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三轮复习-近年高考38题比较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高三三轮复习-近年高考38题比较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高三三轮复习-近年高考38题比较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高三三轮复习-近年高考38题比较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高三三轮复习-近年高考38题比较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8.(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藏书》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李贽《焚书》(1) 据材料一概括李贽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时代背景。(12分)⑴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深入壮大;提倡个性解放新思想出现。福建文综第1页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没有数来自各地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输。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保守势力对李贽迫害也逐步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即自杀身亡。——袁行霈《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物质世界,有它自己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服从上帝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告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久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一直不放弃自己学说。当宣告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告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2) 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相同之处。(5分)(3) 有学者认为,李贽著作尽管在当初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实际情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给予说明。(9分)(4) 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改变,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了解。(11分)第2页⑵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同之处:誓死捍卫自己信念。⑶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到严重妨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构想。⑷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深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步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第3页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考其维新之始,baidu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在制订宪法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上书说,英国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需要,普鲁士政治制度却比较靠近日本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内阁。”--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失误》(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提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地位。(8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实质及其不足。(7分)A.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一样,变革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同,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施政纲领。实质: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不足:该主张不适合当初中国国情;所效法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第4页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述)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后,现在已经到了应该退休回归私人生活时候。这既是我民族英雄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定时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或缺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军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利益、推进社会友好和秩序与良善政府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祖国。——————华盛顿致麦迪逊信件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目标亦已到达”,遂向参议院请辞暂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中国革命纪录》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到达,唯娥民生主义还未著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即在些事。――《孙中山全集》(1) 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原因。(6分)(2)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9分)(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时更替;回归私人生活。孙中山:对袁世凯抱有幻想;认为辛亥革命政治目标已经实现,重心要转向处理民生问题。(2)对他们辞职评价:华盛顿:不贪恋权位,在预防独裁、促进国家民主建设起了表率作用。孙中山:观点一:以大局为重,不贪恋权位,光明磊落。观点二:对袁世凯政治面目认识不清,给民主共和造成损失,表达民族资产阶级不足。观点三:因内外形势所近,他只能选择辞职,无须苛求。对孙中山重新投身政治活动评价:捍卫民主共和,推进民主革命第5页38.(37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CDP)是衡量一国(或地域)经济增加水平基本指标。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基本改变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摘编自[美: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水平走势。(8分)(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CDP走势改变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原因)(12分)(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出中国并连续上升。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福建文综(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第6页材料二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迟缓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加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平均增加速度(%)(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暴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CDP下滑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原因。(12分)(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加速度超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社会制度;动荡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掠夺和压制。材料四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百分比……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百分比也由原来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而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依然为一个农业国。——摘自扬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第7页(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CDP强劲上扬共同经验。(5分)(4)走适合本国国情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时尚;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升国民素质等。第8页福建文综选修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认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膜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材料二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强盛来自体制力量……交替“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帝国颓势,并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隋唐大帝国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主张,概括其理由。(6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初民族认识。(1)主张: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理由:儒家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一样;能够减轻对中原危害。(2)作用:促进洛阳繁荣;推进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基础。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内涟;防止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膜,是国家发展进步主要确保。第9页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实际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土布经济完全不一样于普通经济。后者不注意人原因,前者充分关心人。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基础上,但能够建立在自足乡村基础上……我构想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群体组成,在这么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条件是自愿合作。——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材料二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信中写道:“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材料三即使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遗产却依然能够为全世界人所享用。……最近,对甘地重新发觉已经与大规模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络了起来。——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经济思想。(6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经济思想。(9分)1)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乡村经济;勉励人们相互帮助与合作。(2)进步性:甘地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主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经济侵略;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以后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足:对西方工业文明认识含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构想没有顺应时代时尚。第10页福建高考38.(37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建了实施中央集权制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政权。”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郡县之制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暴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益多安。-----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顾炎武《郡县论》

(1)依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主动作用。(8分)(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坏处多。顾炎武:鄂县橱缺点在于实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第11页材料三图15、16、17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看法及其成因,并指出辛亥革命暴发外部原因。(11分)

(2)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成因:英国工业革命后,加剧对外侵略扩张;晚清政府腐朽没落。外部原因:列强侵略扩张造成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12页材料四

(一)凡革命以前全部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认可之赔款,民国亦认可偿还之则,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3)有评论认为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丰碑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明鉴。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不足及原因。(6分)

(3)不足: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表现出妥协性。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软弱和政治上不成熟。第13页材料五1949年上六个月,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清扫洁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依据中国历史和现实以及当初国际环境作出重大决议。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4)指出材料五“一边倒”方针详细表达和中国共产党作出这一决议国内外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叙述毛泽东提出三条外交方针重点意义。(12分)(4)表现: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国内外环境: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意义:同旧中国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基本格局。第14页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首】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3、天皇神圣不可侵犯。4、天皇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5、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6、天皇裁可法律……7、天皇召集帝国议会……11、天皇统帅陆海军。——《大日本帝国宪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