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针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变迁及调整对策及我国银行卡费率问题研究_第1页
我国针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变迁及调整对策及我国银行卡费率问题研究_第2页
我国针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变迁及调整对策及我国银行卡费率问题研究_第3页
我国针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变迁及调整对策及我国银行卡费率问题研究_第4页
我国针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变迁及调整对策及我国银行卡费率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针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变迁及调整对策【内容提要】建国以来,我国针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经过了从救助制向福利制的转变过程,目前正在进行的农村税费改革给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变为完全福利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但在社会转型期的调整过程中,需要我们从观念、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配套改革,才能推动农村孤儿完全福利制的实现。【摘要题】社会救助【关键词】农村孤儿/社会政策变迁/调整对策

我国对农村孤儿的帮助,一直以来缺乏专门针对农村孤儿的系统而明确的制度设计及政策安排。主要表现在:一是把孤儿同农村“三无”老年人、残疾人混在一起,以“五保”制度对孤儿进行救助,影响到对孤儿的特别关注;二是没有考虑孤儿正处于成长期并且敏感自尊等特点而在实施方法上统一采取社会救助方式,而未采取福利方式;三是忽视孤儿成长性特点而在帮助内容上偏重于物质方面,是对孤儿进行“照顾”而非提供帮助,忽视了孤儿作为儿童、青少年更为重要的心理和精神需要;四是帮助水平过低,仅仅在维持孤儿基本生存的层面。本文主张从孤儿正常社会化的完成及平等的现代社会帮助观出发,对农村孤儿的社会政策进行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中我国帮助农村孤儿的新体系、新机制。

一、传统的农村孤儿救助制度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农村孤儿的系统而明确的制度设计及政策安排,对农村孤儿的供养一直是以“五保”制度的方式实现的。所谓“五保”制度,是在建国之初为保障农村社会中最贫困群体的基本生存,我国根据计划经济时期土地公有制特点,建立了对农村无法定义务人抚养、无维持正常生活的劳动能力、无保障正常生活经济来源的老人、残疾人、孤儿实行生活照顾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对上述对象提供保吃、保穿、保烧、保教、保住、保葬、保医等基本照顾,其中的保教专门对孤儿而言。虽然上述保的内容较多,但保的水平却很低,只是帮助五保对象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维护其基本生存权,并且进入该制度存在一定的条件限定。因此,五保制度属于典型的社会救助。孤儿也不例外,孤儿是五保中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并且在五保对象总体中所占比例一直较小,受到特别对待,即由村集体负责提供孤儿救助的经费,而抚养孤儿的具体工作则由其家族负责提供。对于孤儿的供养而言,虽然不需要家计调查,凡是孤儿,身份一旦确定即享受五保待遇,但在现实中有些孤儿不能进入五保制度内享受待遇。因此,通过五保制度对孤儿提供的虽然是农村集体福利服务,但它具有社会救助的特点,它采取的是典型的社会救助方式。

我国五保制度的运行包括两个方面的路径,一是经费的筹集,二是具体服务的提供。自建国以来,该制度在这两个方面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在近50年历程中的不同时期,我国农村五保制度根据当时社会经济特点进行了不同的具体规定,使得这一制度在根本性质一致基础上而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该制度建立之初至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家同五保资金之间没有制度化的规定,没有中央财政支持,因此该制度不是国家承担责任的社会救济,因此它不是严格规范的国家层次的社会救济,而仅仅是村民间的互助。当初建立该制度时,中央政府对之没有财政支持,中央同村集体之间没有财政关系,既没有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也没有村集体因为办五保而少向上级政府交纳有关税费。这时,该制度主要是村集体中农民间的民间互助性质。只不过这种互助行为的个人自愿性转变为一种国家监督或强制下的集体供给。出现这种状况是由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特点所造成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缺失的一个重要表现。在人民公社时期,是以人民公社为依托,为农村五保对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自1978年人民公社解体以后,五保供养因为失去载体而面临提供不足的局面,由于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五保供养体系才得以维持下来。虽然自1985年以来,五保供养已经不能简单定性为农村集体福利事业,而是中央政府组织融资、乡村社区供应的一项农村公共服务事业,但从五保制度的发展轨迹看,其根本性质为农村社区的集体福利,自建立至1997年的五保供养是以村集体为主、政府为辅的一种农村社区性福利制度。它的实施采取的是社会救助的方式。

从结果看,农村五保制度的实施满足了农村孤儿的基本生活需要,起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的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含有身份歧视,将孤儿同农村社会中的三无老年人和残疾人混在一起进行五保,对处于成长期并极为敏感的孤儿来说,既影响了孤儿的自尊和积极态度,进而影响到对孤儿的帮助效果;二是救助水平太低,仅解决孤儿的基本生存需要,较少顾及到孤儿的成长性及发展性需要。三是对孤儿的这种制度性救助在实行过程中有时还不能完全落实到位,导致孤儿的生活受到影响。

二、农村孤儿救助制向福利制的转变

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帮助农村孤儿的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次大的改变是1998年开始实行农村新的税费改革导致我国农村孤儿救助制向部分福利制的转变;第二次大的改变是2004年开始的取消农业税新政促使我国对农村孤儿的帮助从部分福利制向完全福利制的重大转变,从而真正实现了我国对农村孤儿的帮助从救助制向福利制的根本转变。

(一)我国农村孤儿救助制向部分福利制的转变

1998年开始的农村新的税费改革对孤儿帮助的影响主要是将农村集体福利即农村社区福利转变为国家福利,由国家对农村孤儿帮助提供财政保障。一是孤儿帮助经费来源发生了质的改变,二是对孤儿的帮助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1998年开始,我国在部分地区进行新一轮农村税费改革,并于2002年在全国推广。主要内容是“三个取消,一个逐步取消,两个调整和一项改革”,即取消屠宰税,取消乡镇统筹款,取消教育集资等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用三年的时间逐步减少直至全部取消同意规定的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调整农业税政策、调整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这一改革对五保供养经费的来源产生了重大影响,改革前农村五保经费主要来源的乡统筹和村提留分别被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所取代,五保供养经费通过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来解决。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农村五保供养融资政策,第一次依靠国家征税以及政府间的转移支付解决五保供养经费。如此以来,五保供养工作实现了两个转变:一是由农村集体福利事业转变为国家福利,二是其资金从依赖农村社区组织的筹集转变为依赖国家征税以及来自政府间的转移支付。

从经费来源的具体分析看,在五保制度由农村集体福利向国家福利转换过程中,考虑到国家及农村实际,五保资金的融资渠道变为四个: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农业税附加收入,村集体收入,“一事一议”筹款。五保户供养的资金,由乡政府将两附加以捆绑式转移支付的方式下拨到村的一笔款项。在有的地区,转移支付层次更高一些,到县级政府,具体办法是,上级财政转移支付五保资金由县里统一拨付到该乡镇政府财政账户上,而后全额下拨至敬老院和各村委会,由村委会全额给付五保对象。从现实运行结果看,以县级政府为转移支付层次的地区效果比较好。在对五保对象的帮助关系上,由于他们被纳入到国家福利的制度体系之中,他们的身份已经由村民变成为被国家的福利计划所覆盖的一个特殊群体,为他们承担帮助责任的主体也已发生变化,由村及乡镇转变为国家,这时,五保对象所享受的供养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互济,他们的权利能够得到更有力的保障。

