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1页
2009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2页
2009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3页
2009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4页
2009年10月山东省自考00814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考就用自考笔果题库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山东)年月真题

00814-sd200910

1、【单选题】提出“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是

《大学》

《尚书》

A:

《中庸》

B:

《周易》

C:

答D:案:B

解析:《尚书·尧典》:“诗言,,歌永言,声作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

和。”

2、【单选题】针对音乐而提出“和适”原则的是

《中庸》

《诗大序》

A:

《论语》

B:

《吕氏春秋》

C:

答D:案:D

解析:"和适"是《吕氏春秋》乐论的核心观念,它首先从本体论的高度规定了音乐"和"的

特征。

3、【单选题】“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

风。”这几句关于诗歌社会作用的论述出自

《孟子·万章上》

《毛诗序》

A:

《论语·雍也》

B:

《报任安书》

C:

答D:案:B

解析:《毛诗序》(《诗经》的一个版本)中言:“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

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4、【单选题】新乐府思潮(运动)的代表人是

李白

A:

白居易

杜甫

B:

陈子昂

C:

答D:案:B

解析:新乐府运动是一次颇有声势的诗歌运动。其代表人物是元稹和白居易,虽然文学史

上一贯称元白,但白居易是这一派的理论奠基人,诗歌成就也就更高,是真正的代表。

5、【单选题】魏晋时期葛洪文论的基本观点是

今文胜于古文

古文胜于今文

A:

今文与古文有同等价值

B:

今文与古文不具有可比性

C:

答D:案:A

解析:魏晋时期葛洪文论的基本观点是“今文胜于古文”。

6、【单选题】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的文章是

《文心雕龙》

《典论·论文》

A:

《文赋》

B:

《毛诗序》

C:

答D:案:C

解析:陆机的代表作《文赋》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著作。

7、【单选题】最先将“意境”引入文学理论中的是

刘勰

王昌龄

A:

司空图

B:

钟嵘

C:

答D:案:B

解析:王昌龄《诗格》最先将“意境”引入文学理论中。

8、【单选题】提出“词别是一家”的是

欧阳炯

A:

苏轼

李清照

B:

王国维

C:

答D:案:C

解析:李清照这一著名的词学观点,是针对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词创作和观点而发的,

见于她的《论词》一文。在《论词》中,李清照力主要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限,提出了词

“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

9、【单选题】重视“诗眼”,提出“未有名为好诗而句子无眼者”的是

方回

元好问

A:

杜甫

B:

黄庭坚

C:

答D:案:A

解析:“诗眼”之说是“点铁成金”的江西诗派首先提出的,宋末元初的方回继承了该观

点,认为:“未有名为好诗而句中无眼者”

10、【单选题】论诗主旨在“真”,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言语为役”的是

方回

元好问

A:

黄庭坚

B:

王若虚

C:

答D:案:D

解析:王若虚主“真”,在具体创作中推出了“以意为主,言语为役”的精辟见解:“文章

以意为主,以言语为役。主强而役弱,则无全不从。

11、【单选题】明代《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的作者是

叶昼

毛宗岗

A:

蒋大器

B:

李贽

C:

答D:案:C

解析:蒋大器,明代中叶成化十一年始任大名府浚县主簿。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12、【单选题】对把杜甫称为“诗史”提出质疑,认为“诗”、“史”不可混的是

汤显祖

沈璟

A:

杨慎

B:

方回

C:

答D:案:C

解析:【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杨慎对把杜甫称为“诗史”提出质疑,认为“诗”、

“史”不可混。

13、【单选题】张道森评点的经典著作是

《红楼梦》

《西游记》

A:

《三国演义》

B:

《金瓶梅》

C:

答D:案:D

解析:张道森评点的经典著作是《金瓶梅》。《金瓶梅》最早的续书名《玉娇李》(或作

《玉娇丽》)。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此书亦出《金瓶梅》作者之手。

14、【单选题】强调戏曲创作中“情”的作用,同时又要求作家所言之“情”不能违反封建

“典则”的是

洪昇

孔尚任

A:

李渔

B:

汤显祖

C:

答D:案:A

解析:强调戏曲创作中“情”的作用,同时又要求作家所言之“情”不能违反封建“典

则”的是洪昇。

15、【单选题】王国维的人生哲学、美学思想主要源于

康德

叔本华

A:

黑格尔

B:

尼采

C:

D:

答案:B

解析:《人间词话》在词论方面超越了浙派和常州派的范围,而其美学观点,一方面受叔本

华的影响,一方面又有所突破.王国维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直接承继了叔本华的

哲学观点.而其“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

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16、【多选题】汉代《诗经》注释中,属于今文学派的有

鲁国人申公

齐国人辕固

A:

燕国人韩婴

B:

赵国人毛亨、毛苌

C:

仲舒

D:

答E:案:ABC

17、【多选题】《文心雕龙》中,被刘勰列为“文之枢纽”的,除了《原道》之外,还有

《明诗》

《征圣》

A:

《宗经》

B:

《正纬》

C:

《辨骚》

D:

答E:案:BCDE

18、【多选题】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

讽喻诗

闲适诗

A:

感伤诗

B:

格律诗

C:

杂律诗

D:

