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礼记_第1页
国学经典,礼记_第2页
国学经典,礼记_第3页
国学经典,礼记_第4页
国学经典,礼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和复制第第页国学经典,礼记

成果:

国学经典选读

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会计学本科

学号:1513001200059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高校开放训练学院

(请根据挨次打印,并左侧装订)

《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说明

1、《国学经典选读》形成性考核分平常作业和综合表现两部分,各占形成性考核成果的50%。

2、平常作业为两次书面作业,分别在学期中和学期末进行。

3、综合表现包括辅导课出勤率、上网学习率、学习小组活动参与率、教学资源利用率等。

4、形成性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与终结性考核。

《国学经典选读》平常作业一

1、默写《易经》乾卦爻辞。(15分)

答: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锡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缘》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成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遮物,万国咸宁。《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行久也。用九,天德不行为首也。

2、默写《老子》“上善若水”一段。(15分)

答:上善若水。水善利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3、论述孔子的修身理论。(30分)

答:孔子说:“只是学习,却没有自己的思索,就会迷惘而无所适从;只是思索,却不去学习,就会有危急了.”(《论语?为政》)

孔子说:“由,我来告知你什么是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知.”(《论语?为政》)

孔子说:“发大财,做大官,这是人人所希望的;不因为遵循道德而得到它,君子不接受.穷困和下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不因为遵循道德而得到它,君子不摆脱.君子抛弃了仁德,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君子时时刻刻不离开仁德,就是在仓促匆忙的时候肯定和仁德同在,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肯定和仁德同在.”(《论语?里仁》)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论语?述而》)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论语?子罕》)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终凋落的.”(《论语.子罕》)孔子说:“统治者本身行为正值,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他本身行为不正值,纵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信从.”

4、评价庄子所追求的肯定自由。(40分)

答:从唯物主义哲学上来看庄子的所追求的无所待肯定的逍遥游思想是肯定不存在的。因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冲突的,既有自由就会有束缚。自由是相对束缚而存在的,无束缚就不会有自由。但是庄子这个思想的消失,也是依据肯定的社会现实。

庄子诞生在春秋时的奴隶制瓦解时期,作为奴隶主贵族的他想要尽一切的努力来挽回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只是历史的步伐是无人能阻挡的

《国学经典选读》平常作业二

1、默写《礼记》“高校之道”一段。(15分)

答: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唉高校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所先后,则近道唉。

2、默写《三字经》从“凡训蒙,须讲究”至“号六经,当讲求”一段。(15分)

答: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学校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辨霸王,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高校,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四书熟,孝经通,六如经,始可读。易诗书,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3、描述《礼记》中的“大同”和“小康”。(30分)

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

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4、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是怎样解剖中国这个“老大帝国”的?(40分)

答:《少年中国说》这篇政论,其鲜亮的特点首先表现为它剧烈的批判性。此文以主要篇幅用于对中国这个“老大帝国”逐层进行解剖。其中心扣住一个“老”字。而在备述“老大帝国”的种种“老大”现象之后,特殊去着力揭示当时那些手握“国权”的“老朽之人”的卑微的人格,空虚的灵魂,尸位护权的自私心理。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老”“少”,主要表现在灵魂、精神的“老”“少”,而国家精神的“老”“少”,又主要取决于“握国权者”其人如何。他说,西欧、日本之所以称中国为“老大帝国”,首先“则以握国者,皆老朽之人也。”而这些人原来就无德无能,“自其少壮之时”,就不知亚洲、欧洲为何地,汉祖、唐宗为何人,再加上封建伦理、官场倾轧的“搓磨”“陶冶”,“脑髓已涸”,“血管已塞”,“气息奄奄,与鬼为邻”。其肉体已非盲则聋,非跛则瘫,“步履”须左右扶捉,“言语”更“不能自了”,而将“二万里山河,四万万人命”,交于其手,国家精神怎能不老,民族气血怎能不衰!更严峻的是那些所谓“老后、老臣、老将、老吏”们,在极端自私心理的支配下干出来的坑害民族、贻误国家的种种行为。文中梁启超几乎是借用了欧洲小说家描摹人物心理的手法,对那些手握国柄而又老朽不堪的人的心理状态作了无情的解剖。他说这些人,“积数十年之八股、白折、当差、捱俸、手本、唱喏、磕头、请安、千辛万苦”,才弄到“红顶花翎”,“中堂名号”,自然要“出其全副精神”“以保持之”。这些人,“既七十矣,八十矣”,“今日且过”,管它明日;“今年且过”,管它明年!为自己能够“愉快”地了结余生,自然甘愿“割三头两省之地”,“换我几个衙门”;“卖三几百万人民”、“赎我一条老命”!“以此为国,安得不老且死”!这真是入木三分的精彩刻画!梁启超以“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