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_第1页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_第2页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_第3页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四川省植物爱护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

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四川省农业厅植检站

四川省农药检定所

一、四川植保“十一五”进展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省植物爱护工作以科学进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于我省农业的中心工作为重点,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强化“公共植保、绿色植保”新理念,充分发挥植物爱护工作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为确保我省粮食平安、农业生产平安、农产品质量平安和农业生态平安做出了重要贡献。

1、四川省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与掌握体系初步形成。在“项目构建工程、工程支撑体系、体系保障进展”的植保工程项目建设总体构架指导下,进一步推动我省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掌握区域站项目建设。截止2022年底,我省已建县区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掌握区域站35(其中7个为汶川地震灾后农业恢复重建项目)、市州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掌握区域站7个、省级病虫监测分中心1个,初步建立了以省、市(州)、县(区)三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掌握体系,明显增加了重大农业有害生

物监测预警、检疫检验、农药检测、疫情阻截和应急掌握等力量。初步形成了以省级为中心、市州为支点、67个省级重点测报站为骨干、其余非重点站为补充的重大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全省各市、州、县共设臵了826个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点,系统开展以稻水象甲、柑橘小实蝇、柑橘大实蝇、柑橘溃疡病、扶桑绵粉蚧等重要检疫性有害生物为重点的监测和普查。2022年制定并由省政府正式发布了《四川省重大有害生物灾难应急预案》,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植物疫情处臵的特别性,进一步拟定了《四川省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应急封锁、扑灭、掌握预案》,建立和完善了应急防治预案、物资储备、队伍组建、快速反应相互配套的应急防控机制。

2、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力量大幅提升。通过植保工程项目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是网络技术和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专业测报与群众测报相结合,系统调查与大田普查相结合,全面推行重大病虫汇报制、会商制和预警制,大幅提升了农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力量。病虫监测对象在原来的基础上平均拓宽了15种以上,涵盖了粮食、油料、水果、蔬菜等多种作物。现代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病虫监测信息的实效性提前了7-10天,病虫预报精确     率上升了近五个百分点,中短期预报精确     率达90%以上。病虫信息的发布突破了传统方式并有了极大改善,各级植保部门年均发布病虫电视预报1000期以上,病虫电视预报的普及使得植保信息的有效利用

率提高了30%以上。设立了县级柑桔小实蝇监测点45个、柑桔溃疡病监测点42个、稻水象监测点20个,28个县利用GPS技术对柑橘溃疡病实行定点监测。准时发觉了柑橘小实蝇、扶桑绵粉蚧等新传入的检疫性有害生物,把握了柑橘大实蝇、柑橘溃疡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疫情动态。

3、重大病虫害得到持续掌握、重大疫情得到有效阻截。我省是一个农业有害生物频发、重发的省份,病虫防控压力巨大。十一五期间,在我省各级植保部门努力下,年均防治病虫面积在

1.5亿亩次,较上个五年期间增加了3000万亩次以上;重大病虫处臵率在95%以上,重大病虫造成的实际损失率下降至3%以下。小麦条锈病菌源地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西藏飞蝗等迁飞性害虫未造成大的迁飞集中危害,稻瘟病、水稻螟虫、油菜菌核病、马铃薯晚疫病、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得到持续有效掌握。对TCK、红火蚁、柑桔小实蝇、柑桔溃疡病、柑橘黄龙病、豚草等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进行了全国联防联控。柑橘溃疡病的防控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柑桔大实蝇未进入柑橘主产区,其危害率掌握在0.2%以下;柑橘黄龙病被掌握在攀西地区且发生范围不断减小;三裂叶豚草植株量以30%的速度递减;毒麦被封锁掌握,集中扩散势头得到遏制;胜利阻截了稻水象甲对我省的围攻。植物爱护工作为确保我省粮食平安和农业生产平安作出了重要贡献。

4、绿色防控和专业化防治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我省逐步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了一系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初

步探究了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和财政补贴机制。在水稻、玉米、蔬菜、茶叶和水果等优势农作物产区,以作物为主线,进行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推广。2022~2022年,省财政支配绿色防控示范工作专项补助经费达1000多万元。截至2022年底,全省已在21个市(州)90多个县(市、区)累计建立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300多万亩,带动了大面积开展绿色防控工作。实践证明,绿色防控示范区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户增产增收,农田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获得了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十一五”期间,全省利用中央转移支付、新增农资补贴等专项经费4600多万元,建立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数量5000个左右,全省机动喷雾器保有量近4万台、手动喷雾器数量约4万台、热力烟雾机1000余台,其中一些组织还配备了担架式喷雾器,专业化防治组织从业人员达到4万余人,通过实行统一测报、统一防治,使综合防治技术和平安用药技术得到有效落实,充分发挥专业化统防统治在重大病虫防控中的主导作用,年统防统治面积达2000万亩以上,重大病虫专业化防治率较上个五年期间提高了五个百分点。

5、农药检验检测力量明显改善。农药管理工作以保障农药产品质量为目标,坚持“打防结合、综合治理”和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建立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等项措施,重点监管农药经营和使用环节,进一步规范农药市场秩序,促进农药产品质量提高。目前我省农药产品质量和残留样品年检测力量达到4000个,比

2022年增加了10倍。截止2022年底,检查农药标签1090个,检测了省内外农药产品质量2022个样品,项目参数近2500项次,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的检测2775个样品,农药参数49950余项次。农药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82%左右,农药标签合格率达到80%左右,比2022年分别提升了近5个和7个百分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蔬菜、水果、茶叶等农药残留的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7%以上。

(二)基本特点

1、植保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得到明显改善。通过植保工程项目的实施,省级病虫测报分中心、四川区域植物检疫隔离试验场、一批市、县级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掌握区域站相继得到建设,极大改善了项目建设单位的工作环境,尤其是硬件方面得到了极大改善。2022-2022年三年间我省又利用省财政专项480万元为96个县级测报站改善了病虫测报仪器设备。2022年省政府启动稻飞虱应急防控后,省财政投入320万元紧急增设稻飞虱监测点293个。硬件设施的改善使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成为现实,为病虫监测预警、检疫检验和应急防控力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