(二)我国农村孤儿救助制向完全福利制的转变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农村孤儿的这种福利虽然在本质上已转变为国家福利,但它还仅仅是部分国家福利制,新的农村税费改革促使农村孤儿福利实现的由集体福利向国家福利的转变仅仅是向部分国家福利制的转变,还没有达到完全国家福利制的程度,主要表现在:在福利经费上国家没有负完全的责任,虽然由征税的方式并且有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但依然要部分地依靠农村村集体的收入及“一事一议”方式进行经费补充;二是没有按社会福利的途径安排农村孤儿福利,还依然在五保制度系统中运行,在孤儿福利具体服务的提供及递送上因为制度设计缺陷等原因而导致现实中孤儿的实际待遇不仅未能得到更高程度的保障,反而在许多地区普遍出现了供养标准降低的现象。

2004年起逐步取消农业税,此举得到各地的积极支持,进展迅速。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取消农业税后,在农村新的财政投资体系和行政约束制度尚未出台前,农业税附加也不复存在,这对农村的公益事业包括农村五保制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必将带来我国农村公益事业举办体制的重大改革。就农村孤儿福利而言,它意味着农村孤儿福利将转变为完全国家福利,要构建由中央政府规划并承担经费责任、乡村组织实施的新型农村孤儿福利服务制度,农村孤儿福利在经费来源上应该转变为完全依靠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只是在具体服务上依然要发挥地方政府、社区的优势和作用。

三、完全国家福利制条件下农村孤儿社会政策的设计与调整对策

在社会转型加速期,我们应该利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契机,树立现代社会“全面帮助孤儿、帮助孤儿全面”的理念,构建我国农村孤儿帮助体系。总的思路是,从孤儿成长性的特点出发,坚持平等基础上的现代社会帮助观,建立福利思想指导下的帮助农村孤儿全面成长、促进其完全整合到农村主流社会中的新型农村孤儿帮助体系,即通过政策调整及制度建设把农村孤儿作为具有特殊需求的独特群体,引入现代社会工作理念及方法,对农村孤儿福利进行系统开发,由政府、社区、家族、社会共担帮助农村孤儿的责任,建立起“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族抚养、社区关爱”的农村孤儿现代帮助模式。具体说来,农村孤儿福利作为特殊群体福利,既是全国性公共产品,中央政府要负财政责任,同时也是地方性公共产品,农村地方基层政府负有提供具体服务等责任。同时,基于孤儿接受教育及基本生活抚养需求,地方学校和孤儿家族也对孤儿福利的提供承担责任。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个有中央政府提供财政支持、地方政府和社区家族提供具体服务、社会提供志愿帮助的当代农村孤儿的社会帮助体系。

建立这种帮助农村孤儿的新体系基于两个基本理念,一是社会工作关于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及社会对个体、个体对个体提供帮助的理念。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民主社会的建立,社会工作理念及实务逐渐引入我国,社会工作提出了明确的关于社会对个体、个体对个体提供帮助的价值理念:个人是社会的首要关心对象;在个人与社会之间存在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个人和社会彼此之间具有相互的责任;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主体;一个民主的社会基本属性是实现每一个人的完全潜能,并鼓励每个人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以便履行其社会责任;社会有责任提供种种方式来帮助个人克服自我实现的障碍。在此价值理念下,农村孤儿有得到社会、社会中的其他人及群体平等帮助的权利,现代社会应该以福利的方式为农村孤儿提供帮助。二是孤儿成长性特点导致的孤儿福利的发展性理念。孤儿福利以帮助与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因此,儿童福利的最终目的是面向未来,面向儿童的健康成长。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建立现代民主社会进程的加快,社会工作思想及实务逐渐引入我国,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越来越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人与社会的协调,注重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孤儿这一社会中被边缘化并且正处于成长阶段的特殊群体来说,社会更加关注通过有效手段和政策帮助其迅速提高生活质量。

基于上述政策目标,为建立新的帮助体系并保证其良性运行,主要应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改善孤儿福利结构、完善农村孤儿福利制度、提高农村孤儿福利质量

一是在孤儿福利内容上要增加项目。孤儿不仅有缺失性需求,更有成长性需求,他们应该受到关怀、爱护和了解,应有足够的营养和医疗照顾,应有法定的免费教育,应有发展潜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权利,因此,孤儿福利应该包含保障其生存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社会交往权等在内的多项内容。目前,我们一要按现代社会的要求重新设计农村孤儿福利制度的结构,重点根据将孤儿整合到农村主流社会的目标,增加对孤儿心理及成长帮助方面的内容。二要结合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度提高农村孤儿福利的水平。二是福利提供的程序要规范。政府要尽快出台该制度实施细则,明确各责任主体的责任、任务及相互间的协调机制,建立新制度运行的监控及评估体系。其中,重点要明确孤儿社会救助福利服务递送的实际承担者。在福利经费准确及时到达孤儿抚养家庭的基础上,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及社区的优势,通过对孤儿抚养家庭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孤儿充分享受到福利服务。特别是当孤儿依靠此福利尚不能满足正当合理的需求时,村组可利用基层组织优势,为孤儿提供其他渠道的帮助。

(二)建立农村孤儿福利经费的制度化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中央政府承担农村孤儿福利经费责任的运行机制。在经费来源及运行体制上,由中央政府负担其财政责任,在财政预算中按特殊群体福利项列支,按社会福利经费体制运行,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的接受者应为最适宜对农村进行有效管理和最有条件负责农村孤儿福利经费的统管和相关服务体系建设统筹规划工作的层级政府县级政府;该项福利经费的最佳转移方式应为专项拨款,单独列支并对经费的拨款目标、支出类别、收益者觅标和收益标准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对各地的转移额度由财政部会同民政部严格按当地孤儿的数量并参照当地生活水平抚养成本等进行测算确定,决不能采取同地方政府谈判的方式解决。当转移支付到县级政府后,以县为主体分发,县民政局依据全县统一的农村孤儿登记表,将其福利资金按本县标准发到乡(镇)民政办,乡(镇)民政办助理依靠村干部,直接下发到抚养家庭。为保证该项福利经费的合理转移支付和使用,还必须实行福利资金在各环节运行中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确保福利经费合理用到孤儿身上。二是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及其他农村居民经济支持制度,并有效地将它们同孤儿福利结合起来;同时,地方政府还可采取积极措施吸引慈善机构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构建完善的为孤儿服务的现代农村社会服务网络

在新模式中,虽然农村乡(镇)、村组织的角色已由农村孤儿福利的责任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传递者,但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在农村孤儿福利供给及服务体系中仍承担重要责任,尽快加强农村社区的组织建设和社会服务功能建设迫在眉睫。一方面,农村基层政府组织要定位为为民服务,设立职能部门专事孤儿福利事务,政府要增加农村教育投资,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进行学校教育改革,班主任、老师要特别关照孤儿,对之进行更个性化的教育,增加对孤儿学生专门的心理辅导;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组织,成立针对农村各群体需求的服务型非营利组织,鼓励社会机构进入农村社区参与农村孤儿福利领域,如孤儿维权组织、孤儿代言组织、孤儿心理咨询及辅导组织等,以此与孤儿监护人抚养人家庭一起在农村社区建立起时刻和连续为孤儿服务的系统体系,促进孤儿福利社会化的进程。

