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版)GBT 43346-2023 起停用铅酸蓄电池 技术条件_第1页
(高清版)GBT 43346-2023 起停用铅酸蓄电池 技术条件_第2页
(高清版)GBT 43346-2023 起停用铅酸蓄电池 技术条件_第3页
(高清版)GBT 43346-2023 起停用铅酸蓄电池 技术条件_第4页
(高清版)GBT 43346-2023 起停用铅酸蓄电池 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起停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l4技术要求 35试验方法 56检验规则 附录A(资料性)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结构编号对照情况 附录B(资料性)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附录C(规范性)对于测量设备的特殊要求 附录D(规范性)DCA测试程序流程图 表1充电电流值 5表2DCA-预循环 8 9表4DCA-DCA,程序 9表5DCA-DCR程序 表6电池准备 表7微循环 表8循环测试后的检查 表9数据评估 表10出厂检验、周期检验项目及检验样品数量 表11蓄电池型式试验程序、试验项目及样品分列——方案1 表12蓄电池型式试验程序、试验项目及样品分列——方案2 表A.1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结构编号对照情况 表B.1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技术差异及其原因 表C.1设备要求 部分的子阶段:90s驱动阶段…………………图2扭矩扳手的旋转方向 图3特殊标记 图D.1DCAp-DCA脉冲曲线 图D.2DCR-DCA模拟真实的停止/起动 图D.3trip第一部分 图D.4trip第二部分 Ⅲ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修改采用IEC60095-6:2019《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第6部分:微循环应用》。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两个文件之间的结构编号变化对照一览表见附录A。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相比,存在较多技术差异,在所涉及的条款的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用垂直单线(1)进行了标示。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一览表见附录B。本文件做了下列编辑性改动: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9)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骆驼集团蓄电池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超威正效电士电源发展有限公司、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泉州市凯鹰电源电器有限公司、风帆(扬州)有限责任公司、卧龙电气集团浙江灯塔电源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克莱集团有康洋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英业达电子有限公司、山东金科力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金帆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济源万洋绿色能源有限公司、天裕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沈阳蓄电池研究所有限责任1起停用铅酸蓄电池技术条件相应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为12V,供搭载有起停系统汽车的内燃机启动、点火以及照明、怠速状态提供电力用的排气式铅酸蓄电池和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本文件不适用于铁路内燃机起动用蓄电池。