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1页
狂犬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2页
狂犬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3页
狂犬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4页
狂犬病防控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狂犬病防控知识朱建章狂犬病防控知识狂犬病(Rabies)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导致急性、渐进性、不可逆致死性脑脊髓炎,又名恐水症、疯狗病。主要临床特征是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而麻痹或死亡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兴奋、流涎、进行性麻痹。狂犬病潜伏期较长,只能预防,不能治疗,一旦发病,病死率就是100%,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疾病,农业部将其规定为二类动物疫病。概述狂犬病防控知识狂犬病是一种很古老的疫病,

数千年来,在对人类构成威胁的烈性传染病中,狂犬病一直占据着特殊的地位,因狂犬病惨痛的临床过程、致死率100%的悲惨结局,人类对狂犬病的恐惧一直根深蒂固。世界上关于狂犬病的历史记载很多,最早的可以追溯到4300多年前。我国有关狂犬病的最早记载见于《左传》:“(鲁)襄公十七年(公元前556年)十一月甲午(22日)‘国人逐瘈(zhì)狗”。这说明早在2500年前,我国就已有疯狗的存在。狂犬病防控知识1949年以前,我国各地均有狂犬病流行,很多地区还很严重。1951年的一次全国性灭狗活动后,全国只有南方5个省市自治区有狂犬病,从1949年至1970年总发病数不足1,000人。最近几年,狂犬病又有“抬头”的迹象,每年死亡人数都在2,000例以上。

狂犬病在我国南方发病较多,贵州、云南、安徽、湖南报道较多,我省也有发生。狂犬病防控知识1885年,世界上著名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冒着生命危险与狂犬病展开了一场斗争。巴斯德将疯狗绑在桌子上,用嘴通过吸管从狗的下颌吮吸唾液以取得病毒样品。随后,他将病毒接种在兔子体内,从患狂犬病而死的兔子身上取脑、脊髓液注射给其他兔子,通过连续传代,直到兔子不再发病死亡,并能抵御疯狗唾液中病毒的攻击,不再发病。

然而,只有在人体试验中也取得成功,才算是真正征服狂犬病。当时巴斯德很难找到可供试验的人。他要求在死刑犯人身上做试验,但法庭坚决不同意。无奈之下,他决定在自己身体上做试验。家人和亲友们得知后只能将当时已经63岁的巴斯德看管起来。

后来的一天早上,一对夫妇抱着刚被疯狗咬伤的儿子找到了巴斯德,请求他救治自己的孩子。巴斯德把减毒疫苗注射到孩子体内,将这个9岁的孩子从狂犬病毒的魔掌中解救了出来。巴斯德制成的狂犬病减毒活疫苗,是继天花疫苗之后,人类发明的第二种疫苗,为预防和控制狂犬病奠定了基础,有效地预防了该病的传播,挽救了无数的生命。狂犬病防控知识狂犬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外形酷似子弹头,表面是病毒的囊膜,里面是一条RNA链。按照血清学分析,病毒可分为5个血清型;按照基因分析,病毒可分为7个基因型。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酸、碱、碘、乙醇、阳光、紫外线、肥皂水等均可灭活。病毒对高温敏感,70度15分钟,100度2分钟即可灭活。病毒能够在抵抗自溶和腐烂,在自溶的脑组织中能够存活7—10天。病原狂犬病防控知识为什么被狗咬以后打狂犬病疫苗可以预防狂犬病的发病?自然流行的狂犬病毒株习惯上称为“街毒”,用于制备疫苗的毒株是街毒经兔脑脊髓内连续传代后形成的毒株,称为“固定毒”。固定毒的特点是毒力低(不侵害唾液腺,对人和犬几乎没有毒力),潜伏期短。因街毒潜伏期长,因此,人在被狗咬后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能够在“街毒”发病之前产生抗体,从而起到保护作用。狂犬病防控知识

1.易感动物:狂犬病属于自然源性疾病,几乎感染所有的温血哺乳动物,包括犬、狐狸、狼、熊、蝙蝠等。牛、马、羊、猪、人等都可感染。

2.传染源:犬类是携带和传播狂犬病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狼、狐狸和吸血蝙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带毒的野生动物(以吸血蝙蝠为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3.传播途径:主要经被感染动物咬伤而感染,也可通过动物舔舐粘膜、伤口或抓伤而感染。病毒通过伤口或黏膜表面直接接触感染,但是不能穿过没有损伤的皮肤。特殊情况还可通过灰尘或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流行病学狂犬病防控知识狂犬病的潜伏期变动很大,为6~150天,或更长,平均为26天。潜伏期与个体差异、咬伤部位、感染的病毒量等有关。临床上有两种形式,即兴奋型(或狂暴型)和麻痹型,80%表现为兴奋型。兴奋型发展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患病犬、猫首先表现为兴奋,具有攻击性和怪异行为,约一周后转入麻痹期,逐渐麻痹,最后呼吸衰竭而死亡。麻痹型从发病初期就处于麻痹状态,并持续3~6天后死亡,几乎不攻击人和其他动物。临床症状狂犬病防控知识(一)犬