(四)政府加大对孤儿监护及实际抚养家庭(人)的培训、监控及管理

一是强化其监护抚养孤儿的社会责任和意识。二是培训其抚养孤儿的技能,提高其抚养孤儿的能力和水平。给他们讲解孤儿心理、孤儿需求、孤儿权利特点,教给他们如何了解孤儿、如何同孤儿交流与沟通、如何有效帮助孤儿解决困扰、促进孤儿健康成长的手段和方法。三是对孤儿实际抚养家庭及抚养人进行信息跟踪、联系和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他们自身的条件变化及对孤儿抚养的情况,保证对孤儿救助的经费真正用到孤儿身上,保证孤儿的权益在抚养家庭中能得到保护。对于孤儿由身体状况差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实行隔代抚养的贫困家庭,政府、社区及社会应实行特殊政策,更大程度地予以支持。此外,还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塑造关爱帮助孤儿的良好氛围。西南财经大学Southwester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我国银行卡费率问题研究学生姓名:所在学院:经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学号:指导教师:成绩: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及知识产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对本论文(设计)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结果完全由本人承担。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西南财经大学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作者专业:金融智能与信息管理作者学号:

摘要随着银行卡和POS机的逐渐普及,人们的支付手段和消费观念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变。对消费者来说,使用银行卡在POS机上刷卡消费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减少了携带现金的风险和不便。对商户来说,采用POS支付系统不仅有助于降低现金处理成本,而且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POS交易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户的销售额和顾客接受度。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也体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各地一些零售商户以受理银行卡的手续费过高为由,拒绝消费者进行银行卡支付。由于银行卡费率问题形成了发卡银行、持卡人、商户和收单银行四者之间复杂的交易网络,完善银行卡费率定价机制,对于促进我国银行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鼓励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本文首先阐述了银行卡产业的支付机制,并且结合中国近10几年来在银行卡费率方面的改革措施,利用博弈论中的豪泰林模型,对银行卡的定价机制进行探究。运用Rochet&Tirole多阶段模型分析了银行卡交易价格的具体形成过程,交换费的确定条件,交换费机制作用于受理市场,对商户受理卡支付策略的影响。同时重点分析了产业中各种主体行为对定价机制的影响,讨论了这些因素对受理市场、商户策略的影响程度。并据此得出结论:(1)在银行卡市场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交换费水平的合理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其他价格水平的合理性,这是拓展银行卡市场的前提;(2)在银行卡的影响因素中,各个参与主体的行为,如发卡行的卡费结构、发卡行之间的竞争激烈度、商户异质性、消费者掌握的信息、消费习惯等因素都对商户所能接受的最大交换费水平有影响,影响商户对卡的受理策略,进而影响整个市场规模;(3)在定价之外,消费者的刷卡习惯与信息掌握程度也影响着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定价机制改革还不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产业环境的优化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关键词:银行卡市场商户费率交换费双边市场AbstractWiththeincreasingpopularityofbankcardsandPOSmachines,people'sconsumptionconceptaboutmeansofpaymentisundergoinganunprecedentedtransformation.Forconsumers,theuseofbankcardcreditcardisnotonlyconvenient,butalsoreducestheriskandinconvenienceofcarryingcash.Formerchants,theadoptionofPOSpaymentsystemnotonlyhelpstoreducecashhandlingcosts,anddomesticandforeignresearchresultsalsoshowthatPOStransactionscanincreasesalesandcustomeracceptancetoacertainextent.Butbehindthethrivingscene,therealsoareaseriesofquestions.Sincebankcardsissueshaveformacomplextradingnetworkbetweenissuingbanks,cardholders,merchantsandacquiringbanks.Thispaperdescribesthemechanismofbankcardindustryfirstly,andshowsChina'sreformmeasuresintermsofbankcardratesinthepast10years.Rochet&Tiroleusemulti-stagemodelofbankcardtransactionstodeterminethespecificpriceformationprocess.Whilefocusingontheinfluenceofindustryonthepricingbehaviorofthevariousmechanismsofthebody,todiscusstheadmissibilityofthesefactorsonthemarket,theimpactofcommercialstrategy.Andaccordinglyconcludedthat:(1)thedevelopmentofbankcardsinthemarket,wemustpayattentiontothelevelofinterchangefeesisreasonableandothersassociatedwithitisreasonablepricelevel,whichisthepremiseofexpandingthebankcardmarket;(2)factorsinthebankcard,thevariousactorsinvolvedinthebody,suchasthecardissuer'sfeestructure,thedegreeofcompetitionamongissuers,merchantsheterogeneity,consumerinformationavailable,consumptionhabitshaveonbusinessesThemaximumacceptablelevelofinterchangefeesinfluentialimpactonmerchantcardacceptancepolicies,therebyaffectingtheoverallmarketsize;(3)Inadditiontopricing,creditcardinformationtograsptheextentofconsumerhabitsandalsoaffectthedevelopmentoftheindustry.Therefore,inthecaseofChina'spricingmechanismreformcannothappenovernight,optimizetheindustrialenvironmentisalsoanimportantaspect.