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GB/T2900.41电工术语原电池和蓄电池(GB/T2900.41—2008,IEC60050-482:2003,IDT)GB/T5008.1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第1部分: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5008.1—2023,GB/T5008.2起动用铅酸蓄电池第2部分:产品品种规格和端子尺寸、标记(GB/T5008.2—EN50342-5铅酸启动器电池第5部分:电池外壳和手柄的性能(Lead-acidstarterbatteries—Part5:Propertiesofbatteryhousingsandhandles)GB/T2900.4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富液式铅酸蓄电池floodedlead-acidbattery注1:简称富液式蓄电池或排气式蓄电池。注2:采用额外的特殊设计来提高循环能力的富液式蓄电池,称为增强型富液式蓄电池(enhancedflooded带有排气阀,在电池内压超出预定值时允许气体逸出的起停用铅酸蓄电池。注1:简称阀控式蓄电池。注2:隔板采用玻璃纤维吸附电解液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称为吸附式玻璃纤维蓄电池(absorbentglassmatbattery),简称AGM电池。注3:这种电池或电池组在正常情况下不能添加水或电解液。2动态充电接受能力dynamicchargeacceptance在给定的模拟工作的实验条件下蓄电池提高荷电状态的能力。在给定的放电深度条件下确定的蓄电池重复充放电的能力。起停循环能力abilityofstart-stopcycling在给定的模拟工作的实验条件下确定的蓄电池重复充放电的能力。阀控式蓄电池在通常的过充电条件下排气阀装置防止外部火源引燃内部气体的能力。蓄电池所有可用的活性物质已经转变为满荷电的状态。下列符号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20小时率实际容量,单位为安培·小时(A·h);C₁——20小时率额定容量,单位为安培·小时(A·h);Ch——充电电量,单位为安培·小时(A·h);CAS——案例,参考变量值的不同而导致不同动作的决策点;CHA—-电池充电,以给定的参数进行充电(chargebattery);DCA——动态充电接受能力(dynamicchargeacceptance);DCR——真实起停中的动态充电接受能力(见图D.2、图D.3和图D.4);DoD——放电深度(depthofdischarge);EOS——步骤结束(endofstep);I——静态充电接受能力试验在充电到10min时的电流值,单位为安培(A);I—-18℃低温起动电流,单位为安培(A)(数值见GB/T5008.2);I——-29℃低温起动电流,单位为安培(A)(数值为0.75I);Ipcx——加权标准化动态充电接受能力,以每A·h额定容量C。(A/A·h)测量;I₄——放电后DCA测试中的平均充电电流,单位为安培(A);In——20小时率放电电流,单位为安培(A)(数值为C,/20);I。——静态充电接受能力的放电电流,单位为安培(A);I,——再生制动时DCA测试中的平均充电电流,单位为安培(A);OCV——开路电压(opencircuitvoltage),单位为伏(V);3Q——动态充电接受能力充电10s的充电电量,单位为安培·秒(A·s);qDCA——快速DCA测试(quickDCAtest);RC——DCA测试中使用的储备容量(用25A固定电流放电至10.5V);SoC——荷电状态(stateofcharge);4技术要求4.3蓄电池固定要求应符合GB/T5008.2的要求。应符合GB/T5008.1的要求。4.5.120小时率额定容量蓄电池按照5.3.5试验时,应符合GB/T5008.1的要求。蓄电池按照5.3.5试验时,应符合GB/T5008.1的要求。4.6-18℃低温起动能力蓄电池按照5.3.6.1试验时应符合以下要求:a)以I电流放电10s时的端电压不小于7.50V;b)以0.6I。放电至6.00V时的总放电时间不小于90s。