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写错字闹出的笑话_第1页
因写错字闹出的笑话_第2页
因写错字闹出的笑话_第3页
因写错字闹出的笑话_第4页
因写错字闹出的笑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因写错字闹出的笑话

关于错别字的故事笑话

别字先生的故事

错别字,害人不浅,人们对它们深恶痛绝。古人用诗来讥讽别字先生,警示人们。明朝有个爱吃枇杷的知县,有人巴结奉承他,买了一筐上等的枇杷送去,并且先叫人把帖子呈上。帖子上写道:“敬奉琵琶一筐,望祈笑纳。”知县看了很是纳闷:为什么要送我一筐琵琶?琵琶又为什么要用筐装?当知县看到筐里装的东西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筐新奇的枇杷。知县提笔在那张写着“琵琶”的帖子上写了首诗:

枇杷不是此琵琶,

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使琵琶能结果,

满城萧管尽开花。

有个浪荡公子,不学无术,花了几千两银子买了个县令来当。一次,他想买补品补身子,便对差人说:“你速去药店买三钱最好的鹿耳。”差人马上急匆忙来到一家大药店,对老板说:“我家老爷叮嘱,要三钱鹿耳。”老板皱着眉头,寻思良久道:“本店只有鹿茸,无鹿耳。”差人急得哭起来:“小人买不到鹿耳,依老爷的脾气,定挨五十大板!”老板见状,提笔写了一首打油诗:

只因读书不用功,

错把鹿耳当鹿茸。

如果办案亦如此,

多少无辜在狱中。

滩浒(虎)缘何读滩浒(许)

小时候读书,就有条阅历,凡不熟悉的字,只要念其边旁,百分之六七十会念对。如泳、咏、△三字皆念“永”,这叫“瞎字认半边”。但另有百分之三四十的字,假如按“认半边”的老阅历去念,就要成为别字先生了。有个讽刺别字先生的故事:“某人(别字先生)在看一本书看得很入迷,友人问他:在看什么书?答曰:《水浒(许)》。友人不解,再问书中写些什么人物?答曰:有一李逵(达),搿二斧(爹),有万夫不当之勇(男);友人才知某人看的是《水浒》。”这个笑话是编出来讽刺那些“别字先生”的,未勉有点出格,因为把浒读成“许”,逵读人“达”,完全可能,把斧读成“爹”,勇读成“男”就不大可能了。

但是,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读某字的原音反而错了,“认半边”反而对了。例如滩浒岛这个地名,就应读作滩浒(许),而不能读成滩浒(虎)。

据说,把滩浒读作滩“许”,还是清康熙皇帝造成的。相传,康熙帝在康熙二十八年(1689)南巡时,对海岛开发非常关注,指名要时任定海镇总兵黄大来前去护驾,多次亲自向黄大来询问舟山的状况,黄向康熙奏呈普陀山寺庙失修的状况后,康熙赐金千两,命修复普陀山前后两大寺。

黄大来还携一部旧的志书,根据志书中的插图介绍海山的地理环境,康熙听得津津有味,要过图边看边念:“舟山、岱山、鱼山、洋山??滩浒(许)”。黄大来和在场的大臣都知道康熙读别字——把滩浒读成滩“许”了。但因皇帝的口是金口,皇帝开了金口,错的也对了,所以,不但没人出来订正,反而也跟着康熙把滩浒读成滩“许”,并传令滩浒岛四周居民,今后,滩浒只准念滩“许”。所以当地居民始终照念。直到本世纪60年月,笔者去滩浒岛参观进展渔业生产状况时,岛上居民还是叫自己的岛屿为滩“许”。

别字先生自辩

从前有个教书先生,常念别字,误人子弟,被人告到县官那里。县官传他到堂审问。“你教书常念别字,是吗?”

“不,不,绝无此事,纯属子虚鸟有。”

“什么?鸟有?你把乌念成鸟字,当堂出错,你认打还是认罚?”

先生怕挨打,战战兢兢地说:“认罚!”

县官提笔批下:“罚鸡三只,兔两只。”

先生回家提了一只鸡来。

县官一看,责问道:“怎么就送一只鸡?”先生回答说:“大人你不是写‘鸡三只,免两只’吗?”

县官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喝令退堂。

--《民间笑话大观》

买千口猪

从前,有个县官写字很潦草。这天他要请客,便写了一张字条叫差役买猪舌。谁知“舌”字写得太长,分得太开,差役误以为叫他买猪“千口”。这可忙坏了那位差役,跑遍了城里,又到四乡去购买,

好简单买到五百口猪。他一想交不了差,便向老爷求情,盼望少买五百口。

县官生气地说:“我叫你买猪舌,准叫你买猪千口呢?”