目录第1章引言 1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2研究目的 2第2章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国外研究现状 32.2国内研究现状 5第3章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 63.1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 63.2银行卡产业的核心价格:交换费 8第4章我国银行卡费率制度演变历程 9第5章银行卡费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115.1研究思路 115.2模型介绍 115.3交换费的决定 135.4定价过程的模型分析 145.5影响价格水平与商户受理策略的因素 165.5.1发卡行的卡费定价结构 165.5.2发卡行之间的竞争激烈度 175.5.3商户异质性对接受程度的影响 175.5.4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和刷卡习惯 18第6章模型结论和政策建议 19参考文献 20第1章引言1.1选题背景与意义银行卡是集消费、结算、信贷、理财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支付工具。银行卡产业是以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由发卡、收单、转接网络平台、专业化服务等众多企业和机构组成,为社会提供电子支付产品和消费信贷产品的企业群体。银行卡业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依据结算的币种不同,银行卡可分为人民币卡业务和外币卡业务;依据清偿方式,银行卡业务可分为贷记卡业务、准贷记卡业务和借记卡业务;按使用对象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单位卡和个人卡;按载体材料的不同,银行卡可以分为磁性卡和智能卡(IC卡);按使用对象的信誉等级不同,银行卡可分为金卡和普通卡;按流通范围,银行卡还可分为国际卡和地区卡;其他分类方式,包括商业银行与盈利性机构、非盈利性机构合作发行联名卡、认同卡。过去近半个世纪以来,银行卡的产生和发展是支付系统最为显著的进步。在一些国家,银行卡已经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日常支付手段,持卡量和交易量有了爆炸性增长。截至2014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9.36亿张,其中,借记卡累计发卡44.81亿张,信用卡累计发卡4.55亿张。截至2014年末,全国人均持有银行卡3.64张,较上年末增长17.04%。其中,人均持有信用卡0.34张,较上年末增长17.24%。北京、上海信用卡人均拥有量仍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70张和1.33张。银行卡的受理环境也在不断完善,截至2014年末,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联网商户1203.40万户,联网POS机具1593.50万台,ATM61.49万台,全国2014年共发生银行卡交易595.73亿笔,银行卡均消费金额为8587元。随着银行卡和POS机的逐渐普及,人们的支付手段和消费观念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转变。对消费者来说,使用银行卡在POS机上刷卡消费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减少了携带现金的风险和不便。对商户来说,采用POS支付系统不仅有助于降低现金处理成本,而且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POS交易方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户的销售额和顾客接受度。但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也体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各地一些零售商户以受理银行卡的手续费过高为由,拒绝消费者进行银行卡支付。从2004年深圳等地出现“银商之争”的商户拒刷事件,到2006年ATM跨行查询收费,再到2008年的深圳发生“POS之争”的直联事件,这些事件无不突出地反映了银行卡产业发展中各方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随着上述冲突的不断发生,引起了我们对于银行卡费率问题的关注,而其中与刷卡消费相关的银行卡扣率问题最受关注。有关部门也对银行卡费率有关问题进行了多次改革,从1992年颁布《信用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到2012年《关于切实做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实施工作的通知》一共进行了7次银行卡费率制度改革。从这7次费率制度演变来看,可以看出我国银行卡费率水平不高,并且有持续下调的趋势。从最初开始,刷卡手续费由发卡行服务费、银行卡清算组织网络服务费和收单服务费组成。其中,发卡行服务费和银行卡清算组织网络服务费实行政府定价,收单服务费由收单行自由定价。也就是说,作为完成支付功能的载体,银行卡是在银行卡组织提供的平台上,由发卡行和收单行共同提供,由消费者和商户共同消费的一类产品。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最近的这一次改革中,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中的收单服务费采取了基准定价方式,这大大压缩了收单市场主体自主定价的空间和权限(仅允许以基准价为基础上下浮动10%)。此举虽然有助于规范收单市场的价格竞争秩序,但是也限制甚至剥夺了有关市场主体的定价,似有矫枉过正之嫌。1.2研究目的由于银行卡费率问题形成了发卡银行、持卡人、商户和收单银行四者之间复杂的交易网络,完善银行卡费率定价机制,对于促进我国银行卡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鼓励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所以,此次论文设计旨在从银行卡产业运作机制原理入手,分析银行卡产业的各个经济主体与银行卡费率形成机制之间的关系,界定交换费、跨行交易手续费、收单服务费与商户扣率之间的关系机制,从而找出银行卡费率问题的根源所在,希望能够对我国银行卡费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合理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第2章国内外研究现状双边理论产生以后,国内外学者从全新的角度对双边市场平台企业的价格机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银行卡产业作为一个典型的双边市场,所以对银行卡费率问题的研究也基本上是围绕双边市场理论和网络外部性展开的。2.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认为,交换费是刷卡手续费的核心部分,所以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研究基本上是以交换费定价机制为基础。目前主要有两类观点:第一类观点认为交换费是平衡银行卡市场双边利益的关键,对银行卡市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类观点认为交换费率对银行卡最终交易价格并没有多大影响,因此没有存在的必要。而Katz(2001)[3]等基于澳大利亚信用卡体系改革的研究,倾向于基于成本的定价模式,也基本否定了市场化的最优交换费机制的存在。交换费在银行卡定价理论中的作用最早对银行卡产业的理论研究由Baxter(1983)[1]展开。他通过建立信用卡交易的经济学分析框架,为银行卡产业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研究框架,揭示了交换费是平衡银行卡双边市场中双边利益的关键因素,交换费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福利增进。而且集中制定的交换费不是通常意义的反垄断固定定价,社会最优的交换费应该是非零的。作为银行卡产业定价理论的开山之作,Baxter的分析框架很好地解释了交换费对银行卡市场发展的决定性意义,指出交换费及其定价机制是银行卡产业有效运作的核心,但他并没有回答如何确定交换费的问题。其后的20世纪90年代,基于Baxter的研究,涌现了一次银行卡产业研究的高潮。这些研究主要依托Baxter的研究,试图放松其基础假设并对模型扩充,以研究单个银行卡支付网络内的价格理论。而且自Baxter之后,随着多起商户对交换费水平不满引起的诉讼,围绕交换费及其定价机制产生了许多争议,使得银行卡产业成为网络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和反垄断机构关注的焦点。