蓄电池按照5.3.6.2试验时,以I电流放电30s时端电压不应小于7.20V。注:方案A、方案B二选一,或根据制造商要求进行测试。4.7-29℃低温起动能力蓄电池按照5.3.7试验时,以I。电流放电30s时端电压不应小于7.20V。44.8静态充电接受能力蓄电池按照5.3.8试验时,充电电流值I与I。的比值不应小于2.5。4.9动态充电接受能力方案A:蓄电池按照5.3.9.1方案A试验时,Qcha>10C。;方案B:蓄电池按照5.3.9.2方案B试验时,IxA≥0.1A/A·h。蓄电池按照5.3.10试验时,应符合GB/T5008.1的要求。4.11循环耐久能力(循环放电能力)蓄电池按照5.3.11.1试验时,应符合GB/T5008.1的要求。蓄电池按照5.3.11.2试验时,排气式蓄电池循环次数应不小于120次;阀控式蓄电池应不小于180次(达到360次属于优等品)。蓄电池按照5.3.11.3试验时,循环单元数应不小于9个单元。4.11.4微循环(起停循环能力)方案A:蓄电池按照5.3.11.4.1方案A试验时,循环次数应不小于30000次。方案B:蓄电池按照5.3.11.4.2方案B试验时,8000次循环后标准化平均Ram增加量应不大于1.5、UEos300A≥9.5V、8000次循环后的C。≥50%Cm。注:方案A、方案B二选一,或根据制造商要求进行测试起停循环能力。蓄电池按照5.3.13试验时,应符合GB/T5008.1的要求。4.15热稳定性(可选)蓄电池按照5.3.15试验时,蓄电池循环单元应不小于10个单元。蓄电池按照5.3.16试验时,蓄电池不应出现端子滑牙、端子与盖子配合松动和盖体破损现象。54.17提手强度蓄电池按照5.3.17试验时,一个提手应承受3倍于电池重量的拉力负载(最大不超过800N)后,应无裂纹、无断裂现象(提手变形是可接受的)。4.18安全能力蓄电池按照5.3.18试验时,不应出现爆炸、破损及电解液溅漏现象。4.19过放电能力蓄电池按照5.3.19试验时:a)充电电流值符合表1的要求;b)-18℃低温起动放电30s时的端电压应不小于8.5V;c)20小时率容量放电C。应不小于80%Cn。表1充电电流值要求充电电流值5试验方法5.1测量仪器的精度所用仪表的量程应随被测电流和电压的量值确定,即读数应在量程的后三分之一的范围内。测量电压用的仪表应具有不低于0.5级精度的电压表,电压表内阻至少应是1kΩ/V。测量电流用的仪表应具有不低于0.5级精度的电流表。注:上述电压、电流的测量也能采用具有同等精度的其他测量仪器。5.1.2电解液密度测量测量电解液密度的密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分度值至少应为0.005g/cm³,密度计的标定精度至少应为0.005g/cm³。测量温度用的温度计应具有适当的量程,其分度值不应大于1℃,温度计的标定精度不应低6测量蓄电池外形尺寸的量具应具有1mm以上的精度。称量蓄电池质量的衡器,应具有±0.05%以上的精度。测量蓄电池内阻的仪器,应具有±0.01mΩ的精度,最高测量3Ω。5.2试验前准备如果没有特殊说明,试验用蓄电池应使用新生产、未经使用的蓄电池,即从生产日期算起不超过在25℃±10℃条件下,排气式蓄电池以16.00V±0.05V电压(限流5I。)、阀控式蓄电池以14.80V±0.05V电压(限流5In)连续充电24h;第一次容量试验之前及起动试验后蓄电池连续充电时间为16h。此时蓄电池确定为完全充电。在试验期间,如果蓄电池放置在恒温水浴槽中,温度应符合各项试验要求,其端子底部应高出水面上方15mm~25mm。如果同一恒温水浴槽中有多个蓄电池,则蓄电池及槽壁之间距离不应小于在试验期间,如果蓄电池放置在环境室中,温度应符合各项试验要求,测试蓄电池附近的风速不应蓄电池温度的测量点优先测量电解液,在无法测量电解液的情况,可用测量蓄电池侧面(面积较大的一面)电槽表面温度的方法来替代测量电解液。5.3试验将完全充电的蓄电池表面擦净(排气式蓄电池调整每个单格电解液液面至最高液面线),用符合精度的磅秤称量蓄电池质量。7GB/T43346—20235.3.3蓄电池固定检查按照GB/T5008.2进行检查。5.3.4蓄电池电解液、开路电压试验按照GB/T5008.1进行试验。5.3.5容量试验按照GB/T5008.1进行20小时率额定容量和储备容量的试验。5.3.6-18℃低温起动能力试验5.3.6.1方案A试验步骤如下:a)经过5.2.2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在室温下静置24h~72h后,放入温度为一18℃±1℃的低温箱(室)内静置24h,然后将蓄电池从低温箱(室)内取出并在2min内进行放电;b)以I。