差役听了,应声道:“还好还好!不过以后请老爷留意,若要买肉,千万写得短些,不要写成买‘内人’。”

有关错别字的笑话分类

一、谐音式

相传李鸿章有个远房亲戚赶考,呆坐半天也做不出答卷。于是便想走后门中榜,就在试卷上写道:“我是中堂大人李鸿章的亲妻(戚)!”主考官看后又好气又好笑,提笔批道:“既是中堂亲妻,我定不敢娶(取)!”

二、对联式

清代一次科举考试,有个考生因不懂《书·秦誓》中“昧昧(惦念深切)我思之妇”一句的意思,将其写成了“妹妹我思之”。主考官开头不明其意,继而哑然失笑,挥笔批道:“哥哥你错矣!”两者恰好构成工整的对仗。

三、曲解式

某店主在招牌上把“月饼”写成“曰饼”,有人说:“‘曰’字是个白字。”店主不屑一顾:“说得倒好,‘白’字还有一撇呢!”

某老板的商品介绍上把“零售”写成“另售”,有人订正道:“‘另’字写成别字了。”老板反唇相讥:“你弄清晰,‘别’字还有一立刀呢!”

某商人做广告时,把“锡纸”写成“昔纸”。有人指出:“‘昔’字是个错字。”商人嗤之以鼻:“哼,‘错’字还有金字旁呢!”

四、打油诗式

说古时候有一个土财主,喜爱读书人,给自己的千金小姐找了一个读书郎并入赘。结婚后财主送女婿在外地连续求学。读书郎爱读书不假,只是写字潦草,还有错别字。有一天,在外寒窗苦读的书生特别思念家乡,此时正是杏子熟落的季节,他平常很爱吃杏,于是提笔给岳父写了一封家书,让岳父买一些杏寄来。

老汉看到信,琢磨了半天也没明白,因为女婿把杏写成了“否”。老汉猜字行动,买了一筐小黄杏给女婿寄去了。于是有诗云:

贤婿来信要买“否”

急得老汉满街走

买了一筐小黄杏

不知是“否”不是“否”

另有:

有一同学,学习不用功,给家里写信写不成,于是:

爸爸,奶奶(妈妈)你们老俩口好吧:

家里的粮食狗(够)吃了吧?家里还有线(钱)没有?我的线(钱)化完了,我这里下雨,我没有命(伞),你们急(寄)线(钱)给我买命。完了。

某生爱写错别字,老把歇写成喝。

他有篇日记写道“班长指挥我们抬大粪,大伙干得很起劲,谁都不敢喝一喝。后来我们实在有些累,就背着班长偷偷喝了喝”

大吃一斤

有个人早上出门后,观察旁边有堆狗屎,于是他回家写道:我在家门口观察一堆狗屎,我大吃一斤!!!!!!!!!!

单位上有位同事,工农兵高校生,文化水平不高。有次为报材料到大市局里,就打电话去:“喂,是XX站长吗?我的复历表已经寄去了,你们收到了吗?”人家听不懂:“什么,什么复历表?”他急:“就是你们要我寄的那个个人复历表啊??”我们在旁边早笑歪了。哈哈,“履历表”说成“复历表”,真是大姑娘坐轿子——还是头一回听说呐。从今“复历表”就成了他的代名词。这位仁兄还常常有这样那样的笑话。酒中有个“泸州老窖”的,他总说成是“泸州老窑”。人家问他,今日喝的是什么酒呀,他说:“还不是老样子,泸州老窑呗?”老窑老窑的喊多了,我们就喊他“老窑”起来了。当然他也笑笑:“取笑我干嘛?我还不比那书记强?哗众取旁”——我倒!

1935年5月初,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在中原绽开大战。冯玉祥和阎锡山为了更好地联合讨蒋,曾商定双方部队在河南北部的沁阳会师,以集中兵力歼灭驻守在河南的蒋军。但是不幸的是,在拟定作战命令时,冯玉祥的一名作战参谋把“沁(qìn)阳”的“沁”多写了一笔,成了“泌(mì)阳”。碰巧河南南部就有个泌阳,不过这个地方与沁阳有千里之遥。冯玉祥的部队接到命令,匆忙赶往泌阳,结果贻误战机,错过了聚歼蒋军的有利时机,使蒋军获得了主动权。在近半年的中原大战中,冯、阎联军到处被动挨打。一字之差,最终导致冯、阎联军在中原战场的全面失败。

《四个错别字的厉害》。

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那时学问青年下乡插队“接受再训练”。有个知青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这样的“爸爸妈妈,不要再寄粮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