(2)支持交换费定价机制的主流观点Schmalensee(2002)对银行卡定价机制确定做了建设性的研究,确定了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银行卡的定价机制。他的结论是在双寡头垄断竞争的条件下,交换费不能解决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两次加价的问题。因此,与开放的银行卡平台组织相比,封闭式的银行卡平台组织更能促进竞争,使得银行卡的定价更合理,应引进封闭式银行卡平台组织。因此,在垄断竞争时,银行卡平台组织设置的交换费与社会最优交换费是一致的,零交换费的公共政策不能获得理论支持。Rochet&Tirole(2002)假设发卡市场和商户都是不完全竞争,引入Hote]ling模型研究商户的行为,认为将交换费设置为零或者基于发卡银行和收中-银行的成本设置交换费不会产生社会福利的提高。R&T模型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发卡市场为不完全竞争,二是受理银行卡是商户的策略性行为。R&T模型和结论被后来许多经济学家和监管机构所利用,成为继Baxter之后银行卡定价理论最重大的进展,解决了交换费的确定问题。R&T的重要贡献在于,不但证明了交换费是内部化银行卡支付系统外部性的重要制度安排,而且对最优交换费的制定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分析框架,得出交换费的确定将以非常复杂的方式,取决于商户和消费者的需求、支付系统的成本、支付方式的竞争态势等因素。他们研究认为:银行卡组织设定的交换费并不一定比社会最优的交换费高,没有理由认为政府必须对集中制定的交换费进行干预。当商户的支付意愿比较低时,满足社会最优的交换费等于银行卡组织利润最大化确定的交换费;当商户的支付意愿比较高,银行卡组织利润最大化的交换费略高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交换费。King(2002)认为假如收单银行和商户有市场势力,而发卡银行是竞争性的,收单银行为了降低持卡客户费用,在某种条件下收单银行也许选择增加交换费,此时合理的定价是单-价格。(3)对交换费定价机制的反对观点在众多反对银行卡交换费机制的声音中,最典型的是Carlton和Frankel在1995年提出的“交换费中性论”,认为交换费率对信用卡最终价格并没有多大影响,因此没有存在的必要。Carlton和Frankel研究得出,即使在Baxter的完全竞争框架下,交换费水平也难以起到成本补偿的作用,不会影响信用卡的最终价格,在一定条件下是中性的,因此交换费没有存在的必要。而在不完全竞争时,交换费集中定价机制甚至是有害的,交换费机制的存在与银行之间的竞争不充分密切相关,会成为银行合谋的工具。因此他们提出,完全可以通过对不同支付手段制定不同价格的方式来弥补支付系统提供服务的成本,商户可对持卡消费者和现金消费者差别定价。反对意见中最有影响的是Katz在2001年提交给澳大利亚联储的研究报告。他认为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将产业中复杂的网络外部性效应内部化,并引用Rochet&Tirole(2002)的结论,认为银行卡组织确定的交换费有可能高于社会最优交换费。基于他的报告,澳联储作出了对交换费实行政府管制,并基于成本定价的决定。但实际上,R&T并没有认为银行卡组织确定的交换费一定高于社会最优交换费,在有些情况下,完全可能出现相反的结果。这就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对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误解,反垄断机构往往引用对自己有利的证据。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理论界对于交换费的确定有三种代表性的意见:一是零交换费,二是基于成本确定交换费,三是交换费由市场决定或由银行卡组织确定。零交换费意味着政府补贴,在现实中的可行性较低。随着反垄断机构的干预,一些国家或地区出现趋向基于成本定价或者政府定价的定价方式。但到目前为止,在多数情形下交换费仍实行市场定价,由银行卡组织确定,而定价方式已由统一定价向差别定价方式转变。双边市场理论的提出,人们关于银行卡产业市场特征的认识更深入了一步。经济学家们开始从对垄断平台的研究转向对多个平台竞争下的银行卡定价问题进行分析,并取得了一些进展,达成了部分共识。银行卡产业的理论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2.2国内研究现状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较晚,关于银行卡的理论研究也相对起步较晚。直至2002年银联成立后,我国进入银行卡飞速发展时期,发卡数量迅速增加,刷卡消费额越来越大,2004年银行卡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有关我国银行卡产业的研究才逐渐被学者重视。(1)关于银行卡产业运作机制的研究罢刷风波的不断发生,银行卡组织的运作模式,刷卡交易的交换费定价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我国研究银行卡产业的第二次高潮。张嫚,于葳(2006)从银商之间POS机刷卡手续费纠纷现象入手,从中国银行卡组织的定位与职责、银行卡产业定价与利益分配机制的变迁及现行定价与利益分配机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剖析了银商纠纷形成的制度根源及相应的制度缺失问题。胥莉,陈宏民通过一个两阶段模型,在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中,对平台运营商(开放型银行卡组织)的定价策略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在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具有初始规模优势,并且具有较高支付品牌效用评价的开放型银行卡组织将设定较高的交换费,并且通过交换费的强化机制削弱竞争对手。但是,当银行卡支付方式还未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普遍支付方式时,在该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新兴支付品牌,可以不断提高商户和消费者对该支付品牌的效用评价来获得更多的市场。孙武军等(2005)通过Hotelling模型对我国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策略性行为进行分析,认为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策略性行为与受理环境以及消费者对银行卡支付方式的偏好有关。程贵孙、孙武军(2006)专门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及产业规制问题进行了研究。胥莉,陈宏民,林采宜(2006)通过介绍国外POS交易价格形成机制,对我国银行卡POS交易定价机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认为我国银行卡POS交易定价机制应该遵循国际交易定价规律,由现有的单一定价模式转变为差别定价模式。这些研究结果主要是介绍国外银行卡产业的成熟理论,介绍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及双边市场特征,并结合我国的受理环境运用外国银行卡定价模型分析“银商之争”发生的原因,并且开始探讨我国银行卡交易定价机制的改善问题。总的来说,相较于国际银行卡产业的研究,我国银行卡产业的理论研究水平还集中于借鉴与运用国际成果,改善我国产业状况的阶段。第3章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3.1银行卡产业的运作机制银行卡产业的核心产品是银行卡组织以及相关机构为消费者和商户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发生在由银行卡组织提供的平台上,需要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的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发卡市场是由持卡消费者和发卡银行供需双方构成的市场;收单市场是由收单机构和商户供需双方构成的市场,也称为受理市场。从银行卡产业实践来看,银行卡组织分为赢利性组织和非赢利性组织。在赢利性组织中,银行卡组织既是发卡银行又是收单银行,如美国的运通卡(AmericanExpress)、大莱卡(DinersClub)、发现卡(Discover)和日本的JCB。