电流放电10s,放电时间内电流值的变化不应大于±0.5%,记录放电10s时的蓄电池端c)蓄电池静置10s±1s,然后以0.6I。电流继续放电至蓄电池端电压为6.00V止,放电时间内电流值的变化不应大于±0.5%,记录放电到端电压为6.00V的时间t'sv(s);d)按公式(1)计算0.6I放电至6.00V的总时间tsv。 (1)经过5.2.2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在室温下静置24h~72h后,放入温度为一18℃±1℃的低温箱(室)内静置24h,然后将蓄电池从低温箱(室)内取出,在2min内,以I电流放电30s,在放电时间内电流值的变化不应大于±0.5%,记录放电30s时的蓄电池端电压。5.3.7-29℃低温起动能力试验经过5.2.2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在室温下静置24h~72h后,放入温度为-29℃±1℃的低温箱(室)内静置24h,然后将蓄电池从低温箱(室)内取出,在2min内,以It电流放电30s,在放电时间内电流值的变化不应大于±0.5%,记录放电30s时的蓄电池端电压。5.3.8静态充电接受能力试验按照GB/T5008.1进行试验。5.3.9动态充电接受能力试验蓄电池经过5.2.2完全充电后,放置在25℃±2℃水浴中,进行以下步骤测试。a)蓄电池以20h额定电流I2的3.42倍电流放电30min(3.42I2,四舍五入到小数点后一位)。b)蓄电池放电完成后,静置16h~24h。c)以恒压14.50V±0.03V、限流200.0A±0.5A充电10s±0.1s,间隔0.1s记录一次电流8值,开始充电后0.1s处的电压达到14.5V的情况下,可减小限制电流。d)按公式(2)计算充电电量QcnA:I₀₁+l₀₂₄+…+Ig₉₄+los——0.1s,0.2s,…,9.9t——时间,范围为0s到10s,增量为0.1s。蓄电池按照5.2.2完全充电后,放置在25℃±2℃的水浴中,进行以下步骤测试。a)该测试包括三个连续的部分:通过使用I.,I₄和I,计算最终结果。测试程序的设备要求和流程图按附录C和附录D的b)应根据表2中列出的方案定义预循环。测试项目序号步骤时间h电压V电流A描述数据采集各步骤的测量结果预循环1放电RC放电EOSRC容量2充电U.蓄电池的充电电压EOS充电电量充电结束电流3静置1静置4放电RC放电EOSRC容量5充电U.蓄电池的充电电压EOS充电电量充电结束电流6静置1静置7放电IC。放电EOSC。计算:Crh=C,-0.2Cn8充电U.蓄电池的充电电压达到Crh(A·h)时停止充电注:步骤1和步骤4的RC放电至少达到Cm的90%,步骤7的C。放电至少达到C。的90%。c)充电接受能力qDCA程序应根据表3中规定的方案进行定义。在表4中定义了步骤10和步骤16中使用的DCA程序。9GB/T43346—2023测试项目序号步骤时间h电压V电流A描述数据采集各步骤的测量结果充电接受能力9静置20~72静置EOSDCApEOSI.=累计充电量/200s充电U.蓄电池的充电电压EOS充电40.51,/蓄电池的充电电压EOS静置1静置EOS放电2IEOS静置静置EOSDCApEOSI₄=累计充电量/200s放电2EOS静置静置EOS注1:步骤12:对于排气式蓄电池,将恒压(CV)和恒流(CC)充电(带有“无限制”电压)组合使用,给定的18V电压极限表示安全极限。注2:步骤10和步骤16:平均充电电流I。和Ia根据步骤5计算得出。请注意,I。和I₄均为充电电流,下标“c”或“d”表示“充电历史”或“放电历史”。d)DCA程序应根据表4规定的方案进行定义。测试项目序号步骤时间s电压V电流A描述数据采集各步骤的测量结果程序充电充电脉冲以电荷量△Q;递增L。或I静置静置放电放电△Q₁(A·h)达到时停止放电(i=1~20)静置静置循环执行步骤19~步骤22,e)计算1)在表3步骤10中,20个充电脉冲的平均电流根据所有脉冲的累计充电量除以总充电时间按公式(3)计算得出:注1:通常,Q,由试验台计算得出,单位为安培小时(A·h)。从20次循环的充电量总和中计算出I.,方法是将其乘以3600s/h,然后将结果除以200s。2)在表3步骤16中,20个充电脉冲的平均电流根据所有脉冲的累计充电量除以总充电时间按公式(4)计算得出: (4)注2:通常,Q;由试验台计算得出,单位为安培小时(A·h)。从20次循环的充电量总和中计算出I,方法是将其乘以3600s/h,然后将结果除以200s。接,每个电阻的最小额定功率为0.25W,每个电阻最接近75000Ω·A·h除以C。。验证并记录并联组合的电阻。示例:对于C。