答E:案:ABCE

19、【多选题】方回编选的《瀛奎律髓》,首倡“一祖三宗”,其中的“三宗”是

黄庭坚

陈师道

A:

白居易

B:

陈与义

C:

韩愈

D:

E:

答案:ABD

20、【多选题】从读者审美感受上分,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可分为

写境

造境

A:

有我之境

B:

无我之境

C:

借境

D:

答E:案:CD

21、【问答题】(董仲舒的)“诗无达诂”

答案:(董仲舒的)“诗无达诂”:诗指的是《诗经》,“达”是通达、完整的意思,

“诂”是解释的意思。“诗无达诂”的原意是指对《诗经》不能做完整的、通达的解释。

后来泛指对所有的文学作品都不会有唯一的解释。

22、【问答题】(钟嵘的)“直寻”说

答案:(钟嵘的)“直寻”说:就是直接描写出客观外界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来表现诗人

被外物所激发的情感。直寻强调了诗歌不拘泥于声律之限,要流畅自然,这是很有意义

的。

23、【问答题】《原诗》

答案:《原诗》:明末清初叶燮著。它比较系统和深入地论述了诗歌的发展、创作和批评

理论。此书虽然创新理论不多,但在总结前人的理论上,做了系统化的工作,具有很高的

学术价值。

24、【问答题】举例分析孔子的“比德论”。

答案:(1)比德,就是把外界的自然物比附人的品格,把大自然的一些属性与人的品格

联系起来。这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2)比如孔子以松柏比附人的正直的品

格。可举其他的例子,不举例扣1分。

25、【问答题】简述王昌龄的“三境”。

答案:王昌龄提出的“三境”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是山水草木在心灵中的映

像。情境是人的七情六欲对心灵的影响,直接在外在感官上的表现。所谓意境,指心灵对

外界的感受,但它只是内在的思想情感活动,并不直接表现出来,是一种含蓄的、理智的

思维活动。

26、【问答题】简析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

答案:临川派和吴江派之争,市民没出现的两大戏曲流派之中,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沈璟要

求作家和演员一定要熟悉格律,“合律依腔”,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重意趣,反对沈

璟等人偏重音律而忽视“意趣”的倾向。两派之争可以概括为格律与意趣之争。两派的主

张各有其合理之处,也有片面之处。

27、【问答题】简析王夫之情景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1)情、景是一对不可分割的范畴。(2)景是情的物质前提。(3)情是诗

的根本。

28、【问答题】“下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

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

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

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诗大序》)

答案:(1)强调了诗歌(文学)的讽喻教化作用。它认为诗歌相对于统治者来说,可起

到教化人心的作用;对于大众来说,则是对统治者的讽喻力量,使统治者引以为戒。

(2)变风、变雅是乱世之音,但又须“发乎情,止乎礼义”,这是儒家“温柔敦厚”诗

教的体现,成为中国文论史上的一条重要原则。

29、【问答题】诗与文,特言语之别称耳,有所记述之谓文,吟咏情性之谓诗,其为言语则

一也。唐诗所以绝出于《三百篇》之后者,知本焉尔矣!何谓本?诚是也。……故由心而

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三者相为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同声相

应,同气相求,虽小夫贱妇孤臣孽子之感讽皆可以厚人伦,美教化,无他道也。故曰不诚无

物。夫惟不诚,故言无所主,心口别为二物,物我邈其千里,漠然而往,悠然而来,人之听

之,若春风之过马耳,其欲动天地、感神鬼,难矣。其是之谓本。元好问《杨叔能小亨集

引》

答案:(1)诗文有别。(2)“诚”为诗之本。(3)诗之用“厚人伦”、“美教

化”。

30、【问答题】分析《文心雕龙·神思》中关于创作的论述。

答案:(1)《神思》篇列《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重点论述的是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

题。(2)《神思》指出,想象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但又可形成具体的艺术形象,这正是现代文艺理论中形象思维概念的特点。想象并非空穴

来风,虚构仍有所依据。(3)客观事物以其不同的形态可以引起作者相应的创作思维

活动,但两者是心物相融,神与物游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情景交融。

31、【问答题】结合具体作品,分析王国维“隔”与“不隔”观点的主要内容。

答案:(1)“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直觉论在文论实践中的反映,是其文论体系的重

要范畴。(2)“隔”有两种情况:诗人在创作前没有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其作品难

以引起读者的审美感觉;诗人在创作时“文不逮意”,读者不能“直觉”其境界。

(3)“不隔”,是“语语都在目前”,即对作者所创造的画面,读者不需要理性分析,

而通过直觉感悟到。要达到“不隔”:首先,诗人须有赤子之心,通过直觉才能见到宇宙

人生的本质。其次,诗人须有非常强的表达能力,文辞达意。另外,写情方面,须写真感

情。结合具体作品。

32、【填空题】子曰:《诗》三百,一言一蔽之:_____。

答案:思无邪

33、【填空题】王充写《论衡》的根本目的是“_____”,也就是求真实。

答案:疾虚妄

34、【填空题】“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_____而作”出自白居易的《与元九书》。

答案:为事

35、【填空题】严羽提出“盛唐诗人,惟在_____”。

答案:兴趣

36、【填空题】《诗格》的作者传为_____。

答案:王昌龄

37、【填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