在非赢利性组织中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分别由不同的银行独立承担发卡和收单业务,如维萨卡(Visa)和万事达卡(MasterCard)。由于在赢利性组织中,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都是同一家机构,所以也被称为封闭性组织;而在非赢利性组织中,发卡银行和收单银行有众多的银行或机构参与,所以也被称为开放性组织。银行卡组织通过一定的机制设计将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商户在选择受理银行卡时,它不但要考虑受理银行卡的收益如销售量的增加和受理银行卡的成本,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有多少消费者愿意持卡消费,即消费者对银行卡需求的潜在规模大小。持卡消费者的潜在数目越多,受理银行卡的商户的效用也就越大,商户越有动机受理银行卡。同时,在选择银行卡支付时,消费者考虑的不仅是银行卡给自己带来的安全性、便利等效用以及使用卡支付的成本,如卡的成本费和卡的年费,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有多少家商户能受理卡支付方式,即商户对银行卡需求的潜在规模大小。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数目越多,持有银行卡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也越大,消费者就越有动机去持有银行卡。可见,银行卡产业市场是个典型的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产业。所谓双边市场,即存在着一个或多个平台运营商使得处于平台两端市场的终端用户能够相互影响并通过对其合理收费将之维系在共同的交易平台上的市场。在银行卡市场上,其市场的两端分别是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平台运营商则提供一个联合营销和清算的平台将发卡和收单两端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合理地分润机制来平衡两端市场上终端用户的需求,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银行卡支付体系。经济学家研究认为,双边(多边)市场运作成功的关键是平衡两端市场的需求,促进两端市场的用户基于平台发生互动。图3-1所示的银行卡组织为开放型银行卡组织,显示了银行卡交易的运作机制。整个支付信息交易在银行卡组织提供的支付平台上完成,资金清算通过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系统完成。在整个交易中,卡费由发卡行根据发卡市场的市场竞争情况确定。收单服务费由收单机构与商户谈判决定,交换费一般由银行卡组织集中制定或者政府制定,是指由收单银行向发卡银行支付的一笔费用,以弥补发卡银行为吸引和维持持卡消费者而花费的成本。交换费、银行卡清算组织网络服务费和收单服务费构成银行卡的商户扣率m。发卡银行发卡银行消费者收单银行商户银行卡组织发卡市场收单市场以价格p销售商品支付扣除交换费之后的p-a扣率交换费P+fP-m图3-1银行卡支付运作流程当平台有交易发生时,消费者从商户那里购买到商品后向发卡银行支付商品价格和卡费p+f;发卡银行收到这笔资金后,将扣除交换费后的资金p-a支付给收单银行;收单银行将收到的资金扣除商户扣率m之后,将剩余资金p-m支付给商户。其中,卡费f是由发卡市场中的发卡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决定,商户扣率m是由收单市场中的收单银行之间的市场竞争来决定的,并且它们也不是固定的。商户扣率由交换费、银行卡组织网络服务费和收单服务费三部分费用组成。3.2银行卡产业的核心价格:交换费交换费的变化会影响到卡费和商户扣率的变化,即间接地对消费者和商户的价格结构产生影响。从收单银行角度来看,交换费是收单银行向商户提供服务的成本。交换费的增加意味着收单银行处理每笔卡支付业务的成本上升,由此它将提高商户扣率来对交换费的增加做出反应。从发卡银行的角度来看,交换费可以看作是向持卡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一种回报收入。交换费的增加意味着发卡银行处理每笔卡支付业务的收入增加,此时发卡银行对交换费增加的反应是减少消费者持卡的成本,即卡费降低。所以,交换费的增加所产生的总效应是商户扣率的增加和消费者卡费的降低。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商户扣率的增加正好等于卡费的降低。增加交换费的惟一效应是消费者和商户所面临的价格结构的变化,价格总水平却保持不变。因此,交换费是银行卡组织用来平衡双方需求和取得最优价格结构的惟一手段。正因为交换费的独特作用,交换费变更引起的商户扣率的变更成为持卡人、特约商户和银行组织冲突的根本原因。商业银行(发卡机构)大力发展特约商户和持卡人,在商业银行的引导下,持卡人逐渐养成了刷卡结算的消费习惯,但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的不断缩小,部分特约商户无力支付相对较高的手续费,消极地受理银行卡支付结算,甚至诱劝消费者以现金支付。特约商户这种无法满足持卡消费者刷卡消费需求的现状,形成了持卡人与特约商户的第一重矛盾;在此之前,商业银行花费了较大成本开发商户、发展持卡人,但商户的消极行为没有达到商业银行赚取更多手续费的预期,形成了商业银行与特约商户的第二重矛盾。一旦矛盾升级,银商纠纷即刻出现。如前所述,由于卡费固定不变,而交换费来自于商户扣率,交换费率的变化又与跨行交易手续费分配机制(指收单机构交付发卡行的交换费、收单机构交付银联的转接费与收单机构收益之比,这三者均来自于商户扣率)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商户扣率定价水平的高低和手续费分配机制的合理化程度是引发银商纠纷的根源所在。由此,简单要求降低商户扣率而不改变手续费的分配机制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特约商户和银行组织的矛盾与冲突,必须二者兼顾。完善POS跨行交易手续费分配机制,完善商户扣率定价体系是规范银行卡业务、调节银行卡受理市场中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避免受理市场恶性竞争,促进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关键所在。第4章我国银行卡费率制度演变历程1985年以来,中国对银行卡跨行交易商户(即特约商户,后演变成联网商户,以下称“商户”)结算手续费按照商户类别、区分定价、比例分配机制,进行了市场化尝试,但与国际通行的定价方式相比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不能准确反映信用卡和借记卡支付成本,分类简单,对各类商户不能完全覆盖。在中国银行卡市场,涉及银行卡相关业务的管理办法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发布的,银行卡跨行交易商户结算手续费标准在总体上采取了统一定价,同时,尝试了按照行业划分进行定价的制度安排。在确立银行卡跨行交易商户结算手续费标准的同时,必须针对银行卡参与各方,即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卡组织的分配比例做出安排。银行卡跨行交易商户结算手续费成为它们的利润,中国市场也将商户结算手续费的分配称为“分润”。发卡机构所获取的收益在国际上通行称之交换费。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份、批复1份有关银行卡结算手续费的分配文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1份刷卡手续费优化和调整方案。关于银行卡跨行交易商户结算手续费标准和分润机制的制度安排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是2001年9月30日之前。1992年颁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国第一份明确规定银行卡扣率标准的文件。该文件采用了按行业划分费率标准的方法,其费率标准分别为工艺美术品类商户执行%4的扣率、旅馆业3%、百货,铁路和民航业1%、餐饮娱乐业2.5%的扣率标准。文件的第22条还规定了对擅自降低扣率进行处罚的办法。此后,1996年颁布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对费率标准采取了“一刀切”的做法,即各个行业都执行%2的扣率标准。1999年人民银行又公布了《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恢复了按照行业划分扣率标准的做法。