=80A·h,使用两个931Ω的电阻并联,在E96系列中,每个电阻最接近75000Ω·A·h/80A·h=937.5Ω,因此在此示例中两个电阻并联的总电阻为466Ω。为了在DCR。测试期间控制电量平衡,使用了修改后的电量计数器:在连接电阻之前,将电量偿外部电阻(模拟关断负载)下的电量损失。公式在附录D和表5中给出。DCR。循环部分应根据表5中规定的方案进行定义。测试项目序号步骤时间电压V电流A描述数据采集各步骤的测量结果DCR,循环部分连接电阻静置通过C。的一0.45%校正电量差额放电车辆起动放电发动机起动充电33.3I,常规充电CAS电量差额/C。为:放电>0.01充电33.3I<-0.01静置充电33.3I再生充电记录充电量△Q₁~△Q1m放电发动机怠速关闭放电发动机重启测试项目序号步骤时间电压V电流A描述数据采集各步骤的测量结果循环部分电量差额/C。为:放电充电静置充电再生充电记录充电量△Q₁~△Q10电量差额/C。为:放电充电静置循环执行步骤29~步骤35,19次放电放电放电静置校正电量差额循环执行步骤26~步骤40,3次循环执行步骤25~步骤41,5次断开电阻90s驱动阶段(步骤29~步骤35)每个子阶段描述如图1所示。驱动再生充电停止/起动放电g)平均再生充电电流I,(来自步骤30和步骤34的数据)应计算所有(15V,5s)充电脉冲中充电的电荷量的积分,得到再生充电电量的总和,再除以总充电时间(19个阶段,每个阶段2×5s,共190s)和驱动阶段的数量(15),按公式(5)计算: 在测试执行过程中,宜利用测试台的编程接口,自动计算上述三个电荷电流积分。计算平均电流只需要按预先定义的时间划分,因此可更容易地脱机执行。h)按公式(6)计算蓄电池的标准化动态充电接受能力Ixa:按照GB/T5008.1进行试验。5.3.11循环耐久能力(循环放电能力)试验按照GB/T5008.1进行试验。按照GB/T5008.1进行试验。蓄电池在经过5.2.2完全充电后,按照5.2.3要求在25℃±2℃的恒温水浴槽内进行:a)4I放电2.5h,电压低于10.0V结束;c)7I。放电1800s,电压低于10.0V结束;d)重复b)、c)步骤85次,电压低于10.0V结束;e)排气式蓄电池恒压16.0V(阀控式蓄电池恒压14.8V)、限流2Iα充电18h;f)以电流I。放电至10.5V,记录放电容量C。;g)排气式蓄电池恒压16.0V(阀控式蓄电池恒压14.8V)、限流5I。充电24h;h)循环以上步骤,直到达到一次失效标准为止:如果a)、c)步骤中电压低于10.0V,则终止循环测试。5.3.11.4微循环试验(起停循环能力)a)以电流I±1A放电59.0s±0.2s,其中Ip=18.3I。,Iy的数值四舍五入到接近的整数b)以电流300.0A±1A放电1.0s±0.2s,记录放电终止电压。c)恒压14.0V±0.03V、限流100.0A±0.5A充电60.0s±0.3s。d)循环步骤a)~c),直至步骤b)放电终止电压小于7.2V时,测试结束。e)当放电测试期间的电压降至7.2V及以下时,即为测试结束。测试期间,如果循环次数未达到30000次,不应重新注水。GB/T43346—2023蓄电池在25℃±2℃水浴环境中,进行以下步骤测试。a)蓄电池按照5.2.3的要求,整个测试过程包含三个部分:1)蓄电池准备(将SoC设置为85%);2)微循环(80个单元,每个单元100次循环,总共8000次循环);3)循环测试结束后的测试。b)蓄电池准备:应按照表6的要求,将电池放电至额定容量的85%。表6电池准备测试项目序号步骤时间电压V电流A描述温度℃数据采集各步骤的测量结果将电池SoC设置1放电Ce/20放电至额定容量的85%QDcH2静置静置EOSU(Eosc)微循环:这种高速率循环测试通常会导致蓄电池内部温度明显高于25℃。这说明14.0V的充电电压(表7中的步骤4)符合常规车辆的运行参数要求。微循环测试的固定放电深度为2%C。。表7步骤4中的充电时间和步骤5中的放电时间取决于蓄电池的额定容量C,且应根据公式(7)计算数值并四舍五入为最接近的整数值(以秒为单位):表7微循环……)测试项目序号步骤时间电压V电流A描述温度℃数据采集各步骤的测量结果微循环测试顺序3静置静置EOSUo4充电充电EOSLos.QcHNEOS5放电trxh(s)低速率放电EOSU(Eos),QrxH6放电高速率放电EOSUEns:Qnch,R7循环执行步骤3~步骤6,100次EOS8静置测试后将蓄电池冷却存放EOSU(Eas)9循环执行步骤3~步骤8,80次动态内阻Ra应根据表7中的步骤5和步骤6的负载电压,按公式(8)计算得出: (8)d)循环测试结束后的检查:测试工作应在微循环部分(表7中的步骤9)结束后60h内,按照表8列出的方法进行检查。