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变迁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1页
海陆变迁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2页
海陆变迁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3页
海陆变迁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4页
海陆变迁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指导怀化学院10级教育科学系刘阳妮1/37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说课2/37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与作用《海陆变迁》是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内容,是在学生从静态角度认识海陆分布基础上,使学生又从动态方面了解地球表面海陆格局也是不停改变,经过学习培养学生科学兴趣和科学精神,初步形成世界海陆不停改变科学观念,同时,本课学习也将为区域地理相关章节地理成因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课内容含有承上启下作用。(二)教学目标确实立及依据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将本节课教学目标确立以下:1、知识与技能:能举出实例说明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学说,知道板块结构学说主要观点,利用板块学说解释相关地理现象成因。3/372、过程与方法:经过读图、阅读、讨论等,培养学生读图、想象、推理能力和合作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科学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实应及依据七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课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及课标要求,确定板块结构学说为本节教学重点,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结构学说为本节教学难点。二、本课学法当代教育对受教育者要求,不但是学到了什么,更主要是学会怎么学习。学生是学习主人,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作以下指导:4/371、读图观察法: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归纳,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综合分析能力。2、教给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三、本课教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标准强调,学生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任务或问题来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所以,本节课教学利用启发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讨论等方法来落实重点。经过学生自己观察、探究讨论、计算机动画演示使学生有所感悟突破难点,促进了学生发挥潜能,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友好发展。5/37四、本节课教学过程本课学习分四个板块;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堂小结、智能训练。(一)导入新课由“沧海桑田”含义引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由现象导入本质,教师总结,引入新课。(二)学习新课6/37海陆变迁原因魏格纳故事板块运动收获园地7/37你知道成语“沧海桑田”含义吗?沧海桑田沧海桑田,可简称沧桑,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麻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后人以沧海桑田这种海陆变更,来比喻世事改变很大。8/371.地质学家发觉了什么?2.这说明喜马拉雅山原来是什么样子?以后又怎样了?它发生了什么样海陆变迁?原因是什么?帮助学生学会思索过程。(二)学习新课9/37台湾海峡台湾海峡发生了什么样海陆变迁?10/37荷兰围海大坝更换提问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人为原因-人类活动也能够使海陆发生变迁。设计意图:在教学中设置疑点,让学生产生疑问,培养学生善于动脑思索,主动学习习惯,经过讨论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能力。11/37台湾海峡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经过观察以上动画思索,你认为海陆变迁与什么相关系?连连看:12/37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是固定不变吗?我国脚下大地在运动,七大洲、四大洋是不停改变。大地多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么。13/37〔从地图上得到启示〕观察地图:14/37魏格纳故事————大陆漂移说1910年一天,年轻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恰好落在墙上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为何竟如此吻合?”大西洋南美洲非洲南美洲非洲偶然发觉15/37他脑海里再也平静不下来:“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会不会是连在一起,只是以后因为受到某种力作用才破裂分离,大陆会不会是漂移?”魏格纳故事————大陆漂移说大胆假设16/37〔寻找证据〕轮廓岩层生物17/37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提出学说设计意图:多媒体媒体演示大陆漂移过程,增强教学直观性,突破了本节课难点。18/37从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并加以证实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样启示?寻求真理、正视事实、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科学精神注意观察、大胆假设、实事求是、重视证据科学方法魏格纳故事————大陆漂移说科学启示19/37板块运动经过一段板块结构学说介绍视频,让学生对本步骤内容有一个感性认识20/37板块运动主要内容:1、全球由

大板块组成。2、板块是不停

。3、板块交界处地壳

,多

。六运动活跃火山地震学生阅读书本内容,结合板块结构学说主要内容进行填空,对本步骤内容有一个初步完整认识。(自主学习)21/37

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1.哪一个板块几乎全是海洋?2.结合世界地形图观察印度洋板块与亚欧大陆范围有什么关系?太平洋板块利用六大板块空白图,完成学生自学,并由学生指图讲解,对六大板块进行粗读。之后,出示六大板块名称,对地图进行细读,回答几个简单问题。22/37〔板块运动〕观察大洲与板块的区别演示23/37〔板块运动〕慧眼识图

