5监测数据的管理对于上述监测结果应该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建立档案,并抄送固原市生态环境局隆德县分局,对于常规监测部分应进行公开,此外,如果发现了污染和破坏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调查并上报有关部门。9.4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本项目建成后试运行3个月内,建设单位应组织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自主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投产。本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见表9.4-1。表9.4-1项目“三同时”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表阶段污染源治理对象治理措施验收要求运营期废气牛舍恶臭喷洒生物除臭剂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中排放限值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表7中规定干粪车间废气粪污处理在封闭式厂房内进行干粪车间恶臭:项目采用分子膜发酵技术,能够隔绝恶臭气体排放到环境空气中。噪声设备噪声采取减振、隔声等措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1类标准固体废物病死牛尸体及胎盘1座30m2专用冷库(TS001)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中规定医疗废物1座30m2医疗废物贮存库(TS002)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生活垃圾垃圾桶/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防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610-2016)中分区防渗要求,进行场区分区防渗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防渗技术要求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中对防渗层的要求污染监控厂区地下水下游设置1口地下水跟踪监测井,按《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2020)制定监测计划。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中跟踪监测计划要求厂区绿化绿化面积10128m2满足设计要求10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0.1项目概况宁夏大洋农牧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在固原市隆德县奠安乡海子村建设“天津大洋宁夏隆德万头高端肉牛全产业链建设项目”,厂区占地面积213.84亩。项目建成后购置基础母牛2000头,达到年存栏肉牛2500头,年出栏肉牛1500头,生物有机肥年产量为10000吨。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环保投资估算为94.10万元,占总投资的0.63%。10.2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⑴与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2021修订版),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一、农林业”“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因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⑵与地方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①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版)的符合性本项目位于固原市隆德县奠安乡海子村,主要为畜禽养殖,同时,进行粪污生物发酵处理作为生物肥利用。本项目厂址不涉及环境敏感区域,为规模化肉牛养殖。本项目不在隆德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内。②与《固原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21年本)》符合性分析根据《固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固原市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21年本)>的通知》(固政办规发〔2021〕5号),本项目属于“第一类重点发展类”“一、特色农业”“4.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符合地方产业政策。10.3区域环境质量现状⑴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扣除沙尘实况数据,2021年隆德县环境空气质量属达标区。监测期间评价区氨、硫化氢的1小时平均值均满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中附录D中限值;臭气浓度由于无相应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本次作为本底值。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调查,项目厂址北侧24.56km处为渝河,根据《2022.6固原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公布的渝河水质监测结果,渝河联财断面、峰台断面、三里店水库均为Ⅱ类水质。与上年同期相比,各断面水质均无明显变化。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期间地下水总硬度出现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0.42倍;硫酸盐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0.61倍,总大肠菌群超标最大超标倍数36倍。其余监测因子均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标准。地下水中总硬度、硫酸盐出现超标,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相关。总大肠菌群超标原因是项目监测井位于养殖户附近导致现状值超标。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期间项目噪声昼间监测值为52~53dB(A)、夜间监测值为43~45dB(A),满足(GB3096-2008)中1类标准限值。⑸土壤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期间评价区1~3#监测点中镉、汞、砷、铅、总铬、铜、镍、锌7项因子现状均满足《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中筛选值标准,说明评价区土壤生态环境风险低,一般情况下可忽略。⑹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项目位于固原市隆德县奠安乡海子村,厂区用地为原海子村一组,评价区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项目厂址周边主要分布人工牧草地、林地。根据调查,项目所在区域人类活动频繁,评价区内植被主要有小麦、马铃薯、荞麦、狗尾草、碱蓬草、黄蒿、柠条等,野生动物主要为一些鸟类及小型啮齿类动物等,不涉及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保护红线等区域,也不涉及重要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栖息地,重要水生生物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迁徙鸟类的重要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以及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等。10.4污染物排放、影响及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10.4.1废气牛舍无组织排放的氨最大地面浓度为5.4413μg/m3、占标率为2.72%,硫化氢最大地面浓度为0.1814μg/m3、占标率为1.81%,出现在牛舍下风向72m处;干粪车间无组织排放的氨最大地面浓度为18.81μg/m3、占标率为9.40%,硫化氢最大地面浓度为0.5615μg/m3、占标率为5.61%,出现在牛舍下风向26m处;均满足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恶臭污染物氨、硫化氢排放满足《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1中限值:氨1.5mg/m3、硫化氢0.06mg/m3;厂界臭气浓度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表7中规定:臭气浓度70(无量纲)。综上所述,项目废气可实现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措施可行。10.4.2废水牛尿部分蒸发,部分由牛舍垫料(主要为牛粪、沙土)吸收,采用干法清粪工艺,采取机械+人工干法清粪方式将粪便及时、单独清出,做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