表8循环测试后的检查测试项目序号步骤时间电压V电流A描述温度℃数据采集各步骤的测量结果循环测试后的检查放电剩余有效容量充电充电放电有效容量充电充电e)数据评估:按照表9要求执行数据评估表9数据评估循环数据平均Rayn每100个循环的Ram值的平均值标准化平均RasnRum平均值应标准化为每个蓄电池在第一个100个循环的值(表7中步骤5和步骤6)最小U(Eos)50每100个循环的300A放电步骤中终止电压的最小值(表7中步骤6)U(Eas)每放置12h的EOS电压(表7中步骤8)测试数据剩余C。按表8中步骤10按表8中步骤12按照GB/T5008.1进行试验。按照GB/T5008.1进行试验。按照GB/T5008.1进行试验。按照5.2.2完全充电的蓄电池,按照5.2.3要求放在75℃±3℃水浴环境中进行以下步骤测试:a)开路静置30s,记录开路电压数据;b)25.0A放电18s,电压U≥7.2V;c)恒压14.2V、限流25.0A充电30min;d)3.0A放电15min,电压U≥7.2V;e)恒压14.2V、限流25.0f)25.0A放电18s,电压U≥7.2V;g)恒压14.2V、限流25.0A充电30min;h)3.0A放电15min,电压U≥7.2V;j)3.0A放电15min,电压U≥7.2V;k)恒压14.2V、限流25.0A充电29min24s;1)循环步骤b)~k)6次(共用时19.5h);m)10.0A放电15min,电压U≥7.2V;n)恒压14.2V、25.0A充电4h15min;o)再循环步骤b)~n)4次;p)再循环步骤b)~k)4次;q)10.0A放电15min,电压U≥7.2V;s)静置28h~33h后,测试蓄电池开路电压,如果电压低于12.0V,测试结束;t)200.0A放电10s,电压U≥7.2V。a)在每步骤30min的充电过程结束时的充电电流I≥15.0A;b)每步骤的放电最小极限电压为7.2V;c)在静置期间的电压U<12.0V。试验步骤如下:a)将合适的接头夹住蓄电池正极和负极端子,用扭矩扳手如图2所示方向给锥形端子施加扭力。锥形端子T1类(见GB/T5008.2)端子(细)施加11.8N·m扭力,锥形端子T2类(见GB/T5008.2)端子(粗)/欧洲系列蓄电池端子施加14.7N·m的扭力;b)检验端子部位是否存在端子滑牙、端子与盖子配合松动、中盖破损。图2扭矩扳手的旋转方向使用宽度为70mm的拉力测试仪、拉伸率为50mm/min,按照EN50342-5进行试验。安全能力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a)试验应在确认安全措施得以保证后进行;b)完全充电的蓄电池以I。电流继续充电1h;c)在不中止充电情况下,在蓄电池顶部的排气孔附近,用直流24.0V电源(功率500W),熔断5.0A保险丝(保险丝距排气孔2mm~4mm)反复试验两次,观察试验情况。过放电能力试验按照如下步骤进行:a)试验应在确认安全措施得以保证后进行;b)按照5.2.2完全充电的蓄电池,按照4.5.1进行20小时率容量放电;c)蓄电池放电之后不经补充电,连接上一个10W的灯泡让蓄电池连续放电7d,然后断开灯泡;d)蓄电池以恒压14.8V(限流5In)充电24h,分别记录充电开始后1min、5min、10min的电e)按照5.3.6进行一18℃低温起动试验,记录放电30s时蓄电池端电压;f)蓄电池经完全充电后按照4.5.1进行20小时率容量试验。6检验规则6.1检验分类凡提出交货的产品,应按出厂检验项目和周期检验项目进行检验,检验项目及检验样品数量按表10的规定。表10出厂检验、周期检验项目及检验样品数量序号检验分类试验项目样品数量试验周期1出厂检验蓄电池型号、外形尺寸、标识、质量抽检0.5%2端子尺寸抽检0.1%3端子极性逐只检查4周期检验20小时率额定容量每月一次5储备容量每月一次6—18℃低温起动能力每月一次7—29℃低温起动能力(超低温蓄电池)每月一次8静态充电接受能力每半年一次9动态充电接受能力每半年一次荷电保持能力每年一次高温侵蚀每年一次50%DoD循环放电能力每年一次17.5%DoD循环放电能力每年一次微循环每年一次耐振动每年一次电解液保持能力每年一次水损耗每年一次热稳定性每年一次表10出厂检验、周期检验项目及检验样品数量(续)序号检验分类试验项目样品数量试验周期周期检验端子抗扭力每年一次提手强度每年一次安全能力每年一次过放电能力每年一次a)新产品投产或新产品转产时;b)产品结构、工艺配方或原材料有更改时;d)国家行政许可提出型式试验的要求时。6.1.2.2型式试验程序、试验项目及样品分列,见表11和表12。