碰撞挤压张裂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形成山脉裂谷、海洋板块之间运动方向相对板块之间运动方向相反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24/37当代测量表明,位于欧洲和非洲地中海在不停缩小。有些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因为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运动,地中海在不停缩小挤压挤压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返回板块发生挤压时地表会发生什么改变?海洋变小甚至消失,继续挤压常形成高大山脉25/37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红海在不停扩张。有些人预言,几千万年后,红海将成为新大洋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红海红海东非裂谷东非大裂谷板块张裂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形成裂谷,进而形成海洋红海形成示意图①②③东非裂谷东非大裂谷26/37出示一段段录像片断,火山、地震和海啸,并在播放时,教师用语言进行讲解,加深学生感性认识。27/37〔板块运动〕慧眼识图

板块边界与内部的区别边活内稳用flash动画演示,火山地震常发生地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板块边缘多火山地震,28/37读一读找一找标一标请将以下火山地震所发生地域标注在图中。.01.01阿根廷发生里氏7.0级地震.01.02智利发生里氏7.1级地震.01.05印度尼西亚莫拉比火山.03.11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01.26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基济缅火山再次喷发.5.28危地马拉(北美洲)火山喷发

.5.29厄瓜多尔(南美洲)通古拉瓦火山喷发.02.21菲律宾布卢桑火山喷发.01.18巴基斯坦发生里氏7.2级地震.01.13意大利埃特纳火山暴发.01.22海地地域发生7.0级地震.5。24哥斯达黎加(北美洲)北部阿雷纳尔火山喷发用一组材料来印证,学生答案,从而最终总结出两大火山地震带名称。29/37总结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30/37学以致用1.同是岛国,为何日本多火山、地震,英国地震、火山却极少?2.智力、意大利、新西兰为何多火山地震?3.有些人说:地中海将会消失,红海将会成为新大洋。这种说法对吗?有何依据?4.喜马拉雅山在不停升高。经过以上教学培养了学生读书、读图获取地理知识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31/37收获园地:海陆变迁

原因: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魏格纳故事板块结构学说人类活动大陆漂移说六大板块板块运动张裂运动挤压运动两大山系和火山地震带(三)课堂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收获,训练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板书设计32/37

一、单项选择题1、你认为以下是海陆变迁主要原因是:()A人为原因B潮汐作用C地壳变动和海平面升降D火山喷发2.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址,原因是:()A砍伐森林丢到海中B海底森林死亡C陆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D地壳下陷,海水淹没3.板块结构学说观点主要是()①由坚硬岩石组成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停运动③相邻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飘移④板块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4.以下地理现象与板块运动无关是()A红海不停扩张B台湾岛上多地震C台风D火山暴发5.地壳发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现象是()①断裂陷落②地表隆起③形成高大山脉④形成新海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澳大利亚大陆,位于六大板块中()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南极洲板块7.板块结构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地带位于()A板块与板块交界处B板块内部C大陆内陆D大陆与海洋交界地带

CDACDBD智能训练33/37二、读图题8.读图2.2—6回答以下问题(1)由坚硬岩石组成地球表层,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成

大板块。它们是:A

板块,B

板块,C

板块,D

板块,E

板块,F

板块。(2)六大板块是不停

着。(3)板块与板块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

。9.读图2.2—7回答以下问题(1)请将字母A(环太平洋沿岸火山地震带)和B(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填注在图对应位置上。(2)我国台湾岛多火山和地震,原因是台湾岛位于

火山地震带上。34/37(四)布置作业(学以致用)应用板块结构理论怎样解释地理现象:1.前几年年印尼海啸事件?2.日本房屋建筑为何采取轻质结构?3.南极大陆为何埋藏着丰富煤炭资源?4为何红海在变大而地中海在变小?35/37五、教学效果预测:本节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表达了学生主体地位,经过读书、读图、观察分析、多媒体演示、小组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