犬自然感染后的潜伏期从1周到16个月不等,平均为1个月。犬的狂暴型按照典型临床可分为前驱期、兴奋期和麻痹期3期,病程一般6~8天,少数病例可延长至10天。前驱期(1~2天):表现为情绪不安,对声、光敏感,常躲在暗处,食欲不振。喉头轻微麻痹,吞咽时颈部伸展,瞳孔散大,唾液分泌增多、流涎。常有逃跑或躲避趋势,不愿和人接近或不听呼唤。狂犬病防控知识兴奋期(狂躁期2~4天):喜食异物,反射机能亢进,凶相毕露,全身震颤,狂吠,流涎,狂暴不安,有明显的进攻性,常攻击人或其他动物。狂暴和沉郁往往交替出现,病犬疲劳卧地不动,但不久又立起,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斜视和惶恐表情,当再次受到外界刺激时,又出现一次新的发作。病犬常因喉头轻度麻痹,声音改变,嘶哑。麻痹期(1~2天):表现为下颌下垂,舌脱出口外,大量流涎,后驱麻痹,行动摇摆,卧地不起,吞咽困难,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麻痹性狂犬病,兴奋期短且表现很轻微,常2~4天死亡。狂犬病防控知识(二)其他动物猫猫狂犬病一般呈狂暴型,临床症状与犬相似,只是更趋向于躲藏在隐蔽的地方,并且有更强的攻击性。病程较短,出现症状后2~4天死亡。

猪、牛、羊患狂犬病,均表现为间歇性的兴奋,易受惊等神经症状,大量流涎,最终死亡。狂犬病防控知识典型的狂犬病为狂暴型狂犬病,病人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一般分为3个阶段。

首先是前驱期,大多数病人有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周身不适等症状,对痛、声、风、光等刺激变得敏感,咽喉也出现紧缩感。约50%~80%的病人的伤口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爬、蚁走感,这是由于病毒繁殖时,对周围神经元产生了刺激。前驱期大概持续1~4天。

接下来就是兴奋期,主要症状是功能亢进,患者神志清楚但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极度恐惧、烦燥、间歇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等。恐水是狂犬病的特殊症状,表现在饮水、见水、听到流水声甚至谈到喝水时,患者的咽喉都会产生严重的肌肉痉挛。所以患者尽管非常口渴,仍然害怕喝水,就算勉强喝了,也无法下咽。随着兴奋状态加重,部分病人出现精神失常、定向力障碍、幻觉等。这一阶段一般仅持续1~3天。

人狂犬病的症状狂犬病防控知识最后一个阶段是麻痹期,患者痉挛减少或停止,逐渐安静,出现弛缓性瘫痪。呼吸变慢,心搏微弱,神志不清,最终因呼吸麻痹和循环衰竭而死亡。这一阶段的持续时间最短,仅有6~18小时。在没有加强护理的情况下,所有狂犬病病人在发病后的7天内就会死亡。

多年来,狂犬病在中国的发病率(即死亡率)一直保持在全球第二位(仅次于印度)。狂犬病防控知识狂犬病常无特征性的眼观病理变化。一般为口腔黏膜充血或糜烂,咽喉、气管及扁桃体言行充血、水肿,脑水肿,脑膜和脑实质小血管充血,并常见点状出血。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弥漫性脑脊髓膜炎。脑膜和脑实质血管扩张充血、出血,有的血管周围有少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特异性的病理变化是在神经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小体。主要分布于大脑海马回和大脑皮层的细胞内。病犬内基小体的检出率为66~93%,因毒株不同,有时也不形成内基小体。病理变化狂犬病防控知识1.临床诊断:根据有被发病动物咬伤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做出初步判断。2.3实验室诊断(农业部《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2006年修订)实验室诊断可采用以下方法。

2.3.1免疫荧光试验(见GB/T18639)(首选方法,世卫组织推荐)

2.3.2小鼠和细胞培养物感染试验(见GB/T18639)

2.3.3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RT-PCR)(见附件)(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3.4内基氏小体(包涵体)检查(见GB/T18639)

2.4结果判定县级以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动物狂犬病诊断结果的判定。

2.4.1被发病动物咬伤或符合2.2特征的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