表11蓄电池型式试验程序、试验项目及样品分列——方案1序号试验项目蓄电池编号IⅡⅢVVINIVⅡ1蓄电池型号、外形尺寸、端子极性、标识√√√√√√√√2蓄电池质量√√√√√√√√3三次容量:20小时率额定容量或储备容量√4低温起动能力√5静态充电接受能力√6动态充电接受能力(方案A或方案B)√7荷电保持能力√8高温侵蚀测试√950%DoD循环充电能力√17.5%DoD循环充电能力√微循环(方案A或方案B)√耐振动√电解液保持能力√水损耗√端子抗扭力√提手强度√安全能力√过放电能力√表12蓄电池型式试验程序、试验项目及样品分列——方案2序号试验项目蓄电池编号IⅡⅢVVINIVI1蓄电池型号、外形尺寸、端子极性、标识√√√√√√√√2蓄电池质量√√√√√√√√3三次容量:20小时率额定容量或储备容量√4低温起动能力√5静态充电接受能力√6动态充电接受能力(方案A或方案B)√7荷电保持能力√8热稳定性√950%DoD循环充电能力√17.5%DoD循环充电能力√微循环(方案A或方案B)√耐振动√电解液保持能力√水损耗√端子抗扭力√提手强度√安全能力√过放电能力√蓄电池型式试验程序、试验项目及样品分列方案仅列出两种,也可根据试验项目选项方案进行6.2.1同一系列产品中,型式试验抽样规则,应以制造厂上一年度实际产量的统计(以蓄电池只数计)6.2.2当某月确实未生产作为代表产品的规格时,则每月一次的试验项目,可抽取该月产量最大的生产产品进行。6.2.3每半年一次试验项目应以代表产品进行测试,不应用其他规格的产品代替。6.3判定规则6.3.1凡不依测试数据评定的试验项目,当检验不符合要求时该项目应判定为不合格。6.3.2凡依测试数据评定的试验项目,均以该项目的测试数据作为判定的依据。6.3.4型式试验中当一次抽试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加倍抽试,如仍有一只不符合标准要求,则应判定为不合格。为了更好地识别和比较本文件范围内的蓄电池,蓄电池制造商可使用特殊标记,见图3。(资料性)表A.1给出了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结构编号对照一览表。表A.1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结构编号对照情况本文件结构编号IEC60095-6:2019结构编号1122333.2,7.1.344.1,6.24.6,4.77.1.1,7.1.24.8,4.97.1.1,7.1.57.2.1,7.2.27.2.1,7.2.37.1.1,7.1.74.15~4.19—58—8.3.2,8.3.3—9——表A.1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结构编号对照情况(续)本文件结构编号IEC60095-6:2019结构编号9.1,9.25.3.14~5.3.196.1.2.16.1.2.2——7附录C(资料性)表B.1给出了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技术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表B.1本文件与IEC60095-6:2019技术差异及其原因本文件结构编号技术差异原因1增加了“不适用于铁路内燃机起动用蓄电池”以适用国家标准的通用性3删除了“胶体电池”的术语和定义(见IEC60095-6:2019中的3.1.5),删除了“EN""SBA"""PAU"""RPT""R₁”的符号和缩略语(见IEC60095-6:2019中的3.2)这些术语、定义、符号和缩略语不适用于本文件用规范性引用的GB/T2900.41替换了IEC60050-482件,增加可操作性4.1,4.3,5.3,16,7用规范性引用的GB/T5008.2替换了IEC60095-2件,增加可操作性4.2增加了“型号规格、最大外形尺寸和质量”的要求提供蓄电池的基本性能要求4.4,4.5,4.10,4.11.1,4.12~5.3,11.2,5.3.12,5.3.13,7用规范性引用的GB/T5008.1替换了IEC60095-1:2018件,增加可操作性4.8更改了“静态充电接受能力”的要求提供基本的物理、机械性能要求;提高了阀控式蓄电池的技术指标(由120次提高到180次),同时增加了优等品的技术要求;提供必要的检测方法要求,确保试验的准确性4.9更改了“动态充电接受能力”方案B的要求4.11.2更改了“50%DoD循环放电能力”的要求4.15~4.19,5.3.14~5.3.19验方法5.2,1删除了“试验用样品”中“干荷电池”的内容(见IEC60095-6:2019中的8.1)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