《关于<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跨行交易收费条款补充规定的通知》(2000年5月1日起施行)规定,从商户所得的结算手续费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及中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归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下属的事业单位,提供银行卡转接清算服务,中国银联前身)按80%、10%、10%的比例进行分配。二是2001年10月1日到2004年2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银行卡跨行交易收费条款及分配办法的通知》(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对结算手续费采用了固定收益比例的方式,规定发卡机构的收益比例和信息交换中心网络服务费的比例。宾馆、餐饮、娱乐、旅游等行业的发卡机构收益比例是1.6%,网络服务费比例为交易金额的0.2%;其他行业发卡机构的收益比例0.8%,网络服务费比例为交易金额的0.1%。事实上,2004年2月29日之前,从商户处收取的手续费按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清算组织以80%、10%、10%的比例分配。该方案放大了发卡机构的交换费,尤其对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成立之后推行“一柜一机”,POS机被撤的商业银行的利益得到充分照顾。另一方面,收单机构仅取得10%的利益分成,难以覆盖在POS机设备购置及安装、商户拓展等方面的成本支出。三是2004年3月1日到2013年2月24日。《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126号文)规定POS跨行交易的商户结算手续费收益在发卡机构、提供跨行信息转接的转接机构(即中国银联),以及提供POS机具和完成对商户资金结算的收单机构之间,按70%、10%、20%的比例分配。而市场在发展中将20%演变成X,银行卡的收单机构拓展商户可根据自身成本、市场需求状况,与商户协商确定商户结算手续费水平。“X”是巧妙的市场制度安排。第一,收单机构受利益驱动主动拓展银行卡受理市场;第二,收单机构弥补各项收单成本后仍有盈利,将扩大再生产,加大对受理市场的建设和投入;第三,收单市场的服务必将走向专业化格局;第四,收单市场将呈现规模经济效应,也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126号文实行8年来,其差别定价的合理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五类商户的价格差异幅度过大,成为引发商户结算手续费争端的重要原因,高结算手续费商户不断提出降低要求,同时诱惑了一些利益主体通过更改商户类别码(MCC),变相降低发卡机构的交换费和银行卡组织的转接费,导致了低结算手续费商户交易异常增长,不断发生银商争端。四是2013年2月25日之后。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切实做好银行卡刷卡手续费标准调整实施工作的通知》(2013年2月25日起施行),旨在进一步发挥银行卡在扩大内需、促进流通和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其中,餐娱类商户银行卡刷卡手续费降幅高达37.5%,一般类、民生类商户银行卡刷卡手续费降幅分别为22%和24%。此外,对于房地产及汽车销售类、批发类封顶值商户手续费则适当上调,出于抑制房地产行业整体价格以及向合理手续费价格回归的考虑。在这最新的通知中,中国政府给收单机构给出指导价格,即收单服务费标准为基准价,实际执行中可以此为基础上下浮动10%。比如,一般类商户收单服务费标准基准价是0.15%,实际执行中收单服务费可以在以下区间浮动:上限=0.15%+0.15%×10%;下限=0.15%-0.15%×10%。从而给收单机构与商户之间预留市场定价的弹性空间。第5章银行卡费率及影响因素分析5.1研究思路至此,我们已经对产业的价格形成过程有了一个整体概念上的理解。本节中将运用Rochet&Tirole基础模型进一步讨论在单个支付网络垄断下双边市场各方通过共同决策所形成的银行卡交易价格水平,说明交换费的存在对受理市场的影响。然后运用模型重点分析影响银行卡交易价格及商户接受卡支付方式策略的各种因素,最终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改善我国定价机制的建议提供理论支撑。Rochet&Tirole模型是银行卡定价理论史上最重要的模型之一,近代几乎所有的关于银行卡价格方面的研究都在其基础上进行。本文欲在其基础上做出一定扩展,将持卡消费者和刷卡消费者分开讨论,重点是运用其探讨价格影响因素,来为解决我国的实际问题服务。具体欲说明的问题有:(1)银行卡产业中交换费的确定过程,交换费的确定条件;(2)交换费水平对商户接受策略,即对受理商户规模的影响;(3)市场中不同因素对交换费水平的影响,对商户接受策略的影响。5.2模型介绍模型将银行卡各参与主体间的价格结构简化并定义为银行卡产业中商户价格、消费者价格、以及交换费(开放式网络下)之间的相对大小。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交换费在整个银行卡价格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它的水平及变化影响着发卡行的年费水平,商户扣率的水平等其他价格。因此在模型中,以分析交换费为中心,用它的变化程度来代表整个银行卡行业的价格的变化。而且由于受理市场规模比较抽象,接受卡支付方式的商户的多少又能很好的反映出市场规模的大小。因此模型中用商户受理情况来代表市场规模,通过讨论交换费对商户接受策略的影响来说明价格变化对受理市场的影响。这都是合理而且可行的。在模型中,有如下假设:第一,市场上只有一个银行卡组织,这符合中国银行卡产业的现状——中国银联是唯一的银行卡组织;第二,银行卡组织禁止商户向刷卡消费者额外收费,正如VISA和MasterCard及银联现在规定的这样——Nosurchangerule;第三,收单行是完全竞争的,收单方提供的服务是无差异的;第四,消费者有固定次数的交易(这使得从发卡行和客户关系的角度说,收取固定的费用和在每次交易时收取费用是无差别的);第五,现金是银行卡支付方式的惟一替代品,消费者使用卡支付方式和现金支付方式所获得的收益是不同的,现金支付方式对消费者和商户来说没有成本。详细的模型基本设定如下:(1)消费者。与Rochet基本模型不同,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持卡消费总额占社会水平零售总额的比率很低,实际发卡量巨大但存在大量的睡眠卡,所以将消费者的刷卡行为和持卡行为分开对待是很有必要的。持卡行为:设消费者持有银行卡带来的效用为u,u在区间(−∞,u*](u*≥0)里服从密度为g(u)的分布,其分布函数为G(u)。对有些消费者来说,持卡效用u<0;而对于u>0的消费者来说,持有银行卡不仅可以方便地在商户进行消费,还可以通过银行卡支取现金或购买证券等。因此,愿意持卡者对卡的需求为:A(u)=1−G(u)(p(u≥0)=1−p(u≤0)=1−G(u))为了方便起见,用ρ表示整个消费群体中消费者的持卡比例。刷卡行为:设消费者(商品购买者)通过刷卡消费获得的收益为bB,属于区间(bB1,bB2),其分布函数为H(bB),密度函数为h(bB)。消费者知道自己的bB,商户仅知道bB的分布。令D(f)=1-H(f)(D(f)=p(bB>__D_表示在发卡行设定的年费f下,愿意持卡并进行刷卡消费的消费者的比例。同时用β(f)表示所有刷卡消费者的平均收益:β(f)=E[≥f],其中D(f)是f的减函数,β(f)是f的增函数。(2)发卡行设银行卡组织设定的交换费水平为a,发卡行为每笔刷卡交易承担的成本是cI,包括发卡行承担的技术成本、资金成本以及风险损失等。由于交换费是对发卡行的成本补贴,所以发卡行每笔交易的净成本等于交换费a和刷卡成本cI的差。设银行对持有银行卡的消费者收取f的年费(f可正可负),则均衡卡费f=f*(cI-(3)收单行设收单行为每次刷卡交易承担的交易成本是cA,收单行之间是完全竞争的,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不获得超额利润,所以认为它们只起到将交换费成本转移给商户的作用,在价格分析中不扮演特别角色,将收单行收取的收单服务费省略掉)。所以,在交换费水平a下,他们收取的商户扣率m为:m=(4)商户商户每次刷卡交易的收益是bS,表示受理银行卡后,商户因不再直接处理现金而带来的可能的成本节约。所谓现金交易的成本,包括清点现钞、收到伪钞的成本以及收银员私吞钱款等道德风险引起的风险成本。所有的商户都有相同的收益,尽管商户其实是异质的。设商户扣率为m,表示商户受理银行卡获得的净剩余。又设d表示每家商户的产品成本,包括进货成本、市场成本、现金交易成本等但不包括商户扣费。消费者持卡效用u,商品偏好x以及刷卡消费带给消费者的收益bB(5)Hoteling模型假设城市是线性的,具有不同商品偏好的消费者沿线性城市均匀分布,城市中只有两家商户i(i=1,2),分别位于线性城市的两端,销售同质的商品。消费者对商户1的商品偏好用x表示,对商户2的商品偏好则用1-x表示。消费者从不同的商户购买商品需要付出单位运输成本t,用来反映商户销售的货物或者服务之间的差异程度。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商品具有不同的偏好,因此消费者越注重商品特性的差异,其运输成本就越大。由此,具有x商品偏好特性的消费者从商户1购买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损失为t(x),从商户2购买一单位商品的效用损失为t(1-x)。最后,认为商户各自设置它们的商品价格,同时它们各自决定是否接受银行卡支付;而且即使它是接受卡支付的惟一商户,也不能垄断一种类型的所有消费者。5.3交换费的决定要理解交换费的影响,必须从双边市场的两端进行全面的分析。因为交换费不仅影响发卡行的成本和消费者的持卡、刷卡意愿,也影响着商户扣费和商户接受卡支付的选择。而且消费者是否愿意持卡也取决于商户接受卡支付的数目。整个交易中的时间顺序如下:第一阶段:银行卡组织设定交换费a,发卡行和收单行根据式f=f*(第二阶段:消费者权衡持卡所带来的收益和卡费f后选择是否持有银行卡;商户根据商户扣率m和受理银行卡的收益,选择是否受理银行卡,并决定商品的销售价格第三阶段:消费者考虑商品价格和是否持有卡来选择消费商户,进一步的,在比较刷卡消费带给消费者的效用后,决定是否采用银行卡支付方式进行消费,或者采用现金方式消费。5.4定价过程的模型分析消费者选择哪一家商户进行消费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1)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以及商品价格;(2)消费者是否持有银行卡以及刷卡获得的效用;(3)消费者选择的商户是否受理银行卡,以及消费者寻找受理银行卡的商户时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而作为争夺市场的手段之一,商户在权衡银行卡带来的收益后决定是否受理银行卡。采用逆推归纳法,从最后阶段三开始。(1)消费者行为——对刷卡行为的选择由于假设商户不能对不同支付方式进行歧视定价,因此不管消费者采用现金还是银行卡支付方式,商户对商品的定价是一致的。对于消费者来说,只有当刷卡消费带来的收益bB≥f(2)商户行为——对是否受理银行卡支付的选择通过分析在市场中的商户都接受卡支付、都不接受卡支付和只有一部分商户接受的情况下,商户对商品的不同定价和所能获得的不同利润水平,进行比较而分析他们的选择条件和确定交换费水平。此时先假设对商户收取的交换费已经给定了。因为发卡市场上的均衡卡费f=f*(cI-a)^__D_Dd_______f*(令(5-1)表示商户接受刷卡交易的净成本。定义模型中的均衡交换费a为商户的净成本等于消费者平均刷卡收益时的交换费水平:βf*cI-根据此定义用Hotelling模型分析市场在市场中所有商户都接受卡支付、都不接受卡支付和只有一部分商户接受的情况下,商户对商品的不同定价和所能获得的不同利润水平,如表5-1。表5-1不同接受策略下商户对商品的不同定价和利润水平均衡价格均衡利润商户都接受卡支付p商户1不接受卡支付,商户2接受p2tπp商户都不接受卡支付从上表可以看出,当存在商户不愿意接受银行卡支付时,只有当βf<mn时,才会有π1*>t2。既然βf是a的减函数,而mn这也说明在银行卡产业中,存在着所有商户都受理银行卡的可能,并且可以通过制定一个合理的均衡交换费来实现;同时也说明存在一个交换费的合理水平区间,实际市场中的交换费水平必须在这个区间内才有可能实现大多数商户都受理银行卡的可能。它实际上给出了在最基本的条件下,商户所能接受的最高交换费水平,即给出了商户接受卡支付条件的竞争边界(均衡交换费水平),其他价格水平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与确定。后文也是通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这一均衡的边界价格的影响来展开讨论的。这一基础命题的重要性在于其为本文的写作思路提供了理论支持,即通过改善交换费水平,提高定价能力,能够增加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银行卡市场规模扩大的目的。现实中,美国等银行卡发达国家由于其较合理的交换费定价机制、完善的受理环境及良好的信用消费习惯等条件已经基本实现了100%的商户受理,而我国商户受理普及率仍然较低,交换费定价机制也存在缺陷。由命题知在我国通过制定合理的交换费水平来扩大银行卡受理网络规模是合理可行的,因此目前完善定价机制,使交换费水平在合理区间内,进而影响其他价格从而尽快促进商户受理规模的扩大,正是我国银行卡产业定价改革的当务之急。5.5影响价格水平与商户受理策略的因素实际市场中各种因素错综复杂,各个参与主体各自的定价或其他行为都能对整个产业的交易价格水平以及需求情况产生影响,实际的价格水平并不简单的等于均衡的边界价格。如在定价过程中,如果商户划分过粗或者不考虑商户刷卡交易规模,维持较高的统一交换费,将造成交易金额大、利润水平低的商户负担过重;如果制定较低的统一交换费,又可能导致由发卡行、中国银联和收单机构组成的银行卡支付系统亏损。所以下面在竞争边界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影响价格水平与商户接受策略的各种因素,如此才能有的放矢的探讨对我国卡定价机制的改革策略。5.5.1发卡行的卡费定价结构从表面看,卡费是按年固定收取还是按每笔消费分次收取对发卡行与持卡人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实质的影响。但实际上,卡费的收取方式这个看似“无关紧要”的因素会对商户受理情况造成很大的影响。如将发卡行收取年费的假设改为两部收费制:一部分是对可变部分按边际成本定价,设一年中共有n次交易;另一部分是固定费用F用来补充固定成本,则持卡人的总费用为:f再重新进行接受卡的竞争边界的分析。将原有的收益bB替换成新的刷卡交易的净收益bB-(cF又设此时最高交换费为a,最高商户扣费为:m=c+a,因此按照公式(4-2)中的均衡交换费——商户的刷卡净成本等于消费者持卡收益时的交换费水平——的定义重新得出当发卡行使用二部定价方式时,当且仅当时,存在一个能够使所有商户都接受卡支付方式的均衡,而且当且仅当a>cI时,有a因此注意卡费定价结构,提高附加价值是促进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我国发卡行定价策略改善的方向。实际中,发卡行通过交换费以及透支利息等其它收入弥补其发卡成本,还采用各种不同的定价措施减少向消费者收取的费用。发卡行还通过提供各种附加服务增加用卡者的使用价值,如给用卡者提供各种优惠折扣,比如说现金返还奖励,商品折扣,分期付款,积分对换,旅游保险,飞行便利等等。实际上,通过这些活动后,消费者支付的实际卡费有可能是负的。5.5.2发卡行之间的竞争激烈度要考虑发卡行竞争对商户抵制的影响,用参数τ表示发卡行竞争程度,则卡费为τ的函数f=f*(cI-a,τ)其中β是τ的增函数,f*的第一部分也是τ的增函数,而a则是τ的减函数。因此,当发卡行竞争程度加剧时,最大交换费减少,商户抵制增加。发卡行间的竞争使得人们能廉价的获得银行卡,进而使得刷卡人获得的平均收益下降(分母增多);而由于交换费最大接受边界降低,商户受理银行卡的意愿下降。因此银行的竞争程度对市场规模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我国现在各发卡行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竞争激烈,有时甚至出现了不计成本的恶性竞争,使得未开卡即销户以及睡眠卡众多等问题严重,这都对我国卡市场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5.5.3商户异质性对接受程度的影响商户异质性其实就是指商户间由于行业、利润、顾客消费特点等造成的差异。在现实中,各种不同的商户同时参与银行卡市场,而利润程度、客户组成等这些差异使得它们所能接受的最大均衡交换费水平不可能相等。为了能具体地表述商户异质性,假设有k种行业的商户(如加油站、超市、学校等等)表示为k=1,2,……k,每种商户都有商户收益bSk和外生的交易量则平均商户收益为,在此基础上平均交换费为则均衡交换费定义公式就为:a实际上,将每个方程乘以yk,再加总到k,就能得到:a而单个种类商户的交换费就是:a注意,设卡的净成本对各商户都是一致的,因此由上式有:以上说明了各种类商户间的外部性。假设一个新的具有较低刷卡收益的商户种类(如超市)加入系统,那么整个商户的平均收益bS将下降,平均交换费将降低,但其他种类商户面对的单个交换费将相对增加。假设发卡行不能因为消费者惠顾的商户不同而收取不同的费用,那么商户异质性就会在商户间产生外部性:根据商户异质性对不同的商户确定不同的交换费水平,当消费者在不同种类的商户消费时,发卡行就能将它收到的不同交换费内部化。例如,当超市以一个较低的特别交换费进入系统时,平均交换费将降低,所以发卡行的成本会增加,但对消费者收取的卡费却不变,因此这相对增加了持卡人的平均收益;同时平均交换费的降低会促使商户受理卡支付,减少了商户抵制。因此,相对于应“银商之争”